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洞

更新时间:2023-03-16 03:54:42 阅读: 评论:0

一起玩的游戏-航天科普知识

双龙洞
2023年3月16日发(作者:毕业生主题曲)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篇1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我们就随着叶圣陶爷爷,一起去游览金华的

双龙洞,好不好?

(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新授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能读懂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划下来。

(师副板书)

⑴你都读懂了什么?(4人)

(如果学生只从句段说,提前安排一人)

板书:入山、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请你来你说你来,同学们知道得真多。

⑵那么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5人)

对问简单的词语,可以说:

你来谁来帮帮他?你明白了吗?

请你说你能帮他解答吗?懂了吗?

对学生有创造性的提问,可以说:

你的想法很独特!多么独特的想法呀!

与众不同,有创意。

敢于向权威挑战,了不起!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研究。这个问题待会解决(副板书)老师把它记下来也把它

记在这。

相信这些问题讲完课文后,你就会明白。

2、(指板书)那么,在这几部分中你最喜欢哪部分,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可以自己读,合作读,还可以画画,谈体会。听明白了吗?开始。

全班汇报交流:

刚才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很高,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

入山:

谁喜欢入山这部分?(字幕:2~3段)

你来。

你准备用什么方式来交流?

生:朗读、谈体会。

开始吧!

师:多美的景色啊!

谁还想交流?

(入山时见到的溪流。字幕:将“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

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画线.)

为什么喜欢?

生:用上了“时而”、“时而”、“时而”、“时而”这些词,写出了溪流

的变化。(课件:将4个“时而”变色)

师:那谁能读出溪流的变化呢?

你来读。

师:同学们来评价一下,他读的怎么样?

师:那你能不能把溪流的变化读出来呢?生读。(读得好时)

师:你这一读,老师仿佛听见了溪流变换调子的声音。谁能读的比他还要好?

生。告诉老师,为什么溪流会时时变换调子呢?

生:因为山势在不断变化。(读得不好时)

师:谁来教教他?你再来试一试!如果都读的不好,师范读,加手势。

师:听老师来读一读。

看谁能把溪流的变化读出来,表扬。听老师来读。谁来和老师比赛?

师:为什么溪流会时时变换调子呢?

生:因为山势在不断变化。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3、外洞:

师:你还喜欢哪部分?

生:我喜欢外洞,(放图片)走入里面就仿佛走进了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

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我们学校的阶梯教室大约只能坐二、三百人,而

内洞中一千或八百人开会也不觉得拥挤。能想象出外洞有多大吗?(字幕)谁能读

出外洞的大?一生读。他读的外洞大不大?你能读读吗?

4、孔隙:

生一:我最喜欢孔隙这一部分。(课件:第4段的字幕)

师:你准备用哪种方式来交流?

生:我准备用朗读的方法来交流。生交流。

师:读了这部分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觉孔隙又窄又小。

师:从哪可以看出孔隙很小呢?

生:只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两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

(课件:点击热区,将此句划线)

师:谁还有?

生补充: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课件:热区--划线)

师:找得非常准确。你是通过读体会出孔隙又窄又小的特点。

师:谁还想来交流这一部分?

生二:我们组是以画图的方式来介绍这一部分的。(实物投影)大家看,我把

由外洞进入内洞上面的石头画得这么低,是因为孔隙很窄小,高度大概只有从人

的腹部到臀部的距离。船很小,只能并列躺着两个人。船两头都系着绳子,从内

洞里拉动绳子,船就进来,再从外洞向外拉绳子,船就出去。多么有趣啊!我想

这大概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方式吧!

(师马上带头鼓掌。)你是通过画图来体会的。

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出示孔隙的动画)请看。这两位游客上船

了,

刚才通过朗读、画图,我们知道了孔隙又窄又小。现在谁能把这一整段课文

读一读?(出示此段的字)

先自己练练。谁来试试?你来。评:他读得怎么样?

生(读得不好)

哪儿不好?你能把这儿读一读吗?读得很好。你再把这一段读一读。

5、内洞:

师:你还喜欢那部分?

生:我很喜欢内洞。

师:你想以什么方式来介绍内洞(谈体会)?

生:进入内洞就好像置身仙境龙宫了。那里有蜿蜒在洞顶的双龙,还有千姿

百态,颜色各异的石钟乳和石笋。

师:你为什么喜欢它?

生:因为它形状──,颜色──。

师:你能不能用课本上的词来表示?(变化多端、颜色各异)

师:那些石钟乳和石笋是什么样的?

生谈:形状像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

师:除此之外,洞中的石钟乳和石笋还有什么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内洞。

(放内洞部分录象)

师:他们像什么?请你来,谁再来说?

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内洞里的景物还有很多。张开你想象的

翅膀,谁再谈谈?

(如果没有谈的)

师:比如猴子观海、海底捞月、哪吒闹海等……

谁再说说?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

说了这么多,现在能把内洞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的特点读出来吗?

