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更新时间:2023-03-15 14:08:27 阅读: 评论:0

不会游泳-油烟机十大品牌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2023年3月15日发(作者:360智能摄像机)

道德经二十四章感悟心得1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

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此章历代的释意无数,而我以为皆难着边际,无以更深刻的对老

子思想与道德经进行阐释。我从道家修身根本出发,得出新论如下:

此章重点为“致虚极,守静笃〞,全文以此而展开,不理解“致

虚极,守静笃〞,后面的文字解释也只是牵强。老子是从道家修炼“返

观内照〞而得之境界来引申对世间常道的解释。首先“虚〞与“静〞

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是一种状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虚〞为空灵,

体会为散发状;“静〞为沉静,呈收敛状。“致〞往之意,可从“虚其

心〞来体会,道家修习养身的过程,以虚其心开始,虚至四肢百骸,

而四肢百骸皆空灵,无时空地域限制,无往而不至,真空无象,能够

满屋、满天地、满宇宙,而今日而远古。过程或潜移或发散,以至无

我无身无世界。此“极〞为无极,或为八极,或为宇宙洪荒。

而“静〞的过程从守开始,“守〞者,抱元守一,让思想沉静,从

时空与外界空间收敛至自身至一点,而到达某种衡定、稳定、笃定的

境界。此“笃〞为笃定,为极细小,或如针尖,无缝隙如无物般恒定。

于是,老子方有“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的感慨。“复〞与“归其根〞才是此篇的点题。“虚〞与“静〞是道家

修身中必习的两手,如“阴阳、有无〞既对立又统一。虚至极为无,

静到笃是有。虚为展开,至极为空灵为“作〞;静是回归,回到此刻,

是“复〞,静到笃定属回归本原为“归根〞。从养性功夫来说,“虚静〞

的过程如佛家心的起灭过程,虚为心起,静为心灭,有无相生,互有

你我之佛道原旨。

此章之后节皆为老子从修身之虚静感悟展开对天道、人道常理的

延伸分析,万变不离其踪,这才是“道〞的至理呵!

由此,我独推崇清之宋常星说:“造其极曰致,真空无象曰虚,虚

而至虚曰极。〞:“专一不二曰守,寂然不动曰静,虚一浑厚,静而至

静曰笃。〞但,所有释意皆不够细致,皆独不能从修身的体验与角度

来理解与感悟,想老子思想无欲无求,其经意当从本原出发理解,而

不就应根据时代思维做论证也。

道德经二十四章感悟心得2

?道德经?是一部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启蒙巨著,拉开了从古至

今几千年来人类对自然规律进行探索的序幕。辩证的去看待它,取其

精华,弃其糟粕,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是大有裨益的。

老子以他博大精深的见解,以他虚怀假设谷的气魄,向世人阐述

了怎样为人处事,怎样进行科学管理,怎样修养身心,怎样求知,怎

样治国等等,告诉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必须遵循大道(即事物的规律),

不要有太多的欲望“昔之得一者〞古来大凡按规律办事的人,“天得一

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

得一以天下正。〞上天尊重规律可以清澈,大地尊重规律可以安宁,

神灵尊重规律可以带来安宁,河流尊重规律可以水满,自然界万事万

物尊重规律就可以生生不息,君侯大王尊重规律就可以得到天下。“其

致之〞推而言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

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

蹶。〞说的是天空不清澈就可能会爆裂,大地不安宁就可能会塌陷,

神明不显灵就可能会消失,河流没有水就可能枯竭,万事万物不能生

长就可能灭亡。追求太多,渴望太多,就会被生活所累;如果沉静无为,

包容一切,将会满足和快乐,否那么就会招来祸患。

老子的?道德经?,以辨证的哲学方式提出了他对于治国与治人方

面的主张。?道德经?的前半部主要论述了治国的方略,后半部主要论

述了如何治人。

第一段“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是说作为世界根

源的道是可以用语言来形容的,但并不是永恒的。“名可名,非恒名。〞

说的是可以称呼的名不是恒常的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

母。〞是说天地刚刚呈现时是没有名的,万事万物逐渐出现时才有了

各自的名(但并不永恒)。“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意思是之所以经常在没有欲求时来探究它的微妙,有的时候探究它的

倪端。“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是说有和无这两方面都同出于道却有不

同的名称。“同谓之玄〞都同样可以被认为深远微妙,难以把握。“玄

之又玄,众妙之门。〞这里指的是这种玄而又玄的道是一切微妙的门

径。

开篇,老子以具体而又抽象的“道〞引出“常无欲以观其妙,常

有欲以观其徼〞,即写出了要认识玄妙的玄,最好便是做到“无欲〞。

这与他所主张的“清净无为〞异曲同工。“无欲〞也就是贯穿?道德经?

