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所追忆的保姆,她是一个粗人,没有文化、粗俗、好事,
是一个很不幸的人。但她又是一个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质朴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
决疑难。鲁迅先生深情地抒写了对她的真挚的怀念。教读这篇文章,应引导学生学习本文
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
式,体会描写的作用和方法,从而更深地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
中的纯真美。
学情分析:
由于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在14~16岁之间,学生感情还是处于懵懂阶段,我作为一名
人民教师,有义务让我的学生正确的面对爱,教会他们感受身边的爱。对于初二学生来
说,他们求知欲高,自我表现力强,他们喜欢展现自己的优点,并将自己所想所做的带到
课堂上,所以,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跟学生产生互动,这是授课中必不可少的中心环
节。而且,他们已经具备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有一定的情感体验、感悟能力,但文
章的写作年代离他们很远,学生的思想与作者的思想有较大的距离,我力求缩短这段时空
距离,使学生逐渐体会到作者的感情。
设计思路:
本文分两课时完成。以指导学生课前自学为主要方式,指导阅读。第一课时的主要任
务是整体感知,找出文章围绕阿长所写的事情及我对长妈妈的情感变化语句,学习详略得
当、欲扬先抑的写法,初步把握长妈妈形象。
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是:重点段落的赏析。交流初读感受,感受课文前半部分元旦吃
福橘和长妈妈烦琐规矩的描写,以及长妈妈讲“长毛”故事的分析,体会作者在这些充满
贬义的文字后面,对长妈妈的同情与怀念,重点分析阿长与《山海经》的故事,体会长妈
2
妈的善良仁慈和对“我”的关爱之情以及我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之情。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阿长的形象。
2.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
3.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4.深入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情感。
重难点:
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阿长的形象。(重点)
2.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重难点)
3.深入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情感。(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了解文章内容
1、由《朝花夕拾》及其别名《旧事重提》导入,强调“回忆
..
性散文”
2、了解文章内容
①说说你对文章内容的了解。
(学生可能会涉及到文章中的一些片断,对阿长的感情态度的变化,以及文章的思想
感情。对文章中的内容,可借机引导明确:阿长的身份、姓名由来,切切察察的毛病,不
雅的睡相,烦人的规矩,给我讲长毛的故事,谋害我的隐鼠。而感情态度的变化暂不展开。)
②从题目初步把握文章内容。题目对你把握文章内容有帮助吗?
(题目提示了文章回忆的对象和主要事件。前半部分主要写阿长的性格,后半部着重
写买《山海经》。此处引导学生加强整体把握。)
二、说说对阿长的称呼,引导学生发现叙述的口吻
3
1、在文中,对阿长有些怎样的不同的称呼?这些不同的称呼有怎样不同的意味?
“长妈妈”——保姆身份;“我”母亲对阿长的称呼,有几分尊重的意味。
“阿长”——谋害隐鼠的时候,有憎恨的意味。
“阿妈”(连“长”字也不带)——平时的称呼,叫得随便,有不屑的意味。
2、再读一读文章结尾两段中的称呼,意味如何?先简单地说说为什么。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其中交融着遗憾、同情和怀念。
由比较可以发现,结尾的情感表达是从成年的角度表达的,而前文是从儿童的角度表
达的。
(此处只要求学生能体会出前后不同,意在比较中体会前文是从儿童的视角来讲述的。
是否可以引发一种矛盾:为什么前面是不屑的口吻,后面却是那样的深情?为什么会有两
种不同的视角?当然,对学生只能说“叙述口吻”)
二、一说阿长,和鲁迅一起用童心看阿长
下面我们模仿童年鲁迅的口吻说说啊长。句式是“哎,这个阿长……”
要求:先说明你说的是课文中的哪一部分内容;再说明你用什么样的口吻来说以及为
什么用这样的口吻;用自己的话,也可以结合书中的内容。
例:我说第二段关于阿长的姓名,我要用不屑的口气来说。因为她实在没什么地位。
“哎,这个阿长!她不姓“长”,人也不长,黄胖而矮哪配叫阿长。前任保姆叫‘阿长’,
干脆也叫她‘阿长’。
其它参考:
说3-5段,用可恶、又无奈的口吻来说,因为她太粗俗了。“哎,这个阿长,总喜欢
切切察察的搬弄是非,……还总管束着我。最可恶的是睡相不雅,摆个大字,弄得我不得
安睡,……实在无法可想。”
4
说6-12段,用厌烦的口吻,因为她有许多迂腐的礼节。……
说13-17段,用敬畏的口吻,因为她有“伟大的神力。……
说18段,用憎恶的口吻,因为她谋害了我的隐鼠。……
说19-26段,用敬畏的口吻,因为别人不肯做,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做成功。……(此
部分可能需要引导学生读一下。)
小结板书:
这就是童年鲁迅眼里和心里的阿长!(板书)
思考:
1、你能发现情感的变化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为此处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情感线索。(以感情态度为线索,把诸多生活片断和琐事
串连起来,而且写得一波三折,先抑后扬,使人物形象给人以惊喜惊叹和出乎意料
的感觉。)
2、用儿童的口吻来写有什么好处?
