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更新时间: 阅读: 评论:0

崇明景点-溜溜车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2023年3月17日发(作者:怎么做虾好吃)

篇一:论述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

论述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一)含义:养老保险又称老年保险,是指国家立法强制征集社会保险费(税),并形成养

老基金,当劳动者退休后支付退休金,以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它是社会保

障制度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夫妻肺片的做法

(二)养老保险筹资模式:1.现收现付制,是指当期的缴款提供保险金的制度,即当年在职

一代的养老保险征缴收入全部用来支付已退休一代的养老金支出,以支定收,不留结余。这

一模式有以下优点:一是实行代际再分配可以较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维护低收入者的

利益;二是积累较少,避免了积累制下管理基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包括管理成有哲理的人 本高,保值

增值压力大等。此模式的缺点在于只考虑短期收支平衡,当老龄化严重时,在职一代的缴费

压力会比较大,缴费负担重时会出现少缴欠缴拒缴的情况。收不抵支时需要财政补贴,情况

严重时会给财政带来较大的压力。2.完全基金制,是用过去积累的缴款所挣取的利息收入提

供保险金的制度,即职工个人和企业将资金存入职工在专门机构的个人账户中,职工退休以

后,提取个人账户中缴纳总额和增值资金来维持自己的养老开支。这一模式的优缺点与现收

现付制刚好相反。它可以抵御人口老龄化的冲击,还可以激励在职人员多缴费储蓄养老金,

也不会给财政带来养老负担。其缺点也很明显,注重效率时忽视社会公平,低收入者的老年

生活没有保障。数目庞大的储蓄资金会面临利率,通货膨胀,经济波动等管理风险。新加坡

就是这一模式的现实例证。3.部分基金制,该制度是现收现付制和完全基金制的折中,社会

保障税的一部分用来支付当期接受者的保险金,剩余部分投资于政府管理的基金,该基金用

于支付将来的保险金。希望能综合两种制度的优点,既注重效率,鼓励职工努力工作多做积

累,又兼顾公平,体现共济性;人口结构老化时,退休人员有一部分积累,能给政府和下一

代减轻养老支付压力,同时积累的基金与完全积累制下积累的基金相比较少,部分减少了管

理的成本和承担的风险。

(三)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是“统账结合”制度。统账结

合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简称,即社会统筹部分和个人账户部分共同组成我国城镇

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两个账户的资金由政府统一管理。这一模式在我国有其独特的优

点:第一,注重效率的同时可以兼顾公平。第二,可以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第三,有利

于减少管理成本和风险。第四,可以妥善解决转制成本的问题。第五,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

状况相适应。这一模式的缺点也很明显,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这一模式要求在若干年后

人口老龄化的危机可以自行缓解,养老金收不抵支的部分能逐年减少甚至消除。如果人口老

龄化危机不可逆转,养老金收支状况持续恶化,那么储备养老金将无力挽救危局,这一模式

将会破产。第二,这一模式要求储备养老金有充足的来源,足够支撑这一模式正常运行直到

养老金收支状况自行改善。如果储备金积累不足,这一模式也将陷入危局。(四)现行养老

保险改革建议

中国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及改革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

在资金的管理上逐步形成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建立了多层次的养

老保险体系。但目前我国养老保险也愈来愈面临更严无与伦比的爱 峻的挑战,加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覆

盖面窄、统筹层次低、隐性债务和个人空账等问题,已使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力不从心;而农

村传统的“家庭养老与土地保障”功能已日趋退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刚刚开始试点,任务

艰巨。因此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针对我国当前社会养老保险在实践中出现的难点问题进行分

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改革与完善对策,是社会保障中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采取多种措施,

继续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

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是我国一直在积极推进的一项制度。当前,国家开始试点实施的新农保

和城市居民养老保险,从理论上会在几年之内将我国养老保险覆盖率提高一倍以上,但任何

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为重要的是,不仅要重视覆盖面,还要重视受益质量。为此,针

