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祭文

更新时间:2023-03-15 03:56:17 阅读: 评论:0

笔记本换cpu-美国ssn

自祭文
2023年3月15日发(作者:杜鹃花开)

古代的哀祭文

作者:章明

在古代,人们产生万物皆有灵观念的同时,也就出现了祭祀。当

时祭祀天地山川,往往有祝祷性的文字,称作祭文、祈文或祝文。明

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中指出:“古之祭祀,止于告飨而已”,

其文并无哀伤之意,与后代的哀祭文是两码事。而专门用来追念哀悼

亲友丧葬的文字,古人常用的形式是诗歌。春秋之际,《诗经》中的

《凯风》、《葛生》、《黄鸟》、《蓼莪》等哀诗,悲切伤痛,传诵

于黄河流域。战国以下,屈原的《九歌》、宋玉的《招魂》、景差的

《大招》等祭歌,缠绵悱恻,流播于江汉之滨。到了两汉,又有《薤

露》、《蒿里》等挽歌,哀音纤徐,声绕闾里。所以清代姚鼐在《古

文辞类纂序目》中曾说:“哀祭类者,诗有颂,风有黄鸟、二子乘舟,

皆其原也。”

古代以散文形式出现的哀祭文,最早见于《尚书》中的《周书〃金

縢》:

惟尔元孙某,遗厉虐疾。若尔三王,是有丕子之责干天,以旦代

某之身。

写周武王病笃,周公旦祷于三王,请以身代,史官纳其祝册于金

縢之匮中。虽仍属于祭天祈祷之词,但毕竟悬念生死,情切骨肉,可

视为哀祭散文的萌芽之作。其后,周代统治者为了巩固其宗法礼教制

度,特别重视厚葬,王公贵族卿大夫死后,都要在祖庙前举行祭奠仪

式,由史官宣读诔辞,以表彰死者功绩,并确定其谥号。儒家又把此

种仪礼伦理化、规范化,使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礼教的重要组成

部分。据《周礼》郑玄注称:“诔者,累也,累列生时行迹,读之以

作谥。”诔也就成为古代哀祭文的早期形式。同时《礼记〃曾子问》

中还规定“贱不诔贵,幼不诔长”,又给它打上了明显的封建等级烙

印。最早的诔,据《檀弓》所载为鲁庄公诔县贲父、卜国,认为“士

之有诔,自此始也”。但只有记事,而无诔辞。现存最早的诔辞,为

《左传〃哀公十六年》所载鲁哀公的《孔子诔》:

旻天不吊,不【A】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

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

全文虽只短短数语,但词哀情切,体现了“祭奠之楷,宜恭且哀”

(明徐师曾《文体明辨》)的抒情特征。因诔辞必经宣读,其中“呜

呼哀哉”的呼号语,就被以后哀祭文所广泛套用。

两汉之间,扬雄的《元后诔》、杜笃的《大司马吴公诔》、傅毅

的《明帝诔》、张衡的《司空陈公诔》、蔡邕的《济北相崔君夫人诔》、

卢植的《郦文胜诔》等诔辞先后出现,盛极一时。其体例大致为:“选

言录行,传体而颂文,荣始而哀终。论其人也,暖乎若可觌;道其哀

也,凄焉如可伤。”(梁刘勰《文心雕龙〃诔碑》)也就是前列小传,

记叙死者生平,表示颂扬之意;后写四言诔辞,称誉死者荣耀,寄托

哀悼之思。前者为散体,后者为韵体,从而开两千多年来哀祭文韵散

结合之先例。与此同时,由辞赋派生出来的哀辞、吊文,由颂神式祝

辞衍生出来的散体哀祭文也相继出现。哀、吊两体从文辞上说,要求

“情主于伤痛,而辞穷乎爱惜”。(刘勰《文心雕龙〃哀吊》)。一

般都前有序言,后有韵语,与诔辞近似。所不同的是早期哀辞“率以

施于童弱夭折、不以寿终者”(晋挚虞《文章流别论》)。如曹植的

《金瓠哀辞》,悼念他十九岁天折的女儿:

在襁褓而抚育,向孩笑而未言,不终年而夭绝,何见罚于皇天,

信吾罪之所招,悲弱子之无愆。去父母之怀抱,灭微骸于粪土。

哀痛伤悼之情,溢于言表。吊文则内容广泛,为古代群众性的哀

悼文体。如贾谊的《吊屈原文》: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汩罗。造托湘流兮,

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呜呼哀哉兮,逢时不祥。鸾风伏

窜兮,鸱鸮翱翔。阘葺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

以屈原自喻,借悲悼屈原面抒发自己受贬冷落的愤懑之情。此外,

还有班婕妤的《自悼赋》,吊影自怜,哀顽凄艳,为后来自祭文的滥

觞;杜笃的《吊比干文》,仅“敬申吊于比干,寄长怀于尺牍”两个

偶句,可算是古代挽联的最初形式了。至于哀悼性的散体祭文,首推

汉光武帝的《临吊侯霸诏》:

毛泽东诗词——祭文·祭母文

祭文·祭母文1923年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三男。

育吾兄弟,艰辛备历。摧折作磨,因此遘疾。

中间万万,皆伤心史。不忍卒书,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只有两端。一则盛德,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劈理分情。

事无遗算,物无遁形。洁净之风,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身心表里。五德荦荦,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有求不获。精神痛苦,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倾地一角。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介在青黄。病时揽手,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各务为良。又次所怀,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或多劳瘁。大小亲疏,均待报赉。

总兹所述,盛德所辉。以秉悃忱,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必补遗缺。念兹在兹,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春晖朝霭。报之何时?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母终未死。躯壳虽隳,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时则苦短。惟挈大端,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尽此一觞。后有言陈,与日俱长。

尚飨!

高考真卷•语文

5

2012年安徽省普通高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考试

语文试题

(本卷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文学知识与语言表达(共11小题,每小题3分,计3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殷(yān)红的鲜血滴落在泥土上。

B.她梦想到盛(shèng)在名贵盘碟里的佳肴。

C.第二步工作叫掐丝,就是拿扁铜丝粘(nián)在铜胎表面上。

D.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sì)的。

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得知我还必需回渡假村,她楞住了。

B.住宅的寒伧,墙壁的暗淡,家俱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

C.归来时带着几份鹊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

D.丈夫从实验室回来时,孩子们已经做完功课睡觉了。

3.对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世(累:连续)勤能补拙(拙:笨)

B.睿智(睿:锋利)越俎代庖(庖:厨房)

C.绵亘(亘:延续不断)扪心自问(扪:摸)

D.自诩(诩:夸耀)自惭形秽(秽:丑陋)

4.下列句子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贵族老爸们养尊处优的生活场所已消失得杳无音信。

B.过去有些园名,可以望文生义,如梅园,它的特色是梅。

C.在孩子们的眼神里,我看到了他们的心悦诚服。

D.赚钱是每一个生意人众望所归的事。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人脑是一部最奇妙的机器,但它能和平结合,使人成为万物之灵。

B.好的立意,来源于作者对社会生活的用心提炼、体验、思考和观察。

C.母亲在非解释一下不足以平服别人的时候才这样说。

D.人物的塑造,要经过摊牌打磨的过程,才能创造出鲜活的形象。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当时我很年轻,而且正是不动扳机就感到手痒的时期。

②我察觉到,在这双眼睛里有某种新的东西,某种只有它和这座山才了解的东西。

③我总是认为,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

④当我们到达那只老狼的所在时,正好看见在它眼中闪烁的、令人难受的,要死时的

绿光。

⑤但是,在看到这垂死的绿光时,我感到,无论是狼,或是山,都不会同意这种观点。

A.④⑤①②③B.④②①③⑤

C.①③⑤④②D.①④②⑤③

7.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是对荷花君子品格的赞美。

B.朋友告诉他,下一个节目是配乐诗朗诵“相信未来”。

高考真卷•语文

6

C.我要提醒两点。第一、遵守纪律;第二、注意安全。

D.胡班长:“能坚持住吗?你?”

