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鲁宾逊漂流记》有感
《鲁宾逊漂流记》讲述了出生于中资产阶级家庭的鲁宾逊
不顾海上的风险及父亲的反对三次出海经商,并且在巴西建立了
种植园.不安分的天性促使他将种植园托付给友人,从巴西再度
搭上商船前往非洲。途中商船遭遇飓风,触礁沉没,船上人员悉
数遇难。仅鲁宾逊一人幸存.他漂流到南美洲海上的一个荒岛,
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勇气,利用破船上残留的一切物质及工具
修建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家畜,制造工具,缝制衣服.并多次伐木
做舟,试图回到大陆。一次,他从一群吃人的土著人手中解救了
一个野人,并且给他取名为“星期五”.鲁宾逊教他说英语,向他传
播基督教义,使“星期五”成为他忠实的仆人及朋友。后来他们
帮助一个被叛变的水手抛弃的船长,巧施计谋,夺回了船只。鲁宾
逊终于结束了他为期28年的与世隔绝的生活重返故乡.
我最欣赏的不是鲁滨逊的勤劳与勇敢,而是他那惊人的心
理承受能力。可想而知,一个孤零零的大活人独自在荒岛上生活
了十几年,没有人陪伴他,甚至于最基本的与一个人简简单单地
说会儿话都做不到.整个荒芜的岛上没有房屋,没有稻田,只能
靠他自己辛辛苦苦地打出一片天。
其实鲁滨逊也是一个常人,他没有什么惊人的本领可以在
这凄凉的环境中久久地挣扎。可是他承受住了这个打击,发挥出
超出凡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为了重新拾起勇气,鲁滨逊写了一张
厉害差异表,把种种可能都分析出来。无论是出于消极还是积极,
这使得他能够冷静下来,从只会空想的日子里解脱了出来,学会
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从而勇敢地去面对现实,去改善现状.
曾经听一个名人说过:“苦难对于弱者来说是万丈深渊,而
对于强者来说则只是一块不起眼的垫脚石。”这句话鼓舞着我向
人生的光明看齐。是呀,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只要调整好心
态就能够把所有的烦恼一扫而光,把困难化为前进的动力。困难
来临时,我们要认真冷静地分析这件事产生的原因,并且有针对性
地加以排除和克服。而不是盲目地发泄和不切实际地空想。这样
做不但徒劳无获,而且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对你的伤害将会更
深一层。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更要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
力.这样才能信心百倍地迎接将来的每个挑战,并且出色地去完成
自己的工作.
我们需要具备鲁滨逊那样的刻苦奋斗的精神。在他认为,
天底下没有什么人类克服不了的困难,只要人类充分利用自己的
智慧与双手,一切难题都将迎刃而解。我们学习也一样,必须相信
自己有能力把各个学科学好,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才会有一股动力
不断促使我们前进.同时,还必须在做好每一件事后力求精益求
精.“一本好书能拯救一个人。”现在我百分之百相信这句话。这
287页向我展示了鲁宾逊自信,自立,自尊,自强,永不满足,不
甘平庸的精神;告诉我鲁宾逊靠自己的诚实,善良,智慧和坚毅,去
创建,去开拓.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读《围城》有感
《围城》是一部风格独特的现实主义讽刺长篇小说,也
是一幅市井百态图.作者通过回国、恋爱、找工作等一系列事
件,用辛辣的笔风,一针见血地把人物的灵魂展现在我们面
前.
对于本书的男女主人公,我的脑海中方鸿渐只是一个
玩弄是非、做事没有头脑,毫无原则、经不住诱惑的、可以
说是个失败的人。而孙柔嘉虽然看起来小鸟依人,没有什么
主见的女人,却是个最工于心计的人,是那种小小的身体里
蕴含着强大爆发力的人。在全书的最后,方鸿渐在经历了爱
情、事业和家庭的失败后,这样感叹:在小乡镇时,他怕人家
倾轧,到了大都市,他又恨人家冷淡,倒觉得倾轧还是瞧得
起自己的表示.就是条微生虫,也沾沾自喜,希望有人搁它在
显微镜下放大了看的。拥挤里的孤寂,热闹里的凄凉,使他
像许多住在这孤岛上的人,心灵也仿佛一个无凑畔的孤岛。我
想,这不仅是方鸿渐当时的心情写照,也是他这失败的一生
的真实写照吧。
小说里说方鸿渐的婚姻就像围城,他迈进了就想出来,
没进去前却又拼命的想进去,在克尔恺郭尔《非此即彼》中
的一段话,恰如其分的反映《围城》中方鸿渐的婚姻,乃至当
今社会人类的婚姻,这话是这样的:如果你结婚,你就会后
悔;如果你不结婚,你也会后悔;无论你结婚还是不结婚,你都
会后悔.嘲笑世人愚蠢,你会后悔;为之哭泣,你也会后悔;
无论嘲笑还是痛哭,你都会后悔。信任一个女人,你会后悔;
不信任她,你也会后悔.吊死自己,你会后悔;不吊死自己,
你也会后悔.先生们,这就是一切哲学的总和和实质.
