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傅山的介绍
傅山(1607-1684)明清之际思想家。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真山、浊翁、石
人等别名,汉族,山西太原人。明诸生。明亡为道士,隐居土室养母。康熙中举鸿博,屡辞
不得免,至京,称老病,不试而归。顾炎武极服其志节。于学无所不通,经史之外,兼通先
秦诸子,又长于书画医学。著有《霜红龛集》等。一些武侠小说里,傅山被描写为武侠高手。
史料记载
明亡后傅山在《甲申守岁》中写出“三十八岁尽可死,栖栖不死复何年”的诗句。拜寿阳县
五峰山的还阳子郭静中为师,出家为道士,道号“真山”,以避剃发令。搬家到太原阳曲县东
黄水镇,和母亲、儿子一起,过着砍樵采药的生活。外出时,他总是身穿朱红色的外衣,以
示不忘“朱”明之意。他曾写过一副对联:“日上山红,赤县灵金三剑动;月来水白,真人心
印一珠明。”此联首字为“日”、“月”,合为“明”字,表达了傅青主反清复明的思想。这副
对联至今仍挂在晋祠云陶洞的洞门上。因为他认为清朝是外国,于是自称侨黄、侨松。由于
他经常穿着红色外衣,所以人称“朱衣道人”。顺治六年(1649年)大同从明降大顺复
降清的总兵姜瓖起议反清,傅青主的两个同学王如金、薛宗周参加“交山军”进军太原,在
晋祠与清兵交战数日,被杀,傅青主撰《汾二子传》文纪念。顺治十一年(1654年),
傅山因宋谦供出其曾接受南明的任命而入狱,称“甲午朱衣道人案”。被拷打。绝食九日,好
友陈谧、戴廷拭、白居实、张天斗、木公、魏一鳌、古度等人多方营救,傅山的母亲说:“道
人儿自然当有今日事,即死亦分,不必救也。”出狱后又去南方云游。归来后隐居太原府崛围
寺(位于太原市西北20公里)。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意,号公它、公之它。康熙年间
皇帝下诏举行博学鸿词科举考试,傅青主被强拉到北京。他故意服食过量大黄造成腹泻以逃
避。后来康熙皇帝授予他中书舍人的官职,傅青主推脱不受。傅青主终生拒绝与清朝合作、
终老林泉。傅青主与儿子傅眉感情深厚,令人感动。傅青主27岁时,其妻不幸去世。
当时,他的儿子年仅5岁。他发誓不再娶妻,与儿子相依为命,艰苦度日。他时常与儿子同
乘一车,外出采药卖药。晚上,父子二人围坐在灯下,父亲就为儿子讲授文学、医理。后来,
傅眉也精通了文学和医学。在傅青主流离在外和隐居的生涯中,傅眉一直相伴在他的身边。
在隐居晋祠期间,傅青主与傅眉都喜欢在晋祠的“齐年古柏”之下散步。傅青主为齐年古柏
书写了“晋源之柏第一章”的题字,表达了他对古柏的喜爱。傅眉则写了一首《古柏歌》:“左
柏右柏幽影寒,客子徘徊于其间;右柏左柏幽影淡,客子歌罢高云散。”傅青主对之颇为欣赏。
傅青主在年近80岁时,与其相依为命的爱子傅眉竟先他而逝。经受不住晚年丧子的巨大悲痛
和打击,傅青主在数月后也溘然辞世。傅青主下葬时,仍然身穿朱衣。有数千人参加了他的
葬礼。
编辑本段
个人成就
《傅青主女科》
在傅青主留下的遗著中,尤以《傅青主女科》最为知名。《傅青主女科》是一部颇有建树的妇
科专著,其内容体例及所用方药,与其它妇科书都大不相同。全书分为:带下、血崩、鬼胎、
调经、种子、妊娠、小产、难产、正产、产后等。每一病分为几个类型,每一类型先有理论,
后列方药。在论述中,先叙述一般人对这个病症的理解,然后提出自己的意见,加以辨析。
例如对血崩后昏晕的病例,作出如下辨析:中国十大名牌大米 “夫人有一时血崩,两目昏暗,昏晕在地,不省人
事者,人莫不为火盛动血也。然此火非实火,乃虚一个星期的英文 火耳”。
书中的方剂,大多由他自己创制。譬如,将带下病分为5种类型,脾虚湿重的用完带汤,
肝经湿热的用加减逍遥散,肾火盛而脾虚形成下焦湿热的用易黄汤,肝经脾湿而下溢的用清
肝止淋汤。纵观全书,书中主要抓住了肝、肾、脾的相互关系,对妇科疾病进行调治,处方
较为切合临床实用,因而颇受后世医家推崇。傅青主以《傅青主女科》一书闻名于世,但实
际上,他的医学造诣是很全面的,并非只精于妇科。故有“医圣”之称。
