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
目录
麻疹防治.......................................................2
腮腺炎的预防...................................................4
手足口及预防...................................................5
手足口病十问...................................................7
水痘与预防....................................................正字成语 .8
关于幼儿园传染病家长应知应做..................................10
2
麻疹防治
一、什么是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俗出庄
稼,主要有发热、出疹、咳嗽、流鼻涕及结膜重阳节手抄报内容 炎等症状,传染性强。
典型症状
接触过麻疹患儿的孩子2~3周后开始出现高热,同时伴有眼睛流泪、流鼻涕甚
至咳嗽等貌似感冒的症状。3~4天后在口腔两侧与第二臼齿相对的颊黏膜上出
现针尖大小的白色斑疹,即麻疹特有的口腔黏膜斑.之后全身出现皮疹,初为淡红
色斑丘疹,后增多融合呈暗红色,皮疹间能见到正常皮肤。皮疹从耳后颈部开始,
渐头面部、全身,最后到手足心,出疹时体温达最高峰,3~4天出齐,疹齐后体
温逐渐下降,皮疹慢慢消退。
其他症状
严重者发热可高达40℃以上,中毒症状重,伴惊厥,昏迷.皮疹三黄鸡汤 融合呈紫蓝色者,常有
黏膜出血,如鼻出血、呕血、咯血、血尿、血小板减少等,称为黑麻疹。皮疹少,
色暗淡,常为循环不良表现.此型患儿死亡率高。
诊断依据
1.患儿临床表现:持续性发热,咽痛,畏光,流泪,眼结膜红肿等。2。在口腔颊
黏膜处见到麻疹黏膜斑。3。在出疹后第一天或第二天检测血清麻疹抗体,若阳
性即可确诊.4。鼻咽分泌物找多核巨细胞及尿中检测包涵体细胞有益早期诊断。
3
二、麻疹是怎样传染的?
麻疹病毒大量存在于发病初期病人的口、鼻、眼、咽分泌物及痰、尿、
血中,通过病人打喷嚏、咳嗽等途径将病毒排到空气中,易感者吸人后即可感
染,或接触患儿用物是传染。
三、麻疹病人是麻疹的唯一传染源?
麻疹病毒只感染人,故麻疹病人是麻疹唯一的传染源。病人自潜伏期末至出
疹后5日(即出疹前后10天)内均有传染性,以前驱期末传染性最强,恢复
期患者不携带病毒。
四、哪些人群容易得麻疹?
人对麻疹普遍易感,凡未得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接触麻疹病人
后,均易被感染而发病.
五、麻疹的潜伏期一般多长时间?
麻疹潜伏期7~21天,多为9~14天。
六、预防
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麻疹疫苗,其次对病人应严密隔离,对接
触者隔离检疫3周.流行期间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机构应暂停接送和接收
易感儿入所。房间注意碳钢和不锈钢的区别 通风换气,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医护人员离
开病室后应洗手更换外衣或在空气流通处停留20分钟方可接触易感者。
目前预防麻疹的疫苗有麻疹疫苗、麻风二联疫苗、麻腮风三联疫苗,如
果你的小孩从未接种过麻疹类疫苗,请及时到各疫苗接种点进行接种,不管你
是常住人口还是流动人口,各疫苗接种点都会根据你小孩的年龄(8月龄-7岁
儿童免费)接种以上疫苗中的一种。
七、发生麻疹后应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4
1.控制传染源:对患者要坚持早发现,早隔离治疗。患儿隔离至发疹
后5天,如有合并症时应延长10天。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卫生宣传,做到“三晒一开”,即晒被褥。晒衣物、
人常晒太阳、开窗换气,室内保持清洁,空气流通,避免人群集会,尽量不
到公共场所。
3.保护易患人群:对有密切接触史的易感者应医学观察21天,并在接
触后及早进行应急麻疹疫苗接种。
病愈后凭医生证明复课。
腮腺炎的预防
一、什么是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俗称痄
腮,秋冬和春季高发。病毒藏在唾液中,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
接触、唾液污染食具和玩具等途径传播.一般潜伏期为12到22天,传染期
为腮腺肿大前24小时到消肿后3天。在学校或托儿所等儿童集中的场所易
造成流行,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大多预后良好.
二、流行性腮腺炎的症状
大多数起病较急,临床特征以腮腺肿胀最明显,其他有发热、畏寒、头
痛、咽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患者先觉一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
咀嚼时加重,2-—3天后,另一侧腮腺也肿痛,肿块以耳垂为中心,边缘界限
不清,表面发热,手压时有弹性感和压痛,4--5天逐渐消退.流行性腮腺炎也
可侵犯颌下腺、舌下腺、睾丸、卵巢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引起化脓性炎症病
变,易并发出现生殖器官炎症、脑膜炎、心肌炎、肾炎、胰腺炎等。
三、得了腮腺炎怎么办
出现腮腺炎症状后,患者要尽快隔离,到腮腺消肿后一周,以免传染给他
人;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多喝开水,用淡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要
吃流质和软食等易消化的营养物质,不要吃酸、辣、甜味过浓及干硬食物。
得了腮腺炎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如使用病毒唑,也可用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
对症治疗。一般经过7到10天,大部分患者可以恢复健康.
