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服务器cpu

更新时间:2023-03-15 23:33:50 阅读: 评论:0

油炸蚂蚱-黄埠墩

amd服务器cpu
2023年3月16日发(作者:讲话的艺术)一、谁优谁劣?——AMD与Intel产品对比分析 1. AMD与Intel的产品线概述 AMD目前的主流产品线按接口类型可以分成两类,分别是基于 Socket 754接口的中低端产品线和基于Socket 939接口的中高端产品 线;而按处理器的品牌又分为Sempron、Athlon 64、Opteron系列,此 外还有双核的Athlon 64 X2系列,其中Sempron属于低端产品线,Athlon 64,Opteron和Athlon 64 X2属于中高端产品线。这样看来,AMD家族同 一品牌的处理器除了接口类型不同之外,同时还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核 心,这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可以说AMD现在的产品线是十分混 乱的。与AMD复杂的产品线相比,Intel的产品线可以说是相当清晰的。 Intel目前主流的处理器都采用LGA 775接口,按市场定位可以分成低端 的Celeron D系列、中端的Pentium 4 5xx系列和高端的Pentium 4 6xx 系列、双核的Pentium D系列。除了Pentium D处理器以外,其他目前在 市面上销售的处理器都是基于Prescott核心,主要以频率和二级缓存的 不同来划分档次,这给了消费者一个相当清晰的印象,便于选择购买。 (鉴于目前市场上销售的CPU产品都已经全面走向64位,32位的CPU无论 在性能或者价格上都不占优势,因此我们所列举的CPU并不包括32位的 产品。同样道理,AMD平台的Socket A接口和Intel的Socket 478接口的 产品都已经在两家公司的停产列表之上,而AMD的Athlon 64 FX系列和 Intel的Pentium XE/EE系列以及服务器领域的产品也不容易在市面上购 买到,因此也不在本文谈论范围之内。) 2. AMD与Intel产品线对比 双核处理器可以说是2005年CPU领域最大的亮点。毕竟X86处理器发 展到了今天,在传统的通过增加分支预测单元、缓存的容量、提升频率 来增加性能之路似乎已经难以行通了。因此,当单核处理器似乎走到尽 头之际, Intel、AMD都不约而同地推出了自家的双核处理器解决方案: Pentium D、Athlon 64 X2! 所谓双核处理器,简单地说就是在一块CPU基板上集成两个处理器 核心,并通过并行总线将各处理器核心连接起来。双核其实并不是一个 全新概念,而只是CMP(Chip Multi Processors,单芯片多处理器)中最

x0c基本、最简单、最容易实现的一种类型。 处理器协作机制: AMD Athlon 64 X2 Athlon 64 X2其实是由Athlon 64演变而来的,具有两个Athlon 64 核心, 采用了独立缓存的设计, 两颗核心同时拥有各自独立的缓存资源, 而且通过“System Request Interface”(系统请求接口,简称SRI)使 Athlon 64 X2两个核心的协作更加紧密。SRI单元拥有连接到两个二级 缓存的高速总线,如果两个核心的缓存数据需要同步,只须通过SRI单 元完成即可。这样子的设计不但可以使CPU的资源开销变小,而且有效 的利用了内

存总线资源,不必占用内存总线资源。 Pentium D 与Athlon 64 X2一样,Pentium D两个核心的二级高速缓存是相互 隔绝的,不过并没有专门设计协作的接口,而只是在前端总线部分简单 的合并在一起,这种设计的不足之处就在于需要消耗大量的CPU周期。 即当一个核心的缓存数据更改之后,必须将数据通过前端总线发送到北 桥芯片,接着再由北桥芯片发往内存,而另外一个核心再通过北桥读取 该数据,也就是说,Pentium D并不能像Athlon 64 X2一样,在CPU内部 进行数据同步,而是需要通过访问内存来进行同步,这样子就比Athlon 64 X2多消耗了一些时间。 二级缓存对比: 二级缓存对于CPU的处理能力影响不小,这一点可以从同一家公司 的产品线上的高低端产品当中明显的体现出来。二级缓存做为一个数据 的缓冲区,其大小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越大的缓存也就意味着所能容 纳的数据量越多,这就大大地减轻了由于总线与内存的速度无法配合 CPU的处理速度,而浪费了CPU的资源。 事实上也证明了,较大的高速缓存意味着可以一次交换更多的可用 数据,而且还可以大大降低高速缓存失误情况的出现,以及加快数据的

x0c访问速度,使整体的性能更高。 就目前而言,AMD的CPU在二级高速缓存的设计上,由于制造工艺的 原因, 还是比较小, 高端的最高也只达到2M, 不少中低端产品只有512K, 这对于数据的处理多多少少会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特别是处理的数据 量较大的时候。Intel则相反,在这方面比较重视,如Pentium D核心内 部便集成了2M的二级高速缓存,这在处理数据的时候具有较大的优势, 在高端产品中,甚至集成4M的二级高速缓存,可以说是AMD的N倍。在一 些实际测试所得出来的数据也表明,二级缓存较大的Intel分数要高于 二级缓存较小的AMD不少。 内存架构对比: 由Athlon 64开始,AMD便开始采用将内存控制器集成于CPU内核当 中的设计,这种设计的好处在于,可以缩短CPU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交换 周期,以前都是采用内存控制器集成于北桥芯片组的设计,改成集成于 CPU核心当中,这样一来CPU无需通过北桥,直接可以对内存进行访问操 作,在有效的提高了处理效率的同时,还减轻了北桥芯片的设计难度, 使主板厂商节约了成本。不过这种设计在提高了性能的同时,也带来了 一些麻烦,一个是兼容性问题,由于内存控制器集成于核心之内,不像 内置于北桥芯片内部,兼容性较差,这就给用户在选购内存的时候带来 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除了内存兼容性较差之外,由于采用核心集成内存控制器的缘故, 对于内存种类的选择也有着很大的制约。就现在的内存市场上

