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
认识人民币(案例分析)
教材分析:
1.本单元教材容和作用。
本单元的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
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本节课是第一课时,即第46—49页主题图、例1、例2、例3、例4的教
学容。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它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学生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
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
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教材的编写特点。
(1)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为了突出
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在这方面作了精心的安排。如在本单元的开篇(主题
图)就出示了3幅逼真的购物、乘车、存钱图,这些反映学生日常生活的画面,揭示了同一个主题,即一
切要进行商品交换的,都要用到人民币。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平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
积少成多后,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买好书、捐赠给贫困的同伴……等等。
(2)集中学习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为了商品交易的便利,我国制定的法定货币品种较多。按质地来分,有纸币和硬币;按单位来分,以
元为单位的有12种,以角为单位的有6种,以分为单位的有3种。为了使学生对我国制定的法定货币有
一个整体的了解,也为了让学生体会元是人民币的基本单位,以及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在人们生活中的广
泛应用,本单元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集中学习。由于人民币的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和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是一样的,学生学习过100以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后,再来集中学习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就不会感到困难
了。
(3)突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的教学。
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中,元是基本单位。在货币流通、商品买卖中使用的人民币基本上是以元为
单位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因此,本单元教材的安排始终是以“元”为主线,让学生在认识元的基础上认
识元、角、分之间的十进位关系,认识面值不同的人民币的币值,同时开展主要用元为单位的人民币进行
买卖的购物活动。如第48页例2中,让学生认识1元=10角,在“做一做”的练习中,让学生体会1元钱
能买哪些学习用品和小件物品;第49页“做一做”中,让学生体会10元钱能买哪些学习用品。
(5)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的认识离不开现实的购物活动,就像计算机的学习离不开上机操作一样。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
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少是肯定的。那么,怎样弥补学生学习上的这个不足呢?教材多处创设
了良好的购物情境,让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
实践能力。
3、基于以上分析,本课时教学目标为:
通过购物、乘车、存钱3幅图,说明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让学生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并学会简单的取币、换币。
(3)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换币、取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学会主动他人交流合作,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
针对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特点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人民币的换与取。
一、引入:
片段一:
师:上个月,学校组织我们为“希望工程”进行了捐款捐物活动,××,你捐了多少钱?××,你呢?有
的小朋友捐得多一点,有的少一点,但多少都表达了我们对贫困儿童的一片心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
关钱的知识。世界上的钱有许多种,如美国使用的是美元,日本使用的是日元,我们国家使用的是人民币。
师:昨天,老师要小朋友搜集一些人民币,清将搜集的人民币在投影仪上展示。
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纸币
1分2分5分1角5角1元…硬币
小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
评析:结合学校开展的捐资助学活动,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同时在
......
....c
学习新知前,展示学生的搜集成果,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为学习新知作好了铺垫。
片段二:
(1)教师出示一只玩具,让学生猜一猜它是用多少钱买来的。教师:像刚才同学们说到的钱就是我
们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叫人民币。
(2)教师:请你说一说,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
(3)课件出示第46页的主题图。
①、购物图。教师:小朋友和妈妈在干什么呢?我们买东西要不要用钱呢?
②、教师:再看看这位小朋友他在干什么?(对,买车票也要用到钱。)
③、教师:钱除了可以买东西,我们还可以把它怎么样呢?(出示第3幅图),(对,存起来。)
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存钱的习惯呢?有钱有什么用呢?我们可以把爸爸妈妈给我们的零花钱存起来,办
更有意义的事,比如说买好书、买学习用品、献爱心等。我们从小要养成不乱花钱,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4)教师:看来,人民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人
民币。(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紧密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通过识别储蓄盒,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这样引入新课
自然,不落俗套。寥寥数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向学生进行了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的思想品德教
育。]
片段三:
师:今天是小明7岁生日,妈妈要带小明乘车去买生日蛋糕和礼物,小明说:“我长大了,能让我自
己试试吗?”于是妈妈把钱交给小明,由小明买车票,买蛋糕和礼物,你们看小明多高兴啊!(教师边讲
电脑出示买东西的画面)。
“同学们,你们都用过人民币吗?谁能说说你在什么时候用的?”
