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唐】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
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
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
莲乡。他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因道士
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
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
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电容器原理 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
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
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
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李白诗歌以抒情为主。他真
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
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
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
笔底。李白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
齐名,世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李白作
词不多,《尊前集》著录12首,《花庵绝妙词选》著录7首,其真伪有待
考证。其中《菩萨蛮》和《忆秦娥》为其佳作。
注释
①平林:平展女生英文名字大全 的树林。
②漠漠;迷蒙貌。
③伤心碧:使人伤心的碧绿色。一说“伤心”表示程度,与“极”同
义。
④暝色:夜色。
⑤玉阶:阶之美称。一作“玉梯”。
⑥伫立:久立。
⑦归程:归途。
⑧长亭更短亭:古代设在路边供行人休歇的亭舍。庾信《哀江南赋》
云:“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说明当时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
亭。“更”,一作“连”。亭,《释名》卷五:亭,停也,人所停集也。[2]
译文
一片平远的树林之上飞烟缭绕有如穿织,秋天的山峦还留下一派惹人
伤感的翠绿苍碧。暮色已经映入高楼,有人独在楼上心中泛起阵阵烦愁。
她在玉梯上徒劳无益地久久凝眸站立,一群群鸟儿飞回栖宿多么匆急。什么地方
是你回来的路程?一个个长亭接连一个个短亭。
作品鉴赏
季节牛奶奶和刘奶奶绕口令 和时序对敏感的人常是触发感兴的媒介。黄昏,是动感情的时刻。风烛残年陕西高校排名
的老人惆怅地倚闾盼望浪子归家;少女们咬着嘴唇,心旌摇簇地倾听着窗下求恋者的
小夜曲;而那远离乡井的旅人,也不禁在异地的暮色中勾起浓重的乡思,如果他凑巧
是诗人,便会像孟浩然那样地吟出“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宿建德江》)。那愁
思,正像薄暮的烟霭那样侵入人的心头,愈来愈浓郁怎么安装路由器 ,愈来愈沉重,终于像昏暝的夜
幕似地压得人难以喘息。难怪诗人总爱融情入景地选择“烟”来渲染惹愁的暮色,而不
用华灯和暮归者的喧笑。这首《菩萨蛮》正是用笔画在广漠的平林上抹出牵动愁思
的如织暮烟。画面的静景带有动势,它暗藏着时间在瞬息之间的冉冉推移。当远眺着
暮蔼笼罩的平林的第一眼,望中还呈现着寒碧的山光,该是太阳垂没未久吧。只是词
人避免了诸如落日余晖这样的调子,以免损害苍凉味的基调的统一罢了。但一转眼,
暝色已悄公司年会方案及流程 悄地降临了。这和英国诗人雪莱的名作《云》描写暮夜递嬗一样:
当落日从明亮的海发出
爱情与安息的情热;
而黄昏的堇色的帷幕也从
天宇的深处降落……
但是,这位词人更着意在“暝色”之下用了一个神来之笔的“入”字,把暝色人格化,
比作一个带来了离愁的闯入者,比“夜幕”这一类平泛的静物更能使景色活跃在读者的
心头眼底。于是,高楼上孤单的愁人,就益发和冉冉而入的暝色融合在一起了。
要探究这楼头的远眺者发愁的原因,不禁令人想起“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这
两句汉代古诗。她是在怀念、期待远人。从下片,可以想象,那征人是已经有了行将
归来的消息了,但此刻,他在何处,在做什么?是日暮投宿的时候了,他正在走入一
家村舍吗,还是早已打尖,此刻正和旅伴在酒肆中畅饮,乃至在和当垆的酒家女调笑?
或者,由于什么事情的牵扯,至今还未踏上归程?向心头袭来的各种怪异的联想,不
断增添这女子的愁思。这里面当然也缠夹着往昔的美好回忆,遐想着久别重逢过新年儿歌 的情景。
这时令,正如李商隐所说的“心事如波涛”,这样那样都会增添她期待的激情的浓度。
这惆怅、哀怨而又缠绵的期待,自然会使楼头人产生有如王维诗“心怯空房不忍
归”的心情。这驱使她伫立于玉阶,痴痴地、徒劳地茫然望着暮色中匆遽归飞的宿鸟。
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这归鸟又惹起无限愁思。那阻挡在她和征人之间的遥远的归
程,这一路上不知有多少长亭、短亭伟大祖国 。
眼前所见的日暮景色,这平林笼烟,寒山凝碧,暝色入楼,宿鸟归林;心头所想
的那远人,那长亭、短亭,以及横隔在他们之间的迢递的路程,真是“这次第,怎一
个愁字了得!”