来看,很 明显已经像DDR2代过渡,而到目前为止Athlon 64所集成的还只是DDR内 存控制器,换句话说,现有的Athlon 64不支持DDR2,这不仅对性能起 到了制约,对用户选择上了造成了局限性。而Intel的CPU却并不会有这 样子的麻烦,只需要北桥集成了相应的内存控制器,就可以轻松的选择 使用哪种内存,灵活性增强了不少。 还有一个问题,如若用户采用集成显卡时,AMD的这种设计会影响 到集成显卡性能的发挥。目前集成显卡主要是通过动态分配内存做为显 存,当采用AMD平台时,集成在北桥芯片当中的显卡核心需要通过CPU才 能够对内存操作,相比直接对内存进行操作,延迟要长许多。

x0c平台带宽对比: 随着主流的双核处理器的到来,以及945、955系列主板的支持, Intel的前端总线将提升到1066Mhz,配合上最新的DDR2 667内存,将I/O 带宽进一步提升到8.5GB/S,内存带宽也达到了10.66GB/S,相比AMD目 前的8.0GB/S(I/O带宽)、6.4GB/S(内存带宽)来说,Intel的要远远 高出,在总体性能上要突出一些。 功耗对比: 在功耗方面,Intel依然比较AMD的要稍为高一些,不过,近期的已 经有所好转了。Intel自推出了Prescott核心,由于采用0.09微米制程、 集成了更多的L2缓存,晶体管更加的细薄,从而导致漏电现象的出现, 也就增加了漏电功耗,更多的晶体管数量带来了功耗及热量的上升。为 了改进Prescott核心处理器的功耗和发热量的问题,Intel便将以前应 用于移动处理器上的EIST(Enhanced Intel Speedstep Technolog)移 植到目前的主流Prescott核心CPU上,以保证有效的控制降低功耗及发 热量。 而AMD方面则加入了Cool „n‟ Quiet技术,以降低CPU自身的功耗, 其工作原理与Intel的SpeedStep动态调节技术相似,都是通过调节倍频 等等来实现降低功耗的效果。 实际上,Intel的CPU功率之所以目前会高于AMD,其主要的原因在 于其内部集成的晶体管远远要比AMD的CPU多得多,再加上工作频率上也 要比AMD的CPU高出不少, 这才会变得功率较大。 不过在即将来临的Intel 新一代CPU架构Conroe,这个问题将会得到有效的解决。其实Conroe是 由目前的Pentium M架构变化而来的,它延续了Pentium M的绝大多数优 点,如功耗更加低,在主频较低的情况下已然能够获得较好的性能等等 这些。可以看出,未来Intel将把移动平台上的Conroe移植到桌面平台 上来,取得统一。 流水线对比:

x0c自踏入P4时代以来,Intel的CPU内部的流水线级要比AMD的高出一 些。以前的Northwood和Willamette核心的流水线为20级,相对于当时 的PIII或者Athlon XP的10级左右的流水线来说,增长了几乎一倍。而 目前市场上采用Proscott核心CPU流水线为31级。很多人会有疑问

,为 何要加长流水线呢?其实流水线的长短对于主频影响还是相当大的。流 水线越长, 频率提升潜力越大, 若一旦分支预测失败或者缓存不中的话, 所耽误的延迟时间越长,为此在Netburst架构中,Intel将8级指令获取 /解码的流水线分离出来,而Proscott核心有两个这样的8级流水线,因 此严格说起来, Northwood和Willamette核心有28级流水线, 而Proscott 有39级流水线,是现在Athlon 64(K8)架构流水线的两倍。 相信不少人都知道较长流水线不足之处,不过,是否有了解过较长 流水线的优势呢?在NetBurst流水线内部功能中,每时钟周期能够处理 三个操作数。这和K7/K8是相同的。理论上,NetBurst架构每时钟执行3 指令乘以时钟速度,便是最后的性能,由此可见频率至上论有其理论基 础。以此为准来计算性能的话,则K8也非NetBurst对手。不过影响性能 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就是分支预测失败、缓存不中、指令相关性三 个方面。 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每个CPU都会遇到,只是各种解决方法及效果存 在着差异而已。而NetBurst天生的长流水线既是它的最大优势,也是它 的最大劣势。如果一旦发生分支预测失败或者缓存不中的情况, Prescott核心就会有39个周期的延迟。这要比其他的架构延迟时间多得 多。不过由于其工作主频较高,加上较大容量的二级高速缓存在一定程 度上弥补了NetBurst架构的不足之处。不过流水线的问题在Intel的新 一代CPU架构Conroe得到了较好的解决,这样子以来,大容量的高速缓 存,以及较低的流水线,配合双核心设计,使得未来的Intel CPU性能 更加优异。 “真假双核” 在双核处理器推广的过程中,我们听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AMD 宣扬自己的双核Opteron和Athlon-64 X2才符合真正意义上的双核处理 器准则, 并隐晦地表示Intel双核处理器只是“双芯”, 暗示其为“伪双核”, 声称自己的才是“真双核”,真假双核在外界引起了争议,也为消费者的

