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病因
脾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脾主运化,统血,升清,输布水谷精
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出生后,各脏腑组织器官皆依赖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养,
故称脾为“后天之本”。其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素、
劳逸失调,药、食损脾或慢性肾病患者湿邪久居,损伤脾气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生化
之源不足。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
现或伴有脾虚。
1.脾气虚
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日久,损伤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体虚弱。
2.脾阳虚
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
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3.中气下陷
中气亦指脾气。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之气上输于肺,以荣养其他脏腑,若脾虚中气
下陷,可出现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4.脾不统血
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
临床表现
脾虚证是指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证,其病情比较繁杂,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
血、经闭、带下、四肢逆冷、小儿多涎等临床表现。
1.脾气虚
腹胀纳少,食后胀甚,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
苔淡白。
2.脾阳虚
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节按,形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目无华或浮
肿,小便短少或白带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3.中气下陷
在脾气虚见症基础上,有气陷临床表现,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
4.脾不统血
在脾气虚见症基础上,有慢性出血临床表现,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
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辨证施治
脾虚属脏腑辨证中常见之证型,以健脾益气为治疗大法。《脉经》卷二:“脾虚,……
病苦泄注,腹满,气逆,霍乱,呕吐,黄疸,心烦不得卧,肠鸣。”一说“脾气……若虚则生
寒,令人心腹胀满,水谷不消,噫气吞酸,食辄呕吐,霍乱泄利,四肢沉重,多思气结,恶
闻人声”(见《圣济总录》卷四十四)。邹澍《本草经疏》归纳“脾虚十二证,饮食劳倦,伤
脾发热,饮食不消化,属脾气虚;伤食必恶食,停食,为恣饮汤水或冷茶、冷酒所致。水肿
属脾气虚,兼脾阴虚;噎膈属气血两虚,由于血液衰少,而非痰气壅逆所成。脾虚属气虚,
健忘属气血两虚,倦怠、嗜卧属脾气不足。脾虚腹痛,按之则止,属血虚;痞气,属脾气虚
及气郁所致。”
脾虚以脾气虚、脾阳虚更为常见,多有腹胀、痞满、消瘦、肢乏、泄泻(或大便先硬
后溏,亦有表现为脾虚便秘者)、食减、水肿等症。脾为湿土,喜燥恶湿。湿盛可以导致脾
虚,脾虚也可以生湿,往往互为因果。因脾虚失运,水湿停留,多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
主者,治多健脾,佐以化湿;标实为主者,则应以祛湿为主,兼以运脾。下面介绍几种常见
脾虚病症的治疗方法:
1.脾虚呕吐
证候: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
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治
则:健脾和胃止呕。主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2.脾虚泄泻
证候: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
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
道所致。治则:健脾渗湿止泻。主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3.脾虚水肿
证候: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食纳减少,面色不华,神疲
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脾虚水肿由脾虚水停,泛溢肌肤所致。治则:
温脾利水消肿。主方:实脾饮加减。
4.脾虚出血
证候:便血紫黯,甚则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气短声低,面白
无华,头晕,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脾虚出血乃脾气虚弱,血失统摄为罹。治则:健
脾益气摄血。主方:生脉饮合参附汤加减。
5.脾虚带下
证候:带下绵绵,量多色淡黄或色白如涕唾,无臭,并且面色淡黄,精神疲倦,不思饮
食,腰酸腹坠,或下肢浮肿、便溏等。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运化无能,聚湿下注,伤及任、
带二脉而致。治则:健脾益气,升阳除湿。主方:完带汤,水煎服。
6.脾虚经闭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证候:经闭,常兼见饮食不振,痞满,大便不实等症。多因脾胃虚弱,健运失职,复为
饮食所伤,饮食日见减少,导致生化之源不足,无血下达冲任胞宫而致经闭。治则:补脾胃、
养气血。主方:八珍汤加减。
7.脾虚多涎
证候:神疲,面色萎黄,涎多清稀。《证治准绳·幼科》:“小儿多涎,由脾气不足,不
能四布津液而成。”治则:补益脾气摄津。主方:五味异功散加减。
8.脾虚生风
证候:以手足微搐,肢冷,昏睡露睛,口鼻气微主证。脾虚引动内风,多由吐泻或药、
食损脾所致。《张氏医通·诸风门》:“若体倦神昏不语,脉迟缓,四肢欠温者,脾虚生风也。”