学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人民币?在小组说一说。”学生在小组互相介绍自己见过的人民币。
生:①纸币、硬币。②几元的、几角的、几分的。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人民币)
[力图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导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从而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容之间的距离,使之产
生亲近感,可以激发学生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学习兴趣,从而能主动的去学习新知。“你见过什么样的人
民币”有助于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为教师的组织教学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片段四:
师:(投影出示各种棉值的人民币)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小组里说一说,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生1:钱也叫人民币。
生2:元最大。
生3:10分就是1角
生4:钱可以买很多东西。
……师:看来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大家已经知道了很多,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更多的知识。(揭示课题)
[评析:课前教师曾对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对于人民币的作用学生已非常熟悉,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
有使用人民币的经验。因此导入中教师直截了当地在投影仪上出示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让学生在小组里
说一说,这样不仅教学环节简洁、流畅(教师也不必浪费很大的物力精力去准备)、还适时地了解了学生
的知识基础,便于教师对后面的环节进行合理调空。整个环节显得真实自然。]
二、新课教学:
片段一:
1、认一认。
师:大家从信封里倒出人民币学具,你都认识吗?你认为比较难认的是哪些?拿到前面来让大家一起帮着
认一认。
反馈:如出示面值2元的纸币和2角的纸币,新版的和旧版的都是50元的纸币等等,让学生帮着辨认,
并强调:看人民币的数字和数字后面的单位就能知道它的面值。
2、分一分。
师:如果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你准备怎么分?小组活动后反馈。
生1:放两堆,纸做的一堆,硬币一堆。
生2:分三堆,把元的放在一起,把角的放在一起,把分的放在一起。
......
....c
生3:把100元的放在一起,再把其他的放在一起。
……
3、数一数。
师:我这里有多少钱?谁帮着数一数?
学生上台在投影仪上数,得出一共有5元4角。
师:你手上有多少钱?也数一数,同桌帮忙检查一下。
学生各自数自己手中的钱。
4、算一算。
师:(出示标价1元的一支铅笔)你怎么付钱?
生1:给你100元,你找我99元。
生2:给你2元,找我1元。
师;有没有不用找的?
生1:给你2个5角。
生2:给你10个角。
生3:我给你1个5角,5个1角
……
生:我给你100分。
师:可以吗?
生1:可以,因为1元=10角。
生2:10分是1角,所以100分就是10角,也就是1元了。
师:看一看,1元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
小组学生活动。
反馈,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各种不同的拿法,如:1枚1元的硬币,1一元的纸币,2个5角,10个1角,1
个5角和5个1角,6个1角和22角,52角的纸币,1个1角、1个5角和22角……教师在黑板上作相
应的板书。
[评析:这一教学设计跳出了认知技能的框框,非常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
培养。这一教学设计力求从生活情景中挖掘“数学味”,她放弃了一般课堂中的需要大量准备工作的购物
活动,而是用一简单的1元钱付款的方式解决了1元=10角的这一知识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思维相当
活跃,给出了多种1元的付款方式。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更为重要的是对具体的活
动赋予了数学思考,并对如有序思考的数学方法进行了挖掘和渗透。]
片段二:
1、认识分
师:刚才小朋友说这是1分、2分、5分(投影)你们是怎么认识的?这三个硬币上都有一个“分”字,“分”
(板书)是人民币的单位,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1分、2分、5分三种面值。
学生活动:把1分、2分、5分的硬币找出来,认一认、摸一摸、比一比,然后想一想、摆一摆:用1分
币换1个2分币怎么换?用1分或2分币换1个5分币有几种换法?(学生上台,在投影仪上展示换法)
评析:学生在找、摸、比、摆的动手操作中,知道了以分为单位的三种币值间的联系和区别。
2.认识角
(听录音)有一天,森林里举行运动会。兔妈妈参加了,三个兔宝宝商量决定每人用1角钱买1面小红旗
为她加油,于是回家赶忙把储蓄罐拿出来,打开一看,全是1分、2分、5分的硬币,带着多不方便呀!
于是,兔宝宝找熊妈妈想个带着方便的方法,熊妈妈帮兔宝宝数了数罐子里的钱,并将兔宝宝的钱换成了
1角的。
投影出示:10个1分硬币、5个2分硬币、2个5分硬币。
板书:角1角=10分
师:一共换了3个1角,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1角、2角、5角三种面值。
师生活动:把1角、2角、5角的人民币拿出来认认、比比(学生到投影前演示),师生互换人民币:12角
......