x0c选择带来了不便。 AMD认为,它的双核之所以是“真双核”,就在于它并不只是简单地 将两个处理器核心集成在一个硅晶片(或称DIE)上,与单核相比,它 增添了“系统请求接口”(System Request Interface,SRI)和“交叉开 关”(Crossbar Switch)。它们的作用据AMD方面介绍应是对两个核心 的任务进行仲裁、及实现核与核之间的通信。它们与集成的内存控制器 和HyperTransport总线配合,可让每个核心都有独享的I/O带宽、避免 资源争抢,实现更小的内存延迟,并提供了更大的扩展空间,让双核能 轻易扩展成为多核。 与自己的“真双核”相对应,AMD把英特尔已发布的双核处理器—— 奔腾至尊版和奔腾D处理器采用的

双核架构称之为“双芯”。AMD称,它们 只是将两个完整的处理器核心简单集成在一起,并连接到同一条带宽有 限的前端总线上,这种架构必然会导致它们的两个核心争抢总线资源、 从而影响性能,而且在英特尔这种双核架构上很难添加更多处理器核 心,因为更多的核心会带来更为激烈的总线带宽争抢。 而根据前面我们提到CMP的概念,笔者认为英特尔和AMD的双核处理 器,以及它们未来的多核处理器实际上都属于CMP架构。而对双核处理 器的架构或标准, 业界并无明确定义, 称双核处理器存在“真伪”纯属AMD 的一家之言,是一种文字游戏,有误导消费者之嫌。 目前业界对双核处理器的架构并没有共同标准或定义,自然也就没 有什么真伪之分。CMP的原意就是在一个处理器上集成多个处理器核心, 在这一点上AMD与英特尔并无分别,不能说自己的产品集成了仲裁等功 能就是“真双核”,更没有理由称别人的产品是“双芯”或“伪双核”。此外 在不久前AMD举办的“我为双核狂”的活动中,有不少玩家指出,AMD的双 核处理器在面对多任务环境下,无法合理分配CPU运算资源,导致运行 同样的程序却会得到不同的时间,AMD的双核并不稳定。从不少媒体的 评测还可以看到,AMD的双核在单程序运行的效率要高于Intel处理器, 但是在多任务的测试中则全面落后! 由此可见,对于真假双核之说,笔者认为只是一种市场的抄作,并 不是一种客观的性能表现。从真正的双核应用上来看(双核的发展主要

x0c是由于各种程序的同时运行,即多程序同时运行的要求),Intel的双 核更符合多程序的发展需求 高性能的基石——Intel及AMD平台对比 看完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无论Intel还是AMD都提供了丰富的 产品,而至于二者在处理器架构上的优劣毕竟不是片言只字可以言明, 也不可以片面的说谁的架构更为优胜,因为二者都有各自的优势之处, 也有其不足。但无论如何,对于CPU来说,一个产品优秀与否,性能如 何,都必须要有其发挥的平台,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两家产品的主流平 台。 1. 平台对比之Intel篇 在刚过去的2005年中,Intel处理器在产品规格与规划两方面对整 个芯片技术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用户的最终选择有着直接的 影响。首先,尽管LGA775接口较脆弱的问题曾一度过引发争议,但桌面 级CPU从Socket 478向LGA 775过渡已是不可逆转;其次,处理器的FSB 频率再一次被拉高,1066MHz已成为新一代处理器的标准;再次,双核 CPU的上市引发了不小的轰动,普及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与之对应,第 一代LGA 775接口芯片组——Intel 915/925系列已是昨日黄花,945/955

系列已经作为新的主流取而代之。集成HD音效技术、双通道DDR2内存架 构、千兆网卡、SATA2技术,RAID5等一系列过去只能在高端主板上才有 的技术现在已经成为标准配置。在PCI-E显卡接口已经成为市场主流的 时候,市场上有了更多的厂商加入其中,Intel芯片组一家独大的情况 已经有所改变,NVIDIA和ATI都推出了相应产品,功能规格毫不逊色; VIA和SIS等台系厂商也有其“特色产品”,市场空前繁荣。 Intel Intel 处理器搭配Intel芯片组一向是DIYer的首选。2005年,Intel沿袭了其 一贯的特点:新品推出速度快,档次定位明确,新技术大量使用等等。 目前Intel的高端桌面芯片组当属955X和975X系列, 作为高端产品, 955X 具备了945系列的主要功能,但抛弃了过时的533MHz FSB。加之其支持 8GB内存、ECC校验技术和内存加速技术,这些特点令其与主流产品拉开 了距离。975X则是955X的加强版,可以完美支持Intel所有桌面处理器, 包括Pentium EE。更重要的是支持双PCI-E 8X显卡并行技术。925X/XE 是上一代的高端产品,但由于缺乏对双核心的支持,令其瞬间失势。

