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更新时间:2023-03-15 04:24:26 阅读: 评论:0

苹果手机重装系统-汽车内饰怎么清洗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2023年3月15日发(作者:土豆炖牛肉的家常做法)

杜甫诗词--《观公孙⼤娘弟⼦舞剑器⾏》,全⾯解析!

推⼴区

《观公孙⼤娘弟⼦舞剑器⾏》

作者/杜甫

昔有佳⼈公孙⽒,⼀舞剑器动四⽅。

观者如⼭⾊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落,矫如群帝骖(cān)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传芬芳。

临颍美⼈在⽩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千⼈,公孙剑器初第⼀。

五⼗年间似反掌,风尘澒(hòng)洞昏王室。

梨园弟⼦散如烟,⼥乐余姿映寒⽇。

⾦粟堆前⽊已拱,瞿(qú)塘⽯城草萧瑟。

玳(dài)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东出。

⽼夫不知其所往,⾜茧荒⼭转愁疾。

译⽂

唐⼤历⼆年⼗⽉⼗九⽇,我在夔府别驾元持家⾥,观看临颍李⼗⼆娘跳剑器舞,觉得舞姿矫健多变⾮常壮观,就问她是

向谁学习的?她说:“我是公孙⼤娘的学⽣”。⽞宗开元三年,我还年幼,记得在郾城看过公孙⼤娘跳《剑器》和《浑

脱》舞,流畅飘逸⽽且节奏明朗,超群出众,当代第⼀,从皇宫内的宜春、梨园弟⼦到宫外供奉的舞⼥中,懂得此舞

的,在唐⽞宗初年,只有公孙⼤娘⼀⼈⽽已。当年她服饰华美,容貌漂亮,如今我已是⽩⾸⽼翁,眼前她的弟⼦李⼗⼆

娘,也已经不是年轻⼥⼦了。既然知道了她舞技的渊源,看来她们师徒的舞技⼀脉相承,抚今追昔,⼼中⽆限感慨,姑

且写了《剑器⾏》这⾸诗。听说过去吴州⼈张旭,他擅长书写草书字帖,在邺县经常观看公孙⼤娘跳⼀种《西河剑器》

舞,从此草书书法⼤有长进,豪放激扬,放荡不羁,由此可知公孙⼤娘舞技之⾼超了。

从前有个漂亮⼥⼈,名叫公孙⼤娘,每当她跳起剑舞来,就要轰动四⽅。

观看⼈群多如⼭,⼼惊魄动脸变⾊,天地也被她的舞姿感染,起伏震荡。

剑光璀灿夺⽬,有如后羿射落九⽇,舞姿矫健敏捷,恰似天神驾龙飞翔,

起舞时剑势如雷霆万钧,令⼈屏息,收舞时平静,好象江海凝聚的波光。

鲜红的嘴唇绰约的舞姿,都已逝去,到了晚年,有弟⼦把艺术继承发扬。

临颍美⼈李⼗⼆娘,在⽩帝城表演,她和此曲起舞,精妙⽆⽐神采飞扬。

她和我谈论好久,关于剑舞的来由,我忆昔抚今,更增添⽆限惋惜哀伤。

当年⽞宗皇上的侍⼥,约有⼋千⼈,剑器舞姿数第⼀的,只有公孙⼤娘。

五⼗年的光阴,真好⽐翻⼀下⼿掌,连年战乱烽烟弥漫,朝政昏暗⽆常。

那些梨园⼦弟,⼀个个地烟消云散,只留李⽒的舞姿,掩映冬⽇的寒光。

⾦粟⼭⽞宗墓前的树⽊,已经合抱,瞿塘峡⽩帝城⼀带,秋草萧瑟荒凉。

玳弦琴瑟急促的乐曲,⼜⼀曲终了,明⽉初出乐极⽣悲,我⼼中惶惶。

我这⽼夫,真不知哪是要去的地⽅,荒⼭⾥迈步艰难,越⾛就越觉凄伤。

赏析

诗的开头⼋句是先写公孙⼤娘的舞蹈:很久以前有⼀个公孙⼤娘,她善舞剑器的名声传遍了四⾯⼋⽅。⼈⼭⼈海似的观

众看她的舞蹈都惊讶失⾊,整个天地好像也在随着她的剑器舞⽽起伏低昂,⽆法恢复平静。“霍如羿射九⽇落”四句,或

称为“四如句”,前⼈解释不⼀,这⼤体是描绘公孙舞蹈给杜甫留下的美好印象。羿射九⽇,可能是形容公孙⼿持红旗、

