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宣王见颜斶

更新时间: 阅读: 评论:0

电脑睡眠和休眠-私人租车

齐宣王见颜斶
2023年3月17日发(作者:红掌图片)

冲刺小卷11文言文阅读.

一、(

2019

年江苏省无锡市积余教育集团中考二模)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颜斶说齐王

齐宣王见颜斶(

ch

,人名),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

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

不如使王为趋士。”

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

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①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

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游泳套装 !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②,出

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③。”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④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

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⑤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

静贞正以自虞。则再拜而辞去也。”

君子曰:“斶知足矣,归反朴,则终身不辱也。”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柳下季垄:柳下季,即柳下惠,姓展名禽字季,鲁国贤人,居于柳下。垄,指坟墓。②太牢:牛、

羊、猪各一头称一太牢。这里指丰盛的饮食。③丽都:华丽。④制:制作,雕琢。⑤尊遂:尊贵显达。

1

.下列句中的“而”与“则再拜而辞去也”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先天下之忧而忧

B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C

.云归而岩穴暝

D

.君子和而不同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齐宣王召见颜斶,颜斶却让齐宣王到他跟前,颜斶的做法遭到了左右大臣的反对。

B

.齐宣王要颜斶拜他为师,并许诺“食太牢”“出乘车”“妻子衣服丽都”,但颜斶还是告辞离开了。

C

.颜斶以璞喻士,委婉合理地表明自己不图荣华富贵,但求形神两全的人生态度。

D

.本文通过颜斶与齐宣王的对话,表现了齐宣王的骄倨和颜斶卑视王侯,不畏权势,不慕利禄的高尚

气节。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

)宣王不说

______

2

)王忿

然作色(

______

3

)寡人自取病

耳(

______

4

)士生乎鄙

野(

______

4

.翻译下列句子。

1

)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

2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答案】

1

C

2

B

3

.(

1

)说同“悦”高兴、愉悦(

2

)愤怒、恼卡通鱼简笔画 怒(

3

)辱、羞辱(

4

)边地,边远地区

4

.(

1

)与其让我做一个贪慕权势的小人,不如让大王做个爱贤敬士(礼贤下士)

的明主。

2

)以后恰值遇到严重挫折,在兵败之际委我以重任,在危难之际奉旨执行命令!

【解析】

1

A

.先天下之忧而忧:用作副词,表示时间,相当于“才”。

B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

分也:表并列。

C

.云归而岩穴暝:表承接。与“则再拜而辞去也”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

D

.君子和

而不同:表转折。故选

C

2

.齐宣王的话“愿请受为弟子”是说:希望您收下我这个学生吧。并不是要颜斶拜他为师。

B

项理解有误,

故选

B

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释文言词语,要熟记课文注释,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

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注意“说”属于通假字,“病”属于古今异义,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

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及翻译能力。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

漏,句意要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

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注意关键词:趋士:礼贤下士。值:遇到。倾覆:指兵败。

二、(

2019

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模拟)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魏文侯过段干木之闾而轼之,其仆曰:“君胡为轼?”曰:“此非段干木之闾欤?段干木盖贤者也,

吾安敢不轼?且吾闻段干木未尝肯以己易寡人也,吾安敢骄之?段干木光乎德,寡人光乎地;段干木富乎

义,寡人富乎财。”其仆曰:“然则

..

君何不相之?”于是君请相

之,段干木不肯受。则君乃致禄百万,而

时往问之。于是国人皆喜,相与

..

诵之曰:“吾君好正,段干木之敬;吾君好忠,段干木之隆。”

居无几何,秦兴兵欲攻魏,司马唐谏秦君曰:“段干木贤者也,而魏礼之,天下莫不闻,无乃不可加兵

乎?”秦君以为然乃按兵而辍不敢攻之。魏文侯可谓

.善用兵矣。尝闻君子之用兵,莫见其形,其功已成,

其此之谓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期贤》有删改)

【注】段干木:魏国名士,为孔子再传弟子。轼:扶着轼敬礼。

1

.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秦君以为然乃按兵而辍不敢攻之

2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

)然则

..