傅青主集文学家、书画家、医学家于一身,但他自己对医学方面的造诣更为看重。他曾
对友人说:“吾书不如吾画,吾画不如吾医。”其实,傅青主的书法造诣极高,他为晋祠“齐
年古柏”所作的“晋源之柏第一章”的书题,风格遒劲,气势磅礴,被誉为晋祠三绝之一。
傅青主也很擅长绘画,他画的山水画“丘壑磊落,以骨胜”,画的墨竹也气势不凡。傅青主之
所以称“吾书不如吾画,吾画不如吾医”,一方面当是对自己书法与绘画水平的自谦,一方面
也表达了他对医学的偏重。
哲学作品
《霜红龛集》
医学作品
《女科》是临床实用价值颇高的中医妇科典籍之一,很常为后代医师临证所应用。《青
囊秘决》《男科》
武学作品
《傅氏拳谱》
书法作品
《傅青主先生草稿真迹》2003年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薄一波题词、启功题写书名。
人物小传
简介
“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青主。”
这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的一句评语。傅青主,很多人知道他还是从看梁羽生武侠
名作《七剑下天山》开始,更多人知道他恐怕是因为徐克拍的电影《七剑》。不过,《七剑》
中的“傅青主”让我很失望,演员刘家良先生据说是一位有功夫的艺人,但他在片中塑造的
形象气质却是比较失败的。历史上的傅青主,其实和《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药师倒颇有些相
似,是一个天才型的杂家,一个仙风道骨、飘逸绝伦的绝顶人物,一个至情至性的奇男子,
一个真正的武林高手。
手头有本《傅山评传》(魏宗禹著),自图书馆借来两个月了,断续读来,对傅青主有了
更多的认识。傅青主,生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山西
阳曲(今太原)人,初名鼎臣,后改名山,字青竹,后改字青主,字号颇多,已知的已有石道
人、朱衣道人等50多个名号。
傅青主博学多才,当时人就称赞他的学问像大海一样广博(“学海”),可以说他是个百科
全书式的学者,在经学、先秦子学、佛经道藏、医学、书法、绘画、诗词、音韵、训诂之学
甚至武学等各方面都有较深造诣,其涉猎之广、成就之大,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特别是
他生活在明末清初的战乱不稳之际,“著述无时又无地”,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委实是奇迹了。
书法家
他是一个书法家,被推许为清初第一人。《淮安府志》记载傅青主到淮安后,“寓能兴寺„„
山诗名遍天下,淮人求诗字,门限几断。又数为淮民脱冤,人德之。”慕名来求他书法诗歌的
人几乎把门槛都踏断了!(一点都不让现在的追星族呢)而且他每到一地,路见不平即挺身而
出,为民解冤,深得百姓的爱戴。
画家
他是一个画家,他的画与八大山人风格相近,《图绘宝鉴》评述道“画出町畦之外,邱壑
迥不犹人,其才品海内无匹,人不能尽识也。”赞誉他的山水画突破传统技法风骨,卓绝于世。
医学家
他是一个医学家。说他是“家”,除了因其医术高明,还因为他写了不少医学著作,据传
不管是多么复杂难治的病,他都能手到病除,来找他看病的人非常多,他“贵贱一视之”,并
不因病人的贵贱富穷而差别对待,在当时就有“仙医”的美名。青主所著医书遗稿,被后人
整理编为《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傅氏幼科》等,特别是《傅青主女科》是中医学
名著,至今仍惠及医界。
旅行家
他是一个旅行家,足迹踏遍了半个中国,他甚至把自己的归宿想像为,走不动了就死在
山林之间(“横尸于大林丘山间”)。清人王士禛《池北偶谈》记载青主父子“常粥药四方,儿
子共挽一车,暮抵逆旅,辄篝灯课读经史骚选诸书,诘旦成诵,乃行。”生动展示了一幅苦中
有乐的行旅读书图!
