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

更新时间:2023-03-14 21:54:07 阅读: 评论:0

玩游戏电脑配置-国产户外品牌

东门
2023年3月14日发(作者:热水器如何使用)

东门行赏析

东门行赏析1

东门行

东门行原文出东门,不顾归。

来入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

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

“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东门行译文及注释

译文

刚才出东门的时候,就不想着再回来了。

回到家进门惆怅悲愁。

米罐里没有多少粮食,回过头看衣架上没有衣服。

拔剑出东门,孩子的母亲牵着衣服哭泣说:

“别人家只希望富贵,我情愿和你吃粥。

在上有青天。在下有年幼的孩子。你现在这样做不对!”

丈夫说:“你不要管!我去了!我已走得太晚了!我已见白发脱落了,这

种苦日子谁知还能够活几天?”

注释

⑴东门行:乐府古辞,载于《乐府诗集・相和歌辞・瑟调曲》中。东门:主

人公所居之处的东城门。

⑵顾:念。不顾归,决然前往,不考虑归来不归来的问题。不归:一作

“不愿归”。

⑶来入门:去而复返,回转家门。

⑷怅:惆怅失意。

⑸盎(àng):大腹小口的陶器。

⑹还视:回头看。架:衣架。

⑺“拔剑”句:主人公看到家中无衣无食,拔剑再去东门。

⑻儿母:孩子的母亲,主人公的妻子。

⑼他家:别人家。

⑽哺糜(bǔmí):吃粥。

⑾用:为了。仓浪天:即苍天、青天。仓浪,青色。

⑿黄口儿:指幼儿。

⒀今非:现在的这种冒险行为不对头。

⒁咄(duō):拒绝妻子的劝告而发出的呵叱声。

⒂行:走啦!

⒃吾去为迟:我已经去晚啦!

