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事迹精选_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
成功人士事迹篇1
柳传志
年龄:65岁
创业时间:1984年创立联想
第一桶金:汉卡
在企业的初期状态,目标是一个暗藏的、朦胧的意识。因为你还很弱
小,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企业还缺乏把握,无论你具有怎样的信心,目标
对于初创企业至多是一个远大抱负,因而无法量化与明确。
柳传志:做“倒爷”被骗
1980年代初,计算机革命已经在全球兴起,硅谷也成为中国的技术
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中科院内部的科技人员早已经禁不住诱惑,不断走
出高墙深院创立公司。
老帅柳传志在2月初复出担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联想是我的命,
需要我的时候我出来,是我义不容辞的事情。”柳传志自剖心迹,虽已年
逾65,但激情不减当年。
1980年代初,计算机革命已经在全球兴起,硅谷也成为中国的技术
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中科院内部的科技人员早已经禁不住诱惑,不断走
出高墙深院创立公司。时任计算所所长的曾茂朝(现任联想控股董事长)也
一直在私下里鼓励手下创立公司。已年逾40岁的柳传志主动提出了要创
业,“我40岁的时候是因为前面没有路可走,所以选择了创业。”
虽然支持很多,但是从1984年冬天到1985年春天的几个月里,公司
里最令人头疼的是不知道去干什么。柳传志后来回忆,“当时实在是不知
道要干什么好了,所以能干什么就先干着,哪怕挣点儿钱发工资也好。”
于是,包括柳在内的所有员工都当过“倒爷”、“板爷”,在中关村拉平
板车去卖运动服装、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
后来因为听说倒买一台彩电能赚1,000块,联想也跟着去做。当时
有说法“骗子比彩电还多”,尽管柳传志小心谨慎的叮嘱要看到电视才付
款,他们也的确看到了电视,不过等钱汇过去,对方却消失了,联想一下
被骗去14万元。公司一下子更加艰难。
到了1985年,所有可能为公司带来收入的各种业务几乎试了一个遍。
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将计算所倪光南主导开发的“汉字系统”带到了公司,
成果产品化后就是后来知名的“汉卡”。当时电脑大部分靠进口,全是英
文系统,必须装上汉卡,每台电脑经过改装后利润高达一、两万元。联想
在6个月内至少销售出了100套,为公司带来了约40万元毛利润。
曾茂朝的妻子,计算所研究员胡锡兰就在1985年的夏天从自家楼上
看到了一个难忘的场景:烈日炎炎下,柳传志和李勤(现任联想控股常务
副总裁)等人正在人拉肩扛,将一堆微机从大院门口搬进来,柳传志满头
大汗,衣服湿透,而李勤把裤子卷到了大腿上,气喘吁吁。回想当日情景,
柳传志后来表示,“我们第一桶金就是靠出卖技术劳力赚的。”
成功人士事迹篇2
李嘉诚
年龄:81岁
创业时间:1950年创立长江塑料厂
第一桶金:塑胶花生意
逆境的时候,你要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条件,当我身处逆境时,我认
为自己有足够的条件,因为我勤力,节俭,有毅力,我肯求知,肯建立信
誉。
李嘉诚:塑胶花传奇
为了实现对父亲的承诺,李嘉诚觉得只有加倍努力才行,要想出人头
地,学习是惟一的武器,他开始自学。一边工作,一边自学,虽然艰辛,
但李嘉诚觉得十分充实,“年轻时我表面谦虚,但内心很骄傲。因为你看
见身边的人每天保持原状,而自己的学问却日渐提高。”
1940年秋,李嘉诚一家从潮州逃难至香港,栖居在舅舅的钟表行中。