对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重点解决新农保和新城保难以覆盖的灵活就

业人员、下岗职工、农民工的参保问题,对于这部分人群还要考虑其缴费承受能力。

二是加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市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宣传力度,培育城乡居民的社会

保险意识。要利用电视专题、广播电台、张贴标语、咨询服务等,大力宣传养老保险政策法

规,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参加养老保险的氛围。三是加强联合执法,提高执法力度。对已经参

保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要加强刚性制约,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法律法规

的约束力和效能,实行综合治理,对不履行社保义务的企业和工商户实行制约。

提高统筹级次,增强基金的社会互济功能

首先,鉴于农民工人数众多,流动性强,且国家财力有限,农民工仍有土地保障,其养老保

险基金管理宜采取完全基金制。其次,对于城镇职工、灵活就业人员以及城镇居民的养老保

险,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先将养老保险提升为省级统筹,这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走向全国统一的重要一步。第二步则将其提升为全国统筹,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积极而可行

的方式。最后,对于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可先采取市县级统筹,逐步提升为省级统筹,最

后达到全国统筹。

解决隐性债务,做实个人账户

国家在解决隐性债务方面,已经做了基础性工作,那就是成立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集中掌

管由国家财政划拨援助养老保险基金的资金以及国有股份公司上市减持之股份。但决不能增

加企业和职工个人的缴费负担,因为我国公民收入尚属较低水平,而其缴费比例,缴费金额

已经很高了。除以上国家财政补偿和划拨国有股减持解决隐性债务的方法之外,可以采取发

行特别国债的办法,由养老基金持有该笔资金用于抵冲隐性债务欠债,使养老保险转制平稳

过渡,将来由基金结余及增值收益再还清特别国债。在我国就业高峰期逐步消退之后,也可

以适当延长退休年龄,这样基金少支付、多积累,也可解决部分隐性债务。

推进基金的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

随着养老保险基金规模的日益扩大,应该采取灵活又不失稳妥的投资策略,把死的这部分资

金投入运营,以应对通货膨胀的风险,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一是将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方向着眼于建设周期较长、有稳定回报的长期投资领域,以真正

发挥长期资金的优势,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10];二是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应积

极开拓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市场,允许其购买优质上市公司的企业债券、认购公募基金

以及进入股票市场直接进行投资。鉴于养老金是老百姓的保命钱和救命钱,因此,可建立相

应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机构,专司养老保险基金运营工作。可参照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

途径,考虑借助各家保险公司、投资基金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专业性公司的优势,具体运

营养老保险基金;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再成立专门的养老保险基金运营公司,直接证券市场

投资。这些机构的运营监管,可考虑由人社部、证监会等联合监管。

总之,养老保险的改革与完善任务复杂艰巨,但这是我们应对老龄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

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绕不过去的槛。随着社会保险法的出台、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我

国治国理念的越来越人性化,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法律的约束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通

过不断的社会实践和改革,我国的养老保险必将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完善。

篇二:中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

中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

(一)个人账户制度设计欠合理,既不够公平,也缺乏效率

目前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设计欠合理,权利与义务不对等,效率与公平未能有效结合。其主要

表现在以下各方面:

1.养老保险“统账结合”(指统筹部分进入个人账户的基金与个人所缴的基金的结合)的个人

账户制度在结构上欠合理,即个人账户“统账”不分,不能体现个人账户的法律主体地位。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在制定养老保险政策时,必须制定责权明确,产权明晰的养老保险个

人账户。政府、企业和个人本是三个不同的经济利益主体,个人账户中的“统账”不分既不

能理顺职工个人与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法律关系,也不能理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法律关系,还

不能理顺企业集团内部不同经济利益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严格来讲,企业按比例上缴的养

老保险费应属于社会统筹基金,是一种公共财产;而个人账户应幂函数教案 属于个人基金,是一种私人财

产,这两种基金应严格区别开来,不能混淆。可是,目前,个人缴费比例是5%,而个人账户

的建账(或提取)比例为11%(即按本人缴费工资的11%的数额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这

