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美食与美食文化
无锡美食与美食文化
文化无锡
3
无锡美食与美食文化
组长:姚相成
组员:姚相成、谢雨晨、徐正霆、陆嘉韵、李双、汪琳、陆怡宁
早在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就曾写到:“楚越之地,
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嬴蛤”。依司马迁所论,楚越之地
因地处长江中下游,水系发达、土地肥沃、盛产稻米与水产品,故形成了北方
所羡慕的“鱼米之乡”。无锡由于地处长江三角洲要冲及太湖之滨,稻作种植
长期以来都是此地农业的第一要务,另一方面,人们在“断发文身”以象鱼龙
的生活中亦结下了与水产的不解之缘。“饭稻羹鱼”遂成为地处吴地中心区的
无锡饮食文化的主要特征。
一、稻米为主食
考古发现及现有文字记载,江南居民的生活很早就为世人留下“米食”的
主食印象。1954年,在无锡仙蠡墩古文化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稻作遗存经
测定距今已有4000余年。
无锡水稻产品品种的多样性和品质的优异性更是远近闻名,薄稻、三穗千、
老来青、八五三、香粳糯、金坛糯等都是无锡历史上稻米的名优品种,其中苏
御糯一直作为特色糯米在清朝专供皇帝享用,并在上世纪末荣登全国糯米评选
第一名。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令无锡大米美誉天下。无锡米市始于唐代、兴于明代、
盛于清代,享有“中国四大米市之首”的美誉。繁忙的大米交易一度成为无锡
一道独特的景致。
优良的品质,加上充足的货源,大米无可厚非成为无锡人的主食。自古至
今,主食稻米,正是无锡人饮食结构中最大的特点之一。米,干煮为“饭”、
稀者为“粥”,又分米烧粥和饭泡粥两类。无锡人还喜欢烧花色饭或者花色粥,
在大米里掺进蔬菜、肉、杂粮等一起烧煮,俗称“菜饭”、“菜粥”、“八宝粥”。
在人们的传统饮食中,每天的早餐都从“泡饭”、“粥”开始,中午煮干饭吃,
晚上又常常吃稀饭。
即使是各种食品异常丰富的今天,“米食”依然是人们主食的首选。在无
锡人的餐桌上。稻米始终都处于不可动摇的地位。
文化无锡
4
千百年来,无锡人以大米为主食的饮食文化结构,更是将生产大米的资源
优势发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在重要的年节里,以大米为主要原料的食
品承载了人们对生活的祈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幸福生活的赞美:
年初一早上要吃一碗糕丝粉圆,象征人们的生活团团圆圆、年年高(糕);
初五“财神日”早上要吃“路头糕”迎财神;
初九为“天日”,早上要吃荠菜煥糕,以期获得天神保佑;
立春要吃饼糕,意为“咬春”;
元宵节要吃“元宵”取意合家团圆、美满、和睦;
二月初二是土地神生日,人们在这天把旧年未吃完的年糕用油煎了祭祀土
地神,称作“撑腰糕”,人食此糕便可身体强健;
公历四月五日清明节,“人无贫富,皆祭其先祖,俗呼过节”,在举行“家
祭”时,“青团子”就是无锡人必备的一种祭品;
四月初八“浴佛节”要吃“乌米饭”;
端午节要吃粽子;
腊八节要吃腊八粥……
这些特殊的节令食品都表达着人们的某些美好心愿,从新年的第一餐起便
通过各种方式和形式丰富着无锡人的生活。
二、丰富的水产品
考古发掘表明,早在六七千年前,太湖地区捕捞渔业已经相当发达,无锡
