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1页
商业银行风险
(一)信用风险(creditrisk)
1.信用风险涵义
信用风险是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或银行贷款而违约的可能性。发生违约时,债权人或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
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信用风险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①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在处于经济扩张期时,信用风险
降低,因为较强的赢利能力使总体违约率降低。在处于经济紧缩期时,信用风险增加,因为赢利情况总体恶化,借款人因各种原因
不能及时足额还款的可能性增加。②对于公司经营有影响的特殊事件的发生;这种特殊事件发生与经济运行周期无关,并且与公
司经营有重要的影响。例如:产品的质量诉讼。举一具体事例来说:当人们知道石棉对人类健康有影响的的事实时,所发生的产品
的责任诉讼使Johns-Manville公司,一个著名的在石棉行业中处于领头羊位置的公司破产并无法偿还其债务。
(二)市场风险(marketrisk)
1.市场风险的涵义
市场风险是指未来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既定目标的影响。
1.利率风险
2.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的不利变动而导致银行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汇率风险一般因为银行从事以下活动而产生:一是商业银行为
客户提供外汇交易服务或进行自营外汇交易活动(外汇交易不仅包括外汇即期交易,还包括外汇远期、期货、互换和期权等金融和
约的买卖);而使商业银行从事的银行账户中的外币业务活动(如外币存款、贷款、债券投资、跨境投资等)。
(1)外汇交易风险
银行的外汇交易风险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为客户提供外汇交易服务时未能立即进行对冲的外汇敞口头寸;二是银行对外币走势有
某种预期而持有的外汇敞口头寸。
(2)外汇结构性风险
3.股票价格风险
股票价格风险是指由于商业银行持有的股票价格发生不利变动而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
4.商品价格风险
商品价格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所持有的各类商品的价格发生不利变动而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这里的商品包括可以在二级市场
上交易的某些实物产品,如农产品、矿产品(包括石油)和贵金属等。
(三)流动性风险(liquidityrisk)
流动性风险的涵义
流动性风险是指因市场成交量不足或缺乏愿意交易的对手,导致未能在理想的时点完成买卖的风险。
第一,流动性极度不足。第二,短期资产价值不足以应付短期负债的支付或未预料到的资金外流。第三,筹资困难。
(四)操作风险(operationalrisk)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正式定义是:由于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的不完备或失效,或由于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
险。巴塞尔委员会将操作风险分为七类:
(1)内部欺诈。有机构内部人员参与的诈骗、盗用资产、违犯法律以及公司的规章制度的行为。
(2)外部欺诈。第三方的诈骗、盗用资产、违犯法律的行为。
(3)雇用合同以及工作状况带来的风险事件。由于不履行合同,或者不符合劳动健康、安全法规所引起的赔偿要求。
(4)客户、产品以及商业行为引起的风险事件。有意或无意造成的无法满足某一顾客的特定需求,或者是由于产品的性质、设
计问题造成的失误。
(5)有形资产的损失。由于灾难性事件或其他事件引起的有形资产的损坏或损失。
(6)经营中断和系统出错。例如,软件或者硬件错误、通信问题以及设备老化。
(7)涉及执行、交割以及交易过程管理的风险事件。例如,交易失败、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失败、交易数据输入错误、不完备
的法律文件、未经批准访问客户账户,以及卖方纠纷等。
与其它几种风险相比,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有着较为显著的特点。由于每个银行经营的操作环境不问,因此银行应考虑自己具
体情况来对操作风险进行分析.这是操作风险的最显著特征。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alCommitteeonBankingSupervision)
简称巴塞尔委员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原称银行法规与监管事务委员会,是由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荷兰、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2页
加拿大、比利时、瑞典10大工业国的中央银行于1974年底共同成立的,作为国际清算银行的一个正式机构,以各国中央银行官员
和银行监管当局为代表,总部在瑞士的巴塞尔。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的定义为,当企业面临市场开放、法规解禁、产品创新,均使变化波动程度提高,连带增加
经营的风险性。良好的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决策错误之几率、避免损失之可能、相对提高企业本身之附加价值
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
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不仅涉及到银行内的程序和流程,同时也涉及到银行的组织结构、政策以及操作风险的管理流程。对于机
构来说,处理操作风险应该有适当的针对操作风险的政策,首先要确定这些政策,同时要把这些政策告知整个银行的人员。在这个
过程当中要考虑几个方面: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治理结构,必须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向谁汇报。在一个典型的银行案例中,应有
一个单独的信用风险管理机构,还有不同业务部门负责日常业务的管理,即有两个报告机制,有关日常运作,向这种业务部门经理
汇报;而有关信用方面,必须向有关信用经理汇报。在银行涉及的信息当中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即获得信息的人和信息在不同层面
的细节。比如董事会所需要的是一个概括性的信息,因而不可能把同样信息交给所有的人。另外,信息应当是具有灵活度的,还需
要有灵活收集信息的方法。
制定目的
制定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是加强对商业银行风险的识别、评价和预警,防范金融风险的有效手段。银监会已于05年12
月31日颁布了《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制度,系统的提出了对商业银行业务风险的控制办法。
编辑本段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
核心指标分为三个层次,即风险水平、风险迁徙和风险抵补。
(一)风险水平
风险水平类指标包括流动性风险指标、信用风险指标、市场风险指标和操作风险指标,以时点数据为基础,属于静态指标。
1.流动性风险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及其波动性,包括流动性比例、核心负债比例和流动性缺口率,按照本币和外币分
别计算。
1.1流动性比例为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之比,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总体水平,不应低于25%。
1.2核心负债比例为核心负债与负债总额之比,不应低于60%。
1.3流动性缺口率为90天内表内外流动性缺口与90天内到期表内外流动性资产之比,不应低于-10%。
2.信用风险指标包括不良资产率、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全部关联度三类指标。
2.1不良资产率为不良资产与资产总额之比,不应高于4%。该项指标为一级指标,包括不良贷款率一个二级指标;不良贷款率
为不良贷款与贷款总额之比,不应高于5%。
2.2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为最大一家集团客户授信总额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15%。该项指标为一级指标,包括单一
客户贷款集中度一个二级指标;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为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10%。
2.3全部关联度为全部关联授信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50%。
3.市场风险指标衡量商业银行因汇率和利率变化而面临的风险,包括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和利率风险敏感度。
3.1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为累计外汇敞口头寸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20%。具备条件的商业银行可同时采用其他方法(比
如在险价值法和基本点现值法)计量外汇风险。
3.2利率风险敏感度为利率上升200个基点对银行净值的影响与资本净额之比,指标值将在相关政策出台后根据风险监管实际
需要另行制定。
4.操作风险指标衡量由于内部程序不完善、操作人员差错或舞弊以及外部事件造成的风险,表示为操作风险损失率,即操作造
成的损失与前三期净利息收入加上非利息收入平均值之比。
(二)风险迁徙
风险迁徙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风险变化的程度,表示为资产质量从前期到本期变化的比率,属于动态指标。风险迁徙类指标包
括正常贷款迁徙率和不良贷款迁徙率。
1.正常贷款迁徙率为正常贷款中变为不良贷款的金额与正常贷款之比,正常贷款包括正常类和关注类贷款。该项指标为一级指
标,包括正常类贷款迁徙率和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两个二级指标。正常类贷款迁徙率为正常类贷款中变为后四类贷款的金额与正常类
贷款之比,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为关注类贷款中变为不良贷款的金额与关注类贷款之比。
2.不良贷款迁徙率包括次级类贷款迁徙率和可疑类贷款迁徙率。次级类贷款迁徙率为次级类贷款中变为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3页
款的金额与次级类贷款之比,可疑类贷款迁徙率为可疑类贷款中变为损失类贷款的金额与可疑类贷款之比。
(三)风险抵补
风险抵补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抵补风险损失的能力,包括盈利能力、准备金充足程度和资本充足程度三个方面。
1.盈利能力指标包括成本收入比、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成本收入比为营业费用加折旧与营业收入之比,不应高于45%;
资产利润率为税后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之比,不应低于0.6%;资本利润率为税后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之比,不应低于11%。
2.准备金充足程度指标包括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和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为一级指标,为信用风险资产实
际计提准备与应提准备之比,不应低于100%;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为贷款实际计提准备与应提准备之比,不应低于100%,属二级
指标。
3.资本充足程度指标包括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为核心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比,不应低于4%;资
本充足率为核心资本加附属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比,不应低于8%。
核心指标的设置实质
核心指标的设置实质是将风险量化的方法,同时通过持续监测,衡量哪些做法是可行的,而哪些是不可行的,从而逐渐减少风
险,将风险降至最低。风险量化的第一阶段主要是计量和跟踪,必须要知道如何对数据进行量化,这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大多
数欧洲和美国的银行,目前都在经历这样一个阶段。这些信息要以一种系统的方式收集,而且必须量化。第二阶段是评估的阶段。
当银行量化有关信息之后,要对它进行衡量,因此在第二阶段需要很多相关技术的开发。银行可以建立来自于内部和外部的风险损
失事件数据库,并从数据中拟合风险损失的分布,通过设置一个置信区间,比如95%,银行就可以计算出风险损失,也就可以为其
分配资本了。为风险分配资本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当银行遭受某种灾难性损失的时候不至于瘫痪,甚至于倒闭。而到了第三阶段,
就是向各个管理层提供数据,以让他们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通过组织与制度流程设置、风险监测以及风险分配预测资本能够对银行的风险实施有效控制,支持银行健康持续的发展。
一、操作风险事件
操作风险事件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因素所造成财务损失或影响银行声誉、
客户和员工的操作事件,具体事件包括: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就业制度和工作场所安全,客户、产品和业务活动,实物资产的损
坏,营业中断和信息技术系统瘫痪,执行、交割和流程管理七种类型(进一步的信息可参阅《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
修订框架》,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附录7:损失事件分类详表”)。
二、自我风险评估、关键风险指标
商业银行用于识别、评估操作风险的常用工具。
(一)自我风险评估
自我风险评估是指商业银行识别和评估潜在操作风险以及自身业务活动的控制措施、适当程度及有效性的操作风险管理
工具。
(二)关键风险指标
关键风险指标是指代表某一风险领域变化情况并可定期监控的统计指标。关键风险指标可用于监测可能造成损失事件的
各项风险及控制措施,并作为反映风险变化情况的早期预警指标(高级管理层可据此迅速采取措施),具体指标例如:每亿元资产
损失率、每万人案件发生率、百万元以上案件发生比率、超过一定期限尚未确认的交易数量、失败交易占总交易数量的比例、员工
流动率、客户投诉次数、错误和遗漏的频率以及严重程度等。
三、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下列风险:1.商业银行签订的合同因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可能被依法撤销或者确认无效的;2.商
业银行因违约、侵权或者其他事由被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依法可能承担赔偿责任的;3.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违反法律或行政法
规,依法可能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的。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策略
风险分散、风险对冲、风险转移、风险规避、风险补偿
一、风险分散
(一)含义:通过多样化的投资来分散和降低风险的方法。
(二)主要作用:马柯维茨,资产组合管理理论:只要两种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系数不为1,分散投资于两种资产就具有降
低风险的作用。而对于有相互独立的多种资产组合而成的投资组合,只要组成资产的个数足够多,其非系统性风险就可以通过这种
分散化的投资完全消除。
(三)实现手段:信贷业务不应集中于同一业务、同一性质、甚至是同一国家的借款人。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4页
二、风险对冲
(一)含义:通过投资或购买与标的资产收益波动负相关的某种资产或衍生产品,来冲销标的资产潜在的风险损失的一种
风险管理策略。
(二)主要作用:是管理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风险和商品风险非常有效的手段。
(三)实现手段:自我对冲和市场对冲。
自我对冲是指商业银行利用资产负债表或某些具有收益负相关性质的业务组合本身所具有的对冲特性进行风险对冲;
市场对冲是指对于无法通过资产负债表和相关业务调整进行自我对冲的风险(又称残余风险),通过衍生产品市场进行对
冲。
三、风险转移
(一)含义:通过购买某种金融产品或采取其他合法的经济措施将风险转移给其他经济主体的风险管理办法。
(二)主要作用:风险分散职能降低非系统性风险,而对共同因素引起的系统性风险却无能为力,此时采用风险转移策略
是最为直接和有效的。
(三)实现手段: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
保险转移是指为商业银行投保,以缴纳保险费为代价,将风险转移给承保人。
非保险转移。担保、备用信用证等能够将信用风险转移给第三方。例如,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通常会要求借款人提
供第三方信用担保作为还款保证,若借款人到期不能如期还贷款本息,则由担保人代为清偿。
四、风险规避
(一)含义:商业银行拒绝或退出某一业务或市场,以避免承担该业务或市场具有的风险。
(二)主要作用:不做业务,不承担风险。
(三)实现手段:没有风险就没有收益。规避风险的同时自然也失去了在这一业务领域获得收益的机会和可能。风险规避
策略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种消极的风险管理策略。
五、风险补偿
(一)含义:事前(损失发生以前)对风险承担的价格补偿。
(二)主要作用:对于那些无法通过风险分散、对冲或转移进行管理,而且有无法规避、不得不承担的风险,投资者可以
采取在交易价格上附加风险溢价,即通过提高风险回报的方式,获得承担风险的价格补偿。
(三)实现手段:投资者可以与现在金融资产的定价中充分考虑风险因素,通过定价来索取风险回报。
资本
资本,在经济学意义上,指的是用于生产的基本生产要素,即资金、厂房、设备、材料等物质资源。在金融学和会计领域,
资本通常用来代表金融财富,特别是用于经商、兴办企业的金融资产。广义上,资本也可作为人类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各种社会
经济资源的总称。
资本的作用
1.资本可以吸收银行的经营亏损,保持银行的正常经营。
2.资本为银行的注资、组织营业以及存款进入前的经营提供启动资金。
3.为银行的扩张、银行新业务、新计划的开拓与发展提供资金。
4.银行资本有助于树立公众对银行的信心,它向银行的债权人显示了银行的实力。
5.银行资本作为银行增长的监测者,有助于保证单个银行增长的长期可持续性。
监管资本指监管当局规定银行必须持有的资本。监管当局一般是规定银行必须持有的最低资本量,所以监管资本又称最低资
本(minimumcapital)。最低资本是监管当局的规定,所以必须是明确和可以实施的。计算方法应当事先确定。对不同银行的最低
资本可以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由于最低资本的计算方法比较简单,所以一般公众也可以掌握最低资本的规定和计算方法。最低资
本是最好银行的资本标准,其他银行应当持有更高的资本。
资本充足率,Capitaladequacyratio(CAR),也被称为资本风险(加权)资产率,CapitaltoRisk(Weighted)AstsRatio
(CRAR)。资本充足率是一个银行的资产对其风险的比率。国家调控者跟踪一个银行的CAR来保证银行可以化解吸收一定量的风险。
资本充足率是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本比率。各国金融管理当局一般都有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制,
目的是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资本充足率有不同的口径,主要比率有资本对存款的比率、资本对负债的比率、资本对总资产的
比率、资本对风险资产的比率等。
风险管理的数理基础和银行风险监管指标体系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5页
(1)银行风险监管指标概述
①准确性原则;
②可比性原则;
③及时性原则;
④持续性原则;
⑤法人并表原则;
⑥保密性原则。
(2)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体系的类别和定义
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分为三个主要类别,即风险水平、风险迁徙和风险抵补。
风险水平类指标包括流动性风险指标、信用风险指标、市场风险指标和操作风险指标,以时点数据为基础,属于静态指
标。
风险迁徙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风险变化的程度,表示为资产质量从前期到本期变化的比率,属于动态指标;风险迁徙类指
标包括正常贷款迁徙率和不良贷款迁徙率。
风险抵补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抵补风险损失的能力,包括盈利能力、准备金充足程度和资本充足程度三个方面。
(3)主要风险监管指标定义、公式和计算要素的含义
①流动性风险指标
商业银行流动性监管核心指标
流动性比率
流动性比率=流动性资产余额/流动性负债余额×100%,分别计算本外币和外币口径数据,不得低于25%。
超额备付金比率
人民币超额准备金率=(在中国人民银行超额准备金存款+库存现金)/人民币各项存款期末余额×100%,该指标不得低于
2%。
核心负债比率
核心负债比率=核心负债期末余额/总负债期末余额×100%,分别计算本外币和外币口径数据,不得低于60%。
流动性缺口率
流动性缺口率=(流动性缺口+未使用不可撤销承诺)/到期流动性资产×100%,本指标分别计算本外币和外币口径数据,不
得低于-10%。
商业银行流动性监管辅助指标
经调整资产流动性比例
经调整资产流动性比例=调整后流动性资产余额/调整后流动性负债余额×100%
存贷款比例
存贷款比例=各项贷款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不得超过75%。
最大十户存款比例
最大十户存款比例=最大十户存款总额/各项存款×100%
外资银行流动性监管指标
营运资金作为生息资产的比例
境内外汇存款与外汇总资产的比例
②信用风险监管指标
不良资产率和不良贷款率
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100%
预期损失率
预期损失率=预期损失/资产风险敞口×100%
单一客户授信集中度
单一客户授信集中度=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资本净额×100%
贷款损失准备金率
贷款损失准备金率=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贷款类资产总额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6页
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
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次级类贷款+刻意类贷款+损失类贷款)
③操作风险指标衡量由于内部程序不完善、操作人员差错或舞弊以及外部事件造成的风险,表示为操作风险损失率,即
操作造成的损失与前三期净利息收入加上非利息收入平均值之比。
④市场风险类指标
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率为累计外汇敞口头寸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得高于20%。在条件成熟时采用风险价值法(VaR方法)。
市值敏感度为修正持续期缺口乘以1%/年,指标值将在相关政策出台后根据风险监管实际需要另行制定。
⑤贷款风险迁徙指标
正常贷款迁徙率
关注类贷款迁徙率
次级类贷款迁徙率
可疑类贷款迁徙率
⑥风险抵补类指标
盈利能力监管指标
资本金收益率。资本金收益率也称为股本收益率(ROE)。
资本金收益率=税后净收入/资本金总额
资产收益率。资产收益率(ROA)主要反映商业银行的管理效率,即将商业银行的资产转化为净收益的能力,也是反映商业
银行经营状况的综合指标。
资产收益率(ROA)=税后净收入/资产总额
净业务收益率、净利息收入率和非利息收入率及非利息收入比率指标。
净业务收益率=(营业收入总额-营业支出总额)/资产总额
净利息收入率=(贷款利息收入-存款利息支出)/资产总额
非利息收入率=(非利息收入-非利息支出)/资产总额
非利息收入比率=(非利息收入-非利息支出)/(营业收入-营业支出)
准备金充足程度指标包括信贷资产准备充足率和非信贷资产准备充足率。
资本充足程度指标包括核心资产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为核心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比;资本充足率为核
心资本加附属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比。
风险管理的数理基础
一、收益的计量
(一)绝对收益:是对投资成果的直接衡量,反映投资行为得到的增值部分的绝对量。使用数学公式可以表示为:绝对收益
=P-P0。
例如:一位投资者将100万元人民币投资于1年期国债,国债的利率为10%,1年到期后,得到本息支付共计110万元,投资
的绝对收益是10万元人民币;另一位投资者将20万元人民币投资于股票市场,1年后卖出全部股票,收回的资金总额为30万元人
民币,投资的绝对收益也是10万元人民币。
(二)百分比收益率:
百分比收益率是当期资产总价值的变化及其现金收益占期初投资额的百分比。百分比收益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假定期初的投
资额为P0,在期末时资产的价值为P1,则百分比收益率(R)定义为期初每一单位货币投资所带来的收益,用数学公式可表示为:
R=(P1-P0+D)/P0。
例如:投资者A期初以每股20元的价格购买某股票100股,半年后每股收到0.3元现金红利,同时卖出股票的价格是22元,
则在此半年期间,投资者A在该股票上的百分比收益率为: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本架构
2.1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环境
1.定义和内涵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是指控制、管理商业银行的一种机制或制度安排,是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和权力分配体系的具体表现形式。
其核心是在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为妥善解决委托-代理关系而提出的董事会、高管层组织体系和监督制衡机制。
2.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原则和做法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7页
(1)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的公司治理原则
OECD认为,公司治理应当维护股东的权利,确保包括小股东和外国股东在内的全体股东受到平等的待遇;
如果股东的权利受到损害,他们应有机会得到有效补偿;
治理结构应当确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并且鼓励公司和利益相关者为创造财富和工作机会以及为保持企业财务健全而积极
地进行合作;
治理结构应当保证及时、准确地披露与公司有关的任何重大问题的信息(包括财务状况、经营状况、所有权状况和公司治理状
况的信息);
治理结构框架应确保董事会对公司的战略性指导和对管理人员的有效监督,并确保董事会对公司和股东负责。
(2)巴塞尔委员会的公司治理准则
①董事会成员应称职,清楚理解其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有能力对商业银行的各项事务作出正确的判断。
②董事会应核准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和价值准则,并监督其在全行的传达贯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价值准则应当禁止外部交
易和内部往来活动的所有腐败和贿赂行为。
③有效的董事会应清楚界定自身和高级管理层的权力及主要责任,并在全行实行问责制。
④董事会应确保对高级管理层是否执行董事会政策实施适当的监督。高级管理层是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关键部门,为防治内部
人控制,董事会必须对其实行有效监督。
⑤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有效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外部审计单位及内部控制部门的作用。在公司治理过程中,审计是至关重要
的,审计的有效性会保证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职能的实现。
⑥董事会应确保薪酬政策及其做法与商业银行的公司文化、长期目标和战略、控制环境相一致。
⑦商业银行应保持公司治理的透明度。这是商业银行正常运转的积极表现,否则,商业银行将很难把握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是
否对其行为和表现负责。
⑧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了解商业银行的运营架构,包括在低透明度国家或在透明度不高的架构下开展业务(了解商业银行的
架构)。
(3)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要求
