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饮食文化实践报告
西安饮食文化实践报告
大一生活转眼即逝,我们也从一个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的高
中生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大学生,为新鲜的人和事忙碌着,并
没有把太多的心思放在真正的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在大学的
第一个暑假来临之际,我决定真正的参加到社会实践当中,
因为对于一个在校的大学生来说,假期实践是一件很难得的
机会。学校里学习的理论知识,只有参加这样的实践活动才
能充分的应用,增加自身的实践经验,而在校大学生能参加
的机会很少,所以我会好好把握这难得的机会,把所学引用
到实践活动中去。
七月五号,暑假刚开始,我们西安饮食文化社会实践队一行
五个人便奔赴实践地进行实践。由于时间地分散和实践期间
出了些状况一些,我们开展了为期五天的实践活动。
我们调查的是西安的饮食文化,所以要亲身体验原汁原味的
西安美食,便来到了回民街,品尝了一些代表性的食物。
2
我们先去了老米家羊肉泡馍店。吃的时候才了解到吃牛羊肉
泡馍也是有讲究的,掰馍有掰,撕,掐,揉,搓等12种手
法,大小如蜂头(其实隔夜馍馍比新鲜的更好),掰好后要告
诉伙计你的口味要求,口重---口味偏重,口轻,干拌--汤
较少,口汤--吃完馍碗底剩的汤刚好一口,水围城--汤
较多。泡馍端上吃的时候,讲究蚕食,忌使劲搅和,为的是
从头到尾,口味始终如一。搭配糖蒜和辣酱,真正的吃家开
始是不吃这些的,影响口味,吃
到一半,感觉有些腻的时候,吃一颗糖蒜,挑一点辣酱拌在
馍中(拌的量以一两口吃完为宜),然后用送的汤清清口,然
后继续吃,这样才不影响口味。味道好的泡馍油很少,主要
是汤的香味,吃着也不腻。
与快餐相比较,牛羊肉泡馍无疑属于“慢餐”,然而很有品位。
古时候很多人是一边听戏或者一边会客,一边细细地掰馍。
如今在大大小小的泡馍馆里,还能看见口袋里装着小收音机
的老者和香鬓边上插着耳机的漂亮姑娘同挤一桌,所有的手
都在干同一件事:掰托托馍。若就休闲旅游而言,西安人总
要对外乡客人招待一回引以为自豪的牛羊肉泡馍,这再合适
不过了。因为泡馍从煮汤到掰馍都是一个慢活,整个掰馍的
3
过程就可以叫外地人磨蹭半天,既可以在旅途中权作休息,
又可以浏览市井风貌。这其实是一种休闲餐。
牛羊肉泡馍吃起来实惠,场面上相对节俭而不失礼节。从劳
作的角度讲,牛羊肉泡馍最适宜补充能量,在从前西部荒凉
的岁月里,吃泡馍首先是为顶饱,最早是贩夫走卒垂涎欲滴
的美食。而且很耐饿,吃完饭两三个小时过去,还像刚吃过
那样饱。从招待宾客的角度讲,吃牛羊肉泡馍不适宜于举行
盛宴,甚至连四菜一汤的俗套都可以免去,享用“天下第一
碗”足矣。
接下是凉皮。凉皮,原是陕西的一种地方特色小吃,故称陕
西凉皮。陕西凉皮分为大米面皮和小麦面皮两大类,以大米
面皮最受欢迎,故又称米皮,一般人们提起凉皮就指的是
大米面皮,而且专指
陕西凉皮、西安凉皮、户县米面凉皮、秦镇凉皮。这是
因为陕西户县秦镇是大米面皮子的发祥地,尤以薛家老店历
史最为悠久,凉皮历史久远,凉皮传说源于秦始皇时期,
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相传有一年陕西户县秦镇一带大
旱,稻谷枯萎,百姓无法向朝廷纳供大米,有个叫李十二的
用大米碾成面粉,蒸出面皮,献给秦始皇,秦始皇吃后大喜,
4
命每天制作食用,形成了久负盛名的传统小吃——秦镇大米
面皮子。
西安凉皮选料精良,工艺严谨,调味讲究,以“白、薄、光、
软、筋、香”而闻名全国,特别是在炎炎夏季,假如你到西
安街头走走,就不难发现,不论男女老少,凉皮都以它不可
抗拒的诱惑力吸引着每一个人,无论大小凉皮摊上,时刻都
是人潮拥挤。
再后来是麻食,也有叫作“麻什”、“麻食子”或者“麻什子”的,
据说是西北地区(尤其在西安)的一道居家小吃。麻食这