武林中人
他是一个武林中人,史家称他“性任侠”,在他的诗中也有“剑术惜其疏”,“盘根砺吾剑,
金铁满山鸣”的句子。然而更有力的证据是,1984年在山西灵石县发现了一本名《傅山拳法》
的拳谱,经鉴定正是傅青主所著。又据《石膏山志》载,清顺治四年(1647年)春,青主和儿
子傅眉到山西灵石县天空寺演示打坐和五禽戏,传与寺内主持道成法师,接着又传授给了寺
内和尚以及当地名士吴成光。确实,想想青主既参加过抗清斗争,又敢于在战乱动荡之际行
走天下,没有一身武功和胆气倒是不正常的。
民族气节
但我最佩服傅青主的,还是他的民族气节和至性至情。满清入主中原后,作为一名有骨
气的知识分子,傅青主参与亲爱的闺蜜 并支持了民间的抵抗运动,并因此被逮入狱,受到严刑拷打,但
他“抗词不屈,绝粒九日几死,门人有以奇计救者得免”。康熙皇帝下诏举行博学鸿词科考试,
通过这个手段网罗各地有名儒士,傅青主被迫到北京后,素闻傅青主才学的康熙帝免去了他
考试的形式,直接授予他“中书舍人”的名誉官职。按惯例是要向皇帝磕头谢恩的,但年迈
的青主倒在地上,绝不磕头,在那个专制权威压死人的时代,这是难能可贵的傲骨。
傅青主是一至情至性之人。他重师生之义。崇桢九年,他的老师袁继咸被诬陷入狱,29
岁的青主率领书院同学100多人进京告状,史载“山徒步走千里,伏阙讼冤。孙振怒,大索
山。山敝衣蓝缕,转徙自匿,百折不回,继咸冤得白。当是时,山义声满天下。”(孙振,指
当时诬陷袁继咸的山西巡按御史张孙振)更可贵的是,当袁继咸重新被启用后,在武昌当官
(“湖广武昌道”),邀请傅去武昌,但青主以“违老母久”(很久没有见到老母亲了)的理由
婉言谢绝。他重夫妻之情。他这一生只娶了一个妻子,在青主26岁时他的爱妻病逝,之后他
再也没有续弦。他自己说是作了道士的缘故,而了解他的戴廷栻则一语道破,“自谓闻道,而
苦于情重”。十四年后,在他漂泊的路上,他写了首怀念妻子的诗,其中有“不然尔尚存,患
难未能舍”的句子,读来令人心酸欲泣。魏宗禹先生说青主行医精通妇科,想来是因为妻子
的缘故,这我是相信的。他重父子之情。他是一个好父亲,把儿子傅眉培养成了文武全才。
当傅眉因病逝世后,青主悲痛万分,精神上受到极大打击,不久离世。傅眉临终前写了《临
终口号二首》的诗:“父子艰难六十年,天恩未报复何言。忽然支段浑无用,世报生生乌哺缘”
和“西方不往不生天,愿在吾翁双膝前。我若再来应有验,血经手泽定新鲜。”初读至此,笑
天亦是心神激荡,心有所念,眼泪夺眶而出,这是怎样深沉的一种父子深情啊!青主知道自
己也将不久于人世,唯一的担心是傅眉留下的两个孩子会被人欺辱,于是一生甚少求人的青
主分别给他的一些做官的朋友写信,低首托孤。他给李振藻写道,“愚父子怛焉长逝,特以两
孙为托,孱弱无依,穷鸟不能不投长者之怀也。”他给魏象枢写道,“环翁知我为我,使此两
两孱小,得安田亩间。隔世拜惠,乃庄子所谓死生同贯也。”他给载梦熊写道,“家门不幸,
两孙失依,内外眷属无可缓急者。罗叉外侮,良繁有徒,群凌沓至,实难支御„„特遗此书,
求加护持。”我不知道后来这些富贵朋友们有没有帮上忙,但从这些书简中,看到了一个老人
最后的心灵挣扎!给载梦熊的信中最后说“篝灯草治,笔自此绝”,已经是绝笔之辞了。
傅青主逝世后,“四方来会送数千人”,有几千名群众自发来为这个野道士送行,这可以
说是对他一生最好的盖棺之论。明年,青主诞辰已至400年,希望山西和全国的学界医界以
及民间能够好好地纪念一下,毕竟,如斯人杰,400年了还没有第二个,他是我们中华民族
的骄傲,是一个永远不会被磨灭的名字。
佛学研究
关注佛学理论
相关作品
傅山从年轻时就关注佛学,在其遗文中每见有关佛学经典的评述文字,批注过《金刚经》、《楞
严经》、《五灯会元》并为23位僧人写下传略《二十三僧纪略》,在此纪后记中,他说:右
书二十余僧,或习于往来,或一时交臂,其事迹未能详著,聊约略记之,为异日作传之资。
可见,傅山晚年为道士,并不排斥佛教,而是与佛教关系密切并有不少情谊颇深的方外交。
傅山论学重在经世致用,佛学却专求一个“空”字,何以傅山看重佛学呢?因为傅山认
为,佛学有其精彩的见解,对“好学而无常家”的傅山很有启益。他说“佛经此家回避不敢
读,间读之先,早有个‘辟异端’三字作难与他。”句中“此家”,即指理学家。傅山指出“凡
此家蒙笼不好问答处,彼皆粉碎说出,所以教人翻好去寻讨,当下透彻,不骑两头马。”(《佛
经训》,以下所引傅山语均见《霜红龛集》,不另注出)就是说,佛学理论对世间道理想得深,
看得透,要对真理问个究竟,能启发自家去“寻讨”,从而打破或消解哲理上的自相矛盾处。
这体现着傅山作为一个清醒明智的士人追求真知的彻底精神。佛学是傅山资取反对腐朽理学
的精神武库之一,所以他“黄冠坐佛阁,高哦诸葛书。”意谓身为道士,却居于寺庙中,又研
究儒家推崇的诸葛亮的著述,可谓儒释道三家兼采并蓄,不主一家。这种三教并重的治
学态度,并非傅山个人的爱好,而是明末清初学术思潮的大势所趋。在明朝中期,早已形成