作为钱钟书最有名的小说,《围城》整体的不管是结构、
文字,都无愧于它的称号.尤其是以那个老古钟作为文章的结
束,更给人以充足的遐想空间,令人浮想联翩。杨绛女士说,钱
钟书的“痴气”,使《围城》更富于真实性和戏剧性.钱钟书对
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都包涵在《围
城》之中.
“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
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阳晚霞隐褪后的夜
色也带着酡红。"这一句话用了比喻和拟人,“拥抱”,“陶醉”,
给人以美的感受,把夜写得如此富有生命.“这一张文凭,仿
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耻.小小一方
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呵,真幽默。
一张文凭,就想到亚当夏娃,可见钱钟书先生还想得真遥远。
“谁知道从冷盘到咖啡,没有一样东西可口:上来的汤是凉的,
冰淇淋倒是热的;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
水艇士兵,会长时期伏在水里;除醋以外,面包、牛油、红酒,
无一不酸。”这可真是本末颠倒呀!汤是凉的,冰淇淋倒是
热的,用幽默的语言批评这间西馆的饭菜倒尽胃口,钱钟书
先生知识确实渊博,想象力也十分丰富。
作者以《围城》做书名,也许想告诉我们:不仅婚姻
像围城,人生、生活、职业等等更像围城。其实我们一直都
在兜圈子,重复的做同一件事情:找个笼子把自己关起来,
过了不久却发现那边的风景比这边更好,于是出了这个笼子
进了那个笼子。就这样不断的重复并乐此不疲.
读《简爱》有感
《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
的代表作,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
平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主人公简·爱是不幸的,她自幼失去父母,唯一爱她并领
养她的舅舅又过早地弃她而逝。她初涉人世,便过着寄人篱
下、任人驱使的悲惨生活,饱尝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痛
苦。为了逃避严酷的现实,她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她酷爱的
书和大自然上。书丰富了她的感情世界,陶冶了她的性情,
苦难又磨炼了她的意志,使她养成了坚毅倔强、外柔内刚的
性格.
小说主要描写了简·爱与罗契斯特的爱情。简·爱的爱情
观更加深化了她的个性。她认为爱情应该建立在精神平等的
基础上,而不应取决于社会地位、财富和外貌,只有男女双
方彼此真正相爱,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在追求个人幸福时,
简·爱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纯真、朴实的思想感情和一往无前的
勇气。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仆人地位而放弃对幸福的追求,
她的爱情是纯洁高尚的,她对罗契斯特的财富不屑一顾,她之
所以钟情于他,就是因为他能平等待人,把她视作朋友,与她
坦诚相见。对罗契斯特说来,简·爱犹如一股清新的风,使他
精神为之一振。罗契斯特过去看惯了上层社会的冷酷虚伪,
简·爱的纯朴、善良和独立的个性重新唤起他对生活的追求和
向往。因而他能真诚地在简面前表达他善良的愿望和改过的
决心。
简·爱说过这样的一段话,给我的印象很深,也很能体
现她的性格。她说:“如果大家老是对残酷,不公道的人百
依百顺,那么那些坏家伙就更要任性胡来了,他们会什么也
不惧怕,这样也就永远也不会改好,反而越来越坏,当我们
无缘无故挨了打,我们一定要狠狠地回击。”我很赞成简的
这种说法,因为自尊,自重是做人的最起码的要求.