种面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也算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中
人称作麻食、猫耳朵。以荞面为料。掐指蛋大面团在净草帽
上搓之为精吃,切厚块以手揉搓为懒吃。麻食传承至今已有
上千年的历史,小馋虫麻食作为这一古老美食的传承者,在
继承传统面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人对于膳食结构
搭配及营养健康的诸多要求,精选数十种绿色蔬菜、豆类及
秘制香料,制作出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小馋虫”麻食系列
产品。
麻食是很乡土很有历史的食物,但也是很开放的食物。只要
是你喜欢的菜,差不多都能加进去。麻食绝对不要墨守成规,
5
可以说有一
百个人就会有一百种麻食的做法。所以现在还有了鲍鱼麻
食。
最后是肉夹馍和锅盔,个人认为,他们可以当副食,因为吃
完米后,换下口味。
先是肉夹馍。陕西腊汁肉历史悠久,远近闻名。其色泽红润,
气味芬芳,肉质软糯,糜而不烂,浓郁醇香,入口即化。素
有“肥肉吃了不腻口,瘦肉无渣满含油”的赞语,用白吉馍夹
腊汁肉,更是别有风味。故又俗称腊汁肉夹馍。我们队员中
有外地人,首次听说肉夹馍,都认为是病句,肉怎么能夹馍?
老板这时开口说,这就是与古汉语有关了,肉夹馍,其实是
肉夹于馍。老百姓无需文绉绉地讲之乎者也,加上陕西人性
急,直爽,省去于字,喊起来便当,就像吃面不嚼一样,有
快就有慢,闻名天下的羊肉泡馍,吃时就不能着急,掰馍时
正是与朋友叙旧聊天的机会。馍讲究是掰的越小越好,掰馍
不要用机器,这样汁汤调味方可入馍,吃时不能用筷子来回
搅动,否则鲜味大减,也不易保温,讲究的吃法从周围一层
一层一点一点“蚕食”,佐以香菜、糖蒜和辣酱能提味调鲜。
6
夹馍遍及西安大街小巷。咬一口外皮松脆,其内绵软的白吉
馍。满嘴香醇可口的腊汁肉和白吉馍的诱人味道,不由你不
满口生津,真是人生一小快乐。肉夹馍合腊汁肉,白吉馍为
一体,互为烘托,将各自滋味发挥到极致。馍香肉酥,回味
无穷,为老陕钟爱。吃饭期间,有人说身居长安,随处可见,
不觉其可贵;人在异乡,最勾魂的却是这满口留香的肉夹馍。
接着是锅盔。
人常说,“乾县有三宝,锅盔、挂面、豆腐脑。”锅盔,是陕
西八大怪之一。人称“锅盔象锅盖”,即象头盔状,顾名思义
又叫锅盔。锅盔制作工艺精细,素以“干、酥、白、香”著称。
干硬耐嚼,内酥外脆,白而泛光,香醇味美。锅盔,又叫锅
魁、锅盔馍、干馍,是陕西关中地区城乡居民喜食的传统风
味面食小吃。锅盔源于外婆给外孙贺弥月赠送礼品,后发
展成为风味方便食品。
说到锅盔的益处,就是为身体提高热量,它所含的含碳水化
合物,糖类,能迅速为身体提供能量,均衡营养。还有就是
它酥活适口,能久放,便携带。传说唐代官兵在为武则天修
建乾陵时,因工程浩大,民工甚众,非常忙碌,烹食困难,
几乎没有吃中饭的时间,所以官兵以头盔为炊具来烙面饼,
7
故名“锅盔”。这不由得让我佩服古人的聪明才智以及山西人
们古朴厚实的性格。
从店中走出来,我们的社会实践算是暂时结束了,这次实践,
不仅让我们尝到了西安的美食,大饱眼福,也深深领略到了
西安那浓重的厚实,朴素的民风习俗。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队队员一直互相照顾,大家齐心协力,
各展所长,顺利完成了实践,虽然其中走错过道路,店主人
不愿意接受我们在那实践调查,逼不得已改变地方,但我们
都克服了,也由此得到教训,要充分了解时间地的交通与路
线,虽然之前有大略的查阅过路线,与人沟通,是一门艺术。
社会实践锻炼了我们,也培养了我们,通过社会实践这样一
种形
篇二:地区美食文化实践报告
实践报告正文
一.实践目的:
1、目的: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仓廪实而知礼节”,可
8
见“吃”作为人们生存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
不仅担负着人们的生存之道,而且还是一种人类文明和艺术
