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淡

更新时间: 阅读: 评论:0

中国驻朝鲜大使馆-树叶手工粘贴画

素淡
2023年3月17日发(作者:虾仁干贝)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阅读答案附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

这首词是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初到黄州贬所所作。

①定惠院:在湖北黄冈县东南。

②漏:古代盛水滴漏计时之器。漏断,漏壶水滴尽了,指时已深夜。

③幽人:幽居之从,苏轼自谓。

④飘渺:即缥渺,陷约、记远的样子。

⑤省:明白。

1、词中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词句毛巾英文 是,。

2、这首词写出了作者什么感情?(2分)

3、你认为本词哪些词或句子用得好?为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2、孤独、寂寞、凄清

3、言之有理即可。如:“缺”、“疏”、“断”几个字写出了幽独凄清的心境。

【问题】

(1)苏轼一生遭际坎坷,但乐观自强,笔耕不辍,从而拓宽了宋词的新境

界,开创了宋词豪放一派。历来公认,最能代表该派风格的代表诗句是""。与此

相对的宋词婉约派,历来公认,最能体现该派风格的代表诗句则是“”。(2分)

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杨柳岸晓风残月

(2)请结合全诗,从塑造形象、表现作者心境的角度,对"拣尽寒枝不肯栖

"一句作简要赏析。(6分)

答:本词托物寓人(或托物寓怀、以物写人、借物抒海参的简单最佳吃法 情、移情于物/拟人化……),

借写缥缈孤鸿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幽人"(作者自己),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物象化。

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也可认为是"良禽择

木而栖",故无枝可栖),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从而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

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塑造形象:塑造方法、形

象特点(孤独)各1分,对于该句的解释分析2分,作者心境2分

【问题】

1.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其中的“缺”“疏”“断”几个字写了作者怎

样的心境?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谁?(3分)

2.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柄”采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表面上写的是什么?

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参考答案】:

1.幽独凄清的心境;(2分)作者自己。(1分)

2.拟人;虚实结合(或类比);(1分)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柄息,宁愿忍受寂

寞和寒冷;(2分)用孤鸿自比,表现了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2

分)

【赏析】:

此篇是词人被贬居黄州后的抒怀之作。词借咏孤雁夜飞抒写政治失意的孤寂

忧愤之情,表现词人不同流俗清高自守的品格。

上片写词人独居定惠院的寂寞冷清。“缺月狗肉和什么一起炖最佳 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出一

幅夜深人静的画面:半轮残月高高地挂在梧桐树梢,漏壶已尽,夜已深,四周一

片寂静。在这样孤寂的夜里,“谁见幽人独往来”,谁能看见那幽居人独自往来呢?

他隐约出没,就像那“缥缈孤鸿影”。词人以寥寥笔墨,即将一个独来独往、心

思缜密的“幽人”形象描出来。末二句虚实相间,先写“幽人”独自走来,后将

人、鸟形象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又以诗意之美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

俗。“缺”、“疏”、“断”几字写尽幽独凄清的心境,为上片罩上悲凉的气氛。

下片承接上文,专写孤鸿,借孤鸿寄托自己满腹怨恨而又不愿攀龙附凤的情

怀。“惊起却回头”一语双关,既可言说孤鸿被惊起而回头,也可言说“幽人”

猛回头。而下句“有恨无人省”也是两层意思,一层为孤鸿因无故被惊起,故心

怀怨恨,无人理解。另一层意思为词人所思,言自己被贬谪黄州时的孤寂处境。

“拣尽寒枝不肯,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选求栖息处的情景,宁愿在沙洲忍受寂寞

凄冷,也不愿栖息高枝。此处,词人运用象征的手法表现了自己高洁自许、不愿

随波逐流的心境。“惊”、“恨”、“寒”、“寂寞”、“冷”等词眼写出词人在患难之

中“忧谗畏讥”的情绪。

全词写景兴怀、托物咏人,物我交融,含蕴深广,风格清奇冷峻,为词中名

篇。黄了翁《蓼园词选》评为“超诣神品”。黄庭坚《山谷题跋》说此词“语意

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数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

