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艺术特色
欧明学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下简称《杜》,是明代冯梦龙(1574年——约
1646年)编撰的被称为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宝库的“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中的名篇。冯梦龙,字犹龙、子犹,别号龙子犹、
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长洲(今苏州市)人,被称为“全能”的通俗文学大师。
《杜》通过名妓杜十娘哀惋动人的悲剧故事,歌颂了追求自由爱情生活的杜
十娘善良而又刚强的性格;批判了李甲对爱情的背叛;鞭挞了孙富破坏他人幸福
的丑恶行径;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杜》是“三言”中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作品中最成功的一篇,这除了其进
步的思想内容外,还因为其高超的艺术特色。《杜》的艺术特色可以归纳为以下
五个方面。
一、故事的完整性
冯梦龙非常重视小说的作用,他把小说与《孝经》、《论语》相提并论,认
为小说能够使“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古今小说》序,即
《喻世明言》序)。所以他写小说非常投入,故事大都有头有尾,有开端、发展、
结局,结构都非常严谨。
《杜》的故事梗概是这样的:“万历二十年间”,绍兴府人氏李布政的大儿
子李甲在燕京(今北京)读国子监,与妓院名姬杜十娘相识相爱。李甲虽知父亲
不会允许,但仍和杜十娘“朝欢暮乐”。当他把钱用得差不多时,妓院老鸨想赶
走李甲,在杜十娘面前嘀咕,答应只要李甲能出三百两银子,就让杜十娘跟李甲
走。杜十娘让李甲去借钱,而李甲借钱三日,“分毫无获”,只得到同在国子监
读书的同乡柳遇春家借宿。遇春听说李甲赎杜十娘一事,疑为老鸨和杜十娘共同
找借口赶走李甲,建议李甲与杜十娘断绝关系。李甲口头同意遇春的看法,但“心
中割舍不下,”又借钱三日。
“杜十娘连日不见公子进院”,叫小僮四儿去找来李甲。杜十娘见李甲借钱
无获,先给他一百五十两银子,让他再去借。柳遇春知道这种情况后代为借足三
百两银子。在交赎金时,老鸨想反悔,十娘抓住老鸨的要害,逼她只得答应。
杜十娘在众姊妹设宴相送后想到一时难见李布政,建议和李甲先在苏杭暂时
住下。他们又去谢别柳遇春。临行时众姊妹送来一个描金文具。杜十娘见盘缠用
完了就从描金文具内取出白银五十两给了李甲。
行至瓜洲,李甲和杜十娘饮酒歌乐,被南京国子监监生孙富听见。孙富假装
看雪,窥得杜十娘艳容,为之心动,乃吟诗引出李甲饮酒,探得杜十娘来历,抓
住李甲怕父亲的弱点,劝说李甲把杜十娘卖经自己。
杜十娘在李甲征求自己意见时,先口头上答应了。她严妆打扮,待孙富把买
金三千两银子送到李甲船中后,打开描金文具,把妆奁珠宝都抛到江中,诉骂完
孙富的狡猾和李甲的薄幸后,自已也抱着宝匣投江自尽。
《杜》讲述的故事是相当完整的,有头有尾。文章的开头对大背景—李甲在
什么的情况下能读国子监——都做了交代;结尾为了使读者心满意足,还写了杜
十娘自尽后李甲狂疾不痊,孙富被骂,“奄奄而逝”,柳遇春偶然得到杜十娘投
江时抱着的百宝匣,梦见杜十娘说是为报答“以一百五十金相助”,甚至作者对
故事还做有评论。
但我们也应看到,作者在力求做到故事完整的同时,也使得情节拖沓,篇幅
冗长。如对大背景的交代与中心联系并不太紧,至于对文中三个主要人物(杜十
娘、李甲、孙富)的姓甚名谁,字什么、好什么、籍贯、职业等的介绍可以说太
繁琐,没必要。
二、情节的曲折性
《杜》的故事梗概还反映了它在情节曲折方面的成就:情节张弛相间,错落
有致,结构布局巧妙无比。
李甲杜十娘“情投意合”、“海誓山盟”是一“弛”;李布政家中发怒情节
稍紧,至老鸨想赶走李甲是一“张”。杜十娘得到许可能以钱换得自由,情节趋
缓;李甲借钱三日,“分毫无获”读者肯定为其焦虑,此是一“张”。借得三百
两银子了,欢天喜地,读者又为其高兴,此是一“弛”;可老鸨“似有悔意”,
情节又趋紧。杜十娘得到自由后庆宴别友是一“弛”;至孙富谗言又是一“张”,
到此读者义愤填膺,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杜十娘应许李甲转买自己,情节又
趋缓,读者莫名其妙;杜十娘怒骂孙富,抱匣自尽,故事到了高潮部分。为了使
读者提起的心放松一下,文章末尾安排了孙富李甲遭殃和柳遇春获福一段。这样,
