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习俗

更新时间: 阅读: 评论:0

欢迎歌-端架

蒙古族的习俗
2023年3月17日发(作者:乱囵)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

阅读精选(1):

蒙古族的节日比较多,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中元

节、那达慕、祭/鄂/博、成/吉/思/汗纪念节等。

一、马奶节

蒙古族传统节日,以喝马奶酒为主要资料,故名。流行于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的部分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

不固定,为期一天。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

还以“手扒肉”款待宾客,并举行赛马活动、请民间歌手演唱祝词、

向老蒙医献礼等。据传,那达慕盛会即源于此。

二、那达慕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物

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

大会。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

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

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大会

召开前,男女老少乘车骑马,穿着节日的盛装,不顾路途遥远,都来

参加比赛和参观。大会第一项一般是摔跤比赛,摔跤手脚登高筒马靴,

下身穿宽大的绸缎摔跤裤,上身穿“昭/得/格”(一种皮革制的坎肩),

在脖颈上围有五彩缤纷的饰物“江/戈”,仿古代骑士跨着大步,绕场

一周。赛马也是大会上重要的活动之一。比赛开始,骑手们一字排开,

个个扎着彩色腰带,头缠彩巾,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赛马的起点和终

点插着各种鲜艳的彩旗,只等号角长鸣,骑手们便纷纷飞身上鞍,扬

鞭策马,一时红巾飞舞,如箭/矢/齐/发。先到达终点者,成为草原上

最受人赞誉的健儿。射箭比赛也吸引着众多牧民。技艺高超者可百发

百中,赢得观众的阵阵喝彩。“那达慕”大会又是农牧物资交易会。

除了工业和农副产品外,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如牛羊肉及其熏

干制品、奶酪、奶干、奶油、奶疙瘩、奶豆腐、酸奶。

三、燃/灯/节

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

庆。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多数蒙古族已但是燃/灯/

节;乌苏市蒙古族在燃/灯节的一天多不燃/灯,代之以各种娱乐形式。

娱乐活动蒙古族传统的娱乐活动有赛马、赛骆驼、摔跤、射箭射击、

拔河、民间歌手弹唱,马头琴演奏《江格尔》演唱、民间舞蹈。土尔

扈特蒙古族舞蹈有群舞、独舞、男女对舞,还有随歌伴舞,舞姿飘逸

豪放,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四、过年

古代蒙古人把农历春节"希/恩/吉/尔",即新年。也有称"白节"或"

