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的传统节日有
篇一:中国少数民族主要节日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节日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55个少数民族中,每个民
族都有着自己特有的传统节日,节日众多,难以计数。仅据
多民族的贵州省调查,除了大的节日活动以外,平均每天总
有若干个村寨在过各种各样的节日。不少民族节日已有几百
年的历史,有的甚至经历了上千年的岁月,成为深深植根于
中华大地上的一种文化现象。下面,仅对一些民族大型的、
隆重的节日做简单介绍。
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
仁”,即白色的月,因此又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
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布朗族
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年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
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
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
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侗族
侗族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花炮节是侗族
人民最热闹的节日,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三江侗族自治县
是农历正月初三,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
溪却是十月二十六。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择日过侗
年。4月8日或6月6日为祭牛节,有些地方各姓氏自己还
有姓氏节及赶歌会、姑娘节、斗牛节等。
布依族
查白歌节是布依族的重大节日。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一日
这天,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边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就从
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县的查白场,举行盛大的歌会。此外还
有大年辰、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节日。
哈萨克族
纳吾鲁孜节是哈萨克族传统节日。“纳吾鲁孜”是哈萨克语
“送旧迎新”之意,节期在民间历法的新年第一天。还有开斋
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三个是源于伊斯兰教的节日)。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库尔班节和诺鲁孜节。肉孜
节,也叫开斋节,它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节日的凌晨,
人们淋浴盛装,聚集在礼拜寺举行规模盛大的礼拜;礼拜结
束,人们跳起“萨玛”舞,彼此握手道贺。库尔邦节,在“肉孜
节”后七十天举行。节日当天早晨,人们首先进行沐浴“大净”,
然后洁衣盛装到较大的清真寺,参加聚礼。礼拜结束后,人
们直接上麻扎尔(墓地)为亡故的先人祈祷,并拔去坟头上
的枯木,栽根新枝,这叫作“换哈达”。这个节日一般要欢度
三天。
羌族
羌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羌语称“日羌节”,
以庆祝丰收和感恩还愿为主要内容,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
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举行,持续三至五天。另一重要节日是
“祭山大典”,又称祭山会、山神会等。时间在每年的农历四
月初一。这是一种祈祝丰年的活动,到了这天,每家每户的
房顶上插着杉树枝,室内的神龛上挂着剪纸花,点燃松光、
柏枝,祀祭天神“木比塔”。祭祀时,宰羊作祭品,巫师敲着
羊皮鼓,唱本民族的史诗。当天,全寨男女老少,都要喝咂
酒、唱酒歌、跳锅庄舞,祈求年景丰收。
傣族
傣族的重大节日就是“傣族新年”,也就是泼水节。时间
在傣历六月二十四到二十六日(夏历四月中旬),节期三至
五天。节日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佛寺浴佛,即给佛
像洒清水洗尘,然后互相泼水,除疾消灾。此外,还有关门
节和开门节、花街节等。满族
满族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正月十五过灯
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
的日子,还有五月端五,诗歌中国 六月六“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
节。过添仓节,满族农村家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
用秫秸杆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