(字幕:首先当然是……值得观赏。)

先自己练一练。请你来。(一生读)同学们,他读的怎么样?自己练练,谁来?

读得怎么样?老师也认为很好,喜欢读的站起来读。

三、练习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暑假即将来临,阳光旅行社要招聘一批双龙洞景区的

小导游。

(课件:招聘条件“熟悉各处景点,普通话标准,举止文明,待人热情大方。”)

同学们愿意来试试吗?

师:首先以小组为单位作准备,每人介绍一处景点,介绍时可以把课前收集

的资料充实进来。各小组要选出最优秀的一名同学参加竞聘。

谁想来介绍入山?(找一人)谁来介绍外洞、孔隙、内洞?(四人在前面一字排

开)来,

(挂导游牌,发小旗)

师:我们由金华城出发。小导游们,开始吧!

生1:(出示录象──入山图)

如果导游开始没自我介绍,师要喊停。

问:平时我们外出旅游,见到的导游也是这么说的吗?

生:对,要先自我介绍。再来说说。

导游:双龙洞属于岩溶景观,以洞中有洞、卧船入洞为特色。我们现在正通

往双龙洞。你们看,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是不是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

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

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真是一片明艳。

随着山势,迎着溪流,我们继续往前走。

导游:再往前走,就到了双龙洞口,溪水就是从那儿流出来的。

师:(拍肩)该轮到你了!

生2:外洞

我叫__,大家叫我X导好了,将由我和大家一起游览外洞。在洞口抬头望,

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你们看,洞口的形状真像桥洞,这么宽。

导游:让我们走进去看看吧。它高大明亮,洞高66余米,广、深各33余米,

面积1200多平方米。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这儿聚集一千或八百

人开个会,一定不会觉得拥挤,像不像个大会堂。你看,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

外流。这就是外洞。外洞的常年洞温保持在17摄氏度左右,冬暖夏凉,特别是

在炎炎夏日,更是人们纳凉的好去处,比起天然空洞,更是过之而不可及。古人

形容的好:“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凉。”

师:谁还查找了其他有关外洞的资料?

一生读:我还知道了外洞厅北有一挂黄色“石瀑”(生出示图片)大家看,它

俨然是古人衣袍,这就是传说的“吕先生藏身”景点。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

隐身于此,又有传说是,有个村姑誓不嫁抢她的财主,被锁困在洞中,吕洞宾就

是从这里去营救洞中的村姑的。

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上网)

师:利用上网来查阅资料是一种便捷的方式,可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生3:孔隙

导游:(图)我叫__,大家叫我X导好了。请看,这就是孔隙,可以容下一只

小船进出。……这就到了内洞。

生4:内洞(录象)

导游: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双龙洞内最神奇的自然景观──内洞吧!大家看,

洞顶上有两条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那边是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

颜色各异,你可以依据其形状自由想象,即使不比作什么,我觉得也很值得观赏。

如果你在内洞转一圈后,你会发现内洞比外洞大得多。接下来,请大家自由游览。

师:导游工作结束了,现在请大家评价一下他们的表现?

祝贺你们!

四、谈收获

1、(指副板书)这些问题你明白了吗?

2、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用做诗、画画、唱歌、写广告语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双龙洞的

喜爱,下课。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篇2

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齐读课题。

1.白板出示生词,检查学生认读。

2.指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复习作者游览的顺序:

金华→罗甸→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活动2【讲授】精度感受

(一)欣赏路上的见闻。

1.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读一读。

2.交流: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书:山色水声)

3.引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

4.理解句子“一路迎着……变换调子。”(老师朗读,学生想象。)

引导学生用“时而……时而……”练习说话,师生互评。

(二)游览外洞和内洞。

1.自由读第4自然段,外洞有什么特点?(洞口宽,洞内大)教师板书:宽、大

2.朗读“洞口很宽,像……。走进去很大,仿佛……”体会打比方的独到之处。

3.师:我们随叶圣陶爷爷来到外洞,必须干什么?四人小组朗读第5自然段,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从外洞到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4.交流:读了第5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板书:

孔隙的特点——窄、矮[板书:窄、矮]

作者的感受——好奇、险[板书:险]

5.朗读“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就登陆了。”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形,体会

作者的感受。

6.师:我们来到内洞,发现了什么?先自己理解第6自然段,再同桌交流。教师

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板书。

内洞的特点——黑(一团漆黑)、奇(洞顶双龙,洞内石钟乳、石笋)、大(比

外洞大得多)

板书:黑、奇、大

作者的感受——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很大

活动3【讲授】学习讨论

1、过渡:经过孔隙就进入了内洞,内洞又有什么特点呢?

2、默读第五段,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3、指导理解每句话讲了什么,并结合理解“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等词,

理解“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一句,概括出内洞的特点。(板书:黑、

奇、大)

4、内洞确实很黑、很奇、很大,观看录相,欣赏体会。

四、作者游完了内洞,又排队出了洞。

活动4【练习】学习仿写

你还去过哪些风景名胜?仿照__的写法写一个小片段。请两位同学读一读。

要注意游览顺序。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双龙洞的特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2、感悟游记的语言美、景观美,掌握游记的基本写法。

3、倡议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培养同学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老师当导游,带你们到金华的双龙洞游玩好吗?汽车开动着,看看那里的景

色怎么样。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学们现在下车,俺们一边登山一边欣赏

这优美的景色吧!

