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春节习俗资料

更新时间:2023-03-14 14:15:22 阅读: 评论:0

消防安全责任书-春天美容

春节习俗资料
2023年3月14日发(作者:小班安全教育教案)

春节的习俗

春节的习俗【精】

春节的习俗1

1月30日除夕,晚上妈妈包饺子。当饺子一个个出锅时,春节联

欢晚会正好开始了。

今年是20猪年,在此我也祝大家猪年如意、马到成功、马上发财、

猪年快乐。

今年是央视春晚举办的第32个年头,从1983年开始,中国人每

到春节都过地热热闹闹的,春晚在每个人的记忆中都烙下了一个很深

的烙印。

今年的春晚很壮观,舞台也包装的很华丽。而且今年的春晚也很

给力,邀请了韩国人气最火的男星李敏镐和出生于法国的YIF。网上的

人都黑YIF穿帮很多次,但是你们的速度有他快吗?还有人说庾澄庆站

在李敏镐身边显得又矮又丑,可是他在歌坛和影视方面都很有地位,

你们有吗?

小品《扶不扶》讲述了我们现实中的一个问题,但是主人公还是

把老奶奶扶了起来。我最喜欢他最后说的那句话:人倒了可以扶起来,

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

这个春节联欢晚会即给了我们带来了欢笑,又给了我们很多温暖。

期待下一年的春晚吧!!

春节的习俗2

春节的习俗与传说

万年创建历法说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

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

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

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

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

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

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

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

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

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

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

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

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

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

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

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

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

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

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伤

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

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

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

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

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

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

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

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

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

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

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

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

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

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

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

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

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

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

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春节的习俗

1、大扫除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

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

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

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

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

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

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传说,古人认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样,跟

随着人的行踪,形影不离。三尸神是个喜欢阿谀奉承、爱搬弄是非的

家伙,他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久而久

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间简直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一次。

三尸神密报,人间在诅咒天帝,想谋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

速察明人间犯乱之事,凡怨忿诸神、亵读神灵的人家,将其罪行书于

屋檐下。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玉皇太帝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

夜下界,凡遇作有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一个不留。

三尸神见此计即将得逞,乘隙飞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恶狠狠

地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宫来个斩尽杀绝。正当

三尸神在作恶时,灶君发觉了他的行踪,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各家灶

王爷商量对策。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

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哪户不清

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清扫尘土,

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

等到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

辉煌,人们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王灵官找不到表明劣迹的记号,

心中十分奇怪,便赶回天上,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

禀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降旨拘押三尸神,下令掌嘴

三百,永拘天牢。这次人间劫难多亏灶神搭救,才得幸免。为感激灶

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张祥,所以民间扫尘总在送灶后开始,直

忙到大年夜。

2、贴门神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

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

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唐代

以后,又有画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

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

武。门神分三类:第一类是“大门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

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上,

高约二尺,宽约一尺。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白左

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

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屋门最

多是贴“麒麟送子”像,两个傅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

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后来也就作普通街

门的新年点缀品了。醉鱼4年前说:喜欢这张

3、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

故名。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

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

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

春联。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

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

都要贴一幅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

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

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

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

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

4、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

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

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

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

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

龙凤呈祥等。

5、置天地桌

这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专设之桌。一般无大佛堂之家特

别重视天地桌,因为平时对佛供献较少,到年终岁尽时对神佛大酬劳

一次,此外,这桌主要是为接神使用。天地桌的内容与常年佛堂有所

不同,除共有的挂钱、香烛、五供、大供之外,其受祀的偶像也大都

是临时性的,如:"百分",它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画册;"天地三界十八

佛诸神",是一张用大幅黄毛边纸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码;福禄寿三星画像

等。以上诸像有的接神后即焚化,如"百分"。有的则须到破五、甚至

到灯节才焚烧。摆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统一,如堂屋地方宽大,可置于

屋中,如屋内无地,就置于院中。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

以民间有此接神习俗。

6、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

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

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

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

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

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

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

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

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

7、吃年夜饭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

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

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

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

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

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

夕欢快的乐章。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

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

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

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

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

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

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

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

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

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

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

“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

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吃饺子的习俗,

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

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

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

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

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

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

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8、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

