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5页
[中国礼仪之邦]中国礼仪之邦5篇
中国礼仪之邦篇1:遵守规则文明旅游
遵守规则文明旅游
中国常常以礼仪之邦自居,但是一些中国人的行为,却与之背道而驰。一
个中学生,在埃及旅游时刻下“到此一游”的记号,引发了国人对于“公共空
间意识”的思考和讨论。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也存在着很多不文明的行为。
很多人学习孙悟空,在游览名胜古迹时刻下“到此一游”或者自己的名
字,看似很潇洒,却是对文物建筑的损坏,在他们身上留下了丑陋的伤疤。另
外,还有很多游客去风景区旅游时经常采摘花朵和树枝,贪图一时的好玩。就
算是一个大花园,每个人摘一朵也会摘完,如果大家都不注意自己的行为,那
么以后的人还有什么美景可以看呢?
除此之外,这些不文明的行为还会加重环卫工人的负担。人们为了贪图一
时的方便随手丢的垃圾,环卫工人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去把它们清理干
净。一些残留在景区没有被清理的垃圾就会像一块膏药一样留在风景区,破坏
游客游玩的兴致。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马上就要放假了,同学们一定会出去游
山玩水。在欣赏美景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在学习大自然教给我们
的新知识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我们应该遵守的“老规矩”。作为一名少先队员,
要时刻遵守公共规则。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则,排队买票,爱护公物,保护文
物,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其次,还要有主人公
意识,看到不文明的行为要学会劝阻。只有这样从我做起,并且去影响周围的
人,我们整个国家才会越来越文明,无愧于礼仪之邦的美名。
中国礼仪之邦篇2:小学生文明礼仪作文400字文明礼貌最重要
读了《中国骄傲·文明礼貌》后,我颇有感触。
书中讲:中国自古就被称为“礼仪之邦”、“文明之邦”。是啊,中国自
古以来是很讲究礼仪、文明,作为后代的我们更应该讲文明讲礼貌。
当然,“文明礼貌”的培养也不是很快就能完成。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
第2页共5页
日之寒,书中也说,文明礼貌的培养和养成,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需要
一个长期的过程。平常,我素以文明公民自称,看了这本书,我开始反思我自
己的行为。
有一次,我起床晚了,一看表已是7:20,我急忙抓起书包便冲出了门,
我跑得飞快,把别人的东西给撞到了地上,别人骂了一句,我心里火了,不就
是东西掉了吗,捡一下不就可以了嘛!我立即回了一句:“烦死了!”便跑走
了。呀,又一红灯,我急得直跺脚:怎么办?怎么办?突然我计上心头:闯一
次红灯吧!我环顾四周,见周围没有警察,便冲了过去,就在这时,一辆汽车
疾驰而来,差点撞到我,我骂了一句:“没长眼睛啊!”
回想这件事,我真是做错了,真不应该!读了这本书后,我下定决心做个
文明礼貌的人。如果你是个讲文明、讲礼貌的人,那别人肯定都来和你交朋
友,由此看来,讲文明讲礼貌是多么重要啊!
让我们一起成为一个讲文明礼貌的人吧!
中国礼仪之邦篇3:我们的“中华魂”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
入到无限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相信每个人不会不熟悉这句话。雷锋精神像春
风一样拂过了同学们的心灵,播下了乐于奉献、乐于助人、争做文明做使者的
种子。
先人倡导的“仁爱和谐、正义奉公、尚礼守法、崇智求真、诚实守信的道
德规范铸就了中国人民不屈的精神灵魂,形成中华民族的性格,培育了全民
族追求和谐、谦和好礼、诚信克己、与人为善、勤俭廉政、刻苦耐劳和精忠报
国的优良素质,在传统文化长期孕育下的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昌盛,使中华民族
生生不息。”同时,优秀的民族文化承载着传统美德的重任。我们的先贤用他
们的思想和智慧为我们这个民族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称。古有程门立雪的
尊师,有孔融让梨的尊长,有三顾茅庐的恭敬,有负荆请罪的谦让团结等等。
其实,做到讲文明讲礼仪并不难。其中一部分同学身体为行,已经成了我们学
校一道明礼的独特风景线。在此,希望所有的同学都能以一颗明礼的心对待身
边的所有人,以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约束我们的言行,做一个文明知耻崇德的好
第3页共5页
学生。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民族礼仪之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
美德世代传承,明五礼、知五耻,对个人是品德修养,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是
家庭美德、职业通德、社会公德,是维系社会正常生活和良好风气的丰厚滋
养。
以“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为精神引领,讲道德、树文明礼向善之风,做
正直友善的人;讲文明,树艰苦奋斗之风,做勤劳节俭的人;讲健康,树崇文尚
杰之风,做健康开朗的人;讲诚信,树诚实诚信之风,做正义坦荡的人;讲秩
序,树礼让和谐之风,做遵纪守法的人;讲奉献,树互相有爱之风,做热心志愿
服务的人。
我们切不可“以耻为荣”更不可“以荣为耻”,要“耻荣分明”。是非善
恶、美丑的界限绝不能混淆,我们要知荣明耻。“清官执法,不贪权贵。刚正
认谁人都平易近人,洁净让谁人都卓而不群。这成了历代人们心中的丰
碑。”——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最后,希望每个人积极努力。为树立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作出
积极贡献。文明礼貌,不仅给他人、给社会带来愉快和谐,也给自己带来快
乐,带来温馨,良好的文明习惯要我们要从小抓起!让我们共创和谐新风范!
