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第二章经络腧穴各论
第十三节奇经八脉
一督脉
(一)督脉经络
1、循行:
1)原文:主干:《难经·二十八难》: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
至风府,入属于脑(上巅循额,至鼻柱)。
分支:《素问·骨空论》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其少腹直上
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
2)示意图:
下极之俞……→脊里→风府……→脑
↓
巅→额→鼻柱→水沟→龈交
支脉:小腹…→肚脐…→心脏…→喉咙…→下颌…→环唇…→两目之下(承浆)
2、功能与病候
1)功能
⑴“总督诸阳”对全身阳气起统率、监督作用。
①手足三阳经在背部或头面与督脉交会,大椎为集中点;
②带脉出于第二腰椎;
③阳维交会于风府、哑门。
⑵督脉与脑、脊髓、肾和胞宫的关系密切与人的神志活动和生殖功能有关
督脉与脏腑的功能活动有关
2)主要病候
主要是关于头脑、五官、脊髓及四肢的见症,头风、头痛、项强、头重、脑
转、耳鸣、眩晕、眼花、嗜睡、癫狂、痫疾、腰脊强痛、俯仰不利、肢体酸软。
主要病候:脊柱强痛,角弓反张等。。
3、督脉络脉
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
入贯膂。《灵枢·经脉》
实则脊强,虚则头重。
(二)督脉腧穴
1、主治概要
主治神志病,热病,腰骶、脊背、颈项、头面局部病证,以及相应的内
脏疾病。
2、穴位分布
一名一穴,共28穴,首穴长强、末穴龈交。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分布于尾骶、腰背、颈项、头面及鼻、口、齿部的正中线上。
3、体表标志
尾骶骨、脊柱棘突间、发际、人中沟。
4、督脉穴歌
督脉二八行脊梁,尾闾骨端是长强,二十一椎为腰俞,十六阳关细推详,
十四命门与脐对,十三悬枢在其间,十一椎下寻脊中,十椎之下中枢藏,
九椎之下筋缩取,七椎之下乃至阳,六灵五神三身柱,陶道一椎之下乡,
一椎之上大椎穴,入发五分哑门行,风府一寸宛中取,脑户二五枕骨上,
入发四寸强间位,五寸五分后顶强,七寸百会顶中取,耳尖直上发中央,
前庭前行八寸半,前行一尺囟会量,一尺一寸上星会,入发五分神庭当,
鼻尖准头素髎穴,两眉中间穿印堂,水沟鼻下人中藏,兑端唇间端上取,
龈交齿上龈缝间。
(三)督脉具体腧穴
腰骶部
1、长强*(DU1)络穴
[类别]络穴
[命名]长:循环无端,长大,旺盛;强:健行不息,强壮,充实。
本穴为督脉络穴,督脉夹脊而行,脊柱长而且强硬;又督脉为诸阳之
长,其气强盛,故名。
[定位]跪伏,或胸膝位。尾骨端下,尾骨端与肛门联线的中点处。
[主治](1)肛肠病:泄泻,便血,便秘,痔疾,脱肛,痢疾
(2)神志病:癫狂痫
(3)脊柱病:瘈疭,脊强反折(取用不便,可用它穴代之)
[刺灸法]紧靠尾骨前面与骶骨平行刺入0.8~1.0寸,不宜直刺防刺穿直
肠,以防感染。针感以局部疼痛居多,或放射至肛门。
2、腰俞(DU2)
[命名]腰:腰部,俞:输注,是经气输注之处。
[定位]俯卧位,骶部,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穴居腰尻之解,当
骶管裂孔处,故名。
[主治](1)肛肠疾病:泄泻、痢疾、便血、便秘、痔疾、脱肛
(2)腰脊强痛,下肢痿痹。
(3)神志病:癫痫
(4)妇科病:月经不调、经闭
[刺灸法]向上斜刺0.5~1寸;可灸。
3、腰阳关*(DU3)
[命名]阳,背属阳,穴居督脉,督为阳脉之海;关,关隘;本穴为阳气
通行之关。
[定位]俯卧位,腰部,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主治](1)妇科病:月经不调,经闭
(2)男性病:遗精,阳痿
(3)腰骶疼痛,下肢痿痹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4、命门*(DU4)
[命名]命,生命;门,门户;意指生命之门。穴在两肾俞之间,肾间
动气为元气之根本,生命之门户,故名。
[定位]俯卧位,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补肾益气、壮腰补虚
(1)泌尿生殖系统病:(补肾阳、壮命门之火)阳痿,遗精,带下,
遗尿,尿频,月经不调,
(2)肠病:(脾肾阳气不足)泄泻,小腹冷痛
(3)腰脊强痛,下肢痿痹(补肾益精、通经活络,用于肾虚、寒
