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有六个“止咳穴位”
在中医经络学说里面,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遍布着胃经、肾经、大
肠经、肺经等等各种关联我们的五脏六腑的经脉。临床上可以通过对
身体上的经脉穴位进行按摩针灸等,再施以合适的按摩手法等也可以
一定的防病治病的作用。近些日子以来,有较多的人有咳嗽的毛病,
并且还特别严重并且很久都不见好!以下将为大家介绍六个治疗咳嗽的
要穴。
咳嗽时揉一揉,不花钱不求人,简单方便
一、太渊穴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外侧缘。每日按压,不拘次数。能止
咳化痰,通调血脉。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痛。
二、列缺
列缺穴位置:手腕靠姆指侧的骨骼侧面,腕横纹上1.5吋(约两根
指幅宽)。功效:对咳嗽、气喘、咽喉肿痛都有帮助。按压方法:双手
的虎口交叉互扣,食指伸直摸另一手手腕的桡侧,会摸到一个浅浅的
凹陷,就是列缺穴。按压六秒后轻轻放开,如此重复二十下,再换另
一侧按压。
三、、尺泽穴
此穴位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取穴时掌心向上,手臂上抬,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
处即为尺泽穴。
四、肺俞穴
此养生穴位位于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时低头,
颈后突出的椎骨是第七颈椎棘突,其下第三突起处为第三胸椎,肺俞
穴(双侧),在第三椎骨旁边开一指处。
五、天突穴
天突穴位于胸骨上窝正中,当咳喘发生时,气机从肺部上冲经过
天突穴,按揉天突穴可抑制咳嗽气喘的发生。此穴能通利肺气,使之
爽利通畅,且尤其善于治疗咳喘,并且对于肺系疾病所引起的其他症
状,如胸痛、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都有特效。
六、解溪穴:解溪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一个穴,在足背与小腿交界
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腧穴助记歌诀:
解溪胃经穴,拇指二腱间,
足背交小腿,横纹是一弯,
直刺点4、6,胃火痰浊参,
头目消化系,运动神经牵,
热病汗不出,霍乱转筋堪,
疟疾也能愈,功效不一般。
腧穴定位:
解溪穴属足阳明胃经。经(火)穴。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
央凹陷中,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1.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踇)长伸肌腱与趾
长伸肌腱之间。
2.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平齐外踝高点,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
纹中,(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处取穴。
功能主治:
解溪穴为足阳明胃经的“经穴”,穴性属火。足阳明经脉、经别
循行经过鼻、面颊、口齿、咽喉等部。当胃火亢盛、阳明积热,邪热
上攻会循经上扰清窍,出现鼻出血、鹅口疮、齿痛、咽喉疼痛等症状。
此时,刺激解溪穴能清降上攻之胃火,热退毒消,从而起到清利口咽、
消肿止痛的作用。
解溪穴还可以缓解头痛。引起头痛的病因及机理十分复杂,在对
症治疗上,中医按经脉将头痛主要分为四经论治,即前头痛为阳明经
头痛,偏头痛为少阳经头痛,后头痛为太阳经头痛,巅嵿痛为厥阴经
头痛。解溪穴能清宣阳明经气,可缓解前额或眉棱骨疼痛。
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按摩。患者用拇指腹按压
在解溪穴上,按而揉之,局部产生酸、胀、痛感,再屈伸踝关节,加
强指压的感觉,然后用揉法放松。左右二侧交替进行,10-15分钟。
每日一二次。
食疗调理咳嗽的方法:
1、芫荽汤:
芫荽(香菜)30克,饴糖30克,大米100克。
先将大米洗净,加水煮汤。取大米汤三汤匙与芫荽,饴糖搅拌后
蒸10分钟,趁热一次服,注意避风寒。
适用:发汗透表,治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
2、盐蒸橙子:
橙子中性偏凉,可理气、化痰、润肺,橙皮里有两种成分具有止
咳化痰的功效,一个是那可汀,一个是橙皮油。这两种成分,只有在
蒸煮之后才会从橙皮中出来。
尤其适合久咳不愈的小孩子吃,完全没有副作用。
3、银耳橘羹:
取水发银耳100克,罐头糖水橘200克,白糖适量。先将银耳去
蒂洗净,加水适量,用文火煮透。改用大火炖烧时,加入白糖和清水,
待银耳质地预想软时加入罐头橘瓣,稍煮,当点心食用。
具有补气益肾、止咳化痰的功效。适用于肺热咳嗽,肺燥干咳,
痰中带血等。
本文发布于:2023-03-14 22:47: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8052662536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止咳的穴位.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止咳的穴位.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