河流纵横、水域宽广,自古以来都是盛产水产品的地方。太湖三白闻名遐迩,
长江鲥鱼名噪中外。太湖梅鲚鱼、甘露青鱼、太湖清水蟹、长江刀鱼、长江鲥
鱼、江阴螃蜞螯、昂刺鱼、河豚,太湖季郎鱼、土婆鱼、太湖螺狮等也都是无
锡特有的水产品,它们和人工养殖的水产品一起在不同的时节丰富着人们的饮
食。所谓:“菜花甲鱼菊花蟹,刀鱼过后鲥鱼来……春秋银鱼炒鸡蛋,活炝青
虾人人赞。小暑黄鳝赛人参……”这首菜肴民谣生动地记录了无锡入水产饮食
在不同时节的丰富性。水产品是无锡人日常餐饮中仅次于猪肉的重要荤菜选
择。
水产品还极富营养价值。太湖银鱼是国内银鱼中的上品,它营养完全,有
利于增进免疫功能和长寿,长年远销国外;甘露青鱼,性平,无毒,有益气、
化湿、补中、养肝、明目等功效;昂刺鱼含有较高的谷氨酸和赖氨酸,其蛋白
质、脂肪、钙、磷含量居江河鱼类之冠……
多样的烹饪方式又增添了水产类食品的变化、增添了不同的风味特征。无
锡人烹饪水产的方式主要有蒸、红烧、煎、炖、爆、煸、活炝等。其中,除了
少数如清蒸鲥鱼和干煎带鱼等烹饪方式较为简单和单一,多数水产在烹饪过程
文化无锡
5
中需融合多种方式。如炖奶汤鲫鱼时,要先将鱼的两面煎至黄色再加水炖,再
如过桥鳝,需先油炸至熱再煸炒入味。近年来,一些饭店也竞相推出鱼类新做
法并成为特色菜肴,极大丰富了无锡人的水产饮食,构成其生活的重要组成。
三、茶和酒
无锡特有的自然环境、物候条件长期以来也孕育了极具本土特色的茶、酒
产品。
江南盛产名茶,无锡名茶久负盛名,“阳羡雪芽”、“无锡毫茶”、“太湖翠
竹”都是本土特有的优质茶叶。苏东坡有言:“雪芽为我求阳羡,乳水君应饷
惠泉”。阳羡雪芽茶历史悠久,为历代帝王、文人雅士称颂,苏东坡的这两句
诗就真实的表达了对阳羡雪芽的偏爱之情。阳羡茶产于无锡宜兴古茶区,以其
汤清、芳香、味醇的特点,誉满全国,可与龙井、碧螺春等媲美。太湖翠竹茶
是在雪浪贡茶的基础上研发的新品绿茶。无锡毫茶条索肥壮卷曲,色灰透翠,
身披茸毫,高香持久,滋味鲜醇,是颇受人们喜爱的绿茶新秀。
好茶离不开好水,二泉水是泡茶的上品。天下第二泉在无锡锡惠公园内,
它始凿于唐大历年间(约765—783),经万千松根蓄存和砂岩涤滤,含有丰富的
矿物质,水质醇厚,盛贮于容器中能略高于容器口而不致漫溢。唐代“茶圣”
陆羽曾寓居惠山寺,在品评了天下20种泉水后,做出“无锡县惠山寺石泉水
第二”的评价。“天下第二泉”由此得名。一时间声名鹊起。饮茶不仅是一种
物质享受,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茶文化更是深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各种茶馆、
茶具应运而生,饮茶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习俗的重要部分。
过年时,人们用绿茶和金橘等一起泡成“八宝茶”敬客,以此象征吉祥如
意。
立夏,人们向左邻右舍索要茶叶,谓之“七家茶”饮之可免疰夏、不病暑。
婚俗中。男方向女方家赠礼必含茶、新媳妇过门要给公婆“敬茶”。
祭祀时,茶和酒一起是用以祭拜祖先时必不可少的饮品……
这些习俗共同诠释了茶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文化无锡
6
在人们饮茶、聚会、聊天的过程中一杯清爽醇香的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
它是心灵沟通的媒介、品位人生的纽带,传递着江南吴地特有的生活节奏和方
式。
无锡的酒文化是建立在稻米基础上的“低度酒”系列。因为盛产稻米而且
水源充沛,水质优良,在满足主食消费的基础上,大量的剩余粮食为酿酒业的
