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阅读答案
【篇一: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
class=txt>1.班昭续《汉书》
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
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
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
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时
《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选自
《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注释]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③东
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文化常识]
女文史家。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她帮助哥哥班固完
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
在当时也很著名。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
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
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竞_________②辄_________
2.翻译:①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②师事焉
2.蔡文姬求情
董祀为屯田都尉①,犯法当②死。文姬③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
士及远方使驿④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
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
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⑤已去,奈何?”文姬曰:“明
公⑥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
言,乃追原⑦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
[注释】①屯田都尉:职官名称。②当:判决。③文姬:蔡文姬。④
使驿:使者。⑤文状:文书。⑥明公:对曹操的敬称。⑦原:原谅,
此指赦罪。
[文化常识]
蔡文姬。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的女诗人,其父即蔡邕(字
伯喈)。她博学有才辩,通音律。初嫁卫仲道。夫亡后归母家。遇汉
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12年,有子女
二人。曹操平定中原后,念蔡邕无后代,便以重金赎归,再嫁董祀。
她凭记忆写出了四百多篇古文。她的《悲愤诗》及琴曲歌辞《胡笳
十八拍》最为著名。当代戏剧家曹禺创作有话剧《蔡文姬》。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诣_________②徒_________③厩_________④虎士
_________
2.翻译:①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②诚实相矜;③济垂死之命。
3.理解:“操感其言”属什么句式?
3.炳烛而学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
不炳烛②呼?”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
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
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汉?刘向《说苑》)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国君。②炳烛:点燃蜡烛。
[文化常识]
“师旷”及其他。师旷是个盲乐师,他名字叫“旷”,但不姓“师”,因
为他是当时著名乐师,所以叫“师旷”。这种以职业为姓的现象在春
秋时还有:有个著名的工匠名石,世称“匠石”,有个著名的制作车
轮的师傅名扁,世称“轮扁”。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暮②安敢③善
2.翻译:①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②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3、上文“臣闻之”中的“之”属代词,它指代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4.薛奎识范镇
范镇①字景仁,成都华阳人。薛奎守蜀,一见爱之,绾②于府舍,
俾与子弟讲学。镇益自谦退,每行步趋府门,逾年,人不知其为帅
客③也。及还朝,载以俱。有问奎入蜀何所得,曰:“得一伟人④,
当以文学名世。”
(选自《宋史?范镇传》)
[文言知识]
“阳”与“阴”。古代山的南面叫“阳”,山的北面叫“阴”。上文“华阳”,
即华阳县,它火影美女 当在华山之南;又,“华阴”,当在华山之北。而水的
南面称“阴”,水的北面称“阳”,恰与山相反。江苏省的“江阴”市,
当在长江的南面;“淮阳”县当在淮河的北面。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俾_________②益__________③退__________
④趋_________⑤逾_________
2.翻译:①薛奎守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②及还朝,载以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③当以文学名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5.芮伯献马贾祸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
[注释]①戎:北方少数民族部落名称。②晓:争吵。
[文言知识]
伯仲叔季。“伯仲叔季”是古代兄弟之间的排行。老大往往取名为
“伯”。上文芮伯,看来是老大。老二叫“仲”。孔子排行第二,故取
名仲尼,后人亦称之为孔老
二。老三叫“叔”,老四叫“季”。上文“芮季”看来是芮伯的小弟了。
月份是以“孟仲季”排列的,如春季第一个月为“孟春”,第二个月为
“仲春”,第三个月为“季春”,夏、秋、冬以此类推。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帅_________②捐__________③厌__________
④卒_________⑤逐_________
2.理解:①“将以献于王”中省略了介词宾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荣夷公果使求焉”中省略了宾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当以文学名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翻译:①子无以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是