①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的议事制度和决策程序;
②明确股东、董事、监视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权力、义务;
③建立、健全以监事会为核心的监督机制;
④建立完善的信息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
⑤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强化激励约束机制。
2.1.2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1.定义和内涵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
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是指商业银行内部的控制系统。
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不仅可以保障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改善公司治理结构,而且还可以促进风险管理策略的有效实
施,同时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也会极大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效率。
2.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和要素
(1)目标
确保国家法律规定和商业银行内部规章的贯彻执行确保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和充分实现
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确保业务记录、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整。
(2)要素
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内部控制措施信息交流与反馈监督、评价与纠正
(3)主要原则
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必须贯彻全面、审慎、有效、独立的原则
2.1.3商业银行风险文化
1.定义和内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8页
风险文化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风险管理理念、哲学和价值观,是通过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战略、风险管
理制度以及广大员工的风险管理行为表现出来的一种企业文化。风险文化一般由风险管理理念、知识和制度三个层次组成,其中风
险管理理念是精神核心。
2.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
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创造资本增值和股东回报的重要手段。
风险管理的目标不是消除风险,而是通过主动的风险管理过程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风险管理战略应该纳入商业银行整体战略之中,并服务于业务发展战略
商业银行应该充分了解所有风险,建立和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对于不了解或无把握控制风险的业务,应该采取审慎态度。
3.风险文化的培植
首先,风险文化不是阶段性工作,而是商业银行的一项终身事业
其次,商业银行应向全体员工广泛宣讲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等内容,使之成为商业银行和员工一致的价值观。
最后,商业银行应该通过建立管理制度和实施绩效考核,将风险文化融入到每一位员工的日常行为。
2.1.4商业银行管理战略
1.定义和内涵
商业银行管理战略是商业银行在综合分析外部环境、内部管理状况以及同业比较的基础上,提出的一整套中长期发展目标以及
为实现这些目标所采取的行动方案。
2.基本内容
商业银行管理战略分为战略目标和实现路径两个方面的内容。战略目标可以分解为战略愿景、阶段性战略目标和主要发展指标
等细项。
战略目标决定了实现路径。一旦战略目标发生改变,必须相应调整工作内容和方式。
3.商业银行管理战略和风险管理的关系
2.2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组织
2.2.1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
董事会是商业银行的最高风险管理/决策机构,承担商业银行管理的最终责任,确保商业银行有效识别、计算、监测和控制各
项业务所承担的各种风险。
董事会通常指派专门委员会(通常为最高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拟定具体的风险管理政策和指导原则。
最高风险管理委员会以及业务单位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可以由商业银行内部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人士担任,也可由外部专家
/顾问担任。风险管理总监应当是商业银行董事会成员,同时担任商业银行副总裁或以上职务。
2.2.2监事会
监事会是我国商业银行所特有的监督机构,对股东大会负责,从事商业银行内部尽职监督、财务监督、内部控制监督等监察工
作。
在风险管理领域,监事会应当加强与董事会及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等相关委员会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联系。
2.2.3高级管理层
高级管理层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执行风险管理政策,制定风险管理的程序和操作规程,及时了解风险水平及其管理状况,并确保
商业银行具备足够的人力、物力和恰当的组织结构、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技术水平,来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项业务所承
担的各种风险。
高级管理层的支持与承诺是商业银行有效风险管理的基石。
2.2.4风险管理部门
建立高效的风险管理部门应当固守两个基本准则:风险管理部门必须具备高度独立性,以提供客观的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
部门不具有或只具有非常有限的风险管理策略执行权。时间操作中,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和“风险管理委员会”既要保持
相对独立,又要互为支持,但绝不能混为一谈。
1.风险管理部门结构
(1)集中型的风险管理部门
从全球金融风险管理实践看,集中型风险管理部门包括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要素:风险监控、数量分析、价格确认、模
型创建和相应的信息系统/技术支持。更加适用于规模庞大,资金、技术、人力资源雄厚的大中小商业银行。
(2)分散型风险管理部门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9页
在某些情况下,商业银行不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部门,因此可以考虑将数据分析、技术支持、价格确认等风险管理职能外
包给专业服务供应商。分散型风险管理部门的缺点是,难以绝对控制商业银行的敏感信息,无法形成长期的核心竞争力和强大的市
场定价能力。
2.风险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
首先,风险管理部门履行的一个非常具体但却至关重要职责是监控各种金融产品和所有业务部门的风险限额。商业银行的每日
风险状况报告和每日收益/损失表是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的最重要的两份报告。
其次,风险管理部门负责核准复杂金融产品的定价模型,并协助财务控制人员进行价格评估。
最后,风险管理部门独特的地位使其可以全面掌握商业银行的整齐风险状况,为管理决策提供不可替代的辅助作用。
3.风险管理所需的专业技能
集中性风险管理部门的人员必须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主要技能。
(1)风险监控和分析能力(2)数量分析能力(3)价格核准能力(4)模型创建能力(5)系统开发/集成能力
2.2.5其他风险控制部门
1.财务控制部门
现代商业银行的财务控制部门通常采取每日参照市场定价的方法,及时捕捉市场价格/价值的变化,因此所提供的数据最为真
实、准确,这无疑使财务控制部门处在有效风险管理的最前端。
2.内部审计部门
内部审计可以从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四个主要阶段,审核商业银行粉线管理的能力和效果,发现/报告潜在的重大风
险,提出应对方案并监督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风险管理部门可以为内部审计部门提供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和记录。
3.法律/合规部门
法律/合规部门应当独立于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法律/合规部门应当有效识别、评估和监测商业银行潜在的法律风险及各项违
规操作,并向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提出咨询建议和报告。
4.外部风险监督机构
监管机构不断强化从质量和数量方面综合评估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同时要求商业银行定期提供整体风险报告。外部审计
机构也开始在年度审计报告中提供风险管理评估报告。
随着公众风险意识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机构/个人投资者、客户开始重新审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2.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流程
风险管理部门承担了风险识别、风险计算、风险监测的重要职责,而各级风险管理委员会承担风险控制/管理决策的最终责任。
2.3.1风险识别
适时、准确地识别风险是风险管理的最基本要求。
风险识别包括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两个环节:感知风险是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发现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种类、性质;分析风险
是深入理解各种风险内在的风险因素。
制作风险清单是商业银行识别风险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它是指采用类似于备忘录的形式,将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逐一
列举,并联系经营活动对这些风险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此外,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还有:
①专家调查列举法②资产财务状况分析法③情景分析法④分解分析法⑤失误树分析方法
2.3.2风险计量
风险计量/量化是全面风险管理、资本监管和经济资本配置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准确的风险计量结果是建立在卓越的风险模
型基础上的,而开发一系列准确的、能够在未来一定时间限度内满足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需要的数量模型,任务相当艰巨。
商业银行应当根据不同的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对不同类别的风险选择适当的计量方法,基于合理的假设前提和参数,
计量承担的所有风险。
2.3.3风险监测
①监测各种可量化的关键风险指标以及不可量化的风险因素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②报告商业银行所有风险的定性/定量评估结果,并随时关注所采取的风险管理/控制措施的实施质量/效果。
2.3.4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对经过识别和计量的风险采取分散、对冲、转移、规避和补偿等措施,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过程。风险管理/控
制措施应当实现以下目标: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10页
①风险管理战略和策略符合经营目标的要求;
②所采取的具体措施符合风险管理战略和策略的要求,并在成本/收益基础上保持有效性;
③通过对风险诱因的分析,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完善风险管理程序。
按照国际最佳实践,在日常风险管理操作中,具体的风险管理/控制措施可以采取从基层业务单位到业务领域风险管理委员会,
最终到达高级管理层的三级管理方式。
2.4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风险信息在各业务单元的流动不完全是单向循环,其过程具有多向交互式、智能化的特点。有效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当能够
及时整合各种风险类别的信息和数据,提供卓越的风险分析功能,具有很强的备份和恢复能力。
2.4.1数据收集
(1)风险信息/数据的种类
①内部数据:一般通过商业银行内部的业务数据仓库获得。
②外部数据:通过专业数据供应商所获得的数据l国内市场行情和信息数据l外部评级数据
l行业统计分析数据l外部损失数据
(2)风险信息的特征及系统结构方面的问题
①精确性②及时性③系统结构方面的问题。
交易系统的数据信息可能没有记录系统那样精确,需要特别留意。区分系统“真实的”和交易人员“假设的”分析操作。信息
系统需要设计远程数据的传输和储存结构。
2.4.2数据处理
(1)处理输入数据/信息
①中间计量数据。中间计量数据应该存储到数据仓库中,一般采用三维存储方式,例如时间、情景、金融工具。
②组合结果数据。组合结果数据根据不同的风险管理目标存储到风险数据仓库中,以便业务人员和风险管理人员通过信息终端
获取。
(2)信息储存操作
信息储存系统应当结合以下能力:
①增添最初没有预计到的产品特性(新产品风险技术改进);
②以特定的投资组合方式集中并计量风险;
③重新定义投资组合,以及如何将不同的产品组合在一起。
2.4.3信息传递
有效的风险管理是指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信息传递给正确的人。先进的企业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一般采用B/S结构,操作人
员通过IE方式实现远程登录,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所有相关的风险信息。
发布风险分析信息/报告分为两个步骤:
①预览②发布
2.4.4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①针对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部门职能、岗位职责等,设置不同的进入级别;
②为每个系统用户设置独特的识别标志,并定期更换登录密码或磁卡;
③对每次系统登录或使用提供详细笔记,以便为意外事件提供证据;
④设置严格的网络安全/加密系统,防止外部非法入侵;
⑤随时进行数据信息备份和存档,定期进行检测并形成文件记录;
⑥设置灾难恢复以及应急操作程序;
⑦建立错误承受程序,以便发生技术困难时,仍然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系统的完整性。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11页
方差的平方根称为标准差,用σ表示。在风险管理实践中,通常将标准差作为刻画风险的重要指标。
资产收益率标准差越大,表明资产收益率的波动性越大。
(三)正态分布
在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实践中,正态分布广泛应用于市场风险量化,经过修正后也可用于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量化。
一般来说,如果影响某一数量指标的随机因素非常多,而每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相对有限,各个因素之间又近乎独立,则这个指
标可以近似看做服从正态分布。
三、投资组合分散风险的原理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研究在各种不确定的情况下,如何将可供投资的资金分配于更多的资产上,以寻求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所能接
受的、收益和风险水平相匹配的最适当的资产组合方式。
如果资产组合中各资产存在相关性,则风险分散的效果会随着各资产间的相关系数有所不同。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当各资产间
的相关系数为正时,风险分散效果较差;当相关系数为负时,风险分散效果较好。
在风险管理实践中,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资产组合分散风险的原理,将贷款分散到不同的行业、区域,通过积极实施风险分散策
略,显著降低发生大额风险损失的可能性,从而达到管理和降低风险、保持收益稳定的目的。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组织
一、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
1.董事会是商业银行的最高风险管理/决策机构,承担商业银行管理的最终责任(注意:并非行长),确保商业银行有效识别、
计算、监测和控制各项业务所承担的各种风险。
董事会的职责:
2.设置及担任人员
(1)董事会通常指派专门委员会(通常为最高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拟定具体的风险管理政策和指导原则。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12页
(2)最高风险管理委员会以及业务单位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可以由商业银行内部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人士担任,也可由外部
专家/顾问担任。风险管理总监应当是商业银行董事会成员,同时担任商业银行副总裁或以上职务。
二、监事会
1.监事会是我国商业银行所特有的监督机构,对股东大会负责,从事商业银行内部尽职监督、财务监督、内部控制监督等监察工作。
2.在风险管理领域,监事会应当加强与董事会及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等相关委员会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联系。三、高级管理层
1.高级管理层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执行风险管理政策,制定风险管理的程序和操作规程,及时了解风险水平及其管理状况,并确保商
业银行具备足够的人力、物力和恰当的组织结构、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技术水平,来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项业务所承担
的各种风险。2.高级管理层的支持与承诺是商业银行有效风险管理的基石。
四、风险管理部门
1.商业银行具备目标明确、结构清晰、职能完备、功能强大的风险管理部门或单位,已成为金融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建立高效的风险管理部门应当固守两个基本准则:
(1)风险管理部门应当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需要最高管理层提供全方位支持,同时配备具有高度职业精神和专业技能的人员。
(2)风险管理部门应当与业务部门保持相对独立、并具有独立的报告路线。
3.风险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组织、协调、推进风险管理政策在全行内的有效实施。其具体职责包括但不限于:
(1)一个非常具体但却至关重要职责是监控各种金融产品和所有业务部门的风险限额。(2)核准金融产品的风险定价,并协助财务控
制人员进行价格评估。(3)风险管理部门独特的地位使其可以全面掌握商业银行的整齐风险状况,为管理决策提供不可替代的辅助
作用。
五、其他风险控制部门
1.财务控制部门
现代商业银行的财务控制部门通常采取每日参照市场定价的方法,及时捕捉市场价格/价值的变化,因此所提供的数据最为真实、
准确,这无疑使财务控制部门处在有效风险管理的最前端。
2.内部审计部门
内部审计可以从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四个主要阶段,审核商业银行粉线管理的能力和效果,发现/报告潜在的重大风险,
提出应对方案并监督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风险管理部门可以为内部审计部门提供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和记录。
3.法律/合规部门
法律/合规部门应当独立于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具有独立的报告路线、独立的调查权力以及独立的绩效考核。法律/合规部门应当
有效识别、评估和监测商业银行潜在的法律风险及各项违规操作,并向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提出咨询建议和报告。
4.外部风险监督机构
监管机构不断强化从质量和数量方面综合评估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同时要求商业银行定期提供整体风险报告。外部审计机构
也开始在年度审计报告中提供风险管理评估报告。
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评估:
(1)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对银行所承担的风险是否实施有效监督;(2)银行是否制定了有效的政策、措施和规定来管理业务活动;
(3)银行的风险识别、计量、监测系统是否有效,是否全面覆盖各项业务和各类风险;(4)内部控制机制和审计工作能否及时识
别银行内控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背景知识: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前台业务人员、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内部审计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流程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流程可以概括为: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监测和风险控制四个主要步骤。
一、风险识别
1.适时、准确地识别风险是风险管理的最基本要求。2.风险识别包括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两个环节:感知风险是通过系统
化的方法发现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种类、性质;分析风险是深入理解各种风险内在的风险因素。
3.制作风险清单是商业银行识别风险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它是指采用类似于备忘录的形式,将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逐一
列举,并联系经营活动对这些风险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
此外,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还有:
(1)资产财务状况分析法(2)失误树分析方法(3)分解分析法
二、风险计量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13页
1.风险计量/评估是全面风险管理、资本监管和经济资本配置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
准确的风险计量结果是建立在卓越的风险模型基础上的,而开发一系列准确的、能够在未来一定时间限度内满足商业银行风险管
理需要的数量模型,任务相当艰巨。
2.开发风险管理模型的关键是模型开发所采用的数据源是否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充足性。适时采用敏感性分析、压力测
试、情景分析等方法补充。
3.商业银行应当根据不同的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对不同类别的风险选择适当的计量方法,基于合理的假设前提和参数,
计量承担的所有风险。
4.监督机构对风险计量模型的监督检查:(1)模型的原理、逻辑;(2)历史数据、风险假设(3)例外安排(4)修正程序
(5)结果及报告程序(6)对模型设计的理解
三、风险监测/报告1.风险监测/报告包含风险管理的两项主要内容:(1)监测各种可量化的关键风险指标(KRIs)以及
不可量化的风险因素的变化和发展趋势;(2)报告商业银行所有风险的定性/定量评估结果,并随时关注所采取的风险管理/
控制措施的实施质量/效果。2.风险报告是商业银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媒介,贯穿于整个流程和各个层面。
四、风险控制/缓释1.风险控制是对经过识别和计量的风险采取分散、对冲、转移、规避和补偿等措施,进行有效管理和
控制的过程。2.风险控制/缓释流程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策略应与符合经营商业银行的整体战略目标保持一致;(2)
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与缓释工具符合成本/收益要求;(1)能够发现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重新完善风险管理程序。
3.商业银行的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可以采取从基层业务单位到业务领域风险管理委员会,最终到达高级管理层的三级管理方式。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1.商业银行只有通过先进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才能随时更新风险信息并及时作出分析和判断,以满足瞬息万变的市场和多样化的
用户需求2.需要收集的风险信息/数据可分为:(1)内部数据:一般通过商业银行各个业务系统中抽取获得。(2)外部数据:
通过专业数据供应商所获得的数据,或自行采集3.经过分析和处理的数据主要有:(1)中间计量数据。风险模型计量后的数据
(2)组合结果数据。基于不同的风险管理目标所产生的组合计量数据。也称为具有风险管理目标的综合数据。
4.企业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一般采用B/S(BrowrStructure)结构,相关人员通过浏览器远程登录。
3.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
(1)针对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部门职能、岗位职责等,设置不同的进入级别;(2)为每个系统用户设置独特的识别标志,并定期
更换登录密码或磁卡;(3)对每次系统登录或使用提供详细笔记,以便为意外事件提供证据;(4)设置严格的网络安全/加密系
统,防止外部非法入侵;(5)随时进行数据信息备份和存档,定期进行检测并形成文件记录;(6)设置灾难恢复以及应急操作
程序;(7)建立错误承受程序,以便发生技术困难时,仍然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系统的完整性
信用风险识别
一、单一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
1.单一法人客户的基本信息分析
商业银行在对单一法人客户进行信用风险识别和分析时,必须对客户的基本情况和与商业银行业务相关的信息进行全面
了解,以判断客户的类型(企业法人客户还是机构法人客户)、基本经营情况(业务范围、盈利情况)、信用状况(有无违约记录)等。
2.单一法人客户的财务状况分析
财务分析是通过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以及现金流量情况的分析,达到评价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业绩、经营效
率,进而识别企业信用风险的目的。
主要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比率分析以及现金流量分析。
(1)财务报表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是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进行分析。应特别关注的内容:
①识别和评价财务报表风险。主要关注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及其质量能否充分反映客户实际和潜在的风险。②识别
和评价经营管理状况。③识别和评价资产管理状况。④识别和评价负债管理状况。
(2)财务比率分析
商业银行应当根据主要财务比率/指标来研究企业类客户的经营状况、资产/负债管理等状况,主要内容分为四大类:
①盈利能力比率,用来衡量管理层将销售收入转换成实际利润的效率,体现管理层控制费用并获得投资收益的能力。主
要指标有:
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14页
资产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净利润/[(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100%