二、整体感知,拟定游览路线

教师让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在课堂练习本上拟出游览路线。请

一个同学到黑板前画出导游图,教师和其余同学一起协商修正。从整体上感知全

文,拟出游览路线,为下面每个景点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游览景点,挖掘特点

1、领悟美,感受情──学习“路上”:

⑴走在路上,你的心情怎样?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教师点击课件

中“观看景象”之“路上”片断)

⑵看!“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这

么多颜色放在一起,你感觉怎么样?(让同学感悟“明艳”)

⑶有谁知道溪流为什么“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水声也时

时变换调子?”哪位同学能读出溪流的变化?(在同学朗读过程中,教师播放自

然界中溪水流动的声音。)

⑷闭上眼睛,听老师把前三个自然段朗读一遍,边听边想象路上的美景。

(教师配乐朗诵)

2、扣词句,抓特点──学习“洞口、外洞”:

过渡:

路上景色如画,但俺们目的地不在这里,俺们目的地在双龙洞。

⑴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教师点击课件中“观看景象”之“洞口”片断)

⑵到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很有气势。谁能说说“突兀森郁”是什么样

的景象?同桌之间可以交流,也可以。

⑶从洞口“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

会,一定不觉得拥挤。”俺们可用一个字概括外洞的特征。(教师点击课件中“观

看景象”之“外洞”片断)

3、入情境,悟特点──学习“孔隙”:

过渡:

观赏完了外洞,顺着泉源,俺们来到了洞的孔隙。

⑴请两位同学前去探探路。

⑵小船怎样进出孔隙呢?(师生齐读“船两头系着绳子……船就出来”)

请看录像,小船是怎样进出孔隙的。从录像中,可以看出孔隙又小又窄。(教师

点击课件中“观看景象”之“孔隙”片断,配录音介绍。)

⑶请一同学上讲台,以椅子当小船,模拟作者的动作,想象作者是怎样进

孔隙的,体验作者当时的心情。

⑷分组朗读,读出好奇、紧张的心情,看哪一组读得最好。(教师指导朗

读)

4、驰聘想象,分析特点──学习“内洞”。

过渡:

仰卧小船进孔隙,行了两三丈水程,俺们就到了内洞。

⑴学到这里,大家知道双龙洞里的“双龙”其实是什么吗?(同学踊跃发

言)

⑵游览过溶洞的同学见到过石钟乳、石笋,谁能给俺们讲解一下石钟乳和

石笋是怎样形成的?没有游览过溶洞的`同学也别遗憾,老师这就带你们观看石

钟乳、石笋。能不能想象一下这些石钟乳、石笋的形状,愿想什么就想什么,给

它们取上名字好不好?(教师点击课件中“观看景象”之“内洞”片断,出现一

些千奇百怪、颜色各异的石钟乳、石笋的图片,让同学畅所欲言。)

⑶默读,想想“内洞”有什么特点。(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师

生概括。)

四、着眼泉水,总结全文

1、找“向导”,拟顺序:

⑴课文里有一个“向导”陪着俺们一路游玩过来,大家知道它是谁吗?(引

导同学从泉水着眼,再拟游踪。)

⑵做个小练习,把溪流的走向填下来。(教师点击课件中“溪流走向”)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深黑的石洞)

⑶这个“向导”不只陪着俺们,一路上也陪着作者,想想作者的游览顺序

是怎样的?

(教师点击课件中的“游览线路”。)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深黑的石洞)

作者进洞游览顺序与溪流走向相反,出洞游览顺序与溪流走向相同。以溪流

走向为中国,再拟游览顺序,使同学对作者“溪水流向、景点转移”的写作顺序

有清醒认识。

2、品语言,学写法:

⑴俺们学习这篇游记,不只是欣赏蕴涵在游记中的语言美、景观美,还要

学会游记的写作方法,指导俺们的习作。

⑵这篇游记篇幅不长,但给人印象深刻。作者是怎样把一次游玩写得这样

精练生动的呢?哪些写法值得俺们借鉴?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⑶师生一起归纳,让同学领悟游记融情入景、巧抓特点、总分有序等写作

方法。

五、畅谈感想,学写游记

1、双龙洞游览完了,俺们就要坐车回去了,你有什么感想?能不能给大伙

说说?

2、暑假要到了,俺们可以借鉴这篇游记的写作方法,把俺们在暑期里印象

最深的一次游玩写下来。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篇4

教学要求: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3、学习本课生字。掌握“浙江、杜鹃、明艳、蜿蜒、聚集、孔隙、臀部、

稍微、漆黑、观赏、盘曲而上、变化多端”等词语。

4、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写具体

的。

2、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具准备:介绍双龙洞的VCD,课文录音带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些城市去旅游呢?它有什么独特的风光

呢?今天,我们准备跟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省的金华去旅游,你

想去吗?

