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穿墙透壁,来看看明清时代惊艳四方的中国建筑
编者按相信这本书在前些年一定风靡过,它不仅能供业
内人士用,更可以面向广大的社会人士、所有非建筑业的朋
友们。手绘建筑剖视图是其一大特色,小编看后便觉爱不释
手,随即整理了下列与明清相关的经典建筑。望与各位分享,
愿我们在大踏步迈出国门欣赏外国经典建筑与历史文化的
同时,也不要忘了我们国家流传千年的古迹魅力及其背后的
历史文化。1你必定认识这样的天坛——但是,这样的天坛
是不是更“美”?△北京天坛祈年殿明永乐十八年[1420]2
那么,这样的长城呢?△北京八达岭长城明弘治十七年
[1504]居庸关是北京以北最近的重要长城关隘,其中居庸外
镇跨在八达岭山谷,被称为“八达岭长城”。八达岭长城与
司马台长城都建造许多敌台,其中主要为“空心敌台”,即
内部以砖拱构成数个房间,可供住宿兵士及储备粮食武器,
周围厚墙辟瞭望口及炮窗。明代首先设计出这种复杂的军事
设施。据说灵感得自于民宅之防御碉楼,有的上层部分凸出
墙面,特称为悬楼,在悬楼四周开箭窗取得制高点,以利射
击。敌楼内部有木梁或砖拱构造,顶层原有以砖木混合结构
修建的望亭,望亭的屋顶据考证有歇山顶、悬山顶或硬山顶
等式样。有如一座城门楼,历经物换星移,现今大都不存,
只余残迹供人凭吊。3北京紫禁城系列△北京紫禁城三大
殿明永乐十八年[1420]明成祖于永乐四年[1406]开始筹建紫
禁城,至永乐十八年[1420]落成,这是世界上现存的保存最
完整、规模最大的宫殿,并于1987年,紫禁城被列为世界
文化遗产。城中的太和、中和与保和三大殿,被公认为紫禁
城最主要的核心建筑。其整体布局着重礼制风水,城内建筑
依据周礼宫殿制度“外朝内廷,左祖右社”而设计。外朝是
皇帝上朝,举行大典之所,以中路的太和殿、中和殿及保和
殿为中心,称为“前三殿”,前三殿两翼又设有文华殿及武
英殿。内廷则是皇室生活起居的空间,以乾清宫、交泰殿及
坤宁宫为主,称为“后三宫”。作为封建皇朝的宫殿,紫禁
城表现出中国古代的文化内涵,特别是时间的无穷延展、空
间的整体次序、建筑的尊卑形式与审美观之体现。△紫禁
城太和殿占据中轴线上最重要位置的外朝前三殿,以太和殿
居首,中和殿与保和殿接连在后,三者均立在同一座平面呈
“工”字形的三层石台上。居首的太和殿,明初称为“奉天
殿”,清代始改此称,俗称“金銮殿”,是举行皇帝即位、
大婚、出征等大典的场所。明代面阔原为十三间,至清代因
遭雷击改为十一间,宽达60米,进深五间达33米,高35
米,为中国现存最大的宫殿建筑。其屋顶采用中国古建筑中
最高等级的屋顶形制——重檐庑殿式,以七十二根楠木巨柱
支撑,中央六根金柱镏金,室内宝座上方出现八角澡井,藻
井中央倒悬一颗宝珠,益显华丽而尊贵。△紫禁城角楼紫
禁城角楼共有四座,分别立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的转
角城墙上。一座角楼共使用八个歇山顶,出现十个山花,共
有七十二条屋脊。这座美观而复杂的建筑展现明清建筑的特
色,取精用弘,结构严谨,不用辽宋时期的减柱或移柱法。
它的梁柱结构非常巧妙,所有屋顶的重量都通过斗拱与水平
梁枋,传递到二十根柱子上,而室内不出现任何一根立柱,
形成一个无柱的空间,四周不用高墙,只安置格扇门窗,引
进自然明亮的光线,极为神奇。总之,这是一座将力学与美
学结合无间的建筑杰作。4明朝皇陵△北京昌平定陵明永