净资产收益率(权益报酬率)=净利润/[(期初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2]×100%
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总资产=(净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
②效率比率,又称营运能力比率,体现管理层管理和控制资产的能力。
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付账款周转率=购货成本/[(期初应付账款+期末应付账款)/2]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360/应付账款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资产)/2]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资产回报率(ROA)=[税后损益+利息费用×(1-税率)]/平均资产总额
权益收益率(ROE)=税后损益/平均股东权益净额
虽然从表面上看,各项周转率越高,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就越好,但实践中并非如此。③杠杆比率,用来衡量企业所有
者利用自有资金获得融资的能力,也用于判断企业的偿债资格和能力。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100%
利息偿付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税前净利润+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利息费用+所得税)/利息费用
=[(净利润+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利息费用+所得税]/利息费用
④流动比率,用来判断企业归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即分析企业当前的现金偿付能力和应付突发事件和困境的能力。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合计
其中: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
或: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待摊费用
例题分析:
例1.某企业2008年销售收入20亿元人民币,销售净利率为12%,2008年初其所有者权益为40亿元人民币,2008年末
所有者权益为55亿元人民币,则该企业2008年净资产收益率为()。
答案:D
净利润=销售收入X销售净利率=2.4亿元;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期初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所有者权益)/2]x100%
=2.4/[(40+55)/2]x100%=5.05%
例2.假定某企业2008年税后收益为50万元,之处的利息费用为20万元,其所得税税率为35%,且该年度其平均资产总
额为180万元,则其资产回报率(ROA)约为()。
A.33%B.35%C.37%D.41%
答案:B
例3,某公司2009年末流动资产合计2000万元,其中存货500万元,应收账款400万元,流动负债合计1600万元,则
该公司2009年速动比率为()。
答案:B
(3)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量表分为三个部分:经营活动的现金流、投资活动的现金流、融资活动的现金流。
现金流量分析通常首先分析经营性现金流;其次分析投资活动的现金流;最后分析融资活动的现金流。
针对不同类型的贷款,对于企业现金流量的分析侧重点也是不同的。
对于短期贷款,应当考虑正常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是否能够及时而且足额偿还贷款;对于中长期贷款,应当主要分析未来
的经营活动是否能够产生足够的现金流量以偿还贷款本息,但在贷款初期,应当考察借款人是否有足够的融资能力和投资能力来获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15页
得所需的现金流量以偿还贷款利息。
此外,由于企业发展可能处于开发期、成长期、成熟期或衰退期,进行现金流量分析时需要考虑不同发展时期的现金流
特征。3.单一法人客户的非财务因素分析
非财务因素分析是信用风险分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财务分析相互印证、互为补充。
(1)管理层风险分析
重点考核企业管理者的人品、诚信度、授信动机、经营能力及道德水准:
(2)行业风险分析
(3)生产与经营风险分析
行业风险分析只能够帮助商业银行对行业整体的共性风险有所认识,但行业中的每个企业又都有其独特的自身特点。就
国内企业而言,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经营管理不善。
(4)宏观经济及自然环境分析
4.单一法人客户的担保分析
担保是指为维护债权人和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贷款偿还的可能性、降低商业银行资金损失的风险,由借款人或
第三方对贷款本息的偿还或其他授信产品提供的一种附加保障。
担保方式主要有: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
(1)保证:违约时第三方承担偿还贷款责任
在对贷款保证进行分析时,商业银行最关心的是保证的有效性。
①保证人的资格。具有代为清偿能力的法人、其它组织或者公民可以作为保证人。国家机关(除经国务院批准),学校、
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和职能部门,均不得作为保证人。②保证人的财务
实力。③保证人的保证意愿。④保证人履约的经济动机及其与借款人之间的关系。⑤保证的法律责任。保证分为连带责
任保证和一般保证两种。
(2)抵押:抵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方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或第三方为抵押人,债权人为
抵押权人,提供担保的财产为抵押物。
①可以作为抵押品的财产的范围及种类。②抵押合同应包括的基本内容。③抵押物的所有权转移。④抵押物登记
⑤抵押权的实现
(3)质押
质押又称动产质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方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在动产质押中,债务人
或第三方为出质人,债权人为质权人,移交的动产为质物。
①出质人和质权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质押合同。②质押合同时效③质押合同应当包括以下内容。④质物的所有权转移
⑤质押担保的范围⑥质权人对质物承担的权利、义务和责任。⑦债务履行期届满时质物的处理。⑧权利质押的范围
⑨权利质押物的权利行使日与债务履行期不一致时的处理。⑩权利质押的生效及转让
(4)留置与定金
留置是指债权人按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
留置该财产,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留置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
留置物保管费用和实现留置权的费用。留置这一担保形式,主要应用于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加工承揽合同等主合同。
定金是指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
5.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识别和分析
在单一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中,还应特别注意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识别和分析。二、集团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
1.集团法人客户的整体状况分析
(1)商业银行的集团法人客户是指企业集团法人客户,具有四个方特征:
①在股权或经营决策上,直接或间接控制其他企事业法人或被其他企事业法人控制的;
②共同被第三方企事业法人所控制的;
③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包括三代以内直系亲属关系和两代以内旁系亲属关系)共
同直接或间接控制的;
④存在其他关联关系,可能不按公允价格原则转移资产或利润,商业银行认为应该视同集团客户授信管理的。
商业银行可以参照前述的单一法人客户分析方法,对集团法人客户的基本信息、经营状况、财务状况、非财务因素以及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16页
担保等整体状况进行逐项分析,以识别其潜在的信用风险。但集团法人客户的状况通常更为复杂。其中,对集团内关联交易的正确
分析和判断至关重要。
(2)关联关系及关联交易
关联关系是指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与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
可能导致公司利益转移的其他关系。但是,国家控股的企业之间不仅仅因为同受国家控股而具有关联关系。
关联交易是指发生在集团内关联方之间的有关转移权利或义务的事项安排。关联方是指在财务和经营决策中,与他方之
间存在直接或间接控制关系或重大影响关系的企、事业法人。国家控制的企业间不应当仅仅因为彼此同受国家控制而成为关联方。
分析企业集团内的关联交易时,首先应全面了解集团的股权结构,找到企业集团的最终控制人和所有关联方,然后对关
联方之间的交易是否属于正常交易进行判断。集团内部关联关系的不同,企业集团可分为:
①纵向一体化集团。这类集团内部的关联交易主要集中在上游企业为下游企业提供半成品作为原材料,以及下游企业再
将产成品提供给销售公司销售。
②横向多元化集团。这类集团内部的关联交易主要是集团内部企业之间存在的大量资产重组、并购、资金往来以及债务
重组。
(3)商业银行发现客户的11种行为/情况时,应当注意分析和判断其是否属于集团法人客户内部的关联方。
此外,在识别和分析集团法人客户信用风险的过程中,商业银行还应当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①充分利用已有的内外部信息系统。②与客户建立授信关系时,授信工作人员应当尽职受理和调查评价。③识
别客户关联方关系时,授信工作人员应重点关注。④集团法人客户的识别频率与额度授信周期应当保持一致。⑤在定期识
别期间,集团法人客户的成员单位若发生权关系变动,导致其与集团的关系发生变化。⑥对所有集团法人客户的架构图必须
每年进行维护,更新集团内的成员单位。
2.集团法人客户的信用风险特征
(1)内部关联交易频繁(2)连环担保十分普遍(3)财务报表真实性差(4)系统性风险较高(5)风险识别和贷后监督难度较大
三、个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
1.个人客户的基本信息分析
个人信贷业务特点表现为单笔业务资金规模小但业务复杂而且数量巨大。
①借款人的资信情况调查
利用内外部征信系统调查了解借款人的资信状况。
重点调查可能影响第一还款来源的因素。
②借款人的资产与负债情况调查③贷款用途及还款来源的调查④对担保方式的调查
目前,很多商业银行已经开始使用个人客户贷款申请/受理信息系统,直接将客户的相关信息输入个人信用评分系统。
2.个人信贷产品分类及风险分析
个人信贷产品可以基本划分为个人住宅抵押贷款、个人零售贷款、循环零售贷款三大类。
(1)个人住宅抵押贷款的风险分析
①经销商风险②“假按揭”风险:“假按揭”的主要特征是,开发商利用积压房产套取银行信用,欺诈银行信贷资金。
③由于房产价值下跌而导致超额押值不足的风险。④借款人的经济财务状况变动风险。
(2)个人零售贷款的风险分析
①借款人的真实收入状况难以掌握②借款人的偿债能力有可能不稳定
③贷款购买的商品质量有问题或价格下跌导致消费者不愿履约④抵押权益实现困难
四、贷款组合信用风险识别
商业银行在识别和分析贷款组合信用风险时,应当更多地关注系统性风险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
1.宏观经济因素2.行业风险和区域风险:二者同属于系统性风险的表现形式。
信用风险计量
一、客户信用评级
1.客户信用评级的基本概念
客户信用评级是商业银行对客户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的计量和评价,反映客户违约风险的大小。
客户评级的评价主体是商业银行,评级目标是客户违约风险,评价结果是信用等级和违约概率(PD)。
符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的客户评级必须具备两大功能: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17页
有效区分违约客户;准确量化客户违约风险。
(1)违约(Default)的定义:PD、LGD、EAD
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定义,当下列一项或多项事件发生时,债务人即被视为违约:
①债务人对于商业银行的实质性信贷债务逾期90天以上(含)。若债务人超过了规定的透支限额或新核定的限额小于目前
余额,各项透支将被视作逾期。
②商业银行认定,除非采取追索措施,如变现抵押品(如果存在的话),借款人可能无法全额偿还对商业银行的债务。
例题:单选。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下列各项可判断为违约的是()。
A.债务人欠息或手续费60天以上(含)B.银行将贷款出手并相应承担了经济损失
C.债务人对银行集团的任何重要债务逾期超过60天D.银行同意债务重组答案:B
(2)违约概率
违约概率是指借款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发生违约的可能性。
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违约概率被具体定义为借款人内部评级1年期违约概率与0.03%中的较高者。巴塞尔委员会
设定0.03%的下限是为了给风险权重新定下限,也是考虑到商业银行在检验小概率事件时所面临的困难。
违约概率是实施内部评级法的商业银行需要准确估计的重要风险要素。
例题:单选。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为借款人内部评级1年期违约概率设置的下限是()。
答案:D
违约概率的估计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单一借款人的违约概率;二是某一信用等级所有借款人的违约概率。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实施内部评级法的商业银行估计其各信用等级借款人所对应的违约概率,方法有内部违约经
验、映射外部数据和统计违约模型三种方法。
与违约概率容易混淆的一个概念是违约频率,即通常所说的违约率,也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客户违约的次数。违约频率是
事后检验的结果,违约概率是事前预测,二者存在本质区别。
2.客户信用评级的发展
(1)专家判断法
即专家系统(ExpertSystem),是商业银行在长期经营信贷业务、承担信用风险过程中逐步发展并完善起来的传统信用分析方法。
①借款人有关的因素:声誉、杠杆、收益波动性②与市场有关的因素: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利率水平
目前常用的专家系统中,5Cs系统使用最为广泛,以及对企业信用分析的5Ps系统。
5Cs系统:品德(Character)、资本(Capital)、还款能力(Capacity)、抵押(Collateral)、经营环境(Condition)
5Ps系统:个人因素(PersonalFactor)、资金用途因素(PurpoFactor)、还款来源因素(PaymentFactor)、保障因素
(ProtectionFactor)、企业前景因素(PerspectiveFactor)。
专家系统的突出特点(或不足):个人主观性很强
例题:单选。在客户信用评级中,由个人因素、资金用途因素、还款来源因素、保障因素和企业前景因素等构成,针对
企业信用分析的专家系统是()。
A.4Cs系统B.5Cs系统C.5Ps系统分析系统答案:C
(2)信用评分法
信用评分模型是一种传统的信用风险量化模型,利用可观察到的借款人特征变量计算出一个数值(得分)来代表债务人的
信用风险,并将借款人归类于不同的风险等级。
信用评分模型的关键在于特征变量的选择和各自权重的确定。
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①信用评分模型是建立在对历史数据(而非当前市场数据)模拟的基础上,因此是一种向后看(BackwardLooking)的模型。②信用
评分模型对借款人历史数据的要求相当高。③信用评分模型虽然可以给出客户信用风险水平的分数,却无法提供客户违约概率的
准确数值,而后者往往是信用风险管理最为关注的。
(3)违约概率模型
违约概率模型分析属于现代信用风险计量方法。与前两者相比,它能够直接估计客户的违约概率。因此对历史数据的要
求更高,需要商业银行建立一致的、明确的违约定义,并且在此基础上积累至少五年的数据。
3.违约概率模型
目前,比较常用模型有穆迪的RiskCalc模型和KMV的CreditMonitor模型、KPMG的风险中性定价模型和死亡率模型。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18页
(1)RiskCalc模型:使用于非上市公司的违约概率模型(2)KMV的CreditMonitor模型:适用于上市公司;借鉴看涨期权
(3)KPMG的风险中性定价模型:风险中立者,求违约概率:Pn=(1+in-0-0Kn)/[(1+Kn)X(1-0)
例题:计算。假定目前市场上存在两种债券,分别为1年期零息国债和1年期信用等级为B的零息债券,前者的收益率
为10%;如果假定后者在发生违约的情况下,债券持有者本金与利息的回收率为50%,根据风险中性定价原理可知后者的违约概率约
为9.7%,则后者的票面利率应约为()。
A.10%B.15%C.20%D.25%答案:B
解析:根据公式及题意有:i1=10%,0=50%,P1=1-9.7%=90.3%,代入公式可求得K1=15%。
(4)死亡率模型(注意:并非客户自身死亡,而是贷款死亡,即客户违约,银行无法收回贷款而产生损失)
死亡率模型是根据风险资产的历史违约数据,计算在未来一定持有其内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债项的违约概率(即死亡
率)。通常分为边际死亡率(MMR)和累计死亡率(CMR),其中贷款存活率(SR)=1-累计死亡率(CMR)。即:
SR=(1-MMR1)(1-MMR2)……(1-MMRn)=1-CMRn
例题:计算。根据死亡率模型,假设某信用等级的债务人在获得3年期贷款后,从第1年至第3年每年的边际死亡率依
次为0.17%、0.60%、0.60%,则3年的累计死亡率为()。答案:C
二、债项评级
1.债项评级的基本概念
(1)债项评级
债项评级是对交易本身的特定风险进行计量和评价,反映客户违约后的债项损失大小。特定风险因素包括抵押、优先性、
产品类别、地区、行业等。债项评级既可以只反映债项本身的交易风险,也可以同时反映客户信用风险和债项交易风险。
债项评级是在假设客户已经违约的情况下,针对每笔债项本身的特点预测债项可能的损失率。
(2)债项评级与客户评级的关系
客户评级与债项评级是反映信用风险水平的两个纬度。一个债务人只能有一个客户评级,而同一债务人的不同交易可能
会有不同的债项评级。
例题:单选。下列关于客户评级与债项评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债项评级是在假设客户尚未违约的情况下,针对每笔债项本身的特点预测债项可能的损失率B.客户评级主要针对客
户的每笔具体债项进行评级C.在某一时点,同一债务人的不同交易可能会有不同的债项评级D.在某一时点,同一债务人的
可能会有不同的债项评级答案:C
2.违约风险暴露(EAD)
违约风险暴露是指债务人违约时的预期表内表外项目暴露总额。包括已使用的授信余额、应收未收利息、未使用授信额
度的预期提取数量以及可能发生的费用。
如果客户已经违约,则违约风险暴露为其违约时的债务账面价值;如果客户尚未违约,则违约风险暴露对于表内项目为债
务账面价值,对于表外项目为已提取金额+信用转换系数×已承诺未提取金额。
例题:单选。若客户尚未违约,在债项评级中表外项目的违约风险暴露为()。
A.表外项目已提取金额B.表外项目已承诺未提取金额C.表外项目已提取金额+信用转换系数×已承诺未提取金额
D.表内项目已提取金额+信用转换系数×已承诺未提取金额答案:C
①公司风险暴露:指银行对公司、合伙企业和独资企业及其他自然人的债权,但不包括对主权、金融结构和纳入零售风
险暴露的企业客户的债权。
②零售风险暴露:同时具备特征——债务人是一个或几个自然人;笔数多;单笔金额小;按照组合方式进行管理。
③其他主要风险暴露:主权风险暴露、金融机构风险暴露、股权风险暴露和其他风险暴露。
3.违约损失率
违约损失率(LossGivenDefault,LGD)是指给定借款人违约后贷款损失金额占违约风险暴露的比例,即损失占风险暴露
总额的百分比(损失的严重程度,LGD=1-回收率)。其估计公式为:损失/违约风险暴露。
违约损失率估计应以历史清偿率为基础,不能仅依据对抵(质)押品市值的估计,同时应考虑到银行可能没有能力迅速控
制和清算抵押品。
(1)影响违约损失率的因素有多方面,主要包括:
①项目因素②公司因素③行业因素④地区因素⑤宏观经济周期因素
(2)计量违约损失率的方法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19页
①市场价值法:信用价差和违约概率来推算。市场法和隐含市场法。
②回收现金流法:根据违约历史清瘦情况,预测违约贷款在清收过程中的现金流,并计算出LGD,即LGD=1-回收率=1-(回
收金额-回收成本)/违约风险暴露
三、信用风险组合的计量
1.违约相关性
违约基于的因素:自身、所处行业或区域、宏观经济因素
2.信用风险组合计量模型
由于存在风险散化效应,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小于等于其所包含的单一资产组合风险的简单加总。
国际上应用比较广泛的信用风险组合模型
(1)CreditMetrics模型:是一个VAR模型,其创新之处是解决了计算非交易性资产组合VAR这一难题。
(2)CreditProtfolioView模型。是对第一个模型的补充。比较适用于机构类型的借款人。
(3)CreditRisk+模型:根据针对火险的财险精算原理,对贷款这个违约率进行分析。该模型认为,贷款组合中不同类
型的贷款同时违约的概率是很小且相互独立的。
3.信用风险组合的压力测试
(1)压力测试用于评估资产或投资组合在极端不利的条件下可能遭受的重大损失。作为商业银行日常风险管理的重要补
充,压力测试有较多积极作用。
(2)压力测试只是对组合短期风险的状况的一种衡量,因此属于一种战术性的风险管理方法。
信用风险监测
一、风险监测对象
1.单一客户风险监测
单一客户风险监测的方法包括一整套贷后管理的程序和标准,并借助客户信用评级、贷款分类等方法。
客户风险的内生变量包括两类指标:一是基本面指标、二是财务指标。
(1)基本面指标主要包括:
①品质类指标②实力类指标③环境类指标
(2)财务指标主要包括:
①偿债能力指标②盈利能力指标③营运能力指标④增长能力指标
从客户风险的外生变量来看,借款人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主要股东、上下游客户、市场竞争者等“风
险域”企业持续交互影响的。上述相关群体的变化,均可能对借款人的生产经营和信用状况造成影响。因此,对单一客户风险的监
测,需要从个体延伸到“风险域”企业。
商业银行对单一借款人或交易对方的评级,应定期进行复查,当条件改善或恶化时,应对每个客户重新定级,确保内部
评级与授信质量一致。《巴赛尔新资本协议》强调,内部评级是监测和空白股指单一借款人或交易对方信用风险的重要工具。
2.贷款分类与债项评级
客户信用风险监测的结果应当在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时有所体现。
(1)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含义:通常是指信贷分析和管理人员,综合能够获得的全部信息并运用最佳判断,对信贷资产的
质量和客户风险程度进行持续监测和客观评价。
2001年,我国监管当局出台了贷款风险分类的指导原则,把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能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
不良贷款)。
根据监测的结果给定商业银行的客户以及信贷资产一个风险类别(或级别)
在分类过程中,商业银行必须至少做到以下六个方面:
①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完善信贷规章、制度和办法;②建立有效的信贷组织管理体制;③实行审贷分离;
④完善信贷档案管理制度,保证贷款档案的连续和完整;⑤改进管理信息系统,保证管理层能够及时获得有关贷款状况的重要
信息;⑥督促借款人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
贷款分类与债项评级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二者既区别明显又相互联系。
3.组合风险监测
组合层面的风险监测把多种信贷资产作为投资组合进行整体监测。商业银行组合风险监测有两种主要方法:
①传统的组合监测方法。传统的组合监测方法主要是对信贷资产组合的授信集中度和结构进行分析监测。授信集中是指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20页
相对于商业银行资本金、总资产或总体风险水平而言,存在较大潜在风险的授信。结构分析包括行业、客户、产品、区域等的资产
质量、收益(利润贡献度)等维度。商业银行可以依据风险管理专家的判断,给予各项指标一定权重,得出对单个资产组合风险判断
的综合指标或指数。
②资产组合模型。商业银行在计量每个敞口的信用风险,即估计每个敞口的未来价值概率分布的基础上,就能够计量组
合整体的未来价值概率分布:
估计各敞口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得到整体价值的概率分布。
不直接处理各敞口之间的相关性,而把暴露在该风险类别下的投资组合看成一个整体,直接估计该组合资产的未来价值
概率分布。二、风险监测主要指标
风险监测指标体系通常包括潜在指标和显现指标两大类,前者主要用于对潜在因素或征兆信息的定量分析,后者则用于
显现因素或现状信息的定量化。
在信用风险管理领域,重要的风险监测指标有:
1.不良资产/贷款率
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100%
例题:单选。如果一家国内商业银行的贷款资产情况为:正常类贷款50亿元,关注类贷款30亿元,次级类贷款10亿元,
可疑类贷款7亿元,损失类贷款3亿元,那么该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
A.10%B.15%C.18%D.20%答案:D解释:(10+7+3)/(50+30+10+7+3)×100%=20%
2.预期损失率
预期损失率=预期损失/资产风险敞口×100%
预期损失是指信用风险损失分布的数学期望,代表大量贷款或交易组合在整个经济周期内的平均损失,是商业银行已经
预计到将会发生的损失。
预期损失=PD×LGD×EAD,其中,PD为借款人的违约概率,LGD为违约损失率,EAD为违约风险暴露。
例题:单选。某商业银行资产总额为500亿元,风险加权资产总额为400亿元,资产风险猖口味200亿元,预期损失为1
亿元,则该商业银行的预期损失类为()。
答案:B解释:预期损失率=预期损失/资产风险敞口×100%=1/200×100%=0.5%
3.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
单一(集团)客户贷款集中度=最大一家(集团)×100%
客户贷款总额/资本净额×100%
最大一家(集团)客户贷款总额是指报告期末各项贷款余额最高的一家(集团)客户的各项贷款的总额。
4.贷款风险迁徙率
风险迁徙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变化的程度,表示为资产质量从前期到本期变化的比率,属于动态指标。风险迁
徙类指标包括正常贷款迁徙率和不良贷款迁徙率。
(1)正常贷款迁徙率
正常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
余额-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期初正常类贷款:正常类贷款的总数/额——12万
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贷款余额——12-1=11万
期初正常类贷款(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贷款(关注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次级类/
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
期初正常类贷款(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贷款(关注类贷款)中,在报告期内,由于贷款正常收回、
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贷款。
(2)正常类贷款迁徙率
注意与正常的区别,上者涵盖内容更广
正常类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期初正常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
额之和。
注意:不包含自身的类别,即正常类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21页
(3)关注类贷款迁徙率
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期初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期初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
(4)次级类贷款迁徙率
次级类贷款迁徙率=期初次级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次级类贷款余额-期初次级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期初次级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
(5)可疑类贷款迁徙率
可疑类贷款迁徙率=期初可疑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可疑类贷款余额-期初可疑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期初可疑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损失类的贷款余额。
总结:各类级别的贷款迁徙率中,向下迁徙金额与贷款分类相关,均包含自身以下的各类级别贷款之和,但不包括本身。
例题:计算。书上P99。
例题:单选。某银行2009年初关注类贷款余额为4000亿元,其中在2009年末转为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金额