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
纳西族
纳西族有许多节日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
节、中秋节等,春节要举行“新春灯会”,每年正月初六开灯,
十五谢灯。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骡马会(三月会)、农
具会、立夏节、龙王会、朝山会等。立夏节是纳西族的一个
传统节日,每年立夏日举行。节日期间,人们白天唱调子,
进行社交、娱乐活动,如摔跤、斗牛等;晚上,拿起火把,
庆祝节日,青年们还举着火把窜田埂、绕山路,边歌边舞,
直到深夜。
藏族
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
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
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藏历新年”相当于汉
族的春节,是藏族最大的节日。从藏历十二月中旬开始,人
们就准备过年吃、穿、用的节日用品。此外还有达玛节、赏
花节、上九节、驱鬼节、响浪节、酥油花灯节等。瑶族
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除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
秋节等外,还有自己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盘王节、祭春节、
达努节、耍歌堂、啪嗄节、晒衣节、干巴节、月半节、祝著
节等。“盘王节”是瑶族最为盛大的节日,节日时间为农历十
月十六日。过节时,每家村寨房舍要打扫干净,男女老幼梳
妆打扮,换上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尽欢而散。“耍歌堂”节,
又叫“耍望”节,是瑶民喜庆丰收,最隆重规模最大的传统节
日。
苗族
苗族是一个富有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
独特鲜明。其节日按功能含义分为:农事活动节庆,物质交
流节庆,男女社交、恋爱、择偶节庆,祭祀性节庆,纪念性、
庆贺性节庆;按时序分,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如:
一月有玩年节、天岁节;二月有龙头节;三月有三月三街节
等。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
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相当于
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白族
白族主要节庆活动有大过年、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
耍海会、拜日望等。同汉族相同,也过春节、清明、端午、
中秋等。其中三月街、火把节最有特色。云南大理白族三月
街,也叫大理三月会,是白族盛大的节日。会期是每年夏历
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三月街既是滇西最大规模的物资交流
盛会,也是滇西风格独具的民族体育和文化娱乐盛会。
彝族
彝族的节日主要有火把节、彝族年、拜本主会、密枝节、
跳歌节、插花节及二月八年节等。“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
遍而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多在夏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
五。每到火把节,彝族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打牲
畜祭献灵牌,尽情跳舞唱歌、赛马、摔跤。夜晚,手持火把,
转绕住宅和田间,然后相聚一地烧起篝火,翩翩起舞。土
家族
土家族节日较多,从内容看,有祭祀节日、纪念节日、
庆贺节日、社交娱乐及生产性节
日五类。其传统节日中,以“赶年”最为隆重,每年农历春酒驾的标准 节,
汉族过除夕,土家族比汉族至少提前一天过年,所以叫“赶
年”。期间有各种文娱活动,如:玩龙灯、荡秋千、踩高跷、
唱傩戏等。还有二月初二、牛拼搏奋斗 毛大王节、六月六、月半节等。
壮族
壮族是多节日的民族,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其中,春
节、三月三歌会、七月十四是壮族最重要的节日,另外有二
月二、四月八、端午节、六月六、七月七、中秋节、重阳节、
冬至日、陀螺节、吃立节等。陀螺节广西壮族有名的体育盛
会,时间是由旧历年除夕前两三天至新年正月十六日,历时
半个多月。
哈尼族
哈尼族盛大的传统节日有苦扎扎节(即农历六月二十四
的火把节)、十月年。哈尼族的民族节叫“库扎扎”,时间为夏
历六月二十六日,因此又叫“六月年”,红河地区称“苦扎扎”,
日期一般在六月二十四日前后,节期三至六天。节日里,以
村寨为单位杀牛祭“秋房”,牛肉各户分回祭祖,青年们聚集
在一起“荡秋千”、摔角、狩猎、唱山歌,尽情欢乐。回族
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三
个节日都是宗教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古尔邦节称“宰
牲节”,开斋节后第70天,即伊斯兰教历的12月10日,这
一天要沐浴净身,室内焚香,斋戒半日。圣纪节,是纪念先
知穆罕默德诞生的日子,这天是伊斯兰教历3月12日,也
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纪念活动一般在清真寺举行,在活
动中要诵经演说,讲述圣绩。
篇二:把“火把节”作为本民族传统节日的有。A.藏族B.