白月"的,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关于蒙古族春节的来历说法不一,

一是据五/世/达/赖《黑白算答问》一书所说:"成吉思汗于公元1227年,

取西夏国都,盛筵庆功,并以此为蒙历岁首,星宿月遂以正月见称"。

星宿月是农历12月16日到1月15日,这与农历前后相差一个月。

而鄂尔多斯地区延续下来的蒙古历是以白月、五月、六月等序数记月。

以此看,蒙古历岁首当是农历四月。据史书记载,自元朝起,蒙古族

理解了汉族历算法,因此,蒙古族白月与汉族春节正月相符。这就是

蒙古族过"春节"的由来。接近年底,无论农区还是牧区,家家户户都

要立起灯笼竿。到年三十,要清扫庭院,搞好室内卫生。佛前要设一

小小祭坛,把煮好的大块羊肉摆在祭坛上,供上乳制品和面制果品。

除夕之夜,要举行祭祖仪式。以往,在祭祖仪式申,还要进行锻铁活

动。蒙古族有个古老的《化铁出山》的传说,人们把它看作是自己民

族起源的传说。这一夜灯火通明。有的还请来蒙古民间艺人说唱"乌/

力/格/尔"(蒙古书)。青年们聚在一齐唱歌跳舞。不参加歌舞的姑娘们

则聚在一齐耍"沙/哈"(嘎/拉/哈,。普遍有守岁到午夜的习惯。

近些年来,蒙古族春节虽与汉族大体一致,并吸收一些汉族习俗,

如吃饺子,放鞭炮等,但仍保留许多蒙古族的传统习俗,如除夕吃"手

把肉",以示合家团圆。

大年初一,全家人郡要穿上节日服装,聚于一堂,叩贺新年。首

先由辈数最小的,向长辈拜年,依次进行;晚辈叩头,平辈请安;并装烟、

敬酒、献哈达。长者受礼之后,要向弟、侄、儿、孙们表示祝福。祝

福完毕,要给孩子们一些礼物和"压岁钱"。天一亮,家族亲友间就开

始互相拜年。远途的都要骑马或赶车来。叩节、拜年一般到正月十五

前就结束。

在边远农牧区,正月十六清晨,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常在一齐

嬉闹的人还有"哈/巴/德"(打/黑/墨的习俗。就是在对方薪睡时,偷偷

在他前额上抹黑,涂物多为锅底灰。

五、火日

火日,亦称拜/火节。它主要来自古代蒙古族对火的崇拜。祭火仪

式是在农历12月23日晚间举行。有可能受了汉族腊月23祭灶的影

响。但祭火的习俗却是蒙古族自古就有的,这是农历年的前奏。祭火

开始前,全家人都到庭院中(也有的在火塘前、灶前),主祭人(家庭的

长者)先要摆上祭品焚香。然后取一捆柴草点着,将黄油、白酒、肉(牛

羊肉)等祭品投入火堆里,在长者率领下,全家人向火堆磕头。主祭人

还要祷告说:-,年申多亏火神的庇佑,有些不干净的东西扔进了火里,

请火神原谅,保佑明年五谷丰登,人畜两旺,吉祥幸福。

六、祭敖包

也是一项重要的节日活动。每到这天,牧民们便成群结队地前往

敖包祭祀。他们在敖包上安放佛像,竖立经幡,并将牛、羊肉、奶食

品等一齐供奉在敖包前。然后,喇/嘛/们焚香燃灯,诵经念咒,乞求

神灵保佑,群众则从左向右围着敖包转三圈,期望迎来牧业丰收年。

七、麦/德/尔/节

麦/德/尔/节是纪念弥勒佛的节日,节期在正月十五日,宗教色彩

比较浓厚。节日当天,每个黄/庙都挂出弥勒佛的像,附近的牧民都来

寺庙敬献供品,烧香叩拜。寺庙如果有活/佛,就由活/佛主持,没有

活/佛则由大喇/嘛/主持。拜完佛之后,大家由固孜达(旗长)带领进行

射箭、赛马、摔跋等蒙古族传统娱乐活动。

八、点灯节

点灯节蒙古族称之为"祖乐",节期在农历十月二十五日,是一种

小规模的宗教节日。据说是为了纪念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这一天

黄昏时,家家户户在一高坡处立起木架,架上自制的灯,这种灯的灯

芯是用芨芨草做成的。英英草的数量是按每个人的岁数来确定的,芨

芨草头上包有涂上黄油或羊油的棉花或羊毛。人们将灯点燃后,从左

到右转三圈(如果有喇/嘛,则由喇/嘛领做),然后洒酒祭天、磕头拜佛,

祈求佛爷保佑长寿、平安。在每个蒙古包内有用面团攒成的小油灯,

整个晚上都亮着,象征着世界永远光明,人们长命百岁。

九、塔/克/勒/干/节

塔/克/勒/干/节蒙古族每年要举行一次大型的以部落为中心的祭写梦想的作文 敖

包活动,时间在夏季。敖包一般置在水草丰美的高山丘陵处。祭敖包

可能是来源于古代的祭山,它是蒙古族对自然崇拜的表现。祭敖包时,

同一部落的牧民们都骑着马、骆驼,拿上酒肉等来到本部落敖包所处

的山上。届时,人们先献哈达,然后由活/佛或大/喇/嘛领着众人绕着

敖包诵经(此时妇女不能参加),愿老天降福于人间,赐予人们平安无事;