之和为600亿元,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因回收减少了1000亿元,则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为()。
C.20%答案:C解释:根据关注类贷款迁徙率的公式有:600/(4000-1000)×100%=20%
前面知识点回顾(第一章):
知识点1:金融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有哪几类?预期、非预期、灾难性
知识点2:这几类损失商业银行通常采用什么方式来应对?
预期损失:提取损失准备金和冲减利润;
非预期损失:资本金
灾难性损失:购买保险/限制高风险业务
5.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
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
例题:单选。假定某银行2009年会计年度结束时共有贷款200亿元,其中正常贷款150亿元,其共有一般准备8亿元,
专项准备1亿元,特种准备1亿元,则其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约为()。
A.15%B.20%C.35%D.50%答案:B解释:(8+1+1)/(200-150)=20%
6.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
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贷款实际计提准备/贷款应提准备×100%
贷款实际计提准备是指商业银行根据贷款预计损失而计提的准备。
例题:单选。某银行2009年贷款应提准备为1100亿元,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为50%,则贷款实际计提准备为()亿元。
A.330B.550C.1100D.1875答案:B解释:由公式可推导出:1100×50%=550亿元。
三、风险预警
风险预警是指商业银行根据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采用专家怕段和时间序列分析、层次分析和功
效计分等方法,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和早期预警,实现对风险“防患于未然”的一种“防错纠错机制”
1.风险预警的程序和主要方法
(1)风险预警程序
①信用信息的收集和传递②风险分析③风险处置。划分为预控性处置与全面性处置。④后评价
风险预警在运行过程中要不断通过时间序列分析等技术来检验其有效性,包括数据源和数据结构的改善。同时改进预警
指标和模型解释变量的筛选、参数的动态维护等。
(2)风险预警的主要方法
在我国银行业实践中,风险预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可以根据运作机制将风险预警方法分为黑色预警法、蓝色预警
法和红色预警法。
①黑色预警法。这种预警方法不引进预兆自变量,只考察警素指标的时间序列变化规律,即循环波动特征。
警兆是指警素发生异常变化导致警情爆发之前出现的先兆。
警素是指构成警情的指标。
②蓝色预警法。这种预警方法侧重定量分析,根据风险征兆等级预报整体风险的严重程度,具体分为两种模式:
指数预警法,即利用警兆指标合成的风险指数进行预警。其中,应用范围最广的是扩散指数,是指全部警兆指数中个数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22页
处于上升的警兆指数所占比重。大于或小于0.5时风险处于不同的水平
统计预警法,是对京兆与警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时差相关分析。
③红色预警法。该方法重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其流程是:首先对影响警素变动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进行全
面分析;其次进行不同时期的对比分析;最后结合风险分析专家的直觉和经验进行预警。
2.行业风险预警(注意教材上行业风险预警指标)
(1)行业环境风险因素
①经济周期因素②财政货币政策③国家产业政策④法律法规
(2)行业经营风险因素
主要包括市场供求、产业成熟度、行业垄断程度、产业依赖度、产品替代性、行业竞争主体的经营状况、行业整体财务
状况,目的是预测目标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该行业中企业所面临的共同风险。
(3)行业财务风险因素
对行业财务风险因素的分析要从行业财务数据的角度,把握行业的盈利能力、资本增值能力和资金营运能力,进而更深
入地剖析行业发展中的潜在风险。行业财务风险分析指标体系主要包括:
①行业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②行业盈亏系数=行业内亏损企业个数/行业内全部企业个数=行业内亏损企业亏损总额/(行业内亏损企业亏损总额+行业
内盈利企业盈利总额)
该指标是衡量行业风险程度的关键指标,数值越低风险越小。
③资本积累率=行业内企业年末所有者权益增长额总和/行业内年初企业所有者权益总和×100%。该指标越高越好。
④行业销售利润率=行业内企业销售利润总和/行业内企业销售收入总和×100%%。该指标越高越好。
⑤行业产品产销率=行业产品销售量/行业产品产量×100%。越高越好。
⑥劳动生产率=(截至当月累计工业增加值总额×12)/(行业职工平均人数×累计月数)×100%
(4)行业重大突发事件
3.区域风险预警(注意教材上区域风险预警)
区域风险通常表现为区域政策法规的重大变化、区域经营环境的恶化以及区域内部经营管理水平下降、区域信贷资产质
量恶化等。
(1)政策法规发生重大变化(2)区域经营环境出现恶化(3)区域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内部出现风险因素
4.客户风险预警(注意教材上客户风险预警)
客户风险分为客户财务风险和客户非财务风险两大类,风险经理在进行客户风险监测时,一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客户财务风险的监测(2)客户非财务风险的监测
四、风险报告
风险报告是将风险信息传递到内外部部门和机构,使其了解商业银行客体风险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状况的工具。风险报
告是商业银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媒介,贯穿于整个流程和各个层面。
在信用风险管理领域,商业银行应借助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商业银行的无形资产)对每一项信贷资产进行分析,并在组合
层面上进行分类汇总。
1.风险报告的职责和路径
(1)风险报告的职责
①保证对有效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相关性的清醒认识;②传递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③实施并支
持一致的风险语言/术语;④使员工在业务部门、流程和职能单元之间分享风险信息;⑤告诉员工在实施和支持全面风险管理
中的角色和职责;⑥利用内部数据和外部事件、活动、状况的信息,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目标实施提供支持;⑦保障风险
管理信息及时、准确地向上级或者同级的风险管理部门、外部监管部门、投资者报告。
风险报告除了满足监管当局和自身风险管理与内控需要外,还应当符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信息披露框架的风险汇总
和报告流程。巴塞尔委员会强调,通过强化信息披露可以达到强化市场约束的目的。
(2)风险报告的路径
良好的风险报告路径应采取纵向报送与横向传送相结合的矩阵式结构,即本级行各部门向上级行对口部门报送风险报告
的同时,也须向本级行的风险管理部门传送风险报告,以增强决策管理层对操作层的管理和监督。
与传统的书面报告方式相比,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真正实现了风险管理信息/报告的多向化、交互式传递,在保证风险管理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23页
部门独立性的同时,确保管理层对业务部门主要风险的实时监控。
2.风险报告的主要内容
(1)从报告的使用者来看,风险报告可分为内部报告和外部报告两种类型。
背景知识:
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暂行办法》规定的不良贷款分析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基本情况②地区和客户结构情况③不良贷款清收转化情况④新发放贷款质量情况⑤新发生不良贷款的
内外原因分析及典型案例⑥对不良贷款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提出继续抓好不良贷款管理或监管工作的措施和意见
对表外业务进行风险分析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①基本情况②地区结构分析③表外业务垫款形成原因的分析④表外业务垫款变化趋势的预测,以及继续抓
好表外业务管理或监管的措施和意见。
(2)从类型上划分,风险报告通常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两种类型。
综合类报告:各类风险;专题报告:重大风险事项与内控隐患。二者包括内容不一样。
背景知识:
商业银行的重大风险事项
①重大信贷风险事项②重大市场风险事项③重大利率风险事项④重大突发性事件⑤重大法律风险事项
⑥各报告单位认为应报告的其他重大风险事项
市场风险管理
定义:市场风险指的是由于市场价格或市场变量发生变化而遭受损失的风险,如:
·利率·汇率·股价·期权暗含的波动性·信贷利差(如利率掉期或企业债券收益与国库券收益的差额)
·大宗商品价格·其它
市场风险重要性
·巴林、加州橙县、长期信用资产管理公司等重大风险事件使得全球金融机构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
·各类风险管理模型如风险价值(VaR,最好翻译成“在险价值”)等模型被广泛应用。
·重大风险事件发生之后,国际清算银行加快了将风险纳入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范围。1996年1月出台了基于市场风险的
《资本协议》,对不同类型的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皆要考虑相应的资本充足率。
第一节市场风险识别
一、特征及分类
(一)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最重要的市场风险,直接影响所有金融和商业产品的价格。
·影响汇率水平(利率平价,parity)·影响股票价格(折扣率)·影响所有商品价格
利率风险的概念
·利率的不确定性波动会影响商业银行贷款的利息收入以及借款的利息成本,造成实际净利息收入与预期净利息收入的
偏差;利率的不确定性波动将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与负债的市场价值,造成商业银行资产净值的潜在损失。
利率风险的类型
·重新定价风险(又称缺口风险)
关键词:资产、负债到期日和重新定价不匹配
重新定价风险也称期限错配风险,是最主要和最常见的利率风险形式,源于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到期期限(就固定
利率而言)或重新定价期限(就浮动利率而言)之间所存在的差异。这种重新定价的不对称性使银行的收益或内在经济价值会随着利
率的变动而发生变化。
·收益率曲线风险
收益率曲线是由不同期限但具有相同风险、流动性和税收的收益率连接而形成的曲线,用以描述收益率与到期期限之间
的关系。正常情况下,金融产品的到期期限越长,其到期收益率越高。但因重新定价的不对称性,收益率曲线的斜率和形态都可能
发生变化(即出现收益率曲线的非平行移动),对银行的收益或内在经济价值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形成收益率曲线风险,也称利率期
限结构变化风险。
·基准风险
关键词:重新定价资产、负债无缺口利率浮动幅度不同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24页
基准风险也称利率定价基础风险,也是一种重要的利率风险。在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所依据的基准利率变动不一致的情
况下,虽然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的重新定价特征相似,但因其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发生了变化,也会对银行的收益或内在经济价
值产生不利的影响。
·期权性风险
期权性工具因具有不对称的支付特征而给期权出售方带来的风险,被称为期权性风险。
国外利率市场化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金融自由化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许多国家相继完成利率市场化进程。英、德等国银行存款成本上升、
贷款收益减少,存贷净利息收益锐减,利差由4%左右下降至3%甚至接近2%。美、法等经营规模较小银行,盲目高息揽存,并以中
长期形式运用到风险高、投机较浓的房地产和证券行业,资金来源和运用期限错配,造成资产组合风险过分集中,最终导致亏损甚
至破产。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生的银行倒闭多与银行对利率风险缺乏有效管理有关,银行普遍利用短期负债为固定利率的长期贷
款提供资金。
我国利率市场化趋势判断:我国利率市场化趋势要求加强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
自1978年开始,我国逐步放松对利率的管制
利率市场化改革趋势:“五先五后”的模式分阶段纵深推进——“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农村,后城市;贷
款先扩大浮动幅度,后放开上限;存款先放开大额存款,后放开一般存款”。
美国:1973年《Q条例》修订,超10美元存款利率放开
■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要求加强利率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经营结构过于单一,利润来源过于依赖利差收入
■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水平不高
利率风险管理意识滞后、人才匮乏
利率风险的识别、衡量、评估和规避机制尚未健全(二)汇率风险
由于汇率的波动而导致银行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汇率风险通常源于以下业务活动:
(1)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外汇交易服务或进行自营外汇交易,不仅包括外汇即期交易,还包括外汇远期、期货、互换和期
权等交易;
(2)银行账户中的外币业务,如外币存款、贷款、债券投资、跨境投资等。
汇率风险大致分为两大类:外汇交易风险、外汇结构性风险。
(1)外汇交易风险
银行的外汇交易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为客户提供外汇交易服务时未能立即进行对冲的外汇敞口头寸,二是银行
对外币走势有某种预期而持有的外汇敞口头寸。
(2)外汇结构性风险,由于银行资产与负债以及资本之间币种的不匹配而产生的。
案例分析:资产负债币种差异形成的外汇结构性风险
假设商业银行以美元为单位进行外币资产管理,当期外币资产和负债如下表所示:
资产
负债
1年期l亿美元贷款
1年期相当于1亿美元的英镑贷款
1年期2亿美元定期存款
根据上表可知,该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存续期完全匹配(即DA=DL=1年),但资产和负债的币种存在差异。
(三)股票价格风险
股票价格风险是指由于商业银行持有的股票价格发生不利变动而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损失风险。
(四)商品价格风险
商品价格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所持有的各类商品的价格发生不利变动而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这里的商品包括农产
品,矿产品,贵金属等。
二、主要交易产品及其风险特征
1.即期:现金交易或现货交易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25页
即期是指现金交易或现货交易,交易的一方按约定价格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额的金融资产,交付及付款在合约订立后的两
个营业日内完成。
在实践中,即期通常是指即期外汇买卖,即交割日(或称起息日)为交易日以后的第二个工作日的外汇交易。
2.远期:远期外汇交易和远期利率合约
远期外汇交易是由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个特定日期,依交易时所约定的币种、汇率和金额进行交割的外汇交易。远期
汇率反映了货币的远期价值,其决定因素包括即期汇率、两种货币之间的利率差、期限。远期外汇交易是最常用的对冲汇率风险、
锁定外汇成本的方法。
根据传统的利率平价理论,高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趋于贬值,而低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趋于升值。
远期利率合约是指交易双方同意在合约签订日,提前确定未来一段时间内(协定利率的期限)的贷款或投资利率,协定利
率的期限通常是1个月至1年。
远期利率合约是一项表外业务。
3.期货:场内进行交易的标准化远期合约。
金融期货主要有三大类:
(1)利率期货,是指以利率为标的的期货合约。利率期货主要有以长期国债为标的的长期利率期货,以及3个月期限的短
期利率期货。
(2)货币期货,是指以汇率为标的的期货合约。货币期货是适应跨境贸易和金融服务的需要而产生的,目的是管理汇率风
险。
(3)指数期货,是指以股票或其他行业指数为标的的期货合约。
期货市场本身具有两项基本的经济功能:(1)对冲市场风险的功能。(2)价值发现的功能。
期货与远期的差异:
(1)远期交易采取的是非标准化,货币、金额和期限都可灵活协商,而期货合约是标准化的。
(2)远期交易一般通过金融机构或经纪商柜台交易,合约持有者面临交易对手的违约风险。而期货交易一般在交易所交易,
由交易所承担违约风险。
(3)远期合约的流动性较差,合约一般要持有到期,而期货合约的流动性较好,合约可以在到期前随时平仓。
4.互换:约定在将来某一时期相互交换现金流的合约。
(1)利率互换,是指两个交易对手相互交换一组资金流量,并不涉及本金的交换,仅就利息支付方式进行交换。
(2)货币互换,指交易双方用不同的货币进行的互换交易。
5.期权:赋予持有者在将来某个时段内以确定价格购买或出售标的资产的权利而非义务。
(1)分类:
1)按交易权利:买方期权和卖方期权。
2)按履约方式:美式期权任何时候都可以行权。欧式期权只能在规定时间行权。
3)按执行价格:价内期权、平价期权、价外期权。
(2)期权费:买方为取得权利而支付的费用,由内在价值和时间价值组成。
1)内在价值,是指在期权的存续期间,执行期权所能获得的收益或利润。
2)时间价值,期权价值高于其内在价值的部分。
金融衍生产品一方面可以用来对冲市场风险,另一方面也会因高杠杆率而造成新的市场风险。衍生产品对市场风险的放
大作用通常是导致巨额金融风险损失的主要原因。三、资产分类
1.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
(1)交易账户:记录银行为了交易或管理交易账户其他项目风险而持有的可自由交易的金融工具和商品头寸。交易账户中
的头寸,在交易过程中,必须不受任何限制。
交易账户中的项目通常按市场价格计价(Mark-to-Market),当缺乏可参考的市场价格时,可以按模型定价
(Mark-to-Model)。
记入交易账户的头寸应满足以下三个要求:
一是具有经高级管理层批准的书面的头寸,金融工具和投资组合的交易策略。
二是具有明确的头寸管理政策和程序。要逐日定势,根据市场价格准确的估值。
三是具有明确的、与银行交易策略一致的监控头寸的政策和程序,包括监控交易规模和交易账户的头寸余额。交易目的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26页
在交易之初就已经确定,此后一般不能随意更改。
(2)银行账户:存贷款及其他业务。银行账户中的项目则通常按历史成本计价。
划分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也是准确的计算市场风险监管资本的基础。《资本协议市场风险补充规定》把市场风险纳入资本
要求的范围中,但未涵盖全部市场风险,所包括的是在交易账户中的利率风险和股票价格风险以及在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中的汇率
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
2.资产分类的监管标准与会计标准
资产分类,即银行账户与交易账户的划分是商业银行实施市场风险管理和计提市场风险资本的前提和基础。
《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将金融资产划分为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待售、持
有到期的投资、贷款和应收款。
按照监管标准所定义的交易账户与第一类资产有较多的重合,但不能完全对应。
资产分类监管标准的优点是直接面向风险管理,缺点是可操作性相对较弱。国际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划分的优点在于,
它是基于会计核算的划分,而且按照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严格界定了进入四类账户的标准、时问和数量,以及在账户之
间变动、终止的量化标准,有强大的会计核算理论和银行流程架构、基础信息支持;缺点是财务会计意义上的划分着重强调的是权
益和现金流量变动的关系和影响,无法真实反映商业银行在盈利的同时所承担的风险状况。
3.我国商业银行资产分类的现状
2004年以前:没有设立交易账户
我国监管部门出台更为详细的指引既不合理,也不可行。
我国商业银行经过几年的管理实践,资产分类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普遍采取以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新的《企业会计
准则》为基础,按照持有目的将资产分为四类,进而按照产品线进行会计科目设置;在账户划分的过程中,充分体现银行监管部门
关于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划分的原则,并通过科目没置实现;划分完毕后,通过科目归集和管理意义上的处理,实现与银行监管部
门要求的交易账户相对应。这种方式既可以使资产分类具有可操作性,又能为分地区、分部门、分产品进行市场风险资本配置和绩
效评估奠定基础。
市场风险计量
一、基本概念
(一)名义价值、市场价值、公允价值、市值重估
1.名义价值
名义价值:根据历史成本所反映的账面价值;在市场风险管理过程中,由于利率、汇率等市场价格因素的频繁变动,名义
价值一般不具有实质性意义。其对风险管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在金融资产的买卖实现后,衡量交易方在该笔交易中的盈亏情
况;二是作为初始价格,通过模型从理论上计算金融资产的现值,为交易活动提供参考数据。在市场风险计量与监测的过程中,更
具有实质意义的是市场价值与公允价值。
2.市场价值
市场价值:公平交易资产所获得资产的预期价值;
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IVSC)发布的国际评估准则将市场价值定义为:“在评估基准日,自愿的买卖双方在知情、谨慎、非
强迫的情况下通过公平交易资产所获得的资产的预期价值。”在风险管理实践中,市场价值更多地是来自于独立经纪商的市场公开
报价或权威机构发布的市场分析报告。
3.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交易双方在公平交易中可接受的资产或债权价值
4.市值重估
市值重估:对交易账户头寸重新估算其市场价值。(应每日至少重估一次),市值重估应当由与前台相独立的中台、后台、
财务会计部门或其他相关职能部门或人员负责。用于重估的定价因素应当从独立于前台的渠道获取或者经过独立的验证。前台、中
台、后台、财务会计部门、市场风险管理部门等用于估值的方法和假设应当尽量保持一致,在不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应当制定并使
用一定的校对、调整方法。
重估方法:盯市、盯模
在缺乏可用于市值重估的市场价格时,商业银行应当确定选用代用数据的标准、获取途径和公允价格的计算方法。商业
银行在进行市值重估时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①盯市(Mark—to—Market):按市场价格计值。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27页
②盯模(Mark—to—Model):按模型计值。当按市场价格计值存在困难时,银行可以按照数理模型确定的价值计值。就是
以某一个市场变量作为计值基础,推算出或计算出交易头寸的价值。
(二)敞口
广义而言,敞口就是风险暴露,即银行所持有的各类风险性资产余额。本部分所说的敞口是指狭义上的外汇敞口。可分
为:
1.单币种敞口头寸
单币种敞口头寸:每种货币的即期净敞口头寸、远期净敞口头寸、期权净敞口头寸以及其他敞口头寸之和。
(1)即期净敞口头寸:是指计入资产负债表内的业务所形成的敞口头寸,等于表内的即期资产减去即期负债。原则上应当
包括资产负债表内的所有项目,即应收、应付利息也应包括在内,但变化较小的结构性资产或负债和未到交割日的现货合约除外。
(2)远期净敞口头寸:主要是指买卖远期合约而形成的敞口头寸,其数量等于买入的远期合约头寸减去卖出的远期合约头
寸。远期合约包括远期外汇合约、外汇期货合约,以及未到交割日和已到交割日但尚未结算的现货合约,但不包括期权合约。
(3)期权敞口头寸。银行因业务需要会持有和卖出外汇期权合约。如果银行具备专用的期权计价模型,则可根据计价模型
来计量期权敞口头寸。否则应采用简化的计算方法计量期权敞口头寸,即持有期权的敞口头寸等于银行因持有期权而可能需要买入
或卖出的外汇总额,卖出期权的敞口头寸等于银行因卖出期权而可能需要买入或卖出的外汇总额。
(4)其他敞口头寸。例如以外币计值的担保业务和类似的承诺等,如果可能被动使用同时又是不可撤销的,就应当记人外
汇敞口头寸。
单币种敞口头寸=即期净敞口头寸+远期净敞口头寸+期权敞口头寸+其他敞口头寸
=(即期资产-即期负债)+(远期买入-远期卖出)+期权敞口头寸+其他敞口头寸
如果某种外汇的敞口头寸为正值,则说明机构在该币种上处于多头;如果某种外汇的敞口头寸为负值,则说明机构在该币
种上处于空头。
2.总敞口头寸
总敞口头寸:整个货币组合的外汇风险
计算方法:累计总敞口头寸法、净总敞口头寸法、短边法
一是累计总敞口头寸法。累计总敞口头寸等于所有外币的多头与空头的总和。该方法认为,不论多头还是空头,都属于
银行的敞口头寸,都应被纳入总敞口头寸的计量范围。因此,这种计量方法比较保守。
二是净总敞口头寸法。净总敞口头寸等于所有外币多头总额与空头总额之差。该方法主要考虑不同货币汇率波动的相关
性,认为多头与空头存在对冲效应。因此,这种计量方法较为激进。
三是短边法。短边法是一种为各国金融机构广泛运用的外汇风险敞口头寸的计量方法,同时为巴塞尔委员会所采用,中
国银监会编写的《外汇风险敞口情况表》也采用这种算法。短边法的计算方法是:首先分别加总每种外汇的多头和空头(分别称为
净多头头寸之和与净空头头寸之和);其次比较这两个总数;最后选择绝对值较大的作为银行的总敞口头寸。短边法的优点是既考虑
到多头与空头同时存在风险,又考虑到它们之间的抵补效应。
案例分析:外汇总敞口头寸的计算
假设商业银行的外汇敞口头寸如下:
日元多头50,德国马克多头100,英镑多头150,法国法郎空头20,美元空头180。
分别采用以上三种方法计算总外汇敞口头寸:
累计总敞口头寸为:50+100+150+20+180=500
净总敞口头寸为:(50+100+150-(20+180)=100
短边法先计算出净多头头寸之和为:50+100+150=300,净空头头寸之和为:20+180=200,因为前者绝对值较大,因此根
据短边法计算的外汇总敞口头寸为300。(三)久期
1.久期公式
久期(也称持续期)用于对固定收益产品的利率敏感程度或利率弹性的直接衡量。
其中,P为固定收益产品的当前价格;△P为价格的微小变动幅度(通常小于1%);y为市场利率;△y为市场利率的微小变动
幅度;D为麦考利久期(通常以年为单位)。
当市场利率发生变化时,固定收益产品的价格将发生反比例的变动,其变动程度取决于久期的长短,久期越长,其变动
幅度也就越大。
案例分析: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28页
假设某10年期债券当前的市场价格为102元,债券久期为9.5年,当前市场利率为3%。如果市场利率提高0.25%,则该
债券的价格变化为:
即该债券的价格将降低2.352元。
2.久期缺口
久期缺口:可以用来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利率敏感度进行分析,当市场利率变动时,银行资产价值和负债价值的变动
方向与市场利率的变动方向相反,而且资产与负债的久期越长,资产与负债价值变动的幅度越大,利率风险也就越高。
银行通常使用久期缺口来分析利率变化对其整体利率风险敞口的影响。
则:久期缺口=资产加权平均久期-(总负债/总资产)×负债加权平均久期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银行的久期缺口都为正值。此时,如果市场利率下降,则资产与负债的价值都会增加,但资产价值
增加的幅度比负债价值增加的幅度大,银行的市场价值将增加;如果市场利率上升,则资产与负债的价值都将减少,但资产价值减
少的幅度比负债价值减少的幅度大,银行的市场价值将减少。
资产负债久期缺口的绝对值越大,银行整体市场价值对利率的敏感度就越高,因而整体的利率风险敞口也越大。
(四)收益率曲线:描述收益率与到期期限之间的关系,其形状反映了长短期收益率之间的关系,是市场对当前经济状况
的判断,以及对未来经济走势预期的结果。
图4-1收益率曲线的不同形态
●正向收益率曲线:投资期限越长,收益率越高;
●反向收益率曲线:投资期限越长,收益率越低;
●水平收益率曲线:投资收益率与投资期限长短无关
●波动收益率曲线:不规则波动
投资者可以根据收益率曲线不同的预期变化趋势,采取相应的投资策略。假设目前市场上的收益率曲线是正向的,如果
预期收益率曲线基本维持不变,则可以买入期限较长的金融产品;如果预期曲线变陡,则买入短期,卖长期;如果预期曲线变平坦,
买长期,卖短期。
收益率曲线的特性:(1)代表性:(2)操作性。(3)解释性。(4)分析性。
二、市场风险计量方法
(一)缺口分析:用来衡量利率变动对当前收益的影响,是银行资产负债利率敏感度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
具体而言,将资产和负债按重新定价的期限划分到不同的时间段,然后将资产和负债的差额加上表外头寸,得到该时段
内的重新定价“缺口”,再乘以假定的利率变动,得出这一利率变动对净利息收入的影响。
当某一时段内的资产(包括表外业务头寸)大于负债时,就产生了正缺口,即资产敏感型缺口,此时,市场利率下降会导
致银行的净利息收入下降。相反,当某一时段内的负债大于资产(包括表外业务头寸)时,就产生了负缺口,即负债敏感型缺口,此