李家原本没有商业传统,到香港前,父亲是一位小学校长,爷爷是清朝最
后一届秀才,两位伯父在民国初年就取得了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博士学位。
李家可算的书香门第,在当地受人敬重。
但这些在当时的香港没有半点价值,甚至为生存带来了压力,一家人
卑微如蝼蚁。13岁的李嘉诚不得不失学,寄人篱下当学徒。白天有做不
完的工作,夜晚则必须搬开家具与其他伙计挨着入睡。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攻占香港,李嘉诚的母亲只好带着弟妹重回
老家,留下他们父子二人。更大的不幸是,贫困抑郁的父亲竟染上肺结核,
大半年后去世。在父亲过世前一天,并没有向他交代事情,反而问他有什
么话说。“我安慰父亲,告诉他‘我们一定都会过得很好’。”14岁的
李嘉诚独自面对父亲的死亡,“彷佛一瞬间被迫长大”。历经家道中落、
少年失学、父亲过世、孤独的流落异乡,迫使李嘉诚在很短的时间内压缩
成长。
为了实现对父亲的承诺,李嘉诚觉得只有加倍努力才行,要想出人头
地,学习是惟一的武器,他开始自学。一边工作,一边自学,虽然艰辛,
但李嘉诚觉得十分充实,“年轻时我表面谦虚,但内心很骄傲。因为你看
见身边的人每天保持原状,而自己的学问却日渐提高。”
李嘉诚的机会终于来临。1945年,二战结束后的某天,他所在工厂
的老板亟需发信,但是书记员请假,李嘉诚因好学被推荐帮忙。出色的表
现使得老板对他另眼相待,将其从杂役小工调至做货仓管理员,继而成为
了业绩很棒的推销员,再升到经理,19岁更成为总经理。李嘉诚也从中
学到了更多的关于货品的进出、价格、以及货品管理,推销等技巧。
因为业务关系,李嘉诚一直订阅英文塑料专业杂志,顺便提高英语,
这也让他能时刻把握该行业的可能商机。随着二战后经济复苏,塑料制品
的市场需求很旺盛,李嘉诚认为机不可失,决定自行创业。1950年,他
利用自己的积蓄连同舅父的借款共5万港元,开设了长江塑料厂。
1957年,李嘉诚从行业杂志中得到启迪,赴意大利考察,回港后转
产塑胶花。得益于当时的消费环境,业务迅速发展,由于产品能不断创新,
李嘉诚继而成为了香港乃至全球的塑料花大王。如今这已成为李嘉诚财富
故事中的经典情节。之后,李嘉诚又瞅准地产业机会,从而开始了成为
“超人”的脱胎换骨般的升级。
成功人士事迹篇3
有人讨厌他,也有人喜欢他
在11月底质疑声最大的时候,余佳文曾写过一篇回应文章,几乎是
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解释了质疑最集中的几个问题。
外界舆论中描绘出了两个“余佳文”:一个张狂无度,靠炒作和撒谎
推动公司发展;一个自信有理,需要得到更多宽容。余佳文本人对这种争
议倒有点“习以为常”,他从小到大得到最多的评价就是“异类”。
小学的时候班级组织给教室装风扇,需要每人交十元钱,余佳文不肯,
自己跑去校长办公室吵:“改善教学环境是学校的事情,为什么要我们交
钱”
他的青春期则在孤独中度过,倒是折腾出不少事情。高一的时候,因
为“零花钱不够用”,余佳文一人建了个名叫“寻伊”的社交网站,类似
于一个针对高中生群体的BBS,在广东饶平那个互联网并不发达的县城还
吸引了一些用户。后来余佳文借助这个网站做线下培训,组织一些老师给
学生补课,自己抽三成,大概做了两年。“我记得赚了有一百万。”
父母对他的期望是能够老老实实长大,最后成为一名公务员。但在余
佳文记忆中,自己似乎从来也没听话过,临挨打时就跑,估摸着家长气消
了再回家。
他考上大学让父母着实高兴了挺长时间,但对余佳文来说,这仍是一
段“少数派”时光。他很少上课,一人在学校外面租房子住;也没有女生
喜欢,班长组织同学出去聚会,要男生为同去的女生买单,他不肯,被在
场的人骂“不是男人”。
因此,与他结交的朋友都很难得,其中有位合伙人还是他帮人洗鞋子
时认识的——余佳文在大学也没少折腾,曾经自己发传单张罗同学到他那
洗鞋子,每双十元,他再把收集到的鞋子统一送到洗鞋店,每双赚两元。
