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维立体投影的原理
三维立体投影包括两种立体投影方式:主动式立体和被动式立体。
1.主动式立体
这种方式采用单台投影机。要求计算机连续不断地生成左眼、右眼的图像,同时投影
机也不断地交替投影出左眼、右眼的图像。而观察者需要戴一副由红外发射器控制的LCD
液晶光阀眼镜,以保持与投影机的同步。当投影机显示左眼的图像时,红外发射器发出同步信
号,眼镜的右眼光阀关闭,这样左眼只能看到投影机投射出的左眼的图像,反之亦然。
由于单台投影机要同时投射左眼、右眼的图像,单眼图像的显示频率只有显示器图像刷
新率的一半。显示器件的图像刷新不足,则很容易产生闪烁感。研究表明50Hz是人眼可以
明显察觉闪烁感得临界值,因此显示器件的刷新频率必须高于100Hz,以保证观察者在观
看时不能出现闪烁。
Stereoimage
Lefteye
Righteyeimage
3D显示原理文明校园标语
主动立体投影由于采用了单接口120Hz输入,因此工作在非3D内容模式时自动就
变成2D显示,不会出现被动立体在2D显示时还需设置西红柿炒鸡蛋步骤 或软件弥补的问题。主动立体技
术对环境依赖较低,在相同条件下的实现效果更加优秀,同时主动立体技术不需要被动偏振
技术所必须的金属非极化幕布系统,环境依赖性低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主动立体的特点:
•使用普通屏幕,即使是白墙也可以
•色彩还原真实
•对投影机的刷新率要求高(120Hz)
•主动立体眼镜重量大,造价相比较erp沙盘 高
•红外发射器要覆盖所有观众区域
2.被动式立体
这种方式需要两台投影机。一台投影机显示左眼的图像,另一台投影机显示右眼的图像,
使这略有差别的两幅图像重叠在屏幕上。而每台投影机不需要具有很高的垂直刷新率,普通
投影机即可(60Hz)。这时如果用眼睛直接观看,看到的画面是模糊御姐归来电视剧 不清的,要看到立体效
果,就要在每台投影机镜头前装一块偏振片,它的作用相当于起偏器。从两台投影机射出的
光,通过偏振片后,就成了偏振光。
两台投影机前的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互相垂直,因而产生的两束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也
互相垂直。这两束偏振光投射到屏幕上再反射到观众处,偏振光方向不改变。观众用上述的
偏振眼镜观看,偏光镜通过将发散光线分成45度和135度位面来完成左右眼信息的区分,
每只眼睛只看到相应的偏振光图象,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机映出的画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机映
出的画面,这样就会像直接观看那样产生立体感觉。
但是大多数被动投影需要借助更多台的投影机(一般为投影通道数的两倍,也有部分
技术可以减少如RealD技术,利用偏振结合专利的z-screen但是其代价高昂,应用也有不
少限制),更多通道的融合机,同时这种翠玉白菜 实现方案对投影屏幕有特殊要求,需要高增益、一到十开头的成语 抗偏
振的屏幕。
被动3D系统也有独特的优势,由于运用两个投影的迭加,光强比较容易做好,同时眼镜
的成本优势大,如果观众人数达到上百人的场合,被动投影的优势就体现出来。同时被动投
影的眼镜可以做到很轻薄,有利于观众佩戴,回收使用成本也比较低。
被动立体的特点
•使用高增益的金属幕对融合不利
•色彩还原不如主动立体
•对投影机要求低,任何投影机都可以胜任
•立体眼镜造价低
•无检讨书800 红联欢晚会现场直播 外发射器
二、边缘融合
1.边缘融合的原理
边缘融合技术就是将一组投影机投射出的画面进行边缘重叠,并通过融合技术显示出一
个没有缝隙更加明亮,超大,高分辨率的整幅画面,画面的效果就象是一台投影机投射的画面。
当二台或多台投影机组合投射一幅画面时,会有一部分影象灯泡重叠,边缘融合的最主
要功能就是把二台投影机重叠部分的灯光亮度逐渐调低,使整幅画面的亮度一致。
2.边缘融合投影技术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拼接硬边拼接(又称简单拼接):
简单拼接即两台投影仪的边缘对齐,无重叠部分。显示效果上表现为整幅画面被一
道缝分割开。如果投影仪边缘未做亮度增强处理,该接缝显示为黑色;如果投影仪边缘
做了亮度增强处理,该接缝显示为白色。
(2)简单重叠
简单重叠即两台投影仪的画面有部分重叠,但没有作淡进淡出处理,因此重叠部分
的亮度为整幅其余部分的2倍,在显示效果上表现为重叠部分为一亮条。
(3)边缘融合
边缘融合与简单重叠方法相比,左投影仪的右边重叠部分的亮度线性衰减,右投影仪
的左边重叠部分的亮度线性增加。在显示效果上表现为整幅画面亮度完全一致。
本文发布于:2023-03-16 14:00: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9464272770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立体投影.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立体投影.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