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减数分裂与遗传定律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减数分裂是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B.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C.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四分体中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基因
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减数第
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遗传规律,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
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某生物兴趣小组观察了几种生物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并根据观察结果绘制出如下
图形。下列与图形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甲
乙
【答案】B
【解析】“产生了不含性染色体的配子”一定是因为性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即可能发
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X、Y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进入到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同时
产生的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没有性染色体),最终形成两种不正常的精子;也可能发
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分裂后期性染色体(X或Y)着丝点没有
分裂或分裂后没有分离,导致一个精细胞中含有XX或YY,另一个细胞中没有性染色体。
3.采集小组野外采回一株植物,发现其根尖分生区某细胞中具有4个染色体组,该植
株不可能是
A.单倍体B.二倍体
C.四倍体D.八倍体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若该植物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A项错误;若该植物由含有2个
染色体组的受精卵发育而来则为二倍体,二倍体植物的根尖分生区某细胞处于有丝分裂
后期则含有4个染色体组,B项错误;若该植物由含有4个染色体组的受精卵发育而来
则为四倍体,其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的根尖分生区某细胞则含有4个染色体组,C
项错误;综上所述,该植株不可能是八倍体,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
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
.下面四幅图是来自于同一生物体内的、处于四个不同状态的细胞分裂图。下列有关
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该生物的正常体细胞中含有
16
条染色体
B
.图
①
与图
③
所示细胞中
DNA
含量比例为
1
:
2
C
.图
②
与图
④
所示过程仅发生在某些器官中
D
.由图
④
可知,该生物一定是雄性个体
【答案】
C
【解析】图
①
细胞(含有
8
条染色体)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
2
倍,因此体细胞
中所含染色体数目为
4
,
A
错误;图
①
细胞含有
8
个
DNA
,图
③
细胞含有
8
个
DNA
,
因此这两个细胞中
DNA
含量比例为
1
:
1
,
B
错误;图
②
和图
④
细胞进行的都是减数分
裂,仅发生在生殖器官中,
C
正确;图
④
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
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因此该生物可能是雄性个体或雌性个体,
D
错误.
【考点定位】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
5
.细胞中核DNA分子含量与其己分化的体细胞中的核DNA含量相同的一组是
A
.次级卵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原细胞、卵原细胞
B
.初级卵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卵细胞
C
.初级卵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精原细胞、卵原细胞
D
.次级卵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精原细胞、卵原细胞
【答案】
A
【解析】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是特殊的己分化的体细胞,二者的核DNA经过
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生成的次级卵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核DNA分子
含量与其己分化的体细胞中的核DNA含量相同。
6
.下列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正常分裂的人体睾丸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可能为92条
B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必然会发生交叉互换
C
.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形成AB、Ab、aB、ab四个精细胞
D
.孟德尔对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现象做出的解释中,关键的一条就是:等位基
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会随非同源染色体
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
【答案】
C射手座的女明星
【解析】人体睾丸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可达92条,A错误。
减数分裂过程中不一定会发生交叉互换,B错误。一个AaBb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
交叉互换后,可形成AB、Ab、aB、ab四个精细胞,C正确。孟德尔的解释中描述的是
遗传因子,D错误。
7.豌豆的高产与抗病基因分别用A、B表示,为了培养能稳定遗传的高产抗病豌豆植
株,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育种图解,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仅发生在图示I、Ⅳ过程中
B.图中I、Ⅱ、Ⅲ属于单倍体育种,过程Ⅲ所获得的豌豆植株不但弱小且高度不育
C.图中Ⅲ、Ⅳ过程均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D.Ⅳ过程得到的是四倍体高产抗病豌豆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过程
Ⅲ所获得的豌豆植株是纯合二倍体而不是单倍体;图中Ⅲ过程秋水仙素处理的是单倍体
幼苗,此过程中无种子产生,Ⅳ过程可以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获得多倍体。
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及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
