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历史课件:《辛亥革命》
【导语】课件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的内容、本人的教学风格、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定,
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化为准。好的课件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
的课件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为授课的成
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初中八年级历史课件篇一:《辛亥革命》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一)学习内容特征分析:
《辛亥革命》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册第二单元第8课的内容。《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
代进步革命人士在政治近代化上的探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承接了继洋务运动、戊戌
变法之后,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前的社会变革的爆发力。由经济技术变革到政治改良,再到
政治革命,本节课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本节教材的安排特点,引导学生在原有
知识基础上提出问题,深入讨论辛亥革命的必然性以及必要性。
(二)学情分析
1、生理学习技能分析:初中八年级学生经历过小学与七年级的学习,在历史知识上
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但是水平参差不齐,对于调度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显得有些困难。
不能从历史时间的大环境下看问题。
2、心理学习能力探讨:革命史本身就带有丰富的激情色彩。对于长期饱受强国凌弱
的中国,辛亥革命的历史运动又显得极其振奋人心。本节知识既有枯燥乏味的纲领文件,
又有行色生动的革命运动背景。将二者结合,恰到好处的牵动了学生的空间思维与发散思
维。
(三)教学设计重点
在教科书的设计和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合理运用学习理论,帮助学生完成有意义
的知识建构学习。由生动的《辛亥革命》电影精彩片段引入课堂教学,以简便易行及形象
的多媒体影音将历史事件变得生动化。注重概念形成与发展的思维过程,即知识建构的动
态过程。
(四)教学设计基本理念与思路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创设丰富的情境,以历史事件中实例加以多媒体形象的呈现,以
强有力的视觉冲击效果激发学生的眼到、心到、手到效应。通过知识迁移、情景设问促进
学生的协作与交流,最终实现意义建构。
二、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辛亥革命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教材目次人教版八年级历册
第二章第8课
教学
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孙中山救国革命思想路线的转变过程。
2、学会结合时代背景,深入探讨辛亥革命的爆发因素。
3、知道孙中山创办的政治团体以及武昌起义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根据联系前后知识点将知识面层层递进,知道辛亥革命的历史必
然性。
2、通过历史再现,激发对辛亥革命的学习热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近代革命志士的热血付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2、培养学生学会联系历史与现实生活,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探究式学习法、情景创设法
学习方法
结合本教材的特点及所设计的教学方法,用“情景创设法”开展学习活动,以学生自己
为主体,以历史时代背景为起点,利用“抛锚式”建构主义教学法教学,联系相关历史影音
并进行深入探究,把学习过程和认知过程有机地统一起来,化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
使学生自主完成知识建构,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影音设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新课导入】
多媒体呈现单元知识框架图
多媒体播放《辛亥革命》纪录片片段
观看完纪录片后,针对影视中提到的“孙中山的想法赢得了周围一些人的赞同”,引出
孙中山创建革命党并展开提问。
【提问】孙中山在檀香山政治体制变更中,更加肯定了必须要武装暴力夺取清政府的
想法,那么为了革命那一天的到来,他又做了那些前期准备呢?以及怎么去建立武装革命
组织的呢?
看图并回忆旧知,从旧的认知中寻找对新知的理解。
观看纪录片,思考“为什么孙中山会选择武装暴力革命,而不是政治改良道路?”
了解革命先驱孙中山的热血救国的艰辛经历。
学生在了解完视频内容后,依据问题阅读课本内容。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复习与本节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点
上建立新的知识体系。
将历史中的云雾般的孙中山,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的影视表达出来,直击课题“辛亥革
命”,用影音、图像演绎方式将辛亥革命引入历史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生活的
镜头感受辛亥革命的真实存在。
通过多媒体影音展示内容的再现,教师抛砖引玉,让学生带着问题,结合视频播放内
容在课本中找答案,达到学生自主建立知识结构,自主填补知识缺口。
【授受新课】
同学们阅读课本并填写回答“兴中会”与“同盟会”的创立时间、地点、创建人以及纲领。
【承转】兴中会的“振兴中华”纲领发展为同盟会的“三民主义”,在三民主义的启发与
鼓舞下,满怀热血的有识之士,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
【多媒体呈现】武昌起义形势图
【提问】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回答武昌起义的时间、地点?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武装革命形势路线,结合课本知识看看你们能不能说出起
义的过程?
