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

更新时间:2023-03-14 22:27:33 阅读: 评论:0

养老保险新政策-龙门水库

江浙
2023年3月14日发(作者:谁怜葬花人)

202112

40

《子不语》的江浙中间阶层书写

钟学燕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广州510642

《子不语》是一部杰出的文言小说集,倾注了袁枚大量的

心血,与《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形成清代志怪小说

三足鼎立的格局。近年来,学界对《子不语》的研究逐渐重视,

成果渐丰,但少有学者从社会学角度关注《子不语》中的江浙

中间阶层群体的特质,然而这却是小说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特色,

对我们了解清朝江浙地区的社会风貌有着重要作用。

一、《子不语》的江浙中间阶层群体形象书写

《子不语》表面上是写“怪、力、乱、神”,实质上是描

写曲折人间,其中关于江浙一带的人物事件大约有300篇。通

过对描写人物的阶层分析,可以发现《子不语》中描写江浙的

人物集中在地方官员、读书人、富商、家境小康的市民等人物

身上,主要为清朝的中间阶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清朝江

浙的风情画卷。

《子不语》中的官员形象多数是“缺陷型”的,他们或是

清廉而昏庸,或是精明而贪财,或是清廉且残酷。[1]55《平阳令》

中,浙江的县令朱铄,是个不图钱色的清官,但却“以臀血涂

嫖客面。妓之美者加酷焉,髡其发,以刀开其两鼻孔”,自我

标榜“见色不动,非吾铁面冰心何能如此!”[2]53身为父母官,

却以剥削他人皮肉,为自己博取名声,实在是虚伪至极。另外

部分官吏则有着世俗化、平民化的特点,对待百姓能融会贯通,

多了一些温情和体谅。如《裹足作俑之报》中的杭州官员陆梯霞,

他曾说:“凡人有立心风骨,便是私心。”别人犯了小错不计

较,在他眼中娼妓和其他职业并无二致,“不揣其本而齐其末,

吾不为也”[2]399,袁枚塑造了陆梯霞这样的理想型好官,肯定了

那些能为百姓谋福祉、做实事的官员。

其次,小说还刻画了大量的江浙读书人,其中又有两种类

型。其一是留恋尘世,不愿成仙的书生形象,在《紫清烟语》中,

苏州杨大瓢被玉皇大帝招去了,但却丝毫不想成仙,他说:“吾

不能学王僧虔,以秃笔自累,致损其生。”[2]77他埋怨字写得好

害了自己,飞仙不如活在人世享受繁华。可窥见当时江浙地区

的读书人含有天堂不如人间苏杭的心态。其二,为了功名而求

鬼神的读书人,《吃肾囊中举》中杭州的一个读书人夜晚见到

厉鬼拿着肾囊,对他说:“欲中举当食此,否则不中。”读书

人很害怕,立马吃厉鬼给的怪食,最后厉鬼笑着说:“弃之,

汝已中矣。”[2]1437这则故事反衬了江浙读书人的荒唐和可笑,

为了中举不惜吃恶鬼给的吃食,足以表明当时科举制度对读书

人的摧残。

再次,描写了江浙富商的故事。《子不语》中的江浙商人

有智慧有道德、利义兼顾,与传统“重利轻义”的奸商不同。

在《借棺为车》中,绍兴商人张元公虽然视利如命,却信守诺言,

没有因为死无对证就放弃对孙某的承诺,孙某死后,亲自将他

的尸骨从绍兴运到了千里之外的长安,还准备了一千两银子做

丧礼的赠金,不得不说张某的行为实在是有情有义。

第四,《子不语》还注意到了小康市民的生活。《子不语》

中的江浙市民生活舒适,甚至家中有奴仆。书中的市民阶层一