8.下列关于中国作家作品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风、雅、颂是《诗经》普遍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

B.林冲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C.四幕话剧《雷雨》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

D.《致橡树》表达了诗人舒婷对母爱的赞美。

9.下列关于外国作家作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

B.列夫·托尔斯泰是18世纪俄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

C.《一碗清汤荞麦面》的作者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

D.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笔下的人物形象。

10.下列名句与作者对应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A.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孔子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柳宗元

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

D.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村。——林则徐

11.在火车上,如果甲误坐了乙的座位,下列乙对甲的表述最得体的一项是()

A.你怎么坐我的位子?

B.起来,这座位是我的。

C.,你坐错位子了。

D.对不起,你看看我的票,是不是这个座位?

二.现代文阅读理解(共14小题,每小题3分,计42分)

材料1

①“二战”期间,日本广岛遭遇了原子弹袭击。核爆之后,生命绝迹。然而,几棵银杏树

却在核瀑区域存活了下来。科学家研究发现,其实,还有一些树种也能够抵挡原子弹的巨大杀伤

力。这些树木到底有什么法宝呢?

②原子弹具有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以及放射性污染四种威力巨大的杀伤手段,前

三种是主要的。面对这三大威胁,树木确实有些“独门功夫”。

③原子弹爆炸会产生摧毁力巨大的冲击波。对树木而言,自然界中风灾的威胁与冲击波有

几分相似。与可以选择躲避的人类和动物不同,没有移动能力的树木只能正面对抗风灾所带来的

冲击,从而赋予自己独特的抗风能力,那就是依靠地下庞大的根系固定躯干。因此,当冲击波撞

来时,减小了被掀翻的概率。此外,树木本身的优良弹性,对冲击和震动的吸收能力,也是对抗

冲击波的重要助力。

④与冲击波相比,光辐射对树木的杀伤力要致使得多。由核爆产生的超强辐射光,可以将

中心周围数公里内的可燃物迅速点燃,剧烈的燃烧甚至能产生上千摄氏度的高温。而树木的燃点

通常只有250℃左右,因此很容易被点燃烧毁。燃烧所造成的破坏还会波及树木的地下部分——

在原子弹爆炸中心周围约7千米的范围内,人们没能发现任何树木重生的奇迹。那些在光辐射下

存活的树木,除了距离中心相对远一些外,更多是依赖于某种程度的幸运。残垣断壁对强光的遮

挡、特殊地理环境对燃烧的隔断,都能为树木从光辐射中“逃生”增加一丝侥幸。

⑤与冲击波和光辐射相比,在空间上几乎没有杀伤死角的早期核辐射,反而是树木最不畏

惧的威胁。早期核辐射在原子弹爆炸的最初几十秒内产生,会大量杀死人体细胞。相比之下,植

物对核辐射的耐受能力就要强不少,□□不仅植物体有再生能力,植物细胞的再生能力也非常强。

通过快速的细胞分裂,被杀死的植物细胞可以迅速得到补充。在正常环境中,这种快速补充也是

高考真卷•语文

7

植物生存所必需的。例如,植物柔软的须根需要在泥土中生长,新细胞生长的速度必须超过被泥

土磨损的速度,才能使根系得以伸展,植物才能及时获得足够的水、营养物质以及牢牢的固定。

人类对于这种能力早就有所认识,那脍炙人口的诗句“无心插柳柳成荫”,描述的就是植物的再

生现象。

⑥除了复制得快,植物细胞还有另外一个“绝活”——每一个细胞都携带了植物的全套遗

传信息。完整的信息使得植物细胞除了能复制自己以外,还有能力制造出其它类型的细胞。所以,

□□某种类型的细胞全部被核辐射杀死,其它细胞也可以填补上损失,而在人体内,只有少数干

细胞才具备这种“全能性”。

⑦由于拥有高超的智慧,人类总是有意无意地将自己定位为这个星的主宰者。相比那些“低

等”的草木,人类在自己制造出来的灾难面前竟是如此脆弱。面对这样的反差,我们应该有所感

悟,对自然多一份尊重,对和平多一份珍惜。

(摘自《新发现》2011年7月号,作者山要,有删改)