⒄下:脱落。这句说:我头上常脱落白发,这苦日子难以久挨下去。

东门行赏析

《东门行》描绘了一幅凄惨又壮丽的画面。主人公走出家门,不想回家,

可是妻子儿女又难以割舍。一进屋门,家徒四壁,生活无望,又拔剑出门,妻子生

怕出事,一边哭泣一边劝阻,但主人公仍感到无路可走,终于挥衣而去。

诗的前半写主人公要去“为非”的原因,用了六句。前二句写他下了决心

走出东门,诗中却说“出东门,不顾归”。“不顾归”,是说原本下了决心,不打

算来归,但又不得不归,因为心中毕竟有所顾念。所顾念的自然是妻子儿女。可以

想象:主人公在东门外踟蹰、扼腕,过了好一会,终于又脚步沉重地走回家来。然

而,家中的景况,对于他来说,不啻当头棒喝,打消他的任何幻想。所以接下的两

句说,“来入门,怅欲悲”。现在他清醒地意识到:除了那一条路,别无他路可

寻。心中悲酸,都系于一个“怅”字,这并非平常的怅然之叹,而是一种绝望之

感。摆在他面前的,是残酷的现实:“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无衣无

食,这比出去干那桩事更可怕。要么冻馁待毙,要么拚作一腔热血,同命运作最后

的决斗。如取后者,尚存万一生的希望,顶多牺牲个人,却可能救活可怜的一家老

小,若取前者,全家人只有死路一条。这是明摆着的事。这一段,通过主人公复杂

心理活动的描叙,把主人公推向矛盾的顶点。诗中入情入理地写出此君之所以走上

这样一条可怕的道路,乃是为贫穷所逼。诗的主题建立在这样一个现实基础之上,

就不致使人产生伦理上的厌恶之感。这便是此诗的不可动摇的美学价值。

这六句在炼意上颇有独到之处。一个本来安分的人怎样走上那条危险之

路,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而诗人则紧紧抓住主人公几度徘徊,归而复出这一心

理和行为的激烈矛盾,就写出其中的必然性。又如“盎中”以下两句。盎中无米,

架上无衣,都是主人公眼见的事,可是,诗人却将“视”字属下句。这样,在表现

效果上就大不同。盎中无米,架上无衣,是悲感之所由发,也就是主人公之所以不

得不去冒险的根本原因。这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如说“视盎中无斗米储”,就将本

句与上句隔断,从而使语势陡然转折,上句的“悲”字就失却那种震撼心灵的力

量。像诗中这样将“视”下属且加“还”字,就更加重了上句的意义:吃没吃,穿

没穿,还有什么活路呢?因而具有征服读者的不可辩驳的力量。

后半,“拔剑东门去”承上句而来,是主人公由犹豫、反复到下定最后的

决心。主人公要出去做事,不一定非要作出一副剑拔弩张的架势。但诗中这样处

理,却异常真实地表现出主人公决绝而无反顾。以下妻子牵衣哭劝一段文字,是对

主人公这不顾一切的.行动的戏剧性烘托。妻子说,别人富贵我不羡慕,我甘愿和

你喝稀饭。这是自欺欺人的话。家中灶下连一粒米都没有了。大约她也觉出自己的

话没有说服力,就又说:你看在老天爷的分上吧。这话当然也不会生出什么效果。

主人公早就不信老天爷了。她又让他为儿女着想,而他正是为了儿女才这样做的

啊。妻子想到的是另一层:一旦事败,触犯“王法”,不但救不了一家老小,而且

还会将他们投入更深的深渊。这句话对前面主人公的极度矛盾的心理作了注脚;同

时前后照应,加深了此诗悲剧的内涵。主人公的行为不免饮鸩止渴,又势在不得不

饮。最后妻子无可奈何地说,“今时清,不可为非。”(余冠英认为“今非”中似

有脱文,应作“今时清,不可为非”)主人公这样回答他的妻子:“咄!行!我去

为迟!”两个单字句,一个四字句,短促有力,声情毕肖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决难回

转,他是就要去拚命了。“咄”在这里是急叱之声,吆喝他的妻子走开,不要拦阻

他。他说现在去已经为时太晚,并非指这次行动,而是说先前对自己的可悲处境尚

不觉悟,对这世道尚缺少清醒的认识。“白发”一句,可能是汉代的俗语,意思大

概如今天说的“谁知还能活几天”。表明主人公把这罪恶的人生看穿了,而不是说

人的年龄。

这篇诗歌虽然采取了杂言形式,但是由于用字简练,句子长短相济,读来

有顿挫流离之感。

乐府中有两篇《东门行》歌辞,这里用的是本辞。另一篇为晋乐所奏,共

四节,较本辞有所增衍。其中最显眼的是“今时清廉,难犯教言”之类的句子。这

是站在封建统治者的立场,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加以粉饰。尽管作了这样的改动,基

本思想内容还是不能改变,最后只好予以排斥。这篇民歌的遭遇,见诸《古今乐

录》所引王僧虔《技录》的记载:“《东门行》歌古‘东门’一篇,今不歌。”

东门行赏析2

原文

汉家三十六将军,东方雷动横阵云。

鸡鸣函谷客如雾,貌同心异不可数。

赤丸夜语飞电光,徼巡司隶眠如羊。

当街一叱百吏走,冯敬胸中函匕首。

凶徒侧耳潜惬心,悍臣破胆皆杜口。

魏王卧内藏兵符,子西掩袂真无辜。

羌胡毂下一朝起,敌国舟中非所拟。

安陵谁辨削砺功,韩国讵明深井里。

绝胭断骨那下补,万金宠赠不如土。

翻译

亚夫平叛,天兵发威;横扫千里,所向披靡。

鸡鸣狗盗,雕虫小技;如蚁门客,貌合神离。

少年刺客,杀人无忌;官兵捕快,丧失警惕。

歹徒一吼,护卫逃逸;可怜冯敬,遇刺归西。

凶手得逞,狞笑窃喜;文武噤声,惊若木鸡。

魏王救赵,虚情假意;子西被害,可痛可惜。

相如讽喻,车轼防断;吴起劝谏,修德第一。

袁盎枉死,真凶难辨;聂政行侠,深井认尸。

忠良殉国,人头落地;厚葬犹可,宠赠予谁?

