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优秀教案上册案例五篇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1
《黄河颂》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
能力。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不忘过去,努力进取,为
中华民族的腾飞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
1.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激发民族自豪感和中华
民族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自信心。
2.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诗人写作此诗的意图。教学难点:
把握诗文的基调,加强对诗歌的朗读,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时数:1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
两岸的人民。
黄河惊涛澎湃,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
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
间,我国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
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
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
黄河!
二.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1.作者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XX省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
参加革命工作,1936年抵达XX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
年XX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
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
《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创作背景
《黄河颂》是抗日战争时期,交响乐《黄河大合唱》中一首独唱歌曲的歌辞,作
者的创作意图是希望在抗日战争时期,激发起人民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誓死保卫家
园的民族意识.虽然其创作年代已与我们相去甚远,但那奔放,豪迈,铿锵有力的诗句
和强烈的情感,至今读起来仍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唤起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
的自豪感.
三.解题:
本文题目是《黄河颂》,哪个字最关键?(抓住“颂”字)
四.读课文,疏通字词障碍。
注音
山巅(diān)澎湃(péngpài)狂澜(kuánglán)屏障(píngzhàng)哺(bǔ)育浊(zhuó)流
九曲(qū)连环浊流(zhuó)滋长(zī)
2.释词
山巅:山顶。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屏障:像屏风那样
遮挡着的东西。
哺育:喂养。
五.合作探究: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
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2.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颂黄河部分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
主要内容是什么?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历史贡献、地理特点、自然特点
3.结合时代背景,请根据诗歌的内容,试用自身的语言概括黄
河精神。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
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4.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
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5.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
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六.总结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今天的中华民族还
没有足够强大。因此,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
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身的力量。
七.作业布置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2
《狼》
《狼》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在《聊斋志异》里有《狼三则》,都表现
了狼的奸诈狡猾这一主题,本文是其中一篇,蒲松龄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叙述了一个
机智的屠夫战胜两只狡猾奸诈的狼的故事,表明了面对以狼为代表的恶势力时,我
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最终胜利的主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使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能理解文章基本内容。
2.理解并掌握“苫蔽,顾,假寐,眈眈,洞,遂,黠,犬坐”等文言实词的含义,
并了解古今异义以及词类活用的文言现象。
3.能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多角度的阐释自身对文本寓意的理解与感受。
课时:一课时
三教法,学法
情景导入法,诵读教学法(学生自读,教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小组探究法(我
主要用在探究并阐明文本寓意)
学法:小组合作法朗读法提问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堂开始时在PPT上播放狼的图片,边看边请学生回答对狼的印象如何?(奸诈,
狡猾,团队合作,聪明,若有学生回答出聪明等词,教师可以引导说,那我们今天
就来学习一下狼这篇文章,看看到底是狼聪明还是人聪明)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给下列汉字注音
缀,窘,苫蔽,眈眈,瞑,尻尾,假寐,黠
2,解释下列文言词的含义
缀,并驱如故,顾野有麦场,苫蔽,弛担持刀,眈眈,犬坐,意暇甚,暴起,
洞其中,隧入,尻,盖,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重点在于解释词类活用的文言现
象)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语音正确,节奏合理,有感情朗读
学生自读(每组派一个代表朗读)教师课文评价并指导,然后老师范读,最后听
录音。
(四)文本研习
1.熟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
在前面多次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概括一下这个故事(要求语言简练,概括
全面)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在此基础上,请学生提问不懂的字词,让其他学生进行解答,发挥大家的积极
性,遇到学生回答不出来的,教师再进行讲解。
2.深入思考,进行探究
问题一:默读课文,并划出文中写狼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表现了这两只狼的
哪些特点。
贪婪:“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如故。”
狡猾: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问题二:文中除了写狼,还写了屠夫,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思
考文章是通过什么来刻画屠夫的?请在课本中圈出屠夫与狼搏斗的动作,并分析,
你看到了一个()的屠夫。
通过动作描写,第3段的“顾”,“弛”,“持”和第4段的“暴”,“劈”“毙”“转
视”“断”等动词,“顾”,“弛”,“持”和第4段的“暴”“劈”“毙”表明屠夫的勇敢和善于
抓住时机,转视表明屠夫的谨慎、小心。
问题三:(1)两只狡猾贪婪的狼被屠夫“毙之”,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只增笑耳。
(2)这句话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态度?