彝族C.白族D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
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
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
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
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
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
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
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
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
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
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
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
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
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
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
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
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
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三:民俗
我觉得3721不是失败而是应市场需求而采取变通!因时
间原因我只说一个:美国骆驼牌香烟就曾在泰国市场大败:
多年以前,骆驼牌香烟有一句很好的广告语:为了一支骆驼烟,
我宁愿多走一英里的路.画面为一烟民高翘着二郎腿,皮鞋
底的洞赫然显露.其本意暗示烟民,为了拥有此烟哪怕是鞋底
见洞也在所不辞.这个广告在西方得到普遍的好评.因而也成
为世界杰出品牌之一.为了能打开泰国市场,骆驼牌香烟的
生产商英美烟草公司认为,要引起消费都的购买欲望,就要再
增加地方色彩,为此他们为骆驼人拍摄穿着漏洞的皮鞋照,背
景为电烙铁如何使用 曼谷的大庙巨寺,一见就知是佛国风情.殊不知,在泰国佛
庙是至尊圣地,脚底乃是最污秽不堪之处,在最弛名的佛庙前
如此肆无忌惮.是可忍,孰不可忍结果可想而知,骆驼牌香烟只
能席卷而归了!因为他们忘了市场存在着差异性---宗教的信
仰差异!提要]发展民俗旅游既是传承、发展文化特别是优
秀传统文化的良好依托和方式,也是人民群众享有健康丰富
文化生活的有效举措。打造青南藏区节日民俗文化旅游品
牌,对于实现青南藏区节日民俗文化良好的传承与保护、实
现这一区域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达到经济发展与文化
保护的双重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
要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又要注重文化事业的建设。既要让
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
文化生活。发展民俗旅游既是传承、发展文化特别是优秀传
统文化的良好依托和方式,也是人民群众享有健康丰富文化
生活的有效举措。
青南藏区,地广人稀,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致使
农牧民群众平日交往较少。因此,人们借节日机会,传递信
息,增强友谊,交流经济。藏民族的传统节日,不仅可以为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传播创造良好空间,而且节日
作为人文旅游资源,具有鲜明而丰富的内涵和特点,具有不
可低估的开发价值。因此,打造青南藏区节日民俗文化旅游
品牌,对于实现青南藏区节日民俗文化良好的传承与保护、
实现这一区域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达到经济发展与文
化保护的双重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一、正确对待民俗文化遗产
1、继承和弘扬藏民俗文化中的精华。民俗文化旅游开发
者要了解青南藏民族的本土民俗文化,知道他们的价值观、
审美情趣,知道他们的喜好,并能从较高层次上理解他们的
精神世界。在开发民俗文化旅游项目时,要继承和弘扬民俗
文化的精华,重视民俗文化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特点,从而
实现节日民俗文化更大的旅游价值。
2、保持藏民族传统节日的原真性。把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当
作一种民俗旅游品,光是利用节日现有的传统习俗是不够
的,必须提高节日的文化品味和科学内涵。在使游客置身于
节日中的歌舞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礼仪习俗等方面
的同时,还应引导其借重节日,与历史沟通、与现实对话,
捕捉更深层面的文化信息,切实与节日文化环境相感应,充
分享受节日文化的美感。因此,在开发传统节日这一民俗旅
游资源中,必须坚持原真性原则,保持其民族性、历史性、
神秘性、周期性、传统性和参与性,因为这些正是少数民族
传统节日的魅力所在。节日能否在当代民众生活中引人注
目,能否成为社会公众的一种强烈的精神需要,是一个值得
思考的现实问题。我们在构建新的节日形态的时候,不仅要
考虑到它与当代社会的适应与协调,而且也应该对传统节日
的文化资源有一个正确的估计,应该充分挖掘节日文化资
源,利用有效的传统形式,赋予它新的意义。正如著名的民
俗学家钟敬文教授所指出的:“把传统民间节日活动中那些确
实带有生活情趣的一些活动,认真加以挑选和运用。这样做,
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新文化,也将使这种文化确实地具有较多
的民族色彩和感情,而这点是很宝贵的。”
二、突出民族特色,精心设计旅游项目
1、突出民族特色。青南藏区节日民俗文化底蕴深厚,民
族风情独具特色。在旅游资源开发中,要坚持“人无我有、人
有我新、人新我特”的思路,强化精品意识,优先开发具有比
较优势的文化旅游资源,把最能反映青南藏族聚居区节日特
色的藏戏、服饰、饮食、民族歌舞等融为一体,使区域节日
民俗文化旅游既星光灿烂,又重点突出,凸现一批名优品牌、
