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人
教新课标版
教学目的
1、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
2、概括各部分要点,理解文章内容。
3、理解列数字方法的作用。
4、初步了解航天飞船的有关知识及人类登月的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
(2)概括各部分要点,理解文章内容。
难点:理解列数字方法的作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预习
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l)畅谈:
(2)昂首挺立:
(3)遥遥在望:
(4)可望而不可即:
(5)里程碑:
2.上网查登月的有关资料,了解登月的有关知识
3。阅读全文,思考自读提示和课后练习。
二、检查预习(显示幻灯片)
1词语解释
(1)畅谈:尽情地说。
(2)昂首挺立:仰着头直立着。
(3)遥遥在望:形容距离远可以望见。
(4)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
(5)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2、字词读音
椭圆(tu)铁锹(qio)着陆(zhu)飞跃(yu)
海域(y)狭窄(zhi)畅谈(chng)供给(gngj)
3、交流资料,回答
(1)地球到月球有多远?38万公里
(2)航天飞船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航天飞机是一种垂直起飞、水平降落的载人航天器,它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发射到太空,能
在轨道上运行,且可以往返于地球表面和近地轨道之间,可部分重复使用的航天器。它由轨
道器、固体燃料助推火箭和外储箱三大部分组成。固体燃料助推火箭共两枚,发射时它们与
轨道器的三台主发动机同时点火,当航天飞机上升到50千米高空时,两枚助推火箭停止工
作并与轨道器分离,回收后经过修理可重复使用20次。外储箱是个巨大壳体、内装供轨道
器主发动机用的推明朝嘉靖帝 进剂,在航天飞机进入地球轨道之前主发动机熄火,外储箱与轨道器分离,
进入大气层烧毁,外储箱是航天飞机组件中唯一不能回收的部分。航天飞机的轨道器是载人
的部分,有宽大的机舱,并根据航天任务的需要分成若干个“房间”。有一个大的货舱,可
容纳大型设备。轨道器中可乘载3名职向前一步书籍 业航天员(如指令长或机长、驾驶员、任务专家等)
和4名其他乘员(非职业航天员)。其舱内大气为氮氧混合气体。航天飞机在太空轨道完成
飞行任务后,轨道器下降返航,像一架滑翔机那样在预定跑道上水平着陆。轨道器可重复使
用100次。
-
(3)从地球到月球的飞行轨道是怎样的?
三、导入
小时候,你们听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吗?嫦娥挥动长袖轻飞入月的潇洒曾让我们以为登月只要
一颗仙药就可以达成,但是你知道人类真的踏上月球是什么时间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1967年7月21日人类登上月球时的情景,让我们跟读书的快乐演讲稿 着登月的宇宙飞船去月球上潇洒走一回。
四、快速默读课文,并回答: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报道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
2.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四个阶段:1)升空前的准备
2)飞向月球
1969年7月16日上午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
火箭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脱落,火箭继续上升
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
火箭发射后13小时30分,宇航员进入梦乡
19日晚8点33分飞船飞越了月亮和球地引力的中和点
19日晚9点32分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
3)登月成功
20日上午7点32分两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
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
对日上午11时39分登月舱打开舱门
11时51分20秒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
22日0点15分’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
4)返回地球
22日上午6点35分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
25日凌晨1点35分8秒飞船进入大气层,返回地球
3、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时间)
4、作者为什么将时间精确到了秒?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真实性、科学性。
5、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6、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下列几件事:
1)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2)采集月壤和月岩。
3)树立登月纪念碑。
4)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
5)插上美国的星条旗。
6)与尼克松总统通话
7、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作者没有过多的议论和抒
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喜悦、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敬佩。)
8、这是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留在月球上的脚印,他为什么说“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
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因为这一步标志着我们的活动范围扩展到了宇宙空间。当人类活动领域扩大到宇宙空间后,
人类将开始利用和开发空间蕴藏的极其丰富公益广告宣传标语 的资源,并使人类能利用整个宇宙来解决社会发
展问题—-这势必带来一场新的革命,势必会促进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长足进步,势必会极
大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五、拓展(展示资料)
载人航天的历史
人类载人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驾驶人类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绕地球一周后,
安全返回地面,从此揭开了人类载人航天的历史。
1969年7月20日,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乘“阿波罗号”航天飞船,
实现了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的奇迹。
1971年4月,前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个宇宙空间站“礼炮号”。
1973年5月,美国发射了名为“天空实验室”的宇宙空间站。
1970年4月,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此开始了中国的航天事业。
1999年11月20日和2001年1月10日,“神舟号”试验飞船和“神舟
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刚刚成功的“神舟三号”发射中,还首次
试验了逃逸系统,该系统可在火箭发射和升空阶段出现意外故障等紧急情况下,将飞船带离
危险区域,以确保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5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这是我们伟大祖
国的荣耀,标志着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
步,显示出中国航天科技实力已跻身世界航天科技领域的先进行列。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xx年9月25日晚21时10分04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月
27日下午16时30分航天员翟志刚首次进行出舱活动,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提问: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我国的航天事业起步晚,航天技术离美、俄还有一定的距离。这需要同学们的努力,相信总
有一天我们会超越美俄,跃居第一的。
六、小结
这篇记实报道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登月
成功后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记叙,条理
十分清晰,记叙的要素交代得一目了然,且语言平实、准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真
实性、科学性。
七、课后作业
