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能力

更新时间: 阅读: 评论:0

台电平板电脑-圣诞装饰

鉴赏能力
2023年3月16日发(作者:四川的特色美食)

1

小学美术之鉴赏评论能力培养

摘要:小学生分为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三阶段,三阶段都有各自的心理发展特征,鉴

赏评论能力的培养要根据其心理特征来实施,鉴赏与评论的提高一般先从对作品进行的感

知、理解、分析判断、学科扩展、描述等入手。

关键词:鉴赏评论感知理解分析判断

1.前言

提高小学生的评论能力就得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小学生自身需要对美

术作品有初步的鉴赏能力和评论能力,所以我们才针对这点进行简要的讲述,小

学美术鉴赏与评论的提高一般先从对作品的感知、理解、分析判断、学科扩展、

描述等方面来达到,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小学生对美术的心理表现

按美国世界教育协会儿童研究会麦卡德教授的关五星红旗五颗星的含义 于儿童绘画发展阶段划分

研究,小学生的绘画发展阶段应在“写实期”阶段前期。

小学美术教育的“写实期”分为小学低年级(1-2年级)、小学中年级(3-4

年级)、小学高年级(5-6年级)三阶段。

小学低、中年级的学生在绘画方面表现为有写实的倾向,逐渐由天真、大胆、

稚拙的画法转向写实、具体的绘画表现模式。他们的绘画内容一般是看得见的和

想得到的事物,对事物的理解是肤浅的。大体上他们只注意到事物吸引人的地方,

他们只对事物的局部发生兴趣,并没有把握住事物的整体特征,只注意事物的细

部,不能看出事物发生各部分间的相互联系。

小学高年级处在儿童绘画“写实期”的最高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开始

注意到了透视、明暗、结构等现象,并开始追求一定的审美性。

2

心理学告诉我们:如果过分迁就于学生已有的心理水平,不积极引导学生心

理向前发展是错误的,作为一名美术教育者,就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向更高

的阶段过度。在这种过渡时期,教师教学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学生将来的发展。

在教学中,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天性,因势利导,更好的让他们的想象力和创

造力充分发挥。同时,也要通过美术教学来提高和达到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绘画

表现能力。具体的教学措施不仅应供给学生一些必要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

加强写生和速写能力的训练,指导和帮助孩子把握事物的整体关系,理解比例、

透视、结构、空间等关系,而且还要逐步提高学生的美术评论能力。

3.小学生的美术评论教育

3.1.我国小学美术评论教育的弊端

在我国现时的美术教学中,还时常有这样的问题发生,只注重学生创造力、

表现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评论能力的培养却淡化了。无论是欣

赏课还是操作课课堂里的美术评论活动即使有也是少之又少的,有也就是匆匆而

过,大多以教师讲解为主,剥夺了学生感受作品、评论作品的权利。这就很难把

学习美术技能的层面提升到美术审美文化的层面上,严重制约了学生感知作品所

传达的情感、认识、价值观的非可感性因素。在社会上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很

多去展览厅的参观者,他们对一幅作品仅用几秒钟就可以欣赏完,如果请他们评

论,他们只能用一些简单的词汇进行评论,评论的内容都比较肤浅,他们无法深

入体会到作品中的深层内涵和精深技艺。这个问题是由于他们在学校接受美术教

育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引导好,学生自己也没有很好的接收所教授的知识而造成

的。

3.2.引导小学生欣赏美术作品

在小学生这个充满好奇的世界里,我们必须给以正确的指导,让他们能更好

的来感受和表达他们自己的心理感受。

在指导学生观赏画时,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进行:

3

3.2.1欣赏不同画种的画

世界上不同地域、不同文化都有各自不同的艺术,这就导致现今有各种各样

的画种,最主要的画种有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画等。了解各种不同种类的绘

画形式,可以开阔学生眼界,让学生全面认识美术,同时也增进对文化多元性的

认识。为了让同学消除这些困惑,在教学中,教师应在选材上选择不同的画种来

给学生进行鉴赏,并让他们知道这些画种的区别与不同画种的制作过程所使用的

工具。

3.2.2欣赏不同层次的画

为了增进学生分辨作品的好坏,我们可以在选择选材上选择名家作品、当代

作品、学生作品,用比较的手段引导他们对这些作品进行感知,并加强对美术作

品的辨别能力。

欣赏成人作品

认识成人的作品也是学生认识世界,感受世界的一个必要途径。成人作品还

分为:名家作品和当代画家作品。在指导学生欣赏成人画时,在选材上应考虑到

学生的各年龄阶段特点。小学中、低年级应该多选择较抽象的,色彩比较丰富的

名家和当代画家画。因为抽象的画可以使学生想象力更丰富多彩,因为和这个阶

段的学生的审美标准比较接近他们更能够理解。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随着学生

的年龄的增长向小学高年级发展,学生已经开始注意到了事物的透视、明暗、结

构等方面现象,并开始追求一定的审美性。所以可慢慢的选择充满激情的、浪漫

的具有丰富想象的古今名画。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在色彩、

构图、内容情感上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欣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来进行感知与评论,

是增进学生提高鉴赏能力的途径之一避孕套的英文 。

欣赏学生作品

欣赏学生作品也是学生提高自己的途径之一。老师可以与同学们一起观赏、

讨论,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是否喜欢这幅画?为什么喜欢?为什么不喜欢?如果是

你,你会如何来画?等等。这样会有意无意的引导学生思考,达到评论教学部分

要求。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对所感知的作品进行描述,描述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看

4

法,谈谈这幅画给他(她)的感觉还有这幅画所要表达的内容,有的学生可能不

愿表达,教师应给以相应的鼓励,尽可能帮助学生发现他自己的长处,加以称赞,

让学生从中树立信心。还应该帮助学生从构图社保费 、技法、材料的表现上进行感知,

发现作品的不足之处,需解决。俗话说得好,美术课上无差生。美术课就是激发

学生内因,发挥学生积极的主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

的作用。

3.3.让小学生走进美术评论

众所周知,许多学生将来并非一定从事美术行业,他们也没有必要学习系统

的专业知识,但作为一名高素质人才,他们必须具备一定的美术素养和较高的审

美能力和较强的评论能力。美术评论能力就是目前学生应当具备的不可缺少的能

力之一。美术评论教学是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欣赏,从而获得视觉和心灵审美享

受和了解美术文化知识的过程,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评论美术作品的方法,对古

今中外的美术作品有所了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加强他们对美术

作品的评论能力。美术评论能力的培养可从感知、理解、分析判断、学科扩张、

描述几个方面来进行。

3.3.1感知

感知是人生来就有的,感知是美术评论的基础,雕塑家罗丹说过,我们的眼

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发现即感知。对于感知能力的培养应从“如何感

知”开始培养,让学生认识到画面中运用的不同粗细的线条,笔触风格的不同,

色块感觉的不同,物体质感的不同。感知它们给画面带来的不同效果。程字五行属什么 中、低年

级小学生,应让他们从最简单的开始训练,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普遍无法长久的

注意,更谈不上仔细感知,他们偏好色彩丰富艳丽等对比比较强烈的物体,因此

先引导他们感知一些较简单的事物,如:池塘里的金鱼,花丛中的蝴蝶等,在感

知过程中,刚开始学生只能注意到物体吸引人的外形,感知到的都很肤浅,并没

有对感知的事物进行深入的感知。在训练学生感知时,应让学生明白每种事物都

有其自身的独特的结构、色彩、质感等特点,并让学生在感知时尽量把这些特点

5

弄明白,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time的意思 教师要慢慢的引导学生由简单向复杂进行感知。

在教学中还应鼓励学生多感知,多思考,多提问,特别是对自己周遍的事物和环

境注意感知,还住宿条件 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感知方法和逻辑思维方式。感知训练是

个漫长的过程,随着学生的认识的增多,他们的感知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3.2理解

理解是极其能动的心理作用过程,是学生头脑中的信息处理过程。倘若“理

解”的主体——学生,没有能动地作用于学习,他就不能获得对“理解”的体验。

这一点,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可以体验到:要理解事物的本质,就得有能动的

学习态度。⑴学生对美术评论的学习不同于这种日常体验之处在于,美术作品当

中所提供的信息是经过严密整理的,易于理解,但共同的是都需要能动的活动。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进行能动的、主体性的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