样,个人账户增加了6个百分点,而社会统筹账户少收6个百分点。可见这样的个人账户不

是一个正规的个人账户,而是一个公私混合账户,这里的“个人”就有一点名不符实。

2.按照现行“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规定执行的结果是一定比例的统筹基金(单位按比

例划入个人账户的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结合形成的个人账户不但不能体现参保个人独立的

经济法人地位,而且,一旦因企业欠缴养老保险费,而在社会保障部门未按规定记足个人账

户时,个人有权提出申诉,企业和政府就成了被告,形成被动的局面。不仅如此,由于企业

全额缴费与企业欠缴(即由于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没有分开核算,所欠缴部分是统筹基金

还是个人基金并不清楚)在记账上是一个样(即都按11%比例记账),从而形成了企业多缴或欠

缴养老保险费在计算职工待遇上不受影响。因为,现行政策没有因企业欠缴养老保险费而扣

职工个人账户的严格规定。这造成了吃社会统筹的“大锅饭”的现象。

3.从目前制度实际运行情况看,无论企业多缴费还是职工个人多缴费,按政策规定账户规模

都为1l%,不能扩大,所以,企业和职工个人都不愿意多缴费,尤其是个人。实际上,个人

账户只是计算待遇的一种方法,且目前为“空账”,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资本账户,这就会导

致企业与职工产生信任危机,不利于基金征缴。

(二)养老保险制度总体设计不够合理,既损害了公平,也损害了效率

首先是制度分割,覆盖面窄。由于国家在设计养老保险制度方案时,没有把机关、事业单位

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范围,因此,在城镇三大社会系统组织中的三类人群的养老

保险制度各不一样。机关公务员及全额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保险仍实行由国家财

政统包。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保险虽然实行了社会统筹,个铝和稀盐酸 人缴费,但

在具体政策和业务操作上,与企业的养老保险制度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性:(1)基本政策不统

一,包括实施范围、缴费工资基数(双基数)、缴费比例。(2)与企业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衔

接。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只处在社会统筹阶段,个人缴费未与计发待遇挂钩,还没有建立职

工个人账户,人员流动频繁,而基金无法转移。(3)养老金计发办法与企业不一致,养老金调

整也不一样。(4)退休审批权与业务经办相分离。即退休审批权在人事部门,而业务经办和养

老金发放在社会保障部门等。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也存在着统筹层次低、覆盖面

不高,待遇不统一等现象。部分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以及城镇个体经济组织

仍游离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外。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没有充分发挥社会保险的“大数法则”

在全社会分担风险的功能,存在着制度起点上的不公平,阻碍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影响了

经济的发展和效率的提高。

其次,上述三类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引出的三种不同的退休计发办法,以及在原行业企业“条

条管理”体制下,行业企业的工资制度改革与计发比例不配套,即工资基数按新的工资结构,

而计发比例按老的办法(国发104号)等,由此,造成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差距悬殊过大。具体

地说,它引起了“五个差别”:(1)离休和退休之间的待遇差别;(2)在机关退休和在企业退休

以及在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之间的待遇差别;(3)先退休和后退休之间的待遇差别;(4)在效益好

的企业退休和在效益差的企业退休之间的待遇差别;(5)在行业企业退休和在地方企业退休之

间的待遇差别。而且,这些差别并没有体现“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

则。这些待遇上的差别使退休人员相互之间心理不平衡,从而造成制度的公平性不够,最终

导致制度效率受损。

(三)养老保险税(费)率、社会平均工资差别大,既不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也影响基金收支

平衡

首先,税(费)不统一,社会统筹的基础平台扭曲。从各地执行情况来看,同一行业的不同企

业因在不同省份,同一城市的企业因在不同社保统筹管理体制下参保,其缴纳的费率外国钱币 各不相

同(在16~30%之间不等),不能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此外,在建立个人账户的

起步阶段,个人费率也不统一。在账户11%的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个人少缴多缴在计算待遇