评语:作者构思巧妙,善于选点展开,全文以“明理知耻、崇德向善”为
主题展开讨论,行文跌浪起伏,耐人寻味。语言活泼明快,富有感染力,起到
了良好的的表情达意的效果。希望以“明理知耻、崇德向善”约束我们每一个
人。
指导老师:赵芹
中国礼仪之邦篇4:文明礼仪伴我成长作文(5篇)中学生作文
文明礼仪伴我成长
刘备曾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爱默生曾说过:礼仪,是聪明人想出来的与愚人保持距离的一种策略。孔子曾
说过:不学礼,无以立。
——题记
第4页共5页
礼仪是什么,是一张社会的名片,是人与人交流的技巧,是一个人的内在
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
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
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礼仪由来已久,《诗·小雅·楚茨》:
“献
中国礼仪之邦篇5:践行文明礼仪
践行文明礼仪
文明是人在世界上的立身之本,文明就是一张同行证,无论你走到哪里,
它都能让你畅通无阻;如果你没有文明的意识,那么你一切的不规范的,不文
明的行为就会显而易见,你就会被人瞧不起,看不上,那你今后在社会上如何
立足,如何生存?
文明表现在道德,诚信等方面,今天我们就先谈谈文明中的两类问题吧。
中国历来都被称为礼仪之邦,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历历变迁,“道德”
的理念,却越来越深刻地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和文化积淀的重要组成部
分。成为维系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成为推动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精
神动力。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典籍里,对高尚道德的记载和推崇比比皆是:《易经》上
写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诗经》里留
下了我们祖先的咏叹:“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左传》上记录下了对战争
胜负的感叹:“有德不可敌。”
德,是中华文化之宝;德,是中华社稷之宝;德,是民族精神之魂。它的
历史源远流长,但核心就是为了塑造理想人格。德就是一种组装,如果你想
要,你便可以永远地组装它,如果你不要,你便可以永远地弃之于身外,但这
却只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时代精神,对于我们初
中生来说,就是要文明修身,要不断地加强自身道德品行的内省,提高和完
善,追求完美的人格。
第5页共5页
你可曾听过诚字千金,无信不立。自古有云“一诺千金”。诚就是言而有
信,一诺千金。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年轻时,身无分文,后来,他从事经商,他的
理念就是:一是为人四海,一把算盘两面打,一面为自己算,一面为对方算,
不是双赢的生意他坚持不做。二是说话有信;当年他发家时,没有一分钱,仅
凭一句话,上海的朋友就为他筹齐一万石大米,并且帮他装运上船。这个人就
是清末红顶商人胡雪岩。因为他一向言而有信、一诺千金,获得了大家的信
任。所以,他拥有了诚信,也就拥有了财富。
诚信是人性中的美德,在这方面投资的人,虽不一定能从物质方面变得富
有,却可以从赢得尊敬中得到回报。诚信作为市场条件下道德范畴的重要内
容,在如今的社会中愈来愈显得重要。它要求人们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要实
事求是、恪守信用,守诺践约。我们在生活中,就要恪守信用,以诚待人,以
诚立信,以诚行事,就是在为成功打下基础。我们要把身上的文明都表现出
来,别人盛气凌人,我们就要文明之气凌人。
有一段独白说:“的确我不是具有圆通性格的人,不会拐弯抹角地守好我
不喜欢的人,但对真心对待我的人一定赤诚相待。我不垂涎于显贵,不慑于强
权,也决不怠慢弱小。因此,我有许多朋友,虽然也有人不喜欢我。有人不喜
欢我不要紧,因为我是真诚的。”不知道你们对此持什么态度,要是我,肯定
和他交朋友。孔子说过:“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桥叟也说过:“真诚
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所以我们要与讲文明,守诚信的人做朋友。
诚实守信,就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真实好善,实事求是,讲究选用。
守信就是诚实的外在表现,只有内心诚实,做事才能守信用。不错,诚实是人
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所以,同学们,做人要讲道德,讲诚信,守信用,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创
一个文明的校园吧!
本文发布于:2023-03-14 13:58: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7734892480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礼仪之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礼仪之邦.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