尽管狼很狡猾凶残,玩弄阴谋,但在与人的斗争中,只会自食其果,因为人有
着狼没有的智慧和力量。
(3)作者在这里只是嘲讽的狼吗?
作者嘲讽的不但仅是狼,而是狼所代表的黑暗的恶势力。面对这样的恶势力,
我们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问题四:作为一个故事,文章在第四段就已经结束了,为什么还要增多第五段,
是否画蛇添足?以前学过的哪篇文章在文章结构上(先叙述后议论)和本文相似?
这可以说是一种体式,在《聊斋志异》里基本上每篇文章,在叙述后蒲松龄都
会发表一下自身的评论了,上学期学过的《伤仲永》,和这这篇文章在结构上类似,
都是先叙事后议论,不但这些,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文章后面就有“太史公曰”,
这可以说是一种传统的格式,只不过蒲松龄做了一些调整。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3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2.了解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唤起学生对
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
欣赏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仰先生博大磊落之英雄气概。
教学准备:李大钊先生名言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历史的车轮滚滚驶进了崭新的二十一世纪,中国人民用自身的勤劳
智慧在黄河之滨写下了一首回肠荡气的壮丽的史诗。中国迎来了属于自身的辉煌与
骄傲。正因为此,有一些人,我们应当永远怀念,是他们赋予了共和国新生;有一
些话语,我们应当永远铭记……
二.了解作者:
你了解李大钊吗?——学生介绍完毕后教师作适当补充。
三.新课学习:
(一)李大钊先生在1927年不幸被反动军阀杀害,他的身影离我们已经很远很
远,但历史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当我们阅读他的遗作,仍然能感觉到他的心跳和
呼吸,倾听到那超越时空的激情澎湃的心声。下面听教师范读。
思考:A、勾画出应该掌握和不能理解的词语。
B、文章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
C、艰难的国运是怎么样的一种命运,请联系文的具体语言来回答。
1.出示应该掌握的词和不理解的词,清除阅读障碍。其经历亦复如是固是高
高兴兴地往前走奇绝壮绝的境界老于旅途的人以成其浊流滚滚魄势阻抑
2.初步把握语言特点。(指名回答)-----本文语言气势磅礴,铿锵有力,
3.“艰难的国运”的含义:对二十年代的国家命运,作者在文中是怎么样比喻的,
你了解当时的历史吗?----------了解写作背景
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二)指名朗读各段,每读完一段即归纳各段内容---------研究写了什么、怎么阐
述
1.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
2.民族生命的进程就像江河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
3人类的历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绝壮绝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险的美趣。
4.中华民族的道路崎岖险阻(国运艰难),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赏到壮美的
趣味
5.中华民族国运艰难,需要我们发扬黄河那种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三)揣摩文章的语言:
1.喜欢哪些句子呢?请它推荐给大家。
2.联系课后练习二,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和作用。(讨论下列比喻句的含义)
A……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乐趣。
B第四节的含义
C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的含义的?深刻理解“趣味”的含义:
A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挑战艰险,征服旅途,无限风光在险峰。
B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英勇斗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C为民族的新生而奋斗,奉献生命的光和热,谱写壮丽的人生之歌。
李大钊先生在他的作品里,表达了他对这种乐趣的理解: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
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与球,资以乐其无涯之生。”重点突破:
1.朗读并理解乐趣的含义。你能联系历史事实来谈谈你的看法吗?
2.联系第五节,谈谈“雄健的精神”的具体含义。
从课文的标题来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要提示两者的关系,你能结合
文章,把作者言而未尽的意思说出来吗?————-理解写作目的。
在国运艰难的时候,要发扬雄健的精神,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奉献。
3.你从李大钊先生的文章中感受到他怎样的人格风范?
他的信念、忠诚、追求、勇气、执著、热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4.李大钊先生用他的生命诠释了“雄健的国民”的含义,那就是一种像高山一样
巍峨、像黄河一样浩荡一样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朗读名言,唤起学生对李大钊
先生的崇敬之情)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
而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
四.带着崇敬的心情齐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磅礴激越的情感。
五.感悟联想:1.李大钊先生对人生乐趣表述,实际上也是对人生意义的一次庄
严的思考。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趣味、最有意义的呢?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教师引用李大钊先生的名言,学生朗读并背诵李大钊先生的名言:
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身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
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远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
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今
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学
生自由发言,集体交流。(联系我驻南使馆被炸一事实、《立此存照》,日本青年
长谷川弘一在网上发表的言论,见《读者》2000年第七期))
六.总结全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总是把自身的身家命运和民族命运国
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把自身的生命交付给自身的国家,自身的人民,把它
作为终身的幸福。这些为理想而奋斗的勇士,为了信念而逝去的志士,把自身的
生命铸成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里。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和奋斗,
共和国才有今天的繁荣和富强,每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人都应该对自身说:让共和
国的明天因为有我而更加强大和美丽!