如果遇上旱灾,那就祈求老天下雨,使大地水草丰盛,牲畜兴旺。祭

完敖包以后、开始进行赛马、摔跋、射箭等蒙古族传统的民间娱乐活

动。

阅读精选(2):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日阿",即

白色的月。夏季水草丰茂、牛羊肥壮的时节,草原要举行那达幕大会,

具体时间自定,这种节日性活动,规模可大可小,甚至一个家庭就能

够举办。届时方圆几十里、上百里内的牧民都会举家骑马赶车(此刻基

本已改为现代交通工具)前去参加。其他节日还有由生产活动、宗教祭

祀仪式演变成的祭敖包、马奶节、剪羊毛节等。此外,还有一个重大

的祭事活动,这就是成吉思汗陵祭奠。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一日、五月

十五日、八月十二日和十月初三,在鄂尔多斯伊金霍洛举行四次隆重

的祭奠活动。

蒙古族年节

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

关,而且“白”在蒙古人心目中具有“开元”之意。关于蒙古年节传

说不一。据史书记载,自元朝起蒙古族理解了汉族历法,因此,蒙古

族白月与汉族春节正月相符。这就是蒙古族过“春节”的由来。蒙古

族年节,虽然与汉族春节一致,并吸收了一些汉族习俗,如吃五更饺

子,放鞭炮等,但也有很多蒙古族传统习俗。农牧区蒙古族在除夕之

夜一般都要吃手扒肉、点篝火,以示合家团圆,辞旧迎新。初一凌晨

晚辈向长辈敬“迎新酒”,亲朋间互赠哈达,恭贺新年吉祥如意。在

整个白月(正月)里,在草原上常会看到穿著节日盛装的牧民带着酒香和

歌声,和着马蹄或汽车摩托车的伴奏,结伴走亲访友的热闹情景。

那达慕

蒙古语意为“游戏”或“娱乐”。原指蒙古族传统的“男子三竞

技”--摔跤、赛马和射箭。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变成这天的包括

多种文化娱乐资料的盛大庆典活动和物资交流活动。历史上的那达慕

不受时间限制,通常在祭祀山水、军队出征、凯旋、帝王登基、正月

以及大型庆典等场合举行。这天的那达慕,每年在夏秋之交举行,一

般是看当年牧业的生产状况,小丰收小开,大丰收大开。活动资料除

了传统的“男子三竞技”,还有文艺演出、田径比赛和各类经济文化

展览以及订货洽谈、物资交流等。

马奶节

蒙古族传统节日。以赞颂骏马和喝马奶酒为主要资料,故名。主

要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和鄂尔多斯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

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两天。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

