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食品科技ModernFoodScienceandTechnology2012,Vol.28,No.11
1554
藜蒿茶加工工艺及黄酮、多糖活性成分变化研究
吴存兵1,田林双1,吴君艳2,陈芳1,彭芳琦1
(1.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粮食工程与管理系,江苏淮安223003)
(2.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工程系,江苏淮安223001)
摘要:以藜蒿嫩叶为原料,对藜蒿茶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根据感官评定结果和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藜蒿茶所浸提出的黄酮和
多糖含量确定选择适宜的杀青方法、干燥温度、切段长度及冲泡温度。结果表明,藜蒿茶最佳加工工艺是将新鲜的藜蒿采用锅式杀青
8min,在70~90℃条件下烘干,并剪切成1.50cm长度做茶段。饮用时用较高温度的水冲泡,最好加沸水。
关键词:藜蒿;茶;黄酮;多糖;加工工艺
文章篇号:1673-9078(2012)11-1554-1557
StudyonProcessingTechnologyandActiveComponentsofFlavonoids
andPolysaccharideofArtemisiaSelengensisTurczTea
WUCun-bing1,TIANLin-shuang1,WUJun-yan2,CHENFang1,PENGFang-qi1
(u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ofFinace&Economics,Huai’an223003,China)
(u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ofFood,Huai’an223001,China)
Abstract:TheprocessingtechnologyforArtemisialengensisTurcz-Teawasstudied.Badonnsoryevaluationandcontentof
flavonoidsandpolysaccharidesfromextractionofArtemisialengensisTurcz-Teaondifferenttreatingconditions,theeffectofblanching
method,ultsshowedthatthebestprocessingtechnologywasblanching
thefreshArtemisialengensisTurczbyre-dryingmachineryfor8minutes,dryingitat70℃~90℃,cuttingtheminto2centimeter-long
gmentsandthenaddingthemintoboilingwater.
Keywords:ArtemisialengensisTurcz;tea;flavonoids;polysaccharide;processingtechnology
藜蒿[1,2](ArtemisialengensisTurcz)又名蒌蒿、水
蒿、水艾、柳蒿、芦蒿、狭蒿等,为菊科蒿属的多年
生草本植物。藜蒿广泛分布于我国从东北的大兴安岭
南麓至长江流域的江河湖泊地区都有藜蒿零星分布,
主要生长在低洼潮湿的水沟边、山坡、荒滩、沼泽、
淡水湖草滩地。江苏省淮安市金湖与洪泽湖地区也有
数万亩滩涂,很适宜藜蒿的生长。全草具有特异香气,
既可食用又可药用,是一种开发前景较好的野生植物
资源[3]。
近年来,藜蒿的消费需求呈上升趋势,对藜蒿的
研究也逐渐深入。首先,在大力开发野生资源的基础
上,已将优良的野生品种进行大面积种植,为长江中
下游地区春淡季地方特色的一种时令性蔬菜。其次,
在藜蒿贮藏与加工上,采用低温、气调、速冻、护绿、
保脆等方法,有效地延长了藜蒿的贮存期和保持了加
收稿日期:2012-08-13
基金项目:蒿茶关键技术研究与特色品牌产品开发(SN1082)
作者简介:吴存兵(1980-),男,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食品检测
与分析
工产品的色、香、味、脆度。其加工产品有:藜蒿净
