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律与自律
他律与自律
学术,天下之公器。在汉语语形容雨的诗句 境中,“学术”指的是学问、学识森林防火手抄报图片 ,
或称有系统的、较专门的学问。宋苏轼《十八阿罗汉颂》说:“梵相
奇古,学术渊博。”“规范”则有标准、法式、典范的意思。所谓学
术规范,指的是学术共同体根据学术发展规律参与制定的有关各方共
同遵守而有利于学术积累和创新的各种准则和要求,是整个学术共同
体在长期学术活动中的经验总结和概括。
学术规范与学术失范
学术规范的对立面,是学术失范。失范,亦称脱序,指的是由于
社会规范失调而产生的社会反常状态,即在一个社会中缺乏人们可以
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之意。
在中国古代,学术作为一种贞正人心、淳化天下的主要方式与途
径,历来为士人所重视。学术的明晦,亦即学术的规范与失范,直接
关系到人心之正邪,进而影响到王朝的盛衰与天下的治乱。清代李颙
在《匡时要务》中说:“天下之治乱,由人心之邪正;人心之邪正,
由学术之明晦;学术之明晦,由当事之好尚。所好在正学,则正学明,
正学明则人心正,人心正则治化淳;所好在词章,则正学晦,正学晦
则人心不正,人心不正则治化不兴。”也就是说,在古人看来,欲治
天下,必先正人心;欲正人心,必先昌明学术。因此,“欲醒人心,
惟在明学术。”
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界首次提出学术规范问题以
来,这一问题始终是学术界最为关注,也从未消停的话题之一。学者
杨玉圣把当前学术失范的主要表现归纳为六个方面:缺乏尊重他飞行员要求 人成
果的学术意识;缺乏健全的学术评价机制;缺乏学术积累和问题意识;
中国学术与国际学术的脱轨;低水平重复与学术“泡沫化”;学术道
德败坏,等等。上述学术失范行为不仅浪费了有限的学术资源,而且
败坏了学术风气,阻碍了学术进步,严重影响了学术界的学术水准和
学术声誉。尽管国外也不乏背离学术规范的行为,但国外学术界经过
长期的学术发展与积累,学术规范极为详尽,对学术失范的成因及应
对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和制度,并且通过相关的程序确定下来,在
规范学术活动的同时,对学术失范有一系列的防范和惩戒的强制措施。
这些做法都值得国内学术界思考和反思。
学术规范的目的在于使学术活动制度化、学术研究标准化,从而
使学术成其为学术。在社会转型期,传统的道德和文化秩序在经济利
益大潮的冲击下渐次失落,而新的规则和秩序机制尚未建立,进而导
致了文化与行为上的失范。建立健全新的规范机制,在转型条件下,
必然是学术生态环境下制度规则的他律与学者个人
道德自律的结合。
他律:呼唤中国的“芝加哥手册”
近代学术研究方法是从西方发展而来的。事实上,近代中国也正
是从西学传入之后,才逐渐接受标点符号、引文注释等学术写作规范。
西方的学术体制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积累,已形成具体的可操作性规
范,这就是学术写作手册。
在美国,使用英文写作的学者都很熟悉一部名叫《芝加哥手册—
—写作、编辑和出版指南》的写作手册。这部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的
一批资深编辑撰写的写作手册,自1906年初版以后随着时代的发展不
断补充修订,迄今已出了十几版,几乎囊括了学术写作和编辑所涉及
的各个细节,是美国各出不完全竞争市场 版社和学术杂志对稿件要求最常用的标准。
《芝加哥手册》出版后,在学者、编辑和出版社的努力推动下,逐渐
成为美国学术界共同遵守的规则,它既使学者、编辑及出版机构的学
术活动有章可循,也对学者一些无心的犯错起到了预防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中国学术界曾有过一次大规模的学术规范化运动,
使社会开始整体关注学术规范问题。当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首
创的学术论文“匿名评审制度”已然为绝大多数学术刊物所采纳。然
而遗憾的是,我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使用多年的学术界
共同遵守的规定。西方学术体制的成熟与规范,显然与《芝加哥手册》
这样的技术细节和规则对学者的约束密不可分。
新时期以来,制订一部通用的写作手册已成为学界共识。社科院
早在“十一五”规划里面就提到要推出中国的“芝加哥手册”。2012
年,浙大出版社、三联书店、社科文献出版社等几家以出版学术作品
著称的出版社先后发布了自己的“学术著作写作出版规范”。此举对
于严肃学风和规范学术行为意义重大。但是我们还应看到,这毕竟只