简·爱这位离经叛道的女性,虽然并不美丽,但富有挑战
和抗争的个性,使她充满了魅力。她聪明好学,自尊自爱,
尽管社会地位卑微,她决不自甘堕落.她认为,在上帝面前,
人人平等。她为争取平等地位,为维护自己独立的人格,而抗
争、奋斗。从很小的时候起,她便敢于向欺压她的人反抗,
哪怕因此而招致严惩,也不畏惧。她那不屈不挠,敢于同命
运抗争的精神,使那些欺侮她的人胆战心惊。
《简·爱》为千千万万受欺压的下层平民喊出了心声,为
千百年来在男尊女卑社会里饱受欺凌的人们喊出了心声,这
是它至今仍然是各国的读者最喜爱阅读的小说之一的主要
原因。
读《复活》有感
《复活》是托尔斯泰三大代表作中最晚的一部,被认为
是其创作的”最高的一峰”.它没有《战争与和平》史诗般的恢
宏气魄和明亮的诗意,没有《安娜·卡列尼娜》的波澜与不安
的骚动。它完全是体现了一位伟人的暮年心灵的稳健和悲天
悯人的大气!
小说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本是一个贵族地主家的
养女,她被主人的侄子、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公爵诱奸后遭到
遗弃.由此她陷入了苦难的生活,她怀着身孕被主人赶走,四
处漂泊达八年之久。后来她被人诬陷谋财害命而被捕入狱.
十年后,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审理玛丝洛娃的案
件。他认出了被告就是十年前被他遗弃的玛丝洛娃,他受到
了良心的谴责。为了给自己的灵魂赎罪,他四处奔走为她减
刑。当所有的努力都无效时,玛丝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亚,
聂赫留朵夫与她同行.途中,传来了皇帝恩准玛丝洛娃减刑的
通知,苦役改为流放。这时的玛丝洛娃尽管还爱着聂赫留朵
夫,但为了他的前途,拒绝了他的求婚,与政治犯西蒙松结合。
这两个主人公的经历,表现了他们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复活.
小说揭露了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吏,触及了旧法律的本质。
读完这本书后,我有了许多的感触。书中的主人公聂
赫留朵夫在大学时期是一个善良,充满活力,有着崇高志愿的
青年。但当他担任上官职后却完全改变了,整日沉寂在享乐
之中,早已忘记自己的狂热理想,变得腐朽,落魄,成为了一
个真正的花花公子。直到在法庭上见到玛丝洛娃,他回想起许
多往事,从而使他觉得自己是那么的可恶,便对于自己以前
过的生活产生怨恨。为了赎罪,他给一些无辜的犯人起诉伸
冤,将自己名下的一部分土地分给了农民,他彻底的改变了自
己的生活,将自己从以前的腐朽中拯救了出来。这本书名叫
《复活》,我想“复活”的就是聂赫留朵夫,是他自我精神的复
活。而我从他的身上学到的最珍贵的一点就是他的自我改
变,虽然他曾经也堕落过,但当他良心发现后,做了许多好事
来弥补过错,这是任何人都值得拥有的.我想当一个人犯下错
误时,不论这个错误是大是小,最好的办法就是深刻的检讨自
己,承担自己所犯的过错。
《复活》里写的虽然是贵族的忏悔,但是托尔斯泰并不是
把这个母题当做贵族,他是把忏悔放在人的心灵的内在的、普
遍的矛盾中展开的。人都有神性和兽性。当人放纵了自己,
就可能堕落;而当人自觉,就可能”复活”.所以托尔斯泰主张以
"道德的自我完成”来改变社会的不平等和罪恶。在社会革命
激烈的时代,他提倡”勿以暴力抗恶”,是反对阶级斗争的。但
是,作为人类寻求精神解放的一种文献,在我们这个把道德
的自我完善当成笑话的时代,读这样的书,也许会引起某种
惭愧的感觉.