湿及劳损)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5、悬枢(DU5)
[命名]悬,悬挂;枢,枢纽;穴在两个三焦俞之间,三焦为气机之枢
纽,本穴系三焦枢纽之处。
[定位]俯卧,腰部,后正中线上,第一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三焦气化失调
(1)肠病:泄泻,腹痛。
(2)腰脊强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腰骶部
穴名定位主治刺灸法
1
长强*
DU1
(络穴)
尾骨端下,尾骨
端与肛门联线
的中点处
(1)肛肠病
(2)神志病
(3)脊柱病
紧靠尾骨前面与骶骨平
行刺入0.8~1.0寸,不宜
直刺,防刺穿直肠
2
腰俞
DU2
骶部,后正中线
上,适对骶管裂
孔
(1)肛肠疾病
(2)神志病
(3)腰脊强痛,下
肢痿痹
(4)妇科病
向上斜刺0.5~1寸;可灸
3
腰阳关*
DU3
腰
部
,
当
后
第四腰椎
棘突下凹
陷中
(1)妇科病
(2)男性病
(3)腰骶疼痛,下
肢痿痹
直刺0.5~1寸;可灸
(命门多灸)
4命门*第二腰椎(1)泌尿生殖系病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DU4正
中
线
上
棘突下凹
陷中
(2)肠病
(3)腰脊强痛,下
肢痿痹
5
悬枢
DU5
第一腰椎
棘突下凹
陷中
(1)肠病
(2)腰脊强痛。
背部
6、脊中(DU6)
[命名]穴当第十一椎下间,当脊柱二十一节之中点
[定位]俯伏坐位,背部,后正中线上,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1)肠道病:泄泻,黄疸,痔疾,小儿疳疾,脱肛
(2)神志病:癫痫
(3)腰脊强痛。
[刺灸法]向上斜刺0.5~1寸;
7、中枢(DU7)
[命名]穴在第十椎节下间,近于脊柱之中部,为枢体运动之枢纽。
[定位]俯伏坐位,背部,后正中线上,第十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健脾理气
(1)肠胃病:黄疸,呕吐,腹满。
(2)腰脊强痛。
[刺灸法]向上斜刺0.5~1寸;可灸。
8、筋缩(DU8)
[命名]穴居两肝俞之间,肝主筋,本穴可治筋脉挛缩诸病。
[定位]俯伏坐位,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九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止痉熄风
(1)背脊强痛(筋病)
(2)胃病:胃痛、黄疸
(3)神志病:癫狂痫、抽搐
[刺灸法]向上斜刺0.5~1寸;可灸。
9、至阳*(DU9)
[命名]至,极也;背为阳;七为阳数,穴居上七椎,为阳中之至阳。
又第六、七胸椎棘突系脊柱胸曲部隆起的最突出点
[定位]俯伏坐位,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宽胸利膈、疏调肝胃
(1)背脊强痛
(2)胃病:胃痛、黄疸
(3)胸肺病:咳嗽,气喘、胸胁胀痛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4)身热、疟疾(寒热往来)
[刺灸法]向上斜刺0.5~1寸;可灸。
10、灵台(DU10)
[命名]灵台,为古时君王宣德布政之地,此指心。穴近心脏,与心有
关。
[定位]俯伏坐位,背部,后正中线上,第六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1)肺胃病:咳嗽,气喘。
(2)热病:身热、疔疮(清热解毒)
①灵者,心的功能
②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③心五行属火
④属督脉,邻心,热为阳邪
(3)背脊强痛、项强
[刺灸法]向上斜刺0.5~1寸;可灸。
11、神道(DU11)
[命名]心藏神,穴居心俞旁,如同心神之通道
[定位]俯伏坐位,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五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养心宁神
(1)背脊强痛
(2)心肺病:心悸,健忘,咳嗽
(3)神志病:
[刺灸法]向上斜刺0.5~1寸;可灸。
12、身柱(DU12)
[命名]身体支柱,穴在第三胸椎下,上连头项,下通背腰,如一身之
支柱。