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

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

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

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守岁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

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

“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

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守岁的习俗,既有对

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

意。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

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

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

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

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

夜守岁迎新。

9、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

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

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

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

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

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

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

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

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

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

民俗活动。有童谣云:三星在南,家家拜年;小辈儿的磕头,老辈儿的

给钱。要钱没有,扭脸儿就走。

10、祭祖

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

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

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

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南方人流寓北京的,祭祖尤为隆重,大

半是八碗大菜,中设火锅,按灵位设杯箸,在除夕、元旦、元夜,都

将火锅扇开,随时换菜。旗族人祭祖,满蒙不同,蒙古旗人供以黄油

炒黄米面,撤供时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风味。满洲旗人祭祖,

供核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蜡檀香,静肃异常。除夕夜和元旦供素

煮饽饽,上元夜供元宵,每日早晚焚香叩头,献供新茶。祭祖形式虽

各不同,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

也必须叩谒祖先堂,不独慎终追远至意不泯,因其人敬其祖的美德,

也借此保存了。

11、饮屠苏酒

屠苏酒是一种药酒。在古代习俗中,元日全家饮屠苏酒,以祛不

正之气。制作屠苏酒的方法是:用大黄一钱,桔梗,川椒各一钱五分,

桂心一钱八分,茱萸一钱二分,防风一两,以绛囊盛之悬于井中,至

元日寅时取起,以酒煎四五沸。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一般人

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

起。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长大,先饮酒以示祝贺,而年长者过一年少一

年,后饮以示挽留。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

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

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产生种种感慨,所以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

12、隔年饭

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

“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

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

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

饭”。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

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

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

13、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

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

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

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

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

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

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

“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

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

《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

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

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

仍然盛行。

14、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

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

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

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

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

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

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

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

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春节的习俗3

说到我家乡春节习俗,那可真多啊!让我给你细细道来。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每逢春节无论

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与门上,为节日

添加喜庆气氛。

贴福字

在贴春联同时,大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大大小小

“福”字。

拜年:

人们穿上最漂亮衣服,扮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

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我最喜欢就是除夕。

因为我喜欢听那个传说,我给大家讲讲吧!

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野兽威胁。这种猛

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

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很多年,人们发现,

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

上红颜色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

"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响声,吓得跑回深

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

酒摆宴,庆祝胜利。

怎么样,看我们这儿习俗,才知道各地习俗没多大差别吧!

春节的习俗4

过年到底是什么?每个人的过年都过的一样吗?过年的习俗有什

么?过年的年菜只有那几样吗/过年的春、福为什么要倒着贴呢?

一年一度的过年,让各位小朋友欢心喜悦的过年,今年我过年帮

忙扫地、多做一些家是和大扫除,我还到一些庙里拜拜,例如:到南

面竹山的南宫游玩和求金,更好玩的地方是溪头,我到溪头时就赶紧

去爬山,爬到一段时间后我们就下山了。

过年的意思是在农历除夕时,把一年的坏运都带走,迎接好的一

年;每个人的过年应该都不一样吧!像我的过年就过的很快乐,除了

有功课的压力,其他一切都很顺利,不过姐姐就不太顺利了,有功课

的压力,还要去补习,真是可悲;我知道的习俗有很多,例如:发红

包、放鞭炮……,令我最深刻的是放鞭炮,年菜:年年有“鱼”、发

“糕”……至于春、福到着贴的原因就是春到、福到的原因了。

春节的习俗5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新的一年又来到了。中国的春节,

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也是充满着浓郁的中国传统色彩的节日。

那你知道春节有哪些习俗吗?