读《雾都孤儿》有感
在一个阴雨绵绵的天气我翻开了《雾都孤儿》这本书。
故事大概讲述的是:孤儿奥利弗.退斯特本市上流社会一个
有钱人家的私生子,他的母亲在生下她后就辞世了。小奥利
弗从生下后就没有得到过母亲和家庭的关爱,更可悲的是还
不得不在所谓的慈善机构济贫院里过着地狱般的凄惨生活,
9岁被送入棺材店当学徒。因不堪忍受非人待遇,逃到了伦
敦,祸不单行,又被小偷所骗,跃进了他们事先安排好的陷
阱。但是,小奥利弗是勇敢、正义、向往美好生活的孩子。
他为自己的美好未来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幸运的是最后小奥
利弗遇上了好心人,他们帮助小奥利弗寻找到了幸福的生
活。
《雾都孤儿》和大部分小说一样,结局是“善有善报恶
有恶报”,但它的结局是完美的!刚开始的时候对小奥利弗的
遭遇感到同情和心痛,他在阴暗、罪恶、饥饿中勉强成长起
来,从小奥利弗和他的伙伴身上,你能感觉到食物对于人来说
的意义。班布尔那些所谓的绅士对待孩子、贫民的态度,甚
至人性的罪恶,这也预示了他们必将灭亡,也许并不是现在。
当奥利弗请求多吃一碗粥而被责罚时,你足以看到当时社会
是多么的黑暗。当奥利弗被习艺所“拍卖”,最后被送到棺材
铺当学徒时,你能感觉到穷人的命运是什么样的,他们不是自
己生命的主宰,而是掌握在他人手中,即使到了棺材铺,还是
要让老板娘欺辱!
在书中并不起眼,但是不能没有的人就是女扒手南希,
她的形象是世上母亲的形象,看到可怜而又善良的小奥利弗,
她不顾背叛她所爱的人赛克斯,也不顾自己冒着被抓,被处
以绞刑的危险,为小奥利弗逃出悲惨的生活,最后惨死于赛克
斯的棍棒之下.没有太多对于南希的描写,但是她的内心世界
读者能略微感受得出来:无助,愤怒,矛盾.她与习艺所的曼
太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憎的曼太太贪婪地剥削着那些可
怜的小生命,却从来不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可耻,也许我们也不
能太多地责怪于曼太太,生活的残酷造就了人们的残酷。只
是在一些勇敢的人心中残存的那一点善良给予了我们那么
一点感叹,但是最后的命运仍逃脱不了悲惨的死去。
对于赛克斯杀了南希之后情形的描写,可谓是入木三
分,在内心深处发出的恐惧无时无刻不在笼罩着他,现实也
是这样的,一个杀人犯他想安享生活之美,那几乎是不可能
的,就像做了坏事心里永久的愧疚一样,但这个坏事是无法
弥补的。赛克斯感觉南希的阴魂一直跟着他,最后他无处可
逃,去救火,是多么戏剧的一幕啊,但是令人发笑的同时也深
深的感觉到他那无比的恐惧。赛克斯的狗死的也不乏幽默,
个人感觉狗和南希的命运是及其的相似,可恨、可悲、可泣、
可敬.
读完这部小说,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奥利弗是个坚强、
善良、聪慧和勇敢的天真男孩,却经历了坎坷的人生,最终雨
过天晴,迎来了幸福的生活。而我们现在是生活在蜜罐里,
在福窝里,却经常抱怨,总是不满足.当我读完了这部作品时,
吸引我的不仅是作品中设置的层层悬念,还有狄更斯绝伦的
艺术魅力,而我收获的是无尽的感慨.
读《老人与海》有感
《老人与海》讲述了渔夫圣地亚哥在大海中捕鱼时遇到
的许多困难,并且将其征服的故事.这本书对我有很大的鼓
励,其中不少细节触动了我。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
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
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作者海鸣
威是这样评价他的作品《老人与海》的。
一个名叫桑提亚哥的老渔夫,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在
一无所获的84天后钓到了一条奇大无比的马林鱼。这是老
人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比他的船还大两英尺的一条大
鱼.鱼大劲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
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拴
在船头.然而这时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
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
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
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一个看似可怜的老头.从世俗胜
利观的角度看,老渔夫不是最后的胜利者,鲨鱼才是。因为他
在苦苦战斗了许久后却没有得到那应有的回报,最后只带着
鱼骨上岸。然而老人并非一无所有,战胜自然,战胜自我而获
得的生命自由就是他胜利的象征.虽然只有残骸,但是老人的
帆上,已经写尽了坚持不懈的精神.他始终没有向大海,没有
向大马林鱼,更没有向鲨鱼妥协和投降,始终在努力着、奋斗
着.他其实是一个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
利者.或许从书中,我们更多读到的应该是海鸣威赋予的老人
