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隐喻视角下莎士比亚第7首十四行
诗的解读
摘要: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中的认知隐喻为理论指导,对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
第7首sonnet7进行赏析和解读,旨在为研究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提供新的研究视
角,有利于读者们更好地理解莎翁十四行诗背后的内涵。研究发现:在sonnet7
中诗人使用了大量的隐喻,其中包括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容器隐喻等,并巧妙
地构成了整体隐喻框架。诗人将人的一生隐喻为太阳,用太阳每日的东升西落比
喻人的一生;诗人呼吁友人要珍惜大好年华,趁正值壮年,应该抓住时机繁衍后
代,及时行乐。
关键词:莎士比亚;第7首十四行诗;认知隐喻;诗歌欣赏
一、引言
莎士比亚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他的一生共创作了37部戏剧,
两首长叙事诗,以及154首十四行诗。他的十四行诗意象丰富,具有多维度之美。
20世纪末出现的文化研究批评继续风行,其中性别研究视角成为新世纪热点。
2000-2014年,从传统历史视角和新批评视角来研究莎翁十四行诗的学者各占一
席之地,近些年来也出现了哲学、跨学科研究的新趋势。此外,也有较少学者用
语言学的理论来研究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2012年段钨金用认知语言学的隐喻来
研究了莎翁的sonnet73,细致的解读了第73首十四行诗的主题内涵。本文采用隐
喻映射理论,意象图示等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来解读sonnet7,揭示其主旨和内涵,
企图丰富莎翁十四行诗的研究,并深化使用认知语言学研究文学的实践意义。
二、认知隐喻理论
隐喻的典型结构为“XisY”(如人生是段旅程),用Y来喻说X。传统理
论常将这类表达视为一种语言修辞现象,自Lakoff和Johnson在1980年出版的
MetaphorsWeLiveBy之后,很多学者接受了他们的观点,将隐喻正式看成一种
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也是人们认识世界,组织思维,进行推理,建构语言等不
可缺少的心智机制,这就形成了“认知隐喻理论”,又叫“概念隐喻理论”。隐
喻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映射过程,即人们在两种不同的事物之间找到某种相似性,
将已知和熟悉的概念映射到未知的不熟悉且抽象的概念中,也就是从源域映射到
目标域之中。
Lakoff和Johnson在书中列举了82条概念隐喻,并将其分为了三类。首先
是结构性隐喻,指一个概念通过隐喻的方式用另一个概念表达出来。这两种概念
具有某种结构上的相似性。如LIFEISAJOURNEY,人生和旅程这两个概念有一
些相似性,旅程这个概念涉及到旅行者,目的地,路途,十字路口等等,就像人
生这个概念涉及了,人,生活目标,某些人生关键转折点等等。这样一一对应,
才有了这样的表达:snoway
back.
其次是方位性隐喻。“方位”是人们与现实世界互动所形成的最基本的经验,
它可以映射到其他的概念域,如时间,动作等抽象概念。如HAPPYISUP;SAD
ISDOWN;HIGHSTATUSISUP;LOWSTATUSISDOWN.因此英语中有“I’m
feelinguptoday.”的说法。
最后一类是本体隐喻用具体的物体概念域来认识和理解另一概念域,它还可
以分为两小类:(1)实体和物质隐喻如INFLATIONISANENTITY,TIMEIS
MONEY。(2)容器隐喻如TIME/BODYISCONTAINER,英语中就有这样的搭配:He
youhaveinyourhand.