乐十四年[1416]定陵为明十三陵之一,是神宗皇帝朱翊钧及
其皇后的合葬墓,万历十二年[1584]起建,历六年而成,属
于典型的明代皇陵。1956-1957年,考古专家曾进行挖掘,
是迄今为止唯一经考古出土的陵墓。定陵地宫位于明楼后方
宝顶地下,方城明楼与宝顶之间通常有一形似月牙般的院
落,称为“月牙城”。定殿地宫深入地下约27米,有前、中、
左、右,后五座石室,由高大宽敞的无梁石拱券组成。遵照
“前朝后寝”的布局,前殿宛如通道,中殿设置汉白玉宝座
等陪葬宝物,中殿两侧以通道连系左右配殿,形如十字。地
宫采用石券构造,即可防腐,也具备防火功能。定陵地宫各
廊道拱券皆设有汉白玉石雕成的券门相隔。封闭地宫时,券
门后的石条随门扇向前倾斜卡住,因此称为“自来石”。△湖
北钟祥显陵明正德十四年-嘉靖四十五年[1519-1566]显陵为
明世宗父母亲的合葬墓,明代皇陵除了孝陵在南京外,之后
十三陵皆位于北京附近的天寿山,显陵例外地坐落在长江中
游的湖北。肇因武宗无子嗣,驾崩后由堂弟朱厚熜承袭皇位,
即世宗,世宗为感念生父兴献王朱佑,拟追尊其为帝,但此
举引起朝臣抗争,上疏反对并长跪抗议,部分大臣甚至因而
遭到杖笞致死、逐出朝廷或贬官等处置,案经三年平息,史
称“大礼议”事件。之后世宗仍追尊生父为“兴献帝”,将
其在湖北钟祥的藩王墓,逐渐改造扩充,升格为帝陵,名为
“显陵”。5△山东曲阜孔庙奎文阁明弘治十七年[1504]奎
文阁位于曲阜孔庙中轴线大成门前,为曲阜孔庙中最高大的
建筑,早期称为“书楼”,是“御书楼”的简称,用来收藏
皇帝赏赐的经书,早在宋真宗时就以收藏宋太宗的御书及九
经等书卷闻名天下,明代藏书更见丰富。藏书并非只是束之
高阁,而是开放供士子学生阅读观览,具有公共图书馆的特
性,可谓中国古代藏书楼之典型。奎文阁创建于宋初,历经
多次重建。现存建物为明代弘治十七年重建,面宽七间,进
深五间,采用黄色琉璃瓦歇山顶,外观两层三檐,内有夹层,
实际为三层楼,两明一暗。据载,奎文阁一楼可能是举行祭
孔大礼之前皇帝演练的场所,可惜加剧陈设俱已不存;另有
一说是作为孔庙中轴之一殿门。6△山西平遥古城市楼平
遥古城创建于二千七百多年前的西周时期,现今之规模,为
明初洪武三年所修建。明太祖朱元璋驱逐蒙古势力后,力图
恢复汉民族的体制,平遥古城就是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之下建
造起来,成为一座明代北方汉族城市的典型。城内中心点立
有一座罕见的市楼,楼阁高耸而秀丽,为平遥古城的地标。
这座“市楼”,又因横跨于南大街上,故又称“过街楼”。始
建于明代,古代具有报时与示警之功能,现物为清康熙二十
七年[1688]所修建。市楼全高18.5米,外观作歇山顶三层楼
三重檐,二明一暗。屋脊上使用葫芦、宝塔及有剪影效果的
装饰铁件,远望略具民俗趣味。门额题有“金井古迹”——
中国古时勘地建宅或筑城,常先寻穴凿井,以检验水土是否
适合人居。平遥城市楼一侧即存古井一口,井内水色如金,
故有“金井市楼”之称,来往的商贾行旅络绎不绝,自由取
水,市况热闹繁华。7△新疆喀什阿帕克和卓麻札明崇祯
十三年[1640]始建中国的伊斯兰教建筑主要包括清真寺及麻
札,麻札即指教中重要人物的家族墓地。位于新疆的阿帕克
和卓麻札堪称新疆地区规模最大的伊斯兰教圣墓,其建筑群
相当完整,以巍峨的圆顶墓祠为中心,周边配置礼拜寺、教
经堂、浴室等建筑,另有水池、庭园和户外广阔的墓群,在
一片黄土地上宛如清幽的绿洲。它是由喀什地区伊斯兰教白