....c
可以换(2)1角,15角可以换(5)1角,15角可以换(2)2角和(1)1角,15角还可以换(1)2角和
(3)1角。
3.认识元
(听录音)运动会后,兔宝宝更加节约,又攒了一些钱,我们数数看,攒了多少个1角?(投影出示)1
角1角地数,数出10角来,10角是1元。
板书:元1元=10角
师:元是人民币的单位,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投影展
示)。
想一想:1元等于多少分?说说想法。
学生活动:12角、11角共是()角,再拿15角,是多少?再加上1元呢?
评析:用童话故事将学习的数学知识串联起来,利用投影展示知识点,创设乐学情景,让学生感受到这样
的数学学习是轻松的、这样的学习生活是开心的。通过师生间等价互换人民币活动,学生置身于游戏活动
中,理解了元、角、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片段三:
1.整体感知。
课件出示全套人民币。
师:瞧,我们国家的人民币有这么多呢!有些是纸做的,叫纸币(课件突出显示纸币),有的是金属
做的叫硬币(课件突出显示硬币)。2.特征辨认。
师:这些人民币你们都认识吗?
师:(拿出装着真币的篮子)那好,老师来考考你们,(举起一1元的纸币)这些人民币的面值是多
少?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生:上面写着数字“1”(回答不确切。结合其他特征说明。)
师:可能是1角、1分啊。(启发补充,还要看单位。)
师:对,有“壹圆”的字样。(每说出一个就把方法归结出来。)
……
师:辨别(认识)人民币,咱们可以看字样、颜色、图案。
师:这一呢?(举起新版50元币。)
生:有毛主席的就有50元。(教师注意纠正。)
师:(举起新版100元)这一也有毛主席啊,也是50元吗?
生:不是,是100元,因为它是红色的,最大,写着“壹佰”……
师:对了,小朋友们说得很好,认识人民币可从图案、字样、颜色、数、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那么,
关键是看什么呢?(用手指着,结合例币小结每一种方法。)
[学生对人民币有较丰富的感知经验,也有较强的观察兴趣,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识别方法,但是他
们的观察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从现象中寻找本质的能力不够,而且不同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水平有
一定差异。因此,在系统识别活动之前教师要做必要的引导,拓展学生的观察视野,总结特征,归纳重点
识别方法,以此方法保障学生自主探索活动的有效进行。]
3.认识其他的人民币。
a.小组认识活动。
师:真是聪明的小朋友,我要请小组长考考大家。首先请组长把信封里的人民币全倒出来,考考你的
小伙伴:“你们知道是多少钱吗?从哪儿看出来的?”答对了就放回信封里面,比一比,哪个组的同学最
先把所有的人民币都认完。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开始活动,教师下组倾听,调控活动方法,赞扬鼓励。
b.抢答方式小组汇报。
抢答反馈小组活动的学习效果。
师:看,有一只不服气的跳跳熊要考考你们了。跳跳熊跳到哪人民币旁边,就请你快快说出它的面值
是多少,看谁答的又对又快!
课件演示跳跳熊,学生抢答。
4、元、角之间的关系:
师:人民币就像一家人,它们有不同的面值。而且,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之间还有一些有趣的关系。
师:(举起1元纸币)看,这是──
师:你能拿出和我一样多的人民币吗?
......
