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
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2..会描述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
般条件和不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特殊条件。
过程与方法: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情感目标与价值观:积极参加探究方案的制定,在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的过程中,
及时相互交流经验,体验与人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学情分析:描述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和不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特殊条
件,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体验与人
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观察实物:木耳、蘑菇、发霉的桔子、长毛的馒头、发馊的牛奶、腐败变质的食物等。
讨论:它们都是哪些生物?
展示:变质的米饭、牛奶、长“毛”的馒头,提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二、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66,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菌落?
2、比较细菌菌落特点真菌菌落特点?
3、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有哪几个步骤,怎样配制培养基?什么是接种?
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1.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2、借助挂图、实物,师生之间共同分析、总结::
①要对所用材料高温灭菌。②培养皿要冷却后再用,并且不要随意打开培养皿。
③接种时要用无菌棉棒,避免污染。④要进行恒温培养。
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认真阅读课本p68页中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并分组讨论p69页的“讨论1、2、3、4。
【复习】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引导各小组得出结论:
(1).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分布广泛的生物。
(2).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
三、巩固训练,自我检测
1.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条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细菌和真菌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生存;B.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水分;
C.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适宜的温度及丰富的有机物;
D.有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活中不需要氧。
2、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中,对培养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培养基中应含有细菌和真菌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质;
B.培养基最好采用固体培养基,这样有利于观察;
C.培养基在接种前应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D.接种后的培养基应再次进行灭菌处理。
3、.用无菌棉棒擦取桌面,再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这是细菌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哪一
步骤?()A.配置培养基;B.高温灭菌;C.接种;D.在恒温箱中培养。
4、下列是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请你按正确顺序排列一下()
①在温暖处培养②制培养基③接种④高温灭菌
A④③②①B②④③①C②③④①D④②③①
5、夏天宾馆的厨师常常把许多做好的菜肴用保鲜膜盖好,放在冰箱中冷藏,这样做的
目的主要是()
A抑制细菌的繁殖B不让营养流失
C防止水分蒸发D保持菜肴的形状和颜色
6、在农村,许多家庭将肉用盐腌起来,腌肉能够存放长久,其原因是()
A腌肉内水分较少B腌肉内的盐分对细菌有杀毒作用
C腌肉上无细菌D腌肉上的细菌繁殖很慢
四、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将本节知识进行梳理。
五、作业设计:一、必做题:p70面第1、2题二、选做题:p70面第3、4题
六板书设计: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一.观察菌落:1.细菌菌落(形态、大小、颜色)2.真菌菌落
二.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三.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分布广泛2、生存条件:
七、教学反思
课题:第二节细菌2
知识与技能:1、描述细菌的主要结构特征;2、通过与植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
方式;3、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
关。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2、通过观察、比较,培
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认同技术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2、通过了解洗手的重要性后,认同饭前便后
洗手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
教学难点
巴斯德实验的理解;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的
原因。
学情分析:首先讲述了细菌的发现过程,然后通过巴斯德的实验证实了细菌是由已经存
在的细菌产生的,接着学习细菌的三种形态:杆状、螺旋状和球状;本主要课通过“观
察与思考”认识细菌的结构,并通过回忆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结构,从而加深对细菌结构
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你们为什么会肚子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生答后,师再次
设问:丢丢为什么会把细菌吃到肚子里去?细菌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呢?从而引入
课题。
二、讲述新课
1、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过渡: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细菌的分布是很广泛的,我们的手上、书上、衣服上、
甚至是空气中都有细pant是什么意思 菌的存在,但我们能看见它们吗?那细菌最初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1、生阅读课本P71-72页内容,讨论归纳细菌发现的过程,完成五个问题:
(1)最先发现细菌的人是谁?
(2)谁推翻了细菌是自然发生一说?
(3)普通烧瓶中的肉汤为什么会变质,而鹅颈瓶中的肉汤却没有变质?
(4)巴斯德通过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5)巴斯德还有那些主要贡献?
2、生讨论归纳回答:(师提醒:注意在重点部分做上记号)
3、师总结,课件显示:
第一阶段:17世纪后叶——列文虎克——制作显微镜——发现细菌。
第二阶段:19世纪中叶——巴斯德——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
而是原来就有的。
2、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1、细菌的形态
1)设问:了解了细菌的发现过程后,老师有个疑问:列文虎克在显微镜下看到的
细菌是什么样的?《杆菌、球菌、螺旋菌。》
2)读列文虎克的信,学生判断一下它们各呈什么形态?
A图呈杆状、B图呈螺旋状、C图呈球状
3)假如你现在是一名科学家,这些细菌的形态都是你发现的,你会给它们取个什
么名字?
4)师出示钉子后提问:老师这儿有个钉子,不知道它上面有没有细菌?