贾祸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③遂谮诸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④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喜欢反义词 芮伯之罪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篇二:(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100练(1-40)】
lass=txt>1.班昭续《汉书》
??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
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
及竞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
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
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注释]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
③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文化常识】
??女文史家。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她帮助哥哥班固
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
赋在当时也很著名。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
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
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译文】
班昭续《汉书》
扶风郡曹世叔,他的妻子是同郡(扶风郡)班彪的女儿,叫做班昭,
字惠班。学识渊博文采很高。曹世叔去世的早,班昭守节讲究礼节
法度。她的哥哥班固写作《汉书》,其中有八卷表记和《天文志》
没有写完就去世了。汉和帝下诏命令班昭在东观藏书阁继承班固遗
志完成《汉书》。和帝多次下诏让班昭进宫,并命令皇后和贵人们
以老师之礼对待她,班昭因此号称“大家(gu)”。每当各地或外国
有贡献来的奇异的东西,就下令让班昭写诗赋颂扬。当时《汉书》
刚一发行,大多数人都不能理解,同郡(扶风郡)的马融趴跪在楼
阁下边,拜班昭为老师诵读传授《汉书》。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竞_________②辄_________
??2.翻译:①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②师事焉
3、写马融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①终②总是
2.①汉和帝下令班昭到东观藏书阁继续完成《汉书》(就,到;踵,
继续);②像跟老师一样向她学习。
3、衬托《汉书》精深。
??2.蔡文姬求情
??董祀为屯田都尉①,犯法当②死。文姬③诣曹操请之。时公卿、
名士及远方使驿④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
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
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⑤已去,奈何?”文姬曰:
“明公⑥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
感其言,乃追原⑦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
??[注释】①屯田都尉:职官名称。②当:判决。③文姬:蔡钟乳石是怎么形成的 文姬。
④使驿:使者。⑤文状:文书。⑥明公:对曹操的敬称。⑦原:原
谅,此指赦罪。
??[文化常识]
??蔡文姬。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的女诗人,其父即蔡邕
(字伯喈)。她博学有才
辩,通音律。初嫁卫仲道。夫亡后归母家。遇汉末大乱,为董卓部
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12年,有子女二人。曹操平定中
原后,念蔡邕无后代,便以重金赎归,再嫁董祀。她凭记忆写出了
四百多篇古文。她的《悲愤诗》及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最为著
名。当代戏剧家曹禺创作有话剧《蔡文姬》。
【译文】
董祀作屯田都尉的官职,触犯法律被判决死罪。蔡文姬面见曹操请
求(赦免)他。当时大臣、名士以及从远方外国来的使者坐者满满
的坐在殿里。曹操对他的客人们说:“蔡伯喈的女儿就在门外,今天
我请诸位见一见。”蔡文姬进来的时候,头发凌乱,光脚走路,向曹
操磕头请罪,说话条理清晰,话音非常酸楚哀痛,众人都被她感动
了。曹操说:“就算真的像你说得那么可怜,但是降罪的文书已经发
下去了,怎么办呢?”蔡文姬说:“明公您马厩里的好马成千上万,勇
猛的士卒不可胜数,还吝惜一匹快马来拯救一条垂死的生命吗?”曹
操被她的话感动,于是派人追回文书赦免了董祀的罪。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诣_________②徒_________③厩_________④虎
士_________
??2.翻译:①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②诚实相矜;③济垂死之
命。
??3.理解:“操感其言”属什么句式?
【参考答案】
1.①拜见②赤足③马棚④勇敢的士卒
2.①表露的思想极悲哀,听的人都因此改变了脸色;②确实同情你
(相,你);③救助将要被处死的人。
3.被动词。
3.炳烛而学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
“何不炳烛②呼?”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
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汉?刘向《说苑》)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国君。②炳烛:点燃蜡烛。
??[文化常识]
??“师旷”及其他。师旷是个盲乐师,他名字叫“旷”,但不姓“师”,
因为他是当时著名乐师,所以叫“师旷”。这种以职业为姓的现象在
春秋时还有:有个著名的工匠名石,世称“匠石”,有个著名的制作
车轮的师傅名扁,世称“轮扁”。
【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
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
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
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
像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蜡烛一样明亮,
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讲得好啊!”
晋平公(1)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2)学,恐已暮(3)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7)学,如日出之阳;壮
而好学,如日中
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
“善哉!”