君何不相之(

__________

2

)于是君请相

之(

__________

3

)相与

..

诵之曰(

__________

4

)魏文侯可谓

善用兵矣(

__________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

)段干木盖贤者也,吾安敢不轼?

2

)尝闻君子之用兵,莫见其形,其功已成,其此之谓也。

4

.结合上文分析塑造魏文侯仁义之君形象的写法?

【答案】

1

.秦君以为然

/

乃按兵而辍

/

不敢攻之

2

.(

1

)既然这样,那么(

2

)做宰相(

3

)一起、共同(

4

)称得上、算得上

3

.(

1

)段干木是个贤者呀,我怎么敢不流浪记吉他谱 致敬?

2

)曾听说君子用兵,没有人看见军队的举动,大功却已告成,恐怕说的就是魏文侯这种情况。

4

.(

1

)他过段干木之闾而轼之以及致禄百万,而时往问之,从正面描写(语言、动作描写亦可)

2

)国人皆喜,相与诵之、从秦兴兵欲攻魏到后来辍兵而不敢攻之奖励的反义词 等,是侧面烘托。

【解析】

1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

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

位置及词性。由易到难,由大到小,层层划分。这是一个主谓句,主语为“秦君”,“以为”“按”“不

敢攻”是三个连续的谓语,“乃”修饰谓语动词“按”,所以应在“乃”“不”之前断开。

2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

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然则”中“然”意为“(既

然)这样”,“则”意为“那么”,“然则”意为“既然这样,那么”;“相”,名词作动词,意为“做

宰相”;“相与”,一词多义,有“相处”“交好的人”“相授与”“一起工会职责 、共同”等意,这里的意思是

“一起、共同”;“谓”,一词多义,有“认为”“叫”“对……说,告诉”“称得上、算得上”等意,

本句中,意为“称得上、算得上”。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3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

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

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1

)安,怎么开塞露的用法 ;轼,扶轼(致敬)。(

2

)尝,曾经;

闻,听说;莫,没有人;谓,说。

4

.本题考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塑造人物形象有两种方法,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魏文侯过段干木之

闾而轼之”“段干木盖贤者也,吾安敢不轼”“君乃致禄百万,而时往问之”是通过对魏文侯动作、语言

描写,表现他的敬贤,是正面描写;“国人皆喜,相与诵之”“秦君以为然乃按兵而辍不敢攻之”是通过

描写国人和秦君的所作所为,侧面烘托了魏文侯敬贤的形象。

三、(

2019

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国际学校等五校中考二模)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板桥诵书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①无异人之处,少长,貌寝陋②,人咸.易③之。然读书能自刻苦,

自激愤,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④,以自畅⑤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

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

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选自《郑板桥集》)

【注】①殊:特别。②寝陋:丑陋。③易:轻视。④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⑤畅:酣畅。

1

.解释下列句中实词。

1

)人咸易之咸:

________

2

)由迩达远迩:

________

2

.用“

/

”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共两处)

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3

.翻译下列句子。

1

)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

2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

.郑板桥“善诵”给我们的读书有什么启发?

【答案】

1

.(

1

)全、都(

2

)近

2

.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

/

不知非善记

/

乃善诵耳

3

.(

1

)有时面对着客人却没听清客人说什么,甚至忘记了自己说的话。

2

)因为(我)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也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

3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4

.①读书要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②读书要抓紧点滴时间、争分夺秒、刻苦勤

奋。③读书要善于反复诵读、不厌其烦。④读书要做到聚精会神、专心致志。

【解析】

1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

等,应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

要加以积累。①句意:人们都看不起他。咸:都,全。②句意:从近到远。迩:近处。

2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

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本句句意为:人们都说郑板桥读

书时善于记忆,却不知道他不是记性好,只是善于诵读罢了。根据句意可断句为: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