x0c主流市场一向是Intel的中流砥柱。945系列是其巩固这一市场的利 器,包括945P/PL/G/GZ等型号,分别用于不同需求的用户。945系列支 持FSB 533-1066的处理器,包括Celeron D、Pentium 4和Pentium D等 在内的Intel主流CPU,945系列已全面转向DDR2,并支持Intel Flex Memory技术,可使不同容量的内存构成双通道模式,兼容性得以提高。 随着945系列的大量铺货,曾经的主流产品915系列不可避免的被推 到低端市场。 915系列包括915P/PL/G/GV/GL五种型号, 针对不同的用户, 但目前该系列产品存在不同程度的缺货,售价与945系列相差也不是太 大,而且也传言Intel即将将其停产,故不推荐购买。 NVIDIA目前NVIDIA发布的Intel平台的芯片组有NF4 SLI IE, SLI NF4 XE,NF4 Ultra等几款,都是作为中高端产品出现在市场的,其中的NF4 SLI IE更是第一个把NVIDIA在AMD平台上无限风光的SLI技术引入了 INTEL平台,让INTEL平台也能实现双显卡运作的模式。而更具革命性的 是,NF4 SLI IE芯片组在打开双显卡模式的时候,能够运行在PCI-E 16X+16X的高显示带宽之上,性能提升效果更加明显。这样的技术优势, 即便是说AMD平台上的NF4 SLI芯片组也已经难以实现(NF4 SLI只能打 开PCI-E 8X+8X的带宽),缺乏技术授权的众INTEL芯片组更是无可奈何。 ATI目前ATI在Intel平台的主力芯片组是Radeon Xpress 200 For Intel platforms系列,而支持交火技术的Radeon Xpress 200 CrossFire 则定位高端。Radeon Xpress 200 For Intel platforms芯片组的主板 采用南北桥分离设计,包括RS400、RC400、RC410和RXC410四款产品。 北桥集成X300显示核心,并

具备Intel平台的几乎所有主流技术支持, 兼容性十分强大。Radeon Xpress 200 CrossFire在Intel平台的产品称 作RD400,基本架构与RS400相仿,最大的特点是支持ATI的CrossFire显 卡并行技术。但ATI的自家的南桥功能有限,众多厂商会采用ULi M1573/1575替代作为折衷方案。 VIA、SIS VIA和SiS在Intel平台也是有相当资历的元老级芯片组生 产商,二者主要为Intel平台提供中低端的产品。VIA目前在Intel平台 的主要产品有PT880 PRO和PT894,集成显卡的最新产品为P4M890。SiS 则提供SiS 656/649等产品。 2. 平台对比之AMD篇

x0c随着K7核心退出历史舞台, K8处理器已经顺利完成过渡。 与此同时, Socket 754和Socket 939平台也发生着分化——Socket939定位于主流 桌面和入门级服务器市场,Socket 754则定位于低端平台。与之搭配的 芯片组延续着显示核心市场的明争暗斗——NVIDIA于ATI的大战愈演愈 烈,加上久经沙场的VIA和SiS,AMD处理器配套芯片组市场从未如此热 闹。 NVIDIA NVIDIA是AMD平台中芯片组最多的一家厂商,从集成显示核心的入 门级产品到支持显卡并行技术的高端产品都可以找到NVIDIA的身影。可 以说NVIDIA芯片组是AMD平台中占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的产品,也是众多 DIYer眼中AMD处理器的最佳搭档。 目前NVIDIA在AMD平台的芯片组包括NF4-4X、 NF4标准版、 Ultra、 NF4 NF4 SLI以及整合图形核心的C51系列。其中NF4-4X主要采用Socket 754 接口,针对低端及入门级用户,主要搭配Socket 754接口的Sempron和 Athlon 64处理器。NF4 Ultra和NF4 SLI则主要采用Socket 939接口, 针对中高端用户。其中部分产品更是用料十足,配置豪华,是骨灰级玩 家的选择。C51系列包括C51G(GeForce 6100)和C51PV(GeForce 6150) 两种北桥芯片,搭配nForce 410 MCP和nForce 430 MCP两种南桥,为AMD 提供整合显示芯片的主板。其集成的显示芯片性能已经不再是鸡肋,紧 跟主流显卡脚步。 ATI ATI作为NVIDIA在显卡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在AMD平台中的角色也 非常强,但竞争力就要比在显卡市场下降不少。作为对NVIDIA SLI技术 的回应,ATI推出了Crossfie芯片组与之抗衡,而且其双显卡并行的限 制比SLI要宽松很多, Crossfie技术对游戏的兼容性很好,几乎每款游 戏都可以从中获得性能提升。但目前在市面上可以买到的Crossfie主板 远没有SLI的多,ATI在这方面推广力度似乎不够。此外在中低端市场, ATI提供了Radeon Xpress 200系列,包括整合显示核心的RS480/482和 采用独立显卡的RX480, 支持单PCI-E x16显卡插槽, 支持两个以上的SATA

x0c接口,支持千兆网卡,性能中规中举。 平台综述 目前市场上Intel和AMD平台的主要产品都已经略为介绍,我们可以 看到,AMD处理器目前使用的芯片组绝大多数由其合