三教合一的思想潮流。在这一潮流的影响之下,傅山看到“道本不息如川之流”,学问犹如海
纳百川,要博采诸家之长,他还特别提倡子学,通过考证,旁征博引,以佛道印证和解释诸
子,开出清代子学研究的先河。可见,傅山胸怀阔大、慧眼独具的过人之处。更直接的
原因是,傅山亲历了明清易代的大变动。其时大批气节之士,心怀故国,强烈反对民族压迫
和屠杀的暴政,不愿甘受清廷的笼络和奴役,不少人遁入山林,借助明末大兴的禅悦时尚,
出家为僧,形成了禅隐的时风。如戒显、澹归、药地、蘖庵、担当、大错及明宗室八大山人、
石涛,均弃家为僧;名士方以智、黄宗羲都借佛学阐述自家的理论。当入清之后,清廷颁布
了带有民族歧视性质的“剃发令”,傅山不愿意剃发,而为僧则必受披剃之礼,故他毅然入道,
坚持束发,以示与清廷不合作的决绝态度。但在思想上,他又与同道为僧者志节相同,意气
相投,所以,他愿意结交僧家方外之士,何况佛学又是一门哲理深邃、值得认真探讨的学问
呢。傅山说:吾以《管子》、《庄子》、《列子》、《楞严》、《唯识》、《毗婆》诸论,约略参
同,益知所谓儒者之不济事也。这里,所谓儒者显指理学桅子花 家。理学家空谈,不能救国。
傅山鄙弃理学,要将子学与佛学的精华一并采纳,用以挽救民族危亡,经世致用,成为一门经
邦济世的实学。傅山引《墨庄漫录》语“近时士大夫不行佛之心,而行佛之迹,皆是谈慈悲
而行若蜂者。望无上菩提,吾未之信。”表示赞同。这说明,傅山尊佛却不入佛门,正是反
对背离佛祖济世度人的真精神而徒求一己非分之福的虚伪之人如梁武帝之类。傅山是个
性情中人,他反对理学家“灭人欲”的谬见,认为佛家提倡“禁欲”也是不对的。明末四大
名僧之一的憨山德清称“空非绝无”,指出“佛说空字,乃破世人执著以为实有之谓,非绝无、
断灭之谓也。”傅山认同德清此说,指出佛家也有爱欲,比如佛寺建筑庄严华美,正是佛家爱
美的表现,其爱欲何尝断灭?只不过佛家是提倡一种大慈大悲的泛爱而已,这才是值得推崇
的。可见,傅山关注佛学,采取具体分析的方法,有所取舍,他要探究的是佛学的真谛,而
不是徒看皮相的形式主义。这是值得今天弘扬佛法者认真思考的。
与佛门友人交往
傅山关注佛学,还表现在他与佛门方外友的深厚情谊上。在傅山看来,佛教徒中有四等
人:胜道沙门、说道沙门、活道沙门和污道沙门。傅山尊重的是第一等的胜道沙门。胜道者,
行道殊胜,智慧第一,值得尊敬。在《二十三僧纪略》中傅山记述了一批高僧大德。如:“大
美和尚,生于世家,隐于法门,其专心而精攻者,却为一切儒书„„与予交最久,魔法师的徒弟 知其存心,
断不在禅„„”“尺木禅师,明宗室也。历访名山大川,雅不与庸俗人言。其所抱负,
有大而无外之慨„„”“石影和尚,明时进士,博学多才,嗣隐梵宫,往来于鸿儒大雅
之门„„”“元度,明之名儒。至清,隐于释,能诗善书„„”“雪峰和尚,儒教
中人也。生于明末,抱不世之才,竟未得一试。”如此等等人物,原来他们都是披着袈裟
的儒士或遗民,都是有抱负、有才能的人物,是明清之际一批不逢时运的志节之人。傅山月
旦人物,所评难得一赞,而对这批人物却评价甚高,视他们为同道。由此,可以窥知傅山所
交方外友自有其声气相同的用心,与泛泛佞佛之徒根本不同。
对佛礼的探讨
佛典繁富,佛理精微。傅山博涉佛学,颇有所得。前述傅山认同德清“空非绝无”说,
可见一斑。傅山此论,实出于他对《金刚经》“实相者则是非相”说的辨析。傅山有偈云:
“分明有身,不是如来。如来舍身,又安在哉!”因为佛家认为如来法身,原是幻形,不是实
相。傅山反问,如果如来舍身,法身是空幻的,那么又何从得见如来呢?可见,如来分明有
身,不能认为它是空幻的,只不过“如来即在吾心,离心别无如来”,就是说,如来就是心,
心即佛也。《金刚经》所谓“实相非相”,不过是让人不要执著于实相,如《金刚经》所说:
“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而已。是故,傅山指出:实相生三世,光明满一床。即于华藏
界,取到酒杯旁,此处非君境,风流闻戒香。三世指佛家所说的过去,现在,未来三世,
这三世均为实相所生,三世都是实相,无非是实相发展变化的时间序列,并非三世皆空。《华
严经》讲法界,以“酒杯旁”这一现实存在开讲,就是从实相说起,如果没有实相,就谈不
到非实相。傅山认为一切皆非实相的境界,“此处非君界”,所谓好的戒律就是从实相中生发
出来的。按傅山的意思,就是要超越非实相。他说“究竟无我,省下圪塔(意为言说)”意谓
连我也空掉,我也没有了,还有必要罗嗦辞费么?也就是说实相毕竟有,但实相月工作计划表 不常住,它
会转化为无(非实相)。心中不要执著于实相,要认识到它会转化为非实相。这里,无与有相
对而言,不宜偏于一方,只认为有或只认为无。而应看到无有是辩证统一关系。从这一认识
可以见出傅山的思想包含有可贵的辩证唯物论因素。由于傅山肯定了实相即物质世界的客观
存在,这就从根本上肯定了人们维护正当物质利益的合理性,意味着反对剥夺人们生存权利