【多媒体呈现】
清帝宣布退位影像视频资料
【承转】以清政府的覆灭,清帝的退位引出第三个知识点——中华民国的成立
【多媒体呈现】孙中山戎装图
【提问】
1、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地点以及主要人物?
2、中华民国成立后的结局?
【发散思维】
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结合学过的
时代背景说说为什么?
学生阅读课本且之间讨论交流,并思索回忆课前所讲,结合课本知识进行着答案的推
测。
学生看图思考
学生回答
学生观看影像资料,感叹清王朝的覆灭。
学生回答
“1912年1月1日、南京、孙中山”
结局: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学生深思并回答成功方面:1、*了清朝统治。2、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3、
使民主共和深入民心。
失败方面:1、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2、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
务没有完成。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以多媒体形象的演示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将历史信息进行联系比较,找出
其中的继承性,让学生学会总结归纳、同类比较、综合分析等方法来总结知识点,有利于
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加深对知识的了解程度。
让学生在问题中将新知识慢慢消化,并启发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理解。
将重要历史节点的一幕以多媒体影音呈现给学生,图文并茂的生动教学,刺激了学生
的感、知觉。
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历史时代背景),旧知识有时是不完善的,此处设下伏笔,意在
引导学生形成认知冲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并为新知识的理解提供便捷
之路。
【知识延伸】
发散学生思维,增加学生知识面的广度,对本节知识的教学具有积极作用。以中山装
的纹饰、纽扣向学生阐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与深入人心的民主思潮。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到孙中山的革命思想的形成与转变,知道了民主革命的艰辛道路,
明白了眼睛用英语怎么说 满怀热血的有识之士报国救国的壮志。掌握了三民主义的含义,以及辛亥革命的历
史意义。及时小结和反思,加深印象和理解。
【课堂练习】
1、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之后,继任这一职务的是:
A.黄兴B.蒋介石
C.袁世凯D.黎元洪
2.1912年中华民国正式成立,首都是:
A.北京B.武汉C.南京D.广州
3.对于辛亥革命的作用,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了清政府B.结束了封建帝制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改变了找附近人 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
4.有位老人说他出生于民国三年,那么他现在的年纪是:
A.96B.93C.100D.87
【板书设计】
辛亥革命
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形成:
2、革命党的发展历程:兴中会——同盟会
二、武昌起义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地点:湖北武昌
3、起义过程:
4、清宣布退位: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
1、时间:1912年1月1日
2、地点:南京
3、人物:孙中山
4、结果: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教学反思】1、基于建构主义理论
指导学生利用生活影视素材,了解辛亥革命发生原因。
2、凸显历史学科特点
以历史史实为基础,从生活走进历史,从历史走进生活。
3、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有机结合
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使历史事件直观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4、培养学生树立尊重历史,热爱国家、热爱生活的情操。
初中八年级历史课件篇二:《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
○2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精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历英语诗歌 史意义,学习一代伟人“吾志所向,
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继承他“唤起民众”“振兴中华”的伟业,使自
己具有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如何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深远,如何通过史实
总结出来,这需要运用分析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这些能力对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
难的。
教学方法:问题情景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归纳列表法
教学过程与方法:
【导入新课】:(5分钟)
复习:①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哪一事件?是谁?(“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②
谁在宣传维新运动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他的译著是?(严复;《天演论》)③宣布实行变法
的清朝皇帝是?(光绪帝)④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因为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
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而当时的整个国家大权正是掌握在他们手中。)
导入: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在他的领导下,革命党愈
挫愈奋、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最终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安全感悟 发,这些武装起义基本上是革
命党人在同盟会的纲领和旗帜下进行的,也正是由于武昌起义的成功,中华民国才得以于
1912年元旦成立。
【讲授新课】:(25分钟)
一、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1、同盟会创立背景——创立兴中会:
首先,让学生利用课前查找的资料简单介绍一下孙中山,从而对他有一个最初的认识。
孙中山,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资产阶级革命家。字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人,
学医。一生致力于资产阶级革命,先后创立兴中会、同盟会;领导发动革命起义;出任中华最好听的英文名字
民国临时大总统;改组国民党;领导了“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等
然后,讲述孙中山创立“兴中会”的过程、口号,并强调“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
级革命团体。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1894年上书李鸿章要求改良,未被采纳,于
是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立志*清朝。
最后,让学生读书后回答:①孙中山为什么要成立同盟会?②同盟会由哪些团体组成?