作伙伴设计,比如 nVidia、ATI、VIA等等,他们设计好后再找其他企业代工生产。这样一 来,AMD在实际的市场操作方面就有很多困难,比如说在平台的整体价 格控制方面无法做到统一调控,另外很可能会出现主板供应跟不上CPU 的市场出货率,或者大于CPU的供应量等等。虽然AMD本身也有配合自己 产品的平台,但是高昂的成本、不实用的功能也只能使它成为评测室中 的一道风景。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 AMD的主流处理器产品拥有Socket 754和Socket 939两个平台,而在两个平台的产品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又分成了几类, 如Socket 754接口的处理器就包括Sempron和Athlon 64,Socket 939接 口的处理器除了Sempron和Athlon 64之外还有Opteron和Athlon 64 X2, 而各种处理器由于生产时间的不同和制作工艺的改变,又有多种核心和 规格,再加上AMD的处理器一向以PR值来命名,这无疑给了消费者一种 混乱的感觉,让广大消费者无所适从,选择也无从下手。同时,由于AMD 自己并没有芯片组生产能力,不能为自己的处理器产品设计相应的芯片 组来搭配,只能依靠第三方厂商提供解决方案,这又在AMD原本就混乱 的产品线架够上再添乱。 相对于AMD,Intel有个明显的优势。Intel的主流处理器产品都采 用相同的平台,产品线明晰,虽然也存在生产工艺的改进而有不同核心 及步进的产品,但一般来说这带来的影响远没有AMD的大,其次就是 Intel自己有强大的芯片组生产能力。Intel可以为自己的处理器度身订 做各种层次和规格的芯片组,主动性比AMD更强。而且我们也可以看到, Intel平台的选择明显比AMD平台的要丰富,兼容性更好,搭配也更为简 单,对硬件知识相对较少的消费者来说较为方便。 三、市场观望 价格屠夫名声不在

x0c长期以来,AMD一直以低价屠夫的形象出现在大众的眼前。往往以 其相对低廉的价格, 吸引了众多务实派消费者, 特别是踏入K7时代之后, AMD CPU的性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而且价格依旧是非常吸引人,这 使得更多的消费者投向了AMD的怀抱。Intel虽然也针对AMD进行了一系 列的价格战进行回击,但效果始终不是非常理想,渐渐地也失去了不少 市场份额。 不过,自从2005年的下半年开始,这一切都有所改变。AMD开始改 变以往低价的策略。纵观几次例行的降价时间,AMD并没有对其CPU芯片 的价格进行过较大的调整,价格走势一直较为平稳。其中不乏有AMD良 品率的问题,一直以来,AMD的CPU都饱受良品率低的困扰,特别是在中 高端产品上,由于良品率不高的原因,而不得不对一些型号的CPU进行 减半处理;另外一个原因在于AMD的CPU性能不俗,集聚了不少Fans,由 此,AMD便想改变以

往低价的形象,而实施高价的策略。 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AMD的价格涨上去了,Intel的价 格却降下来了。在过去的一年当中,Intel推出了不少性价比高的产品, 如较早时期的Celeron D 2.4G,超频性能相当强劲,大多数都能稳定工 作在3.6G(即CPU工作在200Mhz外频)而且价格也较为实惠,在此之后 还有如Pentium 4 506等等一些性能不俗,价格实惠的CPU推出。 步入2006年后,Intel表现得更加活跃。为了进一步的推广双核产 品,Intel在前不久推出了一款高性价比的双核产品——Pentium D 805。 将双核处理器的价格由接近2000元一下子拉到了1200元左右,这无疑对 双核市场起到了相当大的冲击作用。对比AMD的稳定在2500的低段双核 产品来说,Intel的可真真正正是双核价格。 就目前的AMD而言,旗下众多的产品并没有明显得价格优势可言, 这在以往的AMD市场定位当中,是极为罕见的,而且,再加上目前AMD的 CPU架构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如所集成的内存控制器较为落后,无法支 持最新的DDR2内存。技术上的不足,以及价格定位上的偏差,加上良品 率制约了产能等等这些原因都让不少AMD的Fans开始转投Intel门下。随 着双核的普及,AMD若不及时进行战略调整的话,将有可能会被Intel拉 开一段距离。

x0cES处理器困扰AMD 在近年的市场上,AMD的正规市场一直为白板、假盒包、OEM版、ES 版处理器所困扰,虽然AMD曾经声势浩大的整治过,但是看起来并未标 本兼治——打击风头一过,困扰又立即死灰复燃。眼下,市场中已经泛 滥的所谓AMD ES版处理器,应该就是AMD最大的困扰。因为这些处理器, 和正规同型号的产品相比,价格竟能便宜一半,并且数量众多,引起很 多消费者的关注。但是长此以往,无疑将对AMD的正品市场带来巨大冲 击,也对将令市场对AMD的价值产生严重置疑。 事实上,只要留意AMD在2005年最主要的两款产品——低端的 Sempon 2500+和高端的Athlon64 3000+处理器,我们就可以看出,产能 不足无疑是AMD渠道混乱的原始祸根。如果AMD有足够的产能维护住市场 需求,并在自身监管力度上加强,那么当年的白板和眼下的ES版处理器 都不会如此之泛滥。 白板和ES版处理器, 本应该是市场中不和谐的声调, 但它们在AMD的市场中,却一次又一次被演绎成为传奇的主旋律。只这 一点,就有值得AMD反思的地方,到底是AMD的监管不利,还是有意为之 呢?这些是AMD的市场痛处还是发展的策略呢?是痛处的话,如此大厂 为何不能解决?如是发展策略,如此做法对市场和消费者是否是负责任 的表现呢? 在Athlon 64 3000+处理器正在成为新经典的同时,回顾一下巴顿 2500+的历史,你会发现