上一个样,从而导致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间职工的不公平。

其次,社会平均工资确定不统一,也不够科学。目前,社会平均工资的确定是各个社保管理

机构以各省、市、县统计部门提供当地本年度职工平均工资为依据自行确定的,这样,在同

一城市里的企业,因在不同的管理体制下参保,由于统计口径、统计数据来源不同,社会平

均工资也不同,从而使企业与职工的缴费工资基数及其退休待遇水平均不一样。

以上这些差别不仅造成了企业与企业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的心理不平衡,挫伤了企业与职

工的缴费积极性,是保险基金收支难以平衡原因之一,而且还严重影响了公平与效率的实现。

(四)基本养老金替代率水平的长期目标与近期需要相脱节

按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现行养老金实际替代率水平远超过当初制度设计时的60%的替代水平,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低水平、广覆盖”的初始目标难以实现。其原因有二:

第一,部分人员按老办法计算待遇高。老待遇由三块组成:(1)基础养老金,即按职工退休

前的工资的一定比例进行计发(职工退休前一般工资都比较高,打折比例也高,多数人员按

90~95%.有的达到了100%,因此基础养老金比较高):(2)津贴与补贴,即各种生活补贴和福

利性补贴;(3)调整养老金。按老办法计算待遇高的原因:一是基数高,即在计发工资基数上,

把岗位技能工资(各行业岗位技能工资水平都不一样,有的企业把职工在职期间的活工资部分

带人了退休)作为退休费计发的基数;二是统筹项目繁多。一些福利性的项目如洗理、书报费

等都纳入了退休金之中。三是待遇调整幅度大。1994—1999年期间,年年增调,上调幅度与

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年增长水平只有7~8%,而养老金增调一般按上

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40~80%进行调整。特别是在原行业“条条管理”体制下,行业

企业之间的待遇调整水平差别大。有的增调高,有的增调低,有的年年调整,有的并非年年

调整。总之,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与新的养老金计发办法没有做到有效衔接。第二,部分

行业企业退休人员(特别是在过渡期办理退休的人员)按新办法计算待遇亦高。其原因主要是

计算指数(所谓指数离骚原文 是指职工历年缴费工资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平均比)的方法不合理。行

业企业职工1996—1999年的缴费工资是按原行业职工平均工资进行封顶的,而计算指数时用

地方的社会平均工资,这样分子大,分母小,得出的指数就高。国家政策规定,职工缴费工

资不得超过社会平均褐色大便 工资的300%,这一规定就意味着指数不能超过3.0.但是有些地方在出台

《并轨方案》时,规定按地方历年的社会平均工资计算指数,而对指数又不进行封顶和保底(在

实际操作中,有的参保人员历年平均指数高达10;有的只有0.1,与国家政策规定的最高缴费

封顶目标3.0、最低保底目标0.6相差甚远),忽视指数在计算待遇中的重要作用,于是,就

出现了过渡性养老金“暴发户”现象。对此,我们可以从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来分析。过

渡性养老金的计算公式是:上年度月社平工资1.2%缴费系数x指数x视同缴费年限(即工龄)。

由此可知,缴费年限短,计算平均指数就高,如果指数不封顶,视同缴费的年限长,那么,

退休金会高得离谱。如1999—2000年民航系统的飞行人员退休时,其指数均在8左右,按新

的办法计算,其月养老金均为2000元左右。

资料来源: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上述因政策缺乏效率,且政策过渡没有作有效衔接,以及操作管理过程不规范等,使过渡期

内的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普遍有所提高,有的甚至出现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高于在

职职工工资水平的倒挂现象,使养老金替代水平近期需要与长期目标相脱节。但是,笔者做

过预测,如按照新的计算方法,过渡期结束后办理退休人员的待遇水平将大幅度下降,有些

企业已经看到了这一发展趋势,于是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即为职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从

表l中的数据情况看,目前替代率高似乎是一个全国性问题,大大高于西方发达国家25~50%

的水平,这不仅严重影响在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而且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亦不相适应。高

替代率除违背了公平性原则和制约了国家的竞争力外,还有其他危害:(1)提前退休膨胀;(2)