治则:补脾熄风。主方:六君子汤加蝎尾、炮姜、肉桂。
9.脾虚如球
证候:目之上下眼胞肿胀,虚起如球,无赤痛,喜按。因脾虚挟湿或气血不足,虚火壅
于气分所致。治则:补脾益气为主,辅以祛邪之药。主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10.脾虚生热
证候:面色萎黄,神疲倦怠,目之上下眼胞肿胀,舌淡苔黄腻,脉细数无力,烦渴不能
多饮,皮屑增多,言语无力,小便短赤,耳鸣遗精。因脾虚所至内湿停滞,久而生热,无养
气血,水湿不化,阴虚阳盛。治则:健脾益气、养气血为主,辅以清虚热,滋肾阴。主方:
人参健脾丸合知柏地黄丸加减。
预防
1.脾虚证的宜忌食物
(1)宜食食物具有补脾益气、醒脾开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籼米、锅巴(焦锅)、
薏米、熟藕、粟子、山药、扁豆、豇豆、牛肉、鸡肉、兔肉、牛肚、猪肚、桂鱼、葡萄、红
枣、胡萝卜、马铃薯、香菇等。
(2)忌食食物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如苦瓜、黄瓜、冬瓜、茄子、空心菜、
芹菜、苋菜、茭白、莴笋、金针菜、柿子、香蕉、枇杷、梨、西瓜、绿豆、豆腐、莜麦等;
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如鸭肉、猪肉、甲鱼肉、牡蛎肉、牛奶、芝麻等;
利气消积,容易耗伤脾气的食品,如荞麦、山楂、萝卜、香菜等。
2.食疗
脾胃是人体纳运食物及化生气血最重要的脏腑,对脾胃病患者来说,食疗亦不可缺少,
但必须根据病人平素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来选择饮食,即所谓“辨证施食”,若平素脾胃虚寒的
人,或寒证的胃痛、腹痛、泄泻等,应多食性味辛热的葱、姜、韭、蒜、胡椒等,若脾胃虚
弱的人,宜食用红枣、山药、扁豆、芡实、莲子肉等。若胃热素盛的人,宜食梨、藕、甘蔗、
蜂蜜等甘寒生津之品;若气机阻滞者,宜多食萝卜、佛手、金橘,或用橘皮做成的调料。
(1)药点药饭药点、药饭是将谷物与某些食物和药物一起制作成饭、糕、饼、包子、
馒头等主食或点心,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方1.橘红糕:鲜橘皮,打碎成细粒后用糖浸渍,再和入面粉制成糕点。适用于食欲不
振,消化不良,咳嗽痰多。
方2.豆蔻馒头:白豆蔻粉撒入适量面粉内,再蒸煮成馒头,适用于腹胀、食欲不振。
方3.红枣益脾糕:红枣、白术,干姜,鸡内金。先煮熬取汁,再将汁与面粉及适量的
糖制成糕,适用于胃呆纳减,大便溏薄。
方4.山药饭:山药、莲肉、米仁、扁豆各,洗净切碎,莲肉去皮,芯后煮烂,再与粳
米一起煮饭,适用于脾虚泄泻、食欲不振。
方5.八仙糕:黄芪、白术、山药、山楂、茯苓、陈皮、湘莲末、党参。先将上述药物
煎煮取汁,再与适当粳米粉、糯米粉、白糖一起蒸成糕。适用于脾虚泄泻,食欲不振。
方6.麻仁玉米糕:火麻仁、芝麻各,玉米粉、红糖适量,将火麻仁研末、芝麻洗净,
放入玉米粉拌匀,再加入红糖用水和面做成糕。适用于脾虚气血亏损引起的便秘。
(2)补脾食物马铃薯:味甘、性平。补气、健脾。宜于脾虚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
良。发芽的马铃薯芽与皮有毒,忌食。
红薯:味甘、性平,归脾胃经。补脾胃、益气力、宽肠胃。宜于脾胃虚弱、形瘦乏力、
纳少泄泻。多食易引起反酸烧心、胃肠道胀气。
香菇:味甘、性平。益胃气,托痘疹。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属于发
物,麻疹和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忌食。
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补气健脾,养阴益肺,补肾固精。宜于脾气虚
弱,食少便溏,慢性泄泻。湿盛和气滞胀满者忌食。
栗子:味甘、性温,归脾、胃、肾经。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宜于脾虚食
少,反胃,泻泄。气滞腹胀者忌食。
红枣(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补益脾胃,养血安神。宜于脾胃虚弱,食
少便稀,疲乏无力。气滞、湿热和便秘者忌食。
鸡肉:味甘、性温,归脾、胃经。补中益气,补精添髓。宜于脾胃虚弱,疲乏,纳食
不香,慢性泄泻。实证、热证、疮疡和痘疹后忌食。
兔肉:味甘、性凉。补中益气,凉血解毒。宜于脾虚食少,血热便血,胃热呕吐反胃,
肠燥便秘。虚寒、泄泻者忌食。
猪肚:味甘、性温。补益脾胃。宜于虚弱、泄泻,近代用于胃下垂和消化性溃疡。
牛肚:味甘、性温。益脾胃,补五脏。宜于病后气虚,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羊肚:味甘、性温。补虚弱、益脾胃。宜于形体瘦弱、脾胃虚寒。
牛肉:味甘、性平,归脾、胃经。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
稀,中气下陷,慢性泄泻。
桂鱼:味甘、性平,归脾、胃经。补脾胃,益气血。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虚寒
证、寒湿证忌食。
泥鳅:味甘、性平,归脾、肺经。补中益气,利水祛湿。宜于中气不足、泄泻、脱肛。
粳米:味甘、性平,归脾、胃经。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宜于中气不足,倦怠乏力、
食少便溏,脾胃不和,呕吐、泄泻。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籼米:味甘、性温,归肺、脾、心经。补脾胃,养五脏。宜于脾虚湿盛腹泻。热证、
湿热证、阴虚证忌食。
糯米:味甘、性温,归脾、胃、肺经。补中益气,补肺敛汗。宜于脾虚腹泻,因粘滞
难化,食积证、气滞证、湿证、脾虚胃弱及消化不良者忌食。
扁豆: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健脾化湿,清暑和中。宜于脾虚湿盛,食少便稀,
暑湿吐泻。气滞腹胀者忌食。
豇豆:味甘、性平,归脾、肾经。健脾,补肾。宜于脾胃虚弱,腹泻,呕吐。气滞证
和便秘者忌食。
蜂蜜:味甘、性平,归脾、肺、大肠经。补脾缓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宜于脾胃
虚弱之胃痛,津亏肠燥之便秘,近代用于消化性溃疡。湿证、湿热证、胃胀腹胀、呕吐、便
稀者忌食;不宜与葱、莴苣同食。
本文发布于:2023-03-15 04:31: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8259012583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脾虚的表现和症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脾虚的表现和症状.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