⽕炬或剑器作旋转或滚翻式舞蹈动作,好象⼀个接⼀个的⽕球从⾼⽽下,满堂旋转;骖龙翔舞,是写公孙翩翩轻举,腾

空飞翔;雷霆收怒,是形容舞蹈将近尾声,声势收敛;江海凝光,则写舞蹈完全停⽌,舞场内外肃静空阔,好象江海风

平浪静,⽔光清澈的情景。

“绛唇珠袖两寂寞”以下六句,突然转到公孙死后剑器舞的沉寂⽆闻,幸好晚年还有弟⼦继承了她的才艺。跟着写她的弟

⼦临颍李⼗⼆娘在⽩帝城重舞剑器,还有公孙⽒当年神采飞扬的⽓概。同李⼗⼆娘⼀席谈话,不仅知道她舞技的师传渊

源,⽽且引起了⾃⼰抚今思昔的⽆限感慨。

“先帝侍⼥⼋千⼈”以下六句,笔势⼜⼀转折,思想⼜回到五⼗年前。回忆开元初年,当时政治清明,国势强盛,唐⽞宗

在⽇理万机之暇,亲⾃建⽴了教坊和梨园,亲选乐⼯,亲教法曲,促成了唐代歌舞艺术的空前繁荣,当时宫廷内和内外

教坊的歌舞⼥乐就有⼋千⼈,⽽公孙⼤娘的剑器舞⼜在⼋千⼈中“独出冠时”,号称第⼀。可是五⼗年历史变化多⼤啊!

⼀场安史之乱把⼤唐帝国的整个天下闹得风尘四起、天昏地⿊。唐⽞宗当年亲⾃挑选、亲⾃培养的成千上万的梨园弟

⼦、歌舞⼈材,也在这⼀场浩劫中烟消云散了,如今只有这个残存的教坊艺⼈李⼗⼆娘的舞姿,还在冬天残阳的余光⾥

映出美丽⽽凄凉的影⼦。对曾经亲见开元盛世的⽂艺繁荣,曾经亲见公孙⼤娘《剑器舞》的⽼诗⼈杜甫说来,这是他晚

年多么难得的精神安慰,可是⼜多么地令他黯然神伤啊!这⼀段是全诗的⾼潮。善于⽤最简短的⼏句话集中概括巨⼤的

历史变化和⼴阔的社会内容,正是杜诗“沉郁顿挫”的表现。

“⾦粟堆南⽊已拱”以下六句,是全诗的尾声。诗⼈接着上段深沉的感慨,说⽞宗已死了六年,在他那⾦粟⼭上的陵墓

上,树已够双⼿拱抱了。⽽⾃⼰这个⽞宗时代的⼩⾂,却流落在这个草⽊萧条的⽩帝城⾥。末了写别驾府宅⾥的盛筵,

在⼜⼀曲急管繁弦的歌舞之后告终了,这时下弦⽉已经东出了,⼀种乐极哀来的情绪⽀配着诗⼈,他不禁四顾茫茫,百

端交集,⾏不知所往,⽌不知所居,长满⽼茧的双⾜,拖着⼀个衰⽼久病的⾝躯,寒⽉荒⼭,踽踽独⾏。⾝世的悲凉,

就不⾔⽽可知了。“转愁疾”三字,是说⾃⼰以茧⾜⾛⼭道本来很慢,但在⼼情沉重之时,却反⽽怪⾃⼰⾛得太快了。

这⾸七⾔歌⾏⾃始⾄终并没有离开公孙⼤娘师徒和剑器舞,但是从全诗那雄浑的⽓势,从“五⼗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

昏王室”这样⼒透纸背的诗史之笔,⼜感到诗⼈的确是在通过歌舞的事,反映五⼗年来兴衰治乱的历史。王嗣总评这⾸

诗说:“此诗见剑器⽽伤往事,所谓抚事慷慨也。故咏李⽒,却思公孙;咏公孙,却思先帝;全是为开元天宝五⼗年治

乱兴衰⽽发。不然,⼀舞⼥⽿,何⾜摇其笔端哉!”(《杜诗祥注》引《杜臆》)这⼀段评语,分析全诗的层次、中

⼼,说得相当中肯。但是,他说“⼀舞⼥⽿,何⾜摇其笔端哉!”并不符合杜甫本来的思想,杜甫是⼗分重视和热爱艺术

的。

这⾸诗的艺术风格,既有“浏漓顿挫”的⽓势节奏,⼜有“豪荡感激”的感⼈⼒量,是七⾔歌⾏中沉郁悲壮的杰作。开头⼋

句,富丽⽽不浮艳,铺排⽽不呆板。“绛唇珠袖”以下,则随意境之开合,思潮之起伏,语⾔⾳节也随之顿挫变化。全诗

既不失雄浑完整的美,⽤字造句⼜有浑括锤炼的功⼒。篇幅虽然不太长,包容却相当⼴⼤。从乐舞之今昔对⽐中见五⼗

年的兴衰治乱,没有沉郁顿挫的笔⼒是写不出来的。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美,⾃号少陵野⽼,世称“杜⼯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唐代伟⼤的现实主义诗⼈,杜甫被世⼈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李