王十朋《点绛唇素香丁香》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点绛唇素香丁香

[宋]王十朋

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

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含春雨。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

(1)词中刻画的丁香形象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词中刻画的丁香具有高雅、香气素淡、与世无争、满怀愁绪的特点。

[解析]此词上阕从两个方面落笔:一个方面是写丁香之形态,如“琉璃叶下

琼葩吐”,另一个方面是写丁香之意趣,所谓“幽人趣”。而扣题的只有一句“素

香柔树”。首句“落木萧萧”,本是用来描写秋天景象的,这里被移用来描写丁香

尚在含葩而未吐蕊时的环境和氛围,也是一种衬托。全词的精彩之处全在其“豹

尾”:作者大胆悬想,丁香之所以“结愁千绪”,也许是它在思忆江南的主人吧。

至此,本无情之花卉植物,便化为了有情意之作者心志的寄托,一怀愁绪,满腔

悲情,也就有了具体的着落。

(2)词人借助丁香的形象抒发了在“落木萧萧”的环境下,琼葩独吐而又

遭梅蕊相妒时,彷徨、孤寂、苦闷的复杂情绪。

[解析]这阙词结合丁香素香特性,上半阙先用“落木萧萧”烘托悲凉气氛,接

着以“琉璃叶下琼葩吐”,令人眼睛一亮。然后语锋一转,“素香柔树,雅称幽人

趣”,表明高雅淡泊的志趣。下半阙则进一步阐述自己与世无争的心态:“无意争

先,梅蕊休相妒。”最后吐露心声:我不是“争先”,也“无意争先”,面对绵绵

春雨,我“结愁千绪”,想起了当年的江南国主。从而抒发了作者在“落木萧萧”