整个故事波澜起伏、曲折离奇。
《杜》的巧妙结构,来自作者对悬念、伏笔的布设。作者写李甲到柳遇春家
借宿,先交代了“与同乡柳遇春监生同游教坊司”;写李甲杜十娘出了妓院不敢
回家,则先写了李布政在家发怒;写李甲借钱三日,“分毫无获”,先埋下杜十
娘请求老鸨把期限从三天延为十天的伏笔;写李甲杜十娘临行时众姊妹赠送描金
文具,又先写了庆宴后谢月朗说“勿令姊有穷途之虑也”;至于杜十娘为何对送
来的礼物看都不看的悬念,文中后面交代有乃“假托众姊妹相赠”。
《杜》的布局符合了“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原则,与冯梦龙的文学思想是紧
密相关的。他认为,小说创作不必全是真人真事,而应该有作家的艺术集中和概
括,允许有虚构性。
三、题材的现实性
冯梦龙出生在明代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繁荣富庶的商业和手工业城市
苏州。青壮年时期,他一面读书应考,一面出入青楼酒馆。由于多次应考不中,
内心抑郁,于是到歌场酒楼寄托精神。这就使他有机会接近下层人民,熟悉市民
生活。加之受李贽反道学、反封建礼法和禁欲主义思想的影响,他在作品中广泛
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理想愿望,具有强烈的人民性。
《杜》出自《警世通言》,而《警世通言》刊于天启四年(1624年),当
时作者五十岁,尚未补为贡生(五十八岁补为贡生),所以《杜》尤其具体真实
地描写了现实生活,成功地使用了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它不象以《碾玉观音》为
代表的宋元话本通过人鬼之恋的浪漫主义手法来获得现实社会中不能得到的东
西;而是把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矛盾的发展变化,与社会现实社会的复杂性紧密结
合,基本没有超现实的色彩,生活气息浓厚。
李甲首先与杜十娘“情投意合”,但“惧怕老爷,不敢应承”,后来“如夫
妇一般”,直至在孙富的谗说下将杜十娘转卖。这主要是因为:一、“若挈妇人
同归,愈增尊大人之怒”,“为妾而触父,因妓而弃家”,异日将有父子、夫妇、
兄弟、朋友伦常关系;二、父怒李甲“挥金如土,异日必为弃家荡户之人”。杜
十娘首先对李甲“甚有心向他”,在助他赎出自己,知道自己被转卖后又毅然自
尽,既是向社会的抗争,也是她能摆脱商品命运的唯一办法。
故事实际上是写“情”与“理”的斗争,深刻地再现了封建伦理道德门第观
念、娼妓制度、婚姻制度和萌芽状态的资本主义社会因素、金钱势力对下层妇女
的迫害,真实地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思想和生活,具有鲜明的市民文学特色。
文中老鸨与杜十娘的两次交锋的谈话,杜十娘与李甲筹划借钱的两晚枕头
话,李甲和孙富的酒桌谈心,李甲想得到杜十娘同意孙富的建议时的欲言又止,
更是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体现出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突出特色。
作者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基础,但不排除积极浪漫主义成分。文章末尾凭
主观安排的李甲孙富得报应和柳遇春获宝就只是为了满足读者的心愿。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杜》的矛盾冲突主要在杜十娘和李甲、孙富之间展
开,这个矛盾冲突在尖锐直接方面还有所欠缺,没有把反封建礼教的斗争放到更
明显突出的位置。而且文章中有存在因果报应宿命论思想、封建伦理观念、色情
描写之嫌,这是作者的历史局限性。
四、性格的复杂性
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是《杜》的又一突出特色。《杜》的三个主要人物形象
丰满生动,都有鲜明的性格,都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杜十娘就是一个追求自由幸
福的生活和纯真的爱情的下层妇女,具有真挚深沉的感情和刚毅、倔强的思想性
格。她在和封建恶势力进行的勇敢斗争中,表现了惊人的才智和美好的品德。
杜十娘虽然在教坊司不愁吃穿,使公子王孙“一个个情迷意荡,破家荡产而
不惜”,但她清醒的认识到这种生活的暂时性,所以“久有从良之态”,“私有
所积”。当她平时留心到“李公子忠厚志诚”而想委身于他。她一听到老鸨不经
