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小故事

更新时间: 阅读: 评论:0

罗贯中作者简介月季的花语 -显卡型号怎么看

文明礼仪小故事
2023年3月17日发(作者:婚礼父母讲话)

文明礼仪小故事

列宁让路

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

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

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

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

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

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

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

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

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程门立雪

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

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自

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

为师。

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

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

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

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

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文明礼仪小故事

团结的力量

从前吐谷浑国的国王阿豺有20个儿子。他这20个儿子个个都很有本领,

难分上下。可是他们自恃本领高强,都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认为只有自己最有才

能。平时20个儿子常常明争暗斗,见面就互相讥讽,在背后也总爱说对方的坏

话。

阿豺见到儿子们这种互不相容的情况,很是担心,他明白敌人很容易利用这

种不睦的局面来各个击破,那样一来国家的安危就悬于一线了。阿豺常常利用各

种机会和场合来苦口婆心地教导儿子们停止互相攻击、倾轧,要相互团结友爱。

可是儿子们对父亲的话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表面上装作遵从教诲,实际上

并没放在心上,还是依然我行我素。

阿豺的年纪一天天老了他明白自己在位的日子不会很久了。可是自己死后,

儿子们怎么办呢?再没有人能教诲他们、调解他们之间的矛盾了那国家不是要四

分五裂了吗?究竟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他们懂得要团结起来呢?阿豺越来越忧心

忡忡

有一天,久病在床的阿豺预感到死神就要降临了,他也终于有了主意。他把

儿子们召集到病榻跟前,吩咐他们说:“你们每个人都放一支箭在地上。”儿子们

不知何故,但还是照办了。阿豺又叫过自己的弟弟慕利延说:“你随便拾一支箭

折断它。”慕利延顺手捡起身边的一支箭,稍一用力,箭就断了。阿豺又说:“现

在你把剩下的19支箭全都拾起来,把它们捆在一起,再试着折断。”慕利延抓住

箭捆,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咬牙弯腰,脖子上青筋直冒,折腾得满头大汗,始终

也没能将箭捆折断。

阿豺缓缓地转向儿子们,语重心长地开口说道:“你们也都看得很明白了,

一支箭,轻轻一折就断了,可是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怎么也折不断。你们兄弟也

是如此,如果互相斗气,单独行动,很容易遭到失败,只有20个人联合起来,

齐心协力,才会产生无比巨大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保障国家的安全。这就是

团结的力量啊!”

儿子们终于领悟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想起自己以往的行为,都悔恨地流着泪

说:“父亲,我们明白了,您就放心吧!”阿豺见儿子们真的懂了,欣慰地点了下

头,闭上眼睛安然去世了。

折箭的道理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起来,才会产生巨大的力量

和智慧,去克服一切困难。

文明礼仪小故事

吃鱼为什么忌翻

在很多国家(地区)的餐饮礼仪当中,都讲究吃鱼时不要把鱼翻过来,而是

在吃完鱼的上面一面后,把鱼大骨拿掉,再继续吃下面的鱼肉,忌讳“翻”。

吃鱼时忌讳“翻”,这种忌讳始于渔家,翻鱼让人联想到翻船,是非常不吉利

的事情。有时客人不知道这种忌讳,在吃鱼的时候把鱼翻了一面,主人会很生气,

还要把鱼拿去重煮一遍。

有的地方忌讳“翻鱼”的动作,有的地方忌讳说出“翻”字,当人们用筷子将鱼

翻过来时,会说“顺鱼”(把鱼顺过来),还有的地方会说“正鱼”。有的地方,动

作和语言都忌讳“翻”。

内陆少水少鱼地区,从前多半并不讲究,可是后来开汽车的人多了,也渐渐

开始忌讳翻鱼了。和翻船无关,和翻车有关

在某些地方,人们把鱼从头开始倒转一面,叫做“掉头”,是出海安全回来的

意思。

有的地方吃鱼,还有鱼头朝屋里的讲究。因为鱼头朝外,“余”就从门口溜出

去了。

但是听说有的做股票投资的人喜欢“翻鱼”,果真如此的话,那是不是请他们

吃饭的时候,不要点“跳水鱼”这道菜呢

铁杵磨针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

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

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

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

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2022高考时间 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

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

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

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读后: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文明礼仪小故事