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8
.下列关于育种的说法
,
不正确的是
()
A
.基因突变普遍存在
,
可用于诱变育种
B
.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产生新的基因型
C
.三倍体植物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
.培养普通六倍体小麦花粉得到的个体是三倍体
【答案】
D
【解析】试题分析: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诱变育种就是用一些手段加速基因突变,所
以
A
正确;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产生新的基因型,
B
正确;三倍体植物可以由四倍
体与二倍体植物杂交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也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获得,所以
C
正确;由花粉发育而来的个体是单倍体,所以
D
不正确。
考点: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相关的知识点
点评:本题综合的考查了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原理和相应的一些生物学术语,例如
D
选项考查的就是单倍体这个术语,
B
选项基因和基因型的区别。如果对此不清楚,抑或
不仔细均会出错。
9
.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单倍体育种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B
.为获得隐性纯合子,可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缩短育种时间
C
.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为奇数的作物品种都是经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
D
.年年栽种年年制种推广的杂交水稻一定是能稳定遗传的纯合子
【答案】
B
【解析】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高度不育,不会产生种子,因此单倍体育种常用一定浓
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幼苗,
A
错误;隐性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采取杂
交育种的方式,用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得到的F
1
自交,在F
2
中即可获得
隐性纯合子,因此可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缩短育种时间,
B
正确;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
为奇数的作物品种,可能是经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也可能是通过亲本杂交产生的(如
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获得的三倍体西瓜,其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
C
错误;年年栽种年年制种推广的杂交水稻一定是不能稳定遗传忘记密码怎么找回 的杂合子,
D
错误。
10
.平凡的世界的作者 中国返回式卫星上搭载的水稻种子,返回地面后,经种植培育出的水稻穗多粒大,
亩产达
600kg
,蛋白质含量增加
8%
~
20%
,生长周期平均缩短
10
天。这种育种方式属
于()
A
.杂交育种
B
.单倍体育种
C
.诱变育种
D
.多倍体育种
【答案】
C
【解析】太空育种属于诱变育种。
11
.某些遗传病常常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检测,下列不能
..
通过显微镜检查做出诊断
的遗传病是
A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B
.苯丙酮尿症
C
.猫叫综合症
D
.
21
三体综合征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引起红细胞中结构蛋白的改变,猫叫综合症属
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21
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它们都在显微镜可以检测出
来,故
ACD
不符合题意;苯丙酮尿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代谢过程受到影响,在显微
镜下看不到,
B
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可遗传变异类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12
.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和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一致
B
.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作用是固定和染色
C
.固定和解离后的漂洗液都是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
D
.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雍正年妃 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
【答案】
A
【解析】低温诱导和秋水仙素都能抑制圣诞活动 细胞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
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A
正确;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作用是
染色,不是用于固定,
B
错误;固定是用卡诺氏液,只有解离后的漂洗液是清水,
C
错
误;观察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需要解离,经过解离过程后细胞均是死细胞,所以
观察不到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变化过程,
D
错误。
13
.下列减数分裂过程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复制
—
联会
—
四分体
B
.复制
—
四分体
—
联会
C
.联会
—
四分体
—
复制
D
.联会
—
复制
—
四分体
【答案】
A
【解析】试题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复制发生在间期,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
前期,联会后形成四分体结构,
A
正确。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14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
A
.复制
→
分离
→
联会
→
分裂
B
.联会
→
复制
→
分离
→
分裂
C
.联会
→
复制
→
分裂
→
分离
D
.复制
→
联会
→
分离
→
分裂
【答案】
D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先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后分离(减数第
一次分裂后期),
A
错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先进行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后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