2、播放配乐的课文录音。

3、出示课题,释题引入。[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

(1)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

过情形。__是一篇游记。)

(2)叶圣陶爷爷游完双龙洞后是怎样写这篇游记的呢,让我们随着课文再

观赏这神奇的双龙洞,好吗?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

二、探寻游踪,理清条理。

1、文中写到洞中双龙的句子有哪些?(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

3、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四

人小组合作)[板书]

4、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金华→罗甸→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三、品读交流,理解深化。

(一)品赏路上的见闻。

1、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读一读。

2、交流: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书:山色水声]

3、引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

4、理解句子“一路迎着……变换调子。”(老师朗读,学生想象,播放VCD)

(二)游览外洞和内洞。

1、自由读第4自然段,外洞有什么特点?(洞口宽,洞内大)[板书:宽、

大]

2、导读“洞口很宽,像……。走进去很大,仿佛……”体会打比方的独到

之处。

3、我们随叶圣陶爷爷来到外洞,必须干什么?四人小组研读第5自然段,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从外洞到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4、交流:读了第5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A:孔隙的特点——窄、矮[板书:窄、矮]

B:作者的感受——好奇、险[板书:险]

5、朗读“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就登陆了。”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形。

6、我们来到内洞,发现了什么?先自己理解第6自然段,再同桌交流。

A:内洞的特点——黑(一团漆黑)、奇(洞顶双龙,洞内石钟乳、石笋)、

大(比外洞大得多)[板书:黑、奇、大]

B:作者的感受——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很大

四、情境再现,总结延伸。

1、观看游外洞内洞的VCD。

2、说话训练:假如让你当游双龙洞的一个小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旅客介绍

双龙洞呢?(根据游览示意图,注意导游的用语。)

(先四人小组练说,再个别上台表演。)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段落。

4、总结:叶老游完此洞后依然兴致

勃勃,又沿着溪水往上走,去观赏上一个洞——冰壶洞,冰壶洞另有一番美

丽的风光,他写了另一篇游记,编在中学课本里,大家可以找来一读,也可以查

阅有关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浙(zhè)呈(chéng)稍(shāo)是翘舌音;

臀(tún)蜿(wān)蜒(yán)源(yuán)是前鼻音。

多音字:“盘曲(qū)而上”、“系(jì)着绳子”、“像桥洞(shì)的”

2、注意字形。

蜒、臀

3、理解新词。

盘曲而上——盘绕着,弯弯曲曲地上去。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

突兀森郁——山高耸着,山上树木繁密。

蜿蜒——原指蛇看爬行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洞顶的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变化多端——端,项目。变化多种多样。

颜色各异——异,不同。颜色各不相同。

二、复习巩固。

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2、作者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每一处景点有什么特点?

三、整体回归。

1、简单交代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内容。

2、根据图示,对照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一(1)交代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二(2—3)讲路上的见闻。

三(4)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

四(5)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

五(6—7)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

六(8)讲乘船出洞。

3、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

爱。)

四、学习写法。

1、叙述有条理,贯穿全文有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路上→洞口→外

洞→孔隙→内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

→洞口→流下山,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的。

2、作者移步换景,情随景变,既描述出双龙洞的神奇景色,又表达出自己

的感受。

课外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完成《学习辅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篇5

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9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

2.让学生解释“记”是什么意思。(记载)

3.__是一篇游记。这篇游记是叶圣陶先生于1957年游览金华双龙洞后写下

的。

4.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金华的双龙洞景致美丽奇特,吸引了许多中外游

客,同学们是不是也想去双龙洞看一看,那就让我们和文中的我一起去游览,好

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电脑软件,点击课文朗读,学生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看课文,

进入情境,感知课文内容。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想

想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3.检查自读情况。

(l)用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可采取指读、齐读、开火车读

等多种形式。

(2)抽生轮读课文,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

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

(3)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一张游览示意图,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

景点。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4)教师:作者是按照“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游览双

龙洞的。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交待了什么?(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2.探究2、3自然段。

(1)教师:作者在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我

们和作者一起去欣赏,去感受那里的美景。

(2)学生默读、思考、勾画。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

①交流第2自然段中沿途看到的美景。

a.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出沿途看到的景物,再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最后

说说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边答教师边板书:

理解“或浓或淡的新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颜色?“明艳”什么意思,

作者为什么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

春天正是植物生长的旺盛时期,不断地有新芽、嫩叶冒出来。刚长出时的颜色是

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变深、变浓了。作者说“或浓或淡的新绿”,准

确地描绘了春天绿色的特点。因为有“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

或淡的新绿”,所以作者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b.出示电脑课件,将沿途看到的山、花、树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使学生感

受到沿途美景就像一幅明艳的彩色画卷。

c.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②交流对第3自然段的理解。

a.教师:沿途不仅有有特色的山、花、树,还有水,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

看看山中的溪流,听听溪水的歌唱。

b.讨论交流:溪流为什么会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

时时变换调子?