真实地写出了童年时对阿长的印象,在“我”眼里,阿长既粗俗、无知,又可敬可
畏。无论是阿长的形象还是文章的语言,都有一种诙谐有趣的效果。
三、再说阿长,和鲁迅一起用真情念阿长
黄胖而矮
切切察察
管我极严
“大”字睡相
元旦早晨塞福橘
烦琐的规矩
讲“长毛”的故事
谋害隐鼠
买回《山海经》
不屑————
讨厌————
厌烦————
空前敬意——
憎恨————
新的敬意——
卑微
粗俗
无知
可敬
可畏
以
感
情
态
度
为
线
索
,
先
抑
后
扬
,
出
人
意
料
5
前面说过,文章结尾部分是以成人的口吻来诉说的。鲁迅已过不惑之年,阿长也已去
逝了十多年了,再读结尾两段,意味大不相同了。请同学们再读一读倒数第二段。
当我们把成年鲁迅的那份真情的融入此段的第一句称呼的时候,会有什么意味呢?
再把最后两段连起来读一下。
1、启发思考:为什么鲁迅对阿长会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预测学生可能会从这两个角度来谈原因:一是后来阿长给我买来了《山海经》,自
然感情和原来不一样了。二阿长的身世很悲惨,所以同情她。
无论学生理解到什么程度,都应将这个问题作为一个生成的问题进行下一步的探讨。
如何理解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感情,孤立地理解文章中的任何一个部分都是不行的。也
就是说,这份感情的深沉,不是简单地来自于为“我”买《山海经》或者身世之悲惨,而
是出于对一个卑微、粗俗、鄙陋的下层劳动妇女内在的那份纯真的人性之美的体察。)
2、如果我们和鲁迅一起带着同情和爱来说“哎,这个阿长”该怎么说?
说第2段:“哎,这个阿长,这个毫无身份可言,只能活在别人的名字里的阿长。”
说3-5段:“哎,这个阿长,这个虽然饶舌多事,粗俗却不拘小节,极其率真的阿长。”
(朗读对阿长的形象刻画:“切切察察”绘声,“竖起第二个手指”绘形。“大”字的比
喻形象传神。)
“哎,这个阿长,这个虽然管束我极严却对我关爱有加的阿长。”
说6-12段:“哎,这个阿长,这个虽然迷信,却对一生平安抱着热望的阿长。”
“哎,这个阿长,这个虽然只是一个保姆,却郑重其事地为我平安为我祈
福的善良的阿长。”
说13-17段:“这个虽然愚昧得可笑,却实在是淳朴得可爱的阿长。”
说买《山海经》部分:“哎,这个阿长,这个虽大字不识,却真诚地爱着我的阿长。”
6
此过程中,重点朗读“元旦早晨塞福橘”和“买《山海经》”部分,体会阿长对我真
诚的爱。
(此处理解阿长对生活的热望和真诚善良,必须对其郑重的态度和惶急的表情进行想
象、感知和欣赏,买《山海经》部分中的细节描写和一些闲笔对于突出阿长的性格也至关
重要。
3、另外,从第28段开始,就转入了成人视角,齐读这一部分,能体会作者的感情和
语言风格从幽默诙谐转入深沉庄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再析“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为什么连用三个不同的称呼?
(“我的保姆“是突出其平凡的身份,“长妈妈”是郑重而深情的呼唤,“即阿长”言下
之意是“就是这个卑微、粗俗、无知,为人不屑的阿长,也是
一个真诚热情的阿长”。(板书)这一处呼唤,可谓是百感交
集,感喟万端。于是作者把多少想说的话,只凝聚在一声深
深的祝福里——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
魂灵!
四、结束语
阿长走了,融入了这苍茫的大地,就像这大地上无数渺小而质朴的生灵。活着,忍受
生活的凄风苦雨,拙于释放内心的苦涩和矫情,却用最本色的心灵的芬芳增添这人间的温
情。愿我们用真心和慧心,去察看那质朴的生命里藏在愚鲁中率真,粗犷中的细心和无邪
中的真诚吧。
淳朴善良
真诚热情
纯真的人性之美
本文发布于:2023-03-14 08:42: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7545352459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阿长与山海经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阿长与山海经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