、
C
错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
体的行为变化是:复制
→
联会
→
分离
→
分裂,
D
正确。
15
.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男性患病机会多于女性的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很可能在
Y
染色体上
B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定律,但表现伴性遗传的特点
C
.位于
X
或
Y
染色体上的基因,其相应的性作文800字初中 状表现与一定的性别相关联
D
.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精子和卵细胞中
【答案】
C
【解析】如果在人群中男性患病多于女性的隐性遗传病,应最可能是伴
X
隐性遗传,故
A
错误。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故
B
错误。位于
X
或
Y
染色体上
的基因,其控制的相应性状一定与性别相关联,故
C
正确。性染色体在体细胞中也有,
故
D
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名师点睛】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遗传方式及判断依据。
序
号
图谱遗传方式判断依据
①
常隐
父母无病,女儿有病,一定是常
隐
②
常显
父母有病,女儿无病,一定是常
显
③
常隐或X隐
父母无病,儿子有病,一定是隐
性
④
常显或X显
父母有病,儿子无病,一定是显
性
⑤
最可能是X显(也可能是常隐、常显、
X隐)
父亲有病,女儿全有病,最可能
是X显
⑥
非X隐(可能是常隐、常显、X显)母亲有病,儿子无病,非X隐
⑦
最可能在
Y
上(也可能是常显、常隐、
X
隐)
父亲有病,儿子全有病,最可能
在
Y
上
16.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比较,减数分裂所特有的是()
A.DNA分子的复制B.着丝点的分裂
C.染色质形成染色体D.联会现象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的描述可知: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过程和减数分裂过程的掌握情况。
【详解】
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均会发生DNA分子的复制,
A
错误;在有
丝分裂的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均会发生着丝点的分裂,
B
错误;在有丝分裂和
减数分裂过程中均会发生染色质形成染色体,
C
错误;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
次分裂的前期,
D
正确。
【点睛】
若要正确解答本题,需要熟记并理解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
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判断各选项。
17.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是
A.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B.制作洋葱根尖细胞装片时,用体积分数95%酒精对解离后的根尖进行漂洗
C.用NaOH在琼脂块中扩散的深度代表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
D.选取经低温诱导的洋葱根尖制作临时装片,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多数细胞染色体没有
加倍
【答案】D
【解析】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专形容女孩的词 一性作用时,使用碘液无法判断蔗糖是否发生水解,
A错误;制作洋葱根尖细胞装片时,用清水对解离后的根尖进行漂洗,B错误;用NaOH
在琼脂块中扩散形成的体积与琼脂块的体积比值可代表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C错误;
选取经低温诱导的洋葱根尖制作临时装片,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多数细胞染色体没有加倍,
D正确。
18.如图所示为某动物卵原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情况,该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3
个极体和1个卵细胞,其中一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是1、3,则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
A.2、4B.1、3或2、4
C.1、3D.1、4或2、3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减数分裂过程可知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子细胞中染色体组
成是两两相同的,若已知的极体(1、3)和卵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则卵细胞的
染色体组成是1、3,而另两个极体都是2、4;若已知的极体(1、3)是第一极体形成
的,则次级卵母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4,即卵细胞也是2、4,所以卵细胞的染色体
组成是1、3或2、4,故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
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9
.
19
.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均可产生的变异是
A
.
DNA
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
导致基因突变
B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
,
导致基因重组
C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
,
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
.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
,
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
ACD
【解析】试题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可产生的变异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
异,减数分裂过程中特有的变异是基因重组,即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
基因重组.
解:
A
、
DNA
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突变,在有丝分裂和减
数分裂的间期都会进行
DNA
复制,
A
属于;
B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不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
B
不属于;
C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过程中都会发生,
C
属于;
D
、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能移向
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D
属于.
故选:
B
.