在压力下优雅而坚韧的形象。
其实,在现实中,他虽然失败了,但在精神上,他却
是胜利者,他那顽强搏击的精神,他那从未磨灭的信念,不
得不让我们钦佩,遍顾所有的人生,的确、谁没有经历过失败
呢?哪怕再成功的人,失败也在所难免,之所以成功,是因为
他们的不屈服,不被失败打败.故事中老人曾说:“不过人不是
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这句话
让我想起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贝多芬曾经说过:“我可
以被摧毁,但我不能被征服。”这些都阐释了英雄的含义,生
命的意义——自己的肉体、自己的物质方面可以被摧毁,但
精神方面,永远屹立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显然,胜利在这部小
说里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一个人对待
失败的态度,对待不幸的看法。老人敢于挑战极限,一次又
一次地超越,不得不让我们敬佩,他所带给人们的是一种自
信,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人生的跌宕起伏总是充满着跌宕起伏,就如一片汪洋,
很宽阔,也很危险。它可以把你推向一个高度,也会瞬间让
你跌入冰冷的水中,失去自己所有的温暖。我们为了保留这一
丝温暖,会努力地向浪尖奔去,用仅有的一点力量搏击那深
不见底的强大力量.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著名作家尼·奥斯特洛
夫斯基的代表作.是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亲身经历。书中塑
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无产阶级英雄
形象。并以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苏联广阔
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写出苏联时期斗争
的艰苦和那个时代的美好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
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中有大量情节取材于他自身
的经历。他同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一样,年幼家贫失学,
做过小工,参加红军打过仗,负过伤,后来也是双目失明,全
身瘫痪。在身陷绝境的情况下,他不甘心于吃喝、呼吸、等死,
于是拿起唯一还能利用的武器——笔,不,说笔也不准确,
因为后来他连笔也拿不动了,而是靠口述,请亲友笔录,历时三
载,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创作了这部不朽的杰作,实现了重
返战斗岗位的理想.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
当这样度过:回忆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
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
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
类而斗争。”这是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世界名著—-《钢铁
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中,令人久久不能平静的书中一段文
字.人应该怎样地活着才有意义呢?保尔·柯察金用行动回答
了这一问题。保尔他残废后,毫不灰心,还要顽强的学习,努
力工作,并且开始了文学创造。后来双目失明了,这对于已
经瘫痪的人来说,要是一场多么沉重的打击呀!在战火纷飞
的战场上,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没有后退;在狂风暴雨的建
设工地上,面对难以忍受的饥寒与劳累,他没有倒下;在双目
失明、疾病缠身的情况下,面对书稿丢失、身体状况日益渐
衰的无情打击,他仍没有屈服!多么令人敬佩,让人感动
啊……细细品味这本书,品味着保尔的计算。越发觉得我们应
该从保尔的精神中汲取营养,坚定理想的信念,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记得有段名言脍炙人口:“人的生命
是最宝贵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该为碌碌而为而悔
恨……
如书中所云:“钢铁是在熊熊大火和骤然冷却中炼成
的……我们这一代也是在斗争和艰苦中考验中锻炼出来
的。”这句话蕴涵了比生命更深层的意蕴。每个人的成长历
程中,生命之旅中,都不会一帆风顺的。当你“冷却”的时
候,不必怨天尤人,自艾自怜,引经据典,以长篇道理来安
慰自己。首先,应该让自己站起来,直着身子走路,去听一听
水滴是如何汇成河流的,闻一闻梅花在苦寒中散发怎样的香
味。体会发现,生命之美来自于自身的自强不息,钢铁,是经
过无数大起大落的考验后炼成的.