想必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吃团圆饭了吧。没错,团圆团圆,团团圆

圆,讲究的就是一家人在除夕这晚围着在一起吃顿饭,任何一个人都

不能缺席。因这除夕这一天对中国人来说极为重要,这一天人们都要

辞旧迎新,热热闹闹吃团圆饭。在古代,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

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团圆饭”对古代人是多么的重要。

吃年夜饭的时候,是家家户户最热闹、最愉快的时候。在夜里,

丰盛的菜肴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一起吃年夜饭,心头的

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的。现在,年夜饭上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

火锅,一是鱼。火锅煮沸,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是

谐音,象征着“年年有余”,也喻示“吉庆有余”。最后会有一道甜

食,祝福以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当然,春节还有大人发给我们的红包。中国人喜爱红包,是因为

红色象征着活力,愉快和好运。派发红包,是由长辈发给未成年的晚

辈,表示把祝福和好运带给他们。在古代,民间认为发压岁钱给孩子

可以压邪,当妖魔鬼怪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拿这些钱贿

赂它们,化凶为吉。现在,当孩子们打开红包,也就打开了新年的祝

福和新的开始。

当然了,春节的习俗远远还不止这些,让我们当一回小记者,去

各地调查调查,了解了解一下春节的习俗吧。

春节的习俗6

拜年送名片

拜年不必进府门,送上名片抵见人。各处贺岁皆如此,赠予纸店

大笔金。宋代已用名片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

上写“接福”,即承放飞帖之用。《清波杂志》载:“元祐年间,新

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到明代仍然如此。

文徵明《拜年》诗云:“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

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清代《燕台月令》也形容北京“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现

代的贺年片、贺年卡,可以说是其遗风。

鞭春牛

年年春打六九头,烟火爆竹放未休。五彩旌旗喧锣鼓,围看府尹

鞭春牛。

《清嘉录》载:“先立春一日,郡守率僚属迎春娄门外柳仙堂,

鸣驺清路,盛设羽仪,前列社夥,殿以春牛。观者如市。”明周希曜

《宝安春色篇》:“掀天爆声彻夜闹,沸地歌喉板敲檀。春牛高拥巡

陌上,瑞麟婆娑影盘桓。”