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特征;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20.下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图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如果P为X染色体,则Q一定是Y染色体
B.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甲、乙、丙细胞
C.图中甲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8
D.染色体P和Q上的基因,在亲子代传递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A
【解析】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故形
成的丁细胞内不含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甲乙丙含有同源染色体,而丙不含染色体,
B正确;图中甲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此时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8,丙丁进行减数分裂,
C正确;P、Q是非同源染色体,故染色体上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分裂
21
.若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育一个患白化病的女孩,则下列细胞中肯定含有两个白
化病基因的是
A
.丈夫的次级精母细胞
B
.妻子的初级卵母细胞
C
.妻子的体细胞
D
.女孩的初级卵母细胞
【答案】
B
【解析】试题分析:丈夫的次级精母细胞可能含有两个
X
染色体,两个白化病基因,
A
错误;妻子的初级卵母细胞可能含有两个白化病基因,
B
正确;妻子的体细胞只有一个
白化病基因,
C
错误;女孩的初级卵母细胞含有四个白化病基因,
D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
内在联系的能力。
22.下图为某种高等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图解。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④⑤过程中均有可能出现一个细胞含两条Y染色体的状况
B.③过程依赖精卵细胞间的递质来识别
C.在④过程中用胚胎分割技术产生后代的性别和性状一定是相同的
D.若不考虑变异,④⑤过程中的体细胞DNA相同,mRNA也相同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在减数分裂①过程中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含有两
条Y染色体,A正确;③过程依赖精卵细胞间的受体来识别,B错;在④过程中用胚胎
分割技术产生后代的性别一定是相同的,但性状不一定相同,因为性状是基因型和环境
共同作用的结果,C错;④⑤过程中的体细胞DNA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mRNA
不相同,D电饭锅做菜 错。
考点:本题考查高等动物生殖和发育的有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3
.如图为某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异的示意图,该变异类型为()
A
.倒位
B
.易位
C
.缺失
D
.重复
【答案】
C
【解析】由图可知,此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考点定位】染色体结构变异
24
.如图表示某细胞(含4条染色体)的分裂示意图,①〜⑥代表细胞。若不考虑基因
突变和交叉互换,则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
.细胞①中有2个四分体
B
.异常配子出现的原因是着丝点未分裂
C
.细胞③是次级卵母细胞,有2个基因B
D
.细胞⑤的基因型为a
【答案】
B
【解析】细胞①为初级卵母细胞,含有
2
对同源染色体,而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
染色体,因此该细胞含有
2
个四分体,
A
正确;图示异常配子出现的原因是减数第一
次分裂后期,含有基因
B
和
b
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所致,
B
错误;细胞③表示次级卵
母细胞,根据卵细胞的基因型可知,该细胞含有
2
个基因
B
,
C
正确;根据卵细胞的基
因型可知,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基因
B
和
b
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因此细胞⑤的
基因型为
a
,
D
正确。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学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
特点,能准确判定图中各细胞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和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25.图中①和②表示某精原细胞中的一段DNA分子,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
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和②所在的染色体都来自父方
B.①和②上的基因都是等位基因
C.③和④可通过交叉互换形成
D.③和④可通过染色体缺失形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染色体的有关内容。由题意可知,①和②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
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所以二者,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A
错;①和②上的基因有的是等位基因,有的是相同基因,B错;③和④是通过交叉互换
形成,C正确,D错。故本题选C。
二、非选择题
26
.如图所示为某雄性动物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图,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正在进行联会。
请据图回答:
(1)该图属
___________
分裂的
_____________
时期,细胞中有
_______
条染色单体。
(2)该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
__________
期。
(3)该细胞经全部分裂完成后,可形成
_________
个子细胞,它们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
。