(溪流的样子和声音时时在变化,都是“随着山势”的变化而产生的。听,

溪流的声音多好听,有时发出哗哗的声音,有时发出淙淙的声音,有时发出潺潺

的声音,多像一首动听的歌啊。)

C.指导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5)小结:第2、3自然段写了路上的见闻,写得有声有色,充满了对沿途

景物的爱,使我们也仿佛亲眼目睹了沿途那迷人的景色。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金华观龙洞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说说课文的第1自然段和2、3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过渡:去双龙洞的沿途景色就如此迷人,那洞中景物一定更值得一看,

让我们和作者一道去玩赏、去领略吧!

二、继续探究课文内容,领略金华双龙洞的神奇美景

1.自学4-7自然段。

(1)默读思考:作者在外洞、孔隙、内洞都看到了哪些景象,有何感受?

(2)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2.小组讨论交流。

3.汇报交流自学成果,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把握如下要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从外洞到内洞的经过说清楚的,再说说作者是

怎样具体描写船的“小”,由外洞到内洞的“窄”,注意学习这种细致描写的方

法。)

教师:课文中写道:“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孔隙指小

洞、裂缝,应该说是小的;但又能容小船进出,那就该说是大的,那孔隙到底该

说它小,还是该说它大呢?

(让学生各谈自己的理解,最后经过讨论得出结论,说它“大”或“小”,

要跟它相连的外洞与内洞的大小比较,才能做出判断。外洞能聚集一千人或是八

百人开会,当然很大,而内洞更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这就显出这一处的洞或裂

缝很小,因而称之为“孔隙”。至于这个“洞”或“裂缝”本身并不小。)

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①出示电脑课件,欣赏内洞的神奇美景。

②感情朗读6、7自然段。

③质疑问难,合作解疑。

a.作者看到洞顶的双龙说“有点像”,到底像不像?

(学生可能有的说“像”,有的说“不太像”。经过争论可逐步得出结论:

此处本已有颜色,用上“蜿蜒”形容,又可见其形态,再加上灯光摇曳,产生一

种“像”的感觉;但由于它是石钟乳自然形成,没有经过人工雕刻,不可能十分

“像”。所以作者说“有点像”,可见其用词严谨。)

b.课文中写“其次是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

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那么,究竟可以想象成什

么器用、什么宫室、什么神仙和动物呢?(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发

挥。)

C.“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照应

上文“泉水”。

4.齐读第8自然段,思考:这段讲什么?

(乘船出洞)

三、总结全文

1.出示电脑课件,按游览顺序播放全文景象,体会双龙洞一游的种种美的

感受。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总结:双龙洞一游,路上景色美丽迷人,外洞高大宽敞,内洞梦幻般神

奇,再加上过孔隙时那新奇的快感,使作者有种美的感受。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

把游洞的过程和泉水流经的路线结合起来写,使我们读了也仿佛身临其境。

四、拓展延伸

根据课文的描述,展开合理想象,分小组设计“外洞”“内洞”及“两洞连

接”处的解说词,轮流担当导游。选出说得好的同学在班上说一说。

五、指导写字,巩固字音,记忆字形,读写词语

1.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记忆生字的。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额”字。

3.读写词语。

附: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郊游,让学生详细记录郊游过程,尝试

写一篇游记。没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读一读叶圣陶先生的其他游记,感

受作者的写法及感情。

教案点评:

教师由课题引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遇

到疑难问题合作解决,教师相机点拨。学生搜集有关介绍金华双龙洞的资料,可

阅读课外书刊,也可上网浏览。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根据作者的游览顺序,

画一张游览示意图。担当小导游。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记叙的金华双龙洞的奇异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

思想感情。

2、能给课文分段,写出课文的提纲,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过渡句在课文中的作用。了解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稍微”、“时而”造句。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6、学习“孔隙”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情感,了解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2、了解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孔隙”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谈话引入

1、齐读课题,从课题中知道些什麽?你还想知道些什麽?

2、老师引入:

既然同学们想知道那麽多有关浙江金华双龙洞的情况,今天咱们也和叶老先

生一起去游览双龙洞,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你们想去吗?

二、指名分读课文,找出表示游览顺序变化的语句,讨论分段:

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

第一段:(1自然段)

第二段:(2~3自然段)

第三段:(4自然段)

第四段:(5自然段)

第五段:(6~7自然段)

第六段:(8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扫清生字新词障碍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新词

二、指名说说本课叙述顺序

三、学习第三段

1、当叶老来到双龙洞口,他都看到了什麽?有什麽感觉?指名读课文。

2、集体讨论:

山:相当高、突兀森郁,感觉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很宽。

外洞:高、大、像大会堂,可容800~1000人,不觉拥挤。

3、自由读文,作者采用什麽句式来写的?(比喻)

4、归纳段意。

四、学习第四、五段

1、合作小组自学,提纲:

读课文,标出孔隙、内洞的特点。

想:是怎样写具体的?用了什麽方法?