够的马奶酒外,还以全羊席等款待宾客,并举行赛马、请民间歌手演

唱祝词、向老蒙医献礼和乌兰牧骑文艺演出或放电影等活动。据传,

那达慕盛会即源于此。

祭敖包

蒙古族的传统祭祀活动很多,如祭天、祭火、祭祖、祭敖包等。

其中祭敖包是各蒙古族居住地区普遍进行的祭祀活动。

“敖包”是蒙古语音译,亦作“鄂博”、“脑包”等,汉语的意

思为“高堆子”。原是指在游牧交界之处及道路上用石块或泥土堆积

起来以作标记的石堆或土堆。正如《清会典》所记:蒙古“游牧交界

之所,无山无河为志者,垒石为志,谓之敖包”。之后逐渐被视为神

灵的居所,被作为崇拜物加以祭祀和供奉。于是,原先的界标、路标

就变成了祭祀山神、路神、村落保护神等神灵的场所。而且能够根据

需要选址建造。过去内蒙各盟旗、苏木和寺庙等都有自己公用的敖包,

富裕的人家还建有家敖包,每座敖包还有各自的名称。

敖包一般均建于地势较高的山丘之上。多用石块堆积而成,也有

的用柳条围筑,中填沙土。一般呈圆包状或圆顶方形基座。上插若干

幡杆或树枝,上挂各色经旗或绸布条。包内有的放置五谷,有的放置

弓箭,有的埋入佛像。敖包的大小、数量不一。一般多为单个体,也

有7个或13个并列构成敖包群的,中间的主体敖包比府吏见丁宁 两侧(或周围)的

要大些。

过去,祭敖包活动多在农历五至七月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季节

进行。届时,本苏木、本旗甚至附近旗县的群众都纷纷扶老携幼,携

带着哈达、整羊肉、奶酒和奶食品等赶来敖包处。先献上哈达和供祭

品,再由喇嘛诵经祈祷,众人跪拜,然后往敖包上添加石块或以柳条

进行修补,并悬挂新的经幡、五色绸布条等。最后参加祭祀的人都要

围绕敖包从左向右转三圈,祈神降福,保佑人畜两旺。祭祀仪式结束

后,还常常举行赛马、摔跤、射箭、投布鲁等传统体育活动。

阅读精选(3):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详解蒙古族的历史

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流域的一个部落,以“蒙

兀室韦”之名初见于《旧唐书》。公元840年回鹘汗国崩溃后,这个

部落大部分人向西迁移,这逐渐河流和留在蒙古高原的突厥语族居民

相融合。语言受突厥语的影响向蒙古文字发展,经济生活也受突厥语

族的影响,从游牧过渡到以游牧为主。

12世纪时,这部分人子孙繁衍,氏族支出,渐分布于今鄂嫩河、

克鲁伦河、土拉河三河上源和肯特山以东一带,组成部落集团。其中

较著名的有乞颜、札答兰、泰赤乌、弘吉剌、兀良合等民族和部落。

当时与他们同在蒙古高原上的有游牧在今贝加尔湖周围的塔塔儿部,

住在贝加尔湖东岸色楞格河流域的蔑儿乞部,活动在贝加尔湖西区和

叶尼塞河上源的斡亦剌部。这3部都使用蒙古语族语言。另外,还有

三个信奉景教的突厥贵族统治的蒙古化的突厥部落,即占据回鹘汗庭

故地周围的克烈部,其西的乃蛮部,和靠近阴山地区的汪古部。

这些部落按其生活方式和发展水平,大致分为“草原游牧民”与

“森林狩猎民”两类。第一类包括久住原地过游牧生活的突厥诸部,

和之后迁入理解突厥影响,完成向游牧生活过渡的'蒙古诸部;第二类

是留居森林地带,主要从事狩猎的诸部。

随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出现了阶级分化;阶级对立代替了氏族

的平等关系。富裕者从氏族中分离出来,成为叫作“那颜”的游牧贵

族,他们占有众多的牧畜,握有支配牧场的权力,一些强有力的游牧

贵族还在身边聚集一批称为“那可儿”的军事随从。一般牧民称为

“哈剌出”,由原先有平等权利的氏族成员变为向贵族纳贡服役的依

附者。还有因被俘掠或其他原因沦为奴仆地位被叫作“孛斡勒”的人。

有人根据纳贡服役和人身依附现象,认为当时的蒙古社会性质是封建

牧奴制;也有人根据俘掠他人为奴的现象认为是奴隶制。这两说还在

讨论之中。

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畔举行的忽里勒台(大聚会)上被推戴为

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国。蒙古国的建立,对蒙古族的

构成具有很大好处。从此,中国北方第一次出现了统一各个部落而成

的强大、稳定和不断发展的民族——蒙古族。凡是这个国家统辖的漠

南、漠北地区,概称为蒙古地区,此地区各个部落的居民,统称为蒙

古人。蒙古族这时从辽、金时期(916~1234)被统治的民族成为统治

民族。

在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成吉思汗的率领下,从1219年到1260

年,蒙古族三次西征,先后建立横跨欧亚的窝阔台、察合台、钦察、

伊儿四大汗国。在西征的同时,又挥师南下。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

历经70余年征战,统一了中国,建立元朝。其疆域北至今西伯利亚,

南至南海,东北至今乌苏里江以东,西南包括云南,都纳入元朝国家

的行省建置。元朝设置宣政院,首次对西藏进行直接管辖。又设澎湖

巡检司管澎湖和台湾。元朝对确立现代规模的中国版图作出了贡献。

由于南下或西征,蒙古族民众被征调各地,因此,蒙古族的分布

散及全国。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元朝灭亡,残余力量退居蒙古草

原。蒙古分为东西两部:东部蒙古游牧于漠北和漠南,其首领为元室

后商,被视为蒙古的正统;游牧于漠西的瓦剌部(即原斡亦喇部)被称为

西蒙古,与东蒙古有姻亲关系。

15世纪,蒙古南北被达延汗重新统一,分东部蒙古为喀尔喀、兀

良哈、鄂尔多斯、土默特、察哈尔、喀剌沁(永谢布)六部。明末清初。

蒙古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以大漠为界,分为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

古、漠西(厄鲁特)蒙古四级听力练习 三部分。漠南蒙古西部的俺答汗注意与明朝修好,

发展贸易关系。俺达汗驻地库库和屯(今呼和浩特)修建城郭,商旅幅凑,

成为漠南蒙古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清朝为了扫除后方的威胁,

大举用兵,花了一个半世纪的时间统一了蒙古各部,实施盟旗制度。

加强了对蒙古族的统治,保证了蒙古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有关蒙古族的传统节日

祭敖包

蒙古民族萨满教隆重的祭祀之一,也是蒙古族最为隆重热烈而又

普遍的祭祀活动,每年的农历5月12、13日是牧民的祭敖包日。

敖包一般均建于地势较高的山丘之上。多用石块堆积而成,也有

的用柳条围筑,中填沙土。一般呈圆包状或圆顶方形基座。上插若干

幡杆或树枝,上挂各色经旗或绸布条。包内有的放置五谷,有的放置

弓箭,有的埋入佛像。敖包的大小、数量不一。一般的多为单个体,

也有7个或13个并列构成敖包群的,中间的主体敖包比两侧(或周围)