的传承。从古至今,我们对吃的要求由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得
健康,吃得营养,吃得高雅,吃得文明;烹饪的技术与种类
也由无数的巧妇,厨师,美食爱好者经历了漫长的研究和流
传越来越炉火纯青。因此本次实践,就着眼于地区美食文化,
来帮助我们来更好地理解和品味我们独特的美食艺术,领略
我们特色的地区风俗,传承我们悠远的民族文化。
2、地点: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便就近在我们的济南芙蓉街
来为大家展示我们济南美食中的风土人情。济南芙蓉街北起
济南府学文庙,南至泉城路,因街中芙蓉泉而得名,长432
米,平均宽约6米,是济南市的老商业街,全国最为著名的
小吃街之一,被誉为‘齐鲁第一小吃街’。芙蓉街,一条济
南性格的老街,将古朴与现代融于一体。芙蓉街上各色小吃
琳琅满目,每天人流不断,充满了商机和活力。它是繁华的,
又是沧桑的,是热闹的,又是幽静的。就象济南这座城市,
将古朴与现代融于一体。就象济南人,在匆匆忙忙的现代生
活中,依然保持着温厚与淳朴。
3、发展情况:芙蓉街这条老街,有居民,有过客,有南腔
北调南来北往的人,哪怕只是为了一碗面条、一串烤肉,在
9
此短暂停留,也窥探了一座城市的古今最具特色济南小吃。
济南的地方风味小吃,制作精细,风味各异,同时兼收各民
族小吃特色,品种丰富,在风味食坛上独树一帜。
4、要求:对于本次实践的要求很简单,那就是放开肚皮吃,
张开嘴巴问,用我们的味觉来品味其中滋味,用我们的听觉
来记住那些从老一辈中听来的美食。这是第一步的收集工
作;第二步便是汇总,把芙蓉街的美食系统的展现给众人;
最后一步写下我的感想,拍下我的视野。
二.实践内容:
具体来说,我的时间安排在2012-7-31到2012-8-2三天里,
前两天便是以吃为主了,最后一天针对发现的问题做了一个
现场咨询。
内容一:首先,我的行程确定为从泉城路起北上至济南府学
文庙。第一天行至了吉祥馄饨。一路吃来,对闫济和油泼面,
鸭血粉丝,鸡汁灌汤包,状元米线和老济南家常菜的印象都
很深刻。
油泼面的老板告诉我油泼面是陕西很有特色的一种主食。又
10
叫拉面、拽面、抻面、桢条面、香棍面等,据说已有3000
多年的历史。油泼面是在周代“礼面”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
来;秦汉时代称之为“汤饼”,属于“煮饼”类中的一种;隋唐
时代叫“长命面”,意为下入锅内久煮不断;宋元时代又改称
为“水滑面”。陕西油泼面多用手扯面,和面要用精粉最好(筋
道),适量加点食盐水揉成团后搭上湿布要饧20分钟后再揉,
再饧20分钟就能使用了。面条筋道,辣子味道冲,十分痛
快。
而鸡汁灌汤包,店主说这是在做包子时往馅里放上冰,真是
聪明。这真是一种特别的食物。关于灌汤包子的形成,有一
个非常感人的传说。相传600多年前,也就是
元末明初,朱元璋揭秆而起攻打天下。1356年朱元璋率领起
义军打到浙江中部的金华城下,由于守城元兵早有防备,把
城墙加高了七尺,另外还给城门加上了万斤闸。起义军攻打
了九天九夜,还是破不了城,只得在城外江边安营。朱元璋
和他的回回大将常遇春、胡大海等十分焦急,白天夜里商议
破城之法。一天深夜,常大将军难以成眠,在帐外来回踱步,
思忖着破城计策。忽然,他发现城门悄悄地开了,万斤闸慢
慢地升起,只见元兵押着一批民夫偷偷到江边挑水。常遇春
连忙唤醒胡大海和起义士兵,冲向城门。常大将军用肩膀顶
11
住万斤闸,高喊到:“弟兄们,冲进城去啊!”顷刻间,起义
军似千军万马,以排山倒海之势,一批接一批向城里冲去。
常遇春肩顶万斤闸,时间长了,肚子饿得慌。这时,恰好营
里送来包子、菜汤等点心,常遇春就叫胡大海抽身给他喂包
子和菜汤。
常遇春真是饿慌了,一面狼吞虎咽地吃着包子,一面仍不停
地催促:“汤,包子,汤,包子??”胡大海看着肩负万斤闸,
汗流浃背的战友,喂着喂着顿生一计,令一士兵先将菜汤灌
进包子,再把包子喂到战友嘴里。常遇春吃着,觉得喉咙湿
润了,力量倍增。直到士兵们都冲进了城里,他才放下万斤
闸。后来,常遇春问胡大海:“你那天给我喂的什么好吃的,
使我力量倍增?”胡大海笑着说:“就是你叫的‘汤包’呀!”