是重视钱财,行事不端,如《楚陶》中徐甲,杀强盗,占用不

义之财,最终被恶鬼作祟,家产尽失。二是信奉鬼神,行事虔诚。

《李百年》中,华协权家境小康,崇尚占卜,爱请仙人,结果

请到了李百年,李百年过神界需要花钱,华协权则“吾今以一

陌纸钱送汝归”[2]472。在袁枚的笔下,市民阶层对鬼神的好奇和

敬畏,有着百姓的淳朴善良,又不缺乏趋利避害之心,代表了

江浙的小康市民形象。

二、袁枚的生平经历对其中层群体书写的影响

《子不语》是袁枚“广采游心骇耳之事”创作的一部文言

小说集,袁枚及其亲友的流动空间为他“广采”提供了可能,

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而其中花了大量篇幅写江浙地区。从官员

到市民,袁枚花了大量篇幅写江浙地区的中层,这与他的人生

经历及亲友活动不可分割。

袁枚早年热衷科举仕途,中进士后,在江苏溧水、江浦、沐阳、

江宁等地任县令,共七载有余。袁枚生于斯长于斯,他的人生

大半时光都游走在江浙地区,这为他书写江浙的人物鬼怪奠定

了基础。袁枚的曾祖父袁象春,一生喜爱四处游览,八十一岁

高龄仍徜徉于两广地区,这种爱好出游的洒脱为袁枚继承,袁

枚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子不语》中江浙的许多篇章便是袁

枚出游途中的见闻。

袁枚关于江浙官员的描写侧重以“恶”为表现对象,韩石

在《恶的展现:论袁枚和<子不语>》中说:“袁枚特殊的家

世及其生平使他更多的接触到生活的阴暗面,因其小说多以‘恶’

为描写对象,其思想根基因归于他的怀疑主义精神。”[3]对“恶”

的认识,可追溯到袁枚的童年时期,幼年家道中落,对人性的恶、

摘要:袁枚的《子不语》在书写江浙一带的神异故事时,视域集中于官员、读书人、富商、小康市民等中间阶层人士,展现

了清朝江浙一带特殊的团体形象与社会风貌。这种特殊的书写角度与袁枚的生平经历有关,更与袁枚的“性灵说”和江浙市民精

神有着深层次的契合关系。

关键词:子不语;江浙地区;中间阶层

202112

41

道德的恶、社会的恶有着切实刻骨铭心的体会,成年后的官场

生活使得他对“恶”的认识更加深刻,从而在理性上开始反思

传统道德、制度、政治、宗教乃至风俗,以至于他“恶”视为

描写《子不语》的一大主题,尤其表现在江浙的地方官员上,

揭示了“恶常常给自己披上合理梁山的外衣”的丑陋面目。

此外,袁枚偏重描写江浙一带的侠义富商,与他自己的经

商之道无不关联。他凭借着出色的经商头脑,进行了多方面的

营财活动。到暮年时,已有“田产万金馀,银二万”,“而其

他书画、图章、法帖等文物古董亦不少”[4]214。其经济来源囊括

田产、笔费、教书的束脩等。在谋财上,他是利义兼顾的,他

凭借随园进行文化产业和人脉交际,名利双收,同时也亲身感

受了当时商人的经营活动,由此能对《子不语》中的富商刻画

得入木三分。

三、“性灵说”与江浙市民精神

袁枚的主要思想为性灵说,性灵说与康乾时期江浙地区盛

行的新的价值观有共通之处,因而得到了广泛认可,形成了“专

讲性情,一时风靡”[5]5113的局面。性灵说虽是诗歌方面的理论,

但和《子不语》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性灵说讲究“真性情”,袁枚主张“提笔须先问性情”,

性情是其中心,要求具备真实感和强烈感。在袁枚看来,文学

应该表达的是个人的情感。他十分关注个人生命,强调个体价

值,《误学武松》中杭州马家的家奴陈公祚被亡嫂索命,理由

是“吾淫属实,……汝为小叔,不当杀我也。”陈公祚年少时

闻武松为兄杀嫂,误学代兄杀嫂,袁枚在书中借人物之口评论:

“武松杀嫂,为嫂杀兄故也;若寻常犯奸,王法只杖决耳。”[2]321

袁枚认为通奸是罪不至死的,在“贞洁”与“生命”之间,袁

枚选择了生命,说明了他对个体生命的关怀和尊重,也体现了

他反对禁欲,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批评,这与江浙地

区的经济发达促成的市民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袁枚具

有豁达的财富观,他从不忌讳讨论个人财富问题,他曾言:“人

生薪水寻常事,动辄烦君我亦愁。解用何尝非俊物?不谈未必

定清流。”[6]表达了袁枚对财富的认识和独到见解。清中叶,

江浙一带都市和城镇十分繁荣,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社会风气

浮躁,人们对于财富的渴求偏失道德和理性,袁枚则对应这种

风气表达自己对财富的看法。江苏镇江的《火烧盐船一案》中,

高吕二人借修城隍庙之机私吞五十两银子,被判永世不得超生。

足以见得袁枚对于不义之财人的憎恶,这是袁枚思想与性情的

体现。

明清江浙地区有着强烈的市民意识,农工商业高度繁荣,

特别是工商业发展迅猛,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了庞大的

市民阶层。小康市民曾多,商人地位上升。与此同时,经济的

灵活性、流动性高,使得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在当时,追

逐利益的最大化、改变生来的命运成了许多市民的的人生目标。

很多勤劳的小生产者靠自己的积累成为富商巨贾,跻身成为社

会中层甚至成为上层社会,进一步谋求政治地位,这造就了江

浙地区强烈的市民意识。体现在小说中便是文人打破了才子佳

人的模式,描写对象扩大,普通民众甚至乞丐、脚夫走卒都可

以咸鱼翻身,成为命运眷顾的人,一跃成为社会中上层,如《子

不语》中苏州的《屈丐者》,屈乞丐由于心地善良,机缘巧合间,

“不十年间,便居然置大屋,娶妻室,作富翁矣”[2]1467。

江浙的市民阶层表现出对传统的反叛,对权威的挑战。《屈

丐者》主人公是苏州的乞丐,但心中充满忠义肝胆,不畏强权,

乐于奉献,有着就算是士大夫也很难企及的正直节操,虽是乞

丐,却拥有英雄气概,最后得以翻身成为利义兼顾的富翁。在

杭州长大的袁枚深受江浙市民精神的熏陶,他的《子不语》有

着离经叛道的言论和行为描写,蔑视权威,袁枚除了赞叹小康

市民的高贵品质外,还描写了江浙市井平民中的独特智慧,甚

至连上层统治者都得求助于他们,如《恶人转世为鳖》中胡某

被邀请为城隍判案子,肯定了市民阶层的智慧和力量,胡某死

后成为城隍,普通人可以为神,与自古以来王侯将相才可以“君

权神授”不同,冲击了以往的等级观念,体现出与江浙文化相

通的世俗精神。

综上,江浙特殊的地区文化背景促进了中间阶层这一社会

群体的形成,产生了袁枚特有的价值观和创作理念。《子不语》

中的江浙故事虽披着鬼神志怪的外衣,但取材贴近现实人生、

平常巷陌,富有江浙地区的生活气息,凸显了作者独特的视角。

袁枚用理性、现实的眼光揭露现实的丑恶与残酷,塑造除了独

特的清代中间阶层画卷。《子不语》中,无论是袁枚表达的对

个人价值的高度重视,对禁欲主义的反对,还是对财富的观点,

其思想都是十分深刻、非常前卫的,对于我们研究江浙的吴越

文化和商业文化都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曲慕娴:江南文化背景下的《子不语》——兼及《聊斋

志异》,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6年。

[2](清)袁枚著,申孟、甘林校点,陆海明等译:《子不

语全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12月。

[3]韩石:“恶”的展现——论袁枚和《子不语》,南京师

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1期。

[4](清)袁枚著,申孟注:《袁枚全集·随园诗话·随园

老人遗嘱》,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9月。

[5]蒋超伯:《通斋诗话》,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

[6](清)袁枚:《咏钱》六首其一,《小仓山房诗集》卷

十三,江苏古籍出版社。

作者简介:

钟学燕(2000.11—),女,广东省湛江人,广州市天河区

华南农业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本文发布于:2023-03-14 22:27: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8040532533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江浙.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江浙.pdf

上一篇:房子装修费用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江浙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