地域习俗

张某是江南人。确切地说,是富春江上游一户渔民的儿子。他从小吃江鲜,

包头鱼、鲤鱼、鳊鱼、鲫鱼……凡是这富春江里的鱼,他几乎都吃过。

但从德国回来后,他就不会吃鱼了。吃一次,喉咙卡一次,痛苦得不大豆油的危害 得了。

一个渔民的儿子,因为吃鱼被鱼刺卡牢,这就像一个游泳高手在浴池溺水那样可

笑。但他确确实实不会吃鱼了。张某的母亲慈眉善目,做鱼的手艺一流。现在她

老人家迷惑了,她从小为儿子烹鱼,儿子还抱在手上的时候,就会吃鱼了,从来

没有发生过鱼刺卡喉的事情。她一直相信渔民的儿子的口腔与其他孩子不一样,

有一种特殊的“抗鱼刺基因”,是不是儿子在德国呆了几年,把这“抗鱼刺基因”给

弄丢了。

结果还真被张某的母亲给猜对了,在江边长大的张某不会吃鱼,就是因为在

德国的几年养成的生活习惯引起的。在德国,市民以肉食为主,那里也有鱼,烹

食鱼肉也很多。张某在德国求学过程中出过一次“大丑”,还差点和教授交恶

一次,张某参加一个宴会,自助餐上就有鱼块,张某就取了不少鱼块,美美

地享用起来。但吃着吃着,旁边的人全部端着盘子走开了,他们还用异样的眼光

看着他。张某莫名其妙,不知道自己哪里不对。但他还是顾自吃着鱼,终于将盘

中鱼块吃完,桌上留下了一小堆鱼骨和鱼刺。这次宴会后,张某觉得一些德国朋

友似乎对他冷淡了不少,但没有发现其中的原因。第一学年结束,他去拜访教授,

教授请他在家中用餐,餐桌上又有鱼,鱼炸得又香又脆,让他想起在中国老家母

亲也是这样炸鱼给他吃,他很感动。他和教授一家一边喝着红酒,一边吃着鱼,

相谈甚欢。但吃着吃着,教授和家人全都看着他,最后,教授的妻子站起身来,

脸上有些不快地走开了。

张某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但还是把自己盘中鱼吃完了。用完餐,教授看着他,

用十分生气的语气对他说:“天蝎座的幸运花 张某,你太不文雅了,希望你在德国多学一点礼仪。”

张某当时就懵了,不知教授何出此言。张某追问自己哪里做错了,教授说,

你吃鱼的时候,一边吃,一边吐骨头,这非常不礼貌。张某说他在中国,就是这

样吃鱼的,难道还有吃鱼连骨头和鱼刺一起吞下去的?教授更加生气了。教授说,

在德国用餐时,你把吃进嘴里的东西再吐出来,让人觉得非常不卫生,也缺乏最

基本的礼貌。张某这才恍然大悟。后来,张某了解到德国人用餐时,如果是肉食,

很少吐骨头、鱼刺。因为他们烹饪时,一般都会先行剔除骨头、鱼刺。如果用餐

时吃到骨头和刺,他们也不会吐出来,而是嚼碎了吞下去。他们认为在餐桌上不

从口腔中吐东西,是一种礼仪。而张某这样的吃鱼方法,把细如发丝的鱼刺不断

地从口腔中吐出来,这对德国人来说,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张某回国后

也像在德国一样吃鱼,而他母亲做鱼,从来不会剔除鱼刺,他的喉咙因此被鱼刺

不断卡住。

文明礼仪小故事

粗鲁的小老鼠

从前有一只小老鼠,总觉得自己了不起,对别人很不礼貌。

一次他去上学,一只蜗牛迎面走了过来,挡住了他的去路。小老鼠凶巴巴地

说:“小不点儿,滚开,别挡我的路!”小老鼠说着一脚踢了过去,把蜗牛踢得滚出

去很远。

有一次,小老鼠到河边喝水,觉得河里的一条小鱼妨碍了他,于是,捡起一

块石头就扔了过去。小鱼受到袭击,吓了一跳,慌忙躲避。小老鼠哈哈大笑说:

“知道我的厉害了吧”。

一天晚上,小老鼠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只小猪躺在路边,就趾高气扬地说:

“谁给你这么大的胆子,竟敢挡住我的路”说着,一脚踢了过去。“嘭”地一声,小

老鼠正好踢到小家长会开场白 猪的脚上,小猪倒没什么事,小老鼠却“唉呦,唉呦”地叫了起来,

原来他的脚肿起了一个大包。小猪站起来对小老鼠说:“你对别人傲慢无礼,不

懂得尊重人,今天尝到苦头了吧!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小老

鼠看着受伤的脚,羞愧地低下了头。

想一想,你有过小老鼠这样的举动或心理吗?

聪明的报童

某一个地区,有两个报童在卖同一份报纸,二人是竞争对手。

第一个报童很勤奋,每天沿街叫卖,嗓门也响亮,可每天卖出的报纸并不是

很多,而且还有减少的趋势。

第二个报童肯用脑子,除去沿街叫卖外,他还每天坚持去一些固定场合,一

去了后就给大家分发报纸,过一会再来收钱。地方越跑越熟,报纸卖出去的也就

越来越多。渐渐地,第二个报童的报纸卖得更多,第一个报童能卖出去的越少了,

不得不另谋生路。

为什么会如此?第二个报童的做法中大有深意:第一,在一个固定地区,对同

一份报纸,读者客户是有限的。买了我的,就不会买他的,我先把报纸发出去,

这些拿到报纸的人是肯定不会再去买别人的报纸。等于我先占领了市场,我发的

越多,他的市场就越校这对竞争对手的利润和信心都构成打击。

第二,报纸这东西不像别的消费品,有复杂的决策过程,随机性购买多,一

般不会因质量问题而退货。而且钱数不多,大家也不会不给钱,今天没零钱,明

天也会一块给,文化人嘛,不会为难小孩子。

第三,即使有些人看了报,退报不给钱,也没什么关系,一则总会积压些报

纸,二则他已经看了报,肯定不会去买别人的报纸,还是自己的潜在客户。

评语:小小的一个卖报生意,就有圣诞节的英文 这么多的技巧,可见,生意经是本永远学不完

的书,任何时候,只要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就会有独特的收获。

本文发布于:2023-03-17 04:24: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9982642845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文明礼仪小故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文明礼仪小故事.pdf

上一篇:小结怎么写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