常遇春也笑着说:“如果没有你的汤包,我早就被万斤闸压
趴下了。”后来,这个动人的传说传开了,人们也就借着这
个传说做出了灌汤包,并迅速流传开来。
而对于众所周知的米线,它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很早
以前,有一位书生在南湖的湖心亭苦读书,他的妻子每天都
要过一座桥给这个书生送饭。有一天,妻子觉得丈夫很辛苦
就炖了只鸡放进土罐里准备送给丈夫吃,可是中途有事便耽
搁了,等回来才发现土罐里的鸡还是热的,打开一看,发现
12
上面有一层厚厚的黄油,于是就用鸡油烫米线给丈夫吃,书
生吃后赞不绝口。因为妻子每天送饭都要从南湖的桥上过,
所以书生起名为“过桥米线”。济南状元米线有好几家,其中
一家便坐落于芙蓉街上,芙蓉街上的状元米线位置很偏僻,
招牌却很大;米线很一般,汤却很美味。
如果我对上面的美食印象深刻是因为它们的美味,那我对老
济南家常菜印象深刻则是因为它的糟糕了。老济南家常菜的
名字起的很地道,很有乡土气息,来济南,怎能不尝一尝济
南的家常菜呢?但这家店却让人很失望。为了使我的实践活
动更完善,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些正宗的济南小吃:油旋、
草包包子、孟家扒蹄、炸荷花、长清大素包、崮山馍馍(注
意,这个可是曾经的贡品哦!)、六律煎饼、夏镇的马蹄烧饼、
孝里的米粉、崮云湖的山鸡蛋,还有各乡镇农家乐都还不错。
另外,芙蓉街上的新疆烧烤,台湾卤肉饭,临沂农家小院都
还不错,虽然讲了这么多,属于济南的没有多少,但是“济
南的名气不在于芙蓉街上的小吃,而在于它拥有芙蓉街,正
如青岛拥有劈柴院,广州拥有上下九,天津拥有南市食品街
一样。”一个“老济南”如是说。不错,芙蓉街的美食是汇聚
五湖四海的,芙蓉街的美食文化是发扬全民族的。
13
内容二:其次,第二天我的行程是从吉祥馄饨一直到济南府
学文庙,途径了芙蓉泉和关帝庙,同样品尝了不少美食,也
问到了不少美食的传奇。其中,泉城人家,义兴风味馆和林
记餐馆到还不错。
泉城人家特色菜:(1)沙锅小炖肉,号称泉城人家的王牌,虽
然量少了点,虽然滋味不那么地道,但总体而言还是能做到
肥而不腻,吃而有味的。(2)豆瓣花生,一般而言作为凉菜的
东西都是添头,花生更是常吃到都没有感觉的地步了,可这
家的小花生别具一格,用豆瓣加入后风味立马一变,有种说
不出的味道,只有大家切身体会才能有所感悟;
(3)九转大肠(4)炸三样既有济南特色又有创新性,因为传统的
济南炸三样式茄盒,藕盒及丸子,而这里在茄盒中加入了韭
菜鸡蛋,一个小小的变动令人耳目一新不说,吃起来
反而更有一番从未有过的体验,就像文学中你读到一个从未
见过的语言或事物时那种因陌生感而得到的独特体验有异
曲同工之妙!泉城人家的名字起的很有特点,字字带着老济
南的味道。上面几道菜,各个有着泉城人家的特色。
义兴风味馆,这个小店很有气质哟,去晚了可就有座无饭了,
14
而且没耐心的还找不它。酱肉茄子,怪味茄子,西红柿牛肉,
拉皮鸡,爽口黄瓜都是必点的,黄焖鸡做的非常好吃。都说
美食是用来品的,殊不知会做美食更是一种技巧和艺术。而
拉皮鸡的作法则相当费工,首先要将土鸡最美味的鸡皮部
份,与鸡肉以精细的刀工分开,而且丝毫不能有破损,之后
再将鸡皮风干,之后将鸡肉部份与干贝、香菇、虾等佐料一
起搅成肉泥,再将肉泥铺在风干的鸡皮上,再下去油炸,做
成这道美食。炸出来的拉皮鸡色泽诱人,吃下一块外皮口感
酥脆同时土鸡独特的味道涌现,保有土鸡原有的香味,更增
添酥脆外皮以及鸡肉部分的多层次口感。
另外,一道地地道道的济南菜——黄焖鸡,则引起了我的极
大兴趣。黄焖鸡米饭又叫香鸡煲,浓汁鸡煲饭。是历史传统
名吃,起源于济南。最早时期,济南府鲁菜名店“吉玲园”由
于名厨云集,佳肴迭出而红极一时。各商富贾,达官显贵纷至
沓来。与当时的“汇泉楼”“聚丰德”并称省城三大名店。其招
牌菜“百草黄焖鸡”更是深受时任山东省主席韩富榘的喜爱。
他曾为此赏银三十块,并称赞说:“此鸡匠心独运,是上品
之上,当为一绝。”而此炒鸡技术的闯始人,现在流行济南
