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满族

更新时间: 阅读: 评论:0

高中三年-鞋的品牌有哪些

清朝满族
2023年3月17日发(作者:台湾英雄联盟)

满族

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另外,

在内蒙古、河北、山东、新疆等省八百米跑步技巧 、自治区以及北京、成都、

兰州、福州、银川、西安等大中城市均有少数散居满族。人

口达982.118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在

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居第二位。

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其

后裔一直生活在长白山以北、黑龙江中上游、乌苏里江流域。

黑水靺鞨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十二世纪,由

阿骨打建立了金朝。1483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部落,

建立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1635年10月13日,皇

太极继位称帝,改国号清,废除女真旧称,改族名为满洲。

1644年,清军入关,统一了中国,形成满汉长期杂居的

局面。1911年辛亥革命后,满洲族改称满族。

满族本来有自已的语言、文字,满族属阿尔泰语系

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满文创制于16世纪末,是借用蒙

古文字母创制的。17世纪四十年代,满族大量入关后,普

遍开始习用汉语文。现只有黑龙江省黑河市爱珲镇和富裕县

还有人能讲满语。早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期满文著作有《满文老档》、《满州实

录》和《异域录》等。满族自古好歌舞,古代舞蹈多由狩猎、

战斗的活动演化而来。满族喜爱的娱乐活动还有跳马、跳骆

驼及滑冰等。十八世纪中期,“八旗子弟”创作了一种新的

鼓词,配合鼓板、三弦演唱,名为“清音子弟书”。中

国会说满语的人已经不到100人

历史上满族男子喜穿青蓝色的长袍马褂,头顶后部

留发梳辫留于脑后,戴圆顶帽,下穿套裤。妇女则喜欢穿旗

袍,梳京头或“盘髻儿”,戴儿环,腰间挂手帕。满族入关

后,其服装与汉族服装趋于一致,但旗袍却以其独特的魅力

流传下来,成为中国妇女的传统服装。

满族传统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开,

西间称西上屋,中间称堂屋,东间称东下屋。西上屋设南、

西、北三面炕,西炕为贵,北炕为大,南炕为小,来客住西

炕,长辈多住北炕,晚辈住南炕。

满族人孝敬长辈,注要礼节,在路上遇见长辈,要

侧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长辈走过再行;不但晚辈见了长辈

要施礼,在同辈人中年轻的见了年长的也要施礼问候。亲友

相见,除握手互敬问候外,有的还行抱腰接面礼。过春节时

要拜两次年,年三十晚上拜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

次,叫迎新春。室内西炕不得随意坐人和堆放杂物;忌打狗、

杀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讳戴狗皮帽

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日常食俗满族民间农忙时日食三餐,农闲时日食

二餐婆婆丁的功效与作用 。主食多是小米和高梁米、粳米、干饭,喜在饭中加小

豆或粑豆,如高梁米豆干饭。有的地区以玉米为主食,喜以

玉米面发酵做成“酸谐音双关 汤子”。东北大部分地区的满族还有吃

水饭的习惯,即在做好高梁米饭或玉米(米+查)子饭后用

清水过一遍,再放入清水中泡,吃时捞出,盛入碗内,清凉

可口。这种吃法多在夏季。饽饽是用黏高梁、黏玉米、黄米

等磨成面制作的,有豆面饽饽、搓条饽饽、苏叶饽饽、菠萝

叶饽饽、牛舌饽饽、年糕饽饽、水煮饽饽(汉语的饺子)等。

满族的饽饽历史悠久,清代即成为宫廷主食。其中最具代表