的环境下,琼葩独吐而又遭梅蕊相妒时,彷徨无主、孤寂苦闷的复杂情绪。

译诗

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绽放。柔美得树气味清香,优雅的正称幽人的趣味。

无意争夺高低,梅蕊别来妒忌。含着春雨,结下愁千绪,仿佛在追忆江南的

主。

翻译

树叶还是稀稀落落的,丁香树叶下丁香花就开放了,吐露出的素淡的香气环

绕着树,雅士称赞这是幽居之士的乐趣。丁香花没有想争夺春光,梅花不要嫉妒。

她在春雨中愁绪满怀,好像在怀念江南故土。

简析

此词上阕从两个方面落笔:一个方面是写丁香之形态,如“琉璃叶下琼葩吐”,

另一个方面是写丁香之意趣,所谓“幽人趣”。而扣题的只有一句“素香柔树”。

首句“落木萧萧”,本是用来描写秋天景象的,这里被移用来描写丁香尚在含葩

而未吐蕊时的环境和氛围,也是一种衬托。

下阕由形而传神,写丁香之精神所在。也从两个方面落笔,一个方面是写其

无意与群芳,尤其是“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朱庆馀《早梅》),号称内修

外美、玉蕊清香的梅花,争春斗艳,另一个方面是写丁香散露出的那种愁绪。全

词的精彩之处全在其“豹尾”:作者大胆悬想,丁香之所以“结愁千绪”,也许是

它在思忆江南的主人吧。至此,本无情之花卉植物,便化为了有情意之作者心志

的寄托,一怀愁绪,满腔悲情,也就有了具体的着落。

作者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一代名臣。号梅溪,

是南宋著名的特殊侵权 政治家和诗人。北宋政和二年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

清市)梅溪村。少时颖悟强记,7岁入塾,14岁先后在鹿岩乡塾、金溪邑馆、乐

清县学读书,学通经史,诗文名闻远近。少时就有忧世拯民之志,十七岁“感时

伤怀”,悲叹徽、钦二帝被掳,宋室被迫南迁。王十朋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

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人称颂王十朋郎为真御史。王十朋学识渊博,诗文自

有风格,朱熹称其诗“浑厚质直,思恻条畅,如其为人。”并将他与诸葛亮、杜

甫、颜真卿、韩愈、范仲淹五君子相提并论。然而在苟且的南宋朝廷之中,诗人

壮志难伸、常怀忧愤。

【赏析】:【问题】

王十朋以《点绛唇》词调分咏丁香、竹、茉莉、兰、梨、海棠、牡丹、荼蘼、

莲、水仙、菊、桂、含笑、腊梅、芍药、梅、瑞香、檐葡,以花喻人,托物言志,

各具特色,共十八首。并且各冠以“香”字雅称,如“素香”丁香、“细香”竹、

“梵香”茉莉、“国香”兰等等,被称为“十八香”。《点绛唇素香丁香》即为

其中之一。

其词大意为:落叶萧萧,凄凉时节。丁香青青陵上柏 叶下,花儿吐露芬芳。那香气素淡,

那枝叶柔蔓。她的志趣高雅,堪与高士相投。她无意与你争宠,梅花勿要嫉妒。

她在春雨中愁绪万端,好像是想起了满怀愁情的江南旧主。

这阙词结合丁香素香特性,上半阙先用“落木萧萧”烘托悲凉气氛,接着以“琉

璃叶下琼葩吐”,令人眼睛一亮。然后语锋一转,“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表

明高雅淡泊的志趣。下半阙则进一步阐述自己与世无争的心态:“无意争先,梅

蕊休相妒。”最后吐露心声:我不是“争先”,也“无意争先”,面对绵绵春雨,

我“结愁千绪”,想起了当年的江南国主。从而抒发了作者在“落木萧萧”的环

境下,琼葩独吐而又遭梅蕊相妒时,彷徨无主、孤寂苦闷的复杂情绪。

全词多处用典,内涵深远。“落木萧萧”出自唐杜甫七律《登高》:“无边落

木萧萧下”;“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脱胎于杜甫五古《丁香》:“丁香体柔弱,

乱结枝犹垫。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深栽小斋后,庶近幽人占。晚堕兰麝中,

休怀粉身念”;“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与陆游《卜算子咏梅》“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含春雨,结愁千绪,忆似江南主”疑即指“丁

香空结雨中愁”的作者南唐中主李璟或善写愁词的婉约词人南唐后主李煜。

【赏析】:【问题】

王十朋以《点绛唇》调分咏异香牡丹、温香芍药、暗香梅、素香丁香等,共

十八首,故又称《十八香》。王十朋以十八香喻士.其中,他以素香丁香为佳士,

细香竹为矿士,梵香茉莉为贞士,国香兰为芳士,雪香梨为爽士,嘉香海棠为俊士,

异香牡丹为国士,韵香荼蘼为逸士,清香莲为洁士,寒香水仙为奇士,冷香菊为傲

士,天香桂为名士,南香含笑粲士,奇香腊梅为异士,温香芍药为冶士,暗香梅为高

士,阐香瑞香为胜士,妙香檐葡为开士,结合草木特性,托物言志,构思奇巧.

此词结合丁香素雅的香性,先用“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素香柔树,

雅称幽人趣”,以丁香喻己,表达自己性喜幽静、淡薄名利、忧国忧民的志向。

接着用"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进一步表明自己与世无争的心态。而接下来的

几句“含春雨。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则道出了词人在离愁别绪的重重困扰

下,暗结于心头不招即来,却挥之不去的深深痛苦和幽怨。丁香结满含春雨,愁

绪万千,无意争春,而是怀想着一位贤明的君主,让自己施展恢复大业的雄才大

略。读完全词,一位忧国忧民独立于世的忠臣形象赫然眼前。

屈大均《摄山秋夕作》阅读答案及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摄山秋夕

屈大均

秋林无静树,叶落鸟频惊。

一夜疑风雨,不知山月生。

松门开积翠,潭水入空明。

渐觉天鸡晓,披衣念远征。

[注]屈大均,广东番禺人,清兵陷广州后,投身抗清斗争。失败后,削发为

僧。32岁还俗,两次北游,联络反清志士,力图恢复大明。此诗写于北游途中,

摄山,又名栖霞山。

1.这首诗颔联中的“疑”字特别精当,极具表现力,试作简要分析。(3分)