菜、速冻藜蒿、藜蒿风味方便菜等。
藜蒿的嫩茎是主要的食用部分。随着地膜覆盖藜
蒿开始出现,大棚地膜覆盖錾蒿早熟栽培技术的推广,
使江苏省内的藜蒿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藜蒿的嫩茎被
食用后,藜蒿叶子及老茎被抛弃成为生活垃圾,更多
的是4月份后,没有采收的藜蒿因纤维的木质化而失去
食用价值,从而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藜蒿不同于普通蔬菜之处在于,它具有很好的保
健作用。但目前的研究还是比较多的集中于蔬菜保鲜
方面的研究,对于其中有效成分作用大小,有效成分
的确定及有效活性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等方面的研究
还较少。为此,结合江苏省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研
究优化藜蒿茶的加工工艺,开发一种具有高附加值的
饮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原料选择
采摘藜蒿长出地面15~20cm高的幼嫩叶为试验材
现代食品科技ModernFoodScienceandTechnology2012,Vol.28,No.11
1555
料。采摘地点:江苏省淮安市洪泽湖地区。
1.2仪器与试剂
Sartorius赛多利斯BSA623S精密天平,苏州赛恩
斯仪器有限公司;101AS-2型不锈钢数显电热鼓风干燥
箱,上海浦东跃欣科学仪器厂;XT-600真空包装机,
上海星田包装机械有限公司;6010可见-紫外分光光度
计,惠普上海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富士宝IH-S198C电
磁炉,富士宝电器科技有限公司;芦丁、硝酸铝、亚
硝酸钠、等试剂均为分析纯。
1.3活性成分含量测定
总黄酮采用硝酸铝-亚硝酸钠比色法[4];多糖含量
测定,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5]。
1.4藜蒿茶的加工工艺及操作要点[6~11]
1.4.1加工工艺
采收→挑选→清洗→杀青→切段→揉捻→烘制→摊凉→分
拣→包装→成品
1.4.2操作要点
(1)采集:4月份采摘藜蒿长出地面15~20cm高的无
病虫害的幼嫩茎叶,作为制作藜蒿茶的原料。
(2)挑选:剔除采收时混入杂草、黄叶、老茎叶。
(3)清洗:清水洗去叶片上的泥土、灰尘。
(4)杀青:研究了水煮杀青和锅式杀青两种方法对
藜蒿茶的加工工艺影响。水煮杀青组的原料置于沸水
中杀青4min后取出,水冷降温;锅式杀青控制电磁炉
温度在120~140℃,杀青时间8min,朝一个方向带抖
操作,要求杀匀杀透,除去影响品质的青气,香气显
露,使叶质变软。
(5)揉捻:将杀青处理过的叶片用揉捻机或手工揉
捻,使叶片成条形,质地紧密,同时使叶片细胞破裂,
使叶形大致卷曲,内溶物易溶出,手搓有润滑感既可。
(6)烘制:研究不同的干燥温度对藜蒿茶感官品质
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干燥温度。试验以10℃为梯度,
研究50~120℃范围内不同干燥温度对藜蒿茶感官品质
的影响。
(7)切段:用剪刀剪成长度剪成一定长度的短条,
利于冲泡饮用,同时研究切段长度对黄酮、多糖浸提
的影响。
(8)摊凉:烘好的制品置阴凉干燥处凉至室温。
(9)分拣:在阴凉干燥处剔除不合格者。
(10)包装:用抽真空包装机包装,目的是保持蒿茶
的清香气息。
1.4.3干燥温度对藜蒿茶品质的影响
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的烘干对藜蒿茶品质的影响。
1.4.4茶段长度与活性成分溶出量关系
将藜蒿剪成0.50cm、1.50cm、2.50cm的茶段,从
中各取3g置于透明水杯中,用沸水150mL冲泡5min,
用玻璃棒在第3min时分别搅拌约5s。5min后倒出所有
汤汁,再次加入沸水150mL冲泡5min,同以上操作,
如此重复连续冲泡5次。待汤汁冷却后,分别将5次冲
泡的汤汁过滤后得滤液,取此滤液按1.3方法测定活性
成分含量,每次冲泡样重复3次测定。
1.4.5冲泡水温对藜蒿活性成分溶出效果的影响
从1.50cm长的干藜蒿茶段中取3g样9份,分成3
组,每组3个重复,第1组加70℃蒸馏水150mL冲泡5