的黄焖鸡米饭即由此而来。
至此,我的芙蓉街美食品尝之旅宣告结束。这些美食,有些
15
有着浓厚的历史故事,有些带着传奇的传说色彩,有些渲染
着美妙的历史背景,可谓是美食之中有文化,大文章中藏美
食。品尝这些美食,既是一种味觉上的冲击,更是一次精神
上的激荡。
内容三:到过芙蓉街的人都知道,芙蓉街的美食很吸引人,
但它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有时候这些问题让人头痛,甚至对
着芙蓉街望而却步。我大体总结了一下,共有四个问题是亟
待解决的,并针对这些问题调查了一下芙蓉街老民众的认知
和看法。这四个问题是:
1、芙蓉街污水遍地,整条街道脏乱差,到处充斥着食肆的
油烟味,环境卫生亟待解决。
2、芙蓉街除了仿古的门楼和招牌,已看不出还有什么特色,
有的只是天南海北的各种小吃。具有千年历史的芙蓉街已失
去文化依托,渐渐沦落成了“小吃一条街”。芙蓉街由单纯的
“小吃街”向“美食旅游一条街”的转型迫在眉睫。
3、对芙蓉泉,关帝庙这些老旅游景点的环境保护和文物保
护有待加强。
16
4、既是作为山东济南的一个标志,那么它就应该有自己的
特色,美食不排斥兼收并蓄,但应该有合理的规划,突出我
们山东人的特色对于发展芙蓉街,弘扬山东文化会有巨大的
帮助。
三、实践结果:
关于对美食文化的认知在实践内容中都有详尽的描述,在此
不多做介绍。针对芙蓉街问题的解决方案,一一对应有如下
方案:
1、管理者的合法“管理”和市民的良好“自律”。以及管理制
度的健全。
2、本着保护历史真实载体、保护历史环境、合理利用和永
续利用的原则,通过进一步的改造升级,提升这一街区基础
设施的档次和功能,借助科学的管理手段,合理处理保留旧
城风貌与保持繁荣的关系。
3、管理者的管理,市民的监督,以及游客的自律。
4、突出特色的最好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政府干预与指导。
17
四、实践体会:
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我所采访及咨询的市民和老字号店面的
工作人员态度都很和善,这为我的调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
台,使我的调查能很顺利的完成。由于受到他人和善态度的
对待,我觉得格外有动力,整个调查过程都很有激情。
美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不光是烹饪那么简单,其中还有很
多文化、历史、人文、没学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在中国这
个历史悠远的国家,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篇三:饮食文化特产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饮食文化特产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项目:调查研究xx饮食文化特产
实践目的:
①通过该项目的调查研究,进一步了解自己所处城市的文化
艺术特产,研究和探询城市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
18
和需求。
②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③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丰富大学生活内容。
实践方法: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
团队名称:xx大学外国语学院xx班小组
实践总结:
社会实践期间,我们做了充足的前期准备,我们小组的实践
