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少”变成“多”?——暑期读《为
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有
感
怎样让“少”变成“多”?
暑期中研读了冯卫东院长的著作《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
原以为是一本需要用毅力战胜的枯燥的教育理论书籍,然而初读几章,便
离不开眼了,其中的课例耐人寻味,许多教育现象页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也
曾为之感到疑惑的。所以这本原以为需要打持久战的书籍,花了一天功夫
遍读完了。
冯院长全书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18条建议,每一条针都对课堂的实际现
象而提,字字珠玑。对于冯院长在第六条建议下提出的问题“碎问而闪存
的能不是惰性知识吗”,我身受触动。特地网上搜索了英国bbc播出的纪
录片《中国式教学》,我们的“中国式教育现象”却是广泛地存在着,课
堂容量非常“丰富”,教师讲授特别“具体”,学生们都很乖巧的成了课
堂中的小绵羊,配合教师完成四十分钟的问与答,我们仍在这种课堂模式
下不断的寻找着让课堂容量更饱满的方法。
由此,我不禁想到了我的所谓公开课。我曾经精心准备一堂市级的展示课,
内容是五上寓言故事的《揠苗助长》。“寓言”这个词第一次在课本中和
孩子正式见面,所以我对这个文本体裁也是卯足了劲儿,查找了许多资料,
试图来解释什么是“寓言”。在第一次试教时我花了15分钟时间来和孩
子弄清楚什么是“寓言”,孩子的反应非常顺畅,我和孩子的问答配合几
乎可以用“对答如流”来形容,以至于我在心底暗自窃喜“设计对了!”
课毕,当时指导我备课的主任毫不留情地告诉我“你花了三分之一堂课的
宝贵时间,和孩子搞懂一个他们已经熟知的问题。”我顿时傻了眼,课堂
效果很好啊,孩子的反应很热烈啊,这样的课堂难道不活泼吗?现在再回
想起来,为当时的愚钝感到惭愧,一堂热热闹闹的、孩子对答如流的课堂,
究竟引发了孩子多少思考呢?孩子那一堂课有所得吗?我回到家,拿出录
音笔听听我这次的试教的过程,作为一个第三者再聆听这节课的时候,真
是引人发笑,43分钟的时间里,尽是我的声音,大段的讲述、琐碎的提问、
迫不及待地抢达,让坐在下面的51个孩子“失了声”。拿出教案数一数,
我提出的问题竟然多达19个,想删也无从下手,总感觉少了哪个问题,
我这场戏就接不上了。“戏”,确实,这堂课就像我精心设计好了剧本,
孩子只是充当了我的演员,我把剧情设计好了,把自己的台词设计好了,
甚至把孩子的台词也设计好了。如此多的提问,削弱了课堂的内容确定性,
背的滚瓜烂熟的台词让作为课堂主导者的我不知道自己要教和在教什么,
“失之琐碎,浅表思维,碎问碎答,缺乏勾连,游离文本······”。
冯院长文章中提到“碎问似乎成了满贯课堂现象趋于减少的‘改课’新
背景下许多人共同的新宠”,我也不落俗套的成了这一些人之一。怎样才
能通过“少”的问题,引发孩子“多”地思考呢?如何才能将提问进行整
合,怎样提出提纲挈领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高质量的问题?思前想后,
还必须从研读文本出发,打破一贯教学的老思路,重新针对教学目标,制
定切实有效的,能引起真正思考的问题。最终,我确定了这样几个中心问
题“你读过哪些寓言?寓言有什么样的特点?”“你能简单的概括这则
寓言故事吗?”“你能再读读文字,揣摩揣摩农夫的心情,试着演一演
吗?”“你的生活中有类似‘揠苗助长’的事情吗?”伴随四个大问题,
我把整课教学分为四个板块“寓言激趣,发现特点”“初读课文,了解大
意”“再度课文,品味文字”“课堂延伸,链接生活”。问题少了,我的
思路也许清晰了不少,心里有了数,上课的时候也不用眼睛盯在教案上挪
不开了。教案经过重新整合,在实施的时候最明显改变就是课堂有了更多
的留白,但这时候我不害怕这片刻的“冷场”了,孩子的生长拔节本就是
静悄悄的。
回忆以前的自己,执教一堂公开课的时候,总是把课件完善了又完善,过
渡语修改复修改,板书设计再设计……问题却不敢提大的,提出一堆琐碎
的简单的。于是乎,虽然我给孩子准备的很“多”,但实际上孩子的得到
却少之又少。课堂看上去师生互动频繁,氛围融洽,教师的语言似乎也是
精彩纷呈,热热闹闹的一堂公开课,自我感觉良好。这便是课堂的“外在
美”了吧。
曾听过蔡宏圣主任的报告,他说:“教师语言诙谐、过程流畅、课件精美
等外在美的课,不是真正的好课,通过学生思考充分展现学科内在魅力的
课才值得去追求。”醍醐灌顶,原来,自己一直在追求课堂的“外在美”,
却忽视了“内在美”——就是让学生充分思考,去感悟去表达的过程。
什么才是一堂真正的好课?我想,应该是一堂给学生充分思考感悟的课
堂,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的课堂,用最简洁凝练的提问辅助孩子深入理解,
让学生感受语言魅力的课堂。在此基础上,再去追求课件的精美,语言的
精彩,过程的流畅。这样,同时具备“内在美”和“外在美”的课堂,才
是一堂真正的好课。
本文发布于:2023-03-16 10:16: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9330082747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为真学而教.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为真学而教.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