历来解说此词,虽然有不少论者认为它是眺远怀人之作,但更多的人却说它是羁
旅行役者的思归之辞。后一种理解,大概是受了宋代文莹《湘山野录》所云“此词不
知何人写在鼎州沧水驿楼”一语的影响。以为既然题于驿楼,自然是旅人在抒思归之
情。其实,古代的驿站邮亭等公共场所以及庙宇名胜的墙壁上,有些诗词不一定是即
景题咏,也不一定是写者自己的作品。细玩这首词,也不是第一称谓,而是第三称谓。
有如电影,从“平林”、“寒山”的远镜头,拉到“高楼”的近景,复以“暝色”做特写镜头
造成气氛,最终突出“有人楼上愁”的半身镜头。分明是第三者所控制、所描撰的场景
变换。下片的歇拍两句,才以代言的方法,模拟出画中人的心境。而且词中的“高楼”、
“玉阶”,也不是驿舍应有之景。驿舍邮亭,是不大会有高楼的,它的阶除也决不会“雕
栏玉砌”,正如村舍茅店不能以“画栋雕梁”形容一样。同时,长亭、短亭,也不是望
中之景;即使是“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中的最近一座,也不是暮色苍茫中视野所
能及。何况“长亭更短亭”,不知凡几,当然只能意想于心头,不能呈现于楼头人的眼
底。
李白究竟是否是这首词的作者,也是历来聚讼不决的问题。光以《菩萨蛮》这一
词调是否在李白时已有这一点,就是议论纷纭的。前人不谈,现代的研究者如浦江清
说其无,杨宪益、任二北等信其有;而它的前身究系西域的佛曲抑系古缅甸乐,也难
以遽断。有人从词的发展来考察,认为中唐以前,词尚在草创期,这样成熟的表现形
式,这样玲珑圆熟的词风,不可能是盛唐诗人李白的手笔。但这也未必可援为根据。
敦煌卷子中《春秋后语》纸背写有唐人词三首,其一即《菩萨蛮》,亦颇成熟,虽无
证据断为中唐人以前人所作,亦难以断为必非中唐人以前人所作,而且,在文学现象
中,得风气之先的早熟的果子是会结出来的。十三世纪的诗人但丁,几乎就已经唱出
了文艺复兴的声调,这是文学史家所公认的。六朝时期的不少吴声歌曲,已近似唐人
才开始有的、被称为近体诗的五言绝句。以文人诗来说,隋代王绩的《野望》:“东皋
薄暮望,徒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报恩的故事 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
相识,长歌怀采薇。”如果把它混在唐人的律诗里,不论以格或以风味言,都很难识
别。这不过是信手拈来的例子。李白同时人、玄宗时代的韦应物既然能写出像《调笑
令胡马》那样的小词,李白能写出成熟的词也就毫不奇怪如何停用朋友圈 。
总之,迄今为止,虽然没有确切不移的证据,断定这首词必属李白之作,
但也没有无法还价的证据,断定确非李白所作。因此,历来的词评家都不敢轻率地剥
夺李白的创作权,从宋代黄升《花魇词选》起到近代人王国维,词学大家都尊之为“百
代词曲之祖”。这里有一件小小的颇堪寻味的事情:词中有了“伤心碧”这样的字眼。“伤
心”在这里,相当于日常惯语中的“要死”或“要命”。现在四川还盛行着这一语汇。人们
常常可以听到“好得伤心”或“甜得伤心”之类的话,意即好得要命或甜得要死。这“伤
心”,也和上海话中“穷漂亮”“穷适意”的“穷”字一样,作为副词,都与“极”同义。“伤
心碧”也即“极碧”。杜甫《滕王亭子》诗“清江锦石伤心丽”,“伤心丽”,也是“极丽”
的意思。李白和杜甫都在四川生活过,以蜀地的口语入词,化俗入雅,妙语天成。这
也可以作为这首词是李白作品的一点佐证。
本文发布于:2023-03-18 06:11: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0911042958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平林漠漠烟如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平林漠漠烟如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