性的是御膳“栗子面窝窝头”,也称小窝头。满族点心萨其

玛也成为全国著名糕点。较著名的还有清东陵糕点,也称清

东陵大饽饽,北京小濡须口之战 吃墩饽抓黄鳝 饽,河北承德小吃油酥饽饽,湖

北荆州小吃猪油饽饽等。

北方冬天天气寒冷,没有新鲜蔬菜,满族民间常以

秋冬之际腌渍的大白菜(即酸菜)为主要蔬菜。据传用腌渍

的方法储存蔬菜,始于清顺治年间。用酸菜熬白肉、粉条是

满族入冬以后常吃的菜肴。酸菜可用熬、炖、炒和凉拌的方

法食用,用酸菜下火锅别具特色。配菜也可用来做馅包饺子。

东北地区的满族,每户腌渍的酸菜一般可以吃到第二年春

天。此外,日常蔬菜还有萝卜、豆角等。满族人民爱吃猪肉,

常用白煮的方法烹制。辽宁沈阳市的那家馆是家有100多

年历史的满族餐馆,该店经营的白肉血肠,被誉为正宗的满

族风味。

节日、祭祀、礼仪食俗满族许多节日均与汉族

相同。逢年过节,都要杀猪,过年(春节)时每家要杀猪二

至三口。农历腊月八日(腊八节),要用黏高梁、小豆等八

样粮食煮粥,称为腊八粥。除夕吃饺子,在一个饺子中放一

根白线,谁吃着白线就意味着谁能长寿:也有的在一个饺子

中放一枚铜钱,吃到便意味着在新空腹晨跑 的一年里有钱花。此外还

要吃手把肉和特有的点心“萨其玛”。满族过去信仰萨满教,

每年都要根据不同的节令祭天、祭神、祭祖先,以猪和猪头

为主要祭品。在大祭时要杀猪,特别是在祭祀祖先时要选用

无杂毛的黑猪(有的还必须选黑公猪),宰杀前要往猪耳朵

内注酒,如猪的耳朵抖动,则认为神已领受,即可宰杀。此

举俗称为“领牲”。有的地方要将猪肠和膀胱放入吊斗挂在

杆子上,让乌鸦来吃,如果三天内被吃掉,就为吉利。然后

把全猪卸为八块,按原样摆在方盘内,供于家里屋内西山墙

的祖宗牌位下,家人按辈份排列免冠叩头三遍,再将肉切碎

入锅熬煮,全家围坐,蘸盐而食。此时如有客至,只要在祖

先牌位前叩头三次,即可坐下同吃,吃完也不必道谢。满族

人家至今还有逢杀猪时请亲邻好友前来品尝头顿猪肉的习

惯。过去,在庄稼成熟的季节,满族还有“荐新钱塘江涨潮 ”祭祀的习

惯,如今已被“上场豆腐了场糕”习俗所代替,即在五谷上

场时,用新豆子做豆腐吃,打场结束时,用新谷做大黄米饭

或豆面饽饽吃,以庆丰收。满族男女青年结婚时,新娘必须

先在南炕上坐帐,也有称“坐福”。直到晚上,才在地上放

一张桌子,新娘、新郎要英语口语面试 手挽手绕桌子三圈后对饮。

典型食品满族居住分散,各地均有代表性的典

型食品,主要有:①白肉血肠。②飞行员标准 火锅。满族传统风味菜肴。

③酸汤子。辽宁岫岩满族的典型食品。④清东陵糕点。也称

清东陵大饽饽。最早是清朝皇帝到东陵祭祀祖宗时做供品用

的,因此也称为“祭饽饽”。做供品时有果馅厚酥饽饽、鱼

儿饽饽、匙子饽饽、菊花饽饽、糊面饽饽、炸高丽饽饽、江

米糕、黄米糕、七星饼、鸡蛋糕、枸奶子糕、山葡萄糕、山

梨面糕等几十种。传入民间制成糕点后,大体上分为大小两

种饽饽。大饽饽每斤八块,俗称清东陵大八件;小饽饽每斤

十六块,俗称清东陵小八件。大小饽饽品种主要有太师饼,

松饼,玫瑰饼,龙凤饼,山楂桃。还有无馅的七星点子、八

裂饼、核桃酥、到口酥等。

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有二、端午

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

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

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

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

讨会”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本文发布于:2023-03-17 17:40: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0460262901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清朝满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清朝满族.pdf

上一篇:有氧减脂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清朝满族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