人类的生活之中无处不存在着隐喻现象,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也使用了大
量丰富的隐喻,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sonnet7,首先分析诗歌的表层含
义,其次讨论该诗歌中的隐喻体系构建。
三、sonnet7的表层含义分析
我们先通读全诗:
Lo,intheOrientwhenthegraciouslight
Liftsuphisburninghead,eachundereye
Dothhomagetohisnewappearingsight,
Servingwithlookshissacredmajesty;
Andhavingclimbedthesteep-upheavenlyhill,
Remblingstrongyouthinhismiddleage,
Yetmortallooksadorehisbeautystill,
Attendingonhisgoldenpilgrimage;
Butwhenfromhigh-mostpitchwithwearycar
Likefeebleagehereelethfromtheday,
Theeyes,fore-duteous,nowconvertedare
Fromhislowtract,andlookanotherway;
Sothou,thylfout-goinginthynoon,
Unlookedondiest,unlessthougetason.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结构和韵律规整,每一首诗都可以分为三小节和一个偶
句,格律为五步抑扬格,韵律为ababcdcdefefgg。这样的十四行诗音韵内涵
俱在,颇具美感。莎翁共创作了154首十四行诗,该诗集大致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莎翁献给一个年轻的贵族,主题内容大多是催生和赞美青年的美貌,
第二部分是从第127首开始,是写给一位“黑女士”,以此表达其爱意。sonnet7
也是由三小节和一组英雄双韵体组成,该诗出自莎翁典型的催生组诗,最后两句
英雄双韵体点明主题。诗人劝青年珍惜时间,珍惜青春,以免延误繁衍子嗣的黄
金年龄。
诗中第一小节:Lo,intheOrient......hissacredmajesty;诗人向读者
们描绘了一轮朝阳从东方缓缓升起的画面,每双尘世的眼睛都向那初升的朝阳致
敬,仰望那朝阳的神圣光芒,人们日出而作,开启了一天的生活。第二节
Andhavingclimbed......onhisgoldenpilgrimage,一转眼这时太阳已经攀
登到了空中的最高点,到了正午时分。在文艺复兴时期,诗人们大多习惯用太阳
来比喻人的一生,此时诗人将正午的太阳比作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多少人爱慕他
们的青春美貌,羡慕他们的青春年华。第三节But......andlookanotherway;
过了正午时分,太阳渐渐地要落山了,这一天就要结束了,人们日落而息,结束
了一整天的工作,疲惫地回家。太阳落山就如同人到了迟暮之年;那些昔日的风
光早已不复存在,年轻貌美也不复存在了,已不能像年少那样让人痴迷,那令人
倾羡的目光也在此刻转顾他途。诗的最后两句将全诗推向高潮,向读者揭示该诗
的主旨即劝诫青年利用大好青春年华,繁衍后代,不然死了便没人记得他的美貌。
四、sonnet7的认知隐喻解读
在阅读整首诗的过程中,我们会观察到诗人精心建构了一个隐喻总体构架,
然而在这个总体隐喻构架内还有许多巧妙的隐喻形式,需要我们去细细品味。
首先诗人用了一个概念隐喻LIFETIMEISTHESUN,贯穿全诗。这个概念隐
喻曾经是文艺复兴时期文人们高频率使用的隐喻,用太阳的轨迹太比喻人的一生。
太阳上升至中天再下降,就如同人的一生,从婴孩到成年,再到暮年。在第一个
诗节中,诗人呼吁大家来观看日初美景图“瞧,东方仁慈朝阳抬起了火红的头颅,
每双尘世眼睛都在向它初升的景象致敬,仰望的目光膜拜神圣光明。”在这一诗
节的开头,诗人就向我们展示了熟悉的概念——太阳,即隐喻理论当中的“始源
域”,太阳从东方缓缓升起,它照亮了整个世界,同时也为这个世界带来了希望,
世人们向太阳投去致敬的目光。这里世人们注释太阳的动作从侧面突出了朝阳的
美。太阳升起就像婴儿刚脱离母体咕咕坠地,而人们对太阳那致敬的目光,也正
如世人注视新生命的目光一样,这样人的一生这个抽象的“目标域”就被映射了
出来。
同时,该诗中的“Liftsuphisburninghead”,“homage”,“sacred
majesty”,等表达巧妙地向我们展示了另外两个隐喻形式。“Liftsuphis
burninghead”,诗人将太阳拟人化的同时,又使用了一个隐喻:THEGODIS
THESUN,把太阳比喻成神,此时目标域是神,太阳这个始源域的概念就被映射
到了目标域神这一非常抽象的概念上。在诗人眼里,太阳就是神,便形成了“太
阳神”这一概念。说到太阳神我们不得不联想到古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阿波罗,
阿波罗又被称为福玻斯是光明或者光辉灿烂的意思,太阳神阿波罗也是所有男神
中相貌最英俊的一个,他是宙斯和勒托之子,是光明与预言之神。在他出生之时
众多女神都来迎接他的降生。由此可见莎翁熟读古书,他通过认知隐喻把太阳升
起,太阳神降生,以及众神迎接太阳神降生和世人注视旭日东升巧妙地联系在了
一起。此外“Liftsup”,诗人也用到了方位隐喻。在英语常常有这样的隐喻:
HIGHSTATUSISUP;LOWSTATUSISDOWN。汉语中也是如此,大家往往认为处
于上方的人具有很大的权力,人们都尊敬他们,也畏惧他们。正是基于日常生活
中人们的共同认知水平,有了这样的方位隐喻,才有了汉语中“皇上”,“王上”
这样的表达。以及这首诗中的“Liftsup”,即太阳神抬起来他那火红的头颅。