2、集体讨论:

孔隙:窄,只能容两人并排仰卧的小船。

矮:小船进出靠人工拉,人仰卧在船内。

险: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头稍微抬起一点儿,会撞破

额角,擦伤鼻子。昏暗、八九米长。

内洞:黑:一团漆黑,什麽都看不见;提着汽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

方,余外全是昏暗。

大:不知道有多麽宽广;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麽大。

深奇:洞顶有蜿蜒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有石钟乳和石笋,形状

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麽,也很值得观赏。

采用比喻、对比、夸张的手法,通过心理活动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景物

特点。

3、练习朗读课文,读出孔隙和内洞的不同特点。

4、想:

作者此刻的心情怎样?

5、有语气朗读课文:

小组成员互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6、小结:

金华的双龙洞无论是洞口、外洞、还是孔隙、内洞,景色各异,特点突出,

真可谓是奇观异景,值得前去欣赏。

7、归纳这两段的段意。

五、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

全文既然写游览双龙洞,可为什麽还写路上的所见所闻?作者在途中看到、

听到、感受到什麽?

2、讨论:

看到、感到、听到。

公路:盘曲溪声时时变换调子。

映山红:开满、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

油桐:正开花、一从、一簇、很不少一片明艳。

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见过。

溪流:随山势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从洞里流出来。

3、小结:

沿途景色犹如悬挂在天地间的一幅巨大的彩色山水风景画。它是那麽吸引

人,双龙洞在此山中,不正是画中画,景中景吗?洞内外浑然一体,真是美不可

言,令人神往!

4、齐读课文,归纳段意。

六、总结全文

1、指名读句子,结合板书体会下列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2、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说出主要内容。

3、标画出文中写溪流的句子,想:它在文中起了什麽作用?

4、从__中,你感受到了什麽?

【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高、大)(黑、大、奇)

入山──>金华城──>罗甸──>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像桥洞宽)(窄小、低矮、昏暗)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篇7

例披文入境的教学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以学生的“春游”创设情境。“老师当导游,带你们到金华的双龙洞游

玩,好吗?汽车开动着,看看那里的景色怎么样。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

学们现在下车,我们一边登山一边欣赏这优美的景色吧广这一创设的春游情境不

知不觉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兴趣盎然。

二、整体感知,拟定郊游

教师让学生通读全文,在课堂练习本上拟出游踪,请一生到黑板前画出导游

图,教师和其余学生一起协助修正、定图。从整体上感知全文,拟出游览路线,

学生头脑中有清晰思路,为下面的分景点学习打好基础。

三、游览景点,挖掘特点

紧紧扣住每个景点不同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想象

等多方面感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

(一)领悟美,感受情──学习“路上”

1.课文中哪些是写路上的?

2.把描写路上美的句子找出来,想想美在哪里?全班齐读这些美句。(教

师把剪贴画“路上”放在导游图中路上位置)

3.“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这句话写作顺序怎样?这么多颜色,你感觉怎么样?这么美的句子值得我们好好

品读。(学生比赛回答、比赛读)

4.为什么“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哪位同学能读出溪流变化?(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播放自然界中溪水流动变

化的声音)

5.闭上眼睛,听老师把前三个自然段朗读一遍,边听边欣赏路上的美景。

(教师配乐朗诵)

(二)扣词句,抓特点──学习“洞口”、“外洞”

过渡:路上景色如画,但我们目的不在这里,我们目的在双龙洞。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教师把剪贴画“外洞”放在导游图中的外洞位

置)

2.“突兀森郁”什么意思?从这个词可看出洞口什么特点?

3.“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

定不觉得拥挤”说明外洞什么特征?(教师点学生回答,师生概括)

(三)入情境,悟特点──学习“孔隙”

过渡:参观完了外洞,顺着泉源,我们来到了孔隙。

1.请两位同学前去探探路。这两位同学合适吗?这两位同学不合适可看出

孔隙什么特点?(教师点两位较胖的学生上讲台)

2.船怎样进出孔隙呢?(师生齐读“船两头系着绳子……船就出来”)请

看录象,船是怎样进出孔隙的。从录像中,可以看出孔隙又小又窄,进孔隙,你

的心情怎样?(教师放录像,配录音介绍)

3.请一同学上讲台,把黑板当小船,模拟作者是怎样进孔隙的?体验作者

当时的心情。(学生以黑板为小船做动作,师生评价)

4.分组朗读,读出好奇、紧张心情,看哪一组读得最好。(教师点评朗读)

(四)驰想象,析特点──学习“内洞”

过渡:仰卧小船进孔隙,行了两三丈水程,我们就到了内洞。

1.“双龙”其实是什么?(教师点学生回答)

2.谁知道石钟乳、石笋?能不能想象一下石钟乳、石笋的形状,愿想什么

就想什么。(教师出示千奇百怪、颜色各异的石钟乳、石笋的图片,学生畅所欲

言)

3.默读,找内洞特点。(教师把剪贴画“内洞”放在导游图中内洞位置)

四、着眼泉水,总结全文

(一)一路游玩过来,哪几处见到泉水?