2.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4分)

【参考答案】:

1.“疑”是怀疑的意思,通过对主人公的心理刻画,侧面写出了落叶沙沙,

一夜不曾停止,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极不宁静的摄山秋夕。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以景衬情(借景抒情)的手法。首联描写树上的叶片

纷纷坠西游记主题曲歌词 落,使得栖息在树上的鸟儿被频频惊起,渲染秋夜山林的不平静,正面衬

托作者心绪的不平静。颈联描写门外浓密的青松,通澈的潭水,这种安谧恬静又

反衬了作者心中的波澜。为尾联作者披衣上路继续远行,念念不忘联络反清志士

做了充分的铺垫。

【问题】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的人物形象。

(2)请具体分析本诗借景抒情的特点。

【参考答案】:

(1)示例:这首诗描写了一位抗清志士的形象:在一个叶落鸟鸣的秋夜,他

心事重重,听着屋外的声响,一夜不眠。天还未大亮,他就早早起床,计划又一

次远行。

(2)本诗前三联借景抒情。第一、二联,描写秋天的树林一夜落叶萧萧,鸟

儿不能安眠,主人公也以为外面风雨交加。暗示着主人公一夜未眠,衬托出主人

公不能平静的心情。第三联写主人公开门来到外面,看到潭水空明,松林积翠。

反映出主人公心思渐明,流露出淡淡的喜悦之情。

【问题】

1.本诗前四句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描绘摄山秋夕山林的

“不宁静”?请结合诗句分析。(5分)

2.有人说“披衣念远征”是本诗的诗眼,请结合诗句进行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本诗前两句正面描写秋林叶落、鸟儿频频受惊扰突出秋林“无静树”;(2

分)后两句通过诗人自己夜晚心理的感受——将树叶不断凋落的声响怀疑为夜里

刮风下雨,以致未觉山月升起,侧面烘托一整夜山林的“不宁静”,自己一夜难

眠。(3分)

2.诗的前四句着重描绘了摄山秋天山林的“不宁静”,暗示作者内心不宁静。

(2分)五六句写作者打开柴门,看到满眼积翠、一汪清澈的潭水。但这让人内

心平和的积翠、潭水终未能压住诗人心中的波澜,故天亮披衣,准备远行。(2

分)这说明诗人虽然削发隐居但内心并没宁静,抗清之志并未泯灭。“披衣念远

征”揭示了全诗躁动不安的原因,画龙点睛。(2分)

附注释:

①“叶落”句:谓即使树叶落地,也会使鸟儿受惊。写树林静极,落叶之声

亦很明显会惊动宿鸟。暗喻生活在满族人统治下,人们坐立不安,一夕数惊的精

神状态。别有深意。

②“一夜”句:谓松涛阵阵,疑是风雨到来。不知句:谓不知月亮已升在山

头。

③“松门”句:谓打开松木门,满目都是苍翠之色。“潭水”句:谓潭水显

得格外空阔明澈。

④天鸡:神话中天上的鸡。晋郭璞《玄中记》中载“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

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出照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鸣。”唐李白《梦游