“homage”,“sacredmajesty”,等词则体现出太阳神是伟大的天神,拥有至
高无上的力量,他抬起来他那火红的头颅,是多么高贵和神圣啊。而尘世中的人
只能献予太阳神崇敬的目光。这一诗节的隐喻十分巧妙,诗人措辞精妙,勾勒出
一副朝阳东升之图。
第二个诗节中,概念隐喻LIFETIMEISTHESUN再次出现。“Andhaving
climbedthesteep-upheavenlyhill,Remblingstrongyouthinhis
middleage”,按照时间发展顺序,太阳上升到了最高处,也暗示着人的一生到
了壮年。这时两个域又具有了相似的元素:太阳上升意味着朝气,希望,阳光和
光芒万丈;而太阳的上升映射着人的成长,上升至最高点意味着人长到了壮年,
壮年的人必然带有朝气,年轻,美貌,阳光等特征。正是因为这些相似之处,才
又吸引了“mortallooks”,“尘世的目光”和“Attendingonhisgolden
pilgrimage”,“金色的旅程”。这里暗含一个结构隐喻“LIFEISAJOURNEY,
太阳的东升西落就是它金色的旅程,而人的一生也是金色的旅程,每一个阶段都
很珍贵,因此这里的“goldenpilgrimage”对应的是“goldenage”。第二节
告诉我们年轻就是美,人见人爱。正如莎翁写诗的对象青年那样英俊,风度翩翩,
众人的目光皆追随于他。
虽然莎翁极尽溢美之词描写太阳未下山之前的辉煌,可他还是不免套路青年,
别高兴太早,马上便开始威胁青年。第三诗节中的“But”诗人笔锋一转,太阳
要落山了,他驾着倦乏的车辇越过巅峰,他渐离白昼犹如老迈之人。这里太阳不
仅被拟人化了,而且他还有“一部车”。这不难使读者们联想到太阳神阿波罗驾
着他的车辇在天空中遨游的场景。LIFETIMEISTHESUN,太阳落山,就像人到
了晚年满是疲惫和倦怠之感。“weary”,“feeble”,“lowtract”,等词无
不透漏着人们中年后的人生走下坡路的吃力和凄凉,充满了夕阳的不幸。
“Theeyes,fore-duteous,nowconvertedareFromhislowtract,andlook
anotherway”而那些恭顺的目光也不再追逐,反而转顾他途。
诗的最后两句“Sothou,thylfout-goinginthynoon,Unlookedon
diest,unlessthougetason.”这里蕴含一个容器隐喻TIME/LIFETIMEIS
CONTAINER,把时间看成了一个容器,这个容器就是时间,人生。如图1所示,
诗人告诉青年你正处于这个容器中,诗中的“inthynoon”,又与本诗的整体
隐喻框架LIFETIMEISTHESUN对应,“noon”一词意思是正午,对
应”youth”,即太阳光芒万丈的正午时分正如青年风华正茂之时,都备受瞩目。
诗人用太阳的隐喻来赞美青年,但赞美之余又不忘威胁他。青年虽然现在英俊潇
洒,备受宠爱,可那美貌以及世人的爱慕的眼睛终究会消散,人终将不再年轻。
想要保留年轻美貌就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青年自己生个孩子,繁衍后代,将美
貌流传下来。诗的最后一个词son,和sun具有相同的发音,这里是一个双关。诗
人苦口婆心劝说青年要把握好青春年华,赶快生娃。
图1容器图示
五、结语
莎翁用太阳比喻人生,通过了一系列的隐喻巧妙地向我们展示了太阳东升西
落的自然景象,让我们联想到人的一生也是如此。太阳从上升到下降正如人的一
生从刚出生的襁褓婴儿到青年,壮年直至暮年。读诗的好处就在于我们能从中获
得启示,莎翁的十四行诗虽然是抒情诗集,但其背后蕴含深厚的哲理和劝诫。这
首诗中,莎翁是在告诫青年,同时也是在劝告我们,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我们
应该把握好自己的人生,珍惜青春,热爱生活,趁风华正茂之时,及时行乐。
参考文献
[1]Lakoff,G.&Johnson,M.MetaphorsWeLiveBy[M].Chicago:
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2003.
[2]段钨金.莎士比亚第73首十四行诗的认知隐喻解读[J].河北联合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12(12)(6):118-120.
[3]辜正坤.莎士比亚十四行诗[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
[4]胡家峦.英美诗歌名篇详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刘正光,李雨晨.认知语言学十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57-
60.
[6]王改娣.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意象特征探微[J].外国文学,2006(2).
[7]王寅.什么是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30-131.
[8]张红丽.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隐喻的认知解读[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14(1):63-66.
本文发布于:2023-03-15 14:43: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8625892647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太阳光芒.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太阳光芒.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