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书法教案

更新时间:2023-03-14 21:18:47 阅读: 评论:0

去泰国怎么办签证-跨栏高度

硬笔书法教案
2023年3月14日发(作者:热键)

精选硬笔书法教案优秀范文一

学习目标:

1、训练正确的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写字的习惯。

2、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了解写字时必须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并能在实

际操作的过程中不仅自己自觉做到,还能督促旁人做到,逐渐形成习惯。

3、使学生了解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是写好字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学习

的大事,也是学生今后学业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

教学时间: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现在你们己经开始新的学期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学到许

多新的知识,这些知识需要通过读书、写字来获得。要想写好字,首先应该坐好,

摆好正确的写字姿势。因此,从小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十分重要。

二、明确正确的写字姿势的要求

教师出示几幅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写字的姿势是怎样

的。

(1)仔细看图,讨论要点

教师讲解要点:

①写字时坐姿要端正,两臂平放桌上,眼睛与练习本的距离为30—35厘

米(大约一尺)。

②胸部与桌子的距离为6—8厘米(大约一拳的距离)。

③写字时还要把练习本放在胸部正前方,左手按在练习本一侧,右手握

笔。

④握笔时食指较大拇指稍低(大约一寸左右)。

(2)巩固练习

①说说写字资势的的要点。

②出示《写字姿势歌》,组织学生读读背背。

写字时,要做到:

右手握笔背挺直,

眼离书本约一尺。

手离笔端约一寸,

胸离桌子约一拳。

三个“一”要做到,

字写工整视力好。

三、总结并布置作业

精选硬笔书法教案优秀范文二

横要写得平稳,因为它在字中起到平衡的作用,横不平则字不稳。

第1课长横:由左上向右下顿笔,轻轻向右行笔,收笔时应向右下顿笔。

整个笔画两头重,中间稍细,有一点左低右高。

中、短横:短横要求短促,运笔轻快果断。

竖要写的垂直,因为它在字中起支撑作用,竖不直则字不正。

第2课长竖(垂露竖):起笔从左上向右下顿笔,顺势向下缓缓运笔,末端

顿笔,顿笔处就像是露珠下垂的样子。垂露竖垂直有力,给人以稳定的感觉。

第3课悬针竖:起笔从左上向右下顿笔,行笔垂直向下,由重到轻缓缓运

笔,笔尖渐渐离开纸面,使笔画下端变细,像针尖一样。注意,整体不能弯斜。

第4课短竖:写法与垂露竖相似,区别在于长度较短,运笔短促有力。

撇起笔顿挫有力,收笔舒展飘逸,整体自然流畅,呈漂亮的弧线。所以,

撇在字中有很强的装饰性,写好了字中的撇会使字更加好看。撇有时还与捺对称起

来起到平衡作用。

第5课短撇:起笔稍微斜一点,由左上向右下顿笔,再向左下方轻快撇

出,由重逐渐变轻,收笔时出尖。

第6课长撇(斜撇):运笔与短撇相似,只是比短撇长一点。

第7课竖撇:起笔从左上向右下顿笔,上半段为竖的笔画,下半段为竖的

笔画,下半段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多用于字的左侧。

捺像一条波浪线,一波三折,起伏自然。捺面像滑梯一样平滑,捺脚方正

有力。写捺时,用力要按照轻——重——轻、快——慢——快的规则运笔。

第8课斜捺:下笔要轻,由左上方向右下方,由轻到重运笔,写至捺脚处

稍微顿笔,然后折笔向右,由重到轻捺出,慢慢收笔,同时出尖。

第9课平捺:写法与斜捺相似,只是倾斜度比斜捺小,比较平,多用于字

的底部。

点是字的眼睛,最能表现字的神态,写好了会有“画龙点睛”的效果。点

在字的位置不同,形态各异,写法变化多端。

第10课右点:轻轻落笔,从左上方向右下方,由轻到重行笔,稍稍一按就

收笔,形状像水滴,与水平线的角度约45度。

第11课左点:落笔要轻,从右上方起笔向左下方运笔,逐渐加重,最后

顿笔。

第12课长点:在右点的基础上变长,行笔应该慢一点,用于字的下部或

右部。

提一般用在字的左边,当左偏旁最后一笔是横时,要变横为提,以呼应右

边。

第13课提:起笔和横的起笔相似,然后向右上方轻快挑出。

复合笔画复合笔画不是独立的笔画,而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横、竖、

撇、捺、点、提等基本笔画组合而成的笔画。汉字中有很多复合笔画,他们由几个

基本笔画首尾紧密结合而成,所以在书写时需要转换书写方向,也就是“转折”,

但是无论出现几次转折都要求一笔写成。

第15、16课横折:起笔顿笔写横,在转折处向右下顿笔后再折笔写竖。

注意折笔中间不要断开。

第17、18课竖折:先下笔写竖,继而向右转折写横。竖与横要一笔写

成,中间不要断开,转折处顿笔。竖的长短因字而定可长可短。

第19课撇折:起笔与撇相同,所不同的是,撇折中的撇比基本的撇稍直

一些,且笔画末端不出尖。行笔至转折处顿笔,然后向右上方写提,收笔要出尖。

第20课撇点:撇点是撇和点的组合,下笔写撇,转折处顿笔,向右下写

长点,一笔写成。注意上部撇和下部点的角度应恰当。

钩不是独立笔画,而是用在其他笔画末端、有装饰性的附属笔画。

第21课横钩:起笔不要顿笔,从左到右写横,逐渐按笔,横末端顿笔,

继而向左下方轻快钩出,收笔时应出尖,一笔写成。

第22课竖钩:起笔向右下稍顿笔完成竖,在竖末端稍停,然后向左上方

轻快钩出,收笔时应出尖,一笔写成。

第23课斜钩:从坐上向右下顿笔,然后向右下方弧形运笔,到起钩处顿

笔向上钩出,收笔时应出尖。书写时要注意弧度,太直或太弯都会影响字的美观。

第24课卧钩:起笔要轻,没有顿笔。从左上方向右下方由轻到重弧形运

笔,再转向右上,最后向左上方钩出,整体弯曲如月牙状。注意两头应翘起,主干

弯度适中,弧形要圆滑。

第25课弯钩:起笔要轻,从左上方起笔,由轻到重向右下方弧形运笔,

到起钩处顿笔向左上方钩出,收笔时应出尖。

第26课竖弯钩:起笔与竖相同,向下行笔,然后转笔向右平移,在完成

竖弯的基础上顿笔向上轻快钩出,收笔时应出尖。

第27、29课横折钩:下笔写横,到转折处顿笔,向下行笔,可直可弧

度,到起钩处顿笔并向左上方钩出。

第30课横斜钩:从左上方向右上方起笔写横,转折处顿笔向下弧形运笔

写斜钩,横较短,斜钩部分较长。

第31课横折弯钩:下笔写横,到转折处顿笔向左下方折出,再弧形运笔

向右写横,起钩处略顿笔向上钩出。

第32课横撇弯钩:横撇弯钩是双耳旁的主要笔画,在左耳旁中应写窄

些,在右耳旁中应写宽点。先下笔写短横,转折处略顿笔后写短撇,接着写小弯

钩,小弯钩略向右凸出。

第33课竖折折钩:起笔写短竖,转折处顿笔,折角应方正;随后向右行笔

写横,再顿笔,折角方中带圆;最后向左下行笔写竖钩,收笔时应出尖。

第34课横折折折钩:是由横折和横折钩组合而成,上半部分是横折的写

法,下半部分是横折钩的写法。横折应写小,横折钩应写的舒展一些,弯钩要有弧

度,一笔写成。

第35课竖弯:向下写短竖,转折处弧形向右运笔写短横,折角处要圆润

有劲,收笔时要顿笔。注意收笔时不要出钩,和竖弯钩要区分。

第36课横折弯:下笔写短横,略顿笔折向下写短竖,再以弧形向右行笔

写短横,收笔较重。注意收笔处不要出钩。

第37课竖提:在完成竖画的基础上,顿笔向右上方轻快挑出。竖与提的

转折处要有顿笔,提不要过长,收笔时应出尖。

(竖提中的竖在每个字中长度是不一样的)

第38课横折提:下笔写短横,顿笔折向下写竖,注意竖要垂直,再顿笔

向右上方写提,提要写短一些,收笔应出尖。

(横折提一般出现在言字旁中,有时也出现在字的其他部位。笔画所处的

位置不同,大小也随之改变。)

第39课横撇:横撇是横与撇的结合,先写一短横,转折处稍顿笔再向左

下撇出。横较短而撇略长。

(横撇有时在字的上部,有时在字的中部,有时又处在字的底部。不同结

构的汉字中,横撇的大小和所处的位置都不一样,练习之前,要善于观察,不要轻

易下笔。)

第40课竖折撇:起笔写竖,略顿笔后折向右写短横,随后顿笔向左下撇

出,收笔时应出尖

第41课横折折撇:由横折和横撇组合而成,横折稍短,横撇稍长,一笔

写成。先下笔写短横,略顿笔折向左下,再折向右写短横,最后折向左下撇出,收

笔时应出尖。

精选硬笔书法教案优秀范文三

第一次课

1.硬笔楷书和毛笔楷书的关系。

2.学习硬笔书法的定义和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3.部分笔画的写法

教学目的:通过本次课教学使学生了解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的相似与区

别,以便从传统的书法艺术中汲取营养;理解学习硬笔书法的重要性,开始系统的

学习和掌握硬笔楷书的基本笔画和变化写法,形状,用法及例字。

课程类型:理论知识传授和辅导

板书设计:提纲式

教学方法:讲解,辅导

教学过程:一般了解

一、讲解

(一)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的关系:

就其艺术表现力来说,硬笔远不及毛笔,但其实用性来看,硬笔书法的快

捷,使用方便,应用范围大,普及面广是毛笔书法所不能相比的。从技法上来来

说,想要学好硬笔书法,必须从毛笔书法中汲取有用的营养,因为毕竟毛笔书法已

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已积累了不少的好的经验,像有用笔书法,结构规律,章

法布局等,这些都是可供硬笔书法借鉴的。希望同学在学习过程中,不可偏废。因

为二者并不矛盾,而且还是互有裨益的。学好毛笔书法能带动硬笔书法的提高,学

好硬笔书法能促进毛笔书法的提高。

永(大双钩)永从例字看:用笔(主要指提按),二者都有共同点,但行笔

路线,硬笔书法不可照搬毛笔,因为那样既不美观也不快捷。

(二)学习硬笔书法的意义:

硬笔书法是以使用为目的。对我们今后工作,学习,尤其是对我们这些未

来的人民教师来说意义极其重要。

书写的好坏不仅仅是个人“脸面”的事,它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

它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学生的学生,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强烈的社会责

任感和使命感,不能把它仅仅看成是自己的“私事”,既然书法对我们来说如此重

要,钢笔,粉笔要和我们打一辈子的交道。我们拿出半年或一年的时间来潜心练

字,是非常有必要的。

学习硬笔书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首先是要有毅力和恒心

2.要改变不良的书写习惯

3.要多看多比较,提高鉴赏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4.要科学的选贴

5.要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后练习。

(三)笔画的写法,形状,及例字

长横的用笔要强调两头重,中间轻,略弯;左低右高。

常见病:太弯;僵硬;过平;太斜;顿笔过重。

短横和长横凹凸方向相反。常见病:太弯;过平;太斜;顿笔过重。

垂露竖:所有的汉字左侧的竖都是垂露竖。

悬针竖:大多数汉字最后一笔的竖,收笔不可太细、过长。

斜撇和斜捺对讲,一是上重下轻,后者是上轻下重。

“捺”的收笔要强调捺角平出。

直横:介于短横和长横之间的横,左低右高;中间不弯。

平撇:和短横相象,但书写方向相反,平撇收笔露锋。强调角度不能太

斜。

竖撇:一定不能写成斜撇。它是上半段直,下半段微微撇出,

中间不能打折

二、教师辅导,学生练习

第二次课

部分楷书笔画的写法,形状,用法及例字

教学目的:通过本次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这一部分笔画的写法及用法

课程类型: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具体的辅导

板书设计:提纲式

教学方法:讲解,辅导

教学过程:

先找4名同学到台前写粉笔字

全木斤目来慢走少

再找几名同学到前台为他们打分

再找学生讲解

最后老师总结

一、讲解:

竖长撇和斜长撇写法不一样,用法也不一样,但一般较容易混。

竖长撇——上半段直的,下半段弯得大。

斜长撇——上半段斜的,和斜撇像,比斜撇弯。

横折撇:要强调横如果长,撇是斜长撇。例字:支、叉

横如果短就写成斜撇。例字:登、察

横折(1)是斜的,注意斜的角度不能太大或太小。例字:口、田

长捺:也是轻起笔,重行笔,斜度比斜捺略缓。

横折(2)强调折下来的竖一定是垂直的,不可偏斜。例字:目、国

侧点:是上轻下重

撇点:是上重下轻

垂点:是上轻下重,通常用在字的左侧。

垂点很多人总习惯写成撇点。如:宫,快,心等字,讲课时要强调。

二、教师辅导,学生练习

第三次课

部分楷书笔画的写法,形状,用法及例字

教学目的:通过本次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这一部分笔画的写法及用法

课程类型:技法的传授和具体的辅导

板书设计:提纲式

教学方法:讲解,辅导

教学过程:

先找4名同学到台前写粉笔字

大少中走目叉米快

再找几名同学到前台为他们打分

再找学生讲解

最后老师总结

一、讲解:

长点:要上轻下重,不可太弯也不能太直。

横折折撇(1)和(2)要强调中间的折。

写“走之旁”的字中间一定要圆转;

写带“建字底”的字时中间一定要打折。

横钩是一个长横和小撇点的组合。经常出现的错误写法是:

横太斜;横太弯;出钩角度不对等。

竖钩:重点强调出钩时底部略往左下顿,顿得大或不往左顿效果都不好。

弯钩,卧钩,斜钩,一般都容易写成太弯的钩或太直的钩,有时还容易打

折,讲课时要多提醒。

竖弯钩分段讲,1.竖要斜;2.转折要圆转;3.底线总体是平弧,不能上翘或

下落;4.要出钩时上翘;5.出钩要小,朝上,不可偏左偏右。

本文发布于:2023-03-14 21:18: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7999272524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硬笔书法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硬笔书法教案.pdf

上一篇:洗袜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硬笔书法教案
    去泰国怎么办签证-跨栏高度2023年3月14日发(作者:热键)精选硬笔书法教案优秀范文一学习目标:1、训练正确的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写字的习惯。2、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了解写字时必须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并能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仅自己自觉做到,还能督促旁人做到,逐渐形成习惯。3、使学生了解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是写好字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大事,也是学生今后学业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教学时间:一课时学习
  • 0℃洗袜子
  • 0℃悠悠红河
  • 0℃手机nfc功能怎么用
  • 0℃电脑分辨率怎么调
  • 0℃基金的概念
  • 0℃编手机链
  • 0℃除号
  • 0℃树叶拼图
  • 0℃保育员工作职责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