山派首领阿帕克和卓家族所建造,除了阿帕克和卓,其父玛
木特玉素甫及其宗族皆葬于此,历来还传说清朝乾隆皇帝的
宠妃香妃亦葬于此,故又以“香妃墓”闻名——但据史实考
证,这一说法并不正确,香妃实葬于清东陵,不过此传说却
给这座圣墓增添了不少浪漫色彩。8△北京国子监辟雍乾隆
四十九年[1784]国子监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的最高行政机关
与最高学府。在古代,国子监专供天子诸侯公卿之子弟就学。
至明代,各地可选拔优秀生员贡送入学;清代监生中尚有来
自南方交趾或北方高丽等国的留学生以及蒙回藏满等族学
子,可谓为培育人才及人文荟萃之处。北京国子监与孔庙毗
邻而立,谓之“左庙右学”,为元、明、清三代最高学府所
在地。国子监坐北朝南,左右的东西庑称“六堂”,为监生
的教室,中央主体建筑则名曰“辟雍”。辟雍可说是中国古
代的官方太学,也作为皇帝讲学之所,但清代以前已久无实
物留存下来,北京国子监内这座按远古典章所修建的建筑,
因此称为现存唯一可见其完整形制的孤例。9△福建华安
二宜楼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二宜楼位于福建省华安县仙都
镇大地村,属于大型土楼,是圆楼的经典名作之一,因“宜
山宜水、宜室宜家”两相得宜而名之。虽属单元式平面布局,
必要时内圈走廊也有门洞相通,兼有通廊式的优点,匠心独
具。土墙上端有连通全栋的“隐通廊”,遇盗匪来袭,各户
皆可进入通廊防备,防御设施周全,建筑构件及装饰精美,
可说是福建土楼的瑰宝。此图剖开屋顶及厚墙,可窥见其内
部隔间。呈现外圈私用、内圈公用之精神。10△广东广州陈
氏书院清光绪二十年[1894]广州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是中
国南方少见的多重院落大型祠堂,亦为古代祠堂与书院合一
的典型建筑。光绪十四年[1888]由广东七十二县的陈氏族人
共同集资所建,费时七年,于光绪二十年[1894]竣工。落成
后,主要作为陈氏宗族子弟读书学习之处,故称陈氏书院。
此建筑在清末废除科举后,曾改为中学,但仍继续作为祠堂
只用,每年春、秋两季,陈氏族人在此举行隆重祭典。祠堂
内供奉许多牌位,而中堂也成为陈氏族人聚会之所,故悬挂
一方“聚贤堂”大匾额。书院坐北朝南,建筑平面采用“三
进三路九堂两厢”的配置。陈氏书院最吸引人之处,在于石
雕、砖雕与屋脊上的彩塑,这些装饰艺术反映了清代广东最
高水平的民间工艺,并且还留存了当时承造匠师的姓名,使
其成为后代研究的重要史料。11△福建永安安贞堡清光绪
十一年[1885]坐落在福建永安市山区的安贞堡,清末光绪十
一年[1885]由当地池姓乡绅斥资兴建,历经十四年才始完成。
这是一座反映了清末社会动乱,富豪人家寻求自卫自保而建
的典型城堡式大宅。平面略近于围龙屋,前方后圆,前落为
平行的院落,后落位马蹄形,是福建同样类型的土堡中最为
壮观的一座。它充分运用当地材料,展现出高超的建筑技巧,
空间层次富于变化,是围龙屋、楼房以及土楼的复合体。其
匠心独具之处,在于在众多屋顶里使用“暗厝”的手法。为
了防水,上面以一个大屋顶罩住许多小屋顶,真正的屋顶与
室内所见的屋顶并不一致;正堂里看到许多屋坡及轩廊,高
低错落,其实皆非真正的屋顶。其防御设计也很周全,安贞
堡主门为石拱,拱下留水孔以防火攻。12△陕西榆林米脂
姜氏庄园清同光至光绪年间[1862-1908]位于米脂县城东方