12.依次填入⑤⑥段□□里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所以即使B.所以尽管C.因为即使D.因为尽管

13.下列对③段说明顺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逻辑B.工序C.时间D.空间

14.下列对④段说明中心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核爆光辐射比核炒菜冲击波的摧毁力大。

B.核爆光辐射对树木的杀伤力是致命的。

C.地下的树根会被核爆光辐射造成的剧烈燃烧所摧毁。

D.树木可以从核爆光辐射中“逃生”。

15.下列不属于⑤段所采用的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A.下定义B.比较C.举例子D.引用

16.下列对文章整体结构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并列B.总—分C.总—分—总D.分—总

17.下列给这篇文章所拟的标题,恰当的一项是()

A.银杏的生命力B.核爆炸的威力

C.树木的灾难D.坚强的树木

18.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银杏具有抵抗核爆冲击波的“独门功夫”。

B.早期核辐射对树木的威胁比核爆冲击波更大。

C.每一个植物细胞都携带了全套的遗传信息。

D.人类在某些方面的能力是不如草木的。

材料2

一个人的阅兵式

陈绍龙

①进山时天响睛,到了山里觉得天阴了下来。树高,草深,藤多,我仿佛置身迷宫,分不

清南北。

②那天,我进山去采访“护山老人”。老人是退伍,在山上种树看树,且一待就是二十

年。林场让他退休,他却不愿下山。是什么魔力让他一人守着一座山?

③山脚杨树多,高外是水杉,山顶外多是马尾松。

④看我点烟,同行的向导赶紧让我把烟掐了。山里不能有火,老人能闻到烟味的,要是那

样,老人会把我们轰下山。

⑤真的不知道老人在哪。向导说老人在山上有三个“家”,“家”也只是石头垒的房子,白

高考真卷•语文

8

天老人不会待在“家”里。我担心这次采访会扑空,向导要我们留意周边。老人随时都会出现,

却又有“云深不知处”的神秘。

⑥山路崎岖,荆藤“好客”,每走一步,我们都得十分小心。

⑦果然不顺,我们去老人的两个“家”都扑了空:向导说,我们在山腰处歇一会儿吧。十

多里的山路让我大累,喝点水,我靠着一棵树昏昏欲睡。忽然,一阵清晰的《解放军进行曲》飘

进了我的耳里,以为是梦。

⑧是真的。“快看!快看!”向导眼尖,发现了坡地开阔处的老人。老人离我们并不远,十

多米的样子,只是隔着浓密的树,我一时没有发现。

⑨老人穿的黄军装已经发白。让我□□的是,老人双手紧握一根木棍,随着一旁

地上收音机里的音乐在正步走!抬头。挺胸。踢腿。前行。天哪,老人一个人跟

着音乐举行“阅兵式”!

⑩我偷偷架起了摄像机,没有惊扰老人。我的“偷拍”很顺利,“一个人的阅兵式”成了最

出彩的镜头。

○11采访结束,我问老人:“你在不停地喊口号,谁听呀?”

○12“解闷。”老人理了理衣角,“一营、二营、三营,都听我的!”老人笑呵呵的,纯真得像

个孩子。风响,沙沙沙的叶子也像是跟着他在乐。我这才想起路边树上木牌上的“一营、二营”

的字来。原来,他栽的树都是他“营”里的战士,他是“营长”。难怪老人这么□□这片山林。

我心里一震。

○13那天是国庆。

○14一晃十年过去了。这些日,每每看到国庆阅兵的新闻,我便想起护山老人来,想起他一

个人的阅兵式。那个心系祖国的老兵,在今年国庆大阅兵的时候,应该还在随着收音机的音乐正

步走吧?他那“营”里的“战士”也一定个个精神抖擞,更加葱绿吧?