袁宏道有《迎春歌》,证明迎春仪式已经演化为一种盛大的歌舞

活动。明代鞭春牛,还有麒麟搭配,清代年画,更画出大象和春牛作

伴,取意“万象更新”。

走百病上城头

姐妹元宵结伴游,金吾不禁登城头。走出深闺祛百病,胜到岳阳

万丈楼。

六对山人《锦城竹枝词》:“为游百病走周遭,约束簪裙总取牢。

偏有凤鞋端瘦极,不扶也上女墙高。”描写当时成都妇女在元宵夜遍

游城墙为乐事。

春节的习俗7

1、过年是怎么来的

年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

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

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

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

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

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

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

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

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

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

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2、过年的传说

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

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

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

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

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

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

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

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3、各地过年吃什么

3.1、北方过年吃什么

我国北方人春节第一餐吃饺子,饺子颇似元宝,寓有进宝之意。饺子

中有的馅里放糖,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有的馅里放花生(称长生果),

用意是吃了人可长寿;有一个饺子馅中放一枚制钱,用意是谁吃到了就

“财运亨通”。新年里面条和饺子同煮,叫做“金丝穿元宝”。

3.2、广东过年吃什么

广东部分地区春节第一餐要吃“万年粮”,即掏出或蒸出足够春节

三天家人吃的饭菜,寓意“不愁吃喝”之意。潮州一带,春节第一餐常吃

用米粉和萝卜干油炸而成的“腐圆”,喝茨实、莲子等熬成的“五果

汤”,寓意“生活甜美,源远流长”之意。

3.3、上海过年吃什么

上海人年夜饭不喝汤一般人家年夜饭席上,发芽豆和黄豆芽总是有

的,因为这象征着升和发,十分吉祥如意。

春节的习俗8

春节一般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二十三这天是小年,传说这一天是

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据说大

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二十四这天掸尘扫房子,二十

五要做豆腐,二十六要割年肉,二十七宰鸡赶大集。二十八要贴花花。

二十九,俗称“小除夕”,这一天人们往来拜访。腊月三十是春节的

一个高潮,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

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

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

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

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

“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春节在正月十五正式结束,这一天是元宵

节,要举行灯会,还要吃元宵、放烟花。最后在烟花声中,结束了春

节。

春节的习俗9

新年马上就要来了,我催促着妈妈和爸爸赶快做些有趣的事。妈

妈说:“要不——咱么去一趟游乐场。”“不好!”爸爸反驳道,

“那有什么好玩的呀?还不如——去趟密-室-逃-脱!”我连忙摇摇头,

蹦出句话:“难道我们中国春节的习俗还不多吗?一点也不有趣吗?”

爸爸反应过来:“对了,还是儿子聪明!”

就这样,我们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贴窗花。妈妈就拿来了刚从超市

买来的窗花。开始贴窗花了,我和爸爸妈妈三个人分工。首先,妈妈

得负责把窗户擦干净,要不然窗花贴上去就不好看了——瞧,妈妈擦

得多认真!她左右两只手分别拿一块抹布,放在窗的两面使劲擦。过

了一会儿,这窗子就被妈妈擦得一尘不染了。我负责把胶水粘在窗花

纸上。你可别以为粘胶水简单,小瞧了他——其实,这非常的难,因

为这些窗花是用纸剪得,薄的要命,只要一不留神,就会破我都一连

弄破了几张。胶水蘸多了,窗花就会烂;可胶水蘸少了,窗花就贴不

稳。为了粘好窗花,我就只好小心翼翼地用手指蘸着胶水涂,最后还

是完成了这个任务。爸爸负责把我粘好胶水后的窗花,贴到窗上。妈

妈让我当指挥,看看贴窗花的位置上下左右合不合适。我看有点偏下,

就对爸爸说:“再上去一点儿。”结果爸爸移得太上,我又喊道:

“再下去一点,记住是一点点!”经过多次移动,窗花终于贴好了!

望着那美不胜收的窗花,我们都笑呵呵的。

紧接着最后一项工作也来了——贴对联。我们开始分工,妈妈是

那对联的,专门握住对联两头,不然它松动;我是写对联的,写完就

给爸爸贴去;爸爸当然就是贴的呀!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写好了:

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横批是“喜迎新春”。爸爸刚刚

开始,他就遇到了麻烦,他分不清门哪一边该贴上联,那一边该贴下

联。幸好有我这个读书人在,我知道进门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

我们的配合很默契,做起来也就十分快速,不一会儿就完成了。我发

现我写的真不错:上联和下联的字数是一样多的,而且每两个字都是

有照应的,比如喜居宝地对福照家门,千年旺对万事兴。再一望这对

联,我们满是自豪。

一下完成了两个任务,这比去游乐场和密室逃脱,更有趣,更好

玩。

我为我有这样的好朋友而感到庆幸。随着时间的推移,那颗友谊

的种子在我们的辛勤培养下逐渐发芽、长大、开花、结果,让我们的

友谊地久天长!

春节的习俗10

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习惯

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人家只吃三、二天,

有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

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

子在这一天归宁。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

破五习俗除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祭财神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

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清代顾禄《清嘉录》云:“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

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又说:

“今之路头,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谓五路,当是东西南北中耳。”上

海旧历年有抢路头习俗。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

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

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

五祀即祭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所谓“路头”,即五

祀中之得神。凡接财神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

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诗个吉利。人们深信只要能够得到财

神显灵,便可发财致富。

因此,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

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

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满怀发财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

来家里,在新一年里大发大富。

路头神

路头神是吴地所信奉一位财神。俗以是日为他生日,祭晒迎接,

颇为壮观。

路头又称“五路神”。据说元末有一何五路,为抵御外寇而死,

人们因此祀他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与作为财神路头

五路神无涉。或又以五路神实为五圣神,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间汤

斌毁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后,民间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为路头而祀

之。一般以此路头为古五祀中行神,所谓五路乃东西南北中也;财货

无不凭路而行,故人们以行神为财神,谨加祭祀,冀求它引财入门,

或出行获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此为“祖道”之俗;