项目是xx特产的相关的调查。我们利用为期两天的时间,
到xx市区,尤其是崇安区进行实地考察及问卷调查。
我们的社会实践调查主要集中于xx的饮食文化以及xx的特
产。
xx市位于xx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北临长江,南
濒太湖,东与苏州接壤,西与常州交界,京杭运河从中穿过。
xx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也是一座现代化工业城市,号称
19
“小上海”。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又是一座享誉国内外的旅
游城市。xx地处太湖北端,是xx蒙蒙烟雨,孕育出的一颗
璀璨的太湖明珠,以丰富而优越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跻
身于全国十大旅游观光城市之列。
首先,让我们先认识下xx的特产,我们所说的特产主要介
绍的来自xx的饮食特产。xx的特产种类丰富,驰名中外。
色泽酱红,酥香入香,甜咸适中,腴而不肥的xx酱排骨,
该菜已有百余年历史,享誉海内外;产于市郊大浮山、
马迹山,古时称为是“吴越佳果”,拥有近千年栽培史,肉厚
核小,酸甜可口的大浮杨梅,品种有乌梅、白荔枝、大叶细
蒂等十多个种类,成果有止渴开胃、益气生津等功效。xx
人还喜食“酒浸杨梅”。以杨梅浸酒,兑少量红糖,可去湿、
止泻、消暑、御寒;已有近七十年的栽培历史,有形美、色
艳、味佳、肉细、皮韧易剥、汁多甘厚、味浓香溢、入口即
化等特点的阳山水蜜桃,水蜜桃的品种很多,其中以早熟的
『雨花露』、中熟的『白凤』和晚熟的『白花』水蜜桃为最
佳,不仅色、香、味具佳,而且含有一定的蛋白质、脂肪、
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是畅销港、澳及海外的xx特产;已
有百年历史,具有夹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一吮满口卤,
味鲜不油腻等特色的xx小笼馒头,它选用上等面粉、选料
20
精细,小笼蒸煮,南方口味,馒头紧酵皮薄、馅多卤足、鲜
嫩味美,秋冬时,馅心中回入熬熟的蟹黄油,即为著名的“蟹
粉小笼“,食时鲜美可口;起源于锡山市东亭乡民间,后发
展为xx传统名点的xx三鲜馄饨,馄饨以鲜肉、开洋、榨菜
制成馅心,故称“三鲜“。并以肉骨头吊汤、豆腐干丝、蛋皮
丝为佐料。皮薄、馅多、汤鲜的三鲜馄饨,是xx最受市民
喜爱的大众化点心;1943年由崇安寺“六芳斋“师傅王禹清引
进湖州大方糕改制而成,由特制的方型木质模板,筛入糕粉,
显出凹型,分别放入鲜肉、豆沙、菜猪油等馅心,筛上一层
糕粉,刮平,用刀划成块线,上笼用旺火蒸熟而成的xx传
统名点——方糕,糕呈白色,粉质柔软、馅心丰满、具有常
有浓郁的xx风味;选用上白糯米粉用热水拌和搓韧,切成
小方块,用扁筛滚成大小似棉子的小圆子。另将酒酿捣碎和
白糖一起放入碗中,将煮熟的圆子连汤盛于碗中即成的拥有
百年历史的酒酿圆子,酒酿圆子软糯香甜,是老年市民的可
口小吃;用上白面粉加少许水和盐拌揉捏,放在平底锅中摊
烙成圆形皮子,然后将制好的陷心(肉末、豆沙、菜猪油)
摊放在皮子上,将两头折起,卷成长卷下油锅炸成金黄色即
可得xx时令小吃——春卷,皮薄酥脆、馅心香软,别具风
味,是春季的时令佳品;制作在大口坛内,既嫩又热的xx
传统小吃——豆腐花,食时,加上熟酱油、葱花、紫菜、虾
皮、榨菜末、白糖、麻油等调味品,成为xx老少风味小吃;
21
一八五○年由xx『孙记糕团店』创制,因正值玉兰花开时节
而得名的玉兰饼,此饼选用糯米粉加开水揉和摘成小块,
做成饼坯,包入菜猪油、豆沙、鲜肉、玫瑰、芝麻等馅心,
放入平底锅用油煎烙,呈金黄色,外皮香脆,内壳软糯,甜
咸适口,香味诱人;选用上等面粉,酵粉和水拌成浆状,注
入烤热的梅
花模具,放入豆沙、鲜肉、菜猪油、玫瑰等各种馅心,再注
上面浆,撒上白