min,用玻璃棒在第3min时分别搅拌约5s,5min后倒
出,连续重复5次冲泡;第2、3、4组分别加80、90、
100℃蒸馏水150mL冲泡并重复第1组操作。每次冲泡
得出的汤汁过滤后得滤液,冷却后取滤液按1.3操作方
法进行活性物质含量测定。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的杀青方式及效果
在两种杀青方式的试验过程中,结果水煮杀青样
与锅式杀青样均为青绿色,二者经过不同处理从色泽
上看近乎相当,但水煮样在水煮杀青过程中黄酮类物
质等会有流失,黄酮的损失与藜蒿的粗细、杀青时水
用量、杀青时间等因素有关系。经测定,水煮杀青样
的黄酮含量占锅式杀青样的黄酮含量的一半左右,采
用锅式杀青则可减少这一损失,在香气上,锅式杀青
比水煮杀青要好,故杀青方式选择锅式杀青。
2.2干燥温度与藜蒿茶品质的关系
2.2.1不同烘干温度对藜蒿茶感官品质的影响
试验设置8组,分别在50、60、70、80、90、100、
110、120℃条件下烘干。随机取在各温度下烘干的藜
蒿3g,平行做3次,置于透明水杯中,用沸水冲泡,加
水量为150mL,5min后进行感官评定。不同烘干温度
对藜蒿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见表1。
表1烘干温度对藜蒿茶感官评价的影响
Table1Effectsoftemperatureonnsoryevaluationin
ArtemisialengensisTurcz-Tea
烘干温度/℃
汤汁香气汤汁色泽汤汁口感评价
50淡香,清气较淡
深绿
味淡,原味突出
差
60淡香,清气较淡
浅绿
味稍浓,有原味
略差
70
香味较浓绿亮味淡一般
80
清香绿亮味浓较好
90
清香绿亮味浓较好
100
焦香味浅棕黄焦糊味略差
110
焦香味浅棕黄
焦糊味,味略苦
差
120焦糊味浅棕褐焦糊味,味略苦差
由表1感官评价结果可知,50~60℃烘制的藜蒿茶
现代食品科技ModernFoodScienceandTechnology2012,Vol.28,No.11
1556
有青气味、口感较差;100~120℃烘制的藜蒿茶有焦糊
味、有苦感;而烘干温度选择在70~90℃之间较为适宜。
2.2.2干燥温度对藜蒿荼活性物质浸提量的影响
在50、60、70,80、90、100、110、120℃条件下
烘干的藜蒿茶活性成分浸提量变化情况见图1。
图1干燥温度与藜蒿茶活性成分浸提量的关系
Fig.1Effectsoftemperatureonyieldofflavonoidsand
polysaccharide
由图1可知,在50~120℃条件下烘干的藜蒿茶,其
活性物质的浸提量无明显差异。结合表1及考虑到节
能,选择藜蒿茶烘干温度在70~90℃之间较为适宜。
2.3茶段长度与活性成分溶出量关系
图2切段长度与黄酮浸出总量关系
Fig.2Effcetsofdifferentleavescuttingwaysonextractionrate
offlavonoids
图3切段长度与多糖浸出总量的关系
Fig.3Effectsofdifferentleavescuttingwaysonextractionrateof
polysaccharide
茶段长度0.50cm、1.50cm、2.50cm样经过5次浸
提的黄酮与多糖含量变化见图2、图3所示。从图2看出,
0.50cm样被浸提出的黄酮量曲线较陡,说明0.50cm样
黄酮溶出较快。每次浸提测得相对藜蒿茶干重的黄酮
量(%)加上其前次测得的黄酮量得到本次浸提出的黄
酮总量(%)。
从图2、图3可以看出,随浸提次数的增加,浸提
出的黄酮与多糖总量分别在增加。每次浸提液中黄酮
总量见图2所示,每次浸提出的多糖总量见图3所示。
经5次浸提后,0.50cm样浸出黄酮与多糖总量分别占藜
蒿茶干重的3.61%、4.56%;1.50cm样浸出黄酮与多糖
总量分别占藜蒿茶干重的3.58%、4.52%;2.50cm样浸
出黄酮与多糖总量分别占藜蒿茶干重的3.16%、4.01%。
说明2.50cm样的最终浸出黄酮与多糖总量较0.50cm样
与1.50cm样要少,而0.50cm样与1.50cm样浸提的黄酮
与多糖总量相当,结合图2、图3综合考虑,选择1.50cm
长度则既可得到较高黄酮与多糖浸出量,又可保证在
多次冲泡时黄酮与多糖含量梯度变化适中。
2.4冲泡水温对藜蒿活性成分溶出效果的关系
分别用70、80、90、100℃水经过5次浸提,浸提
出的黄酮总量见图4所示,浸提出的多糖总量见图5。
图4冲泡水温与黄酮浸出总量的关系