(选自西汉刘向编《说苑》)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暮②安敢③善
??2.翻译:①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②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3、上文“臣闻之”中的“之”属代词,它指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则故事告诉我
们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迟、晚②怎么敢③好
2.①哪有做臣子的跟国君开玩笑的呢?②点燃蜡烛明行走跟在黑暗
中摸索而行哪个好呢?
3.下面一段话。
4.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总比不学习好。
??4.薛奎识范镇
??范镇①字景仁,成都华阳人。薛奎守蜀,一见爱之,绾②于府舍,
俾与子弟讲学。镇益自谦退,每行步趋府门,逾年,人不知其为帅
客③也。及还朝,载以俱。有问奎入蜀何所得,曰:“得一伟人④,
当以文学名世。”
??(选自《宋史?范镇传》)
[文言知识]
??“阳”与“阴”。古代山的南面叫“阳”,山的北面叫“阴”。上文“华
阳”,即华阳县,它当在华山之南;又,“华阴”,当在华山之北。而
水的南面称“阴”,水的北面称“阳”,恰与山相反。江苏省的“江阴”
市,当在长江的南面;“淮阳”县当在淮河的北面。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俾_________②益__________③退__________
??④趋_________⑤逾_________
??2.翻译:①薛奎守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②及还朝,载以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③当以文学名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译文】
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薛奎做蜀地的太守,一见面就很赏识他,
留在自己的府中,使他和学生们们讲论学问。范镇自己更为谦逊退
让,常到薛奎的府门就快步急走,过了一年,人们不知道他是太守
的宾客。等到薛奎回到京城时,用车带他一起进京。有人问薛奎进
蜀得到了什么,回答说:“得到一个不平常的人,将会以学问闻名于
世。”
【参考答案】
4、薛奎识范镇
1.①使②更加③退让④到、前往⑤超过
2.①薛奎在蜀地做郡太守;②等到薛奎回京城,便带着他一同走;
③必然凭文学出名。
??5.芮伯献马贾祸
无以应之,则将晓②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弗听,卒献之。
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诸王,曰:“伯也隐。”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
??[注释]①戎:北方少数民族部落名称。②晓:争吵。
[文言知识]
??伯仲叔季。“伯仲叔季”是古代兄弟之间的排行。老大往往取名为
“伯”。上文芮伯,看来是老大。老二叫“仲”。孔子排行第二,故取
名仲尼,后人亦称之为孔老二。老三叫“叔”,老四叫“季”。上文“芮
季”看来是芮伯的小弟了。月份是以“孟仲季”排列的,如春季第一个
月为“孟春”,第二个月为“仲春”,第三个月为“季春”,夏、秋、冬
以此类推。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帅_________②捐__________③厌__________
??④卒_________⑤逐_________
??2.理解:①“将以献于王”中省略了介词宾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荣夷公果使求焉”中
省略了宾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当以
文学名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3.翻译:①子无以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是
贾祸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③遂谮诸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④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译文】
周厉王派芮作统帅军队讨伐戎,得到一匹良马,芮伯想把它献给周
厉王。芮季劝阻说:“不如舍弃这主意。大王贪欲无厌,而且又好听
信别人的谗言。现在因班师归来就献马给他,大王的左右近臣必定
认为你不止得到一匹好马,就都要向你索求。你没有东西应酬他们,
他们就会在大王面前说你的坏话,大王必定相信他们的话。这样做
是招引祸患啊。”芮伯不听劝告,终于把马献给了周厉王。荣夷公果
然派人来向芮作索求东西,没有得到,就在大王面前诬陷中伤芮伯。
周厉王大怒,将芮伯逐出。君子谈到这件事都说芮伯也有过错。你
既然知道大王贪得无厌,却又诱导他的贪欲,这就是芮伯的过错啊。
【参考答案】
5、芮伯献马贾祸
1.①同“率”②抛弃③满足④最终⑤赶走2.①以[之]献于王;②使[人]
求焉。3.①你没什么用来应付他们;②这会招致灾难的;③就在周
厉王前诬陷他;④你明知周厉王贪财却开口,这是芮伯的过错。
(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6-10)
??6.及之而后知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
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①;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②廉政述职报告 之
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③。??(选自《魏源
集》)
??[注释]①一足:走一步。②估客:此指来往于海上的商人。③一
啜(chu?):尝一口。??[文言知识]
??说“及”。“及”是个会意字,本指后面的人伸出手抓住前面的人,
因此它有“接触到”、“达到”、“够得上”的意思。上文“及之而后知”
中的“及”,就解为“接触”,句意为
接触它之后才能知道(它的情况)。成语“望尘莫及”,意为看着车后卷
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比不上别人。科举考试中的“及第”,从
字面上解释是指达到名次,意为及格、录取。??[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乌_________②披__________
??2.“五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五座高山。
