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弦子腔”琐谈
一平利县位于陕、鄂、渝三省交界的秦巴山区,这个地理
上的南北过渡地带,是多样文化的宝库,平利地方戏曲弦子腔,就
是境内及附近数县数百年传承的一大瑰宝。因为它主要以弦胡伴奏,
唱腔中又用喊腔呐号子,故名“弦子腔”,表演形式有舞台剧、皮
影戏、坐唱曲子戏,俗称打万子。民间保存剧目有《群英会》《荷
包记》《女娲盗镜》等800多个。
弦子腔,是具有完整板腔体的成熟的戏剧音乐体系,其唱腔的
委婉、华丽、古朴、刚柔相济以及口语化和平民化的风格,使其旋
律具有强烈的延展性,节奏形式非常丰富,特别是复调八度音程的
大跳跃,连续切分音,造成情绪丰富的变化,这在中国古典戏曲中
是罕见的。研究者称之为戏剧的“活化石”。有专家指出,它是
古代宫廷音乐与民间艺术自然融合的产物。
史料记载,平利地方,战国秦汉时代曾是罪人流徙之地,这种
特殊的历史地理条件,是促成地方文化繁荣的重要因素。《华阳国
志》载:“新城郡,本汉中房陵县也,秦始皇,徙吕不韦舍人万家
于房陵,汉时,宗族大臣有罪,亦多徙此县。"①南朝人江淹在《恨
赋》说:"若乃赵王既虏,迁于房陵。薄暮心动,昧旦神兴,别艳
姬与美女,丧金舆与玉乘。置酒欲饮,悲来填膺。千秋万岁,为怨
难胜。”②
《新唐书》中也有唐代帝王曾经废徒平利的实例。
可见这山水,曾经承载过许多的愁苦和凄恨,最新创业项目 于是不同源头的
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从而点燃创造的激情,孕育出艺术的火花。
从目前可知的资料看,平利弦子腔皮影盛于清代。女娲山水田
河的“李家班”、廉泉河的“王家班”和太平河的周家达芬奇作品 班在清中叶
时最为活跃,历数代传承,到清末,平利弦子腔皮影班社多达十四
个,置戏箱十三副,从艺人员在百人以上,先后有李敬模、李均志、
王国顺、王国君、周守道、樊礼三、樊应龙、王安娃子等一大批颇
有名望的拦门把式和琴师、鼓师。
弦子腔的主奏乐器是弦胡,其共鸣箱用大竹筒制成,一端镶泡
桐木板,琴柱用竹节集密的老竹根部做成,四根牛皮弦。其次是梨
木板制成的“小芽子”、“老芽子”,俗称莲花落,是弦子腔击乐
乐器中最富有个性特色的乐器。辅助乐器有四眼竹笛、三弦。弦子
腔三弦不蒙蟒皮,而是镶泡桐板,牛皮弦。吹奏乐器是两支调唢呐。
打击乐器主要有:暴鼓、堂鼓、大锣、大页子(铙钹)、二五子(小
钹)、勾锣、马锣。
弦子腔唱腔以平利方言为基础,风格独树一帜,唱词以七字句
和十字句为主,也有少量长短句。
弦子腔音乐板腔体系中有表现欢快的“平腔”,有悲凉的“苦
腔体操运动 ”,还有伴唱号子“唱腔”。以不同节奏的变化,表达剧中人物
的喜怒哀乐和矛盾冲突。弦子腔音乐属于传统的五声宫调式,重视
“6”音。含有大三度和小六度,“1、3、5、6”是稳定的骨干
音。传统弦子腔剧目表演,具民间说唱艺术特征,用真腔大嗓演唱,
无男女腔之分,旦角唱腔用真假嗓相结合的唱法,俗称“老配少”,
并夹有念白。
弦子腔唱腔各有固定的板式,每种板式又有自已的程式。一般
唱腔的倒数第二句大都是在游弦伴奏中念白,称“丢腔”。“丢腔”
之后,有帮腔喊唱,叫“呐号子”。这又是弦子腔的一个显著的个
性特征,号子喊起来,声音嘹亮悦耳,烘托性强,具有突出的表现
力和感染力,亦显示出浓郁的乡野风情。平利有民间谚语说:“弦
子腔、莲花落,又是唱,又是说”,“奶毛(著名弦子腔艺人李敬
模乳名)唱戏都爱看,哪怕三天不吃饭”,“吃肉要吃丸子肉,看
戏要看弦子戏。”
1937年陕西省文教厅曾为弦子腔录过音。新中国成立以后,
弦子腔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继承。
1956年春天,县政府选调弦子腔民间艺人李建德、樊礼三、
王国君、吴世恺等人,集中到县城,加工排练传统戏《沽酒》参加
“陕西省皮影、木偶戏曲会演”,受到大会的表彰和奖励,使平利
弦子腔首次登上大雅之堂,受到省内外戏剧界的重视。
1958年县剧团将弦子腔老艺人李建德、樊礼三和柯州庭等
请进剧团,授徒传艺,并组织人力挖掘整理古典剧目、曲谱,搬上
舞台由演员表演,增添伴奏乐器,丰富了弦子腔音乐的艺术表现力。
1960年,剧团排演弦子腔古典戏《三石二两七》,参加“陕
西省新搬上舞台剧种会演”,获演出一等奖,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录
音播放,广泛传播了这一地方剧种。
此后,平利剧团排演了多本弦子腔古典戏,新创编了大型弦子
腔现代戏,弦子腔小戏。1986年,弦子腔古典戏《拾玉镯》参加
“陕西省首届艺术节”,获演出一等奖;1997年,弦子腔现代
戏《审女婿》获文化部第七届群星奖铜奖,更使弦子腔这一荆钗家常炒虾的做法大全 布
裙的村姑获得了晋京露脸的机会。另外,平利剧团演出的深受群众
欢迎的弦子腔小戏还有《两相喜》、《追箱》、《松岭钟声》、《办
年货》、《镇村宝》等。《陕西省传统剧目汇编》收入弦子腔剧目
《群英会》、《白玉关》、《玉晶瓶》、《黄河阵》、《花团错》、
《八盘山》、《摩天岭》、《荷包记》、《断臂记》等80种。
1985年县政府组织人力,调查民间传承,采录原始唱腔、记
谱,编成20万字的《平利弦子腔音乐集成》,为弦子腔艺术的有
效继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意志如钢 年来,地方音乐工作者还尝试用弦子
腔音乐为素材创作了大量歌曲、舞蹈音乐、表演唱等,突破了弦子
腔表现体裁领域,深受群众喜爱。
四
随着文化消费选择的多元变化,电视媒介的普及,县剧团的
功能萎缩了,农村皮影班社的活动稀少了,加之民间老艺人相继辞
世,平利弦子腔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为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发展生态旅游,保护发掘地方文化,县
政府已作出规划,成立平利弦子腔音乐人协会做月饼的过程 ,将平利县剧团改为
“平利弦子腔剧团”,培育新人,传承这一古老的文化珍品。并计
划正式出版《平利弦子腔音乐集成》,录制《平利弦子腔》光碟、
音配像VCD县文化馆设立了“平利弦子腔及民俗文化研究室”,
县上设立弦子腔音乐发展基金,为弦子腔民间艺人提供生活补贴和
养老保险。
我们相信,这一古老的戏剧艺术奇葩定会在平利大地上永远流
芳。
注:①《华阴国志校注》巴蜀书社1984年版
②《江文通集》卷一
本文发布于:2023-03-17 00:46: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9851882827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房陵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房陵县.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