天姥吟留别》诗句“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即指此。远征:远途,远方,流

落在遥远的地方。

简析

摄山即栖霞山,在今南京市东郊,为江南佛教名山。山中有栖霞寺,旧称十

大丛林之一,今存。屈大均,广东番禺人,清兵陷广州后,投身抗清斗争。失败

后,削发为僧。32岁还俗,两次北游,联络反清志士,力图恢复大明,但没有

结果。顺治十六年(1659),为逃避清兵迫害,已削发为僧九年的屈大均在南京稽

留时曾游览了摄山,写下了本诗。首联写秋夜的山林很不安宁。颔联继续描写极

不宁静的秋夕。颈联描写诗人由于不平静的山林和不宁静的心绪使自己整夜无法

安睡,于是打开柴门,看到一汪通彻透明的潭水。末联点明全诗主旨,天渐渐亮

了,诗人心里又挂念起台球室营销方案 远行之事(联络反清志士,密谋策划反清)。这首诗具有气

韵声色之美,隽妙圆转,“天机自流”(沈德潜语)。

作者简介

屈大均

(1630—1696)明清之际诗人、诗论家。原名绍隆,字介子,广东番禺沙亭

乡(今番禺新造镇思贤村)人。曾参加陈邦彦等发动的抗清队伍,后为避祸,削

发为僧,在番禺雷峰寺出家,法名今种。中年还俗,更名大均,字翁山。屈大均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为“岭南三大家”。曾在广州创立西园诗社,他总结了岭

南诗歌发展的源流,使之得以弘扬。其诗有丰富的历史内容、深厚的民族感情、

沉雄悲壮的艺术风格。著作有《易外》、《翁山诗外》、《道援堂集》、《广东新语》

等30余种。他撰写的《皇明四朝成仁录》,为明末清初的抗清志士歌功颂德,在

明末的遗民中引起较大的反响。

《野田黄雀行》阅读答案及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野田黄雀行

曹植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注:①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继位掌权,对曹植心存疑忌,本诗作于曹植的至交

丁仪、丁廙被杀之时。②捎:挥击,削破。③摩:接近、迫近。

1.“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2.诗歌是怎样以对比手法来塑造少年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分)开头两句托物起兴(或用比兴手法),(2分)以树大招风、海阔生波

来暗喻自己险恶的政治处境,表达自己内心的悲愤与忧惧,(2分)同时奠定诗歌

悲凉的感情基调。(1分)

2.(6分)

①以黄雀的弱小与鹞的凶狠作对比,表达少年对强权的愤恨之情;

②以罗家得雀的喜悦和少年见雀被俘的悲苦心情作对比,表达少年眼见弱小

被欺凌而无能为力的悲苦心境;

③以黄雀投罗的实写和脱网高飞的虚写作对比,表达少年救助友人的心愿;

④以初时对“利剑不在掌”的叹恨和结尾对“拔剑捎罗网”的向往作对比,

表达少年对济难之权的希冀和实现凌云壮志的憧憬。(三点即可,每点2分,共

6分)

译文

高高的树木不幸时常受到狂风的吹袭,平静的海面被吹得不住地波浪迭起。

宝剑虽利却不在我的手掌之中,无援助之力而结交很多朋友又有何必?

你没有看见篱笆上面那可怜的黄雀,为躲避凶狠的鹞却又撞进了网里。

张设罗网的人见到黄雀是多么欢喜,少年见到挣扎的黄雀不由心生怜惜。

拔出利剑对着罗网用力挑去,黄雀才得以飞离那受难之地。

振展双翅直飞上苍茫的高空,获救的黄雀又飞来向少年表示谢意。

【赏析】:

《野田黄雀行》是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的诗作。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继位

掌权,杀了曹植的至交丁仪、丁廙,曹植却无力相救。《野田黄雀行》所抒写的,

就是这样一种悲愤情绪。此诗通过黄雀投罗的比喻,抒写朋友遭难而无力援救的

愤慨,塑造了一个解救受难者的少年侠士的形象,寄寓诗人的理想和反抗情绪。

全诗意象高古,语言警策,急于有为的壮烈情怀跃然纸上。

史载,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借故杀了曹植亲信杨修,次年曹丕继位,

又杀了曹植知友丁氏兄弟。曹植身处动辄得咎的逆境,无力救助友人,深感愤忿,

内心十分痛苦,只能写诗寄意。他苦于手中无权柄,故而在诗中塑造了一位“拔

剑捎罗网”、拯救无辜者的少年侠士,借以表达自己的心曲。

白居易《轻肥》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轻肥

白居易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脍:当作鲙)

[题目解析]

1、“轻肥”是什么意思(教师陈述:是“轻度肥胖”?“减肥”?还是其他

意思)?

