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作品《沁园春·雪》的艺术形象与演唱
实践分析
作者:李苗苗
来源:《北方音乐》2020年第21期
【摘要】毛主席诗词充满了民族理性与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沁园
春·雪》更是被世人称颂为千古绝唱。这首声乐作品一直以来都是声乐演唱者们最受欢迎的作
品,每次演唱时,优美的旋律与激昂的唱词仿佛又将听众拉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一代
伟人的形象赫然屹立在面前,顿时让人沉醉于那种豪迈的风格、宏大的气势、深远的意境以及
强大的感染力。本文主要围绕《沁园春·雪》的艺术形象以及演唱实践进行分析,在诸多专业
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与分析,进一步对《沁园春·雪》这首作品的气息、节奏、速
度、吐字咬字以及情绪情感等进行深度的剖析。
【关键词】演唱;艺术形象;情绪;情感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7X(2020)21-0091-03
【本文著录格式】李苗苗.声乐作品《沁园春·雪》的艺术形象与演唱实践分析[J].北方音
乐,2020,11(21):91-93.
一、创作背景介绍
声乐作品是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与词作者、曲作者的个人思想感情相碰撞而产生的火花,
不同的声乐作品是不同时代的产物,每首声乐作品都能找到时代的印记。所以只有了解了这首
声乐作品的时代背景与创作背景,演唱时才能更好地演绎出词作者的豪迈大气与雄心抱负,才
能真正走进曲作者的内心,感受这首声乐作品的艺术形象与艺术内涵,才能更准确、更深刻把
握作品的情绪情感。
(一)诗词创作背景
《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1936年2月,日军侵占东三省以后,
变本加厉,又开始向华北进攻。蒋介石答应日军的无礼要求,继续采取不抵抗的方案政策,蒋
介石这一决定随即将祖国处于危难之中。与此同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并决
定让毛泽东率领部队东渡黄河与日军抗战,当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时,在那里休整
了16天。
正巧,毛泽东在清涧县居住期间,巧遇一场大雪。当他登上白雪皑皑的秦晋高原上极目远
眺时,鸟瞰着这片粗犷而又充满灵性的高原大地,一片美景尽收眼底。只见长城内外白雪茫
茫,雄浑苍茫的秦晋高原大地,冰雪覆盖。天寒地冻,连咆哮如虎狼的黄河都冬眠了,河上结
了一层厚厚的冰,失去了往日的奔腾气势。此情此景,毛泽东感慨顿生,诗兴大发,浮想联
翩,欣然提笔,写下了这首传世佳作。
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受柳亚子先生邀请写诗,毛泽东随手便把这首旷达豪迈的《沁园
春·雪》交给了他,随之柳亚子先生将这首作品公开发表在《新民报晚刊》,一夜之间这首作
品迅速在全国广为流传,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与信心。
(二)歌曲创作背景
《沁园春·雪》的曲作者是军旅作曲家生茂、唐诃,1966年这首歌曲已经诞生,但是当时
的社会背景非常复杂,导致这首歌曲没有办法发表。直到1967年10月依旧没有放弃《沁园
春·雪》这首作品的他们商量选出8首毛泽东诗词以及有关的语录,以声乐套曲的形式连接起
来,这种新颖的形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很快这组套曲就跟大家见面了,但是遗憾的是到
现在为止,这组声乐套曲只留下了这一首经典作品被大家所传唱。
二、诗词分析
“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词名。这首词以雪为主题,却并非只是为雪所作,而是在借着
雪,以雪言志。整首词遣词造句,设喻用典,字字珠玉,行云流水,辞义畅达,一气呵成,酣
畅淋漓,拍案叫绝。每一句都设有伏笔,意有所指,隐藏了无尽的玄机与秘密,整首词不仅有
词作者对当时许多重大问题给出的回应,也暗藏了词作者的真情实感与理想抱负。
《沁园春·雪》全词文情并茂,将写景、抒情及议论融为一体,文采飞扬,意境壮美,气
势恢宏,大气磅礴,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奔放豁达风格。整首诗词可
以分为上篇与下篇,上篇描写银装素裹的北国雪景,赞美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与秀美风景;下
篇借着评论历代英雄人物,引经据典,不仅抒发了毛泽东的自信与抱负,更是突出了词作者词
风的雄健、大气,以及作为领袖毛泽东的博大胸襟。
三、歌曲結构调性分析
曲式结构分析与调式分析对演唱与把握声乐作品内涵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正确
地、深入地感悟、理解与演绎声乐作品艺术内涵和表现特征的一个关键性环节。
(一)曲式结构分析
这首歌的曲式结构为复二部曲式结构,整个曲子分为两个部分,1-52小节为第一部分,