时,市场利率上升会导致银行的净利息收入下降。
缺口分析的局限性:
●假设同一时间段内的所有头寸的到期时间或重新定价时间相同;
●只考虑了重新定价期限的不同带来的利率风险,未考虑基准风险
●未考虑利率变动对非利息收入的影响;
●未考虑利率变动对银行整体价值的影响;
(二)久期分析:衡量利率变动对银行整体经济价值的影响
具体而言,就是对各时段的缺口赋予相应的敏感性权重,得到加权缺口,然后对所有时段的加权缺口进行汇总,以此估
算某一给定的小幅(通常小于l%)利率变动可能会对银行经济价值产生的影响。各时段的敏感性权重通常是由假定的利率变动乘以
该时段头寸的假定平均久期来确定。一般而言,金融工具的到期日或距下一次重新定价日的时间越长,并且在到期日之前支付的金
额越小,则久期的绝对值越高,表明利率变动将会对银行的经济价值产生较大的影响。
与缺口分析相比较,久期分析是一种更为先进的利率风险计量方法。缺口分析侧重于计量利率变动对银行短期收益的影
响,而久期分析则能计量利率风险对银行整体经济价值的影响,即估算利率变动对所有头寸的未来现金流现值的影响,从而对利率
变动的长期影响进行评估,并且更为准确地计量利率风险敞口。
久期分析的局限性:
●标准久期分析法仍然只能反映定价风险,不能反映基准风险及因利率和支付时间的不同而导致的头寸实际利率敏感型
差异,也不能很好地反映期权性风险;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29页
●对于利率的大幅波动,结果不准确。
(三)外汇敞口分析:衡量汇率变动对银行当期收益影响的一种方法
在进行外汇敞口分析时,银行应当分析单一币种的外汇敞口,以及各币种敞口折算成报告货币并加总轧差后形成的外汇
总敞口。对单一币种的外汇敞口,银行应当分析即期外汇敞口、远期外汇敞口和即期、远期加总轧差后的外汇敞口。银行还应当对
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形成的外汇敞口加以区分。对因外汇敞口而产生的汇率风险,银行通常采用套期保值和限额管理等方式进行控
制。外汇敞口限额包括对单一币种的外汇敞口限额和外汇总敞口限额。
局限:忽略了各币种汇率变动的相关性,难以揭示由各币种汇率变动的相关性所带来的汇率风险
(四)风险价值VaR
定义:在一定的持有期和置信水平下,利率、汇率等市场风险要素的变化可能对资产价值造成的最大损失。
重要概念:置信水平、持有期
VaR是一个统计学上的概念,指的是一段时期内一般为1天或10天-组合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如:“1天VaR=270万澳元(97.5%的置信度)”
意思是:“基于我们对以往价格走势和不同市场变量之间关系的数据分析,并考虑到目前在组合中我们所持有的头寸,我
们有97.5%的信心认为接下来24小时内我们的损失不会超过270万澳元”
注意:VaR并不是最差情况下的结果。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对于置信度为97.5%的VaR而言,我们预计比VaR情况更差
的情形会每40天出现一次。
计算VaR值涉及两个重要因素的选取:置信水平和持有期。
(1)置信水平的选取应当视模型的用途而定。如果模型是用来计算与风险相对应的监管资本,则置信水平应该取监管机构
所要求的99%;如果模型只是用于银行内部风险计量或不同市场风险的比较,置信水平的选取就并不十分重要。
(2)持有期的选取需要看模型的使用者是经营者还是监管者。如果模型的使用者是经营者自身,则时间间隔取决于其资产
组合的特性。如果模型使用者是监管者,时间间隔取决于监管的成本和收益。从成本的角度讲,时间间隔越短意味着监管越频繁,
监管的成本就越高;但从监管收益的角度讲,时间间隔越短越有利于商业银行尽早发现问题,监管的收益也越高。巴塞尔委员会将
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的持有期确定为l0天。
VaR值随置信水平和持有期的增大而增加。其中,置信水平越高,意味着最大损失在持有期内超出VaR值的可能性越小,
反之则可能性越大。
VaR的用途:
●高层管理将VaR作为衡量风险水平相对变化的框架性指标
●将不同活动中包含的诸多风险进行汇总,如外汇和利率交易活动等
●常被用作衡量某一交易账户相对其它交易账户的风险程度的标杆
●作为计算市场风险经济资本和法定资本的基础
VaR的三种模型技术:
(1)方差—协方差
优点是原理简单,计算快捷;
缺点是不能预测突发事件、其正态分布的假设条件产生肥尾(fattail)现象、不能充分度量非线性金融工具(如期权和抵
押贷款)的风险。
(2)历史模拟法(历史)
优点考虑了fattail现象、没有模型风险;
缺点单纯依靠历史数据进行度量,将低估突发性的收益率波动、风险度量的结果受制于历史周期的长度、对历史数据依
赖性强、在度量大的资产组合风险时,工作量繁重。
(3)蒙特卡洛模拟(未来)
优点:是一种全值估计方法,可以处理非线性、大幅波动及“肥尾”问题,产生大量路径模拟情景等;
缺点是成本高、计算量大,存在模型风险。
采用内部模型法(即VaR方法)计量市场风险的商业银行应当根据本行的业务规模和性质,参照国际通行标准,合理选择、
定期审查和调整模型技术及模型的假设前提和参数,并制定和实施引进新模型、调整现有模型及检验模型准确性的内部政策和程序。
模型的检验应当由独立于模型开发和运行的人员负责。
巴塞尔委员会对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提出了以下技术要求: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30页
·置信水平采用99%的单尾置信区间;
·持有期为10个营业日;
·市场风险要素价格的历史观测期至少为l年;
·至少每3个月更新一次数据。
考虑到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本身存在的一些缺陷,巴塞尔委员会要求在计算市场风险监管资本时,必须将计算出来的风险
价值乘以一个乘数因子,使所得出的资本数额足以抵御市场发生不利变化可能对银行造成的损失。乘数因子一般由各国监管当局根
据对银行风险管理体系质量的评估自行确定,巴塞尔委员会规定该值不得低于3。
与缺口分析、久期分析等传统的市场风险计量方法相比,市场风险内部模型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将不同业务、不同类别的
市场风险用一个确切的数值VaR来表示,是一种能在不同业务和风险类别之间进行比较和汇总的市场风险计量方法。尤其是将隐性
风险显性化之后,更有利于银行进行风险的监测、管理和控制。同时,由于风险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且简明易懂,因此更适宜董
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了解本行市场风险的总体水平。
但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市场风险内部模型计算的风险水平,不能反映资产组合的构成及其对价格波动的敏感性,对风险管理的具体作用有限,
需要辅之以缺口分析、久期分析等方法;
(2)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未涵盖价格剧烈波动等可能会对银行造成重大损失的突发性小概率事件,需要采用压力测试、情
景分析等方法对其分析结果进行补充。
(五)敏感性分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研究单个市场风险要素的微小变化可能会对金融工具或资产组合的收益或
经济产生的影响。
局限性:对较复杂的金融工具或资产组合,无法计量其收益或经济价值相对市场风险要素的非线性变化。
(六)压力测试:估算突发的小概率事件等极端不利的情况可能对其造成的潜在损失,从而评估银行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
的损失承受能力。
标准的“假如…怎么办”情景
如:衡量下列情景对盈亏的影响:
●利率出现+/-X%的平移●收益曲线日益陡峭/平缓●货币流动进一步加强/减弱●所有的期权暗含波动性
上升/下降Y%●利率掉期价差放宽/收紧Z%●期权账户出现“莫名其妙的情况(Delta,Vega,Gamma等)”
极端情景举例:
“911”类事件
恐怖分子/战争行动。金融市场暂时关闭。危及到全球经济稳定和发展。
联邦基金利率立即下跌50点,从1.25%下跌到0.75%(由于事件前市场利率超过了2%)
英国基准利率和澳大利亚现金利率均立即下跌25点(分别从现有水平下跌到3.5%和4.5%)
美元对所有主要货币的汇率都立即下跌5%
信贷利差增大(从BBB的+50个基点减少到AAA–的+25个基点,相对于评级下滑两级)
“澳大利亚情景”
10天内美元对澳元的汇率上升或下降5分(相当于自1985年5月后20年来10天内的最大变化)
澳元利率上升,短期内现金利率上升100点(相当于过去12年来的最大变化)。长期利率增加75-50点
澳大利亚公司债券的信贷利差大幅拓宽:从AAA的+25点到BBB的+75点
期权隐含的波动性大幅增加,举例:1周美元/澳元的波动性增加800点(从circa10%到18%)
(七)情景分析:是多因素分析方法,结合设定的各种可能情景的发生概率,研究多种因素同时作用时可能产生的影响。
在风险管理实践中,敏感性分析、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通常结合在一起使用,既考虑单一市场风险因素的微小变化对资
产价格的影响,同时也考虑多种风险因素在外部宏观因素影响下的综合作用结果。
(八)事后校验:将市场风险计量方法或模型估算结果与实际发生的损益进行比较,以检验计量方法或模型的准确性、可
靠性,并据此对计量方法或模型进行调整和改进的一种方法。
市场风险监测与控制
一、市场风险管理的组织框架
(一)董事会
董事会承担对市场风险管理实施监控的最终责任,确保商业银行能够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项业务所承担的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31页
各类市场风险。董事会负责审批市场风险管理的战略、政策和程序;确定银行可以承受的市场风险水平;督促高级管理层采取必要的
措施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市场风险,并定期获得关于市场风险性质和水平的报告;监控和评价市场风险管理的全面性、有效性
以及高级管理层在市场风险管理方面的履职情况。
(二)高级管理层
高级管理层负责制定、定期审查和监督执行市场风险管理的政策、程序以及具体的操作规程;及时了解市场风险水平及其
管理状况,并确保银行具备足够的人力、物力以及恰当的组织结构、管理信息系统和技术水平来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
项业务所承担的各类市场风险。商业银行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当对本行与市场风险有关的业务、所承担的各类市场风险以及相
应的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方法有足够的了解。
(三)相关部门
相关部门具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相关职能被恰当分离,以避免产生潜在的利益冲突。交易部门应当将前台、后台严格分
离;负责市场风险管理的部门应当职责明确,与承担风险的业务经营部门保持相对独立。
二、市场风险监测与报告
(一)市场风险报告的内容和种类
风险管理部门应当能够运用有效的风险监测和报告工具,及时向高级管理层和交易前台提供有价值的风险信息,以辅助
交易人员、高级管理层和风险管理专业人员进行决策。
有关市场风险状况的监测和分析报告应当定期、及时地向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其他管理人员提供。不同层次和种类的
报告应当遵循规定的发送范围、程序和频率。向董事会提交的市场风险监测和分析报告通常包括银行的总体市场头寸、风险水平、
盈亏状况以及对市场风险限额和市场风险管理的其他政策和程序的遵守情况等内容。向高级管理层和其他管理人员提交的市场风险
报告通常包括按地区、业务经营部门、资产组合、金融工具和风险类别分解后的详细信息,并具有更高的报告频率。
根据国际先进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实践,市场风险报告具有多种形式和作用。例如:
(1)投资组合报告。以总结的方式,完整列示了投资组合中的所有头寸。
(2)风险分解“热点”报告。风险分解报告使投资组合经理和风险经理清楚地识别在特定的投资组合中风险来自何处。
(3)最佳投资组合复制报告。通过简化的投资组合来解释复杂投资组合中主要风险的来源,有助于识别那些能够最有效降
低风险的交易,并且有助于理解复杂投资组合的动态变化。
(4)最佳风险对冲策略报告。最佳风险对冲策略报告提供了商业银行需要实际购买或出售的头寸规模,达到降低投资组合
风险的目的,并同时获得采取该风险对冲策略所能够降低的风险百分比。
(二)市场风险报告的路径和频度
根据国际先进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实践,市场风险报告的路径和频度通常为:
(1)在正常市场条件下,通常每周向高级管理层报告一次;在市场剧烈波动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实时报告,但主要通过信
息系统直接传递。
(2)后台和前台所需的头寸报告,应当每日提供,并完好打印、存档、保管。
(3)风险价值(VaR)和风险限额报告必须在每日交易结束之后尽快完成。
(4)应高级管理层或决策部门的要求,风险管理部门应当有能力随时提供各种满足特定需要的风险分析报告,以辅助决策。
三、市场风险控制
(一)限额管理:交易限额、风险限额、止损限额
商业银行实施市场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将所承担的市场风险规模控制在可以承受的合理范围内,使所承担的市
场风险水平与其风险管理能力和资本实力相匹配。限额管理正是对商业银行市场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的一项重要手段。
常用的市场风险限额包括交易限额、风险限额和止损限额等。
(1)交易限额(LimitsOllGrossorNetPositions)是指对总交易头寸或净交易头寸设定的限额。总头寸限额对特定交
易工具的多头头寸或空头头寸分别加以限制;净头寸限额对多头头寸和空头头寸相抵后的净额加以限制。在实践中,商业银行通常
将这两种交易限额结合使用。
(2)风险限额是指对基于量化方法计算出的市场风险参数来设定限额。例如,对采用内部模型法计量出的风险价值设定的
风险价值限额。(VaRLimits)。
(3)止损限额(Stop—LossLimits)是指所允许的最大损失额。通常,当某个头寸的累计损失达到或接近止损限额时,就
必须对该头寸进行对冲交易或立。即变现。止损限额适用于一日、一周或一个月等一段时间内的累计损失。
背景知识:市场风险限额体系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32页
商业银行应当制定对各类和各级限额的内部审批程序和操作规程,根据业务的性质、规模、复杂程度和风险承受能力设
定、定期审查和更新限额。市场风险限额既可以分配到不同地区、业务单元和交易员,也可以按资产组合、金融工具和风险类别进
行分配。商业银行应当根据不同的限额对控制风险的不同作用及其局限性,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限额相互补充的合理限额体
系,以有效控制市场风险。同时,商业银行应当确保不同市场风险限额之间的一致性,并协调市场风险限额管理与信用风险、流动
性风险等其他风险的限额管理。
商业银行在实施限额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制定并实施合理的超限额监控和处理程序。负责市场风险管理的部门应当通
过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监测对市场风险限额的遵守情况,并及时将超限额情况报告给相应级别的管理层。管理层应当根据限额管理
的政策和程序决定是否批准提高限额:如批准,则需要明确此超限额情况可以保持多长时间;对于未经批准的超限额情况,应当按
照内部限额管理政策和程序进行严肃处理。此外,交易部门也应当及时、主动地汇报超限额情况。管理层应当根据一定时期内的超
限额发生情况,决定是否对限额管理体系进行调整。
(二)风险对冲:利用金融衍生产品等金融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冲,即当原风险敞口出现亏损时,新风险敞口产生
盈利,并适当抵补亏损。
案例分析:市场风险对冲
假设商业银行以美元为单位进行外币资产管理。当日该银行向其客户发放了1000万英镑的短期贷款,预计3个月后收
回,贷款发放当日汇率为1英镑=2.0美元。商业银行的研究部门预测,3个月后美元可能会升值到1英镑=1.8美元。基于此分析
预测,商业银行可以采取的最简单、最直接的风险对冲交易是,在贷款发放的当日,在外汇期货市场卖出价值l000万英镑的期货
合约,汇率为1英镑=1.9美元。
当商业银行到期收回贷款时,如果美元汇率确如预测升值到1英镑:1.9美元甚至更高,则通过期货交易可以减少汇率风
险造成的损失;如果到期美元汇率不升反降,则可以利用因英镑升值而获取的美元账面收益抵补卖出英镑期货合约造成的损失,将
汇率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三)经济资本配置:自上而下法、自下而上法
(1)自上而下法通常用于制订市场风险管理战略规划。商业银行可根据前期业务部门、交易员或交易产品的VaR占市场风
险整体VaR的比例,在当期将经济资本(市场风险经济资本的计算可参照下节市场风险监管资本的计算原理)自上而下逐级分解到对
应业务部门、交易员或交易产品。根据投资组合原理,由于投资组合的整体VaR小于其所包含的每个单体VaR之和,因此,计算经
济资本分配比例时应当对单体VaR进行适当的技术调整。
(2)自下而上法通常用于当期绩效考核。商业银行可根据各业务部门、交易员或交易产品的实际风险状况分别计算其所占
用的经济资本,然后自下而上逐级累积。同样根据投资组合原理,累积所得的整体层面的经济资本应小于各单个经济资本的简单加
总。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定期分析比对上述两种方法分解经济资本时存在的差异,对经济资本配置的合理性进行有效评估,及
时发现高风险低收益的不良业务部门、交易员或交易产品,同时严格限制高风险业务的经济资本配置,将有限的经济资本配置到能
够创造最优风险一收益率的业务部门、交易员和交易产品。
市场风险资本计量与绩效评估
一、市场风险资本计量
商业银行应准确计量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并为此配置相应的经济资本来抵御其可能造成的风险损失。
市场风险监管资本应当能够反映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真实状况,即监管资本要求应当与所需配置的经济资本保持基本一
致。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规定,市场风险监管资本的计算公式为:
市场风险监管资本=(最低乘数因子+附加因子)×VaR
其中,巴塞尔委员会规定最低乘数因子为3;附加因子设定在最低乘数因子之上,取值在0~1之间;VaR的计算采用99%
的单尾置信区间,持有期为10个营业日。
商业银行在实施内部市场风险管理时,可以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和风险管理策略,选择不同于计算监管资本时所采用的置
信区间和持有期,因此计算出来的VaR值和市场风险经济资本会与监管资本略有不同,但必须同样能够反映市场风险的真实水平。
二、经风险调整后的绩效评估
商业银行可根据业务部门、交易员或交易产品创造的收益及其所占用的经济资本,计算各自的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
(Risk-AdjustedReturnonCapital,RAROC)和经济增加值(EconomicValueAdded,EVAe)sk-AdjustedReturnonCapital,),
以对不同的业务部门、交易员或交易产品的风险承担和盈利能力进行客观评价。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33页
市场风险管理中,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
RAROC=税后净利润业务单位(或交易)/经济资本业务单位(或交易)
如果一笔交易只发生了几天,则需将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调整为年化比率,以便于比较所有交易的经风险调整的资
本收益率。其年化公式为:
RAROCAnnual=(1+RAROCT)250/T-1
经济增加值是指商业银行在扣除资本成本之后所创造的价值增加。经济增加值强调资本成本的重要性,督促金融机构降
低运营过程中所承担的风险及占用的资本,达到增加金融机构价值的目的。市场风险管理中,经济增加值的计算公式为:
EVA=税后净利润-资本成本
=税后净利润-经济资本×资本预期收益率
=(RAROC-资本预期收益率)×经济资本
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和经济增加值可以用来评估交易员、投资组合、各项交易以及业务部门的业绩表现,但前提条
件是市场数据信息必须准确、真实,财务管理集中规范。
从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特别是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市场交易人员(或业务部门)的激励机制应当以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
益率和经济增加值为参照基准。如果交易人员(或业务部门)在交易过程中承担了很高的风险,则其所占用的经济资本必然很多,因
此即便交易人员(或业务部门)在当期获得了很高的收益,其真正创造的价值(经济增加值)也是有限的。
采用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和经济增加值这两项指标来评估交易人员和业务部门的业绩,有助于在商业银行内部树立良好的
风险意识,并鼓励严谨的价值投资取向,从而减少甚至避免追逐短期利益的高风险投机行为。操作风险管理
操作风险是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根据监管机构的规定,操作
风险包括一些法律风险,但不包括声誉风险和战略风险。
发生时
间
银行名称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描述
1994年美国信孚银行
宝洁以信孚银行为向其充分揭示复杂的互换交易风险而导致1.57亿美元
损失为由起诉
1995年
英国巴林银行新加坡
分行
交易员隐瞒报告日经225指数期货交易的亏损,最终损失14亿美元
1995年
日本大和银行纽约分
行
隐瞒美国国债交易亏损,损失超过11亿美元
1997年英国国民西敏寺银行隐瞒衍生产品交易亏损,损失7700万英镑
2002年爱尔兰联合银行交易员欺诈,用虚假交易隐瞒亏损,损失7亿美元
2003年多米尼加国际银行欺诈导致22亿美元损失,约占国家GDP13%
2003年英国皇家苏格兰银行反洗钱管理控制不善导致120万美元损失
TJX公司18个月的时间内,其IT系统中有4500万信用卡和借记卡号失窃。
操作风险作为最古老、最基本的风险,其居中的位置会直接影响其他的风险类别,经常与其他风险相互作用
第一节操作风险识别
一、操作风险分类:人员因素、内部流程、系统缺陷和外部事件
(一)人员因素:内部欺诈、失职违规,以及因员工的知识/技能匮乏、核心雇员流失、违反用工法等造成损失或不良影响引起
的风险。
人员因素:人员风险源于主观和客观因素,前者为商业银行员工不遵守职业道德,违法、违规或违章操作,单独或参与骗取、
盗用银行资产和客户资产,或工作疏忽等行为导致损失的风险;后者为人员数量配备不足或员工的自身能力与岗位对人员素质要求
不符而导致损失的风险。这里人员是指银行员工,不包括外部人员。
·内部欺诈:
员工职务犯罪(私欲)--近期集中在购买彩票,投资股市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34页
例:内部员工挪用资金大额购买彩票的案件
例:银行客户经理被过度信任,存折、卡、密码一手掌握
·失职违规
·知识/技能匮乏
·核心雇员流失
·违法用工法
违反用工法示例
·薪酬,福利,劳动合同终止后的安排
劳资关系·有组织的工会行动
·一般性责任(滑倒或坠落等)
环境安全性
·违反员工健康及安全规定
·劳方索偿
歧视及差别待遇事件·所有涉及歧视的事件
(二)内部流程:商业银行业务流程缺失、设计不完善,或者没有被严格执行而造成的损失
·财务/会计错误·文件/合同缺陷·产品设计缺陷·错误监控/报告·结算/支付错误·交易/定价错误
内部流程因素示例
流程缺失·缺乏必要的流程
流程设计不完善·设计不完善的流程
流程无效
·依赖手工录入
·管理信息不准确
·管理信息不及时
·未保留相应文件
·流程中断
·项目和主动变更的增加或集中
·项目未达到特定目标
·项目资金不足
·流程发生冲突
案例分析:内部流程因素引发的操作风险
某公司在商业银行贷款2400万元,其中1200万元以该公司所有的100亩土地作抵押,另外1200万元由于欠缺手续,尚未
来得及办理他项权证。该贷款发放不久后,该公司法人代表出车祸死亡,经营活动停止。该笔贷款中的1200万元贷款因无抵押物
而处于高风险状态。
上例是因对内部流程执行不严造成的操作风险。该商业银行如果未在授信管理规定中明确“先落实抵押手续、后放款”的规定,
则属于该商业银行流程缺失、设计不完善;如果有明确规定,但没有被严格执行,或者对客户通融办理授信提款,在贷后管理中未
及时完成有关手续,则属于执行无效。
(三)系统缺陷:由于信息科技部门或服务供应商提供的计算机系统或设备发生障碍或其他原因,导致商业银行不能正常提供全
部/部分服务或业务中断而造成的损失。
·数据/信息质量·违反系统安全规定·系统设计/开发的战略风险·系统的稳定性、兼容性、适宜性
(四)外部事件
·外部欺诈·洗钱·政治风险·监管规定·业务外包·自然灾害·恐怖威胁
背景知识:监管机构规定的可能造成实质性损失的操作风险事件
(1)内部欺诈事件。(2)外部欺诈事件。(3)就业制度和工作场所安全事件。(4)客户、产品和业务活动事件。(5)实物
资产的损坏。(6)信息科技系统事件。(7)执行、交割和流程管理事件。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35页
二、操作风险识别方法
(一)自我评估法
自我评估法是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全员风险识别,识别出全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点,并从影响程
度和发生概率两个角度来评估操作风险的重要程度。
商业银行进行操作风险自我评估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各级机构主动承担责任,加强对操作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流程的有
效管理。
(二)因果分析模型
在综合自我评估结果和各类操作风险报告的基础上,利用因果分析模型能够对风险成因、风险指标和风险损失进行逻辑分析和
数据统计,进而形成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的多元分布。
实践中,商业银行通常先收集损失事件,然后识别导致损失的风险成因,方法包括实证分析法、与业务管理部门会谈等,最终
获得损失事件与风险成因之间的因果关系。
操作风险评估
商业银行须评估所有已经识别出来的操作风险的影响程度和发生概率,以决定哪些风险可以接受,哪些风险不能接受且应当及
时加以转移或规避。
商业银行通常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来对操作风险的发生频率和影响程度做出评估。
操作风险与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是使用一定的方法帮助业务部门认识和评估其自身的操作风险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优化措
施。
由业务部门自己识别评估自身的操作风险
确定需要重点管理和控制的风险
发现遗漏的风险和不适当的控制措施
解决问题,进行优化完善
(一)操作风险评估要素和原则
●内部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数据
包括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发生后可以标识、计量和描述该风险事件的各项数据信息,涵盖商业银行所有机构和所有重要的业务活
动,反映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状况。
内部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应当是客观已发生的操作风险的损失数据,而非预期的损失数据。
●外部相关损失数据
可能危及商业银行安全的低频率、高损失事件相当稀少,因此商业银行应当利用外部相关损失数据(无论是公开数据还是行业
整合数据)来解决多数商业银行评估操作风险时因内部损失数据有限、样本数过少而导致统计结果失真的问题。
●情境分析
●业务经营环境和内部控制因素
操作风险评估通常从业务管理和风险管理两个角度开展,遵循由表及里、自下而上、从已知到未知的原则。
操作风险评估原则
原则释义
由表及
里
操作风险遍布商业银行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和业务环节,因此必须运用系统性的分析与评估方
法,从经营管理活动和业务环节的不同层面,由表及里逐层深入识别与评估操作风险因素
自下而
上
绝大部分操作风险事件发生于商业银行的基层机构和经营管理流程的基础环节,因此,应当将风
险管理的关口前移,自下而上逐级开展操作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从已知
到未知
操作风险评估应当从已知的风险(如本行或其他行已真实发生的风险事件)逐步延伸到未知的风
险(未识别或尚存争议的潜在风险)
(二)操作风险评估方法
1.自我评估法
操作风险评估的主要方法有自我评估法、损失分布法和风险地图法等。其中,自我评估法运用最广泛、最成熟。
风险评估的工作流程: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36页
全员风险识别与报告,作业流程分析和风险识别与评估,控制措施评估,制定与实施控制优化方案以及报告自我评估工作与日
常监控五个阶段。
商业银行在全行范围内开展操作风险的自我评估,有助于:
(1)建立覆盖商业银行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和业务环节的操作风险动态识别和评估机制,实现操作风险的主动识别与内部控制持
续优化;
(2)优化和完善各项作业流程,平衡风险与收益,提高服务效率和盈利能力;
(3)在自我评估的基础上建立操作风险事件数据库,构建操作风险管理的基础平台;
(4)为建立操作风险管理的关键风险指标体系和操作风险计量奠定基础;
(5)为案件防查工作提供方法和技术支持;
(6)促进风险管理文化的转变,提高员工参与操作风险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关键指标法
选择关键风险指标的基本原则
相关性
关键风险指标与操作风险状况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关键风险指标能够真实反映操作风险
水平
可计量性能够根据现有的数据/信息和技术条件对关键风险指标进行准确量化
风险敏感
性
关键风险指标的变动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操作风险的变化情况
实用性关键风险指标能够满足风险管理和各业务部门的现实需要
图5-1确定关键风险指标的步骤
关键风险指标示例
风险
类别
关键风险指标指标释义
人员
因素
人员在当前部门的从业年限
不考虑先前的工作经验(包括内部的和外部的),只考虑员
工在当前部门的从业年限,通常员工从业年限越长,工作经验
越丰富,业务出错的可能性越小