答:轻肥:用《论语雍也》句:“乘肥马,衣轻裘”之意,骑肥壮的马,

穿轻暖的皮衣,喻指豪华生活。

2、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皮衣的人是谁?请从诗中找出。

答:指内臣,即宦官

1、这些内臣要去做什么?

答:这些内臣要去军中赴宴。

2、他们赴宴前是怎样的情况?从哪些字词可以看出来。

分析:先写神态,骄、照→写出了宦官们骄横跋扈之状。后点身份:内臣→

令人惊异,也令人愤愤不平。揭示原因,皆、或→大权在握,怎能不骄。进一步

描绘,夸→写出了盛气凌人,耀武扬威之态。如云→一大帮人,旁若无人的骄横

之态,令人触目惊心。

答:他们赴宴前骄横跋扈,盛气凌人,耀武扬威,从“骄”、“照”、“夸”、“如

云”等字词可以看出来。

3、内臣们赴宴时的场面如何?

分析:铺陈菜单九酝、八珍、洞庭橘、天池鳞豪华奢侈。夸张、渲染气氛:

溢、罗、擘、切大吃大喝。“食饱”二句:呼应首句,由奢到骄酒酣足食,不可

一世。

答:作者用了铺陈、夸张和渲染来描绘内臣们所赴宴会豪华奢侈,大吃大喝,

酒酣足食。

4、诗人对此是怎样评价的?

答:全诗中,诗人没有作一处评价,但那不代表诗中不包含诗人的评价。

5、你能读出诗人的评价吗?请用“本诗通过……表达了……”的方式,进

行概括。

答:本诗通过写宦官的骄横之态并与江南天灾作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官场奢

侈生活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6、杜甫有一句名句,将统治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了强烈的对比,是哪一句?

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教师补充,白居易这首诗与杜甫的这句诗可

以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7、由此可见,本诗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答:本诗运用对比手法。诗人不作一句评说,不发一句议论,把两种截然不

同的现象并列写出,让读者悟出应有的结论,这比主观议论更有说服力,有“四

两拨千斤”的效果。(教师诱导过程,师:由此可见,本诗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生:对比。师:大家认真想想,本诗的对比有什么特点?如果按高考的要求来答

这个问题,该怎样回答?刚才讲到诗人在诗中没有直接发表自己的意见,请问这

是不是特点?生:哦,是的,本诗对比的特点就是,诗人自己不评说,不议论,

并将两种现象并列写出,让读者自己去评论。师:这样回答很好了,但如果是考

试,本题是5分的题,这样答该给多少分?3分。怎样才能得满分呢?还应该答

出这样对比的好处。这样对比的好处是,比诗人主观议论更有说服力,有“四两

拔千斤”的效果)。

8、对比阅读:白居易的《轻肥》与《卖碳翁》一样,都是对上层统治阶级

罪恶的揭露,

请分析两诗在语言及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卖炭翁》“苦宫市也”: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

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

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

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语言方面:相同的是二诗均是充满了感情,作者以赋体直陈事实;不同的是

《轻肥》诗中律句多,对偶句多,而《卖炭翁》间有散句和口语词句。手法方面:

相同的是二诗都用赋体,叙述详细,描绘逼真;不同的是《轻肥》全诗采用了对

比方法,主题明显但不明说,而且对人物神态描写相当传神。《卖炭翁》开始小

序中即提示主题,诗中对卖炭行善 翁有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对比手法,通过炭

和绫,这些价值不等的对比,表现了宫市的残酷掠夺。

[译诗]

一群神态骄横的人充满在道路上,鞍马之光照亮尘土。请问这是些什么人?