商隐与杜牧即“⼩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合称“⼤李杜”。他忧国忧民,⼈格⾼尚,他的约1400余⾸诗被保留了下

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公孙⼤娘

唐⽞宗时的舞蹈家。弟⼦:指李⼗⼆娘。剑器:指唐代流⾏的武舞,舞者为戎装⼥⼦。⼤历⼆年:公元七六七年。开元

五载:公元七⼀七年。剑器浑脱:《浑脱》是唐代流⾏的⼀种武舞,把《剑器》和《浑脱》综合起来,成为⼀种新的舞

蹈。

剑器舞

“剑器舞”是什么样的舞蹈呢?唐代的舞蹈分为健舞和软舞两⼤类,剑器舞属于健舞之类。晚唐郑嵎《津阳门诗》说:“公

孙剑伎皆神奇”,⾃注说:“有公孙⼤娘舞剑,当时号为雄妙。”司空图《剑器》诗说:“楼下公孙昔擅场,空教⼥⼦爱军

装”。可见这是⼀种⼥⼦穿着军装的舞蹈,舞起来,有⼀种雄健刚劲的姿势和浏漓顿挫的节奏。

总体评价

诗序写得像散⽂诗,旨在说明⽬睹李⼗⼆娘舞姿,并闻其先师,触景⽣情,抚今思昔,记起童年观看公孙⼤娘之剑舞,

赞叹其舞技⾼超,并以张旭见舞⽽书艺⼤有长进之故事点缀。

诗开头⼋句,先写公孙⼤娘的舞技⾼超,如“羿射九⽇”,“骖龙飞翔”。接着“绛唇”六句,写公孙⽒死后,剑舞沉寂,幸好

晚年还有弟⼦承继。“先帝”六句笔锋⼀转,⼜写五⼗年前公孙⽒是宫⾥⼋千舞⼥中⾸屈⼀指,然⽽安史之乱后,“宜春”、

“梨园”的⼈才早已烟消云散了。如今只有残存的教坊艺⼈李⼗⼆娘。“⾦粟”六句是尾声,感慨⾝世悲凉。

全诗⽓势雄浑,沉郁悲壮。见《剑器》⽽伤往事,抚事慷慨,⼤有时序不同,⼈事蹉跎之感。诗以咏李⽒,⽽思公孙;

咏公孙⽽思先帝,寄托作者念念不忘先帝盛世,慨叹当今衰落之情。语⾔富丽⽽不浮艳,⾳节顿挫⽽多变。

称呼背景

现在的"娘",北⽅地区多是指母亲。古代的"娘",可以泛指所有⼥性,也可以是母亲,许多⼥孩⼦的名中有个"娘"字。

萧遥天《中国⼈名的研究》中"唐⼈称呼喜标榜排⾏"⼀节说:"唐代的妇⼥也以⾏第称呼,丁六娘歌⼗索,杜甫观公孙⼤

娘舞剑。"可见,公孙⼤娘的"⼤娘"是排⾏。"公孙⼤娘"其实就是公孙家排⾏第⼀的⼤⼥⼉,并不是⽼年妇⼥。如果她是

排⾏第⼆,那就得叫公孙⼆娘了,排在第三,就是公孙三娘。当然了,"⼤⼥⼉"最终是要长成"⽼⼤娘"的,但那是另⼀

回事⼉。

唐代爱以排⾏称呼⼈。李⽩称李⼗⼆,刘禹锡称刘⼆⼗⼋。诗歌中留下许多排⾏⼈名,仅从诗名就可以见到:王维《送

元⼆使安西》,李⽩《送裴⼗⼋图南归嵩⼭⼆⾸》、《与夏⼗⼆登岳阳楼》,杜甫《赠卫⼋处⼠》,韦应物《秋夜寄邱

⼆⼗⼆员外》,等等。

这⾥要说明⼀下,虽然古代不讲计划⽣育,但⽣出⼗个⼋个的也不容易,裴⼗⼋、夏⼗⼆、邱⼆⼗⼆,是叔伯兄弟⼀起

排⾏,并不⼀定是亲⽣兄弟。

古代作品中经常出现"萧娘",萧娘并不⼀定是姓萧,⽽是贵族妇⼥的代称,许多诗中指⼥情⼈、歌伎。古代诗歌中⼜常

见"谢娘",谢娘也不⼀定姓谢,⽽是美⼥、歌伎的代称。南朝的萧⽒、东晋的谢⽒,都是当时的权贵门阀,这些⼈家的

妇⼥⽣活优裕、打扮⼊时、举⽌优雅,成为当时⼈追随的偶像,经常被写⼊诗⽂,后来渐渐改变了意思。

妇⼥⽣活优裕、打扮⼊时、举⽌优雅,成为当时⼈追随的偶像,经常被写⼊诗⽂,后来渐渐改变了意思。

本文发布于:2023-03-15 04:24: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8254662582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pdf

上一篇:短文故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