[定位]俯伏坐位,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益气驱邪
(1)背脊强痛
(2)肺病:咳嗽,气喘
(3)神志病:身热头痛
[刺灸法]向上斜刺0.5~1寸;可灸。
13、陶道(DU13)
[命名]陶,指陶灶(窑);道,通道;穴属督脉,位居第一胸椎下,
阳气上行犹如陶灶火气所出之通道。
[定位]俯伏坐位,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1)热病:外感、内伤
①统摄全身阳气,和解表里
外热:少阳—寒热往来、半表半里,疟疾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太阳—恶寒发热、主表
阳明—肢体大热、主里
②内热—骨蒸劳热、潮热盗汗、表虚自汗等
(2)背痛项强
(3)肺病:咳嗽,气喘
(4)神志病:
[刺灸法]向上斜刺0.5~1寸;可灸。
背部
穴名定位主治刺灸法
6
脊中
DU6
背
部
,
后
正
中
线
上
第十一胸椎棘突
下凹陷中
(1)肠道病
(2)神志病:癫痫
(3)腰脊强痛
向上斜刺
0.5~1寸;可
灸。
7
中枢
DU7
第十胸椎棘突下
凹陷中
(1)肠胃病
(2)腰脊强痛
8
筋缩
DU8
第九胸椎棘突下
凹陷中
(1)背脊强痛(筋病)
(2)胃病:胃痛、黄疸
(3)神志病
9
至阳
*DU9
第七胸椎棘突下
凹陷中
(1)背脊强痛
(2)胃病:胃痛、黄疸
(3)胸肺病:
(4)身热、疟疾
10
灵台
DU10
第六胸椎棘突下
凹陷中
(1)肺胃病:咳嗽气喘。
(2)热病:身热、疔疮
(3)背脊强痛、项强
11
神道
DU11
第五胸椎棘突下
凹陷中
(1)背脊强痛
(2)心肺病:
(3)神志病:
12
身柱
DU12
第三胸椎棘突下
凹陷中
(1)背脊强痛
(2)肺病:咳嗽,气喘
(3)神志病:身热头痛
13
陶道
DU13
第一胸椎棘突下
凹陷中
(1)热病:外感、内伤
(2)背痛项强
(3)肺病:咳嗽,气喘
(4)神志病:
项部
14、大椎*(DU14)
[命名]脊椎骨中以第七颈椎棘突隆起最高,所以称之为大椎,穴当其处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定位]俯伏坐位,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退热镇静、理气解表、补虚强壮
(1)项强脊痛
(2)外风:感冒、咳嗽、气喘、风疹、痤疮
(3)热病:骨蒸潮热,疟疾
(4)神志病:癫狂痫,小儿惊风
(5)血液病:如白细胞减少配合谷、足三里
[刺灸法]向上斜刺0.5~1寸;可灸。
长强——大椎小结
定位:均位于后正中线上
主治:都能主治腰脊强痛、神志病
第二腰椎以下四穴中,长强善治痔疮;腰俞、腰阳关、命门同能治疗
妇科、生殖系疾病,且命门功偏补肾壮阳,多用于肾气肾阳不足
诸症。
第二腰椎以上至第九胸椎之间四穴,悬枢、脊中主治肠道病,中枢、
筋缩主治胃脘病。
第八胸椎至第七颈椎之间六穴,还主治心肺病、热病等,其中至阳
可治黄疸,灵台、神道、身柱用于疔疮发背,陶道、大椎善治
各种外感发热、阴虚发热、疟疾,大椎为治疗血液病的常用穴。
刺灸法:背腰部腧穴均不宜深刺,防刺伤脊髓。
15、哑门*(DU15)
[命名]音哑之门户,此穴深刺可致哑,也可治哑。
[定位]正坐位,项部,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一颈椎下。
[主治]
(1)头痛、项强
(2)发音异常:暴喑,舌强不语(除瘖和元气大亏之外,脑病、温
邪上攻及其他原因现时至者均可施本穴。舌喑以廉泉穴为主)
(3)脑病:癫狂痫
[刺灸法]伏案正坐位,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
0.5~1寸;防刺伤延髓,发生意外。
注意点:①不宜过深
②不宜邪向前上方,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误伤延髓
③有触电样感向上肢放射立即退针
④禁灸《甲乙》“不可灸,灸则令人喑”
16、风府*(DU16)
[命名]风之处所,可治风邪为病之穴;也是易为风邪侵袭的部位。
[定位]正坐位,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
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主治]疏风祛邪,镇静安神(内风、外风)
(1)风证:
(2)头面五官病:头痛,项强,眩晕,咽喉肿痛,失音
(3)神志病:癫狂,中风。