【答案】减数第一次四分体(或联会)8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减Ⅰ后)4精
细胞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雄性动物细胞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该
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①和②,③和④),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应处于减数第一次
分裂前期。
(1)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又叫四分体或联会阶段。
该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
(2)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会发生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称为初级精母细胞,其全部分裂完成后,可形
成4个精细胞。
27.下图表示某种高等生物(含
2
对染色体)的几个正在分裂的细胞示意图,据图回答:
(
1
)该图所示的是
____________(
动物或植物
)
的细胞分裂。
A
图表示
_____________
时
期,此细胞称为
____________
细胞。此细胞中有
___
对同源染色体,此时,染色体的主
要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
)
B
图表示的是
_________
期,此细胞中含有
_________
条染色单体。
(
3
)
C
图细胞有
____
对同源染色体。有个DNA分子,此时,染色体的主要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此图表示次级精母细胞,则分裂结束后的子细胞是
_________
细胞。
【答案】(1)动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初级精母2同源染色体分离
(2)有丝分裂后0
(3)04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精
【解析】
试题分析:
(1)该细胞没有细胞壁,有中心体,说明是动物细胞。由于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该
动物是雄性动物,A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初级精母细胞,该细胞有2对同
源染色体,此时,染色体的主要变化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有2条
染色体。
(2)B图表示有丝分裂后期,该细胞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没有染色单体。
(3)C图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含有4个DNA分子,此
时染色体的变化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裂结束产生的子细胞是精细胞。
考点:本题考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8.I.玉米宽叶基因(T)与窄叶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
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宽叶植株A,其细
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所示。
(1)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是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作为父本与
正常的窄叶进行测交。如果F
1
表现型为____,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请用
遗传图解解释上述现象。
Ⅱ.番茄是二倍体植株(染色体2N=24),正常叶对马铃薯叶为显性。有一种番茄,其
第6号染色体有三条(如图所示)称为三体番茄。减数分裂时,3条6号染色体中任意
2条随机配对,另1条不能配对,然后配对的2条染色体正常分离,不能配对的另l条
随机地移向细胞任意一极,其余的染色体均正常。
(1)从变异类型分析,三体番茄的形成属于。
(2)以马铃薯叶(dd)的二倍体番茄为父本,以正常叶的三体番茄为母本(纯合子)
进行杂交得到F
1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假设D(或d)基因在第5号染色体上,让F
1
三体植株与马铃薯叶番茄杂交,得到的
F
2
的叶形及比例为。
②假设D(或d)基因在第6号染色体上,让F
l
三体植株与马铃薯叶番茄杂交,得到的
F
2
的叶形及比例为。【答案】(8分)I.窄叶(1分)遗传图解如下:(2分)
Ⅱ.(1)染色体(数目)变异(1分)
(2)①正常叶型:马铃薯叶型=1:1(2分)
②正常叶型:马铃薯叶型=5:1(2分)
【解析】I.(1)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还是异常染色体上,可以
通过测交实验来判断:
如果F
1
表现型为窄叶,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Ⅱ.(1)从变异的角度分析,三体形成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①由于D(或d)基因在第5号染色体上,马铃薯叶(dd)的二倍体番茄为父本,
与正常叶(DD)的三体番茄为母本(纯合子),则F
1
的基因型为Dd,让F
1
三体植株与马
铃薯叶(dd)番茄杂交,得到的F
2
的叶形及比例为正常叶:马铃薯叶=1:1。
②由于D(或d)基因在第6号染色体上,马铃薯叶(dd)的二倍体番茄为父本,与正
常叶(DDD)的三体番茄为母本(纯合子),则F
1
三体植株的基因型为DDd,其减数分裂
产生的配子为DD:Dd:D:d=1:2:2:1,因此,让F
1
三体植株与马铃薯叶番茄杂交,
得到的F
2
的叶形及比例为正常叶:马铃薯叶=5:1。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9
.如图为植物生活史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
1
)
A
表示
________
作用;
B
表示
________
的发育;
C
属于
________
发育;
D
表示
________
分裂。
(
2
)若该植物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
18
条,写出下列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种皮细
胞
________
条;胚芽细胞
________
条;胚乳细胞
________
条;极核
________
条;叶肉细
胞
________
条。
(3)
植物是如何维持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答案】(1)受精胚胚乳有丝(2)181827918
(3)如果植物进行无性生殖,子代的遗传物质保持不变;如果进行有性生殖,则先经
过减数分裂形成含有染色体数为体细胞中一半的雌雄配子,然后经受精作用形成合子,