糖、红绿瓜丝,用灼热的铁板盖在糕模上烤熟即成的xx风
味小吃——梅花糕,此糕呈金黄色,形如梅花,松软可口,
老少皆宜;将萝卜洗净刨成丝,用少许食盐略腌后,挤去水
份,放入葱末拌匀,另用面粉和冷水调成浆糊状,再用白铅
皮做成的椭圆形模勺,底层铺满粉浆,放入萝卜丝,再用面
浆封面,放入油锅内煎成金黄色脱模即成,食时美味可口的
风味小吃——萝卜丝饼;选用精白粉,放入鸡蛋,经过糅合,
轧成面条,用肉骨头、鸡肉吊汤的银丝面,银丝面色白似雪,
条细似弦,汤清味鲜,柔滑软爽,美味可口,是市内外顾客
喜爱的点心;用板猪油、嫩油渣、葱、盐、糖制成馅心,包
在面酵中,放在圆盘内揿成圆状,放入平底锅内用油煎成金
黄色即可。如加上鸡蛋,质量更佳。油饼大而薄,既脆又香,
22
咸中带甜,口味特好,是春季的应时风味小吃的葱油饼;制
于1932,它选用精白面粉、熟猪油、水做成油酥面粉,将制
好的鲜肉、豆沙、枣泥、椒盐、芝麻、玫瑰、葱油、南腿、
开洋等各种馅心,分别包入油酥内,下火用大号炭几,上火
提炉用白煤,上下夹烘将饼正、反各翻两次,锅面里外对调
烘熟即成的xx传统小吃——梅贡饼。梅贡饼呈金黄色,皮
酥层(薄,出炉热吃,味想可口;创制于1757年,该点心选
用猪腿肉、猪板油、荠菜或青菜嫩叶,加调料拌成菜肉猪油
馅心(也可以用肉汁拌糯米制成馅心)的xx传统名点之一
——烧卖,用精白面粉加水糅合制成边皮薄,底层厚的皮张,
再包入馅心,经蒸熟即成。此点心具有滋味美,不粘牙等特
点;创制于1858年,它选地方产的上等芋头的芋籽,去皮、
洗净、放碱,烧至芋籽呈紫红色时再转为火焖,放入红塘和
甜桂花,煮沸即成的xx糖芋头。具有芋艿酥烂、色泽鲜红,
甜汤鲜洁、香味四溢等特点,是老少皆宜的应时小吃;条纹
紧而卷曲,味嫩翠绿,白毫披覆,冲饮茶汤晶莹隐翠,茶叶
清香鲜醇,别具风味的xx毫茶;产生于清乾隆时代(18世
纪中叶),到今已有二百三十多年历史的xx油面筋;xx“三
白”更是享有盛名,分别是亦称“鲦”“头尾俱向上”而得名,
体狭长侧扁,细骨细鳞,银光闪烁的太湖白鱼,是食肉性经
济鱼类之一,目前尚未养殖,主要依靠天然捕捞,白鱼肉质
细嫩,鳞下脂肪多,酷似鲥鱼,是太湖名贵鱼类。《吴郡志》
23
载:“白鱼出太湖者胜,民得采之,隋时入贡洛阳”,当时白
鱼已作为贡品上贡皇庭。白鱼大多在太湖敞水域中生长,以
小鱼虾为食,是太湖自繁睡鱼类,一年四季均可捕获,在六、
七月生殖产卵期捕捞产量最高。《吴郡
志》有“吴人以芒种日谓之入霉,梅后十五日谓之入时。白
鱼至是盛出。谓之时里白”。解放后,对白鱼资源进行保护,
繁殖期禁止捕捉,使之常盛不衰;长二寸余,体长略圆,形
如玉簪,似无骨无肠,细嫩透明,色泽似银的太湖银鱼,春
秋时期,太湖就盛产银鱼,宋代诗人“春后银鱼霜下鲈”的名
句,把银鱼与鲈鱼并列为鱼中珍品。清康熙年间,银鱼就被
列为“贡品”。银鱼原为海鱼,后定居在太湖繁衍,是太湖名
贵特产。银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无鳞、无刺、无腥味,
可烹制各种佳肴,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银鱼又是xx
传统外贸产品,太湖牌冷冻银鱼在国妹上久负盛名。日本人
常把银鱼与鲱鱼籽、海胆酱一起,配上调味品,制成珍贵菜
肴。将银鱼晒成干,色、香、味、形,经久不变。烹制前,
用水浸一下,柔若无骨,制成各类应时名菜,不比鲜银鱼逊
色。八十年代太湖银鱼南移滇池,西湖,成为当地的名特产;
早在清《太湖备考》上有“太湖白虾甲天下,熟时色仍洁白”
的记载的壳薄、肉嫩、味鲜美的太湖白虾,是人民喜爱的水
产品。用白虾做的“醉虾”放在桌上,虾还在蹦跳,吃在嘴里,
24
奇嫩异常,鲜美无比。白虾剥虾仁出肉率高,还可加工成虾
干,去皮后便是“湖开”。虾还可入药。托痘疮、下乳汁,壮
肠道。是强壮补精药。内服有托里解毒之功能,酒后喝一碗
虾米汤,顿觉肠胃舒适,美味不尽。
xx民间主食为大米,兼食面粉。大多一日三餐。早餐吃粥或
泡饭,中午吃米饭,晚上视家庭经济条件和个人习惯,有的