师总: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小到10亿粒细菌才只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同时,
这些细菌虽然很小,但鲍鱼怎么做 有些细菌相互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也是独立生活的,每
一个细菌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是一个细胞构成的,所以它们都是单细胞生物。
形态呈杆状、螺旋状、球状眩晕吃什么药好
细菌的特征个体十分微小
是单细胞生物
2、细菌的结构
(1)细菌有哪些结构组成?
(2)试回忆植物细胞的结构,比一比细菌与植物细胞有什么异同?
(3)根据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
1:细菌内只有DNA集中区域,无成形的细胞核;2:不是所有细菌都有荚膜和鞭
毛,荚膜是细胞壁外增厚部分,主要起保护作用,而鞭毛能摆动,是菌体上细长并呈波
状弯曲的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4)比较植物细胞和细菌细胞结构上的异同点,生填表后师归纳:
相同点: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不同点:植物有细胞核、叶绿体和液泡而细菌却没有
(3)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
3、细菌的生殖
1)、细菌的繁殖速度太快了,每不到半小时就能繁一代。
2)、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就是一个分裂成两个。
2、师总:细菌是靠分裂繁殖产生后代的,所以繁殖速度很快。当然了,这些情况
必须是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所以我们不能给他们提供生存的条件。但是不是
只要遇到不适合的生存环境细菌就会死呢?当细菌面临不利于它生长的环境时,它们又
会怎么样呢?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收获了哪些知识?能形成知识网络吗?
学生小结,师生共同完善,课件展示本课主要内容的板书。
四、作业设计:一、必做题:p74面第1、2题二、选做题:p74面第3、4题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细菌
1、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2、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3、细菌的生殖4、小结及作业
六、教学反思:
课外探究:
1、消毒工作要以能够有效地杀死()作为标准。
A、细菌B、芽孢C、荚膜D、细胞壁
2、“微生物学之父”是:()
A、罗伯特虎克B、列文虎克C、巴斯德D、沃森
3、(2009,荆门)细菌之所以分布广泛,是因为:(1)细菌的个体___________。
(2)细菌是进行___________生殖,繁殖速度非常快。
(3)细菌的休眠体____________,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还可以四处飘散。
课题:第三节真菌3
知识与技能:1.了解各种食用或药用真菌的形态。2.通过青霉、曲霉的形态结
构、营养方式等认识真菌的主要特征。3、.描述真菌的生殖方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青霉、曲霉及新鲜蘑菇的形态,提高观察能力2.通
过制作孢子印,提高动手操作能力。3.通过模拟实验,提高探究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热爱青岛的情感;激发学生树立生态学的观点,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认识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1怎样识别青霉和曲霉、2.真菌的繁殖方式3、如何制作孢子印
教学方法:观察法、模拟实验法、实验法、合作交流、资源共享法
学情分析:通过观察青霉、曲霉及新鲜蘑菇的形态,提高观察能力,.通过制
作孢子印,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认识真菌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现“和谐的自然”图片
教师:首先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这幅图片。在和谐、优美的自然中,有各种
类型的生物分别做着自己的贡献,它们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着大
自然的平衡。
它们分别是生产者、消费者,还有一类是什么呢?
学生:还有一类是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教师:前面我们刚刚学习了细菌,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真菌。
展示课题:第三节真菌
教师:对于真菌,你想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
学生:简单总结:问题分为几大类型。
我班有部分同学亲手培养了一些真菌,还收集了一些资料,今天我们一
起来资源共享!
二、创设情境,展开新课
(学生活动)展示自己培养的蘑菇和霉菌。
教师:蘑菇用我们的肉眼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属于一类大型真菌;桌面
上的霉菌就不同了,它们比较微小,属于一类较小的真菌。生活中常见的真
菌还有很多,你认识它们吗?它们与人类的关系如何?
一、各种各样的真菌
1.展示各种各样的真菌图片
观看、认识、讨论交流
教师:其中,很多蘑菇的营养价值很高,例如我们可以食用的有?有的
药用价值很高,例如?是否所有的真菌都是有益的?由此,你还能联想到生
活中还有哪些真菌?
2.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通过链接展示图片
收集资料突出的同学上台展示一些野生蘑菇的图片,资源共享分析蘑菇
的生活环境
刚才我们研究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称为蘑菇的一些大型真菌,对于微小的
霉菌,我们如何识别它们呢?
3.青霉、曲霉的异同点
观察,比较青霉、曲霉颜色上的不同。
放大观察,比较青霉、曲霉形态上的相同点和栀子花花语 不同点。
教师:通过不同点,我们可以区分青霉和曲霉;而它们的相同点反映了
所有多细胞真菌的主要特征:大多数真菌是多细胞的,菌体由菌丝组成,生
有许多孢子。
它们的细胞结构怎样?