员工人均培训费用=年度员工培训费
用/员工人数
员工人均费用的变化情况,反映商业银行在提高员工工作技
能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客户投诉占比=每项产品客户投诉数
量/该产品交易数量
客户投诉反映了商业银行正确处理包括行政事务在内的能
力,同时也体现了客户对商业银行服务的满意程度
交易结果和财务核算结果间的差异=
某产品交易结果和财务核算结果之间
的差异/该产品交易总次数
种类繁多的金融产品使得交易结果和财务核算结果匹配和核
对较为困难,尤其当财务人员配备不足、前中后台缺少系统
支持和充分合作时
内部
流程
前后台交易不匹配占比=前台和后台
没有匹配的交易数量/所有交易数量
大量未能匹配的交易意味着前台的书面记录存在问题和/或
后台在输入交易信息时出现问题,同时缺乏信息系统支持
系统故障时间=某时段内业务系统出
现故障的总时间/该段时间的承诺正
常营业时间
随着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的快速升级/改造,不可避免地发生系
统故障,给自身和客户造成损失
系统
缺陷
系统数量=每个业务部门与业务有关
的EXCEL表格数最/业务系统种类
出于缺乏信息系统支持,业务人员不得不借助大量的EXCEL
表格,后果是业务流程中出现很多手工作业,既难统一规范
又加大了工作量,导致流程低效、质量低下
外部反洗钱警报占比=反洗钱系统针对洗随着政治、经济、社会环境日趋复杂,商业银行可能因涉嫌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37页
事件钱发出报警的交易量/实际交易量洗钱、资助恐怖活动等违规/违法行为而遭受监管处罚
操作风险控制
一、操作风险控制环境
商业银行的整体风险控制环境包括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合规文化及信息系统四项要素,对有效管理与控制操作风险至关重要。
(一)公司治理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商业银行控制操作风险的基石。最高管理层和相关部门在控制操作风险方面承担了重要职责。
(1)操作风险管理委员会及操作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确保全行范围内操作风险管理
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2)业务部门对操作风险的管理情况负直接责任,应指定专人负责操作风险管理。根据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要求,建
立本部门持续有效的操作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缓释、监测及报告程序。
(3)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定期检查评估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运作情况,监督操作风险管理政策的执行情况,对新出台的
操作风险管理方案进行独立评估,直接向董事会报告操作风险管理体系运行效果的评估情况。
(二)内部控制
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有效识别和防范操作风险的重要手段。
(三)合规文化
内部控制体系和合规文化是操作风险管理的基础。
违规操作、内部欺诈等行为所导致的操作风险损失时间占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的80%以上。
(四)信息系统
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包括主要面向客户的业务信息系统和主要供内部管理使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先进的业务信息系统能够大幅提
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显著降低操作失误/差错率。
二、操作风险缓释
●可规避的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调整业务规模、改变市场定位、放弃某些产品等措施,让其不再出现。
●可降低的操作风险
交易差错、记账差错等操作风险可以通过采取更为有力的内部控制措施(如轮岗、强制休假、差错率考核等)来降低风险发生频
率。
●可缓释的操作风险
火灾、抢劫、高管欺诈等操作风险商业银行往往很难规避和降低,甚至有些无能为力,但可以通过制订应急和连续营业方案、
购买保险、业务外包等方式将风险转移或缓释。
●应承担的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不管采取多好的控制措施、购买再多的保险,总会有些操作风险发生,如因员工知识/技能匮乏所造成的损失,这些
是商业银行应承担的风险,需要为其计提损失准备或风险资本金。
(一)连续营业方案:完备的灾难应急恢复和连续营业方案
(二)商业保险:操作风险缓释的有效手段
商业银行在计量操作风险监管资本时,可以将保险理赔收入作为操作风险的缓释因素,但保险的缓释最高不得超过操作风险监
管资本要求的20%
(三)业务外包
商业银行可以将某些业务外包给具有较高技能和规模的其他机构来管理,用以转移操作风险(见表5—13)。同时,外包非核
心业务有助于商业银行将重点放在核心业务上,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表5—l3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种类
技术外包如呼叫中心、计算机中心、网络中心、IT策划中心等
处理程序外包如消费信贷业务有关客户身份及亲笔签名的核对、信用卡客户资料的输入与装封等
业务营销外包如汽车贷款业务的推销、住房贷款推销、银行卡营销等
专业性服务外
包
如法律事务、不动产评估、安全保卫等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38页
后勤性事务外
包
如贸易金融服务的后勤处理作业、凭证保存等
从本质上说,业务操作或服务虽然可以外包,但其最终责任并未被“包”出去。外包并不能减少或免除董事会和高级管理
层确保第三方行为的安全稳健以及遵守相关法律的责任。商业银行必须对外包业务的风险进行管理,一些关键过程和核心业务,如
账务系统、资金交易业务等不应外包出去,因为过多的外包也会产生额外的操作风险或其他隐患。
商业银行仍然是外包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风险的最终责任人,对客户和监管者承担着保证服务质量、安全、透明度和管理汇报的
责任。
三、主要业务操作风险控制
●柜台业务
柜台业务泛指通过商业银行柜面办理的业务,是商业银行各项业务操作的集中体现,也是最容易引发操作风险的业务环节。柜
台业务范围广泛,包括账户管理、存取款、现金库箱、印押证管理、票据凭证审核、会计核算、账务处理等各项操作。
表5—14柜台业务操作风险控制
操作风险成因
·轻视柜台业务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
·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本身存在漏洞
·因人手紧张而未严格执行换人复核制度
·柜台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缺乏岗位制约和自我保护意识
·柜员工作强度大但收入不高,工作缺乏热情和责任感等
业务环节违规事项示例
账户开立、使用、变更
与撤销
·柜员为无证件或未获得相关批文的客户开立账户
·未经授权将单位存款或个人存款转入长期不动户****客户存款
·恶意查询并窃取客户账户信息,伪造或变造支款凭证
·柜员不按规定办理冻结、解冻、扣划业务,造成单位或个人账户资金
转移
·无变更申请书和单位主管部门证明文件,为存款人办理变更账户名称、
法定代表人
·利用开户单位注销账户时应收回作废的支票,加盖伪造印鉴,对外出
具假支票
·频繁开销户,通过虚假交易进行洗钱活动等
现金存取款
·未经授权办理大额存取款业务
·未审核客户有效身份证件办理大额现金存取业务
·无支付凭证或使用商业银行内部凭证办理开户单位资金支付业务
·未能识别而收入本外币假钞或变造钞
·离岗后钱箱未加锁或虽加锁但钥匙未妥善保管
·外部人员采取化整为零手段,通过其他商业银行相互间、账户间频繁
存取现金,进行洗钱活动等
柜员管理
·柜员离岗未退出业务操作系统,被他人利用进行操作
·授权密码泄露或借给他人使用
·柜员盗用会计主管密码私自授权,重置客户密码或强行修改客户密码
·设立劳动组合时,不注意岗位之间的监督制约
·柜员调离本工作岗位时,未及时将柜员卡上缴并注销,未及时取消其
业务权限等
重要凭证和重要物品管·凭证管理员领取重要空白凭证不入账或少入账,对外开具虚假单据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39页
理·柜员代客户签发填写应由客户办理的重要空白凭证
·不按规定进行账实核对,未及时发现重要空白凭证丢失、被盗
·对作废或停用的重要空白凭证不及时上缴、销毁,或撤并网点时重要
空白凭证未及时清理上缴,致使流失、被盗
·在空白有价单证、重要空白凭证上预先加盖印章
·印、押、证不分管、分用
·超越权限对外使用业务印章
·已停用、作废的印章未封存上缴或未及时销毁等
现金库箱管理
·现金库房、ATN密码未及时更换
·未执行库房钥匙分管、分持和平行交接制度
·将库房钥匙临时交由他人代管
·管库员单人出入库房
·重要物品未入库保管或未按规定登记,账实不符
·代保管质押品外借,或白条抵库
·上下级调拨库款时,缴领手续不全
·库存现金过大、长期超库存限额
·未执行现金箱专人复点核查制度,导致监守自盗或空存实取等
平账和账务核对
·未及时收回账务对账单,导致收款人不入账的行为不能被及时发现
·对应该逐笔勾对的内部账务不进行逐笔勾对
·对账、记账岗位未分离,收回的对账单不换人复核
·银企不对账或对账不符时,未及时进行处理等
抹账、错账冲正、挂账、
挂失业务
·柜员未经授权办理抹账、冲账、挂账业务
·冒用客户名义办理挂失,利用挂失换单、盗用客户资金
·客户利用虚假挂失诈骗资金
操作风险控制措施
·完善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不断细化操作细则,并建立岗位操作规范和操作手册,通过制
度规范来防范操作风险
·加强业务系统建设,尽可能将业务纳入系统处理,并在系统中自动设立风险监控要点,发现操
作中的风险点能及时提供警示信息
·加强岗位培训,特别是新业务和新产品培训,不断提高柜员操作技能和业务水平,同时培养柜
员岗位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强化一线实时监督检查,促进事后监督向专业化、规范化迈进,改进检查监督方法,同时充分
发挥各专业部门的指导、检查和督促作用
●法人信贷业务
法人信贷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最主要的业务种类之一,包括法人客户贷款业务、贴现业务、银行承兑汇票等业务。按照法人信
贷业务的流程,可大致分为评级授信、贷前调查、信贷审查、信贷审批、贷款发放、贷后管理六个环节。
表5—15法人信贷业务操作风险控制z
●个人信贷业务
个人信贷业务是国内商业银行竞相发展的零售银行业务,包括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个人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个人生产经营贷
款和个人质押贷款等业务品种。
表5—16个人信贷业务操作风险控制
操作风险成因
·商业银行对个人信贷业务缺乏风险意识或风险防范经验不足
·内控制度不完善、业务流程有漏洞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40页
·管理模式不科学、经营层次过低且缺乏约束
·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等
业务品种违规事项示例
个人任房按揭贷款
·信贷人员未尽职调查客户资料而发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
·房地产开发商与客户串通,或直接使用虚假客户资料骗取个人住房按揭贷款
·未核实第一还款来源或在第一还款来源不充足的情况下,向客户发放个人住房贷款
·房产中介机构以虚假购房人名义申请二手房贷款,骗取商业银行信用
·内外勾结编造客户资料骗取商业银行贷款
·因未及时办理抵押登记手续,而使开发商有机会将抵押物重复抵押或重复销售等
操作风险控制措施
·实行个人信贷业务集约化管理,提升管理层次,实现审贷部门分离
·成立个人信贷业务中心,由中心进行统一调查和审批,实现专业化经营和管理
·优化产品结构,改进操作流程,重点发展以质押和抵押为担保方式的个人贷款,审慎发展个人信用贷款和自然人保证担保贷款
·加强规范化管理,理顺个人贷款前台和后台部门之间的关系,完善业务转授权制度,加强法律审查,实行档案集中管理,加快个
人信贷电子化建设
·切实做好个人信贷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各个环节的规范操作,防范信贷业务操作风险
·强化个人贷款发放责任约束机制,细化个人贷款责任追究办法,推行不良贷款定期问责制度、到期提示制度、逾期警示制度和不
良责任追究制度
·在建立责任制的同时配之以奖励制度,将客户经理的贷款发放质量与其收入挂钩
●资金交易业务
包括资金管理、资金存放、资金拆借、债券买卖、外汇买卖、黄金买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等业务。从资金交易业务流程来看,
可分为前台交易、中台风险管理、后台结算/清算三个环节。
表5—17资金交易业务操作风险控制
操作风险成因
·风险防范意识不足,认为资金交易业务主要是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不大
·内部控制薄弱,部门及岗位设置不合理,规章制度滞后
·电子化建设缓慢,缺乏相应的业务处理系统和风险管理系统等
业务环节违规事项/风险点
前台交易
·交易员未及时止损,未授权交易或超限额交易
·交易员虚假交易和未报告交易
·交易员违章操作或操作失误或录入错误交易指令而造成损失
·交易员不慎泄露交易信息和机密
·因计算机系统中断、业务应急计划不周造成交易中断或数据丢失而引发损失
·交易定价模型或定价机制错误
·陷入外部交易陷阱或在交易中被哄抬成为交易受害者
中台风险管理
·交易协议审查不严或不力,签订不利于己方的合同条款
·在跨国交易中,对国际惯例、法律和条款把握不准
·未及时监测和报告交易员的超权限交易和重大头寸变化
·对交易的风险评估不及时、不准确等
后台结算/清算
·交易结算不及时或交易清算交割金额计算有误
·对交易条款理解不准确而导致结算争议
·因录入错误而错误清算资金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41页
·因系统中断而不能及时将资金清算到位
·未履行监管部门所要求的强制性报告义务
·未及时与前台核对交易明细,前后台账务长期不符等
●代理业务
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代为办理客户指定的经济事务、提供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包括代理政策性银行业务、代理中央
银行业务、代理商业银行业务、代收代付业务、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代理其他银行的银行卡收单业务等。
操作风险监测与报告
一、风险监测:
关键风险指标的显著波动可能意味着操作风险的总体性质发生变化。因此对关键风险指标进行分析,往往可以预测商业银行未
来特定时段内的操作风险状况。
二、风险报告:
路径:
●业务部门收集信息●操作风险管理部门汇集内外部信息并集中处理、评估后,形成操作风险报告●递交管理层
内容:风险状况、损失事件、诱因及对策、关键风险指标、资本金水平
操作风险资本计量
第一支柱
资本充足率=合格资本/[信用风险加权资产+12.5×(市场风险资本+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管理≠资本计算
●操作风险资本计量是操作风险管理和监管的重要手段,以促进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从基本指标法到标准法,乃至
高级计量法,并不代表着资本要求的减少,而是对于操作风险的敏感度越来越强,即能够相对精确地根据机构操作风险的实际水平
来计提资本需要。
●资本计量并不是有效控制操作风险的最好方法,应对操作风险的第一道防线是良好的内控机制和风险管理。
●强调操作风险管理的制度规范。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必须文件齐备。
操作风险资本的三种计算方法
●标准法●替代标准法●高级计量法
一、标准法
重点:八大类业务条线;不同操作风险资本要求系数
标准法将商业银行的所有业务划分为八大类业务条线,计算时需要获得每大类业务条线的总收入,然后根据各条线不同的操作
风险资本要求系数β,分别求出对应的资本,最后加总八类产品线的资本,即可得到商业银行总体操作风险资本要求。在各产品线
中,总收入是个广义的指标,代表业务经营规模,因此也大致反映了各产品线的操作风险状况。β代表商业银行在特定产品线的潜
在操作风险损失与该产品线总收入之间的关系。
商业银行将业务活动归类到对应业务条线时,应确保与信用风险或市场风险计量时所采用的业务条线分类定义一致。
的含义是前三年操作风险监管资本的算术平均数。
根据监管机构的要求,商业银行使用标准法计量操作风险资本应当至少满足以下条件:
(1)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当积极参与监督操作风险管理架构;
(2)商业银行应建立与本行的业务性质、规模和产品复杂程度相适应的操作风险管理系统;
(3)商业银行应系统性地收集、整理、跟踪和分析操作风险相关数据,定期根据损失数据进行风险评估,并将评估结果纳入操
作风险监测和控制;
(4)商业银行应建立清晰的操作风险内部报告路线;
(5)商业银行应投入充足的人力和物力支持在业务条线实施操作风险管理,并确保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有效性。
二、替代标准法
重点:在具体计量中,除零售银行和商业银行业务条线的总收入用前三年贷款余额的算术平均数与3.5%的乘积替代外,替代
标准法的业务条线归类原则、对应系数和监管资本计算方法与标准法完全相同。
替代标准法是介于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之间的过渡方法。商业银行使用替代标准法应当能够证明使用该方法与使用标准法相
比,能够降低操作风险重复计量的程度。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42页
在具体计量中,除零售银行和商业银行业务条线的总收入用前三年贷款余额的算术平均数与3.5%的乘积替代外,替代标准法
的业务条线归类原则、对应系数和监管资本计算方法与标准法完全相同。
替代标准法下的零售银行和商业银行业务条线的操作风险监管资本计算公式分别为:
零售银行业务条线的监管资本=3.5%×前三年零售银行业务条线
贷款余额的算术平均数×l2%
商业银行业务条线的监管资本=3.5%×前三年商业银行业务条线贷款
余额的算术平均数×15%
(商业银行业务条线的贷款余额中还应包括银行账户证券的账面价值)
在替代标准法中,商业银行对除零售银行和商业银行以外的业务条线的监管资本,可以按照标准法计算,也可以用其他业务条
线的总收入之和与18%的乘积代替。
三、高级计量法
●资格要求:商业银行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当积极参与监督操作风险管理架构,拥
有完整且确实可行的操作风险管理系统,拥有充足的资源支持在主要产品线上和控制及审计领域采用该方法。
●定性标准:商业银行必须设置独立的操作风险管理岗位,负责设计和实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操作风险管理框架
包括统一的操作风险管理控制政策和程序、操作风险计量方法、操作风险报告系统,以及操作风险控制/缓释策略。在采用高级计
量法计量操作风险经济资本时,商业银行必须:
(1)将操作风险评估系统整合到日常风险管理流程;
(2)将评估结果作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监测和控制流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风险报告、管理报告、资本分配和风险分析中发挥
重要作用;
(3)在全行范围内对主要业务条线分配操作风险资本,并采取激励手段鼓励改进操作风险管理;
(4)定期向业务管理层、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汇报操作风险暴露和损失情况,并明确规定处理程序,针对管理报告中反映的情
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5)以正式文件形式制定内部操作风险管理政策、制度和流程,并在文件中明确规定对违规的处理办法;
(6)定期对操作风险管理流程和计量系统进行内部和/或外部审计,审计内容必须涵盖业务部门的活动和操作风险管理岗位情
况;
(7)验证操作风险计量系统,验证的标准和程序应当符合监管机构的有关规定。
●定量标准:内部积累的损失数据、外部相关损失数据、情景分析、本行的业务经营
环境和内部控制
商业银行可根据本行业务性质、规模和产品复杂程度以及风险管理水平自行选择操作风险计量模型,包括损失分布模型、打分
卡模型等,模型的置信度为99.9%,观测期为1年。
监管当局要求商业银行通过加总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得出监管资本要求,允许商业银行在计算操作风险损失时,使用内部确
定的相关系数。
任何操作风险内部计量系统必须提供与监管机构规定的操作风险范围和损失事件类型一致的操作风险分类数据。监管当局要求
商业银行通过加总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或在计算非预期损失时已经包括了预期损失)得出监管资本要求,允许商业银行在计算操
作风险损失时,使用内部确定的相关系数,但商业银行必须验证其相关性假设,并能证明其系统能在估计各项操作风险损失之间的
相关系数方面计算准确、实施合理有效、考虑到了此类相关性估计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压力情况出现时),且高度可信并符合监管
当局要求。
●内部数据要求
商业银行应明确内部损失数据加工、调整的方法、程序和权限,对内部损失数据应设置合理的损失事件统计金额起点,使用的
内部损失数据应与业务条线归类目录和损失事件类型目录建立对应关系。
无论用于损失计量还是用于验证,商业银行必须具备至少5年的内部损失数据。对初次使用高级计量法的商业银行,允许使用
3年的历史数据。此外,商业银行对由一个中心控制部门(如信息科技部门)或由跨业务条线、跨期事件引起的操作风险损失,应制
定合理具体的损失分配标准。
●外部数据要求
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计量系统应使用相关的外部数据,包括公开数据、银行业共享数据等,并书面规定外部数据加工、调整的
方法、程序和权限。外部数据应包含实际损失金额、发生损失事件的业务规模、损失事件的原因和背景等信息。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43页
●情景分析
商业银行应当对操作风险计量系统所使用的相关性假设进行情景分析。此外,在运用外部数据预期潜在的操作风险大额损失时,
也应借助风险管理专家的主观情景分析。商业银行应及时将事后真实的损失结果与情景分析进行对比,不断提高情景分析的合理性。
●业务经营环境和内部控制因素
商业银行在运用内部、外部损失数据和情景分析方法计量操作风险时,还应考虑到可能使操作风险状况发生变化的业务经营环
境和内部控制因素,并将这些因素转换成为可计量的定量指标纳入操作风险计量系统,使风险评估更具前瞻性,更准确反映商业银
行真实的风险状况,督促商业银行按风险管理目标从事资本评估,及时发现操作风险改善和恶化的信号。
中国银监会依据审慎监管规则,认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不健全、操作风险管理薄弱的,可要求商业银行在计量结果的基础上提
高操作风险监管资本。未经监管机构的批准,商业银行不得随意变更操作风险监管资本计量方法。
商业银行在客观评估操作风险影响程度和发生概率的基础上,应尽可能准确计量这些风险可能给商业银行造成的损失,并为此
配置相应的经济资本。
操作风险监管资本应当能够反映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真实状况,即监管资本要求应当与所需配置的经济资本保持基本一致。
流动性风险管理
流动性:衡量商业银行在一定时间内、以合理的成本获取资金用于偿还债务或增加资产的能力,其基本要素包括:时间、成本
和资金数量。
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损失或破产的可能性。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直接反映了其从宏观到微观的所有层面的运营状况及市场声誉。保持良好的流动性状况能够对商业银行
的安全、稳健运营产生积极作用:
(1)增进市场信心,向外界表明银行有能力偿还借款,是值得信赖的;
(2)确保银行有能力履行贷款承诺,稳固客户关系;
(3)避免银行资产廉价出售,损害股东利益;
(4)降低银行借入资金时所需支付的风险溢价。
第一节流动性风险识别
资产流动性:商业银行持有的资产可以随时得到偿付或者在不贬值的情况下进行出售,反映了商业银行在无损失或微小损失情
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资产变现能力越强,银行的流动性状况越佳,其流动性风险也相应越低。因此,商业银行应当估算所持有的
可迅速变现资产量,将其与预期的流动性需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流动性适宜度。
背景知识:
巴塞尔委员会将银行资产按流动性高低分为四类:
(1)最具有流动性的资产,如现金及在中央银行的市场操作中可用于抵押的政府债券,这类资产可用于从中央银行获得流动性
支持,或者在市场上出售、回购或抵押融资;
(2)其他可在市场上交易的证券,如股票和同业借款,这些证券是可以出售的,但在不利情况下可能会丧失流动性;
(3)商业银行可出售的贷款组合,一些贷款组合虽然有可供交易的市场,但在流动性分析的框架内却可能被视为不能出售;
(4)流动性最差的资产包括实质上无法进行市场交易的资产,如无法出售的贷款、银行的房产和在子公司的投资、存在严重问
题的信贷资产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资产流动性时,抵押给第三方的资产均应从上述各类资产中扣除。
负债流动性:商业银行能够随时以合理的成本吸收客户存款或从市场获得需要的资金,反映了商业银行在合理的时间、成本条
件下迅速获取资金的能力。如果商业银行获取资金的能力较弱,则容易导致银行的流动性状况欠佳,其流动性风险也相应较高。由
于零售客户和公司/机构客户对商业银行风险状况的敏感度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负债流动性还应当从零售负债和公司/机构负债两个
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1)零售客户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和利率水平缺乏敏感度,其存款意愿通常取决于自身的金融知识和经验、银行的地理位置、
产品种类、服务质量等感性因素。因此,从商业银行负债流动性的角度来看,零售存款相对稳定,通常被看做是核心存款的重要组
成部分。
(2)公司/机构客户可以便利地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例如,根据监测和分析商业银行所发行的债券和票据在
二级市场的成交量和成交价格,能够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作出判断,进而决定存款的额度和去向。因此,公司/机构存款对商业
银行的风险状况和利率水平高度敏感,通常不够稳定,很容易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造成较大影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大额公司/
机构存款的变动对中小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冲击尤为显著,积极开拓中小企业客户存款,有助于显著分散和降低流动性风险。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44页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尽可能的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稳定性,并在两者之间寻求的最佳风险-收益平衡点。
一、资产负债期限结构
定义:在未来特定的时段内,到期资产(现金流入)与到期负债(现金流出)的构成状况。
商业银行为了获取盈利而在正常范围内建立的“借短贷长”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或持有期缺口),被认为是一种正常的、可控
性较强的流动性风险。
在实践操作中,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借入流动性是商业银行降低流动性风险的“最具风险”的方法,因为商业银行在借入资金
时,不得不在资金成本和可获得性之间作出艰难的选择。商业银行通常选择在真正需要资金的时候借入资金。
因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时刻都在发生变化,流动性状况也随之改变。除了每日客户存
取款、贷款发放/归还、资金交易等会改变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外,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也会导致其资产负债期限结构
发生变化。其他诸如股票市场投资收益率上升时,存款人倾向于将资金从银行转到股票市场,而借款人可能会推进新的贷款请求或
加速提取那些支付低利率的信贷额度,也将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造成影响。
二、资产负债币种结构
重点:商业银行可根据其国际业务需要及外币流动性管理能力,采用百分比方式或绝对方式来管理外币和负债。
对于从事国际业务的商业银行而言,多币种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增加了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复杂程度。在本国或国际市场出现异
常状况时,外币债权方通常因为对债务方缺乏足够了解并且无法对市场发展作出正确判断,而要求债务方提前偿付债务。在这种不
利的市场条件下,商业银行如果不能迅速满足外币债务的偿付需求,将不可避免地陷入外币流动性危机,并严重影响其在国际市场
上的声誉。因此,从事国际业务的商业银行必须高度重视各主要币种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要求,商业银行应对其经常使用的主要币种的流动性状况进行计量、监测和控制。商业银行除结合本币承
诺来评价总的外汇流动性需求以及可接受的错配情况外,还应对所持有的各币种的流动性进行单独分析。对于持有的外汇总额及重
要币种,应制定并定期回顾检查一定时期内对错配情况的限制条件。为保持安全的外币流动性状况,商业银行可根据其外币债务结
构,选择以百分比方式匹配外币债务组合,即将所持有的外币资产尽可能地一一对应其外币债务。例如,商业银行的债务主要由美
元、欧元和日元组成,则其持有的外币资产也参照美元、欧元和日元债务的比率。如果商业银行认为某种外币是其最重要的对外支
付和结算工具,占有绝对比例,则可以选择以绝对方式匹配其外币债务组合,即完全持有该重要货币用来匹配所有外币债务,不持