的主要思想。

老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纯真的。而种.种人类丑恶行为,那么

应当是不合理不完善的社会制度造成人性扭曲的不正常现象。由此,

老子坚持去伪存真,保存人性善美而契合自然之道的东西,摒弃所有

引起人的贪欲的东西。他的政治思想,在今天看来,似乎是难以理解。

他理想社会中的人民,四肢兴旺,头脑简单,没有奢侈的物质享受欲

望,也没有被各种令人头晕目眩的文化或知识困扰的烦恼。他是一个

历史的循环论者。在他的眼里,让人们在一种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中

保持人类纯朴天真的精神生活,与自然之道相契合,比物质文明虽然

兴旺,但充满着危机、争斗、谋杀和阴谋的社会制度显然更符合于人

类的本性。

他所强调的“无为〞,即是顺应自然,其治理社会的效力,显然

要比用法令、规章、制度、道德、知识来约束人的社会行为要合理得

多,有力得多。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的根底涵义。而老子的这种

社会理想,又是同他的“道〞论密切相关的。

出于对自然法那么的深刻悟解,老子把适应于“道〞的运动,看

作是人类政治制度、社会生活以及道德准那么都应该遵循的最高准那

么。具体表达在他政治思想中的即是他鼓吹的“无为之治〞和“不言

之教〞。所谓“无为之治〞并不是无所为,而是强调人的社会行为要

顺应自然,适用于“道〞的运动。具体地讲,就是要求统治者给老百

姓宽松的生活和生产的环境,不强作干预,以顺应自然。老百姓在这

种怡然自得的生活环境里,无苛政之苦,无重税之忧,自然会感到这

种政策的好处,从而到达了“不言之教〞的教化作用。

治国如此,那么治人又该如何呢?要以善,以柔,以刚。

老子?道德经?中所陈的治国与治人思想,其意义之深远,至今仍

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现今社会,生活、工作的脚步很快,压力又大,人们的脾气也随

着变得焦躁与不安。如果能做到善、柔,必定可以平心静气。心静自

然凉,生活、工作的情绪就会舒畅起来,效率也会大大提高。不仅如

此,善与柔还可以帮助处理好朋友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使变得融洽,

心情也会阳光不少。

道德经二十四章感悟心得3

在图书馆借了一本?道德经?,看完后虽然觉得不能完全地读懂老

子的思想,但是心中还是感觉一片坦荡,觉得此书对我们深有益处。

?道德经?这部著作是老子所写,但不是介绍老子生平事迹,而是

讲道论德,所以叫做?道德经?。?道德经?全书原本分为上下篇共五千

多言,上篇一章至三十七章主要讲“道〞,下篇三十八章至八十一章

主要讲“德〞。

老子说的道,是天道,就是自然的规律。我对?道德经?的理解是

无为而治和尊重自然规律。

人的一生有得意和失意的时候,有时候人们不能再其中好好的把

握自己,以至于身败名裂,不能保全。因此,怎样才能在得意或失意

的时候保全自己,是自己的心智足够清醒,不至于陷入泥潭而不能自

拔?这就需要人生的大智慧,而?道德经?就给了我们这方面的启示。

人在得意的时候,家庭、事业顺风顺水,此时的人容易目空一切,

不可一世,狂妄自大。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招人嫉妒,也会树敌太多,

甚至招来杀生之祸。在老子看来,福气来临时,我们要提醒自己祸根

也来临了,自己不要那么盛气凌人,要懂得谦恭,否那么失意时就会

走投无路。还有不能狂妄自大,不要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天下无敌,

强中自有强中手,肯定有人比你会更厉害,更出色。但我们到达目标

时也不能到出炫耀,不能自负,不能骄傲,要有谦虚之心。

老子说“是以圣人出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

而弗有,为而弗持,功成而弗居。夫为弗居,是以不去。〞老子认为,

我们应该用顺其自然的“无为〞的态度去处理世间事务,这就是不言

的教导;只有任凭万物生长而不加干预,而生养的万物又不据为自己所

有;为万物的生长尽力而为却不认为是自己的能耐,有功绩而不居功自

傲。正因为一个人不居功自傲,所以他的功绩总是不会失去,而是永

存。

无为是一种心境,是一种修养。假设我们能够做到无为,那么我

们的国家就会更加的稳定。如今社会物欲横流,许许多多的人在利欲

面前迷失自我,假设我们能够做得到无为,那么我们也将活得更轻松、

更快乐。

道德经二十四章感悟心得4

读道德经已经仔细读了一年,每一段都以往背诵过,可是此刻竟

然也忘记了每一段具体的文字,仅有一点心得留下,我也没法用准确

的文字来描述它。可是有几点在结合我的经历进行反思的时候经常出

现,记录如下:

1.守弱。我以往小的时候说某某人真厉害,可是等我到了他那么

大年纪的时候反而只是认为他是平常人。每当认为自我无所不能的时

候,总是自我面临最终的苦果。我有点明白了,道德经里说的弱是一

件好事,因为我一个人真的不能做到像上帝一样无所不能,我的认识、

思考、本领都是有必须限度的。正是因为我明白了原先自我真的是有

限度的认识、思考、本领,所以对待所有人所有事都要认真去对待,

因为这么有限的我必须要尽全力才能够把人和事处理好。在每一次的

处理中,我看到了人和事的闪光点,我没有遇到过的。

2.谦虚与好奇。正是因为感受到了自我的限度存在确实定性,所

以明白自我是弱的。世界的万物是经过我们人的观察,记录,整理构

成了文字记载的书籍、数据等。可是我们每个人都是有限度的,所以

记录的资料也会是片面的,随后构成的结论更加的可能是片面的。每

当我看到一个记录的时候,我就开始透过文字的外表尝试去复原事实,

当我回不到记录的场景的时候,我会有疑问的,这个大概就是好奇吧。

我透过书籍、生活中的人和事学习,可是因为我的限度存在,所以我

看到东西可能是我想看到的,无视了一些东西,结论也不必须正确。

当我无所欲求,心思宁静的时候,得到正确结论的概率越高;当我心境

起伏,被贪嗔痴等杂念环绕的时候,必须会得到一个偏离结论,这个

偏离的结论将我引向困境。每一个经过我的结论,我总是审视多遍,

唯恐得到一个偏离的结论。这个大概就是我认为的谦虚吧。

3.守中。中是阴阳中和的线,是阴阳河蟹的,是不走极端的,可

是我觉得应当是保证自我处于最多的可能性。因为守住了最多的可能

性,所以面临问题的时候我能有最多的帮助,最多的解决方法,最好

的处理环境,最终我能获得最好的效果。走极端就是不断的减少自我

获得各种可能性,最极端仅有一条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4.以无事取天下。我觉得它十分有意思,于是我在想以无事求学,

以无事求开展。在那里有所得,可是无以言语可述。

5.外物必反求之。想要少出现问题,那么平时就要力求多出问题。

想要更多的财,平时就要不以求财为目标。想要大的功绩,那么就要

平时就要将功绩舍于自我的合作伙伴,自我不要一丝一毫的功绩。这

是从水近乎道的特性得出心得。此刻因为中国西化严重,变得越来越

外物正求,所以求不得,心不平,偏颇走极端。中国的追求是不败,

是不停的修正自我处的环境中最低的下限;西方的追求是必须赢,是不

断拔高自我处的环境中最高的上限。这个真的是十分有意思。

6.守静。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动的越多,消耗越大。动的越

频繁,受到反弹的压力越大。在追求强权制霸的过程中,真的是人在

做,天在看。

道德经二十四章感悟心得5

“道可道,非常道……〞一阵阵读书声回荡在校园里。自从学校开展

“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读书活动以来,校园里每天都飘荡着整

齐而有节奏的读书声。

当老师第一次捧着?道德经?,告诉我们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珍贵

文化遗产,我就暗暗地下决心一定要认真地学习它。

可是当老师第一次用清脆的声音带着我们读?道德经?时,我感觉

到枯燥无味,一点儿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来。虽然如此,我还是不忘

每天读一读,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喜欢上了它。于是每天清晨,伴着鸟

儿的歌声,迎着初升的朝阳,我坐在阳台上,一边享受着清鲜的空气,

一边开始了晨读。它给我的心灵开启了一道门,引导我如何从小做一

个正直的人,一个不追求名利的人,一个健康向上的人。

读?道德经?后,我渐渐发现,原来做事马虎的我竟安静耐心地思

考问题了,原来作业中潦草的字迹变得端正了许多。从诵读经典书籍

中,也让我悟出了些做人的道理。比方文中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告诉我们,一个人不仅要能战胜别人,更

应该有勇气战胜自己。

?道德经?让我受益匪浅。“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

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

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

不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长久。所以说圣人把自

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这不

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吗?所以才能构成就了他自己。

对待竞争,我们要敢于去迎接挑战,对待失败和不平等我们要报

以一种平常心,用适宜的方法去改变或适应,而不去盲目的争鱼死网

破。这样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终的成功,只有厚积才会勃发。同

样,“无为〞用在当代待人处世上就是要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

乃大,壁立千仞,物欲那么刚。〞

本文发布于:2023-03-15 14:08: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8605072645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道德经第二十四章.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道德经第二十四章.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