的专制暴政的正义性。
生平思想
题解:傅山字青主,他诗作中有这样两句:“既是为山平不得,我来添尔一峰青”,表明他的
高风亮节和特立独行的精神。从传说中的祖先炎、黄二帝,到20世纪新中国的缔造者们,
从春秋战国时代空前活跃的百家争鸣,到当今现代思想、文化、科技熏陶下的一代风流——
在漫长悠久而又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明史上,曾经在各个领域中涌现过多少杰出的人物,
创造出多少丰硕的成果!他们就像绵延起伏的山脉上那一座又一座高峰,给屹立在世界东方
的中华民族增添了无限风光!而生活在17世纪的傅山,就是这些高峰中的一座。傅山,
初名鼎臣,改名山;原字青竹,后改青主。中国人的名字,往往带有时代色彩,并且寄寓着
父母或者本人的理想与情操。如果说“鼎臣”这个名字具有浓厚的封建政治理想和传统礼教
色彩,那么改名为“山”,就较为符合傅山的思想性格特点——用傅山的老师袁继咸的评语说,
就是一种“山林气”,而改字“青主”,则更加突出了傅山自强不息、超凡脱俗的创造精神。
傅山有两句诗就是“青主”的注脚:“既是为山平不得,我来添尔一峰青!”(《青羊庵三首》)
从他一生的实践、创造和成就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确实称得上当时中国思想文化界一
座拔地凌空、多姿多彩的奇峰!傅山生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卒于清康熙二十
三年(公元1684年),跨越了两个朝代,顽强地生活了79年。他生活在怎样一个时代,这个
时代又是怎样一种生活呢?“荡荡乾坤病,戋戋肺腑收”(《病发示眉仁》),这两句诗是傅山
自己一生的切身感受,它形象而概括地描绘了一个矛盾交织、激烈动荡、天崩地裂的时代和
一个清醒的知识分子因此而撕心裂肺的痛苦的灵魂!傅山的前半生,是统治中国近300年的
明王朝最后的37年。在中原和西南地区,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激化,农民起义的烽火燃遍
了全国。在东北,民族斗争愈演愈烈,民族战争连年不断。在明王朝内部,阉党和东林党之
间在党争中互相消长,此起彼伏。而作为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思想文化界,充斥着性理的空
谈、复古的迂论、陈腐的八股和柔媚春节的故事 的艺术作风。在傅山39岁这一年,即公元1644年,发
生了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甲申之变,先是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旗帜插上了北京城头,崇
祯皇帝吊死在万寿山;后是满清的铁骑跨过了山海关,旋即踏遍中原。这对傅山来说,不啻
是天崩地裂——虽然也在预料之中。“三十八岁尽可死,栖栖不死复何年!”(《甲申集甲申
守岁》)以甲申为转折点,傅山的后半生,又赶上清王朝统治中国近300年的最初40年,清
军野蛮的镇压、屠杀和掠夺,汉族人民普遍的反抗,抗清义军的顽强战斗,南明王朝的苟延
残喘,以及清廷对汉族知识分子的思想统治、文字狱和笼络收买„„这又是一段血腥而动荡
的历史!大矛盾,大动荡,包含着血与泪的大痛苦,却也孕育和锤炼着大人才!就在这样一
个时代,在思想文化界产生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傅山、李禺页、颜元、屈大均、吕
留良、潘格平等一大批杰出人才,共青团口号 他们虽然各具特色,但都关心民间疾苦和民族兴亡,不同
程度地具有初步民主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倾向,掀起了17世纪后半期的一股进步思潮,可以
说形成了继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之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活跃局面。其中傅山与顾、黄、王、
李、颜,被梁启超并称为“清初六大师”,这是仅就学术成就和思想影响而言的。如果从思想
解放的程度、学术领域的宽广、艺术创作的成就、医道医术的造诣等多方面看,傅山更是“横
看成岭侧成峰”,多才多艺,多所建树,气象万千,光彩夺目,确非其他人可企及。在政
治和社会舞台上,傅山一生有三件大事:早年,曾作为山西学生的领袖,为昭雪平反袁继咸
冤案,反对腐朽的宦党和黑暗的暴政,领导全省诸生进京请愿,持续半年,成为中国近代早
期学生运动的先声。中年,曾从事秘密反清活动20余年,在49岁时被逮下狱,一年有余,