注释

汉家三十六将军:汉景帝三年(前154),吴王刘濞纠合六个诸侯王叛

乱,史称“吴楚七国之乱”。景帝命太尉周亚夫率领三十六位将军前往讨伐。

东方:本指吴楚等国,这里是借以暗指叛将吴元济盘踞的淮西地区。

客如雾:指当时过关的人很多。

貌同心异:指人群中的人虽然貌同常人,但各自怀有心事,有的心怀鬼

胎。

数:计算,这里转意为识别的意思。

夜语:指刺客夜间联系的暗号。

飞电光:形容凶器闪闪发光。

徼巡司隶:掌管京城巡逻和缉捕盗贼的官吏及其手下。

一叱:一声大吼。

百吏走:护卫们四散逃跑。

冯敬:汉文帝时的御史大夫,因奏议淮南厉王谋叛,被刺客杀死。

函:剑匣,这里用作动词,刺进的意思。

凶徒:指王承宗、李师道派出的刺客。

侧耳:躲在一旁探听。

潜惬心:心里暗暗高兴。

悍臣:强悍的大臣,指朝中有权势的文武官员。

杜口:不敢开口说话。

羌胡毂下:羌胡,是中国古代西北部少数民族的泛称,统治者往往把他们

看作威胁自己的危险势力。

毂:车轮。

一朝起:突然出现。

拟:比拟。

讵:哪里。

绝胭断骨:割断咽喉,砍断骨头。胭,一作“咽”。

那下补:哪能补救。下,一作“可”。

创作背景

元和十年(815)六月三日清晨力主平叛的宰相武元衡被杀死于上朝途

中,力主讨藩的御史中丞裴度也在通化坊被歹徒刺成重伤。事件发生后,朝野哗

然,一些当权的朝官畏惧强藩势力,只以宠赠厚葬了事。而另一些主战的官员如许

孟容、白居易等,则坚决要求缉捕罪犯,追查首恶。刚到柳州上任的柳宗元得知这

一情况,无比悲愤。于是用乐府旧题《古东门行》的形式表明了自己的政治态度。

鉴赏

此诗从某种意义上看,也只是发发牢骚而已。诗中多典故,皆隐语,借古

讽今,隐而有指,十分曲折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众所周知,封建王朝的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历朝历代,臣下对皇上进谏,

必须投其所好,只能用前朝故事或看似不相干的生活趣闻引喻取譬,转弯抹角地表

达自己的意见,皇上才有可能恩准采纳。无人敢触龙鳞,逆圣听。否则,轻者丢掉

乌纱,为民为奴;重者人头落地,甚至九族遭诛。所以,自古以来,文武百官讽谏

启奏都很讲究,唯恐龙颜大怒。柳宗元自然深谙此理,故其乐府《古东门行》几乎

句句有典,并无锋芒。表面看来,所引者皆前朝之事;但细细琢磨,所射者乃当朝

之政,言在此而意在彼也。试举之则有:

一、二句明叙周亚夫奉命率领三十六位将军前往讨伐刘濞等吴楚七国乱贼

之事,暗指朝廷命令宣武等十六道进军讨伐吴元济等叛逆之功,歌颂了这场战争的

正义性。

三、四句明写孟尝君赖门客“鸡鸣函谷”之力出关逃逸之怪事,暗射王承

宗之流居心叵测,意浑水摸鱼,刺杀忠良之歹心。柳宗元不怎么赞成鸡鸣狗盗,因

为“客如雾”,因为“貌同心异”,潜伏着的危险多,因而酿成了武元衡被刺的悲

剧。用“鸡鸣”之典便有了一箭双雕的作用:既是一种否定,又是一次警策。

第十一、十二两句明赞信陵君窃符救赵之举,暗刺唐宪宗平叛不力之实;