参与美术评论活动当中,要从学生的问题意识出发,展开教学。在美术评论教学

中,我们的眼睛先感知到作品,然后头脑才能感知到作品,感知到的作品在头脑

中进行处理,最后感知的作品又反馈出来。头脑处理感知到的信息是一个复杂的

过程,在处理的过程中,将看到的作品进行加工、再创造处理为我们所能理解和

认识的东西。由于每件美术作品留着或多或少的艺术空白点,绘画者不可能把全

部的细节都描绘出来,仅仅只是选择最有特点、最容易吸引观赏者的联想的细节

进行描绘。空白的细节就得靠学生自己的理解和生活体验去再创造来填充。这些

正是学生可以发挥其想象力的最好空白点。俗话说得好,人人都有创造力,只是

开发培养与否,所以在教学评论中,多鼓励学生发挥他们特有的再创造能力。对

于小学生他们是很乐意发挥想象力的,所以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3分析判断

分析判断是学生自我表现的方法,学生先感知作品,理解作品,现在就应该

是分析和判断作品,美术作品的深沉内涵不是一眼就可以从画面中感知出来的,

它需要观赏者通过对表面的感知,在头脑中处理,进行分析判断再得出所要表达

6

的主题。在评论过程中应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互相讨论,可以将自己特

有的审美意识在美术作品中加以表达,自由、自主的进行发散思维。在训练时,

先让学生看一些作品,引导学生通过画面引起无尽的联想和深思,让学生大胆的

评论,使评论热烈而充满生机;再慢慢的引导学生,并揭示出作品的主题和作者

的思想感情,使评论走向广度与深度。

4.总结

2001年8月的《美术课程国家标准》的课程总目标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

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

和评论的方式,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

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

基本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美人格。”

所以说小学美术教育的评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以前可能忽略过,没很好的

重视过,没关系,我们可以从现在起开始着手,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后代能更好的

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能成为社会全面高素质人才,美术教育在这些方面都有着

不可忽视作用。

注释:

⑴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学》,359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12

⑵/2004/12-15/来源:中国少儿美术教育网第四点

参考文献:

[1]徐建融、钱初熹、胡知凡,《美术教学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2]张思燕、黄唯理,《鉴赏与教育》,教育导刊.幼儿教育版1999年第2期

7

[3]孙恩乐,《浅谈中外美术鉴赏的两个教学观点》,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2000年10

月第14卷第五期

[4]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12

[5]常锐伦,《教育论文集》,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险要的近义词 2003.4

[6]/Article/?ArticleID=465

[7]/?do=showone&tid=28

[8]/f?kz=3763985

Sh珍惜时间的作文 allowtalkthecommentaryeducationoftheprimaryschoolart

【Abstract】:Studentsweredividedintolowgradeandhigh-gradethree-yearper乳头很大 iod,

threestagesofthepsychologicaldevelopmentoftheirrespectivecharacteristics,

Antiquecommentontheabilitytodeveloptheirpsychologicalfeaturestoimplement,

Antiqueandcommentsstartwiththegeneralimprovementoftheworkofperception,

understanding,analysisandjudgment,content,prentationandotherstart.

【Keywords】:AntiqueCommentsPerceptionUnderstandAnalyzejudgment

SubjectexpansionDescription

本文发布于:2023-03-16 12:33: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9412312758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鉴赏能力.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鉴赏能力.pdf

上一篇:软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鉴赏能力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鉴赏能力
    台电平板电脑-圣诞装饰2023年3月16日发(作者:四川的特色美食)1小学美术之鉴赏评论能力培养摘要:小学生分为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三阶段,三阶段都有各自的心理发展特征,鉴赏评论能力的培养要根据其心理特征来实施,鉴赏与评论的提高一般先从对作品进行的感知、理解、分析判断、学科扩展、描述等入手。关键词:鉴赏评论感知理解分析判断1.前言提高小学生的评论能力就得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小学生自身需要对美
  • 0℃软光
  • 0℃剪纸图案大全图片
  • 0℃北极以北
  • 0℃竞选者
  • 0℃辣椒火腿
  • 0℃绿草青青
  • 0℃先闻道
  • 0℃口蘑怎么处理干净
  • 0℃丧葬流程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