毅力也需要坚持,在坚持的同时也需要毅然断然的决
断,正所谓“当断不断,反受其害"。有毅力的人面对考验能
断然处之,又能够持之以恒。为什么说毅力也是成功之本
呢?因为,只有坚强的毅力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
和挫折,才能获得成功,所以顽强的毅力是通向成功的必经
之道。
读《红与黑》有感
读《红与黑》是一段太过漫长的过程,因为时间已给了
作家和作品最无私而又公正的评判,我的阅读态度自不能像
对畅销书那样肆无忌惮,又不能像对言情小说那样不置可
否。我是在用心灵去与那个时代交谈,重点也放在历史以外
的探究和思考。
掩卷沉思,我觉得斯丹达尔通过《红与黑》这本书不但
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病态爱情的悲剧,也为我们展示了在红道
势力和黑道势力统治下的法国社会的黑暗和丑态。
谈到《红与黑》,就不可避免的要说到书中的主人公
于连·索莱尔,维里埃(作者虚构的地方)一个木匠的三个
儿子之一。书中描写了一个想要飞黄腾达,但却有着悲惨命运
的主人公.于连·索莱尔有着两次的感情经历,通过这两次的
感情经历,他找到了真正的爱情,而正是因为这两次的感情
经历,让我们的主人公失去了飞黄腾达最好的机会,并且走
向了死亡。当于连知道自己的飞黄腾达的机会被德·莱纳夫
人破坏之后,他不顾一切的去杀死德·莱纳夫人,他第一位情
人,然而当他后来在监狱得知德·莱纳夫人并没有死之后,
他离开了德·拉莫尔小姐,他的第二个情人,一位侯爵女儿,
投入了德·莱纳夫人的怀抱,与其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爱情,
随后他被执行死刑.
作者从一纸简单的刑事案件资料中展示出那个时代
广阔的社会画面,把一个普通的刑事罪行提高到对十九世纪
初期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制度,进行历史和哲学研究的水平。小
说令我看到在生硬的历史书上无法感受的,那段法国大贵族
和资产阶级交替执政的关键时期的状况。我从中了解到现实
主义作品的另一种艺术特色—-司汤达倾心的人的“灵魂辨证
法”;这与以往我从《高老头》、《欧也妮·格朗台》中体会的巴
尔扎克的“造成一个人的境遇”有很大不同.
主人公于连·索莱尔自始至终有着自己的一种情绪和
姿态:他家境贫穷,地位低贱,却又不甘于这种命运:他抵抗
蔑视的眼光,但又向对他投以蔑视眼光的人报以更加蔑视的
眼光;他憎恶上流社会的黑暗、虚伪和丑恶,但又怀着极大
的野心,一心发迹,渴望飞黄腾达,以至于亲手为自己带上伪
善的面具,毁于无情的社会。他的一切经历,甚至可以用忍辱
负重来形容,他的不断地思考、观察、自励和忍受,终于迎
来得道的一日,但是所有的一切也终毁于一旦。
书中给予于连的描写常常是大段大段的内心独白,其
中有句话我仍记忆深刻:在得到侯爵赠予的十字勋章的后,
他想道:“为了成功,我会做出更多不公平的事。"是的,这
世上总有着许多的不公平,想事事都达到哪怕只是80%的公
平都不可能,也许唯一的方法就是以一种不公平去对抗另一
种不公平吧!
红与黑是象征赌盘上的黑点红点,而轮盘则象征人生
的游戏等,我认为红色可以象征于连的追求人生意义,而黑
色就代表社会中形形色色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拼命奔波,却不
理解自己存在真正意义的生存状态吧.这是一部批判现实主
义并没有将主人公于连图解成一个追求利益的符号。相反,
做着却给予他深切的同情,通过人对欲念的执着,追求不到
的痛苦来批判那个时代特定的社会现实,这也是《红与黑》流
传至今魅力犹存的原因。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著名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
的长篇巨著.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
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
中期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
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
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
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
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辉煌的一生不是
如波涛翻滚,而是平凡如河水般地淌流不息……
《平凡的世界》中路遥把国家大事、政治形势、家族
矛盾、农民生活的艰辛、新一代的感情纠葛,以及黄土高原古
朴的道德风尚、生活习俗都真实而细腻地描绘了出来,构成
了一幅中国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农村生活的全景式画
卷。既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父老温馨动人的情愫,又体现了作者
对生活、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富于哲理性的深刻思考与
理解,读来严峻悲壮、真切动人。双水村是个不起眼的小山
村,位于横断山脉环抱的黄土高原.
《平凡的世界》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讲
述了七五年至八五年间,在广袤的黄土高原上,一个叫双水村
的地方和双水村人的变化,并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那
些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难的平凡的人们的形象.同时,他
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勇于超越自身的局限,获得生活上的成
功,谱写了一曲生命之歌,向人们揭示了人生的自强与自信、
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并以一幕幕催人泪
下的苦难展现出人物的顽强坚韧的信念!因此他们其实并不
平凡,虽然没有显要的社会地位,没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可他
们身上却依然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他们所表现出的真挚的感
情和对感情的执着则更让人感动.