四、主要的预防措施包括:
5
1.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2。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
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
后)应立即洗手。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
飞沫污染他人。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4.均衡饮
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5。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
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6。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
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7。在流行季节前接种腮腺炎
减毒活疫苗也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症状.8.加强晨检,并做好晨检
记录及因病缺课记录,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发病动态.一旦发生流行性腮腺炎,
隔离患儿直至腮肿完全消退为止,但至少要隔离14天。注射腮腺炎减毒活
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有效措施。当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
出现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时,可应急接种疫苗,能有效终止流行性腮腺炎的继
续传播,对处于潜伏期的被感染对象,也能减轻病情。
手足口病预防小知识
1、什么是手足口病?得病后有什么表现?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
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手足口病一
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
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
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
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2、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
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床上
用品等而感染。
3、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6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
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
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4、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
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出现突然发
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
诊。
5、一般家庭怎么预防?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
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
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
触患病儿童。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
孩子体温的变化.
6、如果家里有孩子感染要特别注意什么?
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
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不要随意丢弃,同
时要消毒便盆;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
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
勤开窗通风.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
去幼儿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状轻不用
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7
7、怎样对日常用品进行消毒?
如果家里没有孩子得手足口病,采用一般家庭的预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
消毒剂。
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
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
的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说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粪便、
擦拭用纸等都最好倒入适量消毒剂,搅拌消毒后再丢入厕所。
手足口病十问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
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
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柯萨奇病毒
(CoxAsckievirus)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71)
最常见。该病隐性感染率高,显性病人症状一般轻微,目前还不属于法定报告传
染病.
二。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
三.手足口病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的?
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手足口病主要透过受患者的粪便
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
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內仍具传染性。
四.哪些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人群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鬼字开头的成语 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主要5岁以下
儿童为主。
五.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潜伏期一般3—7天,没有明显的前
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临床上更有不痛、
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
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
8
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
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
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
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
水泡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內消退.
六.手足口病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本病
流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
他感染灶时,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伴发无菌性脑膜炎时,其症状表现
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燥、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而可发现非特
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2岁以内患儿
多见。
七.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是什么?
本病常易在幼托机构中发生集体感染。院内交叉感染等也可造成传播.此病传
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手
足口病地区分布极为广泛,欧美及亚洲等地没有严格的地区性,手足口病四季均
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水痘与预防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皮肤
丘疹、疱疹、结痂三种皮损同时存在为特征。水痘传染性较强,冬春季多发.感染
后可梦见被杀 获持久免疫力。成人期感染多发为带状疱疹。水痘多发生于儿童,10岁以下
儿童发病率在90%以上,青年人也有发病,凡是没患过水痘的人,一旦被接触这
种病毒都容易发病,得过水痘的人则会终生免疫。轻微发烧、不适、食欲欠佳的儿
童要多注意。
[临床表现]
潜伏期约10~21天。
1.前驱期:约1—2天,可有轻微发热,体温37.5~3会议简报格式 8.5℃,精神不振,食欲减低
等。多数患儿无此期表现。
9
2.出疹期:皮疹多见于胸背,后见于四肢,呈向心性分布,初起为红色小斑丘
疹,迅速转变为疱疹,疱液晶莹,约绿豆大小,四周可绕有红晕,可伴痒感。1—3
天干缩结痂。痂盖脱落后不留疤痕。因皮疹陆续分批出现,故临床可见斑丘疹、
疱疹、结痂三种皮损同时存在。患者身上出现小红点,由胸部、腹部,再扩展至
全身.小红点变大,成为有液体的水泡;一两天后,水泡破裂,结成硬壳或疙瘩。新
的小红点再次在同一位置上出现,重复同一过程;二至六天期间,新红点出现二
至四次。
[预防与调养]
1.水痘患者应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
2.流行季节少去公共场所,可进行减毒活疫苗接种.
3.患者应保持皮肤清洁,剪短指甲,避免翅抓,防止感染,饮食宜清淡.忌禽辛
辣腥膻之品。
避免小孩因痕痒难耐而抓破水泡,防止感染其他皮肤破损的部位;用温水(不
是热水)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减少感染危险;疱疹破裂可涂以龙胆紫、杆菌肽或
新霉素软膏,有肺炎、脑炎合并症患者需给对症治疗;可服用板蓝根冲剂等中草药
制剂;酌用小量退热剂退热;水痘初期可喝绿豆汤,发烧期在饮食上要清淡易消
化,多饮温开水,注意休息。
10励志动画片
关于幼儿园传染病家长应知应做
预防最关键:
疫苗接种不能少,流行季节不乱跑。
坚持晨检有必要,卫生消毒要做好。
运动锻炼强身体,健康宣教要做到。
家园配合很重要,卫生习惯多培养。
不挑食、不偏食、营养均衡身体好.
勤洗手多通风喝开水吃熟食
传染病应对措施:
1、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孩子患传染病,报告老师早知道,老师报告保健医生,医生安排全园大消
毒,加强晨检午检,报告卫生疾控部门协助幼儿园应对传染病。
3、孩子患病发热积极去正规医院治销售年度工作总结 疗,居家隔离治疗,病愈后凭医生病愈
复课证明回园上课。
4、多学习、多咨询,理智应对传染病,不造谣,不传谣,做智慧家长。
本文发布于:2023-03-17 09:56: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0181902870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麻疹潜伏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麻疹潜伏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