援子西“以袂掩面而死”的故事,喻武元衡无辜殉国的悲剧。这两句话写得大胆,

却也极有讲究:魏王不下令,救赵乃是一句空话;唐王犹豫不决,吴元济等益发猖

狂,这是明摆着的道理。子西固死得无辜,武元衡也死非其所。说的是春秋故事,

为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却又不露痕迹,可谓妙绝。

又如第十三、十四两句,引司马相如《谏猎疏》之意,谈吴起舟中劝谏武

侯之语,目的是提醒宪宗:“潜伏在您身边的危险远比当年大得多,稍有懈怠,便

有车翻舟覆的悲剧发生。所幸的是,现在这些危险已暴露无遗,皇上您该采取措施

了吧!”这两句话,语重心长,言外有意,弦外有音。

基于上面数例的分析,柳宗元完全可以将《古东门行》写成另一首内容与

之对应而不用一典的乐府诗。在这首新的《古东门行》中,所有的典故均可改为现

实,所有的历史人物都将被换成吴元济、王承宗、李师道、武元衡、裴度、唐宪宗

等,春秋战国时代自然也化作中唐社会,这应该是柳宗元的本意。但是,柳宗元胆

子再大也不敢写这样一首《古东门行》。从另一角度审视,倘若柳氏写的真是此

诗,他的官位可否保住,有无生命之虞,姑且不谈,而其艺术效果也只能差强人

意,很难满足读者二度创造的审美愉悦,故这种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非常可取。

章培恒、骆玉明对柳宗元的诗作有一个评价:“柳宗元诗确如苏轼所说,

兼有简洁、靖深、温丽、含蓄之长,在自然朴素的语言中蕴含了幽远的情思。”读

《古东门行》,的确令人有这种感觉。此诗语言简洁晓畅,不奥僻,少雕琢,通俗

易懂,意味深长。读者可以在这自然朴素的语境中体会到含蓄,领悟到靖深,感受

到诗人炽烈的爱国之情和深沉的悲愤之意。如透过“徼巡司隶眠如羊”,读者可感

受到诗人痛惜哀叹之情。刺客们行凶之前,官府捕快只要稍加防备,多点警惕,叛

逆们决不可能轻易得手,只可惜官兵百姓均松懈,故汉代恐怖活动频繁,唐代刺客

杀手不绝。善良的人们,太麻痹了,太大意了,真是可叹。读“子西掩袂真无辜”

一句,读者分明体会到诗人既惋惜“掩袂而死”的子西,也同样悲叹武元衡的殉

国,而更深一层的意蕴和情思是,诗人用不完全归纳法昭示人们:忠君报国者未必

有好下场,子西、武元衡如此,“二王八司马”如此,古往今来,几概莫能外。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柳宗元分明是借别人的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垒

块。

此诗最后两句“绝胭断骨那下补,万金宠赠不如土”,更是通俗易懂。其

字面意思是,头已断,骨已碎,无法起死回生,再多的赠予和恩宠都已毫无意义;

实际上是为武元衡鸣不平,对主和派的妥协表示强烈愤慨,对“宠赠厚葬”的建议

嗤之以鼻,对唐宪宗的首鼠两端表示不满,对时政进行了嘲讽和鞭挞。这卒章之句

极观柳宗元的爱憎之情,为此诗点睛之笔。

本文发布于:2023-03-14 21:54: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8020462528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东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东门.pdf

上一篇:傣族服饰特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东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东门
    玩游戏电脑配置-国产户外品牌2023年3月14日发(作者:热水器如何使用)东门行赏析东门行赏析1东门行东门行原文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东门行译文及注释译文刚才出东门的时候,就不想着再回来了。回到家进门惆怅悲愁。米罐里没有多少
  • 0℃傣族服饰特点
  • 0℃你怎么不在我身边
  • 0℃斡离不
  • 0℃徐州加勒比水世界
  • 0℃uv镜头
  • 0℃发热的原因
  • 0℃虫草的功效与作用
  • 0℃防晒品
  • 0℃摄像机参数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