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
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
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为大家搜集的《白杨礼赞》教学设计范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1、掌握“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等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象征手法和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与象征手法。
朗读法、讨论法、圈点勾画法、启发式教学法。
录音机、投影仪。
一课时
重点把握文章5、7两段,提醒文章的象征意义及反问、排比修
辞方法的运用,突出朗读。培养学生独立考虑、质疑探究的才能,
推进民主、平等、和谐、友好,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指导学生观察语文课本封面,简要说一说画中白杨树的特点,
并适当展开联想,说说应用哪些词形容白杨树比较适宜。
幻灯片:
的白杨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听课文录音5-7段,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文中生字词的
写法与读音。并运用圈点勾画法,找一找作者是如何描写白杨树的
形态的。
三、再读课文,把握要旨
1、在学生答复白杨树的外形特点后,与学生共同赏析课文第5
段,感受白杨树的形态美,并指导朗读。
2、抛出问题:作者对白杨树还做了哪些描写。由此导入第7
段。赏析本段,要求学生将四句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并比较、朗
读、感受白杨树的内在美。
幻灯片:
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
3、抛出问题:读到这里,难道同学们还觉得本文仅仅是写白杨
树吗?
4、讲解什么是象征
幻灯片:
象征是……
四、课外拓展,领会象征
1、适当扩展联想,加深对象征手法的理解
幻灯片:
绿色——长城——
2、听歌曲《白桦林》从中感受象征的含义
幻灯片:
《白桦林》歌词
……
3、课后阅读散文《白杨》,理解文中内容及象征手法,并与
《白杨礼赞》做比较阅读。
白杨礼赞
茅盾
象征
树人
北方农民哨兵
上进的精神
【知识与才能】:掌握本课字词,理清构造层次。正确、流
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象征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诵读和课前查资料、讨论、交流等
过程,体悟作者情感,把握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
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教学重难点】:文章层次和象征的写作手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播放歌曲《小白杨》,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歌颂的仅
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我们的文学家也曾高声礼赞过白杨树,它
们在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今天,让我们一起研读散文《白杨
礼赞》。(板书标题)
1.初读课文,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解决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
词,学生通过课前查资料老师补充的方式理解作家和写作背景)
2.再读课文,考虑作者对白杨树是怎样的一种感情?
(赞美)。
1.课文有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礼赞白杨树的?
(学生读课文圈点勾画)
2.白杨树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作者为什么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
境?
(描写白杨树生长的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暗示在
此生长的白杨树也一定是不平凡的。为下文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起正
面衬托的作用。暗示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提醒白杨树的
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表达了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
点。在恹恹欲睡时看到白杨树,令人振奋的惊叫起来,意在突出白
杨树的不平凡,欲扬先抑对白杨树进展反面衬托。)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白杨树的,课文那些词语可以概括
白杨树的特征?
(外形和精神,外形从枝、叶、干、皮几个方面)。
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仅仅是写白杨树吗?运用了什么手法?
(由树及人,热情歌颂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力争上游、不屈不
挠的精神。提醒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小结:结合图片,回忆本课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完毕课
堂。
作业:课下阅读茅盾的其他著作,或者运用象征的手法写一个
自己喜欢的事物,和同学分享。
1、知识与才能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涵
的情感。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分析白杨树的外形特点,理解白杨
树的象征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作者对广阔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正
直、朴质、团结、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学会运用象征手法。
两课时
1、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在西北地区,白杨树是一种
极常见树木,房前、屋后、河畔、路旁,随处可见它的身影,它有
笔直的干,笔直的枝,有顽强的生命力,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家茅
盾的《白杨礼赞》,一起去欣赏白杨树的英姿,一起去领略他笔下
白杨树的风采。
板书:白杨礼赞。
1、理解作者。
茅盾,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代
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等。
2、释题
礼赞的含义:“礼”,尊敬崇敬,“赞”,赞扬,题目的意思
是怀着崇敬的心情赞美白杨树。
1、自读课文,理解内容,找出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进展礼赞的句
子。
明确: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
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
凡的树。
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2、读这几段文字,引导学生注意关键词。从“那”到“这”,
从第1段的“赞美”到第9段的““高声赞美”,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对白杨树的观察是从远到近,感情是由浅入深。说
明对白杨树的感情不仅仅是赞美,还有崇敬。
四、合作探究
1、作者竭力的赞美白杨树,是因为它不平凡。这篇课文作者仅
仅是在礼赞白杨树吗?假设不是,那作者到底是在礼赞什么?请用
原文中的语句答复。
明确:如“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树本无所谓力争上
游,可见是在写人。)
又如“难道你就觉得他只是树?……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
种精神和意志?”
2、齐读第七段,赏析。
这里连用了四个反问句组成了一组排比句,第一个“难道”是
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后面三个“难道”,
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第二个“难道”,由白杨树的
“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性格出发,把它象征为北方农民。第
三个“难道”,进一层由白杨树的“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
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地守卫自己家乡的哨兵。第四个“难道”,
由白杨树“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
共产党指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3、作者写这篇课文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借赞美白杨树来表达对北
方军民的崇敬和赞美,那他为什么不直接表达这种赞美呢?
补充课文的背景。《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茅盾在
1938年底到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
分开延安到重庆。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
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这篇散文。由于
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的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
所以采用含蓄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指
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4、学习象征手法。
像课文这样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详细形象,表现某
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就是象征。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
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络起来。
例如本文作者把对北方军民的赞美之情寄托在对白杨的详细描
绘与精辟议论上。通过白杨树这一艺术形象,歌颂了中国共产党指
导下的广阔军民朴质、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和意志。
5、讨论:作者借白杨树歌颂北方的抗日军民及其整个中华民族
的精神,他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呢?找出描写白杨树外部形态的句
子,大声朗读,用其中的关键词句来解决这个问题。
预设:总的形象:力争上游干:笔直、绝无旁枝(正直)外
部形态枝:笔直、紧紧靠拢(团结)叶:片片向上(进取)皮:
光滑淡青色(朴质)参天屹立内在气质:倔强挺立不折不挠
小结:这一段描写了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使人们透过白
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看到它的不平凡的精神,从而产生崇敬、赞美
之情。
6、白杨树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预设:正直、朴质、团结、力争上游等都值得我们学习。
生活中,我们赋予某些事物象征意义,你都知道哪些,说出来
与大家一起分享。
请仿照课文的写法,选取你熟悉的某个事物,赋予它一定的象
征意义,完成一次片段写作。
本节课我们从白杨树的外部形态、内在气质两方面“礼赞”了
白杨树,下节课我们将从生长环境、写作手法方面继续学习这篇课
文。
课后习题
本文发布于:2023-03-14 21:30: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8006342525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白杨礼赞教学设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白杨礼赞教学设计.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