企业逃税或逃费;(3)在缴费率和替代率都较高的情况下,企业一般不愿或无力再为职工建立

补充养老保险,使第二支柱、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没有发展空间,导致“三支柱”的养老

保险体系呈现“跛足”局面。

(五)管理体制不顺对公平与效率的影响

1.养老保险管理体制与其改革要求不相适应。“十五计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完善城镇社

会保险体系的试点方案》均明确提出了这一体系的总体目标是:“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

资金来源多样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体系社会化的社会保险体系”。目前经济体制改革不

仅只是国有企业改革,而且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及科研单位都在进行改革,这就要求建

立全国统一的、垂直的社会保障管理体系。虽然中央10号文件和国务院28号文件对社保机

构管理体制问题分别作出了“实行系统管理”和“实行省级垂直管理”的表述,但由于种种

原因,垂直管理体系没建立起来。管理体制不顺不仅严重影响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和社

会保险管理的规范化,而且,对整个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也有着负面的影响。

2.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养老保险管理上的责任不够明晰。特别是在基金的管理上,从1998年

以来,为了解决养老金的拖欠问题,中央财政多次以借款或转移支付的方式补助地方政府,

但许多地方政府把向中央要求资金支持作为解决本地区资金不足的重要渠道,好像确保发放

的责任在中央。在1999年补拖欠的过程中,由于中央财政分配不均,还引起一些风波,造

成“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负面影响。有些地方甚至虚报养老基金缺口,以此骗取中央财政

的支持。

4.管理权过于集中。根据《社会保险费征收暂行条例》规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既是养老保

险费征收的主体,也是养老基金管理的主体,还是养老金发放的主体。特别是省一级的社会

保险经办机构,集行政管理职能和基金业务管理于一身,即养老保险政策的制定、行政管理

与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用都由一个机构承担,致使养老保险费收缴漏洞多,不能足

额收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养老保险管理权力集中在一个部门,必然会失去有效的监督和

控制。这既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又影响工作效率。

5.在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上没能真正与企业经营分开,企业仍代为管理养老保险有关业务。这

种管理方式的危害是:一不利于养老保险各项业务的社会化管理,二不利养老基金的

篇三:浅谈中国养老保险制度

浅谈中国养老保险制度

摘要:文章简要对比了国际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侧重比较了中美保险制度的差异。肯定了

近年来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所取得的成绩,指出了目前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诸多问题,

从全面推进多层次养老制度体系建设、扩大非缴费型和基本养老覆盖范围、重新界定政府在

养老保险体制中的职能和建立城乡有别的养老保障模式等方面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趋势

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养老保险中美制度对比制度改革成就现存问题发展趋势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

真正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经过近30年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

革不断深入,制度设计不断完善,管理服务不断细化,对保障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促进经

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深化和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以及人

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我国养老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和国外各种保险制度比较,更

能发现我国保险制度的缺陷,对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供借鉴。

国际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

由于世界各国政治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等,历史传统各异,不同国家养老保险制度之

间存在较大差异。尽管世界各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五花八门,但几乎都是由一些基本要素

所构成,对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具有成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作一比较,对我国的基本养老保

险改革会提供一些借鉴。

从制度特点来看,国外建立起来的养老保险模式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投保资助型、福利国

家型、国家保险型和储蓄积累型等。目前,德国等欧洲大陆国家、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

属于投保资助型,英国、瑞典等北欧国家是福利国家,前苏联、东欧诸国以及澳大利亚等国

实行国家保险模式,智利和新加坡等国则实施储蓄积累模式。这些模式在具体设计上各有特

点,以下对它们进行简要的比较。

(一)资金来源基金的负担方这一问题来说,一般以雇主、雇员及政府三方出资为主或至少是

其中两方出资。就各国实际而言,投保资助型国家主要以三方负担为主,政府的责任主要是

间接的;而储蓄型模式中,政府基本不承担责任。具体来看,福利国家的基金来源于一般税

收,基本上由国家和企业负担,个人不缴纳保险费或缴纳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例如,瑞典