几经严讯,备极拷掠,抗词不屈,绝食9日,抱定必死的决心,坚持斗争,终于获释。晚年,
他主要从事著述,曾先后接待或拜访了昆山顾炎武、容城孙逢奇、富平李因笃、周至李禺页、
和川戴务旃、彭城阎尔梅、番禺屈大均等一大批在野的文人、学者,以及当时尚未仕清的秀
水朱彝尊、新城王士祯、太原阎若璩,实际上成为在野的思想文化界的领袖和代表之一,并
以73岁的高龄,绝食七日,坚持斗争,拒绝参加清廷为笼络汉族知识分子所举办的博学鸿词
科考试,拒绝做清朝的官。这些壮举在他所处的时代确实够得上特立独行,在当时的知识分
子中是最为突出的。在思想学术方面,傅山不仅堪与顾、黄、王并驾齐驱,而且比他们
思想更解放,在反对以道统自居的理学说教、冲破儒家传统思想束缚方面,战斗精神和独创
性更强。他博览经史子集,参研佛经道经,开创诸子学,精通音韵学与名学(逻辑学),擅长
金石遗文之学,确实无愧于同时代人的这种评价:“学究天人,道兼仙释(《柳崖外编》),”“博
极群书,时称学海”(郭《傅山传》)。在文学艺术方面,傅山的诗文思想性、现实性极强,
写作不拘成法,任性直率,古奥老拙,慷慨苍凉,奇思逸趣,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书法
草楷篆隶,无不精工,豪迈不羁,独辟蹊径,名满天下,当时评价“在王铎之上”(戴廷木式
《与张尔公书》);绘画古雅入神,写意曲尽其妙,《图绘宝鉴》评论说:“其才品海内无匹,
人不能尽识也。”在医学方面,他精通医经脉理,擅长妇科及内外诸科,当时“人称医圣”
(蔡璜《傅山传》)。傅山在他的著作和书面题款上,也经常署名为公之它,亦作公他,
又号石头、石道人、石老人、啬庐、随厉、六持、丹崖子、丹崖翁、浊堂老人、青羊庵主、
不夜庵老人、傅侨山、松侨老人、朱衣道人、酒道人、酒肉道人,或径称居士、傅道士、傅
道人、傅子,又称老蘖禅、还阳真人、真山、侨黄真山、五峰道人、龙池闻道下士、观化翁、
观花翁、橘翁、大笑下士、西北之西北老人。用现代的话说,傅山也许算得上世界上“笔名”
最多的作家之一吧,而这些笔名又无不体现了这座“奇峰”的经历、思想和性格。
隐晋祠
晋祠
明亡后,傅山衣红衣,居山寺,改号朱衣道人,从事着反清复明的秘密活动。清顺治11
年(公元1654年),傅山因南明总兵宋谦在晋豫边界起事反清,事败下狱,成“谋逆钦犯”,
虽遭严刑,却坚贞不屈,曾绝食九日,濒临死亡,后经营救获释,此案曾轰动一时,被称作
“朱衣道人案”。顺治14年(公元1657年),顾炎武因江南已无法容身,“浩然有山东之行”,
应傅山之邀,千山独步,天马行地,来到了太原。顺治16年(公元1659年),郑成功克镇江,
袭南京,张煌言攻安徽,江南反清形势似转机,傅山闻讯后,急忙南下,既至南京,郑张已
败走,他只好带着又一次地扫兴回到太原,其后一直隐居于晋祠云陶洞。他曾作《宿云陶》
诗:雾柳霾花老眼憎,云陶稳睡拔鸡鸣;晋祠三日无吟兴,只忆观澜智勇生。隐居
期间,他吟诗作画,潜心著述,并与顾炎武、阎若璩、阎尔梅、朱彝尊等学人考证晋祠,感
怀晋史。傅山待友必煮茶,故有人也将云陶洞称作茶烟洞,“石室茶烟”是晋祠内八景之一。
景宜园距云陶洞数步之遥,园内“杂树交荫,希见曦影”,此地为傅山饮茶品茗处。期间,
傅山先生在此还留有许多书法作品,其中嵌于朝阳洞石阶下周柏旁壁间的“晋源之柏第一章”
最为要紧,其字行楷中揉魏碑,舒缓里见矫捷,遒劲得力,练达通脱,一看便知是高逸出世、
遗身物外之作,难怪能被阎若璩誉为晋祠三绝之一。难老泉亭内的“难老”匾、圣母殿廊下
的“永锡难老”匾均为名题。嵌于文昌宫墙壁上的《文昌帝阴骘文》也出自他的手笔,全文
446字,小楷写就,直师钟繇,工整不苟,玉润珠圆,是其罕有的小楷作品。另外,景宜园
楹联“茶七碗,酒千盅,醉来踏破瑶阶月;柳三眠,花一梦,兴到倾倒碧玉觞”、同乐亭楹联
“万竿逸气争栖凤;一夜凌云见箨龙”,“梧桐月白杯中照;杨柳风来画上川”,也均为傅山所
书。云陶洞楹联“日上山红,赤县灵真三剑动;月来水白,真人心印一珠明”之上联中的“日”
与下联中的“月”合璧为明字,“珠明”则暗指朱明。傅山对晋祠的影响不仅仅在于书法、
著述,更在于对晋祠操守的提升、品格的趋高。“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的云陶洞紧
邻朝阳洞,占据着晋祠云至高。俯瞰全园,了然一目,远眺田畴,隐约可现。除去一年一度
庙会里的纷杂熙攘,除去平日偶有挚友造访,这里少有游人光顾。园日涉成趣,门虽设而常
关。当石磴上青苔侵阶、隙间拱草,秋树下的扫叶人又把一季的春华挈走时,傅山先生慨叹
感怀之余,却未倦慵喟然,诗作愈发激昂高亢,著述愈发精邃深湛,书法愈发奕奕神采,意
志愈发贞固刚毅。他不是“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的隐逸者,也非“中岁颇好道,晚家
南山陲”的削迹仙。论及晋祠的操守、品格,岂有不言傅山傅青主者也!