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并由此在当地形成了诸多名酒,“无锡惠泉酒”、
“玉祁双套酒”、“锡山黄酒”、“江阴黑杜酒”等均是其中的代表品种。
随着现代生活的不断提升,但茶和酒作为历史传承的重要饮品始终在无锡
人的生活中保持重要地位,只是科技的进步让它们有了更丰富的形式而已。
四、嗜甜尝辣
“无锡菜”作为“淮扬菜”的一个分支,在长期的传承和发展中亦逐步形
成了极具本土特色的饮食口味——“甜”食。
甜菜如:冰糖蜜桃、杏仁葛粉包、翠汁南瓜雪蛤、炒三泥、香蕉果炸,
甜点如:海棠糕、南瓜开花包、刺猬包、豌蓉牛头酥、马蹄酥、酒酿圆子、
糖年糕、五色重阳糕、方糕、灵山仙果、麦汁青团、春蚕吐丝、桂花糖粥、桂
花糖芋头、莲子羹、清凉绿豆汤、棉花糖、宜兴乌米饭。
这些甜菜、甜点滋润着无锡百姓日常生活,既平凡多见又美味可口。长期
以来构成了无锡人甜味饮食的重要部分。
除了丰富的甜食外,无锡人“嗜甜”最具特色的表现是将白糖、蜂蜜等甜
味调料充分和灵活的运用于各种菜肴的制作中。糖类调料的加入在“色、香、
味、形”等诸多方面大大改变了菜品的原有风味,形成极具特色的锡帮菜口味
特征。
在无锡人的烹饪习惯中,几乎所有红烧的菜都是要加糖的。糖不仅可以调
和咸鲜等口味起到增味的效果,还可以增添菜肴的色泽。
文化无锡
7
无锡三大特产之一的“无锡排骨”就是巧用白糖做调料的典范:无锡肉骨
头又称“无锡排骨”和“酱炙排骨”,是无锡三大土特产之一,早在光绪二十
二年就行销于市。无锡排骨以醇厚入骨、甜而不腻、酥软可口等为人称道,尤
以“甜美酥软”独显其长。以猪肋排1000克计算,这道菜肴的八种调料中“白
糖”的需求量达到50克,比起所需的2克精盐足足多了二十佘倍,甜味可想
而知。除此之外,响油膳糊、肉酿面筋、无锡烤鸭等也都有异曲同工之妙。糖
不仅常见于红烧的菜肴中,一些白烧和油榨的菜也要放糖:生麸酿肉、清蒸鲥
鱼、惠山蚕豆、葱油拌笋丝、油炸川条鱼……烹饪这些菜肴时适量加些糖不仅
可以提鲜、增味,还可以有效的起到去腥的功效。
纵然无锡饮食以“甜”著称,但在文化的交融和饮食文化所崇尚的五味调
和中,西南区域菜系所欣赏的“辣”也正悄悄的走进无锡百姓的餐桌,在不知
不觉中成为锡城餐饮的口味新宠。
无锡人的饮食以清淡为主,传统的老无锡是很少食辣的,更多时候。‘辣”
只是一种点缀,帮助去腥、驱寒,而人们常用的辣味调料也多为花椒和生姜。
所以在“椒盐排骨”、“软煎里脊”等诸多本帮名菜中虽都加入了姜、花椒和辣
椒油,但菜品都以咸鲜为主而全无辣味。
可是近年来,一场由辣椒引起的旋风正悄悄掀起无锡饮食的新口味:川菜
馆、湘菜馆随处可见,它们不仅能满足外来人员的口味需求更吸引了大批的无
锡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无锡人已经逐渐接受“辣味”,“辣”已经
不是一种陌生的味道,它走进了百姓的口味生活,作为“口味新宠”它更拥有
着广大的受众。
五、精细多变的加工制作
文化无锡
8
文化无锡
9
文化无锡
10
本文发布于:2023-03-15 22:11: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8894922680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无锡美食推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无锡美食推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