Fig.4Effectsofdifferenttemperatureonextractionrateof
flavonoids
图5冲泡水温与多糖浸出总量的关系
Fig.5Effectsofdifferenttemperatureonextractionrateof
polysaccharide
现代食品科技ModernFoodScienceandTechnology2012,Vol.28,No.11
1557
结合图4、图5可以看出,随浸提次数的增加,浸
提出的黄酮、多糖的总量随之增加。试验经5次浸提后,
在水温为70、80、90、100℃的条件下,所浸出黄酮总
量分别占藜蒿茶干重的2.01%、2.43%、3.22%、3.56%,
而相应的浸出多糖总量分别为3.16%、3.43%、3.89%、
4.23%。从曲线的变化趋势看,随着水温的升高浸提出
的黄酮和多糖总量均随之增多,因而确定冲泡饮用时
应尽可能用较高水温,最好为沸水。
3结论
3.1藜蒿是当今人们十分喜爱的绿色保健食品,具有
祛风湿、健脾胃、化痰、促消化、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等功效,是一种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的植物资源。藜
蒿提取物有较好、较广的抗菌作用,可用于食品生产
和食品原料的保藏,并且藜蒿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的
微量元素和黄酮类化合物,可作为天然保健饮料喝纯
天然抗氧化剂,因此藜蒿是一种具较高综合开发利用
价值的植物资源。
3.2本试验以藜蒿嫩叶为原料,对藜蒿茶的加工工艺
进行研究,根据感官评定结果和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
藜蒿茶所浸提出的黄酮和多糖含量确定了适宜的杀青
方法、干燥温度、切段长度及冲泡温度。试验结果表
明,藜蒿茶的适宜加工工艺条件是将新鲜的藜蒿幼嫩
叶采用锅式杀青8min,在70~90℃条件下烘干,并剪
切成1.50cm长度做茶段。饮用时用较高温度的水冲泡,
最好加沸水。
3.3本试验较好地完成了藜蒿茶最佳加工工艺条件的
研究,同时,对藜蒿茶活性成分中的黄酮、多糖含量
的变化进行了测定,为藜蒿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试
验参考数据。
参考文献
[1]任纪武.拉汉药用植物名称和检索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
科技出版社,1998
[2]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M].1987,
[3]刘伟,董加宝.芦蒿的开发利用[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7:
22-23
[4]徐雅琴,孙艳梅,付红,等.穗醋栗叶片中黄酮类物质的研究
[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l,13(2):21-23
[5]张德华.夏枯草多糖的分离纯化与抗氧化活性研究[J].云南
植物研究,2006,28(4):4l0-414
[6]王国瑞.银杏叶茶加工工艺[J].河南科技,2002,6:28
[7]张兆馨.保健茶加工工艺探讨[J].茶叶机械杂志,2000,2:20-22
[8]敖常伟,袁列江,张晓晓.速溶苦丁茶加工工艺研究[J].经济林
研究,2001,19(3):49-50
[9]张育松,杨江帆.珠形绞股蓝茶的加工工艺技术[J].中国茶叶
加工,2003,2:22-27
[10]岳强,曾新安,于淑娟,等.绿茶碳酸饮料的研究与开发[J].现
代食品科技,2006,22(1):66-67
[11]白雪娟.八宝茶饮料的研制[J].现代食品科技,2010,26(6):
632-634
本文发布于:2023-03-15 09:33: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8440402625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藜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藜蒿.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