有人说是宫中的内臣。用红色丝带系着佩玉的那些人都是大夫,用紫色丝带系着

印章的那些人是将军。他们意气洋洋地赶赴军中宴席,骑马飞驰而过,像云团一

样离去。精美的酒器中盛满了醇美的酒,桌上罗列着水中、陆上的各种精美食品。

用手掰开洞庭橘,切开大海中的鱼。吃饱了饭内心安然自得,喝够了酒神气更加

高扬。这一年江南大旱,衢州地区人吃人。

背景

此诗为诗人《秦中吟》十首组诗之七,约作于元和三、四年(808、809)。《秦

中吟》自序云“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

命为《秦中吟》”。唐代中叶以后宦官专权越来越严重,而且过着骄奢淫逸、豪华

糜烂的生活。他们结成一团,操纵朝政,甚至敢于废立皇帝;另一方面,天下民

不聊生,苦难深重,元和三、四年,江南大旱,竟至民间有人人相食的惨状。

【赏析】:

诗题“轻肥”,取自《论语雍也》中的“乘肥马,衣轻裘”,用以概括豪奢

生活。

开头四句,先写后点,突兀跌宕,绘神绘色。意气之骄,竟可满路,鞍马之

光,竟可照尘,这不能不使人惊异。正因为惊异,才发出“何为者”(干什么的)

的疑问,从而引出了“是内臣”的回答。内臣者,宦官也。宦官不过是皇帝的家

奴,凭什么骄横神气一至于此?原来,宦官这种脚色居然朱绂、紫绶,掌握了政

权和军权,怎能不骄?怎能不奢?“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两句,与“意气

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前呼后应,互相补充。“走马去如云”,就具体写出了骄与

夸。这几句中的“满”、“照”、“皆”、“悉”、“如云”等字,形象鲜明地表现出赴

军中宴的内想老婆 臣不是一两个,而是一大帮。

“军中宴”的“军”是指保卫皇帝的神策军。此时,神策军由宦官管领。宦

官们更是飞扬跋扈,为所欲为。前八句诗,通过宦官们“夸赴军中宴”的场面着

重揭露其意气之骄,具有高度的典型概括意义。

紧接六句,通过内臣们军中宴的场面主要写他们的奢,但也写了骄。写奢的

文字,与“鞍马光照尘”一脉相承,而用笔各异。写马,只写它油光水滑,其饲

料之精,已意在言外。写内臣,则只写食山珍、饱海味,其脑满肠肥,大腹便便,

已不言而喻。“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两句,又由奢写到骄。“气益振”遥应

首句。赴宴之时,已然“意气骄满路”,如今食饱、酒酣,意气自然益发骄横,

不可一粗粮粥 世了!

以上十四句,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内臣行乐图,已具有暴露意义。然而诗人的

目光并未局限于此。他又“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笔锋骤然一转,当这些“大

夫”“将军”酒醉肴饱之时,江南正在发生“人食人”的惨象,从而把诗的思想

意义提到新的高度。同样遭遇旱灾,而一乐一悲,却判若天壤。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诗人不

作任何说明,不发一句议论,而让读者通过鲜明的对比,得出应有的结论。这比

直接发议论更能使人接受诗人所要阐明的思想,因而更有说服力。末二句直赋其

事,奇峰突起,使全诗顿起波澜,使读者动魄惊心,确是十分精采的一笔!

本文发布于:2023-03-17 12:28: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0273272882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素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素淡.pdf

上一篇:法多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素淡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素淡
    中国驻朝鲜大使馆-树叶手工粘贴画2023年3月17日发(作者:虾仁干贝)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阅读答案附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注释]这首词是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初到黄州贬所所作。①定惠院:在湖北黄冈县东南。②漏:古代盛水滴漏计时之器。漏断,漏壶水滴尽了
  • 0℃法多
  • 0℃微信声音在哪里设置
  • 0℃文意
  • 0℃减肥者
  • 0℃桌面图标变成白色
  • 0℃45度拍
  • 0℃花儿会
  • 0℃强化法
  • 0℃家里有wifi怎么连接台式电脑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