七.家作:任选一题作文:《昌盛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或结合课文写读后感
一篇。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4
《音乐巨人贝多芬》
一.说教材:
《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内自读课文。
第三单元是名人故事单元,学习这类题材的课文,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
文的思想内容,探寻人物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本课叙述的是音乐巨人贝多芬,学习这篇课文,营造审美氛围,从贝多芬的肖像入
手,让学生对贝多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感受。“相由心生”,贝多芬的外貌是他
的心灵世界和独特个性的折射,激发学生对人物做进一步的了解。贝多芬对待扼运
的态度,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在苦难中造就的伟大品格对学生能起到一定的熏
陶感染作用。
二.说目标:
根据课文内容与教学实际,我设计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人物的肖像描写的技法——“形神兼备”。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过程和方法】:
1.学习利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2.引导学生从感受人物的肖像描写进而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学习利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三.说过程:
1.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激情导入,然后介绍他的生平。通过这个环节,
让学生了解贝多芬的生平、作品及影响。
2.本单元的重点就是通过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为此我
设计了第二个环节——学生自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
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对精读品析课文做了有利的铺垫。
3.在整体阅读基础上,学生精读课文品析人物形象。为此我设计了一个问题:
我从看出贝多芬是一个的人。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对课文的信息进行细致的筛选,
从而对人物形象也有了一个立体的感知。
4.人物形象的感知如此的立体,这得益于作者对人物形象的精到的描绘,特别
是对人物肖像的描写。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再读关于贝多芬的肖像描写的句子,
总结描写的要点,并进行实践环节:请学生进行人物速写,选取同班同学,描写外
貌,三五十字即可,不提及姓名,文成朗读大家一起猜,同时我适当点拨写法得失。
5.语文在于积累,教师要实时指导学生知识的迁移,为此我先设计了一个问题
——你还知道哪些像贝多芬一样,身患疾病,不向命运低头,自强不息的强者?你
了解他们多少故事?勾起他们探求这些人伟大事迹的渴望,并结合教学实际,我选
取了《名人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世界——无声无光无语》《我的生
活——海伦凯勒自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几篇励志书籍,让学生课外阅读。
四.说教法:
1.根据张志公先生关于语文课“是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主体,并以实践能
力的养成为依归的课”的思想,我确定了自身阅读教学的课型——“五步推进式”教
学模式,即“资料助读-整体感知-精读研讨-学练巩固-积累迁移”。这种教学模式遵
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即对阅读材料由浅入深的理解过程。从教读过程来看,既是传
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利用知识进行训练的过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也都得以
体现。
2.兴趣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导入,教师利用鲜活的导语,引起学生的
兴趣,自然的转移到教学的活动中,是一堂课顺利进行的前提保证。为此根据本课
的特点,在课前播放贝多芬的代表作《命运》,首先是激起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二
来也为学生探究本文做了心理准备。
3.以读为本,利用各种朗读法,欣赏品味文章。“读书百遍,其意自见”文章的
语言比较地生动传神,也有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话,不可能光靠着语言的传达给学
生,在这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学生多次的朗读来引导他们自主地
欣赏品味这些语言,教师灵活地利用快速阅读、默读、齐读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
其中的内涵,在读中培养朗读能力。
4.重视学生能力的养成,文本就是例子,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例子对学生进行
写作能力的指导,本课就利用学以致用这个环节,让学生得到“渔”。另外,语文在
于积累,教师应依据所学知识,引导学生知识迁移,转化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并进行
思想教育。让学生知道,不但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
活中学语文。
5.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创设有助于师生对话、沟通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和谐、
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采用激励语言引导学生
主动、合作学习,组织多种形式探究、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五.说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赏识学生、全员参与、共同发展的目标,为此,老
师就必须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利用鼓励性的语言和手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教
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教师始终给予积极性的评价,即使学生的答案不
够准确甚至完全错误,教师也会面带微笑地鼓励他们,点评要适宜。这样就能全员
参与积极提升。事实上我的学生也真的让我刮目相看了。
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全员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是我们班级中的学差生,让他们
在一个宽松和谐的气氛下,勇敢地表现了自身。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5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教学目标:
1.查字典,看注释,读准每个字的音,掌握重点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本文抓住特征利用语言、行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叙述详
略得当。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学习利用外貌、语言、行动描写人物性格的写
法。课前准备:
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查找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莫泊桑的
关于资料,了解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什么?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整体感悟
1.导入
星期天,忙碌了一天的人们休息的日子,这一天,人们或者读书睡觉,或者逛
街游游玩,或者走亲访友……你在家里都做些什么?今天让我们一起到法国大作家
福楼拜家中,感受以下《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2.师生共同读课文,老师正字正音。
记住下列生字的读音鉴(jiàn)赏白晳(xī)捋(lǚ)脚踝(huái)面庞
(páng)荒谬(miù)迸(bèng)发滑稽(jī)义愤填膺(yīng)
3.学生带着下列问题自由读课文。
a.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b.核心人物是谁?依次出场的是谁?出场的标志性词语是那些?
