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十日谈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3-14 13:53:46 阅读: 评论:0

沙发哪个品牌好-轮胎更换

十日谈读后感
2023年3月14日发(作者:喝牛奶最佳时间)

《十日谈》读后感

《十日谈》是意大利文艺振兴时期主要代表作家卜伽丘的短篇小说集。全书近70万

字。其主要内容是抨击14世纪意大利的黑暗先是。主题是揭露教会、僧侣的腐败和虚假。

还有很多一部份故事提倡人性、人道,反对禁欲主义,同时也有小部份作品赞扬商人、手工

业者的才华、智慧和进取精神。这些优美动人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红尘欢乐的追求和对生

活得超级酷爱,既鞭挞了禁欲主义,又揭露了教会上层人士的奸滑和虚假,闪耀着人文主义

的光彩。

这本书说的是1348年,意大利佛罗伦萨发生了一场大瘟疫,从3月到7月的短短几

个月内,就死了十万多人。有一个礼拜二的早晨,几个侥幸没有被瘟疫感染的青年男女(7

女3男),在圣马利亚诺维拉教堂萍水相逢,他们相约去郊区一座别墅居住以躲避这场瘟疫。

他们带着7个男女仆人,天天在这座环境幽静、景色宜人的别墅里祈祷、散步、玩耍、唱歌

跳舞。为了排忧解闷,在天气最热的时候,他们围坐在荫凉的地方开故事会,约定每人天天

讲一个故事,10人10天共讲了100个故事,所以这本书取名《十日谈》。

《十日谈》对十六、十七世纪西欧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例如,纳法尔

《七日谈》,贾姆巴蒂斯塔的《五日谈》。莎士比亚的《辛白林》和《有始有终》、莱辛的

《指着纳旦》等都受到其写作格局和写作思路的影响。

这本书十天故事中每一天各有一个主旨,表现了作者的创作思想和写作手法的巧妙。

第一天,作者以讽刺的手法描述了上流社会的丑陋和罪恶。像第一则故事的切帕雷洛,一个

靠编造假文书发财的公证人,最后通过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和无耻之心,骗取了神父的信赖

反而成了“圣切帕雷洛”。第二天,作者先是了命运对人们的束缚。像第三则故事开始女郎

说的“若是要探明运作弄人这个题目,那真是越谈越有话说。第三天,作者以为人们可以通

过自身的尽力、智慧来战胜命运。像第九则故事中,吉莱塔的命运,虽然自己和心爱的男人

节了婚,可是丈夫不爱她,而是其他女人,吉莱塔却不屈服命运,利用了骗局使自己怀孕,

从而从头博得了丈夫的心。第四天和第五天,作者强调了爱情的悲欢。像入狱,情人归天,

可是咱们看到最后结局都是大团圆。第六天,强调了智慧的重要性。像第二则故事奇斯蒂的

那句“找阿诺河啊”,第三则故事诺娜夫人的反唇相讥,都是辩论的技能典范。第七天和第

八天,说的是人们之间彼此捉弄。第九天没有固定的主题。第十天则宣扬人们的宽容和忍耐

等等。像第二则故事中基诺十个污名昭著的残暴强盗,可是得知院长有胃病时基诺盛情招待

并只好了病。院长也超级高兴向教皇说情。

值得一提的是,在每一个故事的开始作者都有通过十个人的话语表达自己对人生的哲

理和思考。可以说是故事的主题思想的最佳归纳。

下面就以第一天第二则故事为例介绍一下。

亚伯拉罕和贾诺托:巴黎有个仁慈正直的大商人贾诺托,他有个忠诚老实的好朋友犹

太人亚伯拉罕。因为亚伯拉罕不信天主教,贾诺托担忧他身后会入地狱,就劝他抛弃犹太教,

改信正宗的天主教。但亚伯拉罕以为世上只有犹太教才是最正宗最神圣的,坚持自己的信仰。

最后,亚伯拉罕经不住好朋友苦口婆心的劝说,只好承诺先去罗马看一看再说。亚伯拉罕到

了罗马,通过一段时间的细心观察和调查研究后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教皇、红衣主教、主教

等一伙,从上到下,无一不是寡廉鲜耻男盗女娼的家伙,尽是一群酒囊饭袋。进一步观察和

调查研究后的结论是:这伙人嗜钱如命,贪得无厌,什么都可以拿去卖钱——人口、天主

教徒的血肉、教堂上的职位、祭坛上的神器……其贸易之大,手下经纪人之多,连巴黎的巨

商大贾也望尘莫及!他超级吃惊,超级疑惑,同时也超级神往。回到巴黎后,老友贾诺托问

他对天主教的感觉。他说,照他看来,罗马已经成了一个藏污纳垢之地,它容纳了一切的罪

恶:奸淫、贪婪、自私,那些修道士们可以说尽是无恶不作的无赖,但这么一个乱七八糟的

腐朽透顶的教会不仅没有任何衰败的迹象,反而人气愈来愈旺,队伍日趋壮大,看来这必然

有神灵庇护着它的!他感叹:这么说来,你们的宗教的确是比其他的宗教加倍神圣。此刻,

再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做一个天主教徒的了,请你们依照圣教的仪式给我行洗礼吧!