有或尽可能少持有其他外币资产,以降低外币流动性管理的复杂程度。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商业银行都应当参照本币资产负债期限
结构的管理方式,严格控制外币资产负债的错配期限。
三、资产负债分布结构
商业银行应当深刻领会限额管理的真正内涵,尽可能降低其资金来源(负债)和使用(资产)的同质性,形成合理的资产负债分布
结构,以获得稳定的、多样化的现金流量,最大程度地降低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应当根据自身情况,控制各类资金来源的合理比例,并适度分散客户种类和资金到期日;在日常经营中持有足够水平
的流动资金,并根据本行的业务特点持有合理的流动资产组合,作为应付紧急融资的储备;制定适当的债务组合以及与主要资金提
供者建立稳健持久的关系,以维持资金来源的多样化及稳定性,避免资金来源过度集中于个别对手、产品或市场;同时制定风险集
中限额,并监测日常遵守的情况。通常,零售性质的资金(如居民储蓄)因为其资金来源更加分散、同质性更低,相比批发性质的资
金(如同业拆借、公司存款)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因此,以零售资金来源为主的商业银行,其流动性风险相对较低。
知识要点
虽然流动性风险通常被认为是商业银行破产的直接原因,但实质上,流动性风险是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
及战略风险长期积聚、恶化的综合作用结果。如果这些与流动性密切相关的风险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控制,最终将以流动性危机的形
式爆发出来。
表6-1流动性风险与各类主要风险的关系
流动性风险与信
用风险的关系
承担过高的信用风险可能导致不良贷款及违约损失大幅上升,贷款收益显著下
降,从而增加流动性风险,如越来越多的贷款发放给高风险人群
流动性风险与市
场风险的关系
承担过高的市场风险(投机行为)可能因错误判断市场发展趋势,导致投资组
合价值严重受损,从而增加流动性风险,如超限额持有/投机次级金融产品
流动性风险与操
作风险的关系
操作风险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从而对流动性状况产生严重影响,如法国兴
业银行交易员违规交易衍生产品造成巨额损失,不得不接受政府救助
流动性风险与声任何涉及商业银行的负面消息都可能危及其声誉,进而削弱存款人和社会公众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45页
誉风险的关系的信心并造成存款资金大量流失,最终使商业银行被动陷入流动性危机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深刻警示商业银行随时面临着流动性风险,特别是个别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迅速恶化,如出现挤兑、
股价暴跌、破产倒闭等情形,可能引发存款人及社会公众普遍担忧同类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及风险管理能力。如果出现流动性危机
的金融机构在整体经济环境中举足轻重,将不可避免地引发系统性风险,危及本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利益与金融安全。因此,不论从
商业银行内部管理还是外部监管的角度来讲,流动性一直被我国银行业认为是至关重要的“三性原则”(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
之一。
第二节流动性风险评估
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一方面为了实现更高收益,通常会持有期限较长、收益率较高的金融资产;另一方面由于负债的
不稳定性,不得不持有足够的流动资产以满足日常经营和支付/结算的需求。因此,采用多种有效方法准确评估商业银行资产的流
动性状况、负债的稳定性状况,以及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状况,有助于深入理解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状况,并采取恰当的风险控制
措施。
一、流动性比率/指标法
(1)同类金融机构之间横向比较各项流动性比率/指标。商业银行可以首先选取行业中具备良好流动性状况的同类金融机构并计
算其各项资产、负债及错配期限的比率/指标,然后计算商业银行自身所对应的各项比率/指标,最后将自身指标与行业良好标准进
行横向比较,并据此对自身的流动性风险水平作出客观评价。
(2)商业银行内部纵向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各项流动性比率/指标。为保持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持续性和一致性,商业银行应当定
期对自身不同历史时期的各项资产、负债及错配期限的比率/指标进行比较,以正确认识流动性风险状况的发展和变化趋势,同时
也有助于理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以及风险偏好的变化情况。
表6-2流动性风险评估常用的比率/指标
比
率/
指标
公式
比率/指标内涵
现金
头寸
指标
=(现
金头
寸+
应收
存
款)/
总资
产
该指标越高意味着商业银行满足即时现金需要的能力越强
核心
存款
指标
=核
心存
款/
总资
产
对同类商业银行而言,比率高的商业银行流动性也相对较好
贷款
总额
与总
比率较高暗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能力较差,而比率较低则反映商业银行具有较大的贷款增长潜力。尽
管资产证券化已使得商业银行贷款的流动增强,但传统观念仍然认为贷款是商业银行的盈利资产中流
动性最差的资产。一般来说,该比率随商业银行规模的增加而增加,大银行的比率高于中小银行。但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46页
资产
的比
率=
贷款
总额
/总
资产
是,由于该比率忽略了其他资产,特别是流动资产,因此该指标无法准确地衡量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
险
贷款
总额
与核
心存
款的
比率
=贷
款总
额/
核心
存款
比率越小则表明商业银行存储的流动性越高,流动性风险也相对越小
流动
资产
与总
资产
的比
率=
流动
资产
/总
资产
比率越高则表明商业银行存储的流动性越高,应付流动性需求的能力也就越强。通常,商业银行的规
模越大则该比率越小,因为大银行不需要存储太多的流动性
易变
负债
与总
资产
的比
率=
易变
负债
/总
资产
该比率衡量商业银行在多大程度上依赖易变负债获得所需资金。易变负债是指那些受利率等经济因素
影响较大的资金来源,当市场发生对商业银行不利的变动时,这部分资金来源容易流失。在其他条件
相同的情况下,该比率越大则商业银行面临的流动性风险越高
大额
负债
依赖
度=
(大
额负
债-
对大型商业银行来说,该比率为50%很正常,但对主动负债比例较低的大部分中小商业银行来说,大
额负债依赖度通常为负值。因此,大额负债依赖度仅适合用来衡量大型特别是国际活跃银行的流动性
风险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47页
短期
投
资)/
(盈
利资
产-
短期
投
资)
监管的主要指标(见书)
●流动性比率=流动性资产余额/流动性负债余额*100%>25%
●人民币超额准备金率=(在人行超额准备金存款+库存现金)/人民币各项存款期末余额*100%
外币超额备付金率=(在中国人民银行超额外汇准备金存款+存入同业外汇款项+外汇现金)/外币各项存款期末余额×100%
●核心负债比率=核心负债期末余额/总负债期末余额*100%>60%
●流动性缺口率=(流动性缺口+未使用不可撤销承诺)/到期流动性资产*100%>-10%
辅助指标
●经调整资产流动性比例=调整后流动性资产余额/调整后流动性负债余额
经调整后流动性资产余额=流动性资产总和-1个月内到期的应收利息及其他应收款×5%-在国内外二级市场上可随时变现的债
券投资(不包括1个月内到期的债券投资)×5%-其他1个月内到期的可变现资产(剔除其中的不良资产)×5%;
经调整后流动性负债余额=流动性负债总和-1个月内到期用于质押的存款金额
●存贷比=各项贷款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
●最大十户存款比例=最大十户存款总额/各项存款
流动性比率/指标法的优点是简单实用,有助于理解商业银行当前和过去的流动性状况;缺点是其属于静态评估,无法对未来特
定时段内的流动性状况进行评估和预测。此处,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商业银行的历史沿革、规模大小、管理能力、业务专长,以及
获得流动性的途径和能力等方面各不相同,因此不能简单地根据一项或几项比率/指标就对不同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和变化趋势
作出比较和判断。
二、现金流分析法
通过对商业银行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资金来源)和现金流出(资金使用)的分析和预测,可以评估商业银行短期内的流动性状
况。
商业银行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差异可以用“剩余”或“赤字”来表示:
·当资金来源大于资金使用时,出现资金“剩余”,表明商业银行拥有一个“流动性缓冲器”,即流动性相对充足。此时商业
银行应当考虑到这种流动性剩余头寸的机会成本,因为过量的剩余资金完全可以转变为其他盈利资产赚取更高收益。
·当资金来源小于资金使用时,出现流动性“赤字”,此时必须考虑这种资金匮乏可能造成的支付困难以及由此产生的流动性
风险。根据历史经验分析得知,当资金剩余额与总资产之比小于3%~5%,甚至为负数时,商业银行应当对其流动性状况引起高度
重视。
为合理预测商业银行在未来不同时段内的流动性需求,商业银行应当尽可能准确预测未来特定时段内(如未来7天、l5天、30
天)的新贷款净增值(新贷款额-到期贷款-贷款出售)、存款净流量(流入量一流出量),以及其他资产和负债的净流量,将上述各项
资金净流量加总,再与期初的“剩余”或“赤字”相加,即可获得未来特定时段内的流动性头寸。
在正常市场条件下,现金流分析有助于真实、准确地反映商业银行在未来短期内的流动性状况。但如果商业银行的规模很大、
业务复杂、预期期限较长(如180天、360天),则分析人员能够获得完整现金流量信息的可能性和准确性将显著降低,现金流分析
结果的可信赖度也随之减弱。在实践操作中,现金流分析法通常和缺口分析等方法一起使用,互为补充。
三、其他流动性评估方法
(一)缺口分析法
针对未来特定时段,计算到期资产和到期负债之间的差额,即流动性缺口,以判断商业银行在不同时段内的流动性是否充足。
需要注意的是,在特定时段内虽没到期,但可以不受损失或承担较少损失就能出售的资产应当被计入到期资产。为了准确计算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需求(融资缺口),需要对资产、负债和表外项目的未来现金流进行全面分析。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48页
商业银行通常将特定时段内包括活期存款在内的平均存款作为核心资金,为贷款提供融资来源。虽然活期存款持有者在理论上
可以随时提取存款,但统计分析表明,绝大多数活期存款都不会在短期内一次性全部支取,而且平均存放时间在两年以上。
融资缺口=贷款平均额-核心存款平均额
如缺口为正:融资缺口=-流动性资产+借入资金
合并公式得:借入资金(流动性需求)=融资缺口+流动性资产=(贷款平均额-核心存款平均额)+流动性资产
由此可得,商业银行在特定时段内需要借入的资金规模(流动性需求)是由一定水平的核心存款、发放的贷款,以及一定数量的
流动性资产决定的。融资缺口扩大可能意味着商业银行的存款流失增加,贷款因客户增加而上升。例如,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热,一
方面吸引客户大量提取银行存款用于购买房产,另一方面发放的房地产项目贷款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显著增加。其结果是虽然利息
收入显著增长,但银行短期可用资金大幅下降,造成短期流动性紧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行业经过一定的发展和繁荣期后,
都必然回归理性甚至进入衰退期,此时如果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客户无法按期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商业银行将面临严重的流动
性风险。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出售所持有的流动性资产或转向资金市场借入资金来缓解流动性压力。但随着借入资金的频率和规模不断增
加,资金市场的债权方将愈加关注该商业银行的信用质量和风险水平,其结果可能导致该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显著上升,可获
得的融资额度明显下降,所发行的各类有价证券迅速贬值。如果市场状况持续恶化,最终将引发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危机,直至破产
清算。如果这种流动性危机无法迅速得到有效控制反而进一步恶化,将引发连锁反应而形成系统性风险,危及金融和经济体系的安
全。
知识要点:
一般而言,活跃在短期货币市场和易于在短期内募集到资金弥补其资金缺口的商业银行具有较短的管理时间序列;而活跃在长
期资产和负债市场的商业银行则需要采用较长的时间序列。
(二)久期分析法
利率波动将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价值变化,进而造成流动性状况发生变化。因此,同样可以采用市场风险管理中的
久期分析方法,评估利率变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的影响。用DA表示总资产的加权平均久期,DL表示总负债的加权平均久期,
VA表示总资产,VL表示总负债,R为市场利率,当市场利率变动时,资产和负债的变化可表示为:
△VA=-[DA×VA×△R/(1+R)]
△VL=-[DL×VL×△R/(1+R)]
案例分析
假设商业银行以市场价值表示的简化资产负债表中,资产A=1000亿元,负债L=800亿元,资产加权平均久期为DA=6年,负
债加权平均久期为DL=4年。根据久期分析法,如果市场利率从3%上升到3.5%,则利率变化对商业银行整体价值的影响如下:
资产价值变化:
△VA=-[DA×VA×△R/(1+R)]=-[6×1000×(3.5%一3%)/(1+3%)]=-29.13(亿元)
即资产价值减少29.13亿元。
负债价值变化:
△VL=-[DL×VL×△R/(1+R)]=-[4×800×(3.5%一3%)/(1+3%)]=-15.53(亿元)
即负债价值减少(相当于商业银行收益)15.53亿元。
整体价值变化=-29.13-(-15.53)=-13.6(亿元),即商业银行的整体价值降低约l3.6亿元,其流动性可能因此而减弱。
市场风险管理中的久期缺口同样可以用来评估利率变化对商业银行某个时期的流动性状况的影响:
(1)当久期缺口为正值时,如果市场利率下降,则资产价值增加的幅度比负债价值增加的幅度大,流动性也随之增强;如果市场
利率上升,则资产价值减少的幅度比负债价值减少的幅度大,流动性也随之减弱。
(2)当久期缺口为负值时,如果市场利率下降,流动性也随之减弱;如果市场利率上升,流动性也随之增强。
(3)当久期缺口为零时,利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没有影响。这种情况极少发生。
第三节流动性风险监测与控制
一、流动性风险预警
表6—4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预警指标/信号
内部指标/信号外部指标/信号融资指标/信号
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内部有关风险水平、盈主要包括第三方评级、所发行的有主要包括商业银行的负债稳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49页
利能力、资产质量,以及其他可能对流动
性产生中长期影响的指标变化。例如:
·某项或多项业务/产品的风险水平增
加;
·资产或负债过于集中;
·资产质量下降;
·盈利水平下降;
·快速增长的资产的主要资金来源为市
场大宗融资等
价证券的市场表现等指标的变化。
例如:
·市场上出现关于商业银行的负
面传言,客户大量求征;
·外部评级下降;
·所发行的股票价格下跌;
·所发行的可流通债券(包括次
级债)的交易量上升且买卖价差扩
大;
·交易/经纪商不愿买卖债券而
迫使银行寻求熟悉的交易/经纪商
支持等
定性和融资能力的变化等。
例如:
·存款大量流失;
·债权人(包括存款人)
提前要求兑付造成支付能力
出现不足:
·融资成本上升;
·融资交易对手开始要求
抵(质)押物且不愿提供中
长期融资;
·愿意提供融资的对手数
量减少且单笔融资的金额显
著上升;
·被迫从市场上购回已发
行的债券等
二、压力测试
2007年上半年国内股票市场空前繁荣,某商业银行在1个营业日内累计提取数百亿元人民币,给流动性管理造成了巨大压力,
被迫在资金市场不惜成本借入巨额资金以应付短期支付要求。
商业银行可根据自身业务特色和需要,对以下风险因素的变化可能对各类资产、负债,以及表外项目价值造成的影响进行压力
测试:
(1)存贷款基准利率连续累计上调/下调250个基点;
(2)市场收益率提高/降低50%;
(3)持有主要外币相对于本币升值/贬值20%;
(4)重要行业的原材料/销售价格上下波幅超过50%;
(5)GDP、CPI、失业率等重要宏观经济指标上下波幅超过20%。
三、情景分析
商业银行通常将可能面临的市场条件分为正常、最好和最坏三种情景,尽可能考虑到每种情景下可能出现的有利或不利的重大
流动性变化。例如,在正常和极端不利的市场条件下,商业银行现金流入和流出的缺口分析结果以及所反映的整体流动性状况会存
在显著差异。
在流动性风险情景分析中,分析商业银行正常状况下的现金流量变化最为重要,有助于强化商业银行日常存款管理并充分利用
各种融资渠道,避免在某一时刻持有过量的闲置资金或面临过高的资金需求,以有效缓解市场波动所产生的冲击,消除交易对手对
其经营状况的疑虑。虽然最好情景和最坏情景发生概率较低,但深入分析最坏情景(即面临流动性危机)意义重大,通常可分为以下
两种情况:
(1)商业银行自身问题所造成的流动性危机。例如,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严重低下,无法继续产生正常的现金流入,可用资金
严重匮乏,而此时大量负债无法展期或以其他负债替代,必须按期偿还,因此不得不依赖从资金市场大规模融资或出售流动性资产,
从而引发流动性危机。例如,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巴林银行,由于内部控制方面的严重疏漏被个别交易员利用,违规交易衍生产品
并遭受巨额损失,最终巴林银行因无法筹措到足够的资金弥补损失而被迫宣布破产倒闭。
实质上,商业银行绝大多数流动性危机的根源都在于自身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存在致命的薄弱环节。
(2)整体市场危机。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是流动性危机噩梦最真实的写照,几乎所有国际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都
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损害了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定与繁荣。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危机条件下,市场对商业银行的信用
等级高度重视,由此导致不同商业银行的融资能力形成巨大反差,有些追逐高风险、高收益的商业银行因不堪承受巨额投机损失而
破产倒闭,而有些稳健经营、信誉卓著的商业银行则成为剩余资金的安全避风港,在危机中反而提高了自身的流动性和竞争能力。
在最坏情景下,商业银行需要测算现金流量的可能变动范围,此时应当持审慎态度,在分析现金流入时采用较晚的日期,金额
适当降低;而在分析现金流出时采用较早的日期,金额适当提高。将特定时段内的预期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之间的余额相加,则能
够把握商业银行在三种情景下的流动性演变和资金净余缺的情况,从而合理判断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
四、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法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50页
本币流动性风险管理:
(1)设立相应的比率/指标。
(2)计算总的流动性需求,包括负债流动性需求,商业银行总的流动性需求。
①商业银行的负债流动性需求。商业银行可将特定时段内的存款分为三类:
第一类,敏感负债,对利率非常敏感,随时都可能提取,如证券业存款。对这部分负债,商业银行应保持较强的流动性储备,
可持有其总额的80%。
第二类,脆弱资金,部分为短期内提取的存款,如政府税款、电力等费用收入。商业银行可以流动资产的形式持有其30%左右。
第三类,核心存款,除极少部分外,几乎不会在一年内提取。商业银行可将其15%投入流动资产。
根据上述分类及参数标准,可获得商业银行的负债流动性需求:
商业银行的负债流动性需求=0.8×(敏感负债-法定储备)+0.3×(脆弱资金-法定储备)+0.15×(核心存款-法定储备)
②商业银行总的流动性需求。由于贷款发放之后,客户可能立即提取,因此商业银行必须持有充足的资金(通常为100%现金)。
由此可得商业银行总的流动性需求:
商业银行总的流动性需求=0.8×(敏感负债-法定储备)+0.3×(脆弱资金-法定储备)+0.15×(核心存款-法定储备)+1.0×新增
贷款
根据已划定的资金期限,计算现金流量头寸剩余或不足,结合不同情景可能发生的概率,获得不同时段内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缺
口:
特定时段内的流动性缺口=最好情景的概率×最好状况的预计头寸剩余或不足+正常情景的概率×正常状况的预计头寸剩余或
不足+最坏情景的概率×最坏状况的预计头寸剩余或不足
·外币的流动性风险管理
高级管理层应当首先明确外币流动性的管理架构,可以将流动性管理权限集中在总部或下放至在货币发行国的分行,但都应赋
予总部最终的监督和控制全球流动性的权力。其次是制定各币种的流动性管理策略。商业银行应当制定外汇融资能力受损时的流动
性应急计划,通常采用两种方式:
(1)使用本币资源并通过外汇市场将其转为外币,或使用该外汇的备用资源。
(2)管理者可根据某些外币在流动性需求中占有较高比例的情况,为其建立单独的备用流动性安排。
·制定流动性应急计划:危机处理方案;弥补现金流量不足的工作程序。
·要点:提高流动性管理的预见性;建立多层次的流动性屏障;通过金融市场控制风险。
巴塞尔委员会关于银行流动性管理的稳健原则
1.建立流动性管理架构2.计量和监测净融资需求的能力3.管理市场进入的能力4.应急计划5.对外汇的流动
性管理6.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7.信息披露8.监管机构的作用
第七章声誉风险和战略风险管理
第一节声誉风险
概念:由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商业银行负面评价的风险。
一、声誉风险管理的内容及作用
有效声誉风险管理体系的内容:
(1)明确商业银行的战略愿景和价值理念;(2)有明确记载的声誉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3)深入理解不同利益持有者
(如股东、员工、客户、监管机构、社会公众等)对自身的期望值;(4)培养开放、互信、互助的机构文化;(5)建立强大的、
动态的风险管理系统,有能力提供风险事件的早期预警;(6)努力建设学习型组织,有能力在出现问题时及时纠正;(7)建立
公平的奖惩机制,支持发展目标和股东价值的实现;(8)利用自身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影响合作伙伴、供应商和客户;(9)
建立公开、诚恳的内外部交流机制,尽量满足不同利益持有者的要求;(10)有明确记载的危机处理/决策流程。
良好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的作用:
(1)招募和保留最佳雇员;(2)确保产品和服务的溢价水平;(3)减少进入新市场的阻碍;(4)维持客户和供应商的忠诚
度;(5)创造有利的资金使用环境;(6)增进和投资者的关系;(7)强化自身的可信度和利益持有者的信心;(8)吸引
高质量的合作伙伴和强化自身竞争力;(9)最大限度地减少诉讼威胁和监管要求。
二、声誉风险管理的基本做法
(一)明确董事会和高管层的责任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51页
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负责制定商业银行的声誉风险管理政策和操作流程,并在其直接领导下,独立设置声誉风险管理职能,负
责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声誉风险。除制定常态的风险处理政策和流程外,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还应当制定危机处理程序,定期
根据自身情况对声誉风险进行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以应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管理混乱和重大损失。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对声誉
风险管理的结果负有最终责任。
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当定期审核声誉风险管理政策,敦促所有员工熟知相关政策,并在商业银行内部积极鼓励严谨的工作方
式和态度。根据商业银行的规模和业务复杂程度,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以身作则,严格遵守道德规范和利益冲突政策,并积极参与
声誉风险管理活动,对实现商业银行的声誉风险管理目标至关重要。
高级管理层应当确保商业银行能够充分识别和及时处理可能导致声誉风险的事件,准确评估和报告声誉风险管理政策的遵守情
况,正确识别和审核早期预警指标,在发生未遵守操作规程的情况下采取适当的跟进措施。
(二)建立清晰的声誉风险管理流程
1.声誉风险识别:与信用、市场、操作、流动性等风险交叉存在、相互作用
商业银行通常要求各业务单位及重要岗位定期通过清单法详细列明其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其所包含的风险因素,然后将其
中可能影响到声誉的风险因素提炼出来,报告给声誉风险管理部门(见表7-1)。
表7—1利用清单法识别声誉风险
风险类别风险因素/事项可能影响声誉的风险因素
信用风险
·优质客户违约率上升
·不良贷款率接近5%
·贷款损失准备金充足率低于100%
·房地产行业贷款比例超过30%
·信用风险状况趋向恶化
市场风险
·国债交易损失扩大
·衍生产品交易策略错误
·持有外汇品种单一
·跨国投资账面损失扩大
·市场风险管理能力薄弱/技术缺失
操作风险
·内外勾结欺诈/骗贷
·经常遭到监管处罚
·信息系统故障导致业务瘫痪
·地震造成营业场所损失
·内部控制机制严重缺失
·技术部门/外包机构能力欠缺
其他风险
·流动性缺口显著扩大
·逐步丧失业务特色/市场份额
……
·资产负债/风险管理能力低下
·战略风险管理薄弱/缺失
……
2.声誉风险评估
声誉风险评估的关键在于深刻理解潜在风险事件中,利益持有者对商业银行有何期待,以及商业银行对此应当作何反应。
声誉风险管理部门可以采取事先调查等方法,了解典型客户或公众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可能变化持何种态度,以尽量
准确预测此类变化可能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结果。商业银行通常需要作出预先评估的声誉风险事件包括:
①市场对商业银行的盈利预期;
②商业银行改革/重组的成本/收益;
③监管机构责令整改的不利信息/事件;
④影响客户或公众的政策性变化等(如营业场所、营业时间、服务收费等方面的调整)。
3.监测和报告
声誉风险管理部门处在声誉风险管理的第一线,应当随时了解各类利益持有者所关注的问题,并且正确预测他们对商业银行的
业务、政策或运营调整可能产生的反应。同时,声誉风险管理部门应当仔细分析和监测所收到的意见/评论,通过有效的报告和反
应系统,及时将利益持有者对商业银行积极和消极的评价或行动、所有的沟通记录和结果,以及商业银行所应当采取的应对措施,
经过提炼和整理后,及时汇报给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由最高管理层制订最终的声誉风险应对方案。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52页
声誉风险管理应当成为业务单位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虽然很多商业银行已经将声誉风险管理政策融入业务领域和相关金融产
品中,但商业银行仍然需要通过定期的内部审计和现场检查,保证声誉风险管理政策的执行效果。
(三)采取适当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
截至目前,国内外金融机构尚未开发出有效的声誉风险管理量化技术,但普遍认为声誉风险管理的最佳实践操作是:
(1)推行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改善公司治理,并预先做好防范危机的准备;
(2)确保各类风险被正确识别、优先排序,并得到有效管理。
声誉风险管理的具体做法有:■强化声誉风险管理培训■确保实现承诺■确保及时处理投诉和批评
■尽可能维护大多数利益持有者的期望与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相一致■增强对客户/公众的透明度
■将商业银行的企业社会责任和经营目标结合起来,是创造公共透明度、维护商业银行声誉的另一个重要层面。
■保持和媒体的良好接触■制定危机管理规划
三、声誉危机管理规划
声誉危机管理应当建立在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公共利益基础上,而且如果能够在监管部门采取行动之前妥善处理,将取得更好的
效果。
声誉危机管理的主要内容:
■预先制定战略性的危机管理规划;■提高解决日常解决问题的能力;■危机现场处理;■提高发言人的沟通技能;
■危机处理过程中的持续沟通;■管理危机过程中的信息交流;■模拟训练和演习
第二节战略风险管理
战略风险管理就是基于这种前瞻性理念而形成的全面、预防性的风险管理方法,得到国际上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商
业银行的高度重视。
商业银行的战略风险管理具有双重内涵:
一是商业银行针对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外部环境和内部可利用资源,系统识别和评估商业银行既定的战略目标、发展规
划和实施方案中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科学的决策方法和风险管理措施来避免或降低可能的风险损失。
二是商业银行从长期、战略的高度,良好规划和实施信用、市场、操作、流动性以及声誉风险管理,确保商业银行健康、持久
运营。
一、战略风险管理的作用:长期的战略性投资
战略风险管理通常被认为是一项长期性的战略投资,实施效果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现。实质上,商业银行可以在短期内便体会