的要大些。敖包修建以后附近的居民每年都要到那里祭拜,祈祷人畜

兴旺。由于蒙古族牧民各地区的风俗习惯不同,祭敖包的形式各异,

一般都是在农历五月下旬六月上旬,有的地方在七、八月份。此时正

值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季节。有的一个旗、一个苏木独祭,也有几

个苏木、几个旗联合祭祀的。祭祀时,十分隆重、热烈,几十里、上

百里远的牧民们都要坐着勒勒车,骑马或乘汽车、拖拉机带着携带着

哈达、整羊肉、奶酒和奶食品等祭品赶来敖包处。有条件的地方,还

要请上喇嘛穿起法衣戴上法帽,摆成阵势,焚香点火、诵经。

成吉思汗纪念节

是祭奠成吉思汗的主要形式。所谓“日本结婚年龄 包袱”,亦作“包裹”是指

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

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

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收钱亡人的名讳,

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

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

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一、大烧纸,白纸,砸上四行圆钱,每行五枚;

二、冥钞,这是人间有了洋钱票之后仿制的,上书“天堂银行”、

“冥国银行”、“地府阴曹银行”等字样,并有沣都城的图案,多系

巨额票面,背后印有佛教《往生咒》;

三、假洋钱,用硬纸作心,外包银箔,压上与当时通行的银元一

样的图案;

四、用红色印在黄表纸上的《往生咒》,成一圆钱状,故又叫

“往生钱”;

五、用金银箔叠成的元宝、锞子,有的还要用线穿成串,下边缀

一彩纸穗。旧时,不拘贫富均有烧包袱的举动。是日,在祠堂或家宅

正屋设供案,将包袱放于正中,前设痣相学 水饺、糕点、水果等供品,烧香

秉烛。全家依尊卑长幼行礼后,即可于门外焚化。焚化时,划一大圈,

按坟地方向留一缺口。在圈外烧三五张纸,谓之“打发外祟”。推荐

阅读:保安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蒙古族的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

萨满教是蒙古人古老的原始宗教。萨满教崇拜多种自然神灵和祖

先神灵。成吉思汗信奉萨满教,崇拜腾格里汗“长生天帝”。直到元

时期,萨满教都在蒙古社会占统治地位,在蒙古皇族、王公贵族和民

间中仍有重要影响。皇室祭祖、祭太庙、皇帝驾幸上都时,都由萨满

主持祭祀。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对各种宗教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政策。

流行的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萨满教等。蒙哥汗时

期,蒙哥汗和皇族除信奉萨满教外,也奉养伊斯兰教徒、基督教徒、

道教弟子和佛教僧侣,并亲自参加各种宗教仪式。元朝时也采取同样

的政策。元朝时期伊斯兰教徒的建寺活动遍及各地,基督教也受到重

视和保护。国师八思巴曾向忽必烈及其王后、王子等多人灌顶。佛教

代替了萨满教在宫廷里的地位。但佛教的影响仅限于蒙古上层统治阶

级,蒙古人大多信奉的仍然是萨满教。

16世纪下半叶,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阿拉坦汗迎进了宗喀巴的藏

传佛教格鲁派。1578年俺答汗和达赖三世索南嘉措在青海仰华寺会面,

召开法会,在法会上索南嘉措被俺答汗封为“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

赖喇嘛”,达赖喇嘛称号由此产生。此后,在明、清两朝的支持和提

倡下,藏传佛教孕妇可以吃螺丝吗 在蒙古地区兴盛起来。但萨满教在东部地区以祭祀、

占卜、治病的活动形式不同程度地保存了下来。

在清政府倡导下,整个蒙古地区大造寺院,雕刻佛像,绘制壁画,

铸造神像以及各种金属工艺随之发展起来,喇嘛教在蒙古地区成了麻

痹蒙古人民的工具。

本文发布于:2023-03-17 21:04: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0582822915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蒙古族的习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蒙古族的习俗.pdf

上一篇:品牌床垫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