为了积聚革命力量;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团体组成了同盟会。
2、同盟会成立:提出问题以此指导学生读书: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及其性质。
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政党。
3、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目标和旗帜:根据课本中的同盟会政治纲领、目标和旗帜的
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说一说:如何理解孙中山提出的纲领和三民主义。
二、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的背景:
简单介绍革命党人领导的武装起义。并指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扩大了影响,推动
了革命高潮的到来。同时让学生知道:这次起义的主要力量是向革命的新军。湖北革命党
人在新军中占十分之四,赞成革命者达四分之三以上,这样为起义成功准备了条件。
2、武昌起义的经过:
详细介绍起义的经过:1911年9月14日,湖北的二个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召
开联席会议,确定在武昌举行武装起义,推举文学社蒋翊武为总指挥,共进会孙武任参谋
长,组成起义领导机关。10月9日,因计划暴露,起义机关遭到破坏,革命党人彭楚藩,
刘复在等被捕,慷慨就义。工安全教育工作总结 程八营的革命党人于10月10日晚八时半率众起义,打响了
武装起义第一枪。
起义胜利以后,革命党人立即建立革命政权,组成了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
颁布军政府告示。广大革命群众踊跃参加革命军,武昌起义震动全国。
3、武昌起义的影响:
到11月9日,全国有10多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清朝统治土崩瓦解,危在旦夕。指
导学生看地图:武昌—武汉三镇—湖北军政府—全国一半以上省份。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
1、中华民国的成立:
武昌起义后得到全国的响应,形势表明,建立全国性政府的时机成熟了。大家期望着
在海外的革命孙中山的归来。革命军进占南京后,17省代表在南京集会,商议成立全国
性政府。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从海外归抵上海,受到各界人士热烈欢迎。12月29
日,各省代表推选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提问:中华民国何时成立?成立地点?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临时约法》其性
质如何?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下令定国号为中华民国,
以本年为民国元年。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师:1912年为民国元年,那么1949年为民国多少年?(教师
介绍一下,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民国成立,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被迫
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从此废除。
【小结】:(2分钟)
辛亥革命已经有了九十多年的历史,辛亥革命的先辈们为之奋斗、为之献身的理想,
今天已经成为光辉的现实。辛亥行楷硬笔书法 革命的先辈们开创的伟大事业,正是由中国共产党带领全
国人民继续推向前进,以此加强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
【练习】:(8分钟)
一、每课一得:
了解“共和制”的概念,说出“共和制”的特点,并能举出现在哪些国家实行的是“共和
制”。
二、材料阅读:
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有弹劾总统的权力,
参议院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有否定总统决定的权力。可见总统的权力受到法律的约束,
而封建君主不受任何限制,君主就是法,谁反抗谁就是违法,君主的权力是高于法律的。
三、自我测评:
时间主要活动
1894年创立兴中会
发动广州起义
发动惠州起义
1905年创立同盟会
1906年发表三民主义
1906—1911年革命党人在其影响下发动了多次起义
本文发布于:2023-03-16 13:31: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9447102766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初中历史课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初中历史课件.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