(二)我们就是沿着溪流参观双龙洞的。双龙洞游览完了,我们可以坐车回

去了,请大家回味一下我们的游览路线怎样?

(三)学完课文后,我们知道作者是用什么顺序组织全文的?(师生概括写

作特点)

五、畅谈感想,学写游记

(一)双龙洞游完了,你有什么话好说,有何感想?(学生踊跃发言)

(二)暑假要到了,以此文为范例,做一篇游记。

自主创新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一、明确目标,点明学法

(一)目标

1.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双龙洞的特点;

2.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掌握游记的基本写作方法;

3.通过电教手段,感受多媒体教学特色,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4.倡导民主自由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能力。

(二)学法

1.看图片,悟词义;

2.赏景观,抓特点;

3.理顺序,学写法;

4.勤动脑,善发现。

(教师点击课件中的“教学目标”、“学习方法”)

二、边读边想,列出游踪

(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遍,边读边把作者游览的地方画出来。

(请学生说作者的游览线路)

(二)看了这个游览线路,你最喜欢哪个地方的描写?(教师点击课件中的

“游览线路”)

三、自学为主,课件相辅

教师不拘泥于游览线路,学生感受深的部分先学,打破按课文段落前后排列

顺序讲解的传统教学法。

(一)学习“内洞”

1.和这位同学一样,喜欢内洞的同学一起把描写内洞的这一段朗读一遍。

2.刚才大家游了内洞,内洞有什么特点?(教师点击课件中“观看景象”

之“内洞”)

3.这一段还有什么不懂的?(1)“蜿蜒”是什么意思?(2)“上源”是

什么意思?(3)“石钟乳”与“石笋”有什么区别?(教师点击课件中生字词

学习,通过图片让学生理解“蜿蜒”、“上源”、“石钟乳”、“石笋”等词语)

4.大家看了这么多的石钟乳、石笋,想想它们都像什么?(教师展示课件

中千奇百怪的石钟乳、石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二)学习“孔隙”

过渡:除内洞外,同学们还喜欢什么?(有生回答孔隙)

1.闭上眼睛,坐上小船,体会作者的感受,想想孔隙有什么特点?(一生

朗读第五自然段)

2.既然小船都能通过孔隙,为什么还说孔隙小呢?(启发学生思考)

3.作者躺在船上生怕什么?请大家做动作,把椅背当小船,身子贴在椅背

上,感受作者当时的心清。(教师点击课件中“观看景象”之“孔隙”)

(三)学习“路上”

过渡:这么多同学喜欢路上,四人小组一起学习写路上的段落。

1.喜欢“路上”的哪些词句,四人小组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看到如

此美景,爸爸的心情会怎样?能读出来吗?(小组之间互相对朗读进行评价)

2.“路上”有哪些特点?(教师点击课件中“观看景象”之“路上”)

3.有哪些地方不懂?(1)“映山红”有哪些?“油桐”是什么植物?(2)

“新绿”、“明艳”各是什么意思?(教师点击课件中生字词学习,通过图片理

解“映山红”、“油桐”、“新绿”、“明艳”等词语)

(四)学习“洞口”、“外洞”

1.朗读第四自然段,看看洞口、外洞有什么特点。(教师点击课件中“观

看景象”之“洞口”。“洞外”)

2.不懂的地方提出来。(1)“突兀森郁”什么意思?(2)“像桥洞似的”

怎么理解?(教师点击课件中生字词学习,通过图片理解“突兀森郁”、“像桥

洞似的”等词语)

四、溪流引路,再拟游序

在发扬民主,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基础上,打乱游览顺序教学,为避免学

生思维混乱,以溪流走向为起点,再拟游览顺序,使学生对作者“溪水流向、景

点转移”的写作顺序有清醒认识。

(一)在路上除了看到明艳的花花草草外,还看到了什么?

(二)课文里有几处写了溪流,齐读描写溪流的句子。

(三)为什么“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

子?”

(四)做个小练习,把溪流的走向填下来。作者进洞游览顺序与溪流走向相

反,出洞游览顺序与溪流走向相同。(教师点击课件中“溪流走向”)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漆黑的石洞)

五、讨论总结,编写提纲

(一)四人小组讨论一下,你觉得这篇游记写得好吗?好在什么地方?