链接真菌细胞和植物细胞的比较图。
学生:观察比较细胞结构有什么不同?判断真菌的营养方式如何?
教师:真菌细胞不断地从周围吸取有机物,形成许多菌丝,当长到一定
的时期,就会在菌丝顶端产生许多孢子。孢子有什么作用?
二、真菌的生殖
模拟自然:探究真菌的生殖方式
一起来活动:模拟自然界的风吹和震瑶柱做法 动,把装有霉菌的塑料袋放在手里,
拍打几下,传给下一个同学,依次传给小组内的多个同学,然后观察塑料袋
的内壁上有什么变化?
学生观察发现:塑料袋内弥漫着许多孢子,有许多粘附在塑料袋的内壁
上。
孢子多而轻,容易被风吹散,在自然界,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真菌的孢子,
一旦遇到合适的环境,就会萌发长出各种各样的真菌。例如,霉菌的孢子萌
发长处霉菌,蘑菇的孢子萌发就会长处蘑菇。
你想知道蘑菇的孢子生长在什么地方吗?
请看我们制作的蘑菇的孢子印
观察孢子印的颜色和形态,了解不同的蘑菇孢子的颜色排列形态不同。
当我们把这些孢子收集起来,散到一定的培养基上,就会栽培出蘑菇来。
想知道蘑菇孢子的萌发过程吗?请我班培养蘑菇的小专家介绍蘑菇的成
长日记。
三、课堂小结:1.各种各样的真菌2.真菌的生殖
四、作业设计
一、必做题:p78面第1、2题
二、选做题:p78面第3、4题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真菌
一、各种各样的真菌二、真菌的结构
三、真菌的生殖四、小结及作业
六、教学反思:
七、探索与实汇聚近义词 践
1.想了解青岛研究真菌的现状吗?参观青岛农科院
2.想进一步了解蘑菇的营养与美食吗?据真菌的营养保健作用设计
美食方法
3.你想自己栽培蘑菇吗?请与栽培过蘑菇的同学交流
课题: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4
知识与技能:1.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2.列举细菌、真菌对动植
物及人类的影响。3.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提高探究能力,收集资料、交流表达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和评价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体验从正反两
个方面辩证地看问题。2.形成自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思想。
教学重点: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
教学难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
学情分析:通过对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
的探究,形成自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如果没有植物,地球将失去绿色,动物都会饿死。如果没有动物,生态平衡也难以
维持。如果没有细菌和真菌,生物圈会是什么状况呢?
二、创设情境,展开新课
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提问:谁能展示细菌真菌是分解者的证据首先弄清以下两问题:1、你观察到什么
现象?2、你会想到什么问题(面包和水果为什么会腐烂?
看书:P82“评价实验方案”,各小组讨论思考题,并作记录,然后选代表与全班
同学交流,组内其他成员补充,选出最佳设计方案。
接着教师演示CAI课件,展示细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提问:细菌和真菌在
物质循环中起什么作用(分解者)?想一想,细菌和真菌是靠什么生活的?(利用现
成的有机物为食)引导思考:细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观看大屏
幕,分组讨论并回答。
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提问:既然细菌和真菌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的,那它们与动植物和人有什
么关系呢?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从活的动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
质,导致动植物和人类患不同的疾病。下面,就由学生把各自从不同途径(网络、报纸、
实际生活,)获取的有关资料(实物、标本、实例、报道等)以各工作的句子 自不同的方式(实物
展示、讲小故事、谈体会感受、经验介绍、角色扮演、新闻播报等)呈示出来。
根据图片标本以补充并把各类疾病分类归纳:人(扁桃体炎、猩红热、痢疾、丹毒、
足癣、臂癣)提问:这与细菌、真菌的生活方式有关吗?引导思考:我们能否利用细菌
和真菌治疗疾病?列举“抗生素”如安比仙(青霉素)、红霉素、金霉素、氯霉素、链
霉素等,展示收集的药盒,介绍该种抗生素的治疗范围。怎样才能预防和防止动物或人
患病?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抗生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提示:长期使用或滥用抗生素
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如细菌会产生抗药性,人体产生过敏反应等,应遵照医嘱,根
据病因、病情、合理使用)。给农作物带来哪些危害?(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
麦叶锈病玉米瘤粉病都是真菌引起的)提问:细菌和真菌会给农作物带来危害,使农作
物患病,那我们能否利用细菌和真菌帮助农业生产利用细菌和真菌来防治农业病虫害?