《平凡的世界》对我的影响也许我现在还无法预测,
有一点是肯定的,它给予我一种来自灵魂的震撼.它改变了青
春时期的我。我的思想,我的行为,我的态度。真的是无法
言语,只记得那段时间自己好像很麻木,就像回到了那个时
代,内心充满着各种幻想。我开始变得多愁善感了,我感觉世
界是这么的美好.一切都和以前看到的不同了。前几天在学校
宣传板上看到这样一段话:“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
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
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我认为
我的境界应该是上升了。看完这本书,我平静了下来,我开
始用心去感悟这个世界。每当我骑着自行车去学校的路上,
我吸收着新鲜的空气,眺望着远方的天空,真是心旷神怡。
路旁的野草似乎有了生命,天上的飞鸟似乎能够与我交流.
夕阳听见我的歌唱也愈发红火.什么是幸福,我想这就是一种
吧。
什么是平凡?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
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的
平凡。孙少平这样一个对生活的意义有着更高追求的人,又
怎能称之为平凡的人.即使是平凡,也是一个更高层次的伟大
的平凡。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
打开《海底两万里》,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和书中的主
人公探险家尼摩船长一起乘坐着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了充
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
我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开始和书中的主人翁探险者
博物学家阿尤那斯,乘坐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他充满传奇色
彩的海底之旅。鹦鹉螺号的主人尼摩船长是个性格阴郁,知
识渊博的人,他们一道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
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遇见了许多罕见海底动植物,
还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遗址,其中包括著名的沉没城市亚特
兰蒂斯,这个拥有与希腊相当的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鹦鹉
螺号从日本海出发,进入太平洋、大洋洲,然后到达印度洋,
经过红海和阿拉伯隧道,来到地中海。潜艇经过直布罗陀海
峡,沿着非洲海岸,径直奔向南极地区。然后又沿拉美海岸北
上,又跟随暖流来到北海,最后消失在挪威西海岸的大旋涡
中。在将近十个月的海底旅程中,鹦鹉螺号以平均每小时十
二公里的航速,缓缓行驶。我觉得我自己也随着尼摩船长和
他的“客人们”饱览了海底变幻无穷的奇景异观。整个航程高
潮迭起:海底狩猎,参观海底森林,探访海底的亚特兰蒂斯
废墟,打捞西班牙沉船的财宝,目睹珊瑚王国的葬礼,与大蜘
蛛、鲨鱼、章鱼、博斗,反击土著人的围攻等等.书中都包容
了大量的科学,文化和地理,地质学.阿尤那斯在航行中流露
出他对尼摩船长出类拔萃的才华与学识的钦佩。但在引人入
胜的故事中,还同时告诫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
时,重视防止被坏人利用、危害人类自身危机的行为;提出要
爱护海豹、鲸等海洋生物,谴责滥杀滥捕的观念。这些至今
仍然热门的环保话题,早已在两百年前就有先知者呼吁,可
见留下有关人类正义更深层次的思考,才是此书让读者感受
丰富多采的历险和涉取传神知识后,启发我们以心灵更大的
收获。
主人翁尼摩船长是一个带有浪漫、神秘色彩的人.他运
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精心研究、设计、建造了这只独角鲸大怪
物——潜水船(鹦鹉螺号),他与潜水船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
科学研究,但好像这又不是他这种孤独生活的唯一目的.他躲
避开他的敌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搜寻自由,又对自己孤僻的
生活感到悲痛.在这孤独的生涯中他巧遇了阿龙纳斯并与他
共同经历了一幕幕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事件。这本书还写到
了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这些故事情节都是非常
曲折紧张,扑朔迷离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
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炉。
整个航程高潮迭起:海底狩猎,参观海底森林,探
访海底的亚特兰蒂斯废墟,打捞西班牙沉船的财宝,目睹珊瑚
王国的葬礼,与大蜘蛛、鲨鱼、章鱼博斗,反击土著人的围攻
等等.书中都包容了大量的科学、文化和地理、地质学.并不
是每一本科幻小说都像《海底两万里》一样富有强烈的可读
性,它作为一本不是凭空捏造而是远见加博学累积成的小
说,不但为对海底知识了解不详尽的读者解读了他们的旅
程,更让后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与文明.
本文发布于:2023-03-15 04:46: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8267792586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读书笔记十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读书笔记十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