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嫁习俗

更新时间:2023-03-14 12:50:06 阅读: 评论:0

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互联网的发展史

婚嫁习俗
2023年3月14日发(作者:霸气队名)

汉族婚嫁习俗

汉族婚礼习俗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而且源远流长。从古到今,看

看汉族结婚习俗有哪些。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汉族婚嫁习俗的相关内

容,希望大家喜欢!

汉族婚嫁习俗

汉族婚俗,现行一夫一妻制,废除了过去封建统治阶级实行的一

夫多妻制以及典妻、租妻等陋俗。

过去,汉族婚姻的缔结是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具体

有纳采(媒人到女方家说明求婚之意)、问名(问女子生辰以卜吉凶)、纳

吉(卜得吉兆,定亲)、纳征(送钱财给女方家准备成婚)、请期(通知女方

家成婚日期)、初期(亲迎女子到男方家拜堂成亲)等六道程序。除了最

后一道程序外,婚姻的缔结过程都要背开青年男女当事人进行,因而

极不合理。

汉族先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因此夫妻

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后来演化为婚礼。汉族人认为红是吉祥的

象征,所以传统婚礼习俗总以大红色烘托着喜庆、热烈的气氛。吉祥、

祝福、孝敬成为婚礼上的主旨,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

国人的哲学思想。

相传汉族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

约开始。《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

为礼。”从此,俪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之后,除了“俪皮

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

庭”“亲迎于堂”的仪节。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

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

礼”。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

这古代的结婚过程,与现代的意义有点不同。现代的结婚过程一

般指结婚当日所举行的礼仪,三书六礼的结婚过程则包括了从谈婚、

订婚到结婚等过程的文书和礼仪。与现代相似,整个传统婚姻习俗礼

仪通知了亲属邻里,以取得社会的认可和保障。除此之外,传统婚姻

习俗礼仪使结婚的夫妇取得祖先神灵的认可和承担履行对父母及亲属

的权利义务。故此在古代某些时代,男女若非完成三书六礼的过程,

婚姻便不被承认为明门正娶;嫁娶仪节的完备与否,直接影响婚姻的吉

利。不过,在不同的中国朝代时期中,婚俗礼仪亦有所不同。

现在废除了父母包办婚姻,青年男女直接见面谈恋爱,然后征求

父母意见,办结婚登记的法律手续。婚礼仪式也废除旧俗,新娘不再

坐轿子,新婚夫妇也不再拜堂。新式结婚典礼隆重而热烈,由尊长者

致辞,亲友祝贺,以音乐舞会或茶话会的形式告终。也有的旅行结婚,

双双外出游览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既增长知识,又陶冶情操。

汉族传统婚俗:

一、“三书”:按照汉族传统的礼法,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

文书,分别是“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礼

物清单,当中详列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迎书”——迎娶

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二、“六礼”是结婚过程的六个礼法,分别指:

纳采

当儿女婚嫁时,由男家家长请媒人向物色好的女家提亲。男家在

纳采时,需将大约达三十种有象征吉祥意义的礼物送给女家;女家亦在

此时向媒人打听男家的情况。古代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全国许多地

区。“六礼”中的第一礼。男方欲与女方结亲,男家遣媒妁往女家提

亲,送礼求婚。得到应允后,再请媒妁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

初议后,若女方有意,则男方派媒人正式向女家求婚,并携带一定礼

物,故称。古纳采礼的礼物只用雁。纳采是全部婚姻程序的开始。后

世纳采仪式基本循周制,而礼物另有规定。《仪礼·士昏礼》:“昏礼,

下达纳采。用雁。”郑玄注:“将欲与彼合婚姻,必先使媒氏,下通

其言,女氏许之,乃后使人纳其采择之。”其礼物用雁。后代渐加礼

物。到明代陈雁及礼物于厅堂。清代请婚人陈仪物于庭,奉书致命,

主婚人受书,告庙醴宾。庶民纳采,首饰数以四为限。雍正初,定制,

汉人纳采成婚,四品以上,绸缎、首饰限八数,食物限十品。五品以

下减二,八品以下又减二,军、民绢、果盒亦以四为限。品官婚嫁

日,用本官执事,灯六、鼓乐十二人,不及品者,灯四、鼓乐八人。

禁糜费,凡官民皆不得用财礼云。

问名

即在女方家长接纳提亲后,女家将女儿的年庚八字带返男家,以

使男女门当户对和后卜吉凶。

西周“六礼”中第二礼。“问名”之礼最早见于《仪礼》中:

“婚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又曰:“问

名:问名者,将归卜其吉凶。”《礼记·方氏注》也说:“问名者,问

女生之母氏也。”问名时,用雁为贽见的礼物。《白虎通》卷四《嫁

娶》曰:“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以雁贽。纳征曰玄纁,

故不用雁贽。”男家行纳采礼后,再托媒人询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

月及时辰,以便男家卜问,决定成婚与否,吉凶如何。或以为问名是

男方遣使者问女方生母的姓氏,以便分辨嫡庶。后问名范围扩展到议

门第、职位、财产以至容貌、健康等多侧面。问名也须携带礼物,一

般用雁。我国广东海南及西南少数民族,常用槟榔作为问名携带的礼

物。把女方庚帖与男方生辰做了占卜,确定可以成婚之后再行纳吉礼。

婚姻礼仪,六礼中第二礼。即男方遣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姓名,生辰

八字。取回庚贴后,卜吉合八字。《仪礼·士昏礼》:“宾执雁,请问

名;主人许,宾入授。”郑玄注:“问名者,将归卜其吉凶。”贾公彦

疏:“问名者,问女之姓氏。”

纳吉

(又称过文定):当接收庚帖后,便会将庚帖置于神前或祖先案上请

示吉凶,以肯定双方年庚八字没有相冲相克。当得知双方并没有相冲

相克之征象后,婚事已初步议定。

纳征

(又称过大礼):即男家把聘书和礼书送到女家。在大婚前一个月至

两周,男家会请两位或四位女性亲戚(须是全福之人)约同媒人,带备聘

金、礼金及聘礼到女方家中;此时,女家需回礼。纳征:古代汉族婚姻

风俗。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六礼”中的第四礼。亦称“纳成”。

即男家纳吉往女家送聘礼。《礼记·士昏礼》孔颖达疏:“纳征者,纳

聘财也。征,成也。先纳聘财而后婚成。”经此仪礼婚约完全成立。

古代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六礼”中的第四礼。亦

称“纳成”。即男家纳吉往女家送聘礼。《礼记·士昏礼》孔颖达疏:

“纳征者,纳聘财也。征,成也。先纳聘财而后婚成。”经此仪礼婚

约完全成立。《晋书·志十一》:“太康八年,有司奏:婚礼纳征,大

婚用玄纁束帛,加珪,马二驷。王侯玄纁束帛,加璧,乘马。大夫用

玄纁束帛,加羊。”宋代所用礼物不再遵循周志,金银绫绢,各依等

级而定。明代聘礼提倡节俭。《明史·志三十一》品官婚礼:“纳征如

吉仪,加玄纁,束帛,函书,不用雁。”仪式因袭宋制:“宾致词曰:

某官以伉俪之重,加惠某官,率循典礼。有不腆之币,敢请纳征。”

主婚者曰:“某官贶kuàng某以重礼,某敢不拜受。”宾以函书授主

婚者,主婚者亦答以函书。”至近代,无“纳征”之名,而有送礼之

实,或并之于纳采,或更称纳币。1920年《英山县志》:“婚礼古有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今止用纳采,纳币。”

请期

(又称乞日):即男家择定合婚的良辰吉日,并征求女家的同意。

亲迎

(或迎亲):在结婚吉日,穿着礼服的新郎会偕同媒人、亲友亲自往

女家迎娶新娘。新郎在到女家前需到女家的祖庙行拜见礼,之后才用

花轿将新娘接到男家。在男家完成拜天、地、祖先的仪式后,便送入

洞房。

汉族婚礼习俗:

换庚谱:男方和女方的家庭互相交换家谱,作为定亲的凭据。媒

人提亲后,如男女的时辰八字没有相冲,双方就会换庚谱。

过文定,过大礼:男家会选择一个吉日,带著一些礼品到女家,

礼品一般都是三牲,酒礼等,并正式奉上聘书。“过文定”举行后,

就会举行“过大礼”的仪式,这是订婚的最隆重,也是最重要的仪式;

因为这仪式过后就等如正式定立了婚约。跟“过文定”一样,男家会

选择一个吉日,带同聘金和各种礼品到女家;而女家亦会准备回礼礼品。

礼品皆是均双数以取其“好事成双”之意。

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被褥,床单铺好,

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

喻新人早生贵子。抬床的人、铺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

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儿女成

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嫁妆: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嫁妆最

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嫁妆除了衣服饰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征

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胡蝶双飞;痰盂,又称子孙桶;花瓶,寓

意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等等。当然各地的风

俗和讲究都不一样。

催妆:是男家派人携礼催请女家及早为新娘置妆的仪节。宋代,

亲迎前三日,男家送催妆花髻、销金盖头、花扇等物至女家,女家则

答以金银双胜御、罗花璞头、绿袍、靴等物。

送妆:是亲迎前数日,女家派人将嫁妆送至男家的仪节。嫁妆往

往用箱笼装着,也有人家为炫耀陪嫁,将嫁妆用方桌一一铺开,排成

一个纵队浩浩荡荡地送至男家。嫁妆通常有箱柜、被褥、首饰、衣服、

绸缎、文房四宝及金银器皿等,还有以田地房屋、店铺、当铺作为陪

嫁的。浙江一带,嫁妆中有一种叫做“子孙桶”的(大桶上有一大盖,

为新娘生育时用),桶中盛有红蛋、喜果、谓之“送子”,有祝福之意。

绍兴一带,还有送“女儿酒”作为嫁妆的,即在女儿满月或数岁后,

即酿酒数坛埋入地下,待女儿出嫁之日,取出作为嫁妆礼品送至男家。

上头:男女双方都要进行的婚前仪式。也是择定良辰吉日,男女

在各自的家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一梳梳到尾,

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上头”是一个非常讲究的仪式。梳头要用新梳子,助“上头”的人

必须是“全福之人”,即这人是六亲皆全,儿女满堂之人。

哭嫁:据《礼记》记载:“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

相离也。”在古时,因为交通没有现代的方便,女儿出嫁后,就很难

有机会可以见到家人。而事实上,出嫁后的女子也不是可以像今天一

样,随时可以返回娘家探望家人的,回娘家需要得到夫家的批准。此

外也有说法认为哭嫁是源自古时妇女不能拥有自由的婚姻,所以她们

会用哭嫁的歌声,来控诉古时不公平的婚姻制度。

出门:出门是指新娘离开娘家的意思。当到达吉时的时候,女须

由大妗姐背著上花轿;据说新娘双脚著地的话就会带来恶运。在出门的

时候,新娘的嫂嫂是不可以相送的,这是因为嫂字有著扫帚星的扫字

的谐音,是故人们相信嫂嫂於出门时相送会带来不吉利。新娘出门时,

由伴娘撑起红伞护著新娘,取其开枝散叶的意思。大妗姐及众姊妹一

边行,一边向上空、伞顶及花车顶撒米,用来“喂金鸡”,意思指鸡

啄米后便不会啄新娘。最后上花车前,新娘子会向送行的亲友鞠躬,

以示谢意。

撑红伞:迎亲的当天,由新娘的姊妹或伴娘搀扶中娘家门,站在

露天的地方,姊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

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

盖头:新娘子通常会以一边长三尺的正方形红围巾蒙在头上,这

红色的围巾称为叫“盖巾”,俗称盖头。对於盖头这种婚俗,一般有

两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说盖头是为了遮羞;而另一种说法是说源自

於古代的掠夺婚,表示新娘子蒙上盖头后就永远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迎亲:古代婚配时,男方必须去迎亲。“亲迎”是六礼中最隆重