这两款处理器走过的路程何其相似——都是高 性价的AMD高端处理器,都有一款功能强大的NVIDIA芯片组配套,都为 玩家和超频用户所推崇。同样的,又都是非正品泛滥,只不过一个是白 板, 一个是ES版。 历史, 似乎正在重演。 但略有偏差的是Athlon 64 3000+ 已不再是穷人的法拉利,其价格和地位都已经高出巴顿2500+许多,虽 然两者所处的位置都是AMD当时高端的产品线中。此外,Athlon64 3000+ ES版的价格也相对较巴顿2500+白板便宜了许多,前者只有正品价格的 一半, 而后者则和正品价格平起平坐。 因此, 历史又总是并非一成不变。 唯一不变的是,AMD的渠道依旧是那么乱,暗流依旧汹涌。 AMD在市场方面的混乱也导致了其正品处理器的价格一度居高不 下,对分销商的管理不足使市场价格操控在部分主要分销商手中,哄抬

x0c价格,屯积产品,使AMD的产品离K7时代的高性价比路线越来越远。没 有性价比的产品将会逐渐离开DIY市场,为世人所唾弃。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各个价位中最为值得推荐的产品。 1. 600元以下 600元以下的市场是针对入门级用户的,虽然定位低,但对中国这 个市场来说这样的消费者还是占很大的比例。而在这些入门级配置中, 一百元的差价已经是相当的巨大了。而在600元以下的产品,性价比最 高的无疑是Celeron D 331/336了。460左右的售价(盒装),超频能力 也相当强劲,不少产品都可以提升到200外频,达到4GHz的主频!而且 这对内存和主板的要求也不会太高,可以说是极具性价比的产品。相对 而言,AMD在这个价位的Sempron系列则是比较缺乏性价比了。以2500+ 为例,从上市600多元一度跌到450元左右,成为市场点名率最高的CPU 之一,但好景不长,价格又再上升到接近600元,几乎没有性价比可言, 以至招来不少网友的责难。 2. 600-1000元这是市场的主流产品线, 出货量也很大。 其中Pentium 4 506是其中一款性价比较高的产品。Pentium 4 506基于Prescott核心, 采用LGA775接口, 1MB L2缓存, 电压采用multiple VID, 介于1.25V-1.4V 之间,主频2.66GHz,倍频20,E0 Stepping,支持SSE3指令集、Intel Disable Bit防病毒功能,不支持超线程。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频率最 低的P4,506的超频性能也异常强劲,可以超到4GHz的产品比比皆是, 而这样一款产品市场报价不到800元,性价比极高。除了Pentium 4 506, 刚降价到千元一下Athlon 64 3000+(Socket 939)的性价比也不错, 也是可以考虑的产品。但笔者觉得前者的性价比更高一些。 3.1000-1500元这个价位是市场的中高端市场,也有不少消费者关 注。 近期, 一个比较陌生的脸孔出现在这一价位, 那就是Pentium D 805。 作为2005年末才发

布的新产品,Intel可以将最低端的产品降到1100元 左右的售价实在让大家大跌眼镜,这应该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同样是 双核,AMD最便宜的Athlon 64 X2 3800+售价也在2300以上,相差一倍 之多!无疑Pentium D 805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的双核处理器!笔者强烈 推荐经常需要多线程作业的用户使用。

x0c再往高端的价位,就基本上超出一般消费者的范畴,属于玩家级的 DIYer。而在这些DIYer眼中,价格似乎变得不那么明显,他们看重的, 只是性能。所以也不再往上推荐产品了,DIYer们有自己的选择……结 语:无可否认,Intel和AMD都是是伟大的公司,二者都为我们提供了数 不清的产品,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值得我们敬重。但从市 场的角度来看,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似乎Intel更值得我们尊敬一些, 因为,Intel向消费者提供了比AMD更多更具性价比的产品,而AMD,现 在的AMD似乎已经抛弃了K7时代专门走性价比路线的道路。我们曾经熟 悉的AMD,似乎已是与消费者渐行渐远。Intel和AMD在市场的地位和影 响力都是没有任何人可以动摇的,唯一可以动摇的,只有他们自己

AMD与intel性能比较
AMD和英特尔CPU的制造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技术,所以不能由主频来看AMD的性能! AMD 性价比是毫无质疑的.AMD是攒机的首选.以前因为采用的工艺不同,AMD的发热两会比 较大一些,所以品牌机多选择p4作为配置.但是今年来,AMD的技术水平约来越高.AMD已逐渐取 代intel的王者地位. 选3000+ AMD的比INTEL的好主要是技术好 第一,AMD有先进的K8架构,仅仅14级流水线,执行效率更高,而intel的prescott核心有31 级。虽然有更高的频率,但这个频率是依靠高流水线。办同样一件事情,如果当中出错,就得 从头开始,这样就慢了,可惜牺牲了更高的频率。Intel当然不能视而不见,只有提高频率,加 大缓存解决。还有最决的一招:降价和品牌效应。 第二,AMDcpu中集成了内存控制器,这样可以大大减小延迟。 第三,由于核心的问题,AMD功耗更小。 第四,AMD有广泛的主板支持,不像以前那样。 第五,AMD的cpu价格便宜(虽然现在贵了) 。 第六,就是人的“同情”心理,我们往往更喜欢“弱者”(尽管AMD不再“弱”,但是市场占有 率仅有20%,不像Intel的80%)补充:好坏只有限于Athlon64和Sempron cpu(775,940,939 针) 和P4 prescott核心cpu 以前的Athlon xp及northwood没有什么差距。 最多就是intel多媒体应用 更好,amd则在游戏方面更有优势。再有,AMD的cpu和intel的在同市场定位的情况下,差距不 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要忘记,频率不是一无是处。通过对比intel的cpu:P4和PM就知道 大概了,频率不是一切。1.5G的PM