吴俗接路头,祭祀也是路神,而这路神变成财神。路神变为财神,是

因商业发展,财货流通加剧。财货往来于陆水之间,人们直观地认为,

路在冥冥之中主宰财货。

俗以为接路头,越早越好,最早接到才是真神,特别灵验,因此

叫“抢路头”。有地方,真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抢路头”,且相沿成

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保护者,人们便不再在赴旅时祭祀它。

至于人们在元月初五祭拜路头神,并以此日为其生日,乃五路神

中之“五”与初五之“五”牵连之故。北方于此日祭“五穷”也是一

样。在正月而非其他月,乃取新年新气象,图一年吉利,财源茂盛,

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并进。

送穷

正月初五“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岁时风俗。这

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

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这一习俗又称为

“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陕西韩城一带,破五这一天忌出门,

而且要将鲜肉放在锅中炙烤,还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发声,认为这

样可以崩除穷气,求得财运。此外旧时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别饱,

俗称“填穷坑”。民间广泛流行送穷习俗,反映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

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美好生活传统心理。

开市

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

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春节的习俗11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所以习俗也很多,不同的地区

有不同的习俗,我就来介绍一下我的家乡梅州市潘田镇的习俗吧!

第一个习俗是:年二十八,洗邋遢。年二十八这一天,我们把家

里收拾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把脏东西都清理掉,迎接新一年的

到来。

第二个习俗是:年二十九,贴对联、贴窗花和摆年花。我们要在

门口贴对联,寓意祝福我们的家庭幸福美满、合家安康。还要贴窗花

和摆年花来迎接新的一年。窗花上有福字,福字可以正着贴也可以倒

着贴,它们寓意:福到了。

第三个习俗是:年三十,吃团圆饭和发红包,还有放爆竹。我们

潘田和别的地方不一样,我们在团圆饭前要用一种香叶来洗澡。寓意

把身子洗得干干净净的迎接新的一年。我们吃团圆饭要十分早的吃,

一般三四点就吃了,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早早地迎接新年。我们晚上

还要提前发红包给别人,祝福他们,并且把祝福延续到下一年。另外

我们要在晚上12点准时放爆竹迎接新年的到来,家家放起爆竹的声音

连接不断,此起彼伏,十分热闹,让我想起了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

把新桃换旧符。

第四个习俗:年初一,喝早茶、吃早斋。这是我们潘田特有的习

俗。早上要吃四样东西:喝红茶,寓意红红火火;吃锦糕,寓意步步

高升;吃糖果,寓意甜甜蜜蜜;吃桔子,寓意大吉大利。

这就是我们潘田春节的习俗,我觉得很有趣,我渴望每年都回家

乡过春节!

春节的习俗12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贴春联,做年夜饭,放鞭炮……要做的

事情太多了。而这些,都是过年的习俗。过年有那些习俗呢?通过上

网搜查我了解了许多。

1、贴福字。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贴“福”字,并且这个“福”

字是倒着的,意为福到。

2、放鞭炮。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到了除夕就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

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

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直至今日。

3、贴对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

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

特有的文学形式,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

4、贴窗花。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

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春节的习俗13

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23或24,它是庆祝整个春节活动的开始

和伏笔,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扫年,即扫尘,实际上就是搞

家庭环境卫生。北方人以腊月23为小年,称“扫房”;南方人以腊月

24为小年,称“掸尘”.这一天每家每户黎明升起,扫房擦窗,清洗衣

物,刷洗锅瓢,实行彻底的卫生大扫除.据《拾遗记》记载这个习俗可

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当时先民驱役鬼,祈福安康的宗教仪式.后

“尘”与“陈”谐音,故扫尘就是一扫而光陈旧的东西,这既指庭院

里的陈年老垢,也指旧岁中碰到的不快。

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古代,科技不发达,人们奉灶神为了控制

家庭饮食的神明,认为灶神要在小年晚上向玉帝述职,玉帝对这家的

赏罚全在灶神的汇报了.祭灶的祭品中民俗的是“糖瓜”,一说糖瓜是

甜的,可使灶神在玉帝面前只说甜言蜜语;一说糖瓜是粘的,可以粘灶

神的牙,使他的坏话出不了口.祭祀时,将供奉一年的灶神像揭下,焚

化,算是送祭升天.至今民间仍有“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之说。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今年公历二月六日),它与春