的礼节。没有迎亲的新郎,就没有出嫁的新娘。古代亲迎,有徒步的,

也有用车的,比较普遍的是用八人大轿去迎亲。抬轿的人必须身体强

壮,遇上别人家的花轿,绝对不可以与他们碰头,必须绕著走。迎亲

回来时,还要找一条路回去,以取不会走回头路之意。如果途中经过

庙,祠,坟,井、河等处,必须由男方娶亲的人手张红毡子将花轿遮

著,作为“避邪”的意思。如果在途中遇见出殡的队伍,迎亲的人会

说“今天吉祥,遇上宝财!”因为棺材的谐音为“观财”,亦即看到财

宝的意思,这样说主要是为了图个吉利。

拜堂:又称为“拜天地”,是婚礼中一个很重要的仪式。“拜堂”

并不属於古“三书六礼”,这一婚俗於宋代以后非常流行,经过“拜

堂”后,女方就正式成为男家的一员。“拜堂”时,主持婚礼的司仪

会大声的说﹕“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齐入洞房。”其实,

拜天地代表著对天地神明的敬奉;而拜高堂就是对孝道的体现;至於夫妻

拜就代表夫妻相敬如宾。

过门:过门的意思是新娘由女家出门后正式踏入男家家门,拜见

翁姑及男家其他长辈。传说翁姑不可以在大厅直接看见新人进门,因

为这样会相冲。所以当女方步入男家后,翁姑会由房间出来大厅会见

新人。然后新郎新娘会先拜天地,后拜祖先。新人会向翁姑奉茶跪拜。

翁姑会说一些祝福语,并送首饰及礼物给新娘。新娘收到饰物后需即

时戴上,以示谢意。然后,新人会向其他长辈及亲戚奉茶。

闹房:在近代,这是新婚夫妇在婚礼之夜在新房接受亲友祝贺、

嬉闹的仪节,民间有“新婚三日无大小”,“闹喜闹喜,越闹越喜”

的说法。各地的“闹房”有不同的方式、方法,闹的程度也有文雅和

粗俗之分,有时闹过了头,往往给主宾双方带来尴尬和不快,但因为

它给婚礼增加了热烈的气氛,所以后来的婚礼中往往少不了这一节目。

三朝回门:即归宁,三朝是指婚后的第三天,新抱由丈夫的陪同

下,带备烧猪及礼品回娘家祭祖,然后再随丈夫回到夫家;相传在先秦

时已有这样的习俗。归宁,就是回娘高向父母报平安的意思。在古时,

交通没有现代的方便,如果女子要夫家是离娘家后远的话,所谓出嫁

从夫,女子到夫家后就可能没有机会再回到娘家了。所以回门可能是

女子踏足娘家的最后一次机会。亦因为如此,人们十分重视归宁这一

个婚礼习俗,回门时,男家需要预备:烧猪一只、西饼两盒、酒一对、

竹庶两支、鸡一对、生菜、生果两篮、荵、伊面两盒、鸡仔灯笼金、

猪肚及猪肉各两斤。

本文发布于:2023-03-14 12:50: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7694062473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婚嫁习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婚嫁习俗.pdf

上一篇:电脑中病毒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婚嫁习俗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婚嫁习俗
    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互联网的发展史2023年3月14日发(作者:霸气队名)汉族婚嫁习俗汉族婚礼习俗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而且源远流长。从古到今,看看汉族结婚习俗有哪些。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汉族婚嫁习俗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汉族婚嫁习俗汉族婚俗,现行一夫一妻制,废除了过去封建统治阶级实行的一夫多妻制以及典妻、租妻等陋俗。过去,汉族婚姻的缔结是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具体有纳采(媒人到女方家说明求
  • 0℃电脑中病毒
  • 0℃好看的战争片
  • 0℃手机用
  • 0℃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
  • 0℃会计实践报告
  • 0℃西湖银泰
  • 0℃下午好
  • 0℃孤独之旅
  • 0℃勇者战魔王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