/

知非善记

/

乃善诵耳。

3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

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句中

重点词有:或,有时候;对,面对;语,话;其,代自己。句意为:有的时候面对客人没有听到他们的话,

甚至忘记了自己说的话。②句中重点词有:以,因为;足乐者,足以为乐的事;有体之奉,指吃的穿的;

若,如。句意为:因为我心中有足以为乐的事,就不感到衣食的享受不如别人了。③句中重点词有:鳞,

鱼;竞,争相。句意为: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4

.本题考查欣赏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与感悟。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来分析总结。根据

文中对其学习情景的描述,可以从“用心专注、勤苦不懈、终将学有所成”等方面来谈。

四、(

2019

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连云区,灌南县中考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遭乱世,受业太学,博览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上林苑中。曾误遗火,

延及他舍。鸿乃寻访烧者问其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为少,鸿又以身居作,执勤不懈。邻家耆老见鸿

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执家慕其高节,多

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丑,择对不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

闻而聘之,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请,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

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妻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著布

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

)延

及他舍

2

)长者于是始敬异

3

)多欲女

4

)著

布衣

2

.用“

/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3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

)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

2

)鸿闻而聘之,及嫁,始以装饰入门。

4

.梁鸿与孟光结为夫妻,给后人留下一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

,表明夫妻相敬如宾。

5

.结合选文内容,具体说说梁鸿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案】

1

.(

1

)蔓延(

2

)认为……奇异(特别)(

3

)嫁女儿(

4

)穿着

2

.鸿乃寻访烧者

/

问其所去失

/

悉以豕偿之。

3

.(

1

)周围邻家的老人们见梁鸿不是普通人,于是一起责备那家主人,并且称赞梁鸿。

2

)梁鸿听说后就向她家下了聘礼。等到出嫁时,孟姓女子才以打扮修饰之身进入梁门。

4

.举案齐眉

5

.①饱读诗书:在太学跟从老师读书,饱读群书,没有不通晓的,却不著述:②磊落、有担责:因自己不

小心引火烧了人家房屋,没躲新侠客行剧情介绍 避,而赔猪给人不要,自己则做工抵责:③不慕权贵:有权势的人家仰慕他

有高尚节操,想把女儿嫁给他,梁鸿都谢绝不娶,却娶了丑女孟光为妻。(写出两点即可)

【解析】

1

.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

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延”:

蔓延。“异”:意辣白菜的正宗做法 动用法,认为……奇异。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

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鸿乃寻访烧者

/

问其所去失

/

悉以豕偿之。译为:梁鸿就寻

访被烧到的人家,问他损失的财物,用自己全部的猪作赔偿还给房屋主人。此题要注意把几件相关的事情

划开。注意标志性的虚词“者”。

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

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

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耆老”:老年人。“恒”:普通,一

般。“让”:责备,指责。“始”:才。“装饰”:打扮修饰。

4

.考查从文言文中提取或概括成语的能力。中国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优美的文章,不但是我们民族

文化的瑰宝,而且是提炼成语与名言的宝库。首先要读懂文句的大意,然后根据文句中的重点词语联想到

平时积累的成语。根据文句的个别字眼去推断应是哪个成语。这要看学生平时的积累。对成语含义的把握,

对成语字眼的记忆。如可分析“乃更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等句,即可概括为“举案齐眉”一成语。

5

.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

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受业太学,博览不为章句”的说

他饱读诗书。“鸿乃寻访烧者,问其所去失,悉以豕偿之”是说他勇于担责。“归乡里,执家慕其高节,

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是说不慕权势。

五、(

2019

年江苏省徐州市郊区联合中考一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什么意思 )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候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

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说我

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

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

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就与君少

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

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

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

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项伯

/

乃夜驰之沛公军

B

.料大王士

/

卒足以当项王乎?