[刺灸法]伏案正坐,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
寸。针尖不可向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误伤延髓,可灸。
项部
穴名定位主治刺灸法
14
大椎
*DU14
后正中线上,第七颈
椎棘突下凹陷中
(1)项强脊痛
(2)外风
(3)热病
(4)神志病
(5)血液病
向上斜刺
0.5~1寸;可灸
15
哑门
*DU15
项部,后发际正中直
上0.5寸,第一颈椎
下
(1)头痛、项强
(2)发音异常
(3)脑病:癫狂痫
伏案正坐位,
使头微前倾,
项肌放松,向
下颌方向缓慢
刺入0.5~1寸;
防刺伤延髓,
发生意外。
16
风府
*DU16
项部,当后发际正中
直上1寸,枕外隆凸
直下
(1)风证:
(2)头面五官病:头痛眩
晕,项强,咽喉肿痛,失音
(3)神志病:癫狂,中风
头部
17、脑户(DU17)
[命名]穴近枕骨大孔,为脑的门户,内应延髓,本穴能主治与脑相关
疾患。
[定位]俯伏坐位,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上1.5寸,枕外
隆凸的上缘凹陷处
[主治]头痛,头晕,项强,失音,癫狂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18、强间(DU18)
[命名]强硬、中间,穴当枕骨与顶骨结合之中间,能治颈项强痛
[定位]正坐位或俯伏坐位,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户上1.5寸)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主治]头痛,目眩,项强,癫痫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19、后项(DU19)
[命名]后方头顶,穴在头顶百会穴之后方
[定位]正坐位,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脑户上3寸)
[主治]头痛,眩晕,癫狂痫
[刺灸法]平刺0.5~1寸;可灸
20、百会*(DU20)
[命名]头为百脉所朝,诸阳之会,百病皆治
三阳五会:足太阳、手足少阳、足厥阴、督脉之会
[定位]正坐位,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联线的中点处
[主治](1)头面病:头痛,眩晕,中风失语
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巅顶之上、惟风可到。治邪热上扰、风
热上攻、风寒束表之头候。
(2)神志病:癫狂(开窍苏厥)
(3)脑病:健忘,不寐
(4)益气升提:脱肛,泄泻,阴挺
诸阳之会,统摄全身阳气,升阳益气,固脱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升阳举陷多灸
21、前顶(DU21)
[命名]前方头顶,穴在头顶百会穴之前方
[定位]正坐位,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百会前1.5寸)。
22、囟会(DU22)
[命名]囟,颅囟;会,会合;穴当前囟所在处
[定位]正坐位,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3寸)。
23、上星*(DU23)
[命名]“星者人之七窍”《灵枢·九针论》穴居面部七窍之上方
[定位]仰靠坐位,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主治]相同点
(1)头面部病:头痛,眩晕,鼻渊(通鼻窍、醒神志)
(2)神志病:
(3)小儿惊风
不同点:前顶—目赤肿痛
囟会、上星—目痛、热病、疟疾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囟会小儿囟门末闭者禁针。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4、神庭(DU24)
[命名]庭,府前广场;脑为元神之府,额又称天庭,穴居其上
[定位]仰靠坐位,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清火明目、宁心安神(邪热上壅而致)
(1)头面部病:头痛,眩晕,失眠,鼻渊
(2)神志病:癫痫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哑门—神庭小结