19.依次填入⑨○12段□□里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惊讶怀恋B.惊讶依恋C.震惊依恋D.震惊怀恋

20.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格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树高,草深,藤多。(夸张)B.我仿佛转向迷宫。(比喻)

C.快看!快看!(反复)D.沙沙沙的叶子也像是跟着他在乐。(拟人)

21.下列关于①③⑥段艺术表现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现老人生活、工作环境的艰苦。

B.暗示老人二十年护林工作的精心。

C.为下文写老人“解闷”作铺垫。

D.强调“我”采访老人的艰辛。

22.下列不属于“护山老人”形象特征的一项是()

A.忠于职守B.纯真乐观C.坚强勇猛D.心系祖国

23.下列有关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②段中“那天”指的是十年前的国庆节。

B.②段中写“老人是退伍”是为下文写老人“阅兵”埋伏笔。

C.⑨段中“抬头。挺胸。踢腿。前行。”使用四个句号是为突出四个刚劲有力的动作。

D.文章先写采访不遇是为强调老人难以接近。

24.用文中的原句回答②段中的疑问“是什么魔力让他一人守着一座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文章用“一个人的阅兵式”作题目,有何妙处?(答对一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真卷•语文

9

三.文言文阅读理解(共4小题,计15分)

鸿门宴(节选)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

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率,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

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好笑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

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

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

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因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张良曰:“请往谓项羽,言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

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

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卮

奉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面待将军。所以

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

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

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26.下列语句中通假字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距关,毋内诸侯。(“内”通“纳”)

B.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搔”)

2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活用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的使动用法)

B.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活用作动词)

C.项伯鈢人,臣活之。(活,动词的使动用法)

D.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

28.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3分)()

A.此天子气也。B.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C.毋从俱死也。D.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2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⑪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⑫君安与项伯有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共2小题,计60分)

30.按照下面要求,拟写一则通知。(10分)

为办好为期两天(2012年10月8日至9日)的英才职业中学第八届学生趣味运动会,该校

学生会定一2012年9月21日(星期五)16:30-17:30,在新教学楼118教育召开由各班班长

和体育委委员参加的筹备会。请你代英才职业中学学生会拟写一则内容合理、格式规范的通知。

高考真卷•语文

10

31.根据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鞋,各式各样,有大有小,或名贵,或廉价„„无论选择什么样的鞋,只有合脚才能舒

适,才能行走自如。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喝什么样的饮料,读什么样的书,用什么样的学习

方法,交什么样的朋友,买什么样的房子,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学什么样的专业,从事

什么样的职业„„只有适合自己,生活才会惬意,人生才会幸福。

请以“选好人生路上的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发布于:2023-03-15 03:56: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8237772578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自祭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自祭文.pdf

上一篇:校园文明公约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自祭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自祭文
    笔记本换cpu-美国ssn2023年3月15日发(作者:杜鹃花开)古代的哀祭文作者:章明在古代,人们产生万物皆有灵观念的同时,也就出现了祭祀。当时祭祀天地山川,往往有祝祷性的文字,称作祭文、祈文或祝文。明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中指出:“古之祭祀,止于告飨而已”,其文并无哀伤之意,与后代的哀祭文是两码事。而专门用来追念哀悼亲友丧葬的文字,古人常用的形式是诗歌。春秋之际,《诗经》中的《凯风》、《葛生
  • 0℃校园文明公约
  • 0℃项目经理授权书
  • 0℃茴香馅
  • 0℃灵枢经脉
  • 0℃借款协议模板
  • 0℃小升
  • 0℃佣金合同
  • 0℃粉色包包
  • 0℃提升效率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