c.简要概括本文内容。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明确:
a.时间——星期天;地点——福楼拜家,六层楼的一个单身宿舍。
b.核心人物是福楼拜。依次出场的是——屠格涅夫、都德、左拉。出场的标志
性词语是——第一个,过了一会儿,接着,渐渐地(学生在书上标记出)
c.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客人们都会到这里来聚会。课文着重写了四位作家相会时
的言语、行动,展现了每个人的性格特点。
屠格涅夫——睿智、深沉、平和、不乏激情荡漾。
都德——机智、善谈、举止活跃、性情活泼。
左拉——朴实、固执、聪慧、坚强、沉默寡言。
二.研
读与赏析
1.福楼拜家每到星期天从中午一点到下午七点,一直都有客人来。以至与新来
的人只好到餐厅里去。是什么原因吸引着众多的客人前往呢?找出原句读一读,并
说说那些词语用得
好。
全班讨论明确:
好客:表现在——一…就…;总是亲自去开门;他分别送到前庭;单独讲一会儿话;
紧紧握住对方的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
博学:第九自然段;…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就像
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
正因为主人热情好客,因此客人们愿意来,更因为主人公博学睿智,“与君一
席谈,胜读十年书”,客人们怎会失去这汲取精神食粮的绝好机会呢?
作者是怎样描写其他三位作家的呢?这些描写又分别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性格
特征?你知道他们有那些作品吗?
2.学生在书上勾画出刻画这些作家的语言、行动、外貌描写的句子,读一读,
并总结初步其性格特征。
A、福楼拜:
外貌: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子,蓝色的大眼睛
语言:声音洪亮、雄辩过人、思想飞跃。
动作:把红纱毯盖在桌上、开门、拥抱、送、谈话、握手、拍肩。
性格:热情奔放、容易激动、和谒可亲、博学睿智。
代表作品《包法利夫人》
B、屠格涅夫
外貌:白晳的脸。
语言:轻轻的声调、慢慢地讲、流利地翻译诗句、有魅力。
动作:仰坐在沙发上。
性格:怀有狂热的理想,醉心文学事业,博学多识。
代表作品:《前夜》、《父与子》
C、都德
外貌:头小、卷发、卷曲的胡须、眼睛眯缝、近视。
语言:只用几句话勾画出某人的轮廓、独特的有南方风味和吸引人的讽刺口吻。
动作:用手捋胡子尖、举止活跃、手势手动。
性格:生性活泼、健谈、厌恶腐朽的生活方式。
代表作品:《最后一课》
D、左拉
外貌:中等身材、发胖、朴实固执的脸庞、头颅不漂亮、发达的脑门、竖立着
短发、直挺挺的鼻子、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近视
语言:很少讲话,不时发出几声,不慌不忙的讨论,声音平静、句子温和。
动作:爬六层楼,累得直喘,歪在沙发上,寻找谈话气氛,压着一条腿,抓脚踝,听
大家讲。性格:温和、寡言、坚毅、聪慧。
代表:《小酒店》、《萌芽》、《娜娜》等。
本文发布于:2023-03-14 09:00: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7556192460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初一语文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初一语文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