53-86小节为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两个乐段,1-25小节为第一乐段,26-52小节为第
二乐段。第二部分可以分为两个乐段,53-75为第一乐段,76到86小节为第二乐段。这首复
二部曲式结构的艺术歌曲,前后两个部分不仅在力度节奏上出现变化,情绪表现上更是形成鲜
明对比,这样的布局正好与诗词的上下两篇结构相吻合。
诗词上篇描写的是北国千里冰封,白雪皑皑的壮丽雪景,曲作者利用舒缓悠长的音乐旋
律、节奏、力度等音乐元素,形象地描绘出祖国大好河山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的美好意境。诗
词下篇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纵横古今,借着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词作者的豪情
壮志。因此,下篇音乐相对上篇比较激昂,节奏力度转换较快,情绪更激动,进一步展现出词
作者的雄心抱负与壮志凌云。
(二)调式调性分析
这首歌曲的调性为D羽雅乐调式,中间偶尔出现过同宫系统的转调,但是整体的调式色
彩没有改变,整个曲子给人一种小调式的色彩,让人听起来流畅,舒缓,但又不缺乏激情、慷
慨与大气磅礴之感。音乐借鉴了昆曲的元素,行腔流畅优美,有强烈的抒情感,旋律性强,跌
宕豪爽,跳跃性强,情绪对比明显。
四、演唱实践分析
这首声乐作品旋律线条跌宕起伏,情绪波澜壮阔,节奏变换频繁,演唱者必须具备良好的
腔体共鸣以及强大的气息等演唱技巧,才能完美地演绎出这首作品的情绪情感,最终感染观
众。
(一)气息的运用
这首作品总体来说情感比较丰富,情绪转换较快,因此气息处理要强弱有致,有的地方需
要干脆利落的收音,有的地方需要用气息带动声音,运用拖腔去表现情绪,不能戛然而止。
歌曲头一句就气势如虹,在唱“北国风光”之前一定要先吸好气做好准备,把氣叹下来,使
气息扎根脚底,这样声音才能更有力量,更结实。“千里”“万里”之前都要继续大口换气,用深
吸气直接找到歌唱的高位置与头腔共鸣点,找到声音支点再逐渐加重音量,由弱变强。“惟余
莽莽”与“顿失滔滔”稍微用点强气息进行推动与强调。“试比高”之前换气,换一种情绪,换一
种气势再进行演唱。“分外”之后换气,气息不要太强,要轻巧,使演唱更有灵动性。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句是整首歌的过渡与转折,也是高潮部分,在唱这
句之前一定要吸好充足的气息,把气息叹下来,用有力量的强气息来表现大气磅礴,激昂,高
亢的情绪。“惜秦皇汉武”这几句诉说古往今来历史人物,需要用稍微轻巧的气息,轻松的唱诵
表达出来即可。最后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重复了三遍,一遍比一遍强调的更深入,
气息要从弱到强。尤其是最后一句“还看”与“今”字后面都要做好深换气准备,用强气息与深换
气进行重点强调与突出。
(二)吐字咬字分析
诗词歌曲大多数都是表达情怀与意境的,因此在吐字咬字方面一定注意咬字归韵,字正腔
圆。
第一句的“北”字统领全文,咬住字头,唱出北国的磅礴气势与词作者的情怀。“望”字统领
下文,有站在高处望远方的含义,演唱的时候要唱的豪放一些,进一步描绘出词作者高大伟岸
的形象。“望”字引领下文,用对偶、夸张的手法描述了白雪皑皑的长城、似银蛇飞舞的山脉高
原现状,长城、高原、山脉最能反映北国风光的雄伟壮观,也正是中国形象的象征,这些字都
要字正腔圆的唱清楚,重点突出。“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演唱的时候稍微
给点力量,咬的紧一点,进一步强调一下。
下篇运用“略输”“稍逊”等词,强调并不是一概否定,咬字的时候稍微放松一下,不要咬得
太紧太硬。后面又用了“只识”二字略带有嘲讽之意,演唱的时候要咬住字头,给点力度稍微强
调一下。“俱往矣”这三个字连贯性不要太强,每个字唱完稍微顿一下进行强调,“今朝”两字是
重中之重,不仅要清楚地咬住字头,最后要用重力进行强调与处理。
(三)速度、节奏分析
全曲旋律舒缓,节奏悠长,2/4拍、4/4拍与4/8拍交替出现,演唱的时候注意节奏的变
化。作品中的附点音符比较多,演唱的时候要在附点延长的过程中增加点拖腔与甩腔,使情绪
更加饱满。
第一部分全部使用2/4拍节奏,速度适中,旋律舒缓,充分抒发了词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
与美丽雪景的歌颂。“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天公”两字要放慢速度唱,“高”这个音有三拍半,先
找到头腔共鸣点,用弱音收着唱,然后再慢慢放开声音拉长声线的唱。“须晴日,看红妆素
裹,分外妖娆”这句速度放慢,尤其“分外妖娆”要继续放慢速度,强弱有致。
第二部分4/4拍与4/8拍交替出现,速度转换较快,情绪稍有些错综复杂,进一步表现出
词作者激昂霸气的性格。“惜秦皇汉武”这一类比句要渐快,节奏要唱得干脆利落,不拖泥带
水,“成吉思汗”这句放慢原来速度的2倍,情感处理要有意犹未尽之感。“只是弯弓射大雕”第
一句用原速度,第二句重复,含有情感递进的因素,速度要减慢。最后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