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

思,除夕的意思是“旧岁至此而除,新年明晨而始”,故此期间的活

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禳灾祈福为中心。除夕的主要活动有三项:吃

团圆饭,祭祀,守岁。其中最有特点的还是守岁。

守岁,俗称“熬夜”,即除夕之夜,达旦不眠。传说,远古时侯

有一种凶猛的怪物叫“年”,它每到腊月的最后一天夜里出来吞食人

畜,危害百姓。后来,人们发现它的弱点是怕火光,怕声音,于是人

们便在除夕之夜,通宵不眠,燃起火堆,焚烧青竹,使其发出爆响,

年这个怪物也就不敢出来为非作歹了。从此就留下了除夕晚上熬夜和

放炮的习俗。不过,守岁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包饺子,而且还必须

包素馅的饺子,这是为了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素素净净,平安顺利”。

还有人在饺子里放糖,花生等物,吃到糖者意味着生活甜蜜,吃到花

生者意味着长寿。

注意,守岁还有不少禁忌,如禁扫地,过小年时,平时很难触及

的角落都要打扫干净,而进入除夕至大年初一早晨,即使地面再乱也

不能扫,习惯上认为那样会“破财”。再如,禁用剪刀,禁说“没有

了”凡此种种,都是人们盼望吉祥的心理反映。

春节五天

大年初一到初五是一般意义的春节的正节,各种民俗节庆活动在

这五天中充分表现出来。下面我们就分几个方面来介绍。看看我国最

盛大的传统节日是个什么样子,有什么沿革和掌故。

饮食习惯

春节的饮食却实很有讲究,北方民谚有“初一饺子,初二面,初

三合子,初四烙饼卷鸡蛋”之说。饺子是春节的重要食品之一,除了

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吃饺子外,正月初一,初五也要吃饺子,但这三

天吃饺子的讲法就大不一样了。除夕吃的饺子必是素馅,取来年平安,

素素净净之意,而且饺子不能一下煮完;初一吃的饺子一定是除夕(即昨

晚)没煮完剩下的,取吉庆有余之意;初五吃饺子则一定要做成“花边

形”,俗称“捏小人嘴”,目的是为了防止来年小人拨弄是非,图个

吉利。

春节的另一种传统是年糕,年糕由糯米制成,分南北两种,北方

年糕有蒸炸两种多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汤煮等作法,

味道也是甜咸皆有,由于年与粘谐音,高与糕谐音,故吃粘糕即包含

着年年高,即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期望,久而久之,粘糕也就变成了年

糕。

居室部置

传统上,春节的居室布置要四贴,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贴

窗花。

贴春联

起源于民间为驱鬼避邪而在门两侧悬挂的桃木板,(古人认为桃木

有驱邪之功效),后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天下,要求天下百姓于春节张贴

对联歌颂天下统一国泰民安,乃有此俗。《宋史*蜀世家》记载了历最

早的一幅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新春"

贴年画

从内容上看,多迎合广大群众的求吉庆心理,以丰收,多子,多

福,多寿为题材常见的有"麻姑献寿","天女散花","麒麟送子","钟

馗卫福"等。我国的年画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河北武强,

山东潍坊等地。

贴福字

俗称迎春贴福,是祈求新的一年丰调雨顺,人寿年丰,贴福字时

还要把福字倒过来,谐音"福倒(道)了".此俗至今仍久盛不衰。

贴窗花

窗花来布置居室,其形式通常有"窗花","门笺","墙花","灯花"

等,形状不一,创作自由,其题材也十分丰富,常见的有"肥猪拱门""