相当于P42.8G CPU的处理性能不应该去看主频,而INTEL正是基于相当相当一部分人对CPU的不了解,

x0c采用了加长管线的做法来提高频率,从而误导了相当一部分的人盲目购买。CPU的处理能力简 单地说可以看成:实际处理能力=主频*执行效率,就拿P4E来说他的主频快是建立在使用了更 长的管线基础之上的,而主频只与每级管线的执行速度有关与执行效率无关,加长管线的好处 在与每级管线的执行速度较快,但是管线越长(级数越多)执行效率越低下,AMD的PR值可能 会搞得大家一头雾水,但是却客观划分了与其对手想对应的处理器的能力。为什么实际频率只 有1.8G的AMD 2500+处理器运行速度比实际频率2.4G的P4-2.4B还快?为什么采用0.13微米制 程的Tulatin核心的处理器最高只能做到1.4G,反而采用0.18微米制程的Willamette核心的处理器 却能轻松做到2G?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以上两种“怪圈”的存在。每块 CPU中都有“执行管道流水线”的存在(以下简称“管线”) ,管线对于CPU的关系就类似汽车组装 线与汽车之间的关系。CPU的管线并不是物理意义上供数据输入输出的的管路或通道,它是为 了执行指令而归纳出的“下一步需要做的事情”。每一个指令的执行都必须经过相同的步骤,我 们把这样的步骤称作“级”。管线中的“级”的任务包括分支下一步要执行的指令、分支数据的运 算结果、分支结果的存储位置、执行运算等等…… 最基础的CPU管线可以被分为5级: 1、取 指令 2、译解指令 3、演算出操作数 4、执行指令 5、存储到高速缓存你可能会发现以上所说 的5级的每一级的描述都非常的概括, 同时如果增加一些特殊的级的话, 管线将会有所延长: 1、 取指令1 2、取指令2 3、译解指令1 4、译解指令2 5、演算出操作数 6、分派操作 7、确定时 8、 执行指令 9、存储到高速缓存1 10、存储到高速缓存2 无论是最基本的管线还是延长后的管线 都是必须完成同样的任务:接受指令,输出运算结果。两者之间的不同是:前者只有5级,其每 一级要比后者10级中的每一级处理更多的工作。如果除此以外的其它细节都完全相同的话,那 么你一定希望采用第一种情况的“5级”管线,原因很简单:数据填充5级要比填充10级容易的多。 而且如果处理器的管线不是始终充满数据的话,那么将会损失宝贵的执行效率——这将意味着 CPU的执行效率会在某种程度上大打折扣。那么CPU管线的长短有什么不同呢?——其关键在 于管线长度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可以说它把原来的每一级的工作细化,从而让每一级的工作更 加简单,因此在“10级”模式下完成每一级工作

的时间要明显的快于“5级”模式。最慢的(也是最 复杂)的“级”结构决定了整个管线中的每个“级”的速度——请牢牢记住这一点!我们假设上述 第一种管线模式每一级需要1个时钟周期来执行,最慢可以在1ns内完成的话,那么基于这种管 线结构的处理器的主频可以达到1GHz(1/1ns = 1GHz) 。现在的情况是CPU内的管线级数越来越 多,为此必须明显的缩短时钟周期来提供等于或者高于较短管线处理器的性能。好在,较长管 线中每个时钟周期内所做的工作减少了,因此即使处理器频率提升了,但每个时钟周期缩短了, 每个“级”所用的时间也就相应的减少了,从而可以让CPU运行在更高的频率上了。 如果采用上述的第二种管线模式,可以把处理器主频提升到2GHz,那么我们应该可以得到 相当于原来的处理器2倍的性能——如果管线一直保持满载的话。但事实并非如此,任何CPU内 部的管线在预读取的时候总会有出错的情况存在,一旦出错了就必须把这条指令从第一级管线 开始重新执行,稍微计算一下就可以得出结论:如果一块拥有5级管线的CPU在执行一条指令的 时候,当执行到第4级时出错,那么从第一级管线开始重新执行这条指令的速度,要比一块拥有 10级管线的CPU在第8级管线出错时重新执行要快的多, 也就是说我们根本无法充分的利用CPU 的全部资源,那么我们为什么还需要更高主频的CPU呢??回溯到几年以前,让我们看看当时 1.4GHz和1.5GHz的奔腾四处理器刚刚问世之初的情况:当时Intel公司将原奔腾三处理器的10级 管线增加到了奔腾四的20级, 管线长度一下提升了100%。 最初上市的1.5GHz奔腾四处理器曾经 举步维艰, 超长的管线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由于预读取指令的出错从而造成的执行效率严重低下, 甚至根本无法同1GHz主频的奔腾三处理器相对垒,但明显的优势就是大幅度的提升了主频,因 为20级管线同10级管线相比,每级管线的执行时间缩短了,虽然执行效率降低了,但处理器的 主频是根据每级管线的执行时间而定的,跟执行效率没有关系,这也就是为什么采用0.18微米 制程的Willamette核心的奔腾四处理器能把主频轻松做到2G的奥秘! 固然, 更精湛的制造工艺也 能对提升处理器的主频起到作用,当奔腾四换用0.13微米制造工艺的Northwood 核心后,主频 的优势才大幅度体现出来,一直冲到了3.4G,长管线的CPU只有在高主频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发

x0c挥优势——用很高的频率、很短的时钟周期来弥补它在预读取指令出错时重新执行指令所浪费 的时间。但是,拥有20级管线、采用0.13微米制程的Northwood核心的奔腾四处理器的理论频率 极限是3.5G,那