到战略风险管理的诸多益处:
·比竞争对手更早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可以更为妥善地处理风险事件;·全面、系统地规划未来发展,有助于将风险挑战
转变为成长机会;·对主要风险提早做好准备,能够避免或减轻其可能造成的严重损失;·避免因盈利能力出现大幅波动而
导致的流动性风险;·优化经济资本配置,并降低资本使用成本;·强化内部控制系统和流程;·避免附加的强制性监
管要求,减少法律争议/诉讼事件。
简言之,战略风险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经济损失、持久维护和提高商业银行的声誉和股东价值。
知识要点:
商业银行致力于战略风险管理的前提,是理解并接受战略风险管理的基本假设:
(1)准确预测未来风险事件的可能性是存在的。(2)预防工作有助于避免或减少风险事件和未来损失。(3)如果对未来
风险加以有效管理和利用,风险由可能转变为发展机会。
二、基本做法:
■明确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责任
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负责制定商业银行的战略风险管理政策和操作流程,并在其直接领导下,独立设置战略风险管理/规划部
门,负责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战略风险。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对战略风险管理的结果负有最终责任。
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负责制定商业银行最高级别的战略规划,并将其作为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行动指南。
■建立清晰的战略风险管理流程:战略风险识别、战略风险评估、监测和报告
与声誉风险相似,战略风险产生于商业银行运营的所有层面和环节,并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交织
在一起。
(1)战略风险识别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53页
商业银行的战略风险来源于其内部经营管理活动,以及外部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商业银行战
略目标缺乏整体兼容性,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制定的经营战略存在缺陷,为实现目标所需要的资源匮乏,以及整个战略实施过程的质
量难以保证。
在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管理活动中,战略风险可以从宏观战略层面、中观管理层面和微观执行层面进行识别。
①在宏观战略层面,董事会和最高管理层必须全面、深入地评估商业银行长期战略决策中可能潜藏的战略风险。
②在中观管理层面,业务领域负责人应当严格遵循商业银行的整体战略规划,最大限度地避免投资策略、业务拓展等涉及短期
利益的经营/管理活动存在战略风险。
③在微观执行层面,所有岗位员工必须严格遵守相关业务岗位的操作规程,同时具备正确的风险管理意识。
表7—2商业银行面临的外部风险
行业风险
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不可避免地出现收益下降、产品/服务
成本增加、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等现象
竞争对手风险
越来越多的非银行类金融服务机构在提供更加便利和多元化的金融服
务,填补市场空白的同时,也在逐步侵蚀商业银行原有的市场份额
客户风险
经济发展及节场波动同样导致客户风险/投资偏好发生转变,客户维权意识
和议价能力也显著增强
品牌风险
激烈的行业竞争必然形成优胜劣汰,产品/服务的品牌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商
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
技术风险
商业银行必须确保所采用的核心业务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具有高度的适
用性、安全性和前瞻惟
项目风险
商业银行同样面临诸如产品研发失败、系统建设失败、进入新市场失败、
兼并/收购失败等风险
其他外部风险
政治动荡、经济恶化、社会道德水准下降等外部环境的变化,都将对商
业银行的管理质量、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商业银行正确识别来自于内、外部的战略风险,有助于经营管理从被动防守转变为主动出击,适时采取研发新产品/服务、需
求创新、业务拓展等战略性措施,提高盈利能力并确保竞争优势。
(2)战略风险评估
与声誉风险相似,战略风险也是无形的,因此很难量化。在评估战略风险时,应当首先由商业银行内部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负
责审核一些技术性较强的假设条件,如整体经济指标、利率变化/预期、信用风险参数等;然后由战略管理/规划部门对各种战略风
险的影响效果和发生的可能性作出评估,据此进行优先排序并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战略实施方案(见表7—3)。
表7—3战略风险评估及实施方案
风险影响战略实施方案
显著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必须采取管理措施、密切关注尽量避免或高度重视
中度可接受风险、持续监测应当采取管理措施必须采取管理措施
轻微接受风险可接受风险、持续监测采取管理措施、持续监测
风险发生可能性低中高
(3)监测和报告
商业银行通常采用定期(每月或季度)自我评估的方法,来检验战略风险管理是否有效实施。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当定期审视
和讨论战略风险分析/监测报告,对未来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进行调整。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定期审核商业银行的战略风险管理流程。
■采取适当的战略风险管理办法:
战略风险管理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制定以风险为导向的战略规划。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54页
首先,战略规划应当清晰阐述实施方案中所涉及的风险因素、潜在收益以及可接受的风险水平,并且尽可能地将预期风险损失
和财务分析包含在内。
其次,战略规划必须建立在商业银行当前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发展潜力基础之上,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特色。
最后,战略规划始于宏观战略层面,但最终必须深入贯彻并落实到中观管理和微观操作层面。
最高层面的战略规划最终应当以切实可行的战略实施方案体现出来,应用于各主要业务领域。
战略风险管理的另一重要工具是经济资本配置。
第八章银行监管与市场约束
第一节银行监管
银行监管是由政府主导、实施的监督管理行为,监管部门通过制定法律、制度和规则,实施监督检查,促进金融体系的安全和
稳定,有效保护存款人利益。巴塞尔委员会于2006年10月重新修订并发布了新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
银行监管的原因:
·为各行业广泛提供金融服务;
·银行普遍存在通过扩大资产规模来增加利润的发展冲动;
·存款人与银行的关系属于特殊的债权人与债务人关系,且两者所掌握的信息是极不对称;
·风险是银行体系不可消除的内生因素,银行机构正是通过管理和经营风险获得收益;
·银行业先天存在垄断与竞争的悖论。
一、银行监管的内容
(一)监管的目标、原则和标准
四条监管目标:保护广大存款人和金融消费者的利益;增进市场信心;增进公众对现代金融的了解;努力减少金融犯罪,维护金
融稳定。
基本原则:依法、公开、公正和效率
公开原则是指监管活动除法律规定需要保密的以外,应当具有适当的透明度。公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监管立法和政
策标准公开;二是监管执法和行为标准公开;三是行政复议的依据、标准、程序公开。
公正原则是指银行业市场的参与者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银监会进行监管活动时应当平等对待所有参与者。公正原则包括两个
方面:一是实体公正,要求平等对待监管对象;二是程序公正,要求履行法定的完整程序,不因监管对象不同而有差异。
标准:
①促进金融稳定和金融创新共同发展;
②努力提升我国银行业在国际金融服务中的竞争力;
③对各类监管设限做到科学合理,有所为有所不为,减少一切不必要的限制;
④鼓励公平竞争,反对无序竞争;
⑤对监管者和被监管者都要实施严格、明确的问责制;
⑥高效、节约地使用一切监管资源。
在总结和借鉴国内外银行监管经验的基础上,中国银监会提出了“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监管理念。这一
监管理念内生于中国的银行改革、发展与|{盔管的实践,是对当前我国银行监管工作经验的高度总结。
(二)理念、指标体系和主要内容
1.监管理念
所谓风险监管,是指通过识别商业银行固有的风险种类,进而对其经营管理所涉及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估,并按照评级标准,系
统、全面、持续地评价一家银行经营管理状况的监管方式。这种监管方式重点关注银行的业务风险、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检
查和评价涉及银行业务的各个方面,是一种全面、动态掌握银行情况的监管。
风险监管框架涵盖了六个监管步骤:了解机构、风险评估、规划监管行为、准备风险为本的现场检查、实施风险为本的现场检
查并确定评级、监管措施效果评价和持续的非现场监测。
2.风险监管指标体系:
风险水平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以时点数据为基础,属于静态指标,包括信用风险指标、市场风险指标、操作风
险指标和流动性风险指标(请参阅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相关章节);
风险迁徙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风险变化的程度,表示为资产质量从前期到本期变化的比率,属于动态指标,包括正常贷款迂
徙率和不良贷款迁徙率(请参阅信用风险相关章节);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55页
风险抵补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抵补风险损失的能力,包括盈利能力、准备金充足程度和资本充足程度三个方面。
表8—1风险抵补类指标
盈利能力监管指标
资本金收益率(ROE)=税后净收入/资本金总额
该项指标也称为股本收益率,反映银行资本或股本的盈利能力,从而评价银行的经营成果。当发现某行资
本金收益率低于商业银行平均值或负面变动较大时,监管当局应要求该商业银行找出问题的原因,制定改
进措施,促进其健康发展
资产收益率(ROA)=税后净收入/资产总额
该项指标是反映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收入水平、成本管理水平、负债管理水平以及综合管理水平的综合指
标。将各商业银行该指标进行对比,总结指标值较高的银行的经验,找出指标值较低的银行的问题及改进
措施,从而加强商业银行管理,提高盈利水平
净业务收益率=(营业收入一营业支出)/资产总额
净利息收入率=(贷款利息收入一存款利息支出)/资产总额
非利息收入率=(非利息收入一非利息支出)/资产总额
非利息收人比率=(非利息收入一非利息支出)/(营、吐收入一营业支出)
监管这些指标,可以比较各商业银行营业收入的取得、结构和创利能力,以便找出问题银行,提出监管意
见
准备金充足程度监管指标
信贷资产准备充足率=授信资产实际计提准备/应提准备×l00%
非信贷资产准备充足率=非信贷资产实际计提准备/非信贷预计损失×l00%
信贷资产准备充足率不得低于100%,非信贷资产准备充足率不得低于l00%
资本充足程度监管质保
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风险加权资本×l00%
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附属资本)/风险加权资本×l00%
按照监管机构的要求,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附属资本最高
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l00%
3.风险监管的主要内容:
·建立银行风险的识别、计量、评价和预警机制,建立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根据定性和定量指标确定风险水平或级别,根据
风险水平及时进行预警·建立高风险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判断和救助体系·建立应对支付危机的处置体系·建立银行类金
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及金融安全网
对单一银行类金融机构而言,监管部门也高度关注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内
部控制、风险管理体系以及风险计量模型的有效性。
①管理信息系统的形式和内容应当与商业银行营运、组织结构、业务政策、操作系统和管理报告制度相吻合,构成商业银行成
本核算、产品定价、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有力支撑。
②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状况的监管
二、银行监管的办法
市场准入、资本监管、监督检查、风险评级市场准入:行政许可手段审查
银行机构的市场准入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机构准入。二是业务准入。
三是高级管理人员准入。
市场准入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效率及便民的原则,其主要目标是:
(1)保证注册银行具有良好的品质,预防不稳定机构进入银行体系。(2)维护银行市场秩序。(3)保护存款者的利益。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56页
资本监管:重要性、计算、资本监管的要点
·重要性:银行监管的核心、提升银行体系稳定性维护公平竞争的重要手段、促使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监管手段。
·计算:
资本的构成:资本由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部分构成。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
少数股权。附属资本包括重估储备、一般准备、优先股、可转换债券、混合资本债券和长期次级债务。
资本扣除的相关规定:
·商誉应全部从核心资本中扣除;
·对未并表金融机构资本投资应分别从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中各扣除50%;
·对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和企业投资,分别从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中各扣除50%。
表内信用资产的风险权重:
·采用外部评级机构评级结果来确定对境外主权债权的风险权重。
·对我国中央政府(含中国人民银行)的债权统一给予0的风险权重。
·对中央政府投资的公用企业的债权风险权重为50%,而对省及省以下政府投资的公用企业视做一般企业,给予l00%的风险
权重。
·对政策性银行债权的风险权重为0。
·对商业银行债权的风险权重规定为:商业银行之间原始期限在4个月以内的债权给予O风险权重,4个月以上的风险权重
为20%,但商业银行持有的其他银行发行的混合资本债券和长期次级债务的风险权重为100%。
·对其他金融机构债权给予l00%的风险权重,但对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为执行国务院规定按面值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而
定向发行的债券进行了特别处理,风险权重为0,以体现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在风险程度上的差别。
·对其他资产的风险权重:对商业银行的其他资产,包括对企业、个人的贷款和自用房地产等资产,都给予l00%的风险权重。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权重为50%。
质押和担保的处理:
·现金类资产
·高质量的金融工具
表外项目的处理:商业银行首先将表外项目的名义本金额乘以信用转换系数,获得等同于表内项目的风险资产,然后根据交易
对象的属性确定风险权重,计算表外项目相应的风险加权资产。
表8—4普通表外项目的处理
表外项目信用转换系数
等同于贷款的授信业务,包括一般负债担保、远期票据承兑和具有承兑性质
的背书
100%
某些交易相关的或有负债,包括投标保函、履约保函、预付保函、预留金保
函等
50%
与贸易相关的短期或有负债,主要指有优先索偿权的装运货物作抵押的跟单
信用证
20%
承诺,其中原始期限在1年以下或原始期限在1年以上但随时可无条件撤销
的承诺
转换系数为0,其他承诺为
50%
信用风险仍在银行的资产销售与购买协议,包括资产回购协议和有追索权的
资产销售
100%
市场风险资本要求: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在境内不得从事、参与股票交易和商品交易。因此,目前商业银行需计提资本的市场风
险主要包括:交易性人民币债券投资、外币债券投资的利率风险;外币贷款、外币债券投资和外汇交易中的汇率风险。
·要点:
有效资本监管的起点是商业银行自身严格的资本约束。
对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程序进行评估:完整的资本充足率评估程序包括五个方面: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57页
·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监督;·健全的资本评估;·风险的全面评估;·完善的监测和报告系统;·健全
的内部控制检查。
分类监管。
对资本不足银行的纠正措施:
·对商业银行股东实施的纠正措施;·对商业银行董事和高级管理层采取的纠正措施;
·对商业银行机构采取的监管措施。
对本行资本充足率的信息披露要求:资本充足率的信息披露应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内容:
·风险管理目标和政策;·并表范围;·资本规模;·资本充足率水平;·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监督检查:
监管部门通过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等监督检查手段,实现对风险的及时预警、识别和评估,并针对不同风险程度的银行机构,
建立风险纠正和处置安排,确保银行风险得以有效控制、处置。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两种方式相互补充、互为依据,在监管活动
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通过非现场监管系统收集到全面、可靠和及时的信息,大大减少现场检查的工作量。
·非现场监管对现场检查的指导作用。
·现场检查结果将提高非现场监管的质量。
·通过现场检查修正非现场监管结果。
·非现场监管工作还要对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和风险进行持续跟踪监测,督促被监管机构的整改进度和情况,从而加强现场
检查的有效性。
(1)非现场监管。非现场监管人员通过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系统监测被监管机构各类风险水平的变化,并及时跟进预警信号,跟
进被监管机构的内控缺陷,纠正其违规行为,改善其公司治理。
(2)现场检查。现场检查是指监管当局及其分支机构派出监管人员到被监管的金融机构进行实地检查,通过查阅金融机构的账
表、文件等各种资料和座谈询问等方法,对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检查、评价和处理,督促金融机构合法、稳健经营,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维护金融机构及金融体系安全的一种检查方式。
①现场检查对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
·发现和识别风险。·保护和促进作用。·反馈和建议作用。·评价和指导作用。
知识要点:
中国银监会现场检查的重点内容包括:业务经营的合法合规性、风险状况和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流动性、盈利能力、管理
水平和内部控制、市场风险敏感度。
(3)风险处置纠正
·风险纠正。根据银行机构风险程度,纠正性措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建议性或参考性措施,另一类是带有一定强制性或监
控性的措施。
·风险救助。
·市场退出。市场退出可分为法人机构整体退出和分支机构退出两大类,退出方式可分为自愿退出和强制退出。
风险评级
进行风险评级对中国的银行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提高监管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二是有利于提高监管的持续性,改变当前监管随意和缺乏连续性的问题;
三是有利于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将评级结果作为监管机构确定监管重点、实施分类监管、配置监管资源的基本依据。
CAMELS的评级内容
·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管理·盈利性·流动性·市场风险敏感度
综合评级是在汇总CAMELs五大要素评级结果的基础上得出的,评级结果以1~5级表示,数字越大表明级别越低和监管关注程
度越高。
三、银行监管的规则
(一)银行监管法规体系: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58页
银行监管领域所依据的主要法律包括《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行政许可法》等,这
些法律构成银行监管部门依法行使银行监管职能的基础。此外,《物权法》、《信托法》、《票据法》、《公司法》、《担保法》、
《合同法》等法律也从不同角度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提出基本法律要求。
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依法制定,以国务院令的形式发布的各种有关活动的法律规范。如《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等。
规章是银行监督管理部门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权限范围内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信息披露指引》、
《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等。
·信用风险管理领域。·市场风险管理领域。·操作风险管理领域。·其他风险管理领域。
第二节市场约束
一、市场约束与信息披露
市场约束是指通过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披露制度,增强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和银行监管透明度,从而有效发挥外部监督的
作用,提高银行业整体经营水平,实现持续、稳健发展。
(一)市场约束机制和各参与方的作用:提高经营管理透明度,使市场参与者得到及时、可靠的信息
1.市场约束机制
市场约束机制需要一系列配套制度得以实现,包括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健全的中介机构管理约束、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有效的
市场退出政策,以及监管机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所披露的信息进行评估等。
市场约束的具体表现:在有效信息披露的前提下,依靠包括存款人、债权人、银行股东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驱动,使这些利益
相关者根据自身掌握的信息及判断,在必要时采取影响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合理行动,如卖出股票、转移存款等,达到促进银行稳
健经营的目的。
2.市场约束参与方及其作用
①监管部门。监管部门是市场约束的核心,其作用在于:一是制定信息披露标准和指南,提高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二是实
施惩戒,即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确保政策执行和有效信息披露;三是引导其他市场参与者改进做法,强化监督;四是建立风险处置和
退出机制,促进市场约束机制最终发挥作用。
②公众存款人。③股东。④其他债权人。⑤外部中介机构。⑥其他参与方。
(二)信息披露要求
1.概述: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报表附注、部分公司治理情况、部分风险管理情况。
注意:监管信息披露与会计信息披露的对比
监管要求的信息披露与会计信息披露不完全等同,但也不矛盾。会计准则要求信息披露的范围更加宽泛,其宗旨是从中立的立
场出发,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价值的信息;而监管要求的信息披露则是从审慎的立场出发,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的风险信息,
其中银行资本充足率相关信息是银行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
2.信息披露的要求:
首先,银行业机构必须建立一套披露制度和政策,并经过董事会批准,要明确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方法,尤其要建立信息披露的
内部控制,保证信息披露各环节的正常运行。同时,要定期对信息披露政策及结果进行评估,及时纠正不合理的做法。
其次,必须提高信息披露的相关性。
最后,必须保持合理频度。
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包括两方面,一是内容的要求,二是质量的要求。各国的金融体系差异较大,因而信息披露的内容要求也
存在较大差异,但信息披露质量方面的要求一般应遵循六条标准(《增强银行透明度》,巴塞尔委员会):
①银行应对各项业务和应并表机构的信息进行汇总和并表披露;
②披露的信息对使用者决策有用;
③要使使用者尽早获得有关数据;
④披露的信息要能如实反映实际情况,并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基本原则;
⑤要保证银行自身历史数据的可比性,以及与其他机构数据的可比性,并符合会计准则和有关政策要求;
⑥披露的重要信息或重大事项要充分、完整。
国际上信息披露的良好实践(参见教材311-312页表8-6)
3.我国银行业信息披露管理
表8—7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59页
财务会
计报告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其他附表
风险管
理状况
信用风险状况、流动性风险状况、市场风险状况、操作风险状况,以及其他风险状况
公司治
理信息
年度内召开股东大会情况、董事会的构成及其工作情况、监事会的构成及其工作情况、高级管
理层成员构成及其基本情况、银行部门与分支机构设置情况
年度重
大事项
最大十名股东名称及报告期内变动情况、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分立合并事项,以及其他有必
要让公众了解的重要信息
对于已上市银行,应当履行以下信息披露的基本义务:及时披露所有对上市银行股票价格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上市银行
董事会全体成员必须保证信息披露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严重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就其保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二、外部审计
(一)内容
巴塞尔委员会在《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中要求银行监管者可以视检查人员资源状况,全部或部分地使用外部审计师对商
业银行实施检查。
国际上,监管者与外部审计机构主要通过三方会谈的形式进行信息沟通。在我国,三方会谈制度已经开始广泛使用。
(二)外部审计与信息披露的关系
(1)外部审计有利于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①信息披露内容不全面。
②风险信息披露不充分。
③表外业务信息披露不充分。
④信息披露监控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
(2)信息披露对外部审计的影响
透明的信息披露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
(三)外部审计与监督检查的关系
(1)外部审计和银行监管侧重点有所不同。
只有当外部审计机构按照有关监管法律的授权或接受监管当局的委托对商业银行进行审计时,其工作才具有风险监管的性质。
适度发挥外部审计对银行的监督作用。有对于大幅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
(2)外部审计和银行监管的方式、内容、目标存在共性。
(3)外部审计与银行监管相辅相成。
(4)外部审计和监管意见共同成为市场主体关注、评价、选择银行的重要依据。
本文发布于:2023-03-14 20:39: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7975492520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银行风险.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银行风险.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