??3.翻译:①履之而后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疏八珍之
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本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接触了实际然后才知道真相,实地做了然后才晓得困难,哪有不实
践就能够知道的呢?翻阅五岳的地图,以为了解山了,实际不如打
柴的人上山走一趟;谈论大海的广阔,以为懂得海了,实际不如做
买卖的人在海上望一眼;讲说各种珍品的食谱,以为知道美味了,
实际不如厨师尝一口。
【参考答案】
1.①哪②翻阅
2.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嵩山
3.①走了之后才知道艰难;②通晓各种佳肴的菜谱,还不如厨师的
尝一口。
4.实践第一。
??7.管仲破厚葬
??齐国好厚葬,布帛①尽于衣裘②,材木尽于棺椁。齐桓公患之,
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
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
也。”于是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③其尸,罪夫当丧者。”未久,厚
葬之风休矣。
??(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布帛:泛指织物。②衣裘:裘,皮衣。此指死人的衣着。
③戮:侮辱。??[文化常识]
??“棺椁”及其他。上文有“材木尽于棺椁”,意为优质的木材都用在
做棺椁上了。“棺”即棺材,装敛死人的器具;“椁”即棺外的套棺,
也就是说是棺材外再套一具棺材。古代的贵族,生前富贵荣华,极
尽奢侈,死后也希望不朽,且能无穷享受,因此十分讲究丧葬。尸
体穿绫罗绸缎,甚至金缕玉衣。棺之外要加椁,棺与椁之间存放金
银财宝及生前用具,可惜这些都成了日后盗墓者的目标。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无以_________②对__________③为__________
?2.翻译:①齐桓公患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禁之
奈何?__________________;③非名之则利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上文的两个“夫”:①“夫凡人之有为也”中的“夫”,应理解
为_____________;②“罪夫当丧者”中的“夫”,应理解为
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齐国人为什么好厚葬?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齐国人崇尚豪华的葬礼,结果产的布匹都用在了做寿衣上,而木材
也都耗在了做棺材上。齐桓公很是忧虑,就把这个情况告诉了管仲,
说:“布匹都用光了我们就没有衣服穿,木材都耗尽了就没有用来制
作防御器材的材料,而豪华葬礼的风气不能停息,怎样禁止呢?”管
仲回答说:“但凡人们要做什么事,不是因为这件事可以带来名声,
就是可以获得利益。”于是齐桓公下命令说:“今后如果棺材做的太
高档,就屠戮
【篇三: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class=txt>1.班昭续《汉书》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
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
《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
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
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
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注释]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③东
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文化常识]
女文史家。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她帮助哥哥班固完
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
在当时也很著名。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
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
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竞_________②辄_________
2.翻译:①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②师事焉
2.蔡文姬求情董祀为屯田都尉①,犯法当②死。文姬③诣曹操请
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④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
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
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⑤已去,奈何?”
文姬曰:“明公⑥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
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⑦祀罪。
(选自《后汉滋润什么 书?董祀妻传》)
[注释】①屯田都尉:职官名称。②当:判决。③文姬:蔡文姬。④
使驿:使者。⑤文状:文书。⑥明公:对曹操的敬称。⑦原:原谅,
此指赦罪。
[文化常识]
蔡文姬。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的女诗人,其父即蔡邕(字
伯喈)。她博学有才辩,通音律。初嫁卫仲道。夫亡后归母家。遇汉
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12年,有子女
二人。曹操平定中原后,念蔡邕无后代,便以重金赎归,再嫁董祀。
她凭记忆写出了四百多篇古文。她的《悲愤诗》及琴曲歌辞《胡笳
十八拍》最为著名。当代戏剧家曹禺创作有话剧《蔡文姬》。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诣_________②徒_________③厩_________④虎士
_________
2.翻译:①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②诚实相矜;③济垂死之命。
3.理解:“操感其言”属什么句式?