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读后感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教案1人教
新课标版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激发
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及学习的热情。
课前准备:
教师:1、从网上、报纸上查找有关“阿波罗登月计划”及“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萝卜炒鸡 成功
发射的有关资料,制作课件。
2、制作教具:火箭飞船模型。
3、准备两个大小不等的地球仪。
学生:1、阅读有关书籍,也可上网查找有关月球资料,为更好的理解课文做准备。
2、查找有关“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有关资料。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纪实报道。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过程。通过阅读,
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
美。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
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
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通过拓展迁移,联系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这一重大事件,激发学生探索
科学的兴趣和爱国的热情。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用大屏幕显示一张航天员在月球上拍摄的地球图片,导入新课。
二、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内容
1.自主学习
①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②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③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2.合作探究
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
然后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言后教师可以总结评点:本文真
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
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3.实物演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将两个大小不等的地球仪放在讲桌上,大的假设为地球,小的假设为月球,然后选派两
名学生上讲台演示登月全过程,演示过程中有不完善之处,其他同学补充。通过演示进一步
感知文章内容。
三、研读赏析,激发兴趣
1.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深入体会。
①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②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
2.合作探究
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
公里,历时1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
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国旗,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
3.课件展示,形象直观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月球及月壤、月岩的图片资料。宇航员登月后采集月壤、月岩,安装摄像机、
太阳风测定装置及月震仪图片资料,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4.合作学习: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最后一句话怎样理解
学生齐读讨论后,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
成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说明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
人类不会局限于地球,人类的未来是美好的,这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更使人类航天技术的
巨大飞跃。
教学反思
1.教学经验
①本节课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方面,设计了如上几个环节:默读、构画、讨论、演示等,
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便能把握好课文内容,起到了强化作用,并为后文的研读打下了基础,
尤其是实物演示这一环节,调动了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
力、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事半功倍,收效很好。
②有关月球的图片资料及宇航员登月后所做工作的图片资料,形象直观,增强了学生碑的组词 的
感性认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2.存在问题
由于教学时间把握不太好,在实物演示这个环节,尽管学生热情很高,却因教学时间有
限,只选了两个同学,使一些同学留下了遗憾。
第二课时
一、联想和想象训练
课件展示月球图片,引导学生想象。
1.想像一下,月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2.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3.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4.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
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寂;科学家采集土壤、
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
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二、教师补充介绍有关知识:《月球探测小史》、《开发月球的三个理由》
三、拓展延伸:
1.“‘神舟五号’知多少”知识竞答。
2.课件展示
①“神舟五号”飞船发射过程的动画演示;
②“神舟五号”飞船发射过程的图片资料演示。
3.探究:我国探月有可能实现吗?
①学生介绍有关资料;
②教师补充介绍:《我国探月工程有望三年实现》、《“嫦娥一号”绕月工程将实现四
个科学目标》
4.延伸练习: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象,
写一篇短文:《我驾飞船登月》
四、总结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
的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随着我国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五星红旗高插在月
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代号为“嫦娥工程”的中国月球探测计划,预计将在三年左右时
间实现。愿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
月计划早日成功。
教学反思
1.教学经验
①本节课通过第一个环节,培养了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补充介绍的资料丰富了学生知
识,开阔学生的了眼界。
②关于“神舟五号”知识的竞答及课件的演示,不仅直观想象,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而
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了同学们爱国之情,对航天英雄的仰慕之
情,以及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有利于学生的心里品质、道德品质的培养,这种作用是潜移
默化的。
③有关我国月球探测计划的资料介绍,进一理步激发了同石榴盆栽 学们的自豪感,增加了学习的
动力。
总之,通过上述内容,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了自
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将课文知识引入现实生活。
2.存在问题
①学生们因条件所限,查找的资料不够丰富。
②限于教学时间,有许多同学没有机会展示自己所找到的资料。
纵观本节课,教学课件的运用确实为教学增色不少。
本文发布于:2023-03-17 01:50: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9890172831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滑翔机图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滑翔机图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