列举微生物农药如防治稻瘟病的春雷霉素、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庆丰霉素等,另外不可利
用细菌和真菌制造除草剂,它们都具有环保作用,值得我们大力推广。
3、与动植物共生
提问: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还能与动物或植物共生在一起,那什么是共生呢:P81
仔细默读,找出关键词。指导学生看书。
观察豆科植物根上的根瘤,说说豆科植物的根瘤的共生现象与地衣有何不同,思考
P69第1题,小组讨论回答,现在化肥生产很发达了,为什么还要用这种“生物固氮”
的方法来提高土壤肥力,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呢?总结出生物固氮的优点:环保、高效、
节能、收益大等。
还知道哪些植物有共生现象?天麻是密环菌与植物的共生体,没有密环菌,就不能形成
天麻。开麻可治头痛、眩晕、抽搐痉挛、小儿惊风等病。
细菌和真菌不仅与植物共生,有的还能与动物共生,阅读P69第一段,提出疑问。维
生素B12缺乏会导致恶习性贫血,维生素K有凝血功能。
三、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很大作用,既有有害的
一面,也有有得利的一面,如何选用细菌和真菌为人类服务,下节课我们还将详细学习,
请同学们注意收集相关资料。为下节课作铺垫。
四、作业设计
一、必做题:p82面第1、2题
二、选做题:p82面第3、4题
五、板书设计:
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三、与动植物共生四、小结及作业
六、教学反思:
七、课后思考题1:每年的秋天,一部分植物会落叶,对落叶的处理方式有三种:焚
烧、填湖、掩埋。请分析,你会选择哪种处理方式,简要说明理由。思考题2:P69第
2题:有些细菌和真菌可以寄生在动植物体内,使它们患病;有些细菌和真菌却能够与
动植物共生,那么,应该怎样看待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的关系呢?(细菌和真菌是广泛
分布在生物圈中的生物,一些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有利,有些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不利,
还有些细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因此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细菌、真菌与动植物的关
课题: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5
知识与技能:1.能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2.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并会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
3.能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疾病防治的关系以及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举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转基因技术在医药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重点
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物保存和环保等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学情分析:
说明发酵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疾病
防治的关系以及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这些都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学生理解不难。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什么?
二、预习检测:
1.发酵食品的制作离不开细菌和真菌,有的真菌体内含有大量的酶,如曲霉可以把
分解为;如酵母菌可以把转化为并产生。有些细
菌含有的酶能够把转化为,如乳酸菌。制作馒头或面包时要
用,制作酸奶、泡菜时要用,制醋时要用,制酱时要用
多种。
2.食品的腐败要是由和引起的。这些和从食品中获
得,并在食品中和,导致食品的腐烂。
3.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
是。
4.抗生素是指。
5.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有很多有机物,在没有氧的环境中,一些和
通过发酵把这些物质分解,产生;在有氧的条件下,有一本末倒置的意思 些细菌能够利用这些物
质生存,将有机物分解成和,使污水得到净化。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下列任务:
1.细菌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阅读教材P71-72,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演示实验中的现象(发酵现象)。
(2)将面包和馒头掰开,里面有许多小孔,这是怎么形成的?
2.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阅读教材P73,完成下列问题。
(1)导致食品腐败的原因是什么?防止食品腐败依据的主要原理是什么?
(2)防止食品腐败的方法有哪些?
3.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环境保护:阅读教材P74—75,思考下列问题:
(1)抗生素是怎样产生的?它有什么作用?
(2)科学家是如何利用细菌产生药品的?
(3)细菌在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贡献?
四、成果展示,统一观点:
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利用多媒体课件纠错、强调和补充。
五、归航拾贝:
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
2.教师小结:
六、课堂小结: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细菌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3.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环境保护
七、作业设计
一、必做题:p87面第1、2题
二、选做题:p87面第3、4题
八、板书设计:
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一、细菌和真菌与食捐书倡议书 品的制作
二、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环境保护
三、小结及作业
九、教学反思:
十、课堂反馈检测:
1.发酵食品的制作离不开细菌和真菌,实质上是与菌体内的()有关。
A.抗生素B.多种酶C.有机物D.细胞核
2.用来制酱的主要是()
A.霉菌B.酵母菌C.乳酸菌D.细菌
3.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
A.把食品内细菌都杀死B.抑制食品内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C.把食品内的真菌都杀死D.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4.在一玻璃瓶加入适量淀粉、水和少量酵母菌,调
成稀糊状,瓶口和连有导管的橡皮塞用凡士林封住,
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如图所
示,放在温暖的地方一段时间,据现象回答问题:
(1)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会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打开玻璃瓶会嗅到酒味,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取出一些糊状物,滴一滴碘液,不变蓝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本实验说明酵母菌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4)若将此装置放在冰箱中,会出现上述现象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发布于:2023-03-16 15:50: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9530492784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荆门美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荆门美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