意讲出只要李甲能出三百两银子就让自己跟李甲走时,便紧紧抓住这一时机,让
老鸨肯定了这句话,又为李甲求得限期从三天延为十天,并且引得老鸨和自己拍
掌发誓,断了她的退路。而当李甲筹足钱老鸨“似有悔意时”,她亮出老鸨有言
在先这张王牌,并且晓之以利害,“倘若妈妈失信不许,郎君持银去,儿即刻自
尽。恐那时人财两失,悔之不及也”,这就把老鸨置于不得已的境地。
杜十娘为了考验李甲是否真的“忠厚志诚”,先没有亮出自己的家底,而让
李甲去借银两;当李甲“分毫无获”时,她又先给李甲赎金的一半。出了妓院,
她问李公子“何处安身”时,其实自己心中早有数了——“权作浮居”。她的妆
奁宝匣也“假托众姊妹相赠”。当她知道孙富和李甲的谈话内容时,清醒地认识
到李甲的“发乎情,止乎礼”,于是先镇静地答应下来,告诉李甲要等孙富把千
金“交付郎君之手,妾始过舟”。她梳妆好后窥得公子“欣欣似有喜色”后要李
甲回话给孙富,“及早兑足银子”,才最后决定自尽。
作者不仅活现出了杜十娘的聪明才智,而且把李甲的薄幸和孙富的狡猾刻画
得淋漓尽致。《杜》的人物形象之所以这样形象生动,是因为作者注重细节描写,
善于描写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活动,尤其是描写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作者写李甲借钱三日无着被杜十娘的小僮四儿找回去时,他“只得随四儿进
院”,“见了十娘,嘿嘿无言”,“含泪而言”;当他借足了银子时当然是“笑
逐颜开,欣欣然来见了十娘”。
当杜十娘得知自己已被李甲转卖给孙富后,作者细致地刻画了她异乎寻常的
心理状态。她以出人意料的镇静来表示自己头脑的清醒,以严妆梳洗保持自己神
情的自若。这种以静显动的笔法,深刻地揭示出杜十娘决定以死来抗争的激烈内
心斗争。
在人物语言方面,老鸨说的“利尽而疏”,“吃客穿客,前门送旧,后门迎
新,门庭闹如火,钱帛堆成垛”,“彼一时,此一时”,“别人家养的女儿便是
摇钱树,千生万活”,完全活现了一个见利忘义的封建妓院的老鸨形象。孙富说
的“交浅言深,诚恐见怪”,“‘疏不间亲’,还是莫说罢”,“只恐兄溺枕席
之爱,未必能行,使仆空费词说耳”,“仆非贪丽人之色,实为兄效忠于万一也”,
则充分表现出了孙富的好色谗说,欲擒故纵的卑鄙和狡猾,符合人物语言的高度
个性化。
五、语言的流畅性
随着明代短篇小说创作的书面化,《杜》具有语言的流畅性,它有生动通俗
的白话和明快的俗语,有适应于书面阅读的艺术手法和创作特点。这突出表现在
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上。
杜十娘一出场作者就运用了对偶、映衬、反问、明喻、借喻等进行外貌描写,
很快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文中“不信上山擒虎易,果然开口告人难”是对《琵
琶记》中“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的出新;“千山云树灭,万径人踪绝。扁
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则是对《江雪》的仿拟。
至于“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节缩,“逢人且说三分
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的警策,杜十娘知道孙富的卑鄙后说“此乃大英雄也”的
反语,还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引用等修辞,都形成了文章语言流畅的风格。当然,
《杜》语言方面文言成分稍重了点。
总观全篇,尽管《杜》有一些不足,但瑕不掩瑜,它与冯梦龙的大部分作品
一样,做到了通俗化,广为流传。这一方面得力于作者从小就受到系统的文化教
育,另一方面是因为作者对通俗文学矢志不移,把毕生精力放在通俗文学的搜集、
整理和编撰工作上,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本文发布于:2023-03-14 20:42: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7977682520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吃人的秘宝箱.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吃人的秘宝箱.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