是个别出版社对学术规范作出的努力,还处于个体、零散的状态,而
且不同的规范也容易导致标准不一,让学者无所适从。总的说来,当
前加强学术规范,最迫切的是整合国内知名出版社、学者、编辑的力
量,推出一份全国统一的,既有中国传统人文特点,又适合中文学术
研究现状的“芝加哥手册”,为规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促进良好学
风的形成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自律:内心的道德律
康德有句名言:“世间有两种东西我愈是思考愈觉神奇,心中也
愈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律。”学术研究实质
上是个体行为,除了外在约束机制的他律,内在的道德修养和职业伦
理的自律,即学术道德是学术规范的基本内容。
中国古代对于从事学术研究的学术主体历来有着极高的道德
要求。孔子说要“行己有耻”。汉代哲学家仲长统将“实不知详
不言,窃他人之记以成己说,受无名者移知者”斥为天下学士“三
奸”。曾巩致信欧阳修说,“非蓄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黄
宗羲将其一生的治学经验概括为七个字,即“修德而后可讲学”。在
古代学人看来,“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学者若不先修道
德,则不可以讲学,更不能为文。
现代社会,学术研究已经发展为一种专门职业,学术道德从根本
上而言是一种职业道德。对于从事任一职业的人来说,遵守职业道德
是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法国社会家脑筋急转弯难度高 涂尔干指出:“任何职业活动
都必须有自己的伦理。”当职业伦理越发达,它们的作用就越先进,
职业群体自身的组织也就越稳定、越合理。作为学界中跳水英文 人,只要是以
学术为业或欲从事学术研究,都应自觉遵守学术道德,狗为什么爱吃骨头 认同学术共同
体形成的公认的学术伦理,如尊重前人学术成果,征引注释规范有序、
保持独立人格等。
学术道德是学术良知的体现,它反映了一个人的学术操守和治学
之道。本世纪初,南京大学十六名教授联合倡议“以德治学”,呼吁
发扬“以德治学”的精神,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树立精益求精
的学术观念文明礼仪手抄报 ,杜绝一切急功近利的做法。毋庸置疑,大多数学者都能
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认真敬业地从事学术活动,推动着我国学术研究
的健康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科研队伍中确实存在着一
些罔顾学术道德的失范现象,不仅影响到学者的自身发展,而且给整
个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当前社会各界对学术规范的关注,也反
映了人们已经意识到学术明晦对于社会昌明的重要性。学术研究事业
本身就是追求真儿童发育 善美的过程,在社会转型的条件下,学者更应遵从内
心的道德律,唯真理而从之。
创新才是学术的最高规范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术
研究的最高旨趣即是学术创新。学术研究缺少创新,学术的传承过程
中不注重原创性研究,学术也必将失去应有的生命力。
当代中国学术的失范、无序,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
源则无疑是学术原创性的丧失。学术规范作为一种具有强制性的约束
机制,它的作用不仅仅在于明确学术研究不可触碰的“底线”,更不
是要禁锢学术的自由发展。我们强调通过学术规则的他律和学者自身
道德的自律,建立学术界共同遵守的学术规范,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保
护创新、促进创新、实现创新。创新是学术成果存在的价值意义,真
正规范的学术
必然是以原创性为前提和指归的,创新才是学术的最高规范。
本文发布于:2023-03-16 22:52: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9783332820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三奸1.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三奸1.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