....c
生1:一个1元的硬币。
师:对,1元有纸币,还有硬币。
生2:两5角的(纸币硬币)。
师:(疑惑地)为什么两5角和1元一样多呢?生:因为两5角合起来就是10角,10角就等于1元。
师:可见,1元就等于10角。
(板书“1元=10角”)
师:“同学们学的很好,小明也认识这些人民币。妈妈想考验一下小明,于是说‘小明,东西买完了
我们还有些零钱(课件同时出示一分一分硬币),你去买一块橡皮吧!’小明来到商店一看,橡皮上只写
着‘1角’,他为难了。谁能帮帮他?”生:“拿10个1分就可以买一块橡皮。”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角是10分,10分就是1角。”
师:板书1角=10分
评析:特别强调组员倾听认真,如果只有表述而没有倾听,那么这种“交流”就失去了大半价值,
至多不过在梳理表述者的思维和锻炼语言能力,而不能达到交流最重要的功能:在交流中丰富个体的知识
建构,反思思维过程,培养创新能力,倾听是提高小组学习效益的关键。在全班汇报中,教师要求学生说
出自己所述知识的来源,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途径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这次活动中,引导学生由动手而动脑,进而形成积极主动的探索,注意在参与过程中掌握方法,并
逐步脱离操作,进行归纳总结。]
[在这一环节中,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使静态的容成为动态的过程,让学生高高兴兴的
进入数学世界。]
三、练习:
1、(1)游戏
小朋友,老师这儿有很多本子,1元钱1本,谁能开动脑筋用不同的方法来付这1元钱,老师就把这些本
子奖给谁。
(2)买邮票
小朋友,上次我们给“希望小学”捐款捐物后,他们给我们来信了(老师读信).小朋友,如果我们要给他们回信的
话,需要什么?(信封和邮票)谁知道一邮票的价钱?邮票有多种多样,但寄一封信一般只要80分,也就是8角钱,
为方便大家给五善小学的同学回信,老师从邮局买了几邮票(投影出示),小朋友想买吗?
要求用不同的方式付给老师8角钱,才能买走一邮票。(学生给出了多种方法)
评析:开放题的训练,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排列组合的思想,以学生为主体,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2、应用实践
(1)小组购物活动。
师:同学们个个都很能干,知道人民币的好多知识,也特别聪明。下面我们开一个小小商店玩一玩好
吗?
师:开商店都需要什么呢?
课件演示所有物品及标价(教师简介)。
师:这些商品谁来卖呢?我们需要售货员,请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当售货员。选出的售货员站起来。
售货员们要注意,听清楚你的顾客买什么东西,他付的钱够不够。
师:其他同学当顾客,喜欢什么就买什么,不过要注意一个一个地去买,还有,你们每人只有1元钱。
师:请小组长打开信封,发给每个顾客一元钱,再把剩下的零钱给售货员。
学生活动,教师行间观察、倾听、指导。
[这是在清晰识别人民币,掌握元角十进关系和角之间的换算关系的基础上,对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的培养。游戏仍在小组进行,为每个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强调小组活动必须制定和遵
循游戏规则,如何推选组织者,确定顺序,制定评价方法,如何表达集体意思。教师提供部分方法,小组
可参考选择,也可自定喜欢的规则。渗透集体概念,培养学生集体生活能力和团体合作能力。]
(2)汇报。
......
....c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的1元钱买了什么?
师:一元钱可以买这么多东西,我们可不能小看这1元钱!所以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呢?
[货币承载着国家权威和荣誉,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贯穿始终,视机进行节约意识的培
师:我们不仅玩的高兴,还学到了很多知识,谁能说说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师:回家以后,请把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评析:在这一应用环节中,教师充分创设情境,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
动的获取知识,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做”中学,“做”中得到巩固,“做”中学会
应用,“做”中学会创造,“做”中得到发展。]
3、(1)猜中有奖”活动
师出示一些日常用品,让学生估一估,猜一猜,要多少钱?每一样物品给三次机会,比一比,谁猜得最准
或最接近,就把物品送给谁。(橡皮、牙刷、杯子)
(2)买一买
师:(出示标价分别为2元、17元和45元的削笔器)你要买削笔器吗?如果想买的话,你要哪
一种?说说理由。
生1:我买45元的,它最漂亮。
生2:我也买45元的,因为贵的质量好。
生3:我买17元的,因为我只有20元钱。
生4:我买2元的就可以了,因为它便宜又实用,而且这么小我带起来也方便一些。
生5:我不买,因为家里已经有2个了,多了就是浪费。
……
师:看来买东西也有很多学问,我们要学会合理用钱。
[评析:许多课中我们看到老师非常关注人民币的人文价值,力求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但现
在的孩子(尤其是城里的孩子)由于大环境的影响,似乎对这一我国的传统美德没有什么感觉,因此收效
甚微。这一练习中教师却注重了“是否物有所值”和“需不需要”的问题的思考与讨论,让学生具有初步
的估算意识,加强了数感的培养,同时引导学生合理佣钱,进而逐步学会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从而培
养他们适应社会需要的精明意识。]
本文发布于:2023-03-15 02:14: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8176442564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用人民币折爱心.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用人民币折爱心.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