阿们!“一个乱七八糟的腐朽透顶的教会不仅没有任何衰败的迹象,反而人气愈来愈

旺,队伍日趋壮大”,这种现象,忠厚老实的亚伯拉罕怎么能理解?咱们这些可怜的普通平

民百姓怎么能理解?看来除将之归结为“这必然有神灵庇护着它的”之外,实在是没有更好

的答案了。

任何一个地方,若要实现真正的长治久安,就必需有靠得住的法律来作保护。反之,

凡是个人(哪怕是超级“圣明”的人)说了算的地方,早晚都是腐败丛生的。每一个人的本

性中都有自私卑下的内容,所以改日常生活中少不了法律对他的规范、约束、震慑、保护,

缺少了这个条件,仅靠个人的自觉尽力的道德修养是不可能平稳生活的。按照政治学的经典

理论,法律条文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那么,若是所制订的条文对那些制订条文的人没有

利处,就不可能会有这些条文了。罗马天主教廷不可能没有法律,但在这政教合一的地方,

教廷是不可能不庇护自己信徒的。所以,加入了这个集体的人,无形中都有“安全感”。固

然,事实上并非是天主在保佑他,而是教皇,而是这个集体在保佑他。谁在保佑教皇这个集

体?固然是不可胜数的信徒们。任何人都是“趋利”的,当加入某个集体对他们来讲是无一

害而有百利乃至可以带来一本万利之益处的时候,出现趋之若鹜,如过江之鲫的场景也就很

正常了。这样,教廷越庇护自己的信徒,信徒就越信赖教廷,信徒就愈来愈多,所谓的力量

也就愈来愈大。因为大家是为了一个一路的唯利目标从五湖四海走到一路来的,所以也就显

得分外同心合力,团结一致——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壮大了队伍的力量。在这里,没有法律

的监督制约,没有心灵的自我规范,只有肉体恶魔的放纵肆虐,试想,这是一个如何的集体?

狼群里要学会狼叫,人们为了自保——固然,更多的人可能是为了获取某种利益——就必

需加入这个狼群,并在其中学着“狼叫”。因为有壮大的惯性力量,所以亚伯拉罕看到了这

么一个腐败透顶的集体却“人气愈来愈旺,队伍日趋壮大”的奇怪现象。

“腐”的必然结果是“败”。后来的历史证明了这一逻辑推理的正确。

关于本书的最大特色,我总结了三点。

第一,此书肯定了人性,宣扬了人文主义,反对禁欲主义,痛批了那时欧洲教会的阴

暗面。欧洲在专制和教会的统治下,“人性”受到摧残,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和性欲之事,

也被视为是亵渎上帝和神的行为而打压。而《十日谈》中,却处处可见青年男女为了忠贞的

爱情,克服了各种磨难,摆脱了各种障碍,终于取得了自由和幸福。而对宗教的批判和讽刺,

则加倍辛辣和厉害。

第二,作者薄迦丘尊重女性,保护女权,提倡男女平等,这在之前是无法想象的。在

男性作为社会主导的中世纪,薄迦丘的这种女权思想却是很另类。在本书的序中,作者就开

门见山地说:“有谁能够否定,把这样一本书献给美丽的女郎们,比先给男人们更适合呢?

女人们因为胆怯、害羞,只好把爱情的火焰埋藏在自己柔弱的心房里,这一股力量比公开的

爱情还要猛烈的多,凡有切身体验的人,对此都一清二楚。另外,她们又得听从父母、兄长、

丈夫的意志,顺他们的心,受他们的管束。他们大部份时间老是带在闺房的小天地里,闲坐

着,百无聊赖,情思撩乱,老是怏怏不乐。”又说:“对于像柔弱的女郎那样加倍迫切需要

安慰的人,命运女神却恰恰显得特别吝啬;为了部份的弥补这一缺点,我打算写着一部书,

给怀着相思的女人们一点儿安慰、帮忙和消遣。”由此可见,作者对妇女们的同情,而《十

日谈》这部书,主如果为了妇女而写作的。

第三,可以说,《十日谈》是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在必然程度上可以说推动了

整个意大利文艺振兴的发展。薄迦丘的《十日谈》第一次运用了现实主义手法,绘声绘色的

勾画出一幅庞大而壮丽的社会生活图景。记得老师上课说过《十日谈》与《神曲》相媲美,

被誉为“人曲”(或是“人世喜剧”)。可以说爱和智慧是整部书的两个大体中心思想。

Ps:通过阅读《十日谈》,发现与中国古代的伦理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中国也有

伦理思想:三纲五常,妇道。固然,也有像《金瓶梅》这样的奇书,可是大多都沦为流氓文

学和地下文学了。而主导的则是一大堆“机械人文学”。这或许能说明中欧的市民社会整合

程度的不同和民主化不同了。

本文发布于:2023-03-14 13:53: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7732262480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十日谈读后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十日谈读后感.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