与竹叶青
人们都知道傅山是一位伟大的思想文化大家,当时被人誉为“学海”。可很多人也许不知道,
傅山还是一位好酒的性情中人。他在取得巨大的思想学术成就的同时,也与酒结下了终身的
不解之缘。尤其是他与享誉国际国内的佳酿竹叶青,还有一段不能割舍的渊源。傅山年
轻时就嗜好喝酒,自号“孽禅”。他在霜红龛读书时,曾作《红叶楼》七言绝句一首,其中
一句就是:“傅山彻夜醉霜红。”明亡以后,由于感情郁积悲愤,傅山对酒的爱好也越来越浓
了。明亡后的第一个除夕夜,傅山痛苦地写道:“无情今夜贪除酒,有约明朝不拜年。”傅山
在长期的流寓生活中,除了书籍与笔墨之外,唯一不能离的就是酒了。当然,傅山与普通好
酒的人不同,他除了对酒有种天然的喜欢外,还把酒作为发泄愤懑和交流思想的媒介。他和
他的同道认为,酒是“真淳之液”,酒后能吐真言。在傅山十多年的流寓生活中,汾阳是
他寄居和活动较多的地方之一。而汾阳正是汾酒和竹叶青的诞生地,因此,傅山便与竹叶青
有了修订和完善之缘。说起竹叶青,它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这一年,山西酒行又要开
酒会了,一东家吩咐两个伙计备好一坛新酒抬去参品。这天天气特别热,伙计俩走得又热又
渴,到了正午,恰巧来到一片竹林,两人一商量,决定先在竹林里凉快凉快,找口水喝。可
哪有水呢!伙计俩顺手从一株成竹上扯了两片大竹叶,捻成两个小酒杯喝起来。他俩喝完酒
却傻眼了:只剩下半坛子酒,怎么去交差呢?两人走不多远,又见到一片竹林,竹林里
有个小水洼,上面飘着的一层竹叶将洼中的水映得晶莹碧绿,甚是惹人喜爱。这伙计俩赶紧
把酒坛子放下,蹲在小水洼边,你一下,我一下地往坛子里加水,不一会儿就把坛子灌满了。
再说酒会上。就在各家的酒快要品尝完了,只见这伙计俩满头大汗地抬着坛子走进会场,东
家揭开坛盖,舀了一碗酒,恭恭敬敬地捧到酒会会长面前。不用细说,这年酒会上,伙计俩
送去的酒名列榜首!后来,东家买下了那块地皮,将自己的酒坊迁去,在小水洼上打了
一眼井,又从酿造技艺上努力改进,还在酿好的酒中加入新鲜的竹叶,终于酿出了别有色味
的好酒,取名“竹叶青”。唐代的竹叶青已经名气不小,武则天曾吟咏道:“酒中浮竹叶,
杯中写芙蓉。”初唐诗人王绩也写道:“竹叶连糟翠,葡萄带曲红。”可见,唐代的竹叶青已有
了一定的发展。到了宋代,竹叶青的配方中已有了中药的成分。而竹叶青能有今天的独特品
质,则是因为傅山对其配方的修订。据记载,傅山经常往来于汾阳,他行医道,品美酒,
并从保健和养生的目的出发,对竹叶青的配方进行了研究,还与许多酒工成为好朋友。一日,
傅山看酒工浸泡药材酿造竹叶青酒,有深厚中医学基础和丰富经验的他便教酒工如何浸泡,
如何搭配中药材牞才能发挥更好的疗效。酒工们按他说的方法一试,果然酿出的酒不仅味道
芳醇,金黄透亮,医治经络疾病的疗效也显著提高。傅山将竹叶青的配制用药由过去的四五
种改为十二种,保留了竹叶的成分,使竹叶青具有多种保健养生功效,成了今天名重天下的
佳酿。傅山流寓四方,喝过各种各样的酒,但他最欣赏的酒中,应该少不了自己亲自修
订完善过的竹叶青吧。
作品
处于董赵书风笼罩书坛之际的傅山,也曾学过赵孟頫,明亡以后专攻颜鲁公,再后直取魏晋,
逆流而上,直入渊薮。全祖望《阳曲傅青主先生事略》云:“工书,自大小篆,隶以下,无
不精,兼工画”。他的小楷《千文》直追钟王,朴实古拙。他曾说:“楷书不知篆隶之变,任
写到妙处,终是俗格。”傅山喜以篆隶笔法作书,重骨力,宗颜书而参以钟王意趣,并受王铎
书风影响,形成自己独特的面貌,中年以前已得时誉。他后期对赵字贬斥得很利害“予不极
喜赵子昂,薄其人而遂恶其书,近细视之,亦未可厚非,熟媚绰约自是贱态,润秀圆转尚属
正脉,盖自《兰亭》内稍变而至此与时高下亦由气运,不独文章然也月经不能吃什么 。”(《霜红龛集》)。这
一段书评史上“书如其人”的典型论断,自然这与他生逢易代之特殊时期有关。他还在《作
字示儿孙》中说“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这种论述针对当时
“奴书”盛行的清初书坛无疑是一副清醒剂。他力倡“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