刘家峁牛家梁的姜氏庄园,是一座规模宏整、布局合理的宅
第,它顺应自然地势,就地取材,采用黄土高原普遍运用的
拱券窑洞构造建成。透过这座建筑,可以体会清代陕北人民
生活的型态,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家庭组织、主仆关系以
及优秀的空间设计技巧。它建于清末同治初年至光绪年间,
恰是面临内忧外患的大时代。姜氏为当地富户,经由土地收
成与经商累积财富,当时主人姜耀祖为谋身家财产保障,选
择此一形势险要之地,耗时十多年营建庄园。为了防御,庄
园筑在较陡峭的山坡之上,入口设在山腰,庄园四周围以蜿
蜒而行的高墙,上设雉堞以利射击。由于庄园处于半山腰,
用水必感困难,所以从上院、中院到下院所有的水沟都形成
一个严密完整的集水系统。另外,也可自高处以辘轳降下水
桶,从山下汲水,供应各院,可谓集水与取水兼顾。13△青
海湟中塔尔寺密宗学院清顺治六年[1649]青海塔尔寺在藏
传佛教中声誉卓著,乃因它是通晓显密义理的格鲁派创始人
宗喀巴[1357-1419]之诞生地。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历经唐、
宋、元、明的发展,出现若干宗派,但以15世纪初创立的
格鲁派最为兴盛,此派头戴黄色僧帽,故又称“黄教”。格
鲁派发扬了藏传佛教于13世纪末出现的活佛转世制度,创
立达赖、班禅两个影响力最大的活佛系统,并成为西藏政教
合一的统治者。塔尔寺则是格鲁派知名的六大寺院之一。塔
尔寺之创建源于,宗喀巴母亲在其诞生处所修建的一座莲花
塔,至嘉靖、万历年间,当地禅师增修禅房及殿宇,因塔而
逐渐形成寺院群,故称“塔尔寺”。而塔尔寺建筑群中的密
宗学院始建于清初,供僧人在此修习佛法,并在春夏秋三季
举行盛大的法会。主殿建筑采用藏式“都纲式”平面,经堂
居中,用六十根巨柱,四周为佛堂、经书库与库房等。14△
北京北海白塔清顺治八年[1651]北京西苑的北海琼华岛(也
称琼岛)是一座水中山丘,清初顺治年间在山顶建造了一座
巨型白色喇嘛塔,其形式模仿妙应寺塔。塔高35.9米,由阶
梯状亚字形塔基、瓶形塔身及十三天相轮塔刹组成;塔肚中
央设有凹陷的火焰形“眼光门”,内有“如意吉祥”的藏文
图案;红黄蓝三色琉璃镶于洁白的塔身之上,更显明亮艳丽。
整体配置亦采用前殿后塔式,高大的白塔前设有一座较低
矮的“善因殿”,两者皆立在方形大台座上。善因殿形如城
楼,屋顶上圆下方,象征天圆地方,并铺以黄、绿二色琉璃,
内部供奉多手铜佛,穹窿顶有曼荼罗彩绘藻井,外墙贴蓝绿
黄三色琉璃砖,并嵌有小佛像数百尊,是一座色彩鲜艳造型
精致的小型殿宇。本文图片来自《穿墙透壁——中国经典建
筑剖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该书作者:李乾朗,
台湾台北人,台湾文化大学建筑系副教授。整理人:刘睿珺,
华南农业大学历史系。
本文发布于:2023-03-15 16:44: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8698492655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月牙城.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月牙城.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