(二)游记写作要点有哪些?(教师点击课件中“游记要点”)

(三)给这篇__编写提纲,把假期游玩的地方写下来。

总评:

这两种教学设计共同同点有:

1.二者都注意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

情境,激兴趣”是游记教学的重要特色。学生只有“身临其境”,入情入境地学

习,才能充分领悟游记美,感受作者情。

2.二者都强调“读”的重要性,紧扣新大纲阅读教学“以读为本”的要求,

让学生从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词语。形式多样的朗读贯穿这篇游记教学的始终,

在读中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二者都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引

路”,学生“探路”,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这两种教学设计又各具特色,不同点在于:

1.教学思路不同:前者按人们惯用的线性思维组织教学,教学次序与游记

的写作顺序一致。教学思路流畅有序,学生容易接受;后者打破定势,用非线性

思维(发散思维)组织教学,新颖独到,颇有创见。

2.教学手段不同:前者用自然朴素的教学手段,即通过言语动作,配乐朗

读等传统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后者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声”“光”“电”

“影”综合交错,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可听可视的画面,激活学生思维,激

发学生情感。

3.教学目标不同:前者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教

师“引人入胜”的语言和学生“披文入境”的朗读,令学生不知不觉受到游记美

的熏陶;后者言简意赅,直指单元教学要求,针对第三单元学习重声、是编写提

纲,将游记教学与编提纲练习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审美意识的同时,注重学生

的理性思维能力。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篇8

1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包含1个多音字:系)及新词,认读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游记中按游览顺序连段成篇的写作方法和过

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3.学习“孔隙”的写法写一段话,从不同方面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养成留

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了解金华双龙洞奇异的景象,产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想象力就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因此他们有想象的能力

和基础,同时,有些学生可能已经去过金华的双龙洞,这些学生的发言、图片和录

像都可能调动其他学生的想象力。但有感情地朗读写景的__,对学生来说恐怕有

一定难度,还需教师指导。写法的学习还需在深入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准确把握,

大胆尝试。

3重点难点

1、准确把握金华双龙洞洞口、孔隙、内洞的特点,体会景观的奇异、美丽。

2、掌握孔隙写法,进行仿写练习。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理解相关“新绿、突兀森郁”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1.2学时重点

1、重点:理解相关“新绿、突兀森郁”等词语。理清__层次。

4.1.3学时难点评

1、难点:明确__两条线索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揭题、释题,读第一段

1、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老作家、老教育家叶圣陶爷爷的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

2、释题:

“记”是什么意思?

3、读第一段。

活动2【讲授】二、初读课文

1、激趣:

听说,双龙洞的景色非常奇特,我也真想去游览一番,你们想去吗?要想去,事

先要对双龙洞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赶快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遇到难读

的句子要多读几遍,遇到生字更要多读几遍。快读吧。

2、自由读课文。

3、检查学习字词和课文的情况。

活动3【讲授】三、理清顺序

1、看,这是什么?(出示小红旗小黄帽)谁用的?说起导游这个职业,可真好,

天南海北,游山玩水。现在,有一个当导游的机会,你们想不想当?想当的都来当吧,

现在,你们都是导游,就我一个游客。(让一个女生起立)导游小姐,你怎么安排我

今天的旅游路线?教你一个方法,可以画一张游览示意图。怎么画?细细读课文,

借助课文中地点转换的语句来画。例如:四人小组合作制作一张。一组板演。导

游小姐,你怎么安排我今天的旅游路线?你这个导游当得真好,这个旅游帽作为奖

品奖给你。

活动4【活动】四、学习第二段

1、刚才就我一个游客太冷清了,你们还是陪伴我一起来当游客吧。现在让我

们从金华出发到双龙洞去,请你注意欣赏沿途景物。(出示相机)看,老师手中拿的

是什么?你们也带了吗?下面请同学们当摄影师,把路上的美景拍摄下来,并且配

上解说词。(出示一张照片做例子)拍镜头时,要拍一个你最喜欢的景物,配解说词

时,要使用__的句子。要完成这件工作,先要好好地朗读2~3段。

2、学生自由朗读2~3段。

3、讨论:

⑴你拍了什么镜头?为什么拍了这了这个镜头?随学生出示图,补充介绍:映

山红花色众多,有紫红、红、桃红、粉红、橙、金黄、雪青、纯白等颜色。

⑵还有谁也拍了这个镜头,你们愿不愿意来一次配解说词的比赛。

⑶猜一猜,油桐开的花是什么颜色的?出示图。

⑷出示实物,新绿。

4、看到大家拍了这么多的镜头,我也憋不住了,我让你们看看我拍的镜头,

不过,我有一个问题。(出示问题: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与双龙洞有什么关

系?)播放录象,看完后讨论。指导朗读。

5、一路上,有山有水,景色美丽,请你能否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些景色。比如,

叶圣陶爷爷就用了一个词──明艳,你用什么词?

6、景色美,__美,我们来把它背下来,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话背给同桌听。

活动5【作业】作业

这堂课,我们游了路上,又游了洞口和外洞,玩得开心吗?今天回去,把你的见

闻告诉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4.2第二学时

4.2.1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通过感悟按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

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4.2.2学时重点

1、了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分清__主次。

2、感受孔隙的低矮、窄小。

4.2.3学时难点

学会运用恰当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本文发布于:2023-03-16 03:54: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9100822717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双龙洞.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双龙洞.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双龙洞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