退休者在工作期间不必缴纳任

何保险金或保险税。在投保互助型的美、德、日等国中,美国的养老金以社会保障税的形式

负担,主要由雇员和雇主缴纳,国库原则上不负担,典型的依靠目的税负担费用,根据所得

最高税率可达27%;欧洲大陆国家养老金来源比较多样,主要来自保险费,但以国库的部分

负担为补充,其中德国除主要由保险费(占所得比例的17.7%)负担外,国库也分别负担12-15%;

东亚的日本也是雇主、雇员、国家三方负担型,日本对其基础部分除有定额保险费负担外,

国库负担高达33%。

(二)给付水平从计算基数的对比看,即按照不同期间的平均所得作为养老金计算的基数,

一般采用的期间越短,给付水平越高。有的国家以加入养老金计划的整个期间为基数,例如

德国就以加入全期间平均所得为基数,还有些国家以退休前几年的平均所得为基数,例如意

大利仅以退休前5年间平均所得为基数。从替代率标准的对比看,替代率是养老金额相对于

过去所得的比例,是有效的衡量给付水平的工具,替代率越高,给付水平越高。并且计算替

代率的标准也各不相同。由于依据不同的计算基准,不仅会使替代率大相径庭,而且使养老

金的实质水准相差悬殊,无羊肉为什么有膻味 论各国采取什么办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尽量不让替代

率过高,以防止福利刚性。

(三)支付条件享受养老金待遇的条件通常有四个:一是退休年龄,西欧、北欧国家和美

国、加拿大、智利、澳大利亚等国,均规定法定退休年龄为65岁,而亚洲、非洲等国家规定

的年龄为55或60岁。二是工龄,即必须达到一定的工作年限,通常为男25年左右,女20

年左右。三是缴费年限,即缴够规定期限的保险费,如10年、20年等,各国规定不同。四

是居住期限,即参保人须达到规定年龄,并符合居住国所规定的居住期限,方可领取养老金。

这四个条件不一定要同时具备,有些国家只要符合其中一至几项即可。

西方一些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历史较为悠久,制度相对成熟,对我国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而美国的保险制度也是比较完善的,通过中美制度的比较,对我国保险制度有一个更深刻的

了解,也便于我们进一步完善我国制度的不足。

(一)养老保险模式与制度方面的比较在养老保险模式方面,美国的养老保险是综合传统型、

福利国家型等多模式的特点,经过近70年的实践逐步发展形成的,而且带有非常发达、独

特的市场经济特色。目前美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是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待遇按月支付并

随生活价格指数的变动而每年调

整。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则是一种部分积累制,包括现收现付的社会统筹基金和作为积累的

个人账户基金。国家每年根据平均工资的增长及物价指数调整养老保险待遇。

(二)养老保险基金的比较美国2004年,雇员缴纳养老、遗属、残疾保险的费率为本人工

薪收入的6.2%,其雇主也按相同数额为其缴纳费用。自雇者则同时为自己缴纳雇主和雇员两

部分。一般地,缴费工资基数每年随平均工资的增长而自动提高。领取养老待遇的资格基于

获得社会保障分的多少。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是依据“以支定收”的原理设计,是一种转型

期的过渡模式。现在的养老保险参保人除了为自己今后养老缴纳费用外,还要负担已退休人

员的养老费用,因此企业与个人缴费比例甚至比美国或其他发达国家的两倍还要高。但可以

用于支付已退休人员的养老基金并不多,大部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偏低,矛盾尖锐。

(三)养老保险领取等方面的比较在退休年龄方面,2004年,美国获得全额养老金的年龄

为65岁4个月,以后每过1年,获得全额养老金的年龄相应提高2个月,直到2014年,

出生于1959年及以后者,获得全额养老金的年龄提高到67岁为止。被保险者也可以选择

在62岁提前退休但获得相应减少的待遇。而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是男职工60岁、女干部

55岁、女工人50岁。从事特殊工种的职工为男55岁、女45岁,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职

工为男50岁、女45岁。

通过比较发现,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相对成熟。与美国相比,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以下