3.炳烛而学晋平公①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②呼?”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
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
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
“善哉!”
(选自汉?刘向《说苑》)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国君。②炳烛:点燃蜡烛。
[文化常识]
“师旷”及其他。师旷是个盲乐师,他名字叫“旷”,但不姓“师”,因
为他是当
时著名乐师,所以叫“师旷”。这种以职业为姓的现象在春秋时还有:
有个著名的工匠名石,世称“匠石”,有个著名的制作车轮的师傅名
扁,世称“轮扁”。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暮②安敢③善
2.翻译:①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②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3、上文“臣闻之”中的“之”属代词,它指代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4.薛奎识范镇范镇①字景仁,成都华阳人。薛奎守蜀,一见爱之,
绾②于府舍,俾与子弟讲学。镇益自谦退,每行步趋府门,逾年,
人不知其为帅客③也。及还朝,载以俱。有问奎入蜀何所得,曰:
“得一伟人④,当以文学名世。”
(选自《宋史?范镇传》)
[文言知识]
“阳”与“阴”。古代山的南面叫“阳”,山的北面叫“阴”。上文“华阳”,
即华阳县,它当在华山之南;又,“华阴”,当在华山之北。而水的
南面称“阴”,水的北面称“阳”,恰与山相反。江苏省的“江阴”市,
当在长江的南面;“淮阳”县当在淮河的北面。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俾_________②益__________③退__________
④趋_________⑤逾_________
2.翻译:①薛奎守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②及还朝,载以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③当以文学名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
[注释]①戎:北方少数民族部落名称。②晓:争吵。
[文言知识]
伯仲叔季。“伯仲叔季”是古代兄弟之间的排行。老大往往取名为
“伯”。上文芮伯,看来是老大。老二叫“仲”。孔子排行第二,故取
名仲尼,后人亦称之为孔老二。老三叫“叔”,老四叫“季”。上文“芮
季”看来是芮伯的小弟了。月份是以“孟仲季”排列的,如春季第一个
月为“孟春”,第二个月为“仲春”,第三个月黑白成语 为“季春”,夏、秋、冬
以此类推。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帅_________②捐__________③厌__________
④卒_________⑤逐_________
6.及之而后知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
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①;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
如估客②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③。
(选自《魏源集》)
[注释]①一足:走一步。②估客:此指来往于海上的商人。③一啜
(chu?):尝一口。
[文脊梁电视剧 言知识]
说“及”。“及”是个会意字,本指后面的人伸出手抓住前面的人,因
此它有“接触到”、“达到”、“够得上”的意思。上文“及之而后知”中
的“及”,就解为“接触”,句意为接触它之后才能知道(它的情况)。成
语“望尘莫及”,意为看着车后卷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比不上
别人。科举考试中的“及第”,从字面上解释是指达到名次,意为及
格、录取。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乌_________②披__________
2.“五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五座高山。
3.翻译:①履之而后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疏八珍之
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理解:本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管仲破厚葬
齐国好厚葬,布帛①尽于衣裘②,材木尽于棺椁。齐桓公患之,以
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
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
也。”于是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③其尸,罪夫当丧者。”未久,厚
葬之风休矣。
(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布帛:泛指织物。②衣裘:裘,皮衣。此指死人的衣着。
③戮:侮辱。
[文化常识]
“棺椁”及其他。上文有“材木尽于棺椁”,意为优质的木材都用在做
棺椁上了。“棺”即棺材,装敛死人的器具;“椁”即棺外的套棺,也
就是说是棺材外再套一具棺材。古代的贵族,生前富贵荣华,极尽
奢侈,死后也希望不朽,且能无穷享受,因此十分讲究丧葬。尸体
穿绫罗绸缎,甚至金缕玉衣。棺之外要加椁,棺与椁之间存放金
银财宝及生前用具,可惜这些都成了日后盗墓者的目标。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无以_________②对__________③为__________
2.翻译:①齐桓公患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禁之奈
何?__________________;③非名之则利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上文的两个“夫”:①“夫凡人之有为也”中的“夫”,应理解为
_____________;②“罪夫当丧者”中的“夫”,应理解为
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齐国人为什么好厚葬?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董叔攀附权贵董叔将娶于范氏①,叔向②曰:“范氏富,盍已乎!”