朝”,逐渐加快速度,到第三句减慢原来速度的一半。尤其是最后的“还看今朝”四个字,速度
放慢为原先速度的3倍,才能更好地表达出词作者改造世界的雄心壮志,进一步将词作者的霸
气一览无余的展现出来。
五、艺术形象与情绪情感分析
这首声乐作品开头起笔不凡。“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因雪起兴,但又不直接写
雪,先运用夸张手法抛出“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作为总领句,再用借喻的手法借雪景抒写情
怀,造境独特,进一步突出了词作者的开阔视野与宏大气魄。首句旋律线条感强,曲作者也是
顺应了词作者的借物抒情手法,将词作者的内心感受表现得恰如其分,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
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千里”与“万里”这两个字描绘的是祖国的幅员辽阔,因此在唱这两
句时一定要用强气息与重力,将声音由弱到强慢慢推送,借助头腔共鸣与拖腔的力量推动声
音,不仅表现出我国地域的宽广,更是展现了雪花洋洋洒洒,在空中起舞的优雅美景。
接着用各种手法对雪景进行描述。“望长城内外”运用夸张手法将祖国的大好河山描述得更
加诗情画意。接下来使用了“莽莽”“滔滔”两个词,重点突出了北方雪景的广度与深度,演唱时
“上”与“顿”字给点力量进行强调,用自豪的情感与语气歌颂出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景。“山舞银
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与拟人的修辞手法,动静相结合,把山群比喻像银蛇舞动,把高原丘
陵比喻像蜡白色的象群,“银蛇”“蜡象”这两个词更是赋予雪境以生命感。因此,这两句要唱的
更舒缓,更深情,突出旋律性,唱出舞蹈的感觉,展现出生气勃勃,生动活泼的意境。“欲与
天公试比高”之句,演唱时则要由弱转强,与前面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高山与天公的对比,
以及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须晴日”,这句展现的是一个“妩媚妖娆”的美人形象,在这里
要唱的柔一点,轻一点,要有意境,表现出妩媚的形象。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属于过渡句,承上启下,将整首诗词连接在一
起。“江山如此多娇”承上,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总括北国风景秀美壮丽;“引无数
英雄竞折腰”启下,借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词作者的自信与抱负。这里是全曲的高潮,
因此唱的时候要使用强音与重力,情绪迅速转换,跟之前形成对比,重点突出这一句。
“惜秦皇汉武”这句以“惜”字总领下文,定下对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
批判之情。这里要用诉说的情绪情感演唱,演唱时力量不要太大,气息不要太强,欲抑先扬、
强弱有致的歌颂故事,展现英雄形象。“俱往矣”三个字意味深长,让人浮想联翩,仅三个字便
可将历代英雄人物一笔抹煞,话题立即转向词作者所处的当今时代,进一步点出全词的主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朝”是什么?是一个新的时代,而这一新的时代需要新的人物来
带领。新的时代新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必将超越于历代英雄人物,创造出空前伟大的业
绩,最后一句点明主题,是词作者伟大抱负和坚定自信的表述。这里是全曲的重点,第一句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要干脆利落地说唱出来,后面层层递进,第二句比第一句的演唱更有
力度,更加自信,最后一句要用强气息与铿锵有力的声音,表现出词作者的伟大抱负与雄心壮
志。
《沁园春·雪》可谓是一首经典之作,其情感之真挚、寓意之深远、哲理之精辟,令人拍
案叫绝,值得我们仔细研究与琢磨。本文是笔者自己的演唱实践,以及各方面的探索研究总结
而成,希望通过我的深度剖析能给声乐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借鉴,解决他们的问题。
作者简介:李苗苗(1985—),女,汉族,山西运城人,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硕
士,讲师,音乐学专业。
本文发布于:2023-03-14 13:38: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7723232478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大气磅礴的音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大气磅礴的音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