不足:①养老保险覆盖面较小;②养老金的工资替代率较高;③养老保险积累基金较少;④

退休年龄较低;⑤养老保险缴费比例较高;⑥在职人员与退休人员的比例即抚养比下降过快

等。因此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应当基于“有限福利”的基本理念,逐步改革现行养老保险制度,

完善企业年金,促进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商业人寿保险)的发展,建立基本养老保险、补

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和商业保险等三层养老保险体系为目标,辅以提高退休年龄、降低养

老金的工资替代率,改善制度的内部状况。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情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加快建立以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主体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社会保险基金和财政投

入规模持续增长,社会化养老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但是,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我国

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制度运行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中国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逐步

建立了多种类型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在城镇地区,主要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机

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制度。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重点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覆盖人群

不断增多。截止到2008年底,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1890万人,其中在职

人员16597万人,离退休人员5293万人。在农村地区,主要是民政部1992年推行的农村社

会养老保险制度,2009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

导意见》,确定从今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同时召开了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试点工作会议,正式启动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新制度2009年覆盖10%左右的县,2020

年之前覆盖所有农村适龄居民。根据规定,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支付终身。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年满60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

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民都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如果新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岁,不用缴费可以

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这是以社会保险与老年福利津贴相结合的制度设计,必将促进老年保

障制度的快速发展

(二)、对传统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我国城镇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始于1951年,1953

年修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978年以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

一系列的探索与改革,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改革实践阶段(1978-1990)80年度初期,进行养老费用生活统筹,恢复养老保险的调

剂职能,向社会化方向发展克服企业退休费用负担畸轻畸重的问题。1986年7月,国务院发

布了《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规定国家对劳动合同制工人退休养老实行社会统

筹,企业和劳动合同制工人按规定的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费,筹集养老保险基金。这个规定表

明,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国家将放弃传统的养老保险制度,转而实行国家、企业和

职工个人三方共同承担责任的社会化的现代养老保险制度,并由劳动合同制工人推广到全国

所有国有企

业职工。合同制工人缴纳本人标准工资的3%,第一次建立了个人养老保险缴费制度2、探九字春联大全 索

与实践阶段(1991-现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养老保险开始在制度的运行机制、制

度模式方面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索(1)、建立养老保险基金社会统筹制度20世纪80年代以后,

老企业的退休人员不断增加,发放退休金的压力越来越大,而新建立的企业就不存在这样的

问题,这不仅使企业之间不能在相同的起点上竞争,而且缺乏竞争力的老企业已无力支付众

多退休工人的养老保险金,导致企业劳保个人开不出工资,上访告状频频。1991年6月国务

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确立了养老保险金由市县起

步、向省级过渡、最后实现全国统筹的资原则筹。到1992年底,全国有2300个县市实行了

国有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费社会统筹改革,占全国县市总数的95%。(2)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

制度我国传统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单一的,责任完全有国家和企业负担,为改变其弊端,1991

年6月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确立了实行社会基本养

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原则。(3)改革基本

养老金的计发办法随着经济制度的改革,基本养老金按退休标准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的办法

已不适应,1993年10月,劳工部颁布了《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试点的通知》,在待遇确

定与支付比例上作了进一步的改革,改革后的养老金分两部分:社会性养老金和缴费性养老

金。社会性养老金,企业和职工缴纳基本养老费满15年的,社会性养老金按职工退休时所在

地区上半年社会平均工资的25%计发,缴费不足15年的按20%计发,缴费满5年不足10年的

按15%计发。(4)、养老保险逐步社会化养老保险社会化表示在由于独立于企业和事业单位的

社会保险

经办机构管理社会保险事宜。管理基金由非官方机构负责投资运营,养老金不再有退休人单

位发放,而是由银行发放,到2001年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基本上全部由银行发放。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成就

2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在社会经济转型、社会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以及人口老龄化进

程加快的背景下,吸取国际经验教训,开始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这是我国社会发展中最

有挑战性的任务之一,但我国仍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发布于:2023-03-17 02:53: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9928162835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pdf

上一篇:鸟啼隐杨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