吃米饭,有的吃粥或泡饭,有的既吃米饭又吃粥或泡饭。面
粉食品多数用以调剂,品种有面条、馄饨、面衣饼。简便的
是吃面疙瘩。佐餐品除蔬菜外,荤菜有鸡、鸭、鱼、肉等。
xx人的口味特别喜爱鲜甜,xx的饮食文化属于苏菜系苏锡
帮,口味偏甜。城里人吃鸡、鱼则以清淡为主,常喜白烧、
汤煮,或采用炖、焖等方式烹制。乡间喜欢红烧,务必浓油
赤酱。肉类的烹饪讲究色、香、味。色喜酱红色,香必扑鼻,
味则咸中带甜。xx群众喜爱饮茶。吸烟的多为男人,妇女很
少。喝酒也较普遍,设筵时备有大曲、烧酒等烈性酒,也备
黄酒、葡萄酒等,近来又新增了啤酒。每临春节,农村中很
多人家用糯米自酿甜酒或老白酒,春节时自饮和待客。
由于xx的饮食文化在国内国外很有名,每年在xx大大小小
的美食文化节就有很多。不仅为xx市民带来全国各地美食
25
的享受,也是xx美食与其他不同菜系的交流。
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我们对xx特产的特色、价位、饮食
环境、受欢迎度等多方面进行了考察。调查表明,因为口味
独特、历史悠久、价位适中,时至今日这些xx特色美食仍
然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同时,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虽然很多人对xx的饮食文
化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但这并不妨碍大家对xx特色美食的
热爱。
此外,我们对于xx历史文化也做了少许调查。我们始终相
信,一个发达的城市,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一个饮食文化
如此具有特色的城市,她的历史文化对于这样一个闻名的城
市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
吴学研究专家在谈到“城市精神”的时候说过:“xx拥有三千
多年的悠久历史,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富有个性的吴地传
统文化。在这块富庶的土地上,吴文化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
xx人,谱写了“千年的文明、百年的繁荣、五十年的辉煌”
发展史。今天,当我们探讨、挖掘新时期xx“城市精神”的时
候,继承吴地传统文化中所蕴涵的谦让、包容、诚信、开拓、
26
创业精神,无疑是现代xx“城市精神”内容中的重要构成部
分。吴地历史文脉与新时期xx“城市精神”“今日的文化,明
日的经济”。”
实践感想:
在这几天的实践过程中,小组的八位成员深入市中心的王兴
记、三凤桥、皇亭等特色餐馆,在品尝美食的同时观察了不
同特产的销售情况。我们的组员们行走于各个xx老字号店
面,流连于各个公交车站台,冒雨外出进行考察,总的过程
还是比较辛苦的。但是我们都坚持了下来,因为我们相信我
们的调查是有意义的,是能够服务于广大消费者的。这是我
们坚持的信念。
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我们所采访及咨询的市民和老字号店面
的工作人员态度都很和善,这位我们的调查提供了一个很好
的平台,使我们的调查能很顺利
本文发布于:2023-03-16 05:12: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9147612723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临沂美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临沂美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