定位:均位于前后发际之间的头部正中线上
哑门和神庭分别在后发际和前发际上0.5寸;
从风府到囟会之间,每相邻的两穴都间隔1.5寸。
主治:都能治疗头面部的疾病和神志病,如头痛、头晕、目眩、鼻渊、癫
狂痫证、惊悸等。
此外,哑门善治言语不利;风府兼治伤风、中风;百会还主治久泄、
脱肛、阴挺等气虚下陷证;神庭则以安神见长。
刺灸操作:哑门、风府只可向前下方下頜方向缓慢刺入0.5—1寸,切勿
向前上方深刺,防刺伤延髓,两穴均不宜灸法。
其他诸穴因穴下为颅骨,均宜平刺0.5~0.8寸;可灸,可适当施灸。
小儿囟门末闭者局部诸穴禁针。
穴名定位主治刺灸法
17
脑户
DU17
头部,后
发际正
中直上
2.5寸,枕外
隆突上缘凹
陷中
(1)头部病
(2)神志病:癫狂
平刺
0.5~0.8
寸;可灸
百会升
阳举陷
多灸,
囟会小
儿囟门
末闭者
禁针
18强间4寸
19后顶5.5寸
20
百会
*DU20
头部,前
发际正
中直上
5寸,
两耳尖连线
中点处
(1)头面病
(2)神志病:癫狂
(3)脑病:健忘,不寐
(4)益气升提
21前顶3.5寸
(1)头面部病
(2)神志病
(3)小儿惊风
目赤肿痛
22囟会2寸
目痛、热病、
疟疾
23上星*1寸
24神庭0.5寸
(1)头面部病
(2)神志病:癫痫
面部
25、素髎*(DU25)
[命名]素为白色,髎指骨隙;肺开窍于鼻,属金而应白色,穴居面部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中鼻端
[定位]仰靠坐位,面部,鼻尖的正中央
[主治]通窍镇惊
(1)鼻病:鼻渊,鼻衄,喘息。
(2)急症:昏迷,惊厥,新生儿窒息。
[刺灸法]向上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不灸。
26、水沟*(DU26)
[命名]鼻下凹陷似水沟,穴居其中,故名,水沟似人形,穴居其中故又
称人中。
[定位]仰靠坐位,面部,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主治](1)急症;头痛,晕厥
(2)神志病:癫狂痫,小儿惊风
(3)鼻、口齿病:口角喎斜
(4)消渴、水肿、黄疸
(5)闪挫腰痛、背脊强痛
[刺灸法]向上斜刺0.3~0.5寸(或用指甲近切),不灸
本穴针感灵敏,能走向头脑,清窍被蒙,意识昏迷的病症,均为
本穴治疗范围。
27、兑端(DU27)
[命名]兑通锐,穴当上唇尖端
[定位]仰靠坐位,面部,当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唇的移行
部。
[主治](1)鼻、口齿病:齿龈肿痛,口喎,鼻衄
(2)消渴
(3)急症;头痛,晕厥
[刺灸法]向上斜刺0.2~0.3寸;不灸。
28、龈交(DU28)
[命名]穴位于唇内上齿龈与唇系带连接处,又为任、督两脉之会
[定位]仰靠坐位,上唇内,唇系带与上齿龈的连接处。
[主治](1)鼻齿病:
(2)急性腰痛、项强
(3)痔疮
(4)神志病
[刺灸法]向上斜刺0.2~0.3寸;不灸。
穴名定位主治刺灸法
25素髎*
面部,鼻尖的正
中央
(1)鼻病:鼻渊,鼻衄,喘息
(2)急症
向上斜刺
0.3~0.5寸;或
点刺出血;不
26水沟*面部,人中沟的(1)急症;头痛,晕厥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上1/3与中1/3
交点处
(2)神志病
(3)鼻、口齿病:口角喎斜
(4)消渴、水肿、黄疸
(5)闪挫腰痛、背脊强痛
灸
27兑端
面部,当上唇的
尖端,人中沟下
端的皮肤与唇
的移行部
(1)鼻、口齿病:齿龈肿痛,
口喎,鼻衄
(2)消渴
(3)急症;头痛,晕厥
向上斜刺
0.2~0.3寸;不
灸
28龈交
上唇内,唇系带
与上齿龈的连
接处
(1)鼻齿病:
(2)急性腰痛、项强
(3)痔疮
(4)神志病
小结:
水沟、兑端、龈交三穴均主治神志病及口齿病,水沟善于开窍醒脑,治昏迷、
晕厥及闪挫腰痛。
本文发布于:2023-03-15 03:55: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8237052578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灵枢经脉.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灵枢经脉.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