C

.具以沛公

/

言报项王

D

.今人

/

有大功而击之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

)不可不语

2

)固

不如也

3

)项伯杀人,臣活

4

)谁为大王为

此计者

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亡

去不义②河曲智叟亡

以应

B

.①具

告以事②各具

情态

C

.①谓

沛公曰②太守自谓

D

.①张良出,要

项伯②便要

还家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解释。

1

)孰

与君少长。

2

)旦

不可不蚤自来谢

项王。

5

.文段表现了刘邦

________

________

的性格。

【答案】

1

A

2

.(

1

)告诉、说。(

2

)本来(固然)。(

3

)使……活。(

4

)谋、定(出)。

3

D

4

.(

1

)跟你相比年纪谁大谁小。

2

)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5

.能言善辩圆滑机智、善于纳言、知人善用(说出其中两条即可)

【解析】

1

B

.料大王士卒

/

足以当项王乎?

C

.具以沛公言

/

报项王。

D

.今

/

人有大功而击之。

2

.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

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本来(固然)。词类

活用词,“活”:动词使动用法,使……活。语,名词用作动词,告诉、说。

3

A

.逃走

/

”通“无”,没有。

B

.详细

/

具有。

C

.告诉

/

称呼。

D

.都是,通“邀”邀请。

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

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

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孰:谁。旦日:第二天。谢:道歉。

5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

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

鸿门宴前刘邦认真地听取张良的意见,拉拢项伯,恭敬地“以兄事之”,并“奉卮酒为寿”,与之约为婚

姻,使项伯成为自己的保护伞。表现其善用人才、善于纳言的特点。刘邦则在劣势下能忍辱负重,能言善

辩,善于保存自己。

六、(

2019

年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中考总复习第一次学情研判)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

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

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礼记学记》)

(乙)君子之学必好

问。问与学,相辅①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

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

问,其奚决焉②?贤于己者,问焉以

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③”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

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④,所谓交相问难⑤,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⑥。”

(选自刘开《问说》)

【注】①辅:辅助。②其奚决焉:怎么能解决问题呢?③就有道而正:到有道好听的花语网名 德有学问的人那里去匡正自

己。④以资切磋:借以共同研究。⑤交相问难:互相诘问。⑥裕:丰富。

1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

)不知其旨

也(

______

2

)然后能自反

也(

______

3

)君子之学必好

问(

______

4

)舍

问(

______

2

.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

.其

此之谓乎/其

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B

.然

后能自强也/然

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C

.而

或不知其细/水落而

石出(《醉翁亭记》)

D

.贤于

己者/相与步于

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4

.(甲)(乙)两文都围绕“学习”进行论述,但观点却不尽相同,请简析两文的不同点。

【答案】

1

.(

1

)味美。(

2

)反省。(

3

)喜好。(

4

)舍弃,放弃。

2

B

3

.(

1

)即使有好到极点的道理,如果不学,就不能知道它的妙处。

2

)因此学习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教育别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还有困惑。

3

)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

4

.【甲】文论述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进步,老师

也在教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乙】文论述学与问的关系,强调“问”的重要性,主张“学必好问”。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的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的积累,但也

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

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本题注意“旨”在这里解释为“味美”。

2

A

.表推测,大概

/

加强反问语气。

B

.都解释为“这样”。

C

.表转折

/

表顺承。

D

.比

/

在。

3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

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

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这里应注意以下词语的含义:虽:即使。弗:不。是故:所以。困:不通,

理解不了。广:增加。

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主题的理解。读懂文章,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要善于

表达自己的理解。《虽有嘉肴》一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文章表示出‘教’和

‘学’是息息相关的。乙文论述学与问的关系,强调“问”的重要性,主张“学必好问”。

本文发布于:2023-03-17 16:4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0427622898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齐宣王见颜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齐宣王见颜斶.pdf

上一篇:地府加点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