也有合伙人是在社团认识的——余佳文曾在学校技术部和同学一起开发过
一款针对白领用户的闹钟App。
后来有合伙人评价他:“有人讨厌他,也有人喜欢他,就连公司内部
也是一样。”央视的媒体效应让更多人知道了余佳文。有许多女生在微博
发自拍并艾特他的微博账号。有天他心血来潮,想每天转发一个喊着要给
自己“生猴子”的漂亮妹子,但没几天就自己放弃了。大拨的人聚集在他
的微博评论里,不是骂那个妹子就是骂他。
凭野战经验来做事
几名合伙人曾把产品推荐给身边的同学使用,结果发现还挺受欢迎。
毕业前夕,大家在一块儿喝酒,有点舍不得这个已经有几千名用户的产品,
再加上三本学校毕业的学生很难收到满意的offer,于是一拍桌子,创业
了。
余佳文性格强势,面对记者的时候,乐意回答的问题滔滔不绝,不想
聊的话题要么一笔带过,要么就直接“顶”回去。之前不断有媒体问到超
级课程表的盈利模式问题,余佳文的回答都很干脆:“我赚不赚钱关你什
么事”
超级课程表一直在尝试从工具和社交延伸至交易环节,之前在广州地
区做过校园外卖,但很快就停止了。而余佳文现在的想法则和针对大学生
的招聘、金融等服务有关。
一位同在广州的创业者曾经感慨,超级课程表最好的地方在于有支执
行力超强的团队。这种执行力和余佳文的强势不无关系。
他也试图将自己的风格复制给团队成员。余佳文曾经有一套关于企业
文化的理论,认为“企业文化反映的就是老板的性格”。因此他鼓励员工
之间互相“发飙”,吵架几乎是常态。余佳文还会鼓励员工和自己吵架,
让他们吼自己哪里做错了。他把这理解为“不装”,认为这样双方才是平
等的。余佳文不让员工喊自己“余总”,也不用拍自己马屁,还教育员工:
“你拿的薪水也不比别的地方高多少,何必因为这点钱就怕我余佳文,一
点骨气都没有。”
余佳文常形容自己和团队的风格都很“野”。因为出身草根,又没经
过专业训练,合伙人之一“大师兄”曾总结:“全凭对市场的‘野战’经
验来做事。”余佳文曾在媒体面前回忆说,在超级课程表推广早期的时候,
作为一个创业的“90后穷二代”,他很了解媒体和社会对什么样的话题
感兴趣,因此很擅长用“90后CEO”这一个人品牌获取关注度:“等于为
我们的应用软件做免费推广。”
“雷军不常说‘风口上的猪’嘛,那我就是风口上的‘野猴子’。”
余佳文挺满意这个比喻。
把我想那么复杂的人,都是俗人
这个生意他们做了二十多年,直到去年8月份才结束,因为余佳文给
了他们一笔钱,告诉他们以后只用到处去玩就好。
“我很屌炸天啊”,余佳文的这种底气来自自己已经自由的财务状况。
除了超级课程表,他说自己还有许多别的生意,最近刚投了两个“和自己
气味相投、超酷”的90后小孩,但被问到具体如何做到时,余式回答就
再次出现:“我干吗要教别人怎么赚钱。”
他一点也不怕别人说自己张狂,相反还觉得自己玩得很开心。余佳文
有一套关于成熟度匹配年龄的理论:“30岁之前,不去张狂、不去玩,
那叫没志气;30岁之后还到处去玩、去张狂,那叫幼稚。”他接下来的计
划是买辆跑车,看中的型号是保时捷911,因为觉得很酷。
余佳文也不是没遭受过挫折,但他看不上那些在台上哭哭啼啼的人,
更愿意被别人当作一个娱乐化的人物。他更认可那种直线逻辑:反弹能力
强、越挫越勇,有人打击就打击回去,公司如果倒闭了就赶紧去赚钱养活
自己。
“你看我是不是很简单那些把我想那么复杂的人,都是俗人。”余佳
文想了一下,接着强调:“俗人!”
“如果到了非求人不可的时候呢”
“那我又不傻,真到活不下去的时候我肯定去求,这才叫有骨气。男
人能跪得下去才叫有骨气。
本文发布于:2023-03-14 14:38: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7759232484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创业成功人士.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创业成功人士.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