其染色体数恢复到与亲代体细胞中的相同,再经过有丝分裂发育成子代个体。
【解析】
试题分析:(1)卵细胞受精形成受精卵,A表示受精作用;受精卵发育形成胚是胚的发
育过程,B表示胚的发育;受精极核发育为胚乳的过程为胚乳的发育;珠被细胞属于植
物体细胞,其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
(2)该植物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18条,其种皮细胞、胚芽细胞和叶肉细胞均为体
细胞,染色体数为18;极核与卵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其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一半,
即9条;胚乳是两个极核与一个精子结合成的受精极核发育成的,故其染色体数为27
条。
(3)无性生殖的植物,子代细胞是亲代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遗传物质与亲代相同;
有性生殖的植物,先减数分裂形成两性生殖细胞,其染色体数减为体细胞一半,两性生
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染色体数恢复为亲代的染色体数目,再继续发育成子代个体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生
物学问题的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30
.某二倍体植物(2n=12)开两性花,可自花传粉。研究者发现有雄性不育植株(即雄
蕊发育异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但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欲
选育并用于杂交育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总株数可育:不育
13527:8
24232:10
33627:9
44333:10
54635:11
(1)雄性不育与可育是一对相对性状。将雄性不育植株与可育植株杂交,F
1
代均可育,
F
1
自交得F
2
,统计其性状,结果如上表,说明这对相对性状由对基因控制,且遵循
_________________。
(2)在杂交育种中,选择雄性不育植株作为母本的优势是不必进行____________操作。
(3)为在开花前即可区分雄性不育植株和可育植株,育种工作者培育出一个三体新品
种,其体细胞中增加一条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相应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如上图(基
因M控制可育,m控制雄性不育;基因R控制种子为黄色,r控制绿色)。
①明代 三体新品种的培育过程中发生的变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不能参与联会,因而该三体新品种的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可形成
_______个正常的四分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联会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
移向细胞两极,而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随机移向一极,故理论上,含有7条染色体的
雄配子占全部雄配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经研究发现这样的雄配子不能与雌配子
结合。
③此品种植株自交,所结的绿色种子占60%且发育成的植株均为雄性不育,其余为黄色
种子,发育成的植株可育。结果说明三体植株产生的含有6条染色体和含有7条染色体
的可育雌配子的比例是_______,这可能与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的丢失
有关。
④若欲利用此品种植株自交后代作为杂交育种的材料,可选择_______色的种子作为母
本;若欲继续获得新一代的雄性不育植株,可选择____________色的种子种植后进行自
交。
【答案】分离定律(人工)去雄染色体变异(或者是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等)6
1/23:2绿黄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图表分析可知,雄性不育与可育是一对相对性状,
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植物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并分离,形成染色体数
目减半的配子。
(1)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各组F
2
代的性状分离比均接近3:1,说明可育与不育这
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若是正常植株做母本进行杂交时,必须去雄,而雄性不育系减少了去雄的麻烦。
(3)①由于三体新品种的体细胞中增加了一条染色体,因此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变化,
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②由于正常体细胞中含有12条染色体,该三体新品种的体细胞中多了一条带有易位片
段的染色体,因为易位片段的染色体不能联会,因此在减数分裂联会时能形成6个正常
的四分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由于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随机移向
一极,因此含有7条染色体的雄配子占全部雄配子的比例为50%。
③根据题意,该植株的基因型为MmmRrr,产生的配子为mr和MmRr,其中mr的配子是
正常的配子,MmRr的配子是异常的,不能和雌配子结合,则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只有
mr能与雌配子结合,所以两种雌配子的种类为mr和MmRr,受精卵为mmrr和MmmRrr,
表现型为绿色雄性不育和黄色可育。由于60%为绿色雄性不育,其余为黄色可育,因此,
含有6条染色体和含有7条染色体的可育雌配子的比例4:6=2:3。
④要利用此品种植株自交后代作为杂交育种的材料,可选择绿色的种子留种;若欲继续
获得新一代的雄性不育植株,可选择黄色的种子种植后进行自交,可以获得雄性不育系。
【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
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文发布于:2023-03-17 09:57: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0182372870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胞中.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胞中.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