宁真率毋安排。”的艺术主张,以自然天倪为尚,三百多年来一直备受推崇。傅山的主要作品
有:1、《草书孟浩然诗》:此卷书录唐代诗人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等诗十八首。此卷
书法纵逸奇宕,字与字间不相连属,结字欹正相间,古拙雄健,但笔意相连不断,充分体现
了傅山书法艺术之特色,亦是对其书法美学思想作了最好的诠释。此卷向被视为傅山草书中
的上乘佳作,代表了傅山中晚期行草书的最高艺术水平。2、《右军大醉诗轴》:是傅山的
代表作,诗云:“右军大醉舞蒸豪,颠倒青蓠白锦袍。满眼师宜欺老辈,遥遥何处落鸿毛。”
其流畅的用笔中仿佛有着某种生拙的气息,然而其用笔又在法度之中。缠绕游丝的强调,使
字与字,笔划与笔划间的疏密空间对比格外鲜明。其间欹斜反正、相避揖让、纵敛开合等艺
术手法,在傅山的手下运用得十分娴熟,仿佛均在不经意中,真率的情感、大起大落的章法,
充分表现了他博大精深的胸怀。3、《行草五律诗轴》:此轴书录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五言诗
一首,书法笔势雄奇,连绵飞动,起伏迭宕,字间连带自然,表现出生气郁勃的宏大的气势,
体现了书法家极强的个性。结字不求工稳,单个字显得欹侧不稳,然通幅观之,气韵生动,
结构自然,字形大小的变化更增加了作品的生动经济状况 性和跃动感,给人以朴拙遒美之感。释
文:“风磴吹阴雪,云门吼瀑泉。酒醒思卧簟,衣冷欲装绵。野老来看客,河鱼不取钱。只疑
淳朴处,自有一山川。书为松初先生词伯教政。傅真山。”4、《草书立轴》:傅山这幅草
书,天马行空,如此的绚丽灿烂。他的诗句,风云飞动,姿态翩翩,线条缠绵萦回,无起无
止,如古藤盘绕,时而笔断意联,顾盼生姿。他的每一个字乱头粗服,不可羁勒,却又天真
烂漫,有着如此令人心神不安的美。从“城郭休还”、“哀猿啼处”的黍离之悲,到“沧江白
日渔樵语,日暮归来雨满衣”的明净的心灵,傅山的整幅草书充满了精神上的自由,沉静的
美。任侠,赋性刚直不阿。十五岁补博士弟子员,二十岁试高等廪饩。后就读于三立书院,
受到山西提学袁继咸的教诲和青睐。崇祯年间傅山与薛宗周等生员百余名联名上书为袁氏讼
冤,勇挫阉宦权奸,后得以昭雪而名震朝野。明亡后他拜寿阳五峰山道土郭静中为师,出家
为道。他又多次从事反清的活动,并曾被捕,在狱中“抗词不屈,绝食数日,几死”。康熙年
间,朝廷开设博学鸿词科,傅山时已七十二岁,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荐其进京应试,他称
病推辞,阳曲知县戴梦熊奉命促驾,竟令人舁其床而行,至都门外三十里,傅山抵死不入城,
清廷免试,授封“内阁中书”放还。他既不谢恩,亦不接受,出京时,送行者途为之塞。傅
山通晓经史、诸子、释老之学,著有《霜红龛集》四十卷。长于书画,精鉴赏,并开清代金
石学之源。傅山在医学上,也有着巨大的成就。他精内科、妇科、儿科、外科,尤以妇科为
最。其医著《傅青主女科》、《青囊秘诀》,至今流传于世,造福于人。在文学艺术上他更是一
位富有批判和创造精神的思想启蒙先驱。
与头脑
“头脑”作为食品名称并非傅山首创,据考证大约始于十四世纪末(元末明初),《水浒》第五
十一回中有“赶碗头脑”的话,足见那个时期已经有了卖“头脑”的饭馆,当时的“头脑”
用什么材料,如何做法,不得而知。作为食品的“头脑”也并非只是太原的传统名吃,上海
有一种名吃也叫“头脑”,与太原的“头脑”原料、做法、完全不同。但不管怎样,提起“头
脑”,人们总是想到太原名吃,想到傅山先生,这是因为太原的“头脑”是傅山发明的,太原
“头脑”最有养生价值,文化底蕴也最丰厚。
本文发布于:2023-03-17 17:18: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0447172900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华傅山园.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华傅山园.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