规模产品和珍珠线路。在旅游项目方面可广开思路,设计游
乐项目,以点带面,全面促进其他相关民族传统文化how后面加什么 产业的
发展,从而达到促进文化、旅游、经济全面繁荣发展的目的。
2、提升旅游项目的参与度。传统节日民俗是一种民间综
合的文化现象,是当地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步积
累起来的文化财富。节俗文化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
大的普及性和群众性。而节日民俗活动,不仅密切了人和人
之间的联系,有效调节民众的心理和生理状态,获得一种身
心放松和精神自足,而且还可以通过节日这个人们共享的文
化“平台”,表露群体意识和显示民族精神,实现民众之间的
情感沟通,展示民众的生命活力。由于现在很多旅游者大多
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观赏,而是希望通过亲身的投入,成为特
定民俗环
境中的一员,满足自己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 休闲、探奇、求知的旅游需求。因此
在开发和设计旅游产品时,为满足游客的参与愿望,可以在
节日期间通过吃藏餐、穿藏服、住帐篷等活动加深游客对藏
民族文化的理解。
三、打造品牌,助推经济发展
1、加强宣传促销,创建品牌。首先,每年应选择几个重
点的民族节如“雪顿节”、“热贡艺术节”、“赛马节”等节日进
行重点培育和重点包装宣传,逐步提升节日文化旅游的品牌
效应。其次,提供广泛舞台,通过举办区域性的艺术节、州
县大型民族文化活动,以及旅游景区文化表演、民族风情会
演等举措,为民族文化广泛提供展示舞台,提高民族文化的
艺术水平和社会影响。第三,把民族文化旅游宣传与影视文
化结合起来,通过民族风光片、电视、摄影作品等,充分展
示青南藏区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把藏民族文化游、生态游、
自然风光游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2、以节日民俗文化的本真性提升旅游产品的价值。在节
日民俗文化的保护中,当地经济的发展是必要的前提。一旦
当地居民的生存和发展得到了保证,他们才会体会到保护、
传承本民族文化实际上就是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才会发自
内心地对本民族的文化充满自豪感。从民俗旅游开发的角度
来讲,民俗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展示,特别是在民俗活动的组
织过程中,当地人支持与参与是检验该产品本真性的一个重
要指标。如果某种民俗活动本来就是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一
部分,同时又受到旅游者的喜爱,那它的本真性就是毋庸置
疑的。如青南藏族居民喝熬茶、吃糌粑、听藏戏、歌舞融于
生活的习俗,既是当地人喜爱的日常活动,又是旅游者感兴
趣、并乐于体验的民俗旅游活动。同时,如果一种民俗活动
是专门为旅游者“制造”的,当地居民的认可和赞同同样是其
真实性的保证。因为民俗文化的核心是人,民俗旅游资源的
核心也是人,只有当社区或文化团体确定对他们自己来说什
么更重要,并影响着与旅游者和旅游业的交换过程时,真实
性才会得到保护和加强;另一方面,对民俗旅游的消费者来
说,虽然他们选择民俗旅游的动机都是体验原汁原味的民族
风情,但由于游客的文化背景和各方面主观因素的不同,对
民俗旅游产品真实性的认知度也各有不同。首先,不同消费
者对同一产品真实性的需求是不同的。其次,同一消费者对
不同产品的真实性的感知也不同。这里所讲的真实度就是消
费者对民俗旅游产品本真性共同认定的程度,是消费者对民
俗
旅游产品好坏评判的倾向性指标,也是经营者对产品评判的
重要参考指标。因为文化商品同样受到经济规律的制约,如
果它的真实性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其交换价值则无从体
现。
四、加强对牧民的培训和引导
要把青南地区节日民俗文化旅游做活、做大、做好,就
得加强对牧民的培训和引导工作,激发牧民办旅游的积极性
和提高牧民办旅游的能力。青南藏区民俗文化旅游能否可持
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当地牧民对自己文化价值的认识,成为自
己文化的主动传承者和保护者,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让当
地牧民在对自身文化资源的利用中获得利益,并通过教育培
训,使他们成为当地旅游业发展的主体。制定和实施牧区旅
游从业人员系统培训计划,建立牧区旅游导游队伍,进行区
域历史和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加强他们的文化遗产
保护意识,帮助当地艺人和熟知当地历史文化知识的人,对
历史文化进行研究和整理,并国家基本药物 鼓励他们对年轻一代进行相关
历史文化的传授。
五、协调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青南藏区是生态地位重要的区域,我们在发展节日民俗
旅游时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保
护的良好互动关系。在发展民俗旅游过程中,我们在强调对
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还要强调对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的
保护,保持民族文化生态的平衡。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实现民族地区民俗风情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讲:在民俗
风情旅游开发的过梨子汁 程中,应合理规划、科学设计,将旅游资
源的开发与自然环境的保护、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紧密结
合,根据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大小,以价格、宣传等手段来控
制游客数量,加强环保宣传与环境管理,追求经济、社会、
环境效益的统一协调。
本文发布于:2023-03-17 09:33: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0168332868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土家族节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土家族节日.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