曰:“欲为系援③焉。”他日,董祁④诉于范献子⑤,曰:“不吾敬
也。”献子执而纺⑥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
“求系得系矣,求援得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乎?”
(选自《国语?晋语》)
[注释]①范氏:晋国正卿范宣子的女儿范祁。②叔向:晋国大夫。
③系援:结交攀附。④董祁:范祁嫁给董叔后便称董祁。⑤范献子:
范祁的哥哥。⑥纺:吊、悬。
[文言知识]
倒置句文言中有好几种倒置旬式。上文“不吾敬”是其中之一。“不吾
敬”要按“不敬吾”理解,意为不尊重我。这是一个否定句,有否定词
“不”表示(其他否定词如“未”、“莫”、“毋”等),另外它的宾语是代词
“吾”(其他代词如“我”、“尔”、“之”等),因为有这两个前提,所以构
成动宾倒置的句式。又如“勿之忘”,即“勿忘之”;“未之有”,即“未
有之”。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他日_________②执__________
2.翻译:①范氏富,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盍已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子
盍为我
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③欲而得之,又何请
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王昭君出汉宫汉元帝宫人①既多,乃令画工图之,欲有呼者,辄
披图召之。其中常者,皆行货赂。王明君姿容甚丽,志不苟求,工
遂毁为其状。后匈奴来和②,求美女于汉帝,帝以明君充行。既召,
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宫人:宫女。②和:和亲。指异族之间用婚姻关系来保持
双方的友好关系。
[文化常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图_________②但__________③中__________
2.翻译: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理解:
“其中常者,皆行货赂”中“常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
者”向_________________货赂。
4.理解:“但名字已去”中的“去”,应理解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商於子驾豕商於子①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
大豕不肯就轭③,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④生过而尤
之日:“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⑤也。
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日:“今子以之代耕,
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日:
“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⑥必以牛,亦
犹牧⑦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
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日:
“是盖有激者⑧也。”
(选自明?宋濂《宋学士文集》)
[文言知识]
说“以”。“以”既可作动词用,也可作介词、连词用。它的解释也相
当灵活。上文“子以予颠之倒之”中的“以”,作动词用,解为“认为”。
有时“以”与“为”组合成“以为”或“以??为”,也解为“认为”。上文“必
以贤”中的“以”,解为“任用”,也作动词用。又,上文“无犊以耕”中
的“以”,作连词用;又,“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中的“以”,
作介词用,解为“把”。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犊_________②尤__________③过__________
④应_________⑤几_________⑥顾_________⑦盖_________
2.翻译:①既就复解,终曰不能破一畦者
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悯而诏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子何不
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3.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魏收改武学文
(选自《北齐书?魏收传》
[文化常识]
“戟”及其他。上文郑伯嘲笑魏收说:“魏郎弄戟多少?”其中“戟”泛指
所有兵器。“戟”本是青铜制成的兵器,它将矛与戈结合在一起,既
有“矛”直刺的功能,又有“戈”横劈的作用。杜牧在《赤壁》诗中写
道:“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其中说到的“戟”就是这
种兵器。除矛、戈、戟外,古代进攻的武器还有刀、斧、箭、炮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及__________②辍_________
2.翻译:①颇已属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欲以武艺自
达___________________;③积年,板床为之锐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以文华显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发布于:2023-03-17 15:39: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0387642894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蔡文姬.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蔡文姬.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