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是对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绘画、影视等进行评
论的一种文体。评论的目的是通过对其思想内容,创作风格,艺术特点等
方面议论、评价,提高阅读,鉴赏水平。
【赏析角度与内容】
1.赏析作品的主题思想。主要是评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指出作品有何积极意
义或局限性。赏析主题常用的术语有:中心突出、主题深刻、言近旨远、
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深化主题等。
2.赏析作品的形象。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
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
义(社会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
3.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
(1)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2)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
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3)叙述方式,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4)描写方式,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
等;
(5)描写技法,如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
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6)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
景)等;
(7)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对比、夸张、
反语、双关、互文、反复等。
4.赏析作品的构思技巧。作品的构思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写作思路,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一个方面到几个方
面等;
(2)文章线索,如以某个中心事件为线索,以人物、感情、时间、空间为
线索等;
(3)层次结构,如总—分—总、总—分、分—总、分—分(并列;层进);
(4)选材特点,如生动典型、来自生活、新鲜亲切等;
(6)行文布局,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层层深入、
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详略得当等。
5.鉴赏作品的语言。
一是要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清新、绚
丽、质朴等;
二是要品味作品的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平实、自然、明快、简
明、含蓄、深沉等;
2
【注意】
1、文学评论与一般的作品分析也不同。分析作品侧重是谈作品"是这样
";而评论侧重是谈作品"为什么是这样"。
文学评论与读后感有着明显的区别。文学评论是对作品作客观的评价,
对象仅限于文学作品;读后感是写读了作品之后的主观感受,对象包括所
有体裁的作品。
2、评论角度不要过大,观点要鲜明,要用确凿的材料的阐析去支持观
点,引证的材料首先要来自作品本身,当然还可旁征博引,材料分析和观
点要始终保持一致。
3、采用叙议结合、评析结合。在文学评论中,叙是指对作品内容的复
述、介绍或引用,议则包含分析和评价两方面。分析,是对作品的思想内
容、艺术特色等进行揭示的过程,评价,则是作者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
即对作品或作者艺术创造的总的看法,也就是文学评论的中心论点。
【范文】
山水的画卷与人生的感怀
——王维《山居秋暝》细读
这是一首山水诗歌的名篇,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属于全景式的描写,交代了时间
(晚)、时令(秋)和地点(山),似一幅水墨山水的画卷,营造出清新
淡远、恬静舒畅的世外桃源景象。其中,“空”字不仅是对山的实写,也
在一定意义上渲染了山的空灵之美,为全诗表现诗人的空旷寂静的心境做
好了铺垫。而?新?字用得尤其出色,点出了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的山间
气象,同样为诗人表现自己返璞归真的纯净理想进行了铺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由首联的全景转入山中的近景,
同样是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
于山石之上。诗人通过描写如此清幽明净的自然之美,表现了自己的理想
的人生境界。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则由山间自然景色转入人世之景。
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欢歌笑语,那是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
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
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
无虑的人们。这幅图画生动地传达了诗人向往纯朴本真的生活愿望。正因
为此,作者在尾联自然而然地转入了感情的直接抒发:随意春芳歇,王孙
自可留。虽然春天已去,芳华不再,但山间的秋色也格外动人,面对如此
清新的山水,面对如此朴素单纯的生活,有什么理由不留下来呢?至此,
诗人通过对山间景色和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自己渴望归隐田园的理想
与志趣,抒发了自己对淡泊宁静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在艺术上也非常成功。首先,诗歌一如既往地承继了王维诗歌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可以说,首联、颔联和尾联,就分别是
三幅关于山水田园的精致的画卷,诗人的理想和志趣则寄托在这样的画卷
之中。其次,意境的清新淡远,诗人以“空山”“新雨”“明月”“清泉”
“翠竹”“荷花”等意象,营造出清新淡雅远的诗歌意境。第三,陌生化
3
的语言也是本诗的一个亮点,“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采用了
倒装的手法,将耳所听,眼所见放在前面,将“喧”和“动”的原因放在
后面,不仅造成了阅读的陌生化效果,而且也非常符合当时的情景,因为
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诗人先是听到竹林里的喧声,看到
荷叶的动静,才发现(或许是推测)浣女归、莲舟下的。
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魏晋六朝时期,陶谢将自然山水作为一种
独立的审美对象,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人生感怀,为山水田园诗开宗立
派。到唐代,王孟继承陶谢的诗歌传统,山水田园诗派蔚为大观,在这个
过程中,诗人的创作日臻完美,手法也趋于圆熟,尤其是王维的山水诗作,
如《鹿柴》、《鸟鸣涧》等,能够通过一种淡远幽深的意境,表现诗人归
隐林下的志趣,以境写心,了无痕迹,象外有象,韵外有致,在看似简略
的描写中隐含无限丰富的意蕴,在我看来,这首《山居秋暝》正是如此。
本文发布于:2023-03-14 08:25: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7535342457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文学评论范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文学评论范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