老鼠娶亲","连年有余".但所用材料却十分统一,大红纸配少量金铂,

彩光纸,此俗在广大农村历经百代,至今不衰……

春节的团拜活动

按传统习惯春节的团拜有一定时序,大年初一通常是邻居或自家

亲戚之间相互拜年,初二出嫁子女携带夫婿回娘家拜年,初三则是姑

表亲以下的子侄相互拜年,对于那些不在本地或难于见面的亲朋故旧,

还可以寄送贺年片,此俗起于汉代,至清康熙年间定制,称"年贴,年

片",上写节日祝词,寄送亲朋,以增进友谊。亲朋之间相互走动时,

长靠对未成年而又未工作的小孩还要给压岁钱,通常压岁钱是逢五逢

十,以取吉利。

春节的习俗14

一、过年、春节习俗

春节,俗称新年。原本仅指农历正月一日这一天。现在泛指从农

历十二月(旧称“腊月”)二十四日过“小年”起至正月十五日闹完

元宵节才告结束。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其特征有四个

方面:

一是广泛流传于汉、壮、蒙、满、侗、瑶、白、黎、纳西等近二

十个民族之间;

二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旧时与新时代节庆活动交相辉映;

三是风俗古朴,礼仪频繁,形式多样化;

四是节庆时间长,岁末年初前后共长达二十多天,天天都是春节

节庆日,且气氛热烈,喜庆祥和,令人陶醉。

这期间有许多礼仪习俗和活动内容,现摘要简述如下:

1、家家办年货

2、户户大清扫

3、祭祀灶神爷

4、贴春联

5、挂年画

6、吃团年饭:

7、守岁、关财门:

8、拜年:

9、耍龙舞狮打花鼓:

10、元宵节

三、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日是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又称?修锲节?)”。传

说,这是西王母的生日,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魏晋

后始定为农历三月三日。南朝宋范晔在《后汉书·礼仪志》上载:“星

月上巳,官民皆洁与东流水上,曰洗涤拔除、去宿垢痰,为大洁。”

说的是古代人们在这天要在清水河边洗涤,目的在于卫生与保健,后

来便演变为在水边饮宴,郊外春游的节日。宋代吴自牧在《猛梁录·三

月》中载:“赐宴曲江,倾都楔饮、踏青”。现在,我国汉族及许多

少数民族地区仍传承着“三月三”这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习俗15

今天晚上,我来到阳光作文班来学作文。上课了,只见唐老师笑

咪咪地走上了讲台桌,给我们看了两张图片,让我们猜是什么游戏。

大部分同学都说出了答案—抢凳子。

是,今天我们玩游戏就是抢凳子。规则是这样:六人一组,但只

有五张凳子,当裁判就“开始”时,队员就开始跑动;当裁判说停时,

就马上去占其中一张凳子。其中会有人没凳子坐,那同学就被淘汰了。

同时也要拿出一张凳子。这样,占到最后一张凳子人就是冠军。

比赛开始了,第一轮是挑战赛,是三个组之间较量。分别是“无

名组”、“火力银电组”和“快乐组”。另外我们还选了三位小裁判

呢!三个组都派出了两位选手来参“战”。“开始!”唐假裁判发令。

同学们都围绕着五张凳子跑了起来。谁知唐假裁判抢了裁判口令

“停!”其中四位同学不分清红皂白地听了停这个字,就坐了下去。

“哈!”唐假裁判大笑,“你们中计了!”那几个同学这才反映过来

自己中了唐假裁判花招了!最后,冠军揭晓,是“快乐队”!很多人

都笑了,还有人对唐教师行为抗议!

亚季军争夺也很有趣,有个同学看凳子抢完了,不知所措,到底

是谁喊,到底喊没喊,只能睁着眼看着凳子被抢完。最后,“火力银

电队”是亚军。“无名队”是季军。

友谊赛………

这次活动告诉我们: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还告诉我们做事不能

盲目,要仔细分清对与错。

本文发布于:2023-03-14 14:15: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7745222482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春节习俗资料.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春节习俗资料.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