怎么办呢?Intel总是会采用“加长管线”这种屡试不爽的主频提升办法——新出 来的采用Prescott核心的奔腾四处理器(俗称P4-E) ,居然采用了31级管线,通过上述介绍,很 明显我们能得出Prescott核心的奔四处理器在一个时钟周期的处理效率上会比采用Northwood核 心的奔四处理器慢上一大截,也就是说起初的P4-E并不比P4-C的快,虽然P4-E拥有了更大的二 级缓存,但在同频率下,P4-E绝对不是P4-C的对手,只有当P4-E的主频提升到了5G以上,才有 可能跟P4-3.4C认识Intel与AMD双核CPU处理器的区别

随着近日英特尔、AMD推出各种双核CPU新品,“双核”概念在业内逐渐升温。有意思的 是,虽然都是双核,英特尔和AMD确各谈各的。英特尔大谈双核到桌面,AMD则直取双核的 服务器市场。这两个公司双核到底有什么不同呢?以下是关于双核技术的背景资料,供大家参 考。双核技术背景 双核处理器是指在一个处理器上集成两个运算核心,从而提高计算能力。“双核”的概念最 早是由IBM、HP、Sun等支持RISC架构的高端服务器厂商提出的,不过由于RISC架构的服务器 价格高、应用面窄,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不同的构架 最近逐渐热起来的“双核”概念,主要是指基于X86开放架构的双核技术。在这方面,起领导 地位的厂商主要有AMD和Intel两家。其中,两家的思路又有不同。AMD从一开始设计时就考虑 到了对多核心的支持。所有组件都直接连接到CPU,消除系统架构方面的挑战和瓶颈。两个处 理器核心直接连接到同一个内核上,核心之间以芯片速度通信,进一步降低了处理器之间的延 迟。而Intel采用多个核心共享前端总线的方式。专家认为,AMD的架构对于更容易实现双核以 至多核,Intel的架构会遇到多个内核争用总线资源的瓶颈问题。AMD和Intel不同的体系结构 双核与双芯(Dual Core Vs. Dual CPU): AMD和Intel的双核技术在物理结构上也有很大不同之处。AMD将两个内核做在一个Die(内 核)上,通过直连架构连接起来,集成度更高。Intel则是采用两个独立的内核封装在一起,因此 有人将Intel的方案称为“双芯”, 认为AMD的方案才是真正的“双核”。 从用户端的角度来看, AMD 的方案能够使双核CPU的管脚、功耗等指标跟单核CPU保持一致,从单核升级到双核,不需要 更换电源、芯片组、散热系统和主板,只需要刷新BIOS软件即可,这对于主板厂商、计算机厂 商和最终用户的投资保护是非常有利的。客户可以利用其现有的90纳米基础设施,通过BIOS更 改移植到基于双核心的系统。计算机厂商可以轻松地提供同一硬件的单核心与双核心版本,使 那些既想提高性能又想保持IT环境稳定性的客户能够

在不中断业务的情况下升级到双核心。在 一个机架密度较高的环境中,通过在保持电源与基础设施投资不变的情况下移植到双核心,客 户的系统性能将得到巨大的提升。在同样的系统占地空间上,通过使用双核心处理器,客户将 获得更高水平的计算能力和性能 要想根据AthlonXP的实际主频换算出型号的话: 型号= 实际频率 × 3 ÷2 - 500 而要想根据型号算出Athlon XP的实际运行频率: 实际频率 = 型号 × 2 ÷3 + 333AMD改变了其CPU产品的命名规则,将其产品标称一个与

x0c对手产品主频相当的型号。例如Athlon XP 2000+的实际主频为1.67GHz,而其2000+的标称就与 Pentium 4的2.0GHz相对应。 因为AMD的处理器是以低主频,短流水线的设计.. 而intel的处理器是以高主频,长流水线的设计... 这个好比,你要开车从石景山去通州. 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走长安街直接就到,可是堵车, 二是走五环.虽然远了点,可是不堵车. AMD走的是长安街,而intel走的是五环.AMD Sempron 3000+中的3000+ AMD的PR值标称方 式,意思是相当于INTER主频为3.0G的CPU,因为开发技术上的缺陷,AMD的CPU主频一直就 上不去, 但是他的这种标称方法, 也不是信口开河的哦, CELERON3.0是跑不过SEMPRON3000+ 的,但是它的实际主频只有可怜的1.8G -461) ('/attachment/Mon_1001/41_2415_ 9;);" src=/qz.q/"/attachment/Mon_1001/41_2415_5bde3e2c " border=0>

x0c

本文发布于:2023-03-15 23:33: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8944302689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